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复次句身者如足迹(至)此名句文身相汝应修学 世间诸法不出五阴。此又约五阴以明名句文身也。句身如足迹者。谓如世人失象马者。寻迹以得之。故昧实相者亦因言而悟。是名句身。色阴相显故以迹言。四蕴者受想行。识也。非有形兆故以名说。若照见本寂是皆实相也。二由文显劝应修学。古圣因是悟入者。故舍全身。以求半偈。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名身与句身及字身差别凡愚所计著如象溺深泥 如来为除众生心病故。以名句文身方便说法。如以毒攻毒也。若诸愚夫犹著名句。不悟实义无解脱期。譬如香象溺淤泥耳。
复次大慧未来世中(至)彼即答言此非正问 因上说名句文身相。令诸菩萨了如实义。疾得菩提。开示众生。恐未来世恶觉观者。以邪见一异俱不俱等四句相问诸智者。彼当答言。我所通达义。是离四句真实法。汝今此问。是名非问。
谓色与无常为异为不异(至)不为记说 此叙邪智恶思觉者。虚妄推度非理问难词也。谓色与无常。乃至智与智者为异不异。智者应告言。如是等问不可记事。而佛名为无记置答。以彼愚人无闻慧故。不知有无是邪是正。欲令彼离断常邪见诸怖畏故。不为记说。俱舍第十九云。诸契经说十四无记。即其义也。亦名置答。所以不答者。谓此乃无义语也。知之不免生死。不知不障涅槃。
大慧不记说者(至)如是等说名无记论 言不为记说者。欲令外道反思而自解。得出离作者妄见故。以外道即阴离阴而计我故。故说身命为一为异等。皆无记邪论耳。
大慧外道痴惑说无记论(至)以根未熟且止说故 此明如来应正等觉。常以四种记论说法度生。止记论者意在别时。以根未熟众生且置答故。不为根熟者说止记论。
复次大慧何故一切法不生(至)是故我说一切法常 言如来为根熟众生。开方便门示真实相。随其种类或说不生不灭常无常等也。谓离能所作无作者。故说一切法不生。以证智观察自共相法不可得故。说一切法无自性。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故说一切法无来去。诸法体空无自性相不可得。故说一切法不灭。一切诸法相起即灭无常性。故说一切法无常。诸法相起即是不起本无生灭。无常性常。故说一切法常。是谓如来离能所取不起分别。善巧说法。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一向及反问分别与置答(至)一切皆无记 言如来四种言说者。一谓随问而答名为一向。如问一切众生悉生死也。应一向答悉皆生死。二谓如有问者。反问令答。名为反诘。三谓根熟问者广为分别。如问一切众生死复生也。应当分别。有烦恼者死而复生。无烦恼者死已不生。四谓折伏外道故须置答。如问身与烦恼。鸡子鸡母孰为先后。故止而不答也。如数论计有。胜论计非有。言诸外道有无等见。皆不可记。
以智观察时体性不可得以彼无可说故说无自性 明正智观察自性非有。通颂前一切法不生等六门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须陀洹行差别相 大慧因上愚夫分别妄法。生声闻乘种性。然声闻法中有四果差别。故举四果差别以请问。行谓因行。须陀洹人所修因行。正欲趣向阿罗汉果。根有利钝。故有差别之异。
我及诸菩萨摩诃萨(至)普令众生悉得饶益 言方便相者。四果修行方便相也。须陀洹。此云预流。谓从凡夫地修七方便。起八忍八智。断三界四谛下八十八使分别惑。断至八十七品名初果向。八十八品尽名初果。创入圣人流类。故名预流也。斯陀含。此云一往来。谓初果见道已。起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断三界九地共九九八十一品修惑也。且欲界一地九品修惑。共润七生。在初果身中。断欲界前五品尽。名二果向。六品尽名二果。从此命终。更须一往天上一来人间。断余三品惑。故云一往来也。阿那含。此云不来。谓已在二果身中。断欲界九品修惑。至八品尽。名三果向。至九品尽名三果。一往色界天上。不还来欲界受生。故云不来。已上三果人名有学也。阿罗汉此有三翻。一云杀贼。二云无生。三云应供。谓在三果身中。断上二界八地八九七十二品修所断惑。断至七十一品。名第四果向。断七十二品尽。名第四阿罗汉果无学位。是以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菩萨得是善巧。为众生说如是声闻法。如是菩萨法。令其证得人法无我。净惑智障。于诸地相究竟通达。至如来所证境界。得佛法身法财。益物无尽。以有此利故。请如来说四果差别。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差别有三谓下中上 上问诸须陀洹。须陀洹行。今答云诸须陀洹果。言互显故。利钝不同。故有三耳。
大慧下者于诸有中(至)上者即于此生而入涅槃 七反生者。谓欲界一地。九品俱生烦恼。共润七生也。初品润二生。次三品各润一生。次二品共润一生。后三品共润一生。明须陀洹极钝者。未断欲界惑故人天七反得阿罗汉。喻如毒蛇噬人。七步即死。何以不四六。为大力故。何以不八。为毒力故。以譬须陀洹何以不六生。烦恼力强故。何以不八生。无漏业成熟故。中机者或三生五生得阿罗汉涅槃果。上机者即此一生得阿罗汉果。名现灭须陀洹。不说中间经于二果。
大慧此三种人断三种结(至)得阿罗汉果 言须陀洹虽利钝三种不同。通断三种结也。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名身见。是一结。于诸谛理。犹豫不决。疑佛与外道。不知何者为正。是二结。谓于妄见。随顺外道非理戒禁。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是三结。问能已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得须陀洹果。何故但言此三种人。即断三结耶。答最胜所摄故。谓此三种结。障解脱得。最为殊胜。所以者何。由萨迦耶见。执取五蕴。为我我所。深生爱乐。故于大苦聚不生厌离。于胜解脱无发趣心。或有有情。虽已发趣解脱。然由戒禁取及疑。僻执邪道。疑正道故。便邪出离。及不正出离。又此三结。是迷所知境因故。迷见因故。迷对治因故。如大般若经说断三结。名预流果。薄贪嗔痴名一来果。断顺下分五结永尽名不还果。断顺上分五结永尽名阿罗汉果。令所有集法皆成灭法。名独觉菩提。永断一切习气相续。名为无上正等菩提。此皆约通教独举其要也。言上上胜进得阿罗汉者。谓须陀洹所断诸结分为九品。能断诸结者智。亦分为九品。若初学人智慧微弱。名下下之智。能断上上之结。久学智慧名了。名上上之智。能断下下结。得阿罗汉涅槃果。
大慧身见有二种(至)见人无我即时舍离 唯识论言。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如是总别十使烦恼中。六通俱生及分别起。任运思察俱得生故。疑及邪见二取四种。唯分别起。要由恶友及邪教力。自审思察方得生故。经言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分别譬依缘起自性。种种妄计执著性生。如依俱生有分别起。谓依五阴起妄想身见。以彼妄想不实故。非有无法。愚夫横执。如阳焰中无水。鹿渴所逼故。妄作水想。此分别身见。由无智慧故。执我我所久远相应。须陀洹观虽有五阴合成此人。中无有我也。令审观故见人无我。即时舍离断分别身见。
大慧俱生身见(至)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 言能普观自身与他身齐等。受想行识诸阴与色阴俱。有名无体。无自性相。观色阴从四大种所造。展转相因而生。四大中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乎。色阴有质尚空。况受等四阴无色相故。岂非空耶。如是观察明见有无俱妄不实。五阴无体。身见即断。凡贪爱者为有身见。舍身见故贪从何生。故法华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贪不生故。是名断身见相。
大慧疑相者于所证法善见相故(至)是名疑相 谓于所证四真谛法善见彼相故。决定能断二种妄想身见故。疑无从起。亦不于天魔外道凡夫处生大师想。起于净见。是名断疑相。
大慧何故须陀洹不取戒禁(至)是名戒禁取相 言须陀洹不取未来受生戒。观有生处即有诸苦。不求受生处乐。夫其取者。谓诸愚夫于三有中。求五欲乐。苦行修习精进持戒。愿生彼处。如难陀为求女色持戒。即其类也。须陀洹人。不取未来受生处五欲乐。唯求所证最胜无漏四真谛理无分别法。方便受持修行正戒。是名断戒禁取相。
大慧须陀洹人舍三结故(至)是故舍彼非涅槃贪 凡夫不能舍三结。不达人无我。由于身见。保此我故。贪名利以荣我。嗔违情境恐侵害。我愚痴错解非理计校。不知五蕴都无我主。但是形骸之色。妄想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不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执之为我。故起诸结。须陀洹人如上所观五蕴无主。舍三结故。离贪嗔痴。凡夫贪五欲。声闻贪出世涅槃。故言贪有多种。女色为甚。故独言舍缠绵欲。及得三昧正受乐故。未能断涅槃贪。菩萨乘者。于此二种贪。悉能舍故。
大慧云何斯陀含果(至)而般涅槃是名斯陀含 不了色相者。起色分别。斯陀含观照种种色相。从妄想生。故于人天一往来已。善修禅定智慧我见不生。尽苦边际而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大慧云何阿含果(至)更不还来是名阿那含 阿那含又云出欲淤泥。以欲界烦恼犹如淤泥。阿那含者已出欲界。皆生色界。观三世色性无实。见凡有生处即有诸苦过恶。烦恼习不起。舍离诸结。更不还欲界受生。即于色天而尽诸漏。是故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至)分别永尽是名阿罗汉 言阿罗汉修行四禅。及三三昧。了八解脱。分证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烦恼发业所招诸苦妄想永灭。是故名阿罗汉。
大慧言世尊阿罗汉有三种(至)于彼示生 瑜伽论及法华论。说声闻有四种。一决定种性。亦名趣寂。二增上慢。此是凡夫得第四禅。谓阿罗汉。三退已还发大菩提心。亦名不定种性。如法华会舍利弗等得记声闻。是其类也。四者应化非真。谓佛及菩萨变化示现。引实声闻向大乘故。此经所问除增上慢。止有三种。谓说何者。佛告大慧。所说趣寂定性罗汉。断四住烦恼。出生死苦。得涅槃者。非是其余退已还发大菩提心者。已曾发善巧广大行愿成熟有情佛所化者。为庄严诸佛国土及众会眷属。于彼示生作阿罗汉。
大慧于虚妄处说种种法(至)自心所见得果相故 言为妄想众生处说种种法。断诸烦恼所证四果。如实所知行禅者及诸禅三昧。皆性离故。唯自心量虚妄所见得果相耳。
大慧若须陀洹作如是念(至)及诸结不断 此明初果断结。终不起念我能断结。若起念者应有二过。则堕身见及三结等悉不断故。例余三果亦复如是。故金刚经佛问须菩提。须陀洹等至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等四果否。须菩提皆言不也世尊。若作是念。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虽曰权乘昧劣。苟非离粗妄念。亦不能断分段生死。
复次大慧若欲超过诸禅无量(至)不离心故 言欲超过声闻诸禅。四无量心。及无色界四空定等。得如来三昧者。当离三界自心妄想相。大慧。声闻极果即以想受灭定而为究竟。若谓超心量者不然。何以故。妄想心未灭故。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禅与无量无色三摩提及以想受灭唯心不可得 诸禅谓四禅也。无量即慈悲喜舍度众生四无量心也。无色三摩提。四无色定也。想受灭。谓四禅四无色定受想悉寂灭也。皆唯心量。彼悉无有。故云唯心不可得。
预流一来果不还阿罗汉如是诸圣人悉依心妄有 次明四果亦不离妄想心量。故言如是诸圣人悉依心妄有。圆觉经曰。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禅者禅所缘断惑见真谛此皆是妄想了如即解脱 初颂明所修行法。次颂明能证之人。此第三偈能所合明。并不离妄想心量。若如实觉。为妄计生死故说涅槃。所治生死既无。能治涅槃亦遣。故得菩萨一切解脱。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智(至)及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因上偈言了知即解脱。然知觉有不解脱者。故举二种觉智以简优劣。谓观察知人法二无我。是正觉智。不知人法二种我空。取相执著建立有我。如是了知是邪觉智。不得解脱。
观察智者谓观一切法(至)如是观法汝应修学云何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至)是名二种觉智相 凡夫计执有大种性相。妄想分别。以宗因喻五分论法。成于不实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种觉智相。如来以榍出榍。如前破外道计。亦说三支比量五分论也。
菩萨摩诃萨知此智相(至)光明照耀百佛世界 若菩萨摩诃萨。达妄即真。知此二种觉智相。了人法空。我不可得。以离念无相智。而于地前胜解行位。善巧观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门。以彼胜力见百佛。乃至光明照烛百佛世界。故摄论云。菩萨入初地时。证十百明门。一于一刹那顷证百三摩地。二以净天眼见百佛国。三以神通力能动百佛世界。四能往百佛世界教化众生。五能以一身化百类身形。令有情见。六能成就百类所化有情。七若为利益能留身住世百劫。八能知前后际百劫事。九能以智慧入百法明门洞达晓了。十能以身观百类眷属。余地倍倍增胜。
善能了知上上地相(至)自觉境界三昧胜乐 言第二离垢地。乃至如来地。皆是成就初地之中十无尽愿。事见华严等经。余义经文自显。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 因上外道计有四大种性。造出四大色相故。次劝菩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令知无实。
云何了知大慧(至)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言无生者。通说有二。一理无生。圆成实性本不生故。二事无生。缘生之相即无生故。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者。谓观三界唯心所现。离我我所。能证理事俱无生也。
大慧彼诸大种云何造色(至)大种造色生 此出外道妄计有四大种生造色也。谓彼妄想计有津润之性为水大种。生内外水界。内即血汗流液。外则河海泉源。有炎炽成熟之性为火大种。生内外火界。内则体含暖气。外则焚燎万物。有飘动之性为风大种。生内外风界。内则气息运动。外则万籁俱吟。有色质分齐之性为地大种。生内外地界。内即皮肉筋骨。外则原湿丘陵。妄想计有坚湿暖动离于虚空。由执邪谛。不了五阴虚假积聚。本无自性。言由大种造色生。故上佛告菩萨应善了知。
大慧识者以执著种种(至)于余趣中相续受生 言识者。即上五阴中妄识也。由迷真心而成以执著种种言说境界为亲起因故。作业受生。于诸趣中相续不断。当知内身外境。四大五阴。但是分别心量所现。
大慧地等造色大种因(至)外道分别非是我说 非四大种为大种因。谓皆由心现也。故结云此大种造色相。是外道妄想分别。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五蕴体相(至)非诸圣者 自下复破五蕴皆空。无自性相。非独色阴四大不实。
诸圣但说如幻所作(至)是名诸蕴自性相 言圣人虽见五蕴。了知不实唯假施设。离异不异。如幻如梦。故大般若云。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如实知色犹如聚沫。性不坚固。如实知受犹如浮泡。虚伪不住速起速灭。如实知想犹如阳焰。水不可得。虚妄渴爱而起是想。如实知行犹如芭蕉。叶叶析除实不可得。如实知识犹如幻事。众缘和合假施设有。相虽似有而无其实。是故五蕴无别所有。不了如来所证境界。见有蕴法。执著分别常现在前。是名妄想诸蕴自性相。
大慧如是分别汝应舍离(至)犹如大地普益群生 寂静法者。谓诸法实相。从本已来无有起相也。余义如文。
复次大慧涅槃有四种 上明觉智。以显生德优劣。此明涅槃。辨其显德邪正。是谓菩提涅槃二转依果德也。
何等为四谓诸法自性无性涅槃(至)非我所说 外道计诸法体性是有名自性。后除为无名无性。以冥谛为涅槃。又计有诸法相名种种相性。后观为无名无性。以神我为涅槃。又通计性相是有名自相性。亦后观为无名无性。以妄觉为涅槃。上三种正出外道计。又断五阴六道中流注。以人无我为涅槃。是二乘涅槃。以见有五阴。亦同外道。故楞严经声闻缘觉堕定性者。皆云违远圆通背涅槃城。
大慧我所说者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 前谓证自智境界。转所依藏识为大涅槃。复云一切识自性习气。藏识意识见习转已。我及诸佛说名涅槃。此又独言分别所知境界识灭。名为涅槃。离通别称异。皆欲诸识习种现行俱灭也。次文问答可见。
大慧言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耶(至)七识得生 如来言分别识灭名涅槃。大慧疑之与前说异。故问岂不建立八种识耶。而独言尔炎识灭。非余七识皆灭。佛语大慧。以彼意识通三性故。起惑造业与诸识为因。及缘境界故。余七种识依之而起。意识若灭。则余识不生。
大慧意识分别境界(至)思量随转无别体相 言六识了境起计著时。生三习气。熏习增长阿赖耶识。由是末那第七意俱。执我我所。恒审思量相续随转。无别体相。
藏识为因为所缘故(至)心聚生起展转为因 又根本识为因。变起根身种子器界为所缘故。故云执著自心所现境界诸心聚生。是谓从种起现。由现生种。现种无性犹如茭芦。递相为因。故云展转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至)是故意识灭时七识亦灭 如海中波浪互相排引。亦展转相生。色声香味触。是自心现境界风。吹动诸识念念起灭。亦复如是。故言意识灭时。余七识亦灭。
尔时世尊重说颂曰我不以自性及以于相作 颂上外道四种涅槃。谓我不以自性作相灭。以冥谛等为涅槃。
分别境识灭如是说涅槃 颂上妄见境界识灭。是如来涅槃。
意识为心因心为意境界因及所缘故诸识依止生 颂上八识展转互为因。
如大瀑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 如流尽则无波。以譬意识灭。余七识亦不生。颂上喻并法合也。问前云诸外道说。取境界相续识灭。即无始相续识灭。又云声闻妄计未来根境灭。以为涅槃。根境既灭。识亦不生。今言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与彼外道二乘何以异也。答外道见身坏命终六识不取境。不知但是妄缘离故。计谓相续六识灭。即无始相续识灭。堕落断见。二乘虽未来根境灭。相续六识但现行灭。而习种实未灭也。此谓赖耶识中意识习种种相续永灭。则余七识亦随灭。故不同耳。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至)不更取著妄所计相 因上言妄想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今正明灭妄想识差别通相。令诸菩萨了知不实。超诸妄想到如来境界。知外道法诸见不生。离能所分别。于缘起中不复妄计也。
大慧云何妄计自性差别相(至)妄计自性差别相 征列十二种妄分别名。义如下释。
云何言说分别(至)是名言说分别 计著种种音声章句。以为有性。名言说分别也。
云何所说分别(至)是名所说分别 计有五法三自性。名所说分别。
云何相分别(至)是名相分别 言计有四大相。是名相分别。
云何财分别(至)是名财分别 计有财利悭贪取著。名财分别。
云何自性分别(至)是名自性分别 如计有四大性。言地性坚。水性湿。火性热。风性动。乃至真俗。各有自性不同。名自性分别。
云何因分别(至)是名因分别 言若因若缘。有无分别因相生。是名因分别。
云何见分别(至)是名见分别 依此有无起四句见。是名见分别。
云何理分别(至)是名理分别 于五蕴中计我我所。说虚妄法。是名理分别。
云何生分别(至)是名生分别 计有无法定从缘生。是名生分别。
云何不生分别(至)是名不生分别 计诸法本不生。无有体性。不假缘起。从因缘生者无因无果。是名不生分别。
云何相属分别(至)是名相属分别 计。有为诸法。俱有因果递相系属。如以金为缕。金即在缕。缕即在金。是名相属分别。
云何缚解分别(至)是名缚解分别 计有烦恼能缚众生。后时修道能解众生。如人先以绳缚。缚已复解亦复如是。名缚解分别。
大慧此是妄计性差别相(至)若有若无 言愚夫妄计有无。生此分别。
大慧于缘起中(至)凡愚分别见异于幻 于依他缘起中生种种妄想自性。如依咒术见诸幻事。愚夫妄想见异于幻。计有种种实物。
大慧幻与种种(至)于幻有无不应生著 言咒术与种种物离一异也。若种种物异咒术者。咒术不应与种种物为因。若言种种物与咒术一者。咒术与种种物应无差别。然见咒术与种种物差别。是故离异不异。故告大慧及诸菩萨。如依幻术生种种物。离一异有无。莫计著也。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心为境所缚觉想智随转 言愚夫妄心为生死境界所缚。妄想智随境界转也。觉谓妄觉也。
无相最胜处平等智慧生 无相处八地也。最胜处佛地也。言上二地得生死涅槃平等。
在妄计是有于缘起则无 如依藤计蛇。妄情谓有。于藤缘起。蛇相实无。
妄计迷惑取缘起离分别 言妄计惑心取藤为蛇。缘起藤体实非蛇相。此一行举缘起破妄计也。
种种支分生如幻不成就虽现种种相妄分别则无 谓有种种名相支分生。如幻所起则不成种种。虽现诸相。了妄分别则皆无实。唯识论云。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此一行破缘起也。
彼相即是过皆从心缚生妄计者不了分别缘起法 彼缘起相即是过者。谓从心缚烦恼而生。愚人不了故分别为实有无。
此诸妄计性皆即是缘起 上言缘起从妄计心缚生。此又谓妄计性从缘起生。即是缘起也。
妄计有种种缘起中分别 此妄计性种种。于缘起中生计度分别。故唯识云。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
世俗第一义第三无因生 明有世俗谛。第一义谛。无有第三。若说第三谛。即同外道无因生也。
妄计是世俗断则圣境界 由妄计缘而生三界生死有无一切诸法。即是世谛。若了缘无性妄想灭。即是圣人所行境界第一义也。故唯识论谓诸法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妄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复有二种。一者世俗谓依他起。二者胜义。谓圆成实。故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谓于依他。若离妄计即圆成实。故云断则圣境界。
如修观行者于一种种现于彼无种种妄计相如是 如二乘外道修观行者。若作青想观时。天地万物莫不皆青。赤黄白等亦复如是。元无青处。正作青想。即是青也。即是无青处见青。以譬凡夫外道。妄见有无生死诸法。亦是无生死诸法处。妄见有也。故言妄计相如是。
如目种种翳妄想见众生彼无色非色不了缘起然 不觉缘起唯假施设者。亦如不觉垂发火轮不实耳。
如金离尘垢如水离泥浊如虚空无云妄想净如是 此言离妄计垢浊。了缘起云翳。即是圆成清净实性。故以上三为喻。
无有妄计性而有于缘起建立及诽谤由斯分别坏 计缘起为有名建立。计妄想为无名诽谤。言作此有无见者。由妄分别。自破正见。
若无妄计性而有缘起者(至)而得有缘起 上二句牒计。次一偈明因妄想生缘起。即正破也。
相名常相随而生于妄计以缘起依妄究竟不成就 此上二句明因缘起又生妄想。次二句又破缘起依妄。亦同妄计无有自性。了兹缘妄竟无所成。
是时现清净名为第一义 若度妄想即名圣人第一义谛圆成实性。
妄计有十二缘起有六种 颂上十二种分别。由六尘境界风飘动而有。
自证真如境彼无有差别 自觉圣智所证境界。了彼缘妄故无差别。
五法为真实三自性亦尔修行者观此不越于真如 言修行者。观五法三自性体无二相。即是如如。
依于缘起相妄计种种名彼诸妄计相皆因缘起有 言缘起妄计。更互相生。俱无有力。不能自立。
智慧善观察无缘无妄计真实中无物云何起分别 言圣人自觉智慧观察时。无有缘起性。亦无妄计自性。即是正智如如圆成自性。云何愚夫为作妄想觉知。何所求也。
圆成若是有此则离有无既已离有无云何有二性 圆成实性是真实有。圆常净妙离妄有无。本无二性。
妄计有二性二性是安立分别见种种清净圣所行 为妄计故有妄计缘起二自性。圣人方便随情说法。亦权安立。令知妄想种种清净。是圣人所行处故。
妄计种种相缘起中分别若异此分别则堕外道论 此明佛法知生死缘起法从自妄想心中生。若计生死有无诸法异于妄想。从微尘冥谛自在等生者。即外道论也。
以诸妄见故妄计于妄计离此二计者则为真实法 诸见者五恶见也。因见外境与妄识俱。故生妄想。故言妄计于妄计。能离缘起妄计二种妄想见者。即是正智所证如如真实法也。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于佛法中不由他悟 大慧因上言自证真如境。了彼缘妄无有差别。故举能证自觉圣智。及所证一乘行相以请问。欲得是善巧。不随他教而自悟入。
佛言谛听当为汝说(至)名自证圣智行相 言此自觉圣智非言说所及。前圣所知。悲诲有情。转相传授。说诸法无性。但妄想分别为患耳。依诸圣教无妄分别。即自证入。然此妄想虽本无体。由无始来习以成性。要假静缘观照自觉。非由他悟。离妄想见。即能渐次进入佛位。如是修行。是故名为自觉圣智相。
云何名为一乘行相(至)梵天王等之所能得 言一乘者即一心也。以包含运载为义。若攀缘取境。则运入六趣之门。若妄想不生。则运至一实之地。故佛语大慧。离能所取如实而住。是则了生死妄。即涅槃真。顿悟一心更无所趣。故非凡夫二乘邪劣心行所能知尔。
大慧白言世尊(至)而得解脱非自所得 上言一乘非余外道二乘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即知如来方便说三乘。故问何故说有三乘。而不说一乘。佛语大慧。一乘人知生死自性是涅槃故。声闻缘觉无自涅槃法故。我说一乘。以彼但依厌离世间调伏修行而得解脱。非自已力得涅槃法。是故不为说一乘耳。
又彼未能除灭智障(至)是故我说以为三乘 如上过未灭。不堪受大法。故如来说三乘。
若彼能除一切过习(至)获不思议自在法身 言二乘味著三昧乐。作涅槃想。若能灭彼智障。及业习气。觉法无我。度不思议变易死。尔时方离三昧所醉。于劣无漏三昧中觉悟。既觉悟已。自知住有余地。起上上升进。如实修行。诸功德满足。亦得如来自在法身。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天乘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诸乘我所说 此一行颂上诸乘名也。
乃至有心起诸乘未究竟(至)我说为一乘 言有心动计有诸乘。即非究竟。若妄想心灭。即无诸乘。亦无能乘诸乘之人。以无人故。亦不建立诸乘。是名一乘。
为摄愚夫故说诸乘差别(至)平等智解脱 引导众生故说三乘解脱。离诸烦恼是二乘解脱。谓但尽分段生死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达法无我平等大智。即是如来真解脱。
譬如海中木常随波浪转(至)犹被习气缚 言声闻虽断现行烦恼。未断所知及根本无明。犹被习气自共相风飘激其心。譬海中木常随浪转三昧酒所醉住于无漏界(至)乃至劫不觉 味著灭定住于人空无漏界中。以为涅槃。未至佛究竟地。然亦不退更作凡夫。以得三昧身。自谓是佛。乃至劫数不觉。未至佛果。
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后悟声闻亦如是觉后当作佛 言若于无漏界觉。自知住化城。未达宝所。更起胜行集诸功德。后亦当得佛无上身。
佛心品第四
将释此品义有三门。初叙来意。二释品名。三释经文 初来意者。上品通明心生灭门觉与不觉二义。摄一切法。生一切法。故但总名集一切法品。自下凡十三品。别明心生灭门觉与不觉二义。生摄一切法。此品居首。故次来也 二释品名者。梵音佛陀。此云觉者。梵干栗陀耶。此名真实心。即一切佛自性离垢妙净明心也。故名佛心品 次经文下正释经文。余品文前亦各有三门。应准思之。更不开释。
尔时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至)大慧言唯 因上言自觉圣智证一乘道以成法身故。即明法身大悲起用作种类身以化众生。故次明三种意成身也。
佛言大慧意成身有三种(至)入初地已渐次证得 言三种意成身。是诸修如实行者。从初地以上至佛地以来。粗细优劣有此三类耳。
大慧云何入三昧乐意成身(至)入三昧乐意成身 明从初地至七地以还菩萨。要须入禅定正受。始能现作种种身。如意遍至而无障碍。言入三昧乐正受时。离诸妄心。寂然不动。心海常安不起识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现。本无所有。是故名为三昧乐正受意成身。经家好略。举中三地意该前后。以明七地也。
云何觉法自性意成身(至)是名觉法自性意成身 言八地菩萨。觉了诸法犹如幻梦。不须入定。能现种种身犹如意生也。知幻故心转所依。住如幻等十三昧王。及余无量三昧。能现自在神通。速疾如意等。非是四大所造。形容如似四大造也。一切色相。种种支分具足庄严。普入佛刹以化众生。达诸法性如幻梦不实。是故名为觉法自性意成身。
云何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至)三种身当勤观察 明十地至如来地。了达诸佛自证圣智境界。无量种类异机同感。应无前后一时俱生。犹如意生而无障碍。现此种类不须作意。故言无作行。是故法身大悲起用三意成身。当勤修学。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我大乘非乘非声亦非字非谛非解脱亦非无相境 佛言我不对小乘说大乘。明佛乘非声说文字。非实非虚。非解非缚。亦非有无境界。
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种种意成身自在花庄严 然此如来所得大乘。因上自觉圣智证一乘道。法身起用现意成身也。三摩提自在者。颂上入三昧乐意成身也。种种意成身者。颂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也。自在花庄严。颂觉法自性意成身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当为汝说大慧言唯 因上言三种意生身。欲明三种意生身。要因无漏无间知故。得明五种内无间业。是无漏之因。
佛告大慧五无间者(至)怀恶逆心出佛身血 此征数列名。义有内外。如下释。
大慧何者为众生母谓引生爱与贪喜俱如母养育 爱为根本。能引生死轮回。还有贪爱与身俱起。况如婴儿缘于母故。养育成立。
何者为父所谓无明(至)断二根本名杀父母 以无知故爱因此生。受识名色六入之身。故名无明为众生父也。六处聚落者。即六入身是也。以无间智永断痴爱根本。名杀父母。故净名云从痴有爱即我病生。谓一切惑使皆由是生也。
云何杀阿罗汉(至)是故说名杀阿罗汉 诸惑习种随诸有情眠伏藏识故。谓随眠为怨。明罗汉。习使微细不现。如鼠噬人。虽复疮愈。遇雷微发。以譬罗汉习使虽复不现。遇缘微发。究竟断此微细习使。名杀阿罗汉。
云何破和合僧(至)究竟断彼名为破僧 观察五蕴如梦幻不实。无有色受想行识异相和合以成身。名为破僧也。凡和合名僧。今五蕴亦名为僧。了五蕴无体。因名破僧。故般若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云何恶心出佛身血(至)名为恶心出佛身血 明不觉五阴诸法自共相是自心妄现不实故。妄计有八识身。即有妄想觉知种种境界。觉境界者名为佛也。依之起染故复名血。以空无相愿三无漏智。断彼八识妄觉染污。名为恶心出佛身血也。
大慧是为内五无间若有作者无间即得现证实法 内五无间是无漏因。此逆即顺。若有作者。无间即得自觉圣智。现证实法一乘道也。
复次大慧今为汝说外五无间(至)不生疑惑 上说行内五无间不入地狱。得现证实法。恐人闻此谓行外五无间亦不入地狱。故次明行外五无间得地狱苦。令闻是义不生疑惑也。
云何外五无间(至)于三解脱不能现证 言若行此外无间者。不得三解脱无间乐。唯得地狱无间苦也。
唯除如来诸大菩萨(至)寻即悔除证于解脱 明唯除佛菩萨及大声闻。见余作无间业者。为劝发故。令除疑悔过。以神力变化示同其事。譬如阇王弑父。身生恶疾忏悔。佛教作实相观。观已恶疾即除。此阇王或是圣人化作。化作此者有何利益。欲劝实作外无间者发心忏悔也。
此皆化现非是实造(至)终无现身而得解脱 无有实造无间业者。不得无间若也。言必得无间苦。终无现身得解脱。
唯除觉了自心所现(至)离分别过方证解脱 又如阇王受佛化已。觉知自心妄现不实。离我我所妄想执见。或未来世于异道身。遇善知识。离于自心妄想见过。方得解脱。
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至)是名无间业 此二颂。颂内五无间业。如经自明。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愿为我说诸佛体性 因上识了境界则名为佛。非真佛故。须以三解脱无漏智断之。上佛不真须断。更说何等而为真佛。故有佛之体性以请问也。
佛言大慧觉二无我(至)断二烦恼是佛体性 诸佛体性即法身也。常为报化之所依故。一切众生旷劫漂沈。或堕邪小。而不能证者。良由二障。二障不断。由于二执。欲除二执。必假二空。执障既亡。二死永断。即圣性现前。应用尘沙。名之为佛。故云觉人法二无我。除惑智二障。离分段变易二死。断现行习气二烦恼。是故名为诸佛体性。然诸障中烦恼尤甚。又别示其相。欲学者痛治之。
大慧声闻缘觉得此法已(至)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若知二无我除二障二恼及不思议死是故名如来 颂上可知。
注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