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No. 1499 菩萨戒羯磨文
弥勒菩萨说 唐 玄奘译
1卷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沙门玄奘奉 诏译
受戒羯磨第一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如是请言。
大德忆念我如是名。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慜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肩恭敬礼拜。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
若诸菩萨。欲授菩萨菩萨戒时。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呾理迦。菩萨学处及犯处相。令其听受。以慧观察自所意乐。堪能思择受菩萨戒。非唯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以受戒法如应正授。其受戒菩萨复于彼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对佛像前合掌请言。唯愿大德。哀慜授我菩萨净戒。如是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义。默然而住。
尔时有智有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以无乱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是菩萨不。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未。应答言已发。自此已后应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汝等。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如是受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座。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是白言。仰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今于此中现有某名菩萨。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为作证。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如是受戒羯磨毕竟。从此无间。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已入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十方诸佛菩萨。睹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由忆念故正智见转。由正智见如实觉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所受净戒。一切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由佛菩萨眷念怜愍。令是菩萨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如是名为受菩萨戒启白请证。若诸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萨所受净戒。于余一切所受净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计分算分喻分。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俱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
又诸菩萨。不从一切诸聪慧者。求受菩萨所受净戒。无净信者不应从受。谓于如是所受净戒。初无信解不能趣入。不善思惟有悭贪者。悭贪蔽者。有大欲者。无喜足者。不应从受。毁净戒者。于诸学处无恭敬者。于戒律仪有慢缓者。不应从受。有忿恨者多不忍者。于他违犯不堪耐者。不应从受。有懒惰者有懈怠者。多分耽著日夜睡眠。乐倚乐卧乐好合徒侣。乐嬉谈者。不应从受。心散乱者下至。不能[(殼-一)/牛]牛乳项善心一缘住修习者。不应从受。有闇昧者。愚痴类者。极劣心者。诽谤菩萨素呾缆藏及摩呾理迦者不应从受。又诸菩萨。于受菩萨戒律仪法。虽已具足受持究竟。而于谤毁菩萨藏者。无信有情。终不率尔宣示开悟。所以者何。为其闻已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由诽谤故。如住菩萨净戒律仪。成就无量大功德藏。彼诽谤者。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未永弃舍终不免离。
若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忏罪羯磨第二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饶益一切有情意乐。生起最极尊重恭敬。从初专精不应违犯。设有违犯。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当知皆是恶作所摄。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发露悔灭。若诸菩萨。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失戒律仪。应当更受。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应对于三补特伽罗。或过是数。应如发露除恶作法。先当称述所犯事名。应作是说。长老专志或言大德。我如是名。违越菩萨毗奈耶法。如所称事犯恶作罪。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应如是说。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当知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发露悔除所犯。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得舍差别第三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为欲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序
沙门静迈制
夫瀛溟冲廓。总川逝而朝宗。法性惟玄。统品物而都会。是知无说显道崇毗耶之息言。绝听雨花。宗摩竭之掩室。自非德本宏邈。孰能究其弘致者哉。有三藏法师。是称玄奘。弱龄轶俗。凝神气于白云。壮志游真。晰智晖于玄妙。漱其源者随迎而不如。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测。大龟启灭之岁。捐觿鞢而整花田。须陀问道之年。镜戒珠而嬉行地。爰以炎隋季祀三聚创膺。深惟蹄旨。悟有余说。悼灵章之紊译。怆神理之纰传。故能出玉门而遐往。戾金河而殉妙。爰有大正法藏。寔号戒贤。道格四依。称流五印。凡厥藏海取质若人。故以所旌戒标洪誉。遂于摩揭陀国。钦承函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虽萨陀之遇昙无。蔑以加也。因固请受菩萨律仪。一稔三祈肇允殷望。法师以菩萨净戒。谅一乘之彝伦。授受宏规。信十地之洪范。特所吟味。匪替喉衿。以大唐贞观二十有三年。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于大慈恩寺奉诏译周羯磨戒本。爰开两轴。盖菩萨正地之流澌也。迈以不敏猥厕译僚。亲禀洪规。证斯传焰。动衷形说。式赞大猷。聊纪译辰。以备攸忘。其证义。证文。正字。笔受。义业。沙门明琰等。二十许人。各司其务同资教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