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古今译经图纪 (4卷)〖唐 靖迈撰〗

大正藏 No. 2151 古今译经图纪

唐 靖迈撰

4卷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一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后汉刘氏都洛阳

惟孝明皇帝以永平三年岁次庚申。帝梦金人项有日月光飞来殿庭。上问群臣。太史傅毅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固其是乎。至七年岁次甲子。帝敕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寻佛法。愔等至印度国。请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还。用白马驮经并将画释迦佛像。以永平十年岁次丁卯至于洛阳。帝悦造白马寺。至十四年岁次辛未正月一日。五岳道士楮善信等负情不悦。因朝正之次表请较试。敕遣尚书令宋庠引入长乐宫。帝曰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尔日信等以灵宝诸经置道东坛上。帝以经像舍利置道西七宝行殿上。信等绕坛涕泣稽请天尊词情恳切。又以栴檀柴等烧经。冀经无损以为神异。然所烧经并从灰烬。先时升天入火履水隐形皆不复能。善禁咒者呼策不应。时太傅张衍语信曰。所试无验即是虚妄。宜就西域真法。时南岳道士费叔才等惭忸自感而死。时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映蔽日轮。摩腾法师先是阿罗汉。即以神足游空飞行坐卧神化自在。时天雨宝华及奏作众乐。感动人情大众欢悦。摩腾复坐法兰说法。时众咸喜得未曾有。时后宫阴夫人王婕妤等。一百九十人出家。司空阳城侯刘善峻镇远将军姜苟儿等。二百六十八人出家。四岳道士吕慧通等。六百二十人出家。京都男女张子尚阿潘等。三百九十一人出家。帝亲与群官为出家者剃发。给施供养经三十日。造寺十所。城外七寺城内三寺。七寺安僧三寺安尼。具如汉明帝法本内传说。

沙门迦叶摩腾。中印度人。婆罗门种。幼而敏悟兼有风姿。博学多闻特明经律思力精博探[(阜-十 止)*責]钩深敷文析埋。每有新义出于神表。尝游西印度有一小国。请腾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兴师而来。既将践境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遣使觇。但见君臣安然共听其所讲大乘经明地神王护国之法。于是彼国既睹斯神验请和求法。时蔡愔等殷请于腾。腾遂与愔等俱来。见帝于洛阳。以永平十年岁次丁卯。于白马寺译。

·四十二章经(一卷)。此经本是外国经抄。腾以大化初传人未深信。蕴其妙解不即多翻。且撮经要以导时俗。腾后终于洛阳。

沙门竺法兰。中印度人。少而机悟淹雅博爱。多通禅思毗尼莫不穷妙。诵经百余万言。学徒千余。居不求安常怀弘利。戒轨严峻众莫能窥。遇愔求请便有轻举之志而国主不听。密与腾同来间行后至。以汉明帝时初共腾译四十二章经腾卒。兰以永平十一年岁次戊辰至十三年庚午。自译

·佛本行经(五卷)。

·十地断结经(四卷)。

·法海藏经(三卷)。

·佛本生经(二卷)。

·二百六十戒合异(二卷)总五部一十六卷。初武帝穿昆明池得灰墨。问东方朔。朔云。可问西域胡人。法兰既至时以追问。兰曰。此是劫烧之灰。又将优填王栴檀像样至洛。帝即敕令图写供养。

沙门支娄迦谶。月支国人。操行纯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讽诵群经。志在宣弘游方化物。以桓帝建和元年岁次丁亥。至灵帝中平三年岁次丙寅。于洛阳译

·阿閦佛国经(二卷)

·大集经(二十七卷)。

·般若道行品经(十卷)。

·首楞严经(二卷)。

·屯真陀罗尼经(二卷)

·阿阇世王经(二卷)

·无量清净经(二卷)

·孛本经(二卷)。

·般舟三昧经(二卷)。

·古品遗日说般若经(一卷)。

·宝积经(一卷)。

·问署经(一卷)。

·梵般泥洹经(一卷)。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

·兜沙经(一卷)。

·内藏百品经(一卷)。

·大方便报恩经(一卷)。

·光明三昧经(一卷)。

·禅经(一卷)。

·杂譬喻经(一卷)。

·阿育王太子坏目因缘经(一卷)。总二十一部合六十三卷。审得本旨曾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河南清信士孟福张莲等笔受。

沙门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王薨让国于叔出家游方。以汉桓帝建和二年至止。未久大善汉言。初自称前身出家。有一同学性多嗔恚。高曰。卿以此故当受恶形我必相度。乃与辞曰。吾往广州以偿宿对。既至番禺路逢少年拔刀向高。高笑而言曰。故来相偿耳。遂引颈受刃。于是还复高身。译经如故。久之乃曰。须度昔日同学。遂行达[邱-丘 供]亭湖庙。庙神严烈船人祈庙。降咒呼高曰。昔与子同学今寿尽旦夕。恐此丑形秽于江湖。当死山西泽中。又惧堕地狱。今有绢千匹及杂宝等愿为营塔。欲现丑形恐众人惧。高曰。但现无苦。神遂出头乃是大蟒。高向之胡语并为赞呗。蟒悲泣而退。高时达豫章即为造寺。创基之始有一年少。高前受咒愿讫因忽不见。高曰。彼得离恶形也。后人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有蛇村是也。高又往广州寻前世害己年少尚在。共说宿缘曰。犹有余报当往会稽毕之。随高至彼市中有乱相打误著高头而死。寻于众录序高之事互有出没。将以神迹难知见闻异耳。自桓帝建初二年岁次戊子。至灵帝建宁三年岁次庚戌。译

·出修行道地经(七卷或六卷)。

·法句经(四卷)。

·大僧威仪经(四卷)。

·五十挍计经(二卷)。

·杂四十四篇经(二卷)。

·七处三观经(二卷)

·十报经(二卷)

·大道地经(二卷)。

·道意发行经(二卷)。

·禅经(二卷)。

·安般守意经(二卷)。

·无量寿经(二卷)。

·阴持入经(一卷)。

·百六十品经(一卷)。

·大十二门经(一卷)。

·小十二门经(一卷)。

·人本欲生经(一卷)。

·阿毗昙五法经(一卷)。

·七法经(一卷)。

·普法义经(一卷)。

·漏分布经(一卷)。

·四谛经(一卷)。

·九横经(一卷)。

·八正道经(一卷)。

·大安般经(一卷)。

·思惟要略经(一卷)。

·十二因缘经(一卷)。

·五阴喻经(一卷)。

·转法轮经(一卷)。

·流摄经(一卷)。

·是法非法经(一卷)。

·法受尘经(一卷)。

·十四意经(一卷)。

·本相猗致经(一卷)。

·阿毗昙九十八结经(一卷)。

·禅行法想经(一卷)。

·禅行三十七品经(一卷)。

·难提迦罗越经(一卷)。

·独富长者经(一卷)。

·长者懊恼三处经(一卷)。

·由起长者悔过经(一卷)。

·佛为那拘说根熟经(一卷)。

·长者兄弟诣佛经(一卷)。

·佛神力救长者子经(一卷)。

·阿那邠祁化七子经(一卷)。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一卷)。

·无畏离车白阿难经(一卷)。

·受咒愿经(一卷)。

·长者子制经(一卷)。

·郁伽居士见佛闻法醒悟经(一卷)。

·得非常观经(一卷)。

·舍头谏经(一卷)。

·出家因缘经(一卷)。

·佛度栴陀罗儿出家经(一卷)。

·纯陀沙弥经(一卷)。

·外道出家经(一卷)。

·精进四念处经(一卷)。

·父母恩难报经(一卷)。

·禅思满足经(一卷)。

·数息事经(一卷)。

·禅法经(一卷)。

·禅秘要经(一卷)。

·世问言美色经(一卷)。

·一切行不恒安住经(一卷)。

·人受身入阴经(一卷)。

·多倒见众生经(一卷)。

·人身四百四病经(一卷)。

·人病医不能治经(一卷)。

·分别善恶所起经(一卷)。

·斫毒树复生经(一卷)。

·犯戒罪报轻重经(一卷)。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

·阿练若习禅法经(一卷)。

·四百三昧名经(一卷)。

·自誓三昧经(一卷)。

·流离王经(一卷)。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

·迦叶结经(一卷)。

·骂意经(一卷)。

·处处经(一卷)。

·佛为频头婆罗门说像类经(一卷)。

·婆罗门问佛布施得福经(一卷)。

·佛为调马聚落主说法经(一卷)。

·婆罗门行经(一卷)。

·头遮婆罗门论义出家经(一卷)。

·佛为事火婆罗门说法悟道经(一卷)。

·婆罗门虚伪经(一卷)。

·佛化大兴婆罗门出家经(一卷)。

·佛为阿支罗迦叶说自他作苦经(一卷)。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一卷)。

·四吒婆罗门出家得道经(一卷)。

·佛为憍慢婆罗门说偈经(一卷)。

·婆罗门服白经(一卷)。

·婆罗门问世尊将来世有几佛经(一卷)。

·婆罗门避死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耕田经(一卷)。

·七老婆罗门请为弟子经(一卷)。

·婆罗门通达经论经(一卷)。

·佛覆裸形子经(一卷)。

·婆罗门解知众术经(一卷)。

·佛为婆罗门说四法经(一卷)。

·佛为年少婆罗门说知善不善经(一卷)。

·如幻三昧经(一卷)。

·安般经(一卷)。

·内藏经(一卷)。

·五门禅要用法经(一卷)。

·水喻经(一卷)。

·浮木譬喻经(一卷)。

·鳖喻经(一卷)。

·提婆达生身入地狱经(一卷)。

·摩那只女人诽佛生身入地狱经(一卷)。

·鬼问目连经(一卷)。

·十八地狱经(一卷)。

·地狱罪人众苦经(一卷)。

·地狱报应经(一卷)。

·目连见众生身毛如箭经(一卷)。

·摩诃衍精进度中罪报品经(一卷)。

·尊者薄拘罗经(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迦栴延无常经(一卷)。

·当来变灭经(一卷)。

·太子墓魄经(一卷)。

·四不可得经(一卷)。

·坚心正意经(一卷)。

·分明罪福经(一卷)。

·多增道章经(一卷)。

·奈女只域经(一卷)。

·金色女经(一卷)。

·摩邓女经(一卷)。

·前世争女经(一卷)。

·承事胜己经(一卷)。

·悔过法经(一卷)。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

·太子梦经(一卷)。

·小般泥洹经(一卷)。

·慈仁不杀经(一卷)。

·阿难同学经(一卷)。

·商人脱贼难经(一卷)。

·过去弹琴人经(一卷)。

·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一卷)。

·世间强盗布施经(一卷)。

·商人子作佛事经(一卷)。

·咒贼经(一卷)。

·卒逢贼结衣带咒经(一卷)。

·梵天诣婆罗门讲堂经(一卷)。

·五阴成败经(一卷)。

·八光经(一卷)。

·五战斗人经(一卷)。

·五法经(一卷)。

·五行经(一卷)。

·三毒经(一卷)。

·阿含正行经(一卷)。

·良时难遇经(一卷)。

·求离牢狱经(一卷)。

·莲华女经(一卷)。

·孤母丧一子经(一卷)。

·昔有二人相爱敬经(一卷)。

·住阴持入经(一卷)。

·镜面王经(一卷)。

·子命过经(一卷)。

·健陀国王经(一卷)。

·叹宝女经(一卷)。

·大迦叶遇尼乾子经(一卷)。

·正斋经(一卷)。

·阿那律思惟目连神力经(一卷)。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一卷)。

·舍利弗问宝女经(一卷)。

·月灯三昧经(一卷)。

·阿难惑经(一卷)。

·佛印三昧经(一卷)。

·迦叶诘阿难经(一卷)。

·大乘方等要慧经(一卷)。

·空净天感应三昧经(一卷)。

·情离有罪经(一卷)。

·药王药上菩萨观经(一卷)。

·义决律(一卷)。凡译一百七十六部合一百九十七卷。

沙门竺佛朔印度人。识性明敏博综多能。以灵帝嘉平元年岁次壬子。于洛阳译。

·道行经(一卷)。至光和六年岁次癸亥译。

·般舟三昧经(二卷)。支谶译。语孟福张莲笔受。弃文存质。深得经旨。

优婆塞都尉安玄。亦号安侯骑都尉。安息国人。志性贞白深有理致。博诵群经并通幽旨。以灵帝光和四年岁次辛酉。于洛阳译。

·法镜经(二卷)。

·断十二因缘经(一卷)。严佛调笔受。具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述其人。

沙门支曜西域人。博达群典妙解幽微。京洛之间挹其风彩。以灵帝中平二年岁次乙丑。于洛阳译。

·成具光明经(二卷)。

·小本起经(二卷)。

·赖吒和罗经(一卷)。

·马有八态经(一卷)。

·首至问佛十四事经(一卷)。

·闻城十二因缘经(一卷)。

·堕落优婆塞经(一卷)。

·小道地经(一卷)。

·马有三相经(一卷)。

·阿那律八念经(一卷)。

·摩诃摩耶经(一卷)。凡一十一部一十三卷言直理诣不加润饰。

沙门康巨西域人。心存游化志在弘经以灵帝中平四年岁次丁卯。于洛阳译。

·问地狱事经(一卷)。

清信士严佛调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共安玄对译善闲梵言。以灵帝中平五年岁次戊辰。于洛阳译。

·古维摩诘经(二卷)。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

·思意经(一卷)。

·内六波罗蜜经(一卷)。

·迦叶诘阿难经(一卷)。

·十慧经(一卷)。凡七部一十。卷理得音正尽经微旨。故安玄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存本巧妙。

沙门康孟详西域人。有慧学之誉。以献帝兴平元年岁次甲戌。至建安四年岁次己卯。于洛阳译。

·太子本起瑞应经(二卷)。

·兴起行经(二卷)。

·梵网经(二卷)。

·舍利弗目连游四衢经(一卷)。

·报福经(一卷)。

·四谛经(一卷)。凡六部合九卷。奕奕流便足腾玄趣。

沙门竺大力西域人。情好远游无惮艰险。弘道终日未以为劳。以献帝建安二年岁次丁丑。于洛阳译。

·修行本起经(二卷)。康孟详度语。

沙门昙果西域人。学该内外解通真俗。于迦毗罗卫国得中本起经赍来至洛。以献帝建安十二年岁次丁亥。翻

·中本起经(二卷)。康孟详译语。

失译人名一百二十三部合一百四十八卷。并出古旧二录及道安失译并僧祐三藏记费长房三宝录并纪于汉录后。虽不知译人经是正经。仇校梵文允合真理。还依旧录附之后汉。

·大方便报恩经(七卷)。

·分别功德经(五卷)。

·梵本经(四卷)。

·泥洹后千岁中变记经(四卷)。

·合道神足经(四卷)。

·如来性起经(二卷)。

·诸经佛名(二卷)。

·旧譬喻经(二卷)。

·杂譬喻经(二卷)。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龙种尊国变化经(一卷)。

·过去香莲华佛世界经(一卷)。

·见牧牛者示道经(一卷)。

·作佛形像经(一卷)。

·三千佛名经(一卷)。

·千佛因缘经(一卷)。

·五十三佛名经(一卷)。

·八部佛名经(一卷)。

·十方佛名经(一卷)。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称扬百七十佛名经(一卷)。

·南方佛名经(一卷)。

·灭罪得福佛名经(一卷)。

·观世音所说行法经(一卷)。

·弥勒为女身经(一卷)。

·寂调意所问经(一卷)。

·萨陀波仑菩萨求深般若图像经(一卷)。

·菩萨生地经(一卷)。

·菩萨所生地经(一卷)。

·菩萨受戒法经(一卷)。

·受菩萨戒次第十法(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

·初发意菩萨常昼夜六时行五事法(一卷)。

·六菩萨名经(一卷)。

·迦叶赴佛泥洹经(一卷)。

·义呗比丘经(一卷)。

·僧名数事行经(一卷)。

·比丘诸禁律(一卷)。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沙弥威仪(一卷)。

·沙弥十戒经(一卷)。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

·受十善戒经(一卷)。

·沙弥尼戒(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四天王经(一卷)。

·魔娆乱经(一卷)。

·顶生王因缘经(一卷)。

·行檀波罗蜜经(一卷)。

·功德庄严王八万四千岁请佛经(一卷)。

·魔调王经(一卷)。

·诲子经(一卷)。

·教子经(一卷)。

·福子经(一卷)。

·小儿闻法即解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

·长者贤首经(一卷)。

·长者命终无子付属经(一卷)。

·质多长者请比丘经(一卷)。

·善德婆罗门求舍利经(一卷)。

·外道诱质多长者经(一卷)。

·无害梵志执志经(一卷)。

·梵志避死经(一卷)。

·梵志丧女经(一卷)。

·梵志观无常得解脱经(一卷)。

·贫子得财发狂经(一卷)。

·[狂-王 樂]狗啮主经(一卷)。

·居士物故为妇鼻虫经(一卷)。

·铁城泥犁经(一卷)。

·泥犁经(一卷)。

·勤苦泥犁经(一卷)。

·地狱经(一卷)。

·盐王五天使者经(一卷)。

·积骨经(一卷)。

·苦阴经(一卷)。

·持斋经(一卷)。

·海八德经(一卷)。

·寂志果经(一卷)。

·人弘法经(一卷)。

·未曾有经(一卷)。

·华严璎珞经(一卷)。

·观世楼炭经(一卷)。

·般若得经(一卷)。

·惟日杂难经(一卷)。

·内身观章经(一卷)。

·摩诃刹头经(一卷)。

·清净法行经(一卷)。

·金刚清净经(一卷)。

·净除业障经(一卷)。

·摩诃衍宝严经(一卷)。

·十住毗婆沙经(一卷)。

·佛遗日摩尼宝经(一卷)。

·转女身菩萨经(一卷)。

·受持佛名不堕恶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十二因缘章经(一卷)。

·沙门为十二头陀经(一卷)。

·三十二相因缘经(一卷)。

·三十七品经(一卷)。

·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

·庾伽三磨斯经(一卷)。

·禅要呵欲经(一卷)。

·须河譬经(一卷)。

·法句譬喻经(一卷)。

·譬喻经(一卷)。

·梵音偈本经(一卷)。

·阿弥陀佛偈经(一卷)。

·后出阿弥陀佛偈(一卷)。

·赞七佛偈(一卷)。

·怛和尼百句(一卷)。

·五言咏颂本起(一卷)。

·道行品诸经梵音解(一卷)。

·般若波罗蜜神咒经(一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一卷)。

·幻师波陀神咒(一卷)

·五龙咒毒经(一卷)。

·取血气神咒(一卷)。

·咒[齒*虫]齿咒(一卷)。

·咒牙痛咒(一卷)。

·咒眼痛咒(一卷)。

·咒贼法用(一卷)。

·七佛安宅神咒(一卷)。

·安宅咒法(一卷)。

魏曹氏。前都洛阳。后都许昌

沙门昙柯迦罗者。此云法时印度人也。幼而才敏质像瑰玮。寻读一览文义悉通。善四围陀妙五明论。图谶运变靡所不该。自谓在世无过于己。尝入僧坊遇见法胜毗昙。殷勤寻省莫知旨趣。乃深叹曰。佛法钩深。因即出家诵大小乘经及诸毗尼。以文帝黄初三年。岁次壬寅游化许洛。睹魏境僧众全无律范。遂以齐王芳嘉平二年岁次庚午。于洛阳更集梵僧以羯磨受戒。并翻。

·僧祇戒本(一卷)。此方戒律之始。

沙门康僧铠者。印度人也。广学群经义畅幽旨。以嘉平四年岁次壬申。于洛阳白马寺译

·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

·无量寿经(二卷)。

沙门昙帝。安息国人。善学律藏妙达幽微。以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岁次甲戌。于洛阳译

·昙无德羯磨(一卷)。

沙门白延西域人。才明盖世深解逾伦。以高贵乡公甘露三年岁次丁丑。于洛阳白马寺译

·首楞严经(二卷)。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

·叉须赖经(一卷)。

·除灾患经(一卷)。

·平等觉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凡六部合八卷。

沙门安法贤西域人。艺业克深慧解尤峻。振锡游邦自远而至。译

·罗摩伽经一部(三卷)。

·大般涅槃经一部(二卷)。

吴孙氏。前都武昌。后都建业

优婆塞支谦字恭明。月支国人也。汉末游洛。谦该览经籍及诸技艺善诸国语。细长黑瘦白眼黄睛。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武烈皇帝以其才慧拜为博士。辅导东宫甚有裨益。以黄武二年岁次癸卯。乃至建兴二年岁次癸酉。正旧译新凡一百二十九部合一百五十二卷。然谦译经典深得义旨。谓

·大明度经(四卷)。

·禅秘要经(四卷)。

·阿差末菩萨经(四卷)。

·菩萨本缘集经(四卷)。

·维摩诘所说不思议法门经(三卷)。

·修行方便经(二卷)。

·大般泥洹经(二卷)。

·瑞应本起经(二卷)。

·法镜经(二卷)。

·小阿差末经(二卷)。

·阿弥陀经(二卷)。

·义足经(二卷)。

·方等首楞严经(二卷)。

·法句经(二卷)。

·慧印经(一卷)。

·本业经(一卷)。

·须赖经(一卷)。

·梵摩渝经(一卷)。

·私阿末经(一卷)。

·微密持经(一卷)。

·月明童子经(一卷)。

·阿难四事经(一卷)。

·差摩竭经(一卷)。

·优多罗母经(一卷)。

·七女经(一卷)。

·郁伽长者经(一卷)。

·八师经(一卷)。

·释摩男本经(一卷)。

·孛抄经(一卷)。

·老女经(一卷)。

·斋经(一卷)。

·悔过法经(一卷)。

·贤者德经(一卷)。

·佛从上所行三十偈经(一卷)。

·了本生死经(一卷)。

·惟明二十偈经(一卷)。

·龙施女经(一卷)。

·鹿子经(一卷)。

·十二门大方等经(一卷)。

·赖吒和罗经(一卷)。

·四十二章经(一卷)。

·难龙王经(一卷)。

·不自守意经(一卷)。

·五阴事经(一卷)。

·七知经(一卷)。

·人民求愿经(一卷)。

·佛开解阿拔梵志经(一卷)。

·宝海梵志成就大悲经(一卷)。

·梵志子死稻败经(一卷)。

·梵志问佛师经(一卷)。

·降千梵志经(一卷)。

·梵志经(一卷)。

·度梵志经(一卷)。

·外道仙居说度经(一卷)。

·梵志结净经(一卷)。

·梵志问佛世间增减经(一卷)。

·佛为外道须深说离欲经(一卷)。

·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

·阿质国王经(一卷)。

·桀贪王经(一卷)。

·国王成就五法久存于世经(一卷)。

·惟娄王师子潼譬喻经(一卷)。

·诸法本经(一卷)。

·五母子经(一卷)。

·戒消伏灾经(一卷)。

·枯树经(一卷)。

·是我所经(一卷)。

·甘露道经(一卷)。

·不净观经(一卷)。

·水上泡经(一卷)。

·恒水戒经(一卷)。

·色无常经(一卷)。

·护口意经(一卷)。

·寿命促经(一卷)。

·法施胜经(一卷)。

·诸漏尽经(一卷)。

·修行慈经(一卷)。

·须摩提长者经(一卷)。

·魔调王经(一卷)。

·四愿经(一卷)。

·净行品经(一卷)。

·金刚清净经(一卷)。

·惟日杂难经(一卷)。

·佛为诃利旷野鬼说法经(一卷)。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

·劝进学道经(一卷)。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

·坚意经(一卷)。

·三品弟子经(一卷)。

·摩诃精进经(一卷)。

·菩萨修行经(一卷)。

·普广菩萨经(一卷)。

·陀罗尼句咒经(一卷)。

·华积陀罗尼咒经(一卷)。

·八吉祥经(一卷)。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一卷)。

·七佛神咒经(一卷)。

·大慈无减经(一卷)。

·宝女明三十二相经(一卷)。

·三鱼失水经(一卷)。

·演道俗业经(一卷)。

·不庄校女经(一卷)。

·申日经(一卷)。

·孙多邪致经(一卷)。

·长者音悦经(一卷)。

·黑氏梵志经(一卷)。

·法律经(一卷)。

·出家功德经(一卷)。

·弊魔试目连经(一卷)。

·七漏经(一卷)。

·蓝达王经(一卷)。

·魔女闻佛说法得男身经(一卷)。

·魔化作比丘经(一卷)。

·佛以三车唤经(一卷)。

·未生怨经(一卷)。

·弗加沙王经(一卷)。

·须摩提女经(一卷)。

·百喻经(一卷)。

·雪山猕猴经(一卷)。

·度脱狗子经(一卷)。

·猘狗经(一卷)。

·三种良马经(一卷)。

·鸱乌事经(一卷)。

·河中草龟经(一卷)。

·瞎鳖经(一卷)。

·四种良马经(一卷)。

·鹰鹞猎经(一卷)。

·法灭尽经(一卷)。

·无母子经(一卷)。并制梵呗三契声于今江淮盛行。

沙门维只难者。此言障碍。印度人也。学通三藏妙善四含。以游化为业。与竺律炎发自西域因到江左。以黄武三年岁次甲辰。于武昌郡译。

·阿差末经(四卷)。

·法句集经(二卷)。

沙门竺律炎印度人。解行清厉内外博通。与维只难同游吴境。以武烈皇帝黄龙二年岁次庚戌。于杨都译。

·梵志经(一卷)。

·佛医经(一卷)。

·三摩竭经(一卷)。

沙门康僧会。是康居国大承相之长子。世居印度。年未齿学俱丧二亲。至性笃孝著闻于国。服毕入道厉行清高。弘雅有量笃志好学。解通三藏慧贯五明。辩于枢机颇属文翰。以吴初染佛法大化未全。欲使江左兴立图寺。遂以武烈皇帝赤乌四年岁次辛酉。杖锡建康。营立茅茨设像行道。至十年岁次丁卯。吴国以为矫异。有司奏闻。帝召问会。佛何灵验。会曰。如来虽复迁迹千载遗骨舍利神耀无方。是以育王起八万四千塔。帝曰。若得舍利当为起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会遂殷请三七日乃获舍利。五色耀天光明出火。作大莲华照耀宫殿。帝自执瓶写于铜槃。舍利冲槃。槃即破碎。举朝群臣莫不惊肃。又置舍利于铁砧使力者击之。砧锤俱陷舍利无损。帝大敬悦。即造舍利塔及建初寺。然会播四依之德弘十地之功。感舍利于帝宫则三吴之塔爰立。挫张昱之洪辩则五湖之寺斯存。折帝皓之捷纵。震梵响之幽呗。以吴太元二年岁次辛未。于杨都译。

·六度集经(九卷)

·吴品经(五卷)。

·菩萨净行经(二卷)。

·杂譬喻集经(二卷)。

·阿难念弥经(一卷)。

·镜面王经(一卷)。

·察微王经(一卷)。

·梵皇王经(一卷)。

·权方便经(一卷)。

·坐禅经(一卷)。

·菩萨二百五十法(一卷)。

·法镜解子注(二卷)。

·道树经注解(一卷)。

·安般经注解(一卷)。总一十四部合二十九卷。

沙门支强梁接者。此云无畏。西域人。以五凤二年岁次乙亥。于交州译。

·法华三昧经(六卷)。沙门竺道馨笔受。

失译人名经一百一十部合二百九十一卷。勘于群录并僧祐三藏记费长房三宝录并纪于吴后。虽不委译人善知译时代。研味三藏允合真理。还依先录纪之吴后谓

·杂譬喻经(八卷)。

·杂数经(二十卷)。

·阿惟越致转经(十八卷)。

·摩诃乘经(十四卷)。

·蜀普耀经(八卷)。

·摩诃衍优波提舍经(五卷)。

·三昧王经(五卷)。

·梵王请问经(五卷)。

·不退转轮经(四卷)。

·佛从兜率降中阴经(四卷)。

·四天王经(四卷)。

·魔王请问经(四卷)。

·那先譬喻经(四卷)。

·度无极譬经(三卷)。

·释提桓因所问经(三卷)。

·大梵天王请转法轮经(三卷)。

·法华光瑞菩萨现寿经(三卷)。

·普贤菩萨答难二千经(二卷)。

·濡首菩萨经(二卷)。

·太子试艺本起经(二卷)。

·小本起经(二卷)。

·不思议功德经(二卷)。

·蜀首楞严经(二卷)。

·后出首楞严经(二卷)。

·梵天王请佛千首经(二卷)。

·深断连经(二卷)。

·甘露味阿毗昙(二卷)。

·七佛父母姓字经(一卷)。

·阿惟越致菩萨戒经(一卷)。

·菩萨常行经(一卷)。

·摩诃目揵连与佛捔能经(一卷)。

·阿难得道经(一卷)。

·阿难般泥洹经(一卷)。

·阿那律念复生经(一卷)。

·沙门分卫见怪异经(一卷)。

·人诈名为道经(一卷)。

·大戒经(一卷)。

·衣服制经(一卷)。

·沙弥离威仪(一卷)。

·弟子本行经(一卷)。

·道本五戒经(一卷)。

·威仪经(一卷)。

·为寿尽天子说法经(一卷)。

·魔试佛经(一卷)。

·阿须伦问八事经(一卷)。

·摩竭王经(一卷)。

·萨波达王经(一卷)。

·尸呵遍王经(一卷)。

·年少王经(一卷)。

·太子法慧经(一卷)。

·是光太子经(一卷)。

·长者难提经(一卷)。

·长者子誓经(一卷)。

·五百婆罗门问有无经(一卷)。

·女利行经(一卷)。

·贫女听经蛇啮命终经(一卷)。

·国王痴夫人经(一卷)。

·四妇因缘经(一卷)。

·淫人曳踵行经(一卷)。

·须多罗经(一卷)。

·堕加经(一卷)。

·盘达龙王牛来自供养经(一卷)。

·行收食牛经(一卷)。

·随释迦牧牛经(一卷)。

·法严经(一卷)。

·譬四经(一卷)。

·卖智慧经(一卷)。

·初受道经(一卷)。

·学经(一卷)。

·福经(一卷)。

·止寺中经(一卷)。

·无端廅持经(一卷)。

·安般行道经(一卷)。

·解慧微妙经(一卷)。

·失道得道经(一卷)。

·心情心识经(一卷)。

·检意向正经(一卷)。

·道德果证经(一卷)。

·父子因缘经(一卷)。

·荧火六度经(一卷)。

·杂阿含经(一卷)。

·小观世楼炭经(一卷)。

·内波罗蜜经(一卷)。

·四辈经(一卷)。

·大四谛经(一卷)。

·五方便经(一卷)。

·五惟越罗名解说经(一卷)。

·五阴经(一卷)。

·中五浊世经(一卷)。

·六波罗蜜经(一卷)。

·大七车经(一卷)。

·八正邪经(一卷)。

·八总持经(一卷)。

·八辈经(一卷)。

·八部僧行经(一卷)。

·大十二因缘经(一卷)。

·十八难经(一卷)。

·五十二章经(一卷)。

·百八爱经(一卷)。

·逮慧三昧经(一卷)。

·小安般舟三昧经(一卷)。

·禅行敛意经(一卷)。

·禅数经(一卷)。

·化譬经(一卷)。

·群生偈经(一卷)。

·大总持神咒经(一卷)。

·萨和菩萨经(一卷)。

·慧定普遍神通菩萨经(一卷)。

·贫女经(一卷)。

·阿秋那经(一卷)。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一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二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西晋司马氏都洛阳

沙门竺昙摩罗察。此言法护。本姓支。后改姓竺。月支国人。八岁出家甚有识量。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届兹未久。而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解三十六种书。诂训音义无不备识。日诵万言过目咸记。妙闲三藏奉经游方。先居炖煌后诣京洛。自晋武帝太始元年岁次丙戌。讫于敏帝建兴元年。爰暨江左所在翻译。

·杂譬喻三百五十首(二十五卷)。

·光赞般若经(十卷)。

·新道行经(十卷)。

·渐备一切智经(十卷)。

·闲居经(十卷)。

·正法花经(十卷)。

·普耀经(八卷)。

·颰陀劫三昧经(七卷)。

·修行经(七卷)。

·大哀经(七卷)。

·贤劫经(七卷)

·小品经(七卷)。

·萨芸分陀利经(六卷)。

·持心经(六卷)。

·度世品经(六卷)。

·密迹金刚力士经(五卷)。

·楼炭经(五卷)

·生经(五卷)。

·如来兴显经(五卷)。

·阿差末经(四卷)。

·无尽意经(四卷)。

·宝女经(四卷)

·普超经(四卷)。

·海龙王经(四卷)。

·阿惟越致经(四卷)。

·持人菩萨所问经(三卷)。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

·超日明三昧经(三卷)。

·菩萨藏经(三卷)。

·诸神咒经(三卷)。

·宝髻菩萨所问经(二卷)。

·须真天子经(二卷)。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

·弘道广显三昧经(二卷)。

·大般泥洹经(二卷)。

·无量寿经(二卷)。

·首楞严经(二卷)。

·宝藏经(二卷)。

·要集经(二卷)。

·般舟三昧经(二卷)

·大善权经(二卷)。

·顺权方便经(二卷)。

·随权女经(二卷)。

·如幻三昧经(二卷)。

·等目菩萨经(二卷)

·勇伏定经(二卷)。

·更出阿阇世王经(一卷)。

·贾客经(二卷)。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一卷)。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普门品经(一卷)。

·月光童子经(一卷)。

·金刚藏菩萨行经(一卷)。

·大净法门经(一卷)。

·离垢施女经(一卷)。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龙施女经(一卷)。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无所悕望经(一卷)。

·魔逆经(一卷)。

·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

·宝网童子经(一卷)。

·普法义经(一卷)。

·文殊师利悔过经(一卷)。

·灭十方冥经(一卷)。

·菩萨十地经(一卷)。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

·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一卷)。

·当来变经(一卷)。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师子月佛生经(一卷)。

·迦叶结集传经(一卷)。

·奈女耆域经(一卷)。

·胞胎经(一卷)。

·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一卷)。

·郁伽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

·幻士仁贤经(一卷)。

·决总持经(一卷)。

·首意女经(一卷)。

·舍头谏经(一卷)。

·十二因缘经(一卷)。

·六十二见经(二卷)。

·四自侵经(一卷)。

·无言童子经(一卷)。

·圣法印经(一卷)。

·移山经(一卷)。

·无思议孩童菩萨经(一卷)。

·弥勒成佛经(一卷)。

·舍利弗目连游诸国经(一卷)。

·流离王经(一卷)。

·实施女经(一卷)。

·佛为菩萨五梦经(一卷)。

·摩诃目揵连本经(一卷)。

·太子墓魄经(一卷)。

·四不可得经(一卷)。

·菩萨悔过法经(一卷)。

·乳光经(一卷)。

·心明女梵志妇饭汁施经(一卷)。

·大六向拜经(一卷)。

·鸯掘魔经(一卷)。

·菩萨十住经(一卷)。

·摩调王经(一卷)。

·照明三昧经(一卷)。

·所欲致患经(一卷)。

·法没尽经(一卷)。

·菩萨斋法经(一卷)。

·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

·过去佛分卫经(一卷)。

·五盖疑结失行经(一卷)。

·总持经(一卷)。

·无忧施经(一卷)。

·五福施经(一卷)。

·严净定经(一卷)。

·慧明经(一卷)。

·大迦叶本经(一卷)。

·光世音大势至受决经(一卷)。

·诸方佛名功德经(一卷)。

·目连上净居天经(一卷)。

·普首童真经(一卷)。

·十方佛名经(一卷)。

·三品修行经(一卷)。

·金益长者子经(一卷)。

·众祐经(一卷)。

·观行不移四事经(一卷)。

·小法没尽经(一卷)。

·四妇喻经(一卷)。

·庐夷亘经(一卷)。

·廅罗王经(一卷)。

·檀若经(一卷)。

·龙施经(一卷)。

·马王经(一卷)。

·鹿母经(一卷)。

·给孤独明德经(一卷)。

·龙王兄弟施达试王经(一卷)。

·劝化王经(一卷)。

·百佛名经(一卷)。

·殖众德本经(一卷)。

·沙门果证经(一卷)。

·佛悔过经(一卷)。

·三转月明经(一卷)。

·解无常经(一卷)。

·胎藏经(一卷)。

·离垢盖经(一卷)。

·小郁伽经(一卷)。

·阿阇贳女经(一卷)。

·人所从来经(一卷)。

·诫罗云经(一卷)。

·雁王经(一卷)

·十等藏经(一卷)。

·雁王五百雁俱经(一卷)。

·诫具经(一卷)。

·决道俗经(一卷)。

·猛施经(一卷)。

·城喻经(一卷)。

·诫王经(一卷)。

·菩萨斋经(一卷)。

·多闻经(一卷)。

·弥勒菩萨为女身经(一卷)。

·离睡经(一卷)。

·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

·寤意经(一卷)。

·宝日光明菩萨经(一卷)。

·乐想经(一卷)。

·尊上经(一卷)。

·身观经(一卷)。

·医王经(一卷)。

·法观经(一卷)。

·意经(一卷)。

·降龙经(一卷)。

·应法经(一卷)。

·邪见经(一卷)。

·何苦经(一卷)。

·受岁经(一卷)。

·贫穷经(一卷)。

·灌腊经(一卷)。

·密具经(一卷)。

·悔过经(一卷)。

·犯罪经(一卷)。

·法社经(一卷)。

·杂赞经(一卷)。

·盂兰经(一卷)。

·分别经(一卷)。

·腹使经(一卷)。

·苦应经(一卷)。

·闲居经(一卷)。

·四种人经(一卷)。

·七宝经(一卷)。

·四未曾有经(一卷)。

·八阳经(一卷)。

·三十二相因缘经(一卷)。

·四自在神通经(一卷)。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一卷)。

·夫那罗经(一卷)。

·随蓝本经(一卷)。

·贫女为国王夫人经(一卷)。

·宝女问慧经(一卷)。

·七女本经(一卷)。

·女人欲炽荒迷经(一卷)。

·悉鞞梨天子诣佛说偈经(一卷)。

·梵王变身经(一卷)。

·光世音经(一卷)。

·惟明二十偈经(一卷)。

·三品悔过经(一卷)。

·耆阇崛山解经(一卷)。

·比丘尼戒经(一卷)。

·众经目录(一卷)。合二百一十部 总三百九十四卷。清信士聂承远笔受。

沙门强梁娄至者。此云真喜。西域人也。志情旷放弘化在怀。以晋武帝太康二年岁次辛丑。于广州译。

·十二游经(一卷)。

沙门安法钦。安息国人。学赡众经语兼晋俗。幽鉴无滞克畅玄门。以晋武帝太康二年岁次辛丑讫。惠帝光熙元年岁次丙寅。于雒阳译。

·大阿育王经(五卷)。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一卷)。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

·阿阇世王经(二卷)。

·阿难目佉经(一卷)。总五部合一十二卷。

沙门无罗叉者。于殿国人。以晋惠帝元康元年岁次辛亥。于仓恒水南寺译。

·放光般若经(二十卷)。此经梵本是沙门朱仕行。于于阗遣弟子弗如檀送还雒阳。檀未发顷。彼小乘学僧诣王谗仕行。云经非佛说。仕行于时即求烧经为证。王即许焉。于是积火焚之投经火中。火灭经存更增光净。王臣惊骇咸称神感。遂送达此。

沙门竺叔兰者。西域人也。解标众望行洁群先。于晋惠帝世游化之雒于雒阳译。

·异毗摩罗诘经(三卷)。

·首楞严经(二卷)。凡二部合五卷。

沙门白法祖河内人也。本姓万氏。少便出家。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诵经日八九千言。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坟素多所该贯。乃于长安造立精舍讲习为业。太宰河涧王颙镇于关中极师敬之。俊乂之士咸伏其德。祖既博达善梵晋语。于晋惠帝世译。

·严净佛土经(二卷)

·泥洹经(二卷)。

·善权经(一卷)。

·持心梵志经(一卷)。

·檀特陀罗尼经(一卷)。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如来兴显经(一卷)。

·海龙王经(一卷)。

·长者修行经(一卷)。

·五百童子经(一卷)。

·佛问四童子经(一卷)。

·调伏王子道心经(一卷)。

·誓童子经(一卷)。

·五百王子作净土愿经(一卷)。

·三幼童经(一卷)。

·二童子见佛说偈供养经(一卷)。

·大爱道般泥洹经(一卷)。

·等集三昧经(一卷)。

·首达经(一卷)。

·无量破魔陀罗尼经(一卷)。

·贤者五福经(一卷)。

·郁伽罗越问菩萨经(一卷)。

·惟逮菩萨经(一卷)。总二十三部合二十五卷。

沙门支法度。于晋惠帝永宁元年岁次辛酉。译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

·十善十恶经(一卷)。

·誓童子经(一卷)。

·善生子经(一卷)。总四部合五卷优婆塞聂道真。即聂承远息。父子清悟皆以度语为业。于晋武帝太康年至怀帝永嘉末年。咨询法护为之笔受。及护没后真遂自译。五十四部经合六十六卷。谓

·十住经(十二卷)。

·诸佛要经(二卷)。

·观世音授记经(一卷)。

·寂音菩萨愿经(一卷)。

·大光明菩萨百四十八愿经(一卷)。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

·师子步雷菩萨问发心经(一卷)。

·大云密藏问大海三昧经(一卷)。

·溥首童真经(一卷)。

·寂音菩萨问五浊经(一卷)。

·无言菩萨流通法经(一卷)。

·菩萨戒要义经(一卷)。

·菩萨呵睡眠经(一卷)。

·菩萨呵家过经(一卷)。

·菩萨如意神通经(一卷)。

·菩萨苦行经(一卷)。

·菩萨宿命经(一卷)。

·菩萨受斋经(一卷)。

·菩萨导示行经(一卷)。

·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

·菩萨奉施诣塔作愿念经(一卷)。

·菩萨本愿行品经(一卷)。

·菩萨求五眼法经(一卷)。

·菩萨出要行无碍法门经(一卷)。

·菩萨初发心时经(一卷)。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

·菩萨戒身自在经(一卷)。

·菩萨三法经(一卷)。

·无言菩萨经(一卷)。

·菩萨道行六法经(一卷)。

·三曼陀跋陀罗菩萨经(一卷)。

·无垢施菩萨分别报应经(一卷)。

·菩萨初地经(一卷)。

·儒童菩萨经(一卷)。

·菩萨十道地经(一卷)。

·光味菩萨造七宝梯经(一卷)。

·菩萨缘身五十事经(一卷)。

·菩萨戒自在经(一卷)。

·菩萨十法住经(一卷)。

·波斯匿王欲伐鸯掘魔罗经(一卷)。

·转轮圣王七宝具足经(一卷)。

·转轮圣王发心求净土经(一卷)。

·文殊师利与离意女论义经(一卷)。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

·初发意菩萨行易行法(一卷)。

·菩萨布施忏悔法(一卷)。

·菩萨戒独受檀文(一卷)。

·菩萨忏悔法(一卷)。

·菩萨离行法(一卷)。

·菩萨所行四法(一卷)。

·菩萨五法行经(一卷)。

·菩萨六法行经(一卷)。

·异出菩萨本起经(一卷)。

·众经目录(一卷)。

沙门法立。智道弘拔悟物为先。于晋惠帝世共法炬等。在雒阳出经四部合十三卷。

·楼炭经(六卷)。

·法句本末经(五卷)。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诸德福田经(一卷)。

沙门法炬。器量高峙游化在怀。于晋惠帝世初共立同出。立没后炬遂自出经。一百三十二部合一百四十二卷。谓

·楼炭经(八卷)。

·遗教法律经(三卷)。

·诸经菩萨名经(二卷)。

·佛为比丘说烧头喻经(一卷)。

·波斯匿王祖母命终经(一卷)。

·魔女问佛说法得男身经(一卷)。

·衰利经(一卷)。

·无惧经(一卷)。

·普施经(一卷)。

·无常经(一卷)。

·慢法经(一卷)。

·数经(一卷)。

·名称经(一卷)。

·受持经(一卷)。

·忍辱经(一卷)。

·时经(一卷)。

·灌经(一卷)。

·福田经(一卷)。

·福行经(一卷)。

·柔软经(一卷)。

·正经(一卷)。

·伏淫经(一卷)。

·危脆经(一卷)。

·息恚经(一卷)。

·要意经(一卷)。

·求欲经(一卷)。

·举钵经(一卷)。

·要道经(一卷)。

·法海经(一卷)。

·晓食经(一卷)。

·放逸经(一卷)。

·灰河经(一卷)。

·群牛譬经(一卷)。

·铸金喻经(一卷)。

·毒草喻经(一卷)。

·恒河喻经(一卷)。

·须河喻经(一卷)。

·木杵喻经(一卷)。

·调达喻经(一卷)。

·婴儿喻经(一卷)。

·大蛇譬喻经(一卷)。

·爪甲擎土譬经(一卷)。

·尘灰河譬喻经(一卷)。

·毒喻经(一卷)。

·飞鸟喻经(一卷)。

·譬喻六人经(一卷)。

·群羊喻经(一卷)。

·田夫喻经(一卷)。

·马喻经(一卷)。

·韦提希子月夜问夫人经(一卷)。

·顶生王故事经(一卷)。

·波斯匿王诣佛有五威仪经(一卷)。

·波斯匿王丧母经(一卷)。

·净饭王般泥洹经(一卷)。

·阿阇世王受决经(一卷)。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

·转轮圣王七宝现世间经(一卷)。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一卷)。

·流离王攻释子经(一卷)。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一卷)。

·优填王经(一卷)。

·阿阇世王问嗔恨从何生经(一卷)。

·波斯匿王女命过诣佛经(一卷)。

·罗汉遇瓶沙王经(一卷)。

·明帝释施经(一卷)。

·和难经(一卷)。

·鸯掘魔妇死经(一卷)。

·阿梵和利比丘无常经(一卷)。

·波利比丘谤梵行经(一卷)。

·摩诃比丘经(一卷)。

·拘提比丘经(一卷)。

·调达教人为恶经(一卷)。

·调达问佛颜色经(一卷)。

·尊者瞿低迦独一思惟经(一卷)。

·差摩比丘喻重病经(一卷)。

·瞻波比丘经(一卷)。

·鸯掘髻经(一卷)。

·比丘分卫经(一卷)。

·佛看病比丘不受长者请经(一卷)。

·佛为诸比丘说莫思惟世间经(一卷)。

·比丘求证人经(一卷)。

·比丘问佛多优婆塞命终经(一卷)。

·佛为比丘说大力经(一卷)。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一卷)。

·聪明比丘经(一卷)。

·大悲比丘本愿经(一卷)。

·罗汉迦留陀夷经(一卷)。

·和难释经(一卷)。

·罗旬喻经(一卷)。

·佛降鸯掘魔人民欢喜经(一卷)。

·优陀夷坐树下寂静调伏经(一卷)。

·金师精舍尊者病经(一卷)。

·难提释经(一卷)。

·浮弥经(一卷)。

·比丘各言志经(一卷)。

·比丘疾病经(一卷)。

·比丘于色厌离经(一卷)。

·佛为比丘说三法经(一卷)。

·坐禅比丘命过生天经(一卷)。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一卷)。

·比丘问佛何故舍世学道经(一卷)。

·佛为比丘说极深险难处经(一卷)。

·沙曷比丘功德经(一卷)。

·深浅学比丘经(一卷)。

·相应相可经(一卷)。

·比方世利经(一卷)。

·前世三转经(一卷)。

·少多制戒经(一卷)。

·求欲说法经(一卷)。

·众生身秽经(一卷)。

·信能度河经(一卷)。

·苦阴因事经(一卷)。

·叶喻多少经(一卷)。

·异信异欲经(一卷)。

·向邪违法经(一卷)。

·说法难值经(一卷)。

·增壹阿含经(一卷)。

·积木烧然经(一卷)。

·恒水流澍经(一卷)。

·邪业自活法经(一卷)。

·旃檀涂塔经(一卷)。

·眼色相系经(一卷)。

·处中行道经(一卷)。

·无始本际经(一卷)。

·往古造行经(一卷)。

·舍诸世务经(一卷)。

·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

·有众生三世作恶经(一卷)。

·人民疫疾受三归经(一卷)。

·信人者生五种过患经(一卷)。

·四大色身生厌离经(一卷)。

·以金贡太山赎罪经(一卷)。

失译人名八部合十五卷。吴别二录及费长房三宝录并云。西晋惠帝元康年中译。谓

·度世品经(六卷)。

·如来秘密藏经(二卷)。

·阿耨达龙王经(二卷)。

·方等陀罗尼经(一卷)。

·宝严经(一卷)。

·五福德经(一卷)。

·明相续解脱地波罗蜜经(一卷)。

·弟子学有三辈经(一卷)。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沙门白尸梨蜜多罗。此云吉友。西域人国王之太子。以国让弟遂为沙门。天姿高朗风神俊迈。仪貌卓然出于物表。以晋元帝世来游建康止建初寺。丞相王导见而奇之。导尝诣蜜多罗吉友解带偃卧。及尚书令卞望之至。吉友乃敛容端坐。有问其故。蜜多罗曰。王公风道期人。卞令轨度格物。故其然耳。内外博通应对辩捷凡是。晋朝令仆王公莫不雅重。皆所叹伏。善咒术能梵呗。世号高座法师。译灌顶经等三部合一十一卷。谓

·灌顶经(九卷)。

·大孔雀王神咒经(一卷)。

·孔雀王杂神咒经(一卷)。

沙门支道林。履味游方怀道利物。以晋成帝咸康元年岁次乙未。译

·方等法华经(五卷)。又于太康元年译

·阿閦佛刹诸菩萨学成品经(二卷)。

沙门竺昙无兰。此云法正。西域人也。以晋孝武帝太元六年岁次辛巳。至太元二十年岁次乙未。于杨都谢镇西寺译出经一百一十一部合一百一十二卷。其中或有自译。或从大部简出。谓

·义足经(二卷)。

·二百六十戒三部合异(二卷)。

·三十七品经(一卷)。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八师经(一卷)。

·玉耶经(一卷)。

·荷雕阿那含经(一卷)。

·戒德经(一卷)。

·七梦经(一卷)。

·水沫所漂经(一卷)。

·比丘听施经(一卷)。

·治禅法经(一卷)。

·蛇行法经(一卷)。

·暴象经(一卷)。

·群牛千头经(一卷)。

·拘萨国乌王经(一卷)。

·夫妇经(一卷)。

·犊牛经(一卷)。

·野鸡经(一卷)。

·驴骡经(一卷)。

·蛊狐鸟经(一卷)。

·孔雀经(一卷)。

·五苦经(一卷)。

·十善十恶经(一卷)。

·自爱经(一卷)。

·阿难念弥经(一卷)。

·国王不黎先泥十梦经(一卷)。

·摩天国王经(一卷)。

·弥莲经(一卷)。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一卷)。

·寂志果经(一卷)。

·罗婆鸟为鹰所捉经(一卷)。

·大鱼事经(一卷)。

·见水世界经(一卷)。

·新岁经(一卷)。

·佛见梵天顶经(一卷)。

·鳖猕猴经(一卷)。

·赤嘴乌喻经(一卷)。

·无吾我经(一卷)。

·戒相应经(一卷)。

·阿耨风经(一卷)。

·阿难多洹罗云母经(一卷)。

·阿育王供养道场树经(一卷)。

·采莲华王经(一卷)。

·四天王按行世间经(一卷)。

·帝释慈心战胜经(一卷)。

·三十三天园观经(一卷)。

·比丘问佛释提桓因因缘经(一卷)。

·天于修罗欲斗战经(一卷)。

·天帝受戒经(一卷)。

·释提桓因诣目连放光经(一卷)。

·梵天策数经(一卷)。

·诸天地经(一卷)。

·比丘浴遇天子放光经(一卷)。

·诸天问如来警戒不可思议经(一卷)。

·天神禁宝经(一卷)。

·罪业报应经(一卷)。

·救护身命经(一卷)。

·集修士行经(一卷)。

·劝行有证经(一卷)。

·禅思满足经(一卷)。

·忠心正行经(一卷)。

·见正经(一卷)。

·四大泥犁经(一卷)。

·佛为比丘说大热地狱经(一卷)。

·地狱众生相害经(一卷)。

·十法成就恶业入地狱经(一卷)。

·众生顶有铁磨盛火炽然经(一卷)。

·见一众生举体粪秽涂身经(一卷)。

·铁城泥犁经(一卷)。

·泥犁经(一卷)。

·目连见大身众生热铁缠身经(一卷)。

·比丘成就五法入地狱经(一卷)。

·学人意乱经(一卷)。

·萍沙王五愿经(一卷)。

·般泥洹时大迦叶赴佛经(一卷)。

·五眼文经(一卷)。

·弟子命过经(一卷)。

·孔雀王咒经(一卷)。

·龙王结愿经(一卷)。

·五龙神咒经(一卷)。

·摩尼罗亶神咒经(一卷)。

·龙王咒水浴经(一卷)。

·大神将军咒经(一卷)。

·伊洹法愿神咒经(一卷)。

·十八龙王神咒经(一卷)。

·摩尼罗亶神咒安摩经(一卷)。

·药咒经(一卷)。

·大神母结誓咒经(一卷)。

·咒毒经(一卷)。

·持句神咒经(一卷)。

·麻油述咒经(一卷)。

·檀特罗麻油述咒经(一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经(一卷)。

·解日厄神咒经(一卷)。

·咒水经(一卷)。

·嚫水经(一卷)。

·请雨咒经(一卷)。

·止雨咒经(一卷)。

·幻师跋陀神咒经(一卷)。

·陀邻钵咒经(一卷)。

·咒时气病经(一卷)。

·咒小儿经(一卷)。

·咒齿经(一卷)。

·咒眼痛经(一卷)。

·咒牙痛经(一卷)。

·六神名神咒经(一卷)。

·幻师何邹夷神咒经(一卷)。

·医王惟娄延神咒经(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离欲优婆塞优婆夷具行二十二戒文一卷。

沙门瞿昙僧伽提婆。此言众天。罽宾国人。风彩可范。枢机有彰。沈虑四禅研心三藏。初于符秦帝固建元十九年岁次丁亥。译

·阿毗昙八揵度一部(二十卷)。又于建元末年译

·阿毗昙心一部(十六卷)。

·毗婆沙阿毗昙一部(十四卷)。总三部合五十卷。后以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岁次辛卯化游江左。沙门慧远请入庐山。即以其年译

·阿毗昙心论一部(四卷)。

·三法度论(二卷)。

·教授比丘尼法(一卷)。总三部合七卷。隆安元年岁次丁酉春游建康。晋朝王公风流名士莫不造席。以其年冬十一月。为将军东亭侯王珣。集杨都名德四十沙门释慧持等。重译

·中阿含经(六十卷)。

·增壹阿含经(五十卷)。至二年六月方讫。竺道祖笔受。总译经八部合一百六十七卷。

沙门迦留陀伽。此云时水。西域人。弘喻有方怀道游国。以晋孝武帝泰元十七年岁次壬辰。译

·十二游经(一卷)。

沙门康道和。戒德有仪轨范群物。以晋孝武帝泰元二十一年岁次丙申译

·益意经一部(三卷)。

沙门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国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五岁出家。日诵数千言。博学群经多所通达。禅律驰誉。同学僧伽达多闭户坐禅。忽见贤来惊问何来。答云。暂至兜率致敬弥勒。言讫便隐。后数现神变。方知证不还果。时有秦僧智睿请贤还国。贤即许焉。乃附舶循海而行经一岛下。贤指曰。可止于此。舶主不肯。二百余里为风所吹还至贤所指处。众人方知神异。后遇便风同侣皆发。贤不听动。先发之者皆悉倾覆。又于夜中忽发众皆不肯。贤自牵一船独发。其不发者悉被贼害。既达于此与罗什相见。什所有疑必就咨决。盛行禅业。后往庐山复适江陵。凡所经历数言未然。初众人不信后皆如说。仪轨率素不俟华好。志韵清远雅有渊致。以晋安帝隆安二年岁次戊戌。至宋永初二年辛酉。于杨都庐山二处。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

·观佛三昧经(八卷)。

·过去因果经(四卷)

·新无量寿经(二卷)。

·达摩多罗禅经(二卷)。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

·文殊师利发愿偈经(一卷)。

·出生无量门持经(一卷)。

·本业经(一卷)。

·新微密持经(一卷)。

·净六波罗蜜经(一卷)。

·菩萨十住经(一卷)。

·僧祇律(四十卷)

·僧祇大比丘戒本(一卷)

·方便心论(一卷)。总一十五部合一百二十五卷。并究其幽旨妙尽文意。沙门法业慧义慧严等笔受。

沙门昙摩卑。晋云法爱。以晋安帝隆安四年岁次庚子。于杨都尚书令王法度精舍。沙门僧遵等二十余德。请昙摩卑。译

·杂门律事(二卷)。

沙门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罽宾国人。澄静有志。履道苦节。为人青眼。世号青目律师。先在龟兹弘阐律藏。四方学徒竞往师之。鸠摩罗什亦预在徒。于是杖锡流沙冒险东入。以姚秦弘始八年既达关中。什仍师礼。罗什去世以晋安帝义熙年中。乃适寿春止石涧寺盛阐毗尼译

·十诵律(六十一卷)。经数年后乃之江陵于辛寺夏坐开讲十诵译。

·毗尼诵(三卷)

·杂问律事(二卷)。二部合五卷道场慧观笔受。

沙门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也。三岁出家笃孝忠贞。及受大戒志行明敏仪轨整肃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安帝隆安三年岁次己亥。历游印度敬奉灵迹。学梵书语研究奥旨手抄梵文。以晋义熙元年岁次乙巳。泛海而还达到杨都。于道场寺译

·大般泥洹经(六卷)。

·方等般泥洹经(二卷)。

·杂藏经(一卷)。

·僧祇尼戒本(一卷)。

·杂阿毗昙心论(一十三卷)。合五部二十三卷。

沙门只蜜多。西域人。识性通敏聪达宏远。志存弘化无惮远游。爰于晋世译

·璎珞经(十二卷)。

·维摩诘经(四卷)。

·禅经(四卷)。

·大智度经(四卷)。

·如幻三昧经(二卷)。

·阿术达经(一卷)。

·无所希望经(一卷)。

·普贤观经(一卷)。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

·五盖疑结失行经(一卷)。

·所欲致患经(一卷)。

·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一卷)。

·法没尽经(一卷)。

·菩萨正斋经(一卷)。

·照明三昧经(一卷)。

·分卫经(一卷)。

·威革长者六向拜经(一卷)。

·菩萨十住经(一卷)。

·魔调王经(一卷)。

·指鬘经(一卷)。

·浮光经(一卷)。

·弥勒所问本愿经(一卷)。

·十地经(一卷)。

·宝女施经(一卷)。

·普门品经(一卷)。总二十五部。合四十六卷。

居士竺难提。此言喜。西域人。志道无倦履远能安。解悟幽旨言通晋俗。以晋恭帝元熙元年岁次己未。爰暨宋世译

·大乘方便经(二卷)。

·请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一卷)。

·威革长者六向拜经(一卷)。

沙门竺法力。西域人。业行清高。智道崇峙。善通方语妙称经微。以晋恭帝元熙元年岁次己未二月。译

·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一部(一卷)。

沙门释嵩公。或云高公。赵录及始兴录并云晋末沙门释嵩公。出

·迦叶结集戒经(一卷)。

·萍沙王五愿经(一卷)。

·日难经(一卷)。三部合三卷。

沙门释退公。出经一卷。始兴录云晋末。

·出迦叶戒经(一卷)。

沙门释法勇。赵录云。于晋末出。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一卷)。

失译人名。经五十二部合五十六卷。僧祐三藏集记及费长房三宝录。并云。是晋代失译源经。谓

·遗教三昧经(二卷)。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阿那含经(二卷)。

·那先经(二卷)。

·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三世三千佛名经(一卷)。

·千佛因缘经(一卷)。

·五十三佛名经(一卷)。

·八部佛名经(一卷)

·十方佛名经(一卷)。

·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称杨百七十佛名经(一卷)。

·南方佛名经(一卷)。

·灭罪得福佛名经(一卷)。

·比丘诸禁律经(一卷)。

·摩诃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

·优波离问佛经(一卷)。

·沙弥威仪经(一卷)。

·比丘尼十戒经(一卷)。

·受十善戒经(一卷)。

·沙弥尼戒经(一卷)。

·贤者五福经(一卷)。

·贤者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

·优婆塞威仪经(一卷)。

·波若得经(一卷)。

·观世楼炭经(一卷)。

·本行六波罗蜜经(一卷)。

·定意三昧经(一卷)。

·般舟三昧念佛章经(一卷)。

·庾伽三磨斯经(一卷)。

·禅定方便次第法经(一卷)。

·禅要呵欲经(一卷)。

·七万二千神王护比丘咒经(一卷)。

·十二万神王护比丘尼咒经(一卷)。

·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一卷)。

·百结神王护身咒经(一卷)。

·宫宅神王守镇左右咒经(一卷)。

·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一卷)。

·伏魔封印大神咒经(一卷)。

·摩尼罗亶大神咒经(一卷)。

·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经(一卷)。

·梵天神策经(一卷)。

·普广经(一卷)。

·七佛所结麻油述咒经(一卷)。

·七佛神咒陀罗尼章句经(一卷)。

·摩罗亶神咒按摩经(一卷)。

·五龙咒毒经(一卷)。

·龋齿咒经(一卷)。

·七佛安宅神咒经(一卷)。

·安宅咒经(一卷)。

·三归五戒神王名经(一卷)。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二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三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秦符氏都长安

沙门昙摩特。此言法海。西域人。善持律藏妙入契经。以符秦建元三年岁次辛未。共竺佛念于长安译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授尼二岁坛文(一卷)。凡二部(合二卷)惠泽笔受。

沙门释惠常。戒轨严峻慧善毗尼。共昙摩特竺佛念等。以符秦建元四年岁次壬申。于长安译

·比丘尼大戒(一卷)。

沙门鸠摩罗佛提。此言童觉。西域人。以符秦建元五年至七年岁次乙亥。共竺佛念佛护等。于长安安邺寺译

·四阿含暮抄经一部(二卷)沙门僧导昙究僧睿等笔受。

沙门僧伽跋澄。此云众现。罽宾国人。毅然有渊懿之量。历寻名师备集三藏博览众经。暗诵毗婆沙贯其妙旨。浪志游方观风弘化。以符秦建元十七年岁次乙酉来入关中。共释道安等。译

·杂阿毗昙婆沙论一部(一十四卷)。

·尊者婆须蜜所集论一部(十卷)。

·僧伽罗刹集经(三卷)合三部二十七卷。至建元二十一年岁次己丑讫。佛图罗察传语。沙门敏智及黄门郎赵文业笔受。

沙门昙摩蜱。此言法爱。印度人。器宇明敏志好弘诱。以符秦建元十八年岁次丙戌。与竺佛念共于长安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抄一部(五卷)。

沙门昙摩难提。此言法喜。兜佉勒国人。龆年离俗。聪慧夙成。研讽经典以专精致业。遍观三藏暗诵阿含。博识洽闻靡所不综。外国远近咸共推伏。少而观方遍涉诸国。常以弘化为务。以符秦建元年中达于长安。坚先闻提誉深见礼接。以建元二十年岁次戊子。坚遣道安集义学僧。请难提译

·中阿含经(五十九卷)。

·增壹阿含经(五十一卷)

·阿育王太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

·僧伽罗刹集经(三卷)。

·三法度经(二卷)。总五部合一百一十四卷。沙门竺佛念度语慧嵩笔受。

秦姚氏都常安

沙门竺佛念凉州人。弱年离俗。志业清高外和内朗。通鉴明敏综习群经尤工苍雅。家世西河洞晓方语。梵秦音义莫不博洽。符秦建元年与跋澄等同入长安。为等度语。于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然念自符秦建元十年岁次戊寅。讫至姚秦译

·出耀论(二十卷)

·菩萨璎珞经(一十二卷)。

·十住断结经(一十一卷)。

·鼻柰耶经(十卷)。

·十地断结经(十卷)。

·菩萨处胎经(五卷)。

·大方等无相经(五卷)。

·持人菩萨经(三卷)。

·菩萨普处经(三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一卷)。

·中阴经(二卷)。

·十诵比丘尼戒所出本末(一卷)总一十三部合八十二卷。

沙门昙摩耶舍。此言法称。罽宾国人。少而好学长而弥笃。神爽高雅该览经律。陶思八禅游心七觉。明悟出群幽鉴物表。欲苦节求果。天神悟云。何不观方弘化而独守小善。于是历游诸国。遂以旷济为怀。常有圣僧或五或三。执锡自空诣法称谈话。以晋安帝隆安年中达于广州。于白沙寺为清信女张普明译

·差摩经(一卷)。又以姚秦弘始九年岁次丙午至十六年岁次癸丑。于长安译

·舍利弗阿毗昙一部(二十二卷)。秦太子泓亲管理味沙门释道摽制序凡二部二十三卷。

沙门鸠摩罗什婆。此言童寿。本印度人。父以聪敏见称。龟兹王闻以女妻之。而生于什。什居胎日母增辩慧。七岁出家日诵千偈。义旨亦通。至年九岁与外道论义。辩挫其邪锋。咸皆愧伏。年十二有阿罗汉奇之。谓其母曰。常守护之。若年三十五不破戒者。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又习五明论四韦陀典。阴阳星算必穷其妙。后转习大乘数破外道。远近诸国咸谓神异。母生什后亦即出家。聪拔众尼得第三果。什既受具母谓之曰。方等深教应大阐秦都。于汝自身无利如何。什曰。菩萨之行利物亡躯。大化必行炉镬无恨。从此已后广诵大乘洞其秘奥。西域诸王请什讲说。必长跪座侧命什蹋而登焉。符坚建元九年岁在丁丑。太史奏云。有星现外国。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坚曰。朕闻西有罗什襄阳有道安将非此耶。后果遣将军吕光等率兵七万西伐龟兹。光与什同来。什在道数言应变光尽用之。光于是即据西凉亦请什留。至姚秦弘始三年。兴灭乃召方入长安。秦主兴厚加礼之。延入西明阁及逍遥园别馆安置。敕僧[契-大 石]等八百沙门咨受什旨。兴卑万乘之心尊三宝之教。于草堂寺共三千僧。手执旧经而参定之。莫不精究洞其深旨。时有僧睿兴甚嘉焉。什所译经睿并参正。什以姚秦弘始四年岁次辛丑。起译

·大品经(二十七卷)。

·大集经(二十四卷)。

·放光般若经(二十卷)。

·小品经(十卷)。

·华首经(十三卷)。

·检诸罪福经(十卷)。

·妙法莲华经(七卷)。

·贤劫经(七卷)。

·十住经(五卷)。

·思益梵天问经(四卷)。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持世经(四卷)。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佛藏经(四卷)。

·菩萨藏经(三卷)。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禅经(三卷)。

·禅经秘要法(三卷)。

·禅法要解(二卷)。

·阿阇世经(二卷)。

·阿兰若习禅法经(二卷)。

·禅要经(二卷)。

·发菩提心经(二卷)。

·自在王经(二卷)。

·善信摩诃神咒经(二卷)。

·新首楞严经(二卷)。

·梵网经(二卷)。

·大善权经(二卷)。

·无量寿佛经(一卷)。

·弥勒下生经(一卷)。

·弥勒成佛经(一卷)。

·金刚般若经(一卷)。

·诸法无行经(二卷)。

·菩提经(一卷)。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遗教经(一卷)。

·十二因缘观经(一卷)。

·菩萨诃色欲经(一卷)。

·杂譬喻经(一卷)。

·须摩提菩萨经(一卷)。

·文殊悔过经(一卷)。

·比丘应法行经(一卷)。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一卷)。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

·大金色孔雀王经(一卷)。

·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佛弟子化魔子偈诵经(一卷)。

·太白魔王坚信经(一卷)。

·开化魔经(一卷)。

·魔业经(一卷)。

·过魔法界经(一卷)。

·佛问阿须轮大海有减经(一卷)。

·魔王变身经(一卷)。

·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一卷)。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一卷)。

·佛迹现千辐轮相经(一卷)。

·佛脐化出菩萨经(一卷)。

·往古生和佛国愿行法典经(一卷)。

·佛謦咳彻十方经(一卷)。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一卷)。

·佛变时会身经(一卷)。

·无量乐佛土经(一卷)。

·王后为蜣螂经(一卷)。

·佛心总持经(一卷)。

·猕猴与婢共戏致变经(一卷)。

·水牛王经(一卷)。

·雀王经(一卷)。

·兔王经(一卷)。

·菩萨身为鸽王经(一卷)。

·佛昔为鹿王经(一卷)。

·牧牛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几功德经(一卷)。

·观世音经(一卷)。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一卷)。

·灯指因缘经(一卷)。

·观普贤菩萨经(一卷)。

·睒本起经(一卷)。

·观佛三昧经(一卷)。

·宝网经(一卷)。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

·乐璎珞庄严经(一卷)。

·请观世音经(一卷)。

·思惟要略法经(一卷)。

·持地经(一卷)。

·菩萨戒本(一卷)。

·十诵比丘戒本(一卷)。

·大智度论一部(一百卷)。

·般若经论集一部(二十卷)。

·成实论一部(十六卷)。

·十住毗婆沙论一部(十四卷)。

·大庄严论一部(十五卷)。

·十住论一部(十四卷)。

·中论(四卷)。

·百论(二卷)。

·十二门论(一卷)。

·马鸣传(一卷)

·龙树菩萨传(一卷)。

·提婆菩萨传(一卷)。

·婆薮槃豆传(一卷)。

·实相论(一卷)。至十一年戊申。凡译九十八部经合四百二十一卷。僧睿僧肇道恒等笔受。然什词喻婉约出言成章。神情鉴彻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其匹。且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

沙门佛驮耶舍。此云觉名。罽宾国人。操行贞白戒节坚固。仪止祥淑视瞻不凡。五明四韦之论。三藏十二之典。特悟深致流辩无滞。以姚秦弘始年达于姑臧。什先师之劝兴往邀。兴即敕迎并有赠遗。笑而不受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未敢闻命。重使敦喻方至长安。兴自出迎。别立新省于逍遥园四事供养并皆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耶舍为人赤髭善毗婆沙。时人号为赤髭毗婆沙。什既师之亦称大毗婆沙师。兴凡所供给衣服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兴为货之造寺。耶舍自姚秦弘始五年岁次壬寅创译。至十五年岁次壬子。译

·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

·四分戒本(一卷)。

·四分律(四十五卷)。四部合六十九卷。解座兴施布绢万匹悉皆不受。竺佛念等笔受。

沙门弗若多罗。此云功德华。罽宾国人以戒节见称。备通三藏。专精十诵。计念四禅。以姚秦弘始年中振锡入镐。姚主兴待以上宾之礼法师罗什亦挹其风仪。厚相崇敬特异常范。至弘始六年岁次癸卯十月十七日。集义学僧数百人。请于长安中寺译

·十诵律一部(五十八卷)。罗什度语。

西秦乞伏氏都菀川

沙门法坚或云坚公。为量弘普利物戒心。以乞伏西秦太初年间。于河南国为乞伏干归译。

·方等王虚空藏所问经(五卷)

·演道俗业经(一卷)。

·菩萨所生地经(一卷)。

·孛经(一卷)。

·贤首经(一卷)。

·太子须大拏经(一卷)。

·僮迦叶解难经(一卷)。

·睒子经(一卷)。

·无涯际持法门经(一卷)。

·灌佛经(一卷)。

·除恐灾患经(一卷)。

·七女本经(一卷)。

·妇人遇辜经(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一十四部合一十八卷。如须大拏经等在江陵辛寺译。庾爽笔受余十部见始兴录非唯西秦译也。

北魏元氏都中山

沙门释昙觉。一云慧觉。凉州人。墙仞连霄风神爽悟。戒地清拔慧鉴通微。于于殿国得

·贤愚经梵本。以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岁次乙酉。于高昌郡天安寺译一部(十五卷)。

沙门释昙耀。恒安石窟通乐寺僧。自少出家器宇崇峙。风鉴闲约戒行坚贞。以魏太武皇帝太平真君七年。信崔晧邪佞崇重寇谦残害释种毁废佛法。未盈数年太武遭恶疾。自生悔愧即诛崔晧埋之都市。以口为厕令众秽之。太武帝崩子文成立。称兴安元年兴隆佛法。至和平三年岁次壬寅。昙耀为昭玄统。慨前陵废欣今再兴。自于北台石窟寺。对印度沙门集诸大德译。

·净度三昧经(一卷)。

·付法传(四卷)。凡二部合五卷。

沙门吉迦夜。此云何事。西域人。游化戒虑导物在心。以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岁次壬子。为僧统昙曜译杂宝藏经等五部合二十五卷。刘孝标笔受。谓

·杂宝藏经(十三卷)。

·付法藏因缘经传(六卷)。

·称扬诸佛功德经(三卷)。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

·方便心论(二卷)。

北凉沮渠氏都姑臧

沙门释道龚。虚心广运弘利为道。以北凉河西王神玺永初年间于张掖为蒙逊译。

·悲华经一部(十卷)。

·宝梁经一部(二卷)。

沙门法众。高昌郡人。亦以北凉沮渠氏永初年中。于张掖为河西王蒙逊译。

·大方等檀特陀罗尼经一部(四卷)。

沙门僧伽陀。西域人。意存兼济化诱居怀。以北凉沮渠永初年中。于张掖为蒙逊译。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一部(二卷)。

沙门昙摩忏。或云昙无谶。此云法丰。中印度人。六岁出家日诵万言。初学小乘五明诸论。后遇白头禅师教以大乘。十日交诤方悟大旨。遂专大乘谶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以北凉沮渠玄始元年岁次壬子至姑臧。赍

·涅槃经前分(十卷)。并菩萨戒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木*尤]之而卧。夜乃有神人牵谶堕地。谶谓为盗。如是三夕。乃闻空中声曰。此是如来解脱之藏何为枕之。谶惭悟乃安高处。果有盗者夜捉提举竟不能胜。明旦谶持不以为重。盗谓圣人悉来拜谢。逊闻谶名厚遇请译。遂以玄始三年岁次甲寅记译。至玄始十年辛酉。译

·大般涅槃经一部(四十卷)。

·大方等大集经一部(三十一卷)。

·悲华经一部(十卷)。

·菩萨地持经一部(十卷)。

·菩萨戒经一部(八卷)。

·优婆塞戒经一部(六卷)。

·方等大云经一部(六卷)。

·虚空藏经一部(五卷)。

·佛本行经一部(五卷)。

·金光明经一部(四卷)。

·海龙王经一部(四卷)。

·楞伽经一部(四卷)

·信善经一部(二卷)。

·无为道经一部(二卷)。

·胜鬘经(一卷)。

·罗摩伽经(一卷)。

·须真天子经(一卷)。

·居士请僧福田经(一卷)。

·文陀竭王经(一卷)。

·功德宝光菩萨经(一卷)。

·腹中女听经(一卷)。

·决定罪福经(一卷)。

·菩萨戒本经(一卷)。

·菩萨戒坛文(一卷)。总二十三部合一百四十八卷。慧嵩笔受。道俗数百人问难。谶释疑滞清辩若流。涅槃三译乃讫。

安阳侯沮渠京声蒙逊从弟。为人博识涉猎经史。阅意内典奉持五戒。绝于妻室不拘荣利。常随昙摩谶译经。西至于殿从印度法师佛驮斯那咨问道义。斯那天才聪朗。诵半亿偈经明了禅法。西方诸国号为人中师子。安阳从那受学禅法。诸秘要术口说梵本东归于凉。以北凉永和年中。译

·禅法要解一部(二卷)。魏灭凉后南奔建康以宋孝武帝孝建元年达至京邑。即以孝建二年岁次乙未。于杨都竹园寺及钟山定林上寺。又译

·治禅病秘法(二卷)。

·净饭王般涅槃经(一卷)。

·八关斋经(一卷)。

·普明王经(一卷)。

·佛大僧大经(一卷)。

·生死变识经(一卷)。

·忿和檀王经(一卷)。

·长者音悦经(一卷)。

·贤者律仪经(一卷)。

·进学经(一卷)。

·优婆塞五戒经(一卷)。

·耶只经(一卷)。

·摩达经(一卷)。

·五百梵志经(一卷)。

·旃陀越经(一卷)。

·五反覆大义经(一卷)。

·迦叶禁戒经(一卷)。

·弟子死复生经(一卷)。

·弟子事佛吉凶经(一卷)。

·五苦章句经(一卷)。

·释种问优婆塞经(一卷)。

·波斯匿王丧母经(一卷)。

·菩萨誓经(一卷)。

·中阴经(一卷)。

·佛母般泥洹经(一卷)。

·[(序-予 林)/女]夷比丘经(一卷)。

·梵摩皇经(一卷)。

·优婆塞五法经(一卷)。

·五恐怖世经(一卷)。

·末罗王经(一卷)。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

·观世音观经(一卷)。

·谏王经(一卷)。

·清信士阿夷扇经(一卷)。

·弟子慢为耆域述经(一卷)总三十五部合三十六卷。丹阳尹孟顗见而奇之资赡隆厚。其所译之经讽诵既久。对众弘宣文无滞碍。

沙门浮陀跋摩。或云佛陀。此言觉铠。西域人。志操明直聪悟出群。虽复遍集三藏偏善毗婆沙论。常诵此部用为心要。以北凉永和五年岁次乙亥。为河西王子虔译。

·毗婆沙论一部(一百卷)。道泰笔受。属魏灭凉经书被焚失四十卷。今唯六十卷在。

沙门释道泰。译

·大丈夫论一部(二卷)。

·入大乘论一部(二卷)。

沙门释智猛。雍州新丰县人。禀性端厉明行清白。少袭法服修业专诚。讽诵之音以夜续日。志度宏邈情深佛法西寻灵迹。以北凉永和年中自西而返。涂经玉门即于凉土译。

·般泥洹经一部(二十卷)。

失译人名经五部(一十七卷)。僧祐新集及释道安凉土录。并云是凉代失译人名。今还附入凉世目录。虽不知译人名。庶知译时代也。

·大忍辱经(十卷)。

·不退转经(四卷)。

·金刚三昧经(一卷)。

·金轮王经(一卷)。

·贤劫五百佛名(一卷)。

宋刘氏都建康

沙门佛陀什。此言觉寿。罽宾国人。少受业于弥沙塞部。专精律品兼达禅要。以宋废帝荥阳王景平元年岁次癸亥七月到于杨都。法显先于师子国得

·弥沙塞律未译而终。京邑僧徒闻什善律众请译出。即以其年冬于龙光寺译为三十四卷。并戒本(一卷)。羯磨(一卷)。合三十六卷。于阗沙门智胜传语。沙门竺道生慧严等笔受。侍中王练为檀越。

沙门昙摩蜜多。此言法秀。罽宾国人。生而连眉。为人沉邃甚有慧鉴。常有善神潜形密护。每之国境神必托梦告其王知。去亦如之。誓以游方教化为志不拘名利。初到炖煌即立禅阁。植柰千株开园百亩。学禅定众趋者如云。以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岁次甲子。来至建业于祇洹寺译。

·禅秘要经(五卷)。

·五门禅要法(一卷)。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观经(一卷)。

·诸法勇王经(一卷)。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一卷)。

·转女身经(一卷)。

·象腋经(一卷)。

·郁伽长者所问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一卷)。总一十部合一十二卷善咒术传画迦毗罗像形。

沙门疆梁耶舍。此言时称。西域人。性刚直寡嗜欲。善三藏多所谙知。尤工禅思。以宋文帝元嘉元年岁次甲子达于京邑。帝深加赏敕住钟山道林精舍。译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一卷)。译。

·无量寿观经(一卷)。沙门僧含笔受。

沙门伊叶波罗。此云自在西域人善通三藏解贯四含。以宋文帝元嘉年中游于彭城。为比徐州刺史王仲德译

·杂阿毗昙心论一部(一十一卷)。刺史亲自笔受。

沙门释智严凉州人。弱冠出家精勤为业。纳衣宴坐蔬食永岁。不受别请分卫自资。晋义熙十三年宋武伐姚泓还。始兴公王恢。从驾观山见严禅思。即请还都。然严道化所被幽显咸伏。先于西域得经梵本未译。以宋文帝元嘉四年岁次丁卯。于杨都枳园寺共宝云等译。

·普曜经(八卷)。

·无尽意菩萨经(六卷)。

·生经(五卷)。

·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四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二卷)。

·毗罗三昧经(二卷)。

·阿那含经(二卷)。

·四天王经(一卷)。

·善德婆罗门问提婆达多经(一卷)。

·一音显正法经(一卷)。

·调伏众生业经(一卷)。

·善德优婆塞经(一卷)。

·法华三昧经(一卷)。

·净度三昧经(一卷)总一十四部合三十六卷。然严未出家前。曾受五戒有所亏犯。后受大戒疑不得戒。遂泛海至印度国。咨问罗汉比丘。时罗汉不决为诣弥勒。弥勒答云。得戒严甚喜焉。

沙门求那跋摩。此言功德铠。罽宾国人。即其国王之少子也。洞明九部博晓四含。深达律品妙入禅要。诵经百余万言。罽宾王薨众请绍位。恐为戒障遂林栖谷饮。孤行山野遁迹人世。仪形感物见者发心。以宋文帝元嘉年中达于建业。文帝殷勤问曰。弟子常欲斋而不杀。迫以身徇物不获从志。法师将何以教之。跋摩曰。夫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且帝王与匹夫所修各异。匹夫身贱名劣言令不威。若不克己苦躬将何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兆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女咸悦。布一善政则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无劳力。则使风雨适时寒暖应节。百谷滋繁桑麻郁茂。如此持戒斋亦大矣不杀亦众矣。宁在阙半日之食全一禽之命。然后方为弘济耶。帝大悦曰。跋摩法师开悟明达。可与谈于天人之际矣。敕住只桓寺供给隆厚。即以元嘉年。于杨都译

·菩萨善戒经(二十卷)。

·杂阿毗昙心论(十二卷)。

·四分比丘尼羯磨(一卷)。

·优婆塞五戒略论(一卷)。

·三归及优婆塞戒(一卷)。

·沙弥威仪(一卷)。

·五门禅要用(一卷)。

·经律分异记(一卷)。总七部合三十八卷证第二果。

沙门宝云西凉州人。自少出家精勤硕学。志韵刚洁不偶世群。求法恳恻忘身殉道。遂以晋隆安年初西寻灵迹。经罗刹之野闻天鼓之音。礼释迦影迹受罗汉之语。历游西方善梵书语。印度字音训释辞句悉皆备解。后来长安复至江左。诸翻译人传译梵语于云为最。初与智严共同出经。严既迁化云独宣译。以宋文帝元嘉年中。于六合山寺。译

·佛本行赞经传(七卷)。

·付法藏经(六卷)。

·佛所行赞经传(五卷)。

·新无量寿经(二卷)。

·新净度三昧经(二卷)。总四部合十五卷。沙门慧观等友而善之。

沙门僧伽跋摩。此言众铠。印度国人。少而弃俗戒德清峻。善解律藏尤精杂心。器宇宏肃道俗敬异。其所译经并文义详允梵宋不差。彭城王刘义康。崇其戒范请以为师。名重京邑。以宋元嘉十年岁次癸酉。于长干寺译

·阿毗昙毗婆沙论(一十四卷)。

·萨婆多摩德勒伽毗尼(十卷)。

·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集(一卷)。

·龙树菩萨劝发诸王要偈(一卷)。

·请圣僧浴文(一卷)。总五部合二十七卷。宝云传语。道场寺慧观笔受。

沙门求那跋陀罗。此言功德贤。中印度人。幼学五明四韦陀论。志性明敏度量该博。后遇杂心莫测涯际。方悟佛法崇深投簪落彩。专精志业博通三藏。慈和恭恪事师尽礼。舍小学大则深悟幽旨。以宋文帝元嘉十二年来至杨都。帝深重之敕住祇洹寺。至宋元嘉二十年岁次癸未。于杨都瓦官寺译。

·杂阿含经(五十卷)。

·众事分阿毗昙(十二卷)。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央掘魔罗经(四卷)。

·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

·释六十二见经(四卷)。

·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现在佛经(三卷)。

·菩萨行方便神通变化经(三卷)。

·净度三昧经(三卷)。

·相续解脱了义经(三卷)。

·大法鼓经(二卷)。

·阿兰若习禅经(二卷)。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经(一卷)。

·无量寿经(一卷)。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王*延]王说法经(一卷)。

·般泥洹经(一卷)。

·八吉祥经(一卷)。

·无忧王经(一卷)。

·出无量持门经(一卷)。

·三小劫经(一卷)。

·四食经(一卷)。

·十二游经(一卷)。

·十二头陀经(一卷)。

·三因缘经(一卷)。

·异处七处三观经(一卷)。

·十一想思念如来经(一卷)。

·十二品生死经(一卷)。

·十报法三统略经(一卷)。

·罪福报应经(一卷)。

·六斋八戒经(一卷)。

·四人出现世间经(一卷)

·四品学法经(一卷)。

·申兜本经(一卷)。

·舅生经(一卷)。

·那先经(一卷)。

·日难经(一卷)。

·君臣经(一卷)。

·鞞摩肃经(一卷)。

·鹦鹉经(一卷)。

·负债为牛经(一卷)。

·越难经(一卷)。

·那赖经(一卷)。

·二侨士经(一卷)。

·释摩男本经(一卷)。

·阿兰那经(一卷)。

·老母经(一卷)。

·树提伽经(一卷)

·阿遬达经(一卷)。

·大意经(一卷)。

·目连降龙王经(一卷)。

·阿难见伎乐啼哭无常经(一卷)。

·舍利弗等比丘得身作证经(一卷)。

·佛往慰迦叶病经(一卷)。

·请槃特比丘经(一卷)。

·佛命阿难诣最胜长者经(一卷)。

·目连弟布施望报经(一卷)。

·舍利弗般泥洹经(一卷)。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一卷)。

·阿那律七念章经(一卷)。

·杂藏经(一卷)。

·虚空藏菩萨经(一卷)。

·菩萨呵欲经(一卷)。

·阿弥陀经(一卷)。

·诸法无行经(一卷)。

·贫子须赖经(一卷)。

·无量义经(一卷)。

·杀龙济一国经(一卷)。

·无涯际持法门经(一卷)。

·堕珠著海中经(一卷)。

·当来选择诸恶世界经(一卷)。

·阿难陀目佉尼阿离陀经(一卷)。

·佛入甘露调正意经(一卷)。

·过去行檀波罗蜜经(一卷)。

·本行六波罗蜜经(一卷)。

·第一义五相略集(一卷)。总七十八部合一百六十一卷。慧观等笔受。弟子法勇传语。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尝请讲华严经。跋陀自愧未善宋言。遂旦夕礼忏求观世音。忽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头来谓陀曰。何故忧耶。陀以意对。答曰。不须多忧。即便以剑易于陀首更安新头问曰。得无痛耶。答云。不痛。既悟心神喜悦。于是就讲辩注若流。后还杨都。属帝宴会王公毕集。帝欲试其机辩并解人意不。帝见其白首而谓之曰。师今日不负远来之意。自外如何唯有一在。贤即答言。慕化远来天子恩遇垂三十载。今年七十一唯一死在。帝大悦敕命近御而坐。兼工咒术既善大乘。时人号曰摩诃乘。

沙门昙无竭。此言法勇。姓李。幽州黄龙人。幼为沙弥。禅修苦行持戒诵经。为师所重。尝闻法显躬践佛国。乃慨然有忘身之誓。以宋武帝永初元年。招集同志释僧猛等二十五人。共游西域二十余年。自外并死唯竭独还。于罽宾国得梵经本。元嘉末年达于杨都。手自宣译。

·观世音受记经(一卷)。

沙门释慧简。以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岁次丁酉。于鹿野寺译

·灌顶药师琉璃光佛经(一卷)。

·商人求财经(一卷)。

·阎王五天使经(一卷)。

·善生子经(一卷)。

·懈怠耕者经(一卷)。

·释迦毕罪经(一卷)。

·贫穷老公经(一卷)。

·杀身济贾人经(一卷)。

·舍卫城中人丧子发狂经(一卷)。

·譬喻经(一卷)。

·请宾头卢法经(一卷)。

·阿难见水光瑞经(一卷)。

·咒愿经(一卷)。

·瞿昙弥记果经(一卷)。

·学人乱意经(一卷)。

·窃为沙门经(一卷)。

·佛母般泥洹经(一卷)。

·长者子六过出家经(一卷)。

·猎师舍家学道事经(一卷)。

·瞿昙弥经(一卷)。

·旃阇摩暴志谤佛事经(一卷)。

·二老男女见佛出家得道经(一卷)。

·真为沙门经(一卷)。

·佛涅槃后诸比丘经(一卷)。

·大力士出家得道经(一卷)。总二十五部合二十五卷。

沙门功德直西域人。道契既广善诱日新。以宋大明六年岁次壬寅到荆州。为沙门释玄畅译

·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一卷)。畅刊正文义。词旨婉密。而畅舒手出香掌中流水。莫之测也。

沙门竺法卷印度人。志性弘简开利为务。以宋明帝太始年中。于广州译

·无尽意经(十卷)。

·海意经(七卷)。

·如来恩智不思议经(五卷)。

·宝顶经(五卷)。

·阿述陀菩萨经(一卷)。

·三密底耶经(一卷)。总六部合二十九卷。

沙门释朔公。于宋代在南海郡。译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

沙门释道严。于宋世译

·璎珞本业经(二卷)。

·佛藏大方等经(一卷)。总二部合三卷。

沙门释勇公。于宋世译

·空净三昧经(一卷)。

·车匿经(一卷)。

·劝进学道经(一卷)。

·梵女首意经(一卷)。总四部合四卷。

沙门释法海。于宋世译

·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寂调意所问经(一卷)。

沙门释先公。于宋世译

·月灯三昧经(一卷)。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三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四

大唐翻经沙门释靖迈撰

齐萧氏都建康

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此言法生称。印度国人。悟物居情导利无舍。以齐高帝建元三年岁次辛酉。于广州朝亭寺。译

·无量义经(一卷)。沙门慧表笔受。

沙门摩诃乘西域人。栖心妙道结志弘通。以齐武帝永明年中。于广州译

·五百本生经(一卷)。

·他毗利律(一卷)他毗利此云宿德。

沙门僧伽跋陀罗。此云众贤。西域人。怀道放旷化惠无穷。以齐武帝永明六年岁次己巳。共沙门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译

·善见毗婆沙律一部(十八卷)。

沙门达摩摩提。此云法意。西域人。悟物情深随方启喻。以齐武帝永明八年岁次辛未。为沙门法献于杨州瓦官寺。译

·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一卷)。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三(一卷)。

沙门求那毗地。此云德进。中印度人。弱年从道强记洽文。诵大小乘凡二十万言。阴阳图谶莫不穷究。执锡戒涂威仪端肃。以齐武帝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于杨州毗耶离寺。起译。

·百句譬喻集(十卷)。

·十二因缘经(一卷)。

·须达长者经(一卷)。总三部合一十二卷。

沙门释法度。以齐武帝世于杨州译

·灰河经(一卷)。

·毗跋律(一卷)。

沙门释昙景。以齐世译

·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摩诃摩耶经(二卷)。

沙门释法化以齐世译

·益意经(二卷)。

南魏元氏都洛阳

沙门昙摩流支。此云法希。亦曰法乐。南印度人弃家入道偏以律藏传名。弘道为务感物而动。游魏洛阳。以魏宣武帝景明二年岁次辛巳。译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诸佛境界经(二卷)。正始元年岁次甲申。译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四年丁亥译。

·金色王经(一卷)。沙门道宝笔受。

沙门释法场。元魏人也。以魏宣武帝时。于洛阳译。

·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

沙门菩提流支。此云觉希。北印度人。遍通三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以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岁次戊子至洛阳。武帝亲慰劳。住永宁寺供给。七百梵僧以流支为译匠。即以其年译

·十地经论。初一日武帝亲自笔受。后付沙门僧辩僧朗道湛侍中崔光等笔受。从魏永平元年岁次戊子。至天平二年岁次乙卯。译

·佛名经(一十二卷)。

·入楞伽经(十卷)。

·大萨遮尼乾子授记经(十卷)。

·法集经(八卷)。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

·深密解脱经(五卷)。

·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奋迅王问经(二卷)。

·不增不减经(一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差摩婆帝受记经(一卷)

·佛语经(一卷)。

·无字宝箧经(一卷)。

·不必定入印经(一卷)。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一卷)。

·弥勒菩萨所问经(一卷)。

·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伽耶顶经(一卷)。

·文殊师利巡行经(一卷)。

·一切法高王经(一卷)。

·护诸童子陀罗尼咒经(一卷)。

·谤佛经(一卷)。

·十地经论一部(一十二卷)。

·胜思惟经论(十卷)。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十卷)。

·宝积经论(四卷)。

·宝性论(四卷)。

·金刚般若经论(三卷)。

·顺中论(二卷)。

·妙法莲华经论(二卷)。

·伽耶顶经论(二卷)。

·三具足经论(一卷)。

·无量寿经论(一卷)。

·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一卷)。

·转法轮经论(一卷)。

·十二因缘论(一卷)。

·百子论(一卷)。

·破外道四宗论(一卷)。

·破外道涅槃论(一卷)。译

·众经论目录(一卷)。总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梵本万甲笔受草本满一间屋。洞善方言兼工杂术。尝坐井口藻灌置空。或咒井令涌酌而为用。

沙门勒那摩提。或云婆提。此言宝意。中印度人。诵一亿偈。博赡之富。理事兼通。尤明禅法。意存游化。以宣武帝正始五年岁次戊子即是永平元年。于洛阳殿内。译

·毗耶娑问经(二卷)。

·十地论(十二卷)。

·宝积经论(四卷)。

·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

·法华经论(一卷)。总有五部经合二十三卷。

沙门僧朗觉意侍中崔光等笔受。帝每请讲华严经词义开悟。忽于高座见大官执笏。云天帝请师讲华严。意曰。今法席未终经讫从命。然法不独资都讲香火维那梵呗请亦定之。使如其言。讲将了见前使来迎。果与都讲等五人俱于座终。现听道俗咸睹。

沙门佛陀扇多。此言觉定。北印度人。神悟聪敏内外博通。特善方言尤工艺术。以魏孝明帝正光六年岁次乙巳。至元象元年岁次戊午。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花寺。译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如来师子吼经(一卷)。

·转有经(一卷)。

·十法经(一卷)。

·银色女经(一卷)。

·正法恭敬经(一卷)。

·无畏德女经(一卷)。

·无字宝箧经(一卷)。

·阿难多目佉尼诃离陀罗尼经(一卷)。

·摄大乘论(二卷)总一十部合一十卷。

梁箫氏都建康

沙门曼陀罗。此言弱声。亦云弘弱。扶南国人。神解超悟幽明毕观。无惮夷险志存弘化。大赍梵本以梁武帝天监二年岁次癸未用以奉献。帝令译之。即以其年。共僧伽婆罗同于杨都。译

·宝云经(七卷)。

·法界体性无分别经(二卷)。

·文殊师利说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总三部合一十一卷。

沙门僧伽婆罗。此言众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十五出家荣声自远。仪貌澄洁善于谈对。讲阿毗昙论解标时望具足已后律藏尤明。善数国书语。以梁天鉴元年岁次丙戌。至普通元年岁次庚子。敕于杨都寿光殿正观寺瞻云馆三处译。

·阿育王经(十卷)。

·孔雀王陀罗尼经(二卷)。

·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

·菩萨藏经(一卷)。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舍利弗陀罗尼经(二卷)。

·八吉祥经(一卷)。

·十法经(一卷)。

·解脱道论(十三卷)。

·阿育王传(五卷)。总一十一部合三十八卷。初武帝自笔受。后付沙门宝唱慧超僧智法云等笔受。帝甚厚重。不畜私财。凡所有施尽用造寺。太尉临川王亦极崇敬。

沙门波罗末陀。此言真谛。亦云拘那罗陀。此曰亲依。西印度优禅尼国人。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措怀。艺术异解偏素谙练。历游诸国随机利现。以梁武帝泰清二年岁次戊辰。现帝于宝云殿。帝敕译经。即以泰清二年译。承圣三年岁次甲戌。于正观寺译

·金光明经(七卷)。

·弥勒下生经(一卷)。

·仁王般若经(一卷)。

·十七地论(五卷)。

·大乘起信论(一卷)。

·中论(一卷)。

·如实论(一卷)。

·十八部论(一卷)。

·大涅盘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

·三世分别论(一卷)。总一十部合二十卷。属侯景纷纠。乃适豫章始兴南康等。虽复栖遑译业无辍。即泛舶西归。业风赋命飘还广州。属广州刺史穆国公欧阳頠延住制旨寺请译经论。自陈永定元年岁次丙子。讫陈泰建元年己丑岁。更译

·佛阿毗昙经(九卷)。

·无上依经(二卷)。

·解节经(一卷)。

·金刚般若经(一卷)。

·广义法门经(一卷)。

·僧淴多律(一卷)。

·修禅定法(一卷)。

·俱舍释论(二十二卷)。

·俱舍论本(十六卷)。

·摄大乘论(一十五卷)

·立世阿毗昙论(一十卷)。

·佛性论(四卷)。

·四谛论(四卷)。

·僧佉论(三卷)。

·摄大乘论本(三卷)。

·大空论(三卷)。

·中边分别论(三卷)。

·金七十论(二卷)。

·俱舍论偈(一卷)。

·金刚般若论(一卷)。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

·大涅槃经论(一卷)。

·遗教论(一卷)。

·三无性论(二卷)。

·反质论(一卷)。

·堕负论(一卷)。

·求那摩底随相论(一卷)。

·宝行王正论(一卷)。

·成就三乘论(一卷)。

·十八空论(一卷)。

·思尘论(一卷)。

·解卷论(一卷)。

·正说道理论(一卷)。

·意业论(一卷)。

·部异执论(一卷)。

·唯识论文义合(一卷)。

·正论释义(五卷)。

·佛性义(三卷)。

·禅定义(一卷)。

·婆薮槃豆传(一卷)。梁陈二代总译五十部合一百四十九卷。沙门惠恺笔受。然谛或铺坐具加趺水中。若乘舟而济岸。接对使君。而坐具无湿。或以荷藉水乘之而度。如斯神异其例甚多。

东魏元氏都邺

优婆塞瞿昙般若留支。此云智希。南印度波罗奈城人。婆罗门种。少学佛法妙闲经旨。神理标异领悟方言。以魏清河王子善见元象元年岁次戊午。至兴和三年岁次辛酉。在邺城。译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八佛名经(一卷)。

·金色王经(一卷)。

·无垢女经(一卷)。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

·宝意猫儿经(一卷)。

·菩萨四法经(一卷)。

·解脱戒本(一卷)。

·犊子道人问论(一卷)。

·回诤论(一卷)。

·业成就论(一卷)。

·唯识无境界论(一卷)。

·伊迦输卢迦论(一卷)。总一十四部合八十五卷。沙门昙林僧昉等笔受。

齐高氏都邺

沙门那连提耶舍。此言尊称。北印度乌长国人。以幼出家数近灵迹。是以天梯石台之所。龙庙宝塔之方。并亲顶礼仅无遗逸。虽入鬼国鬼莫敢伤。设往乱邦贼徒息扰。既常游化感及兹境。以齐文宣帝天保八年岁次丁丑。至天统四年岁次戊子。共达摩阇那于邺都。译

·菩萨见实三昧经(十四卷)。

·大方等月藏经(一十二卷)。

·月灯三昧经(一十一卷)。

·大悲经(五卷)。

·须弥藏经(二卷)。

·施然灯功德经(一卷)。

·法胜阿毗昙论(七卷)。总七部合五十二卷。后至隋文帝开皇二年岁次壬寅讫。至五年岁次乙巳。又译

·大方等日藏经(十五卷)。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德护长者经(二卷)

·莲华面经(二卷)。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

·牢固女经(一卷)。

·百佛名经(一卷)。总八部合二十八卷。沙门僧琛明芬等度语。沙门智铉及学士费长房等笔受。面首形伟特异常伦。顶起肉髻耸若云峰。目正处中上下量等。耳高而长轮埵成具。

居士万天懿元是鲜卑。姓万俟氏。师事婆罗门甚聪悊。善梵书语尤工咒术。特鉴医方妙闲佛法。以高齐于邺城。译

·尊胜菩萨所问经一名入无量门陀罗尼经(一卷)。

陈陈氏都建邺

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此云高空。生知俊朗体悟幽微。专学佛经尤工义理。洞晓音韵兼善方言。以东魏帝善见元象元年岁次戊午讫。至兴和二年岁次庚申。于邺都司徒公孙腾之第。译

·僧伽吒经(四卷)。

·大迦叶经(二卷)。

·频婆沙罗王问佛供养经(一卷)。总三部合七卷。僧昉笔受。又以梁武帝大同末年。自高齐入梁见帝。帝因留住敕遣总知外国使命。即以其年。译

·大乘顶王经(一卷)。又以太清二年。遇于填僧得胜天王般若梵本。到陈天嘉六年岁次乙酉。于江州兴业寺译为七卷。沙门智欣笔受。

沙门须菩提。此云善现。扶南国人。解悟超群词彩逸俗。化物无倦游方届兹。以陈世于杨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译

·大乘宝云经一部(八卷)。

周宇文氏都长安

沙门攘那跋陀罗。此云智贤。波头摩国人。善达三藏。以周明帝戊寅岁。于长安城婆伽寺。共阇那耶舍。译

·五明论(一卷)。耶舍崛多等度语。沙门智仙笔受。

沙门阇那耶舍。此云藏称。摩伽陀国人。共二弟子耶舍掘多阇那崛多。以周武帝保定四年岁次甲申。至建德元年。为大蒙宰晋荡公宇文护。于长安四天王寺。译

·定意天子所问经(五卷)。

·大乘同性经(四卷)。

·入如来智不思议经(三卷)。

·宝积经(三卷)。

·佛顶咒经并功能(一卷)。

·大云轮经请雨品第一百品(一卷)。总六部合一十七卷。沙门圆明道辩及城阳公萧吉等笔受。上柱国平高公候寿为总监检校。

沙门耶舍崛多。此言称藏。优婆国人。共同学阇那崛多。以周武帝世为大蒙宰。于四天王寺及于北胡坊归圣寺。译

·金光明经更广寿量大辩陀罗尼品(五卷)。

·须跋陀罗因缘优波提舍经(二卷)。

·十一面观世音咒经并功能(一卷)。

·大云请雨经(一卷)。总四部合九卷。沙门圆明。及城阳公萧吉笔受。

沙门阇那崛多。此言志德。北印度揵达国人。刹帝利种。少怀达量长垂清范。游涉行化来达兹境。初以周武帝世。译

·金色仙人问经(二卷)。

·妙法莲华普门重颂偈经(一卷)。

·种种杂咒经(一卷)。

·佛语经(一卷)。总四部合五卷。沙门圆明笔受。又至隋文皇帝开皇七年太岁丁未。至十五年奉敕。于大兴善寺译。

·佛本行集经(六十卷)。

·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

·大威德陀罗尼经(二十卷)。

·诸佛护念经(十卷)。

·五千五百佛名经(八卷)。

·大集贤护菩萨经(六卷)。

·圣善住天子所问经(四卷)。

·观察诸法行经(四卷)。

·四童子经(三卷)。

·诸法本无经(三卷)。

·虚空孕菩萨经(二卷)。

·月上女经(二卷)。

·善思童子经(二卷)。

·移识经(二卷)。

·譬喻王经(二卷)

·发觉净心经(二卷)。

·一向出生菩萨经(一卷)。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文殊尸利行经(一卷)。

·八佛名号经(一卷)。

·希有校量功德经(一卷)。

·善恭敬师经(一卷)。

·如来善巧咒经(一卷)。

·不空罥索观世音心咒经(一卷)。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一卷)。

·金刚场陀罗尼经(一卷)。

·诸法最上王经(一卷)。

·入法界体性经(一卷)。

·商主天子问经(一卷)。

·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金光明经嘱累品(一卷)。总三十三部。合一百五十卷。沙门僧昙道邃僧琨明芬道密学士费长房刘凭等笔受。晓殊俗语明深秘旨。凡所翻译不劳传度。理会义门口圆词体。

隋杨氏都长安

洋川郡守昙法智。梵名达摩波若。婆罗门种。门世已来相传翻译。高齐之季为昭玄寺都统。齐国既平佛法同毁。智因僧职转任俗官。策授洋州洋川郡守。隋文皇帝以开皇二年岁次壬寅。敕召智还使译经。于大兴善寺。翻

·业报差别经(一卷)。智既妙善隋梵二言无劳传语。成都释智铉笔受。

沙门毗尼多流支。此言灭喜。北印度乌长国人。振锡来此。以隋文帝开皇二年岁次壬寅。敕令于大兴善寺。译

·象头精舍经(一卷)。

·大乘方等总持经(一卷)。二部合二卷。给事李道宝传语。沙门高法纂笔受。

沙门达摩笈多。隋言法密。南贤豆国人。虽学年慕道落彩。冠字之暮戒具。寻师遍历大小乘国。闻见既广艺业尤多。遂发大心游方利物。凡所至国唯以讲说为怀。暨开皇十年来届瓜州。文帝延入京寺。至止未久大通隋言。敕于大兴善寺。译

·无所有菩萨经(四卷)。

·护国菩萨经(二卷)。

·佛华严入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二卷)。

·大集譬喻王经(二卷)。

·东方最胜灯王如来经(一卷)。

·移识经(二卷)。

·大乘三聚忏悔经(一卷)。

·大方等大云请雨经(一卷)。义理允正称经微旨。然而慈恕立身恭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说前。戒地夷而静。定水幽而洁。经洞字原论探声意。容仪祥正勤节高猛。诵响继昏晨。法言通内外。好端居而简务。贵寡欲而息求。无倦诲人有逾利己。至炀帝定鼎东都。敬重隆笃。复于上林园内置翻经馆。译

·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

·起世经(十卷)。

·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十卷)。

·缘生经(二卷)。

·菩提资粮论(六卷)。

·金刚般若经论(二卷)。

·缘生论(一卷)。

·大方等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四卷)。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摄大乘论(十卷)。从开皇十年至大业末岁。译经一十八部合八十一卷。并文义清素华质显正。沙门彦琮行矩等笔受。

大唐李氏都长安

沙门波罗颇迦罗。唐言作明知识。或云波颇。此云光智。中印度人。刹帝利种。识度通敏器宇冲邃。博穷内外研精大小。誓传法化不惮艰危。远涉葱河来届于此。以贞观元年。敕于大兴善寺。译

·宝星经一部(七卷)。

·般若灯论一部(十五卷)。

·大庄严论一部(十三卷)。凡三部合三十五卷。沙门慧乘等证义。沙门玄[莫/二/?]等译语。沙门慧明慧赜慧净法琳等笔受。左仆射房玄龄詹事杜正伦太府卿萧璟等并知监护。

沙门玄奘。河南洛阳人。俗姓陈氏。颖川陈仲弓之后。鸠车之龄落彩。竹马之齿通玄。墙刃干霄风神朗月。京洛名德咸用器之。但以随历云湮四郊多垒硕德高僧第如西蜀法师。以志学之岁即焉询道至止。未久半满洞微。二江鉴徒莫不嘉骇。戒具云毕偏隶毗尼。仪止祥淑妙式群范。洎武皇定鼎。文轨攸同沿江徇友。途经鄢郢。于时汉阳王以磐石之寄藩镇荆楚。先闻高誉殷请敷扬。爰于荆府天皇寺。讲摄大乘及阿毗昙等论。淮海名僧钦风云萃。王及群公亲诣法筵。法师析微通质妙尽理。原王公硕识得未曾有。其时大德法师智琰等。并江汉英灵解穷三藏。既觏法师妙辩无碍。泣而叹曰。岂期以柔榆未光得遇大阳初辉乎。遂以纵心之年师奘卒礼法师。自是厥后阅筌蹄乎。九丘探幽旨于八藏。常慨教缺传匠理翳译人遂使如意之宝不全。雪山之偈犹半。于是杖锡裹足履险若夷。既戾梵境筹咨无倦。五明四含之典。三藏十二之筌。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释之句。皆尽其微毕究其妙。然彼小乘爰洎外道。各构异论诽毁大乘。法师遂造制恶见论。制十八部小乘。破九十五种外道。并造会中论。融会瑜伽中论之微旨。以静大乘之纠纷。于时中印度国戒日大王总统五印诸国。内外博综才艺俊越。观于斯论叹而言曰。虽有显大摧邪之殊益。然彰我大夏之蔑人。吾方九旬大施。可因此会定其臧否。遂散驰众传告万里。以来所属诸国敕能论者毕萃。大众佥集。法师以所造二论六千余颂。书于大施场门云。其有能破一偈当截舌而谢之。日日桴鼓命于论人。凡一十八日。莫敢当者。于时戒日等王大小乘师内外诸道。咸用骇忸法师讨论。一十七周游览百有余国。以贞观十九年回靶。上京见帝于洛。帝大悦即命所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敕于西京弘福寺翻译。仍敕左仆射房玄龄。广召国内硕学沙门慧明灵润等五十余人助光法化。并敕太子左庶子许敬宗等专知监译。到二十二年已译之经奉以奏闻。于时太宗文皇帝。以悟达之怀纵玄览而为序。天文绚发冠日月而扬辉。皇上以文思钦明畅睿想而兴记。圣藻光缋掞云霞而布彩。又以其年十二月皇上在春宫。警大孝之虑轸圣善之怀。奉为文德皇太后。敬造大慈恩寺及翻经院。殿宇宏壮穷班尔之工。莹饰妍华极珍绘之妙。于时西东两宫大出幡像。敕九部乐及京城诸寺宝幢幡盖绮华妙香。并万年长安诸坊宝车众伎。送奘所将经像及慈恩大德僧等。住慈恩及翻经院。时皇帝亲御安福门。以香华等供养。至二十四日皇储亲临慈恩。度僧千人大赦京城。暨显庆元年敕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润文。国子博士范义頵。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助知翻译。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部(六百卷)。

·大菩萨藏经一部(二十卷)。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一部(十卷)。

·本事经一部(七卷)。

·无垢称经一部(六卷)。

·解深密经一部(五卷)。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一部(二卷)。

·能断金刚般若经(一卷)。

·佛地经(一卷)。

·缘起圣道经(一卷)。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

·最无比经(一卷)。

·甚希有经(一卷)。

·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

·六门陀罗尼经(一卷)。

·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一卷)。

·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

·持世陀罗尼经(一卷)。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

·天请问经(一卷)。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缘起经(一卷)。

·咒五首(一卷)。

·菩萨戒本(一卷)。

·菩萨羯磨(一卷)。

·瑜伽师地论一部(一百卷)。

·显扬圣教论一部(二十卷)。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一部(十六卷)。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一部(七卷)。

·摄大乘论本一部(三卷)。

·摄大乘论世亲释一部(十卷)。

·摄大乘论无性释一部(十卷)。

·广百论一部(十卷)。

·掌珍论一部(二卷)。

·大乘成业论(一卷)。

·佛地经论一部(七卷)。

·成唯识论一部(十卷)。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大乘五蕴论(一卷)。

·广百论颂(一卷)。

·显扬圣教论颂(一卷)。

·王法正理论(一卷)。

·观所缘论(一卷)。

·唯识三十论(一卷)。

·辩中边论一部(三卷)。

·辩中边论颂(一卷)。

·唯识二十论(一卷)。

·瑜伽师地论释(一卷)。

·大毗婆沙论一部(二百卷)。

·发智论一部(二十卷)。

·顺正理论一部(八十卷)

·显宗论一部(四十卷)。

·俱舍论一部(三十卷)。

·识身足论一部(十六卷)。

·法蕴足论一部(十二卷)。

·五事论一部(二卷)。

·异部宗轮论(一卷)。

·入阿毗达磨论一部(二卷)。

·俱舍论颂(一卷)。

·品类足论一部(十八卷)。

·集异门足论一部(二十卷)。

·界身足论一部(三卷)。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一卷)。

·胜宗十句论义(一卷)。

·大唐西域记一部(十二卷)。

右除西域记总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古今译经图纪卷第四


  上一篇: 续大唐内典录 (1卷)〖唐 道宣撰〗

  下一篇: 续古今译经图纪 (1卷)〖唐 智升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