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3卷)〖唐 圆照集〗

大正藏 No. 2156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

唐 圆照集

3卷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

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三卷。并目录三百四十五卷。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六十四卷经论疏义。八十六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并目八十九卷)。 

一百六十二卷经论及念诵法

玄宗朝金刚智三藏。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大弘教三藏和上。所翻译经已入目者总一部四卷。所谓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亦云经) 八十一纸

右已编入开元释教录。不入今计中。玄宗朝所翻经遗漏未入古今录者。总五部六卷。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三卷 三十五纸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 五纸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一卷 三纸

右件三部共五卷。并北天竺国三藏沙门阿质达霰唐言无能胜将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二纸

右开元二十六年。东天竺国三藏沙门法月译。沙门利言译梵语笔受。今见在光宅寺。翰林待诏。其经本或有寄入般若经部龙字号帙中。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一十五纸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 二纸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 三纸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 一十一纸

右四部共四卷。南天竺国三藏沙门跋日啰菩提(唐言金刚智)译。沙门智藏笔受。智藏后从号改名阿目佉跋折罗(唐言不空金刚)或单名不空。其有智藏笔受者。并编入大历目中。金刚智三藏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东都广福寺。广如行记及塔铭中明矣。

右已上八部共同为一帙十卷。

代宗朝大历中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三藏奏。玄宗肃宗今上以来三朝所翻经。总七十七部。共一百一卷。并都目一卷。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 四十三纸

·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 八纸

·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 十三纸

·瑜伽念珠经一卷 二纸

·奇特佛顶经三卷 六十八纸

·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 二十二纸

右六部共十一卷。同第一帙。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 二纸

·阿唎多罗阿鲁力经一卷 二十一纸

·普贤行愿赞一卷 五纸

·地藏菩萨问法身赞一卷 五纸

·出生无边门一卷 十纸

·大吉祥天女经一卷 七纸

·底哩三昧耶经一卷 十四纸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经三卷 二十四纸

右八部共十卷同第二帙。

·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 二纸

·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 九纸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分别圣位法门一卷(并序) 十三纸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七十八纸

·宝箧经一卷 六纸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一卷 二纸

右六部共十卷同第三帙。

·大孔雀明王经三卷 五十纸

·大云请雨经二卷 十四纸

·雨宝陀罗尼经一卷 五纸

·蘘麌利童女经一卷 四纸

·稻[卄/幹]喻经一卷 八纸

·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 四十五纸

右六部共十一卷同第四帙。

·菩提场庄严经一卷 二十二纸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一纸

·能净一切眼陀罗尼经一卷 二纸

·施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 四纸

·三十五佛名经一卷 二纸

·八大菩萨曼茶罗经一卷 三纸

·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一卷 八纸

·诃利帝母经一卷 三纸

·毗沙门天王经一卷 四纸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一卷 七纸

右十部共十卷同第五帙。

·文殊问字母品经一卷(题云文殊问字母品第十四) 三纸

·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法一卷 三十三纸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念诵法一卷 二十八纸

·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 十二纸

·阿閦如来念诵法一卷 十纸

·佛顶尊胜念诵法一卷 八纸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 十三纸

·金刚王菩萨念诵法一卷 十二纸

·普贤金刚萨埵念诵法一卷 十二纸

·金刚顶瑜伽五秘密修行仪轨一卷 十二纸

右十部共十卷同第六帙。

·金刚寿命念诵法一卷 三纸

·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 六纸

·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 十二纸

·仁王般若念诵法一卷 十五纸

·如意轮念诵法一卷 八纸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一卷 五纸

·瑜伽莲花部念诵法一卷 七纸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观行仪轨一卷 六纸

·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一卷 十三纸

·甘露军吒利瑜伽念诵法一卷 十八纸

右十部共十卷同第七帙。

·花严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 六纸

·文殊赞法身礼一卷 三纸

·受菩提心戒仪一卷 三纸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 四纸

·般若理趣经释二卷 三十二纸

·大曼茶罗十七尊释一卷 三纸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一卷 八纸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 四纸

·大乘缘生论一卷 十纸

·七俱胝佛母陀罗尼经一卷 十九纸

右十部共十一卷同第八帙。

·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 一百七纸

右一部共八卷同第九帙。

·仁王经二卷(并序)御制 三十五纸

·密严经三卷(并序)御制 五十一纸

·仁王念诵仪轨一卷 十九纸

·仁王经疏三卷(此疏回入在下疏记帙中计)

右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奏。爰自幼年承事先师大弘教三藏和上。二十有四载。禀受瑜伽法门。后游五天。寻求所未受者并诸经论。更重学习。凡得梵本瑜伽真言经论五百余部奉为国家。详译圣言。广崇福祐。天宝五载却至上都奉玄宗皇帝。恩命于内建立灌顶道场。所赍梵经尽许翻译。及肃宗皇帝配天继圣。特奉纶旨。于内道场建立护摩及灌顶法。又为国译经助宣皇化。累奉二圣恩敕。先代三藏所有梵文并使搜访。其中有[絕-巴 日]索脱落。便令修补。其有未经翻者。续译奏闻。伏惟陛下。缵承皇运。大庇含灵。广辟福田。重明日月。恩波远被。法雨分流。四海宅心。万方兴载。是知佛之付嘱。允在圣君。不空叨承渥泽。荣幸实深。切自思之知何报国。先奉先皇圣制命阐微言。又承陛下恩命。恭遵遗旨。再遣翻译。利济群生。虽复四时精恳。未酬万一。是以区区于日夕。详译真言及大乘经典。冀效涓微。上资皇道。其所译金刚顶瑜伽法门。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顿超凡境达于彼岸。余部真言诸佛方便。其徒不一。所译诸大乘经典。皆是上资邦国。息灭灾危。星辰不愆。风雨顺叙。仰恃佛力辅成国家。纂集前后所翻译讫者。自开元至今大历六年。凡一百一卷。七十七部。并目一卷及题。笔受僧俗名字。缮写已讫。谨因降诞之辰。谨具进奉。庶得真言福祐长护圣躬。大乘威力永康国界。未翻梵本经中。但有护持于国福润生灵者。续译奏闻。不胜虔诚之至。敕旨依奏。仍宣付中外。并编入一切经目录。大历七年正月十六日。司徒兼中书令臣子仪宣。中书侍郎平章事臣元载奉。中书舍人奉敕旨。如右牒到奉行。大历七年正月十日。

侍中门下侍部平章事王缙。给事中祠部牒大广智不空三藏牒奉敕如右牒至准敕故牒。大历七年二月九日。今史皇甫全牒。主事刘意。判官员外郎王遂。

昔去大历六年十月十二日。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至其月二十二日。中使李宪诚奉宣敕旨。赐不空三藏锦彩绢等共八百疋。同翻经十大德。各赐彩三十匹。时大德明日谢闻。沙门潜真等。言伏奉今月二十二日中使李宪诚至奉宣圣旨。翻经十大德。各赐彩三十匹者。潜真闻。垂教者法王。王三界而示迹。行教者人主。主四海而流传。非法王无以开四句之文。非人主无以阐一乘之理。伏惟。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道合天地。恩加草木。转轮驭极。灌顶称尊。运慈悲方便之门。当付嘱弘宣之位。然所译仁王虚空藏密严等八十部经者。并圆音至教。宝界真诠。无去无来。即身为常住之身。不灭不生。诸佛是自心之佛。指虚空为库藏。现色相而庄严。演瑜伽之无穷。知真言而不竭。自非才行兼美定慧俱融。安能发扬幽微。弘宣秘奥。大广智不空三藏和上。言善两方。行通三密。得净满如来加持之力。奉宝应明主弘护之缘。由是理义昭彰。文句炳焕。潜真等灵山细尘。祇树小叶。识知荒鄙。学艺庸浅。幸蒙天眷。滥在翻经。承圣力而俯被。得赞润而修毕。虽曰愚瞽。犹知庆慰。况上契天慈。许宣中外。仍锡缣彩。以光愚拙。凡在法门不胜庆幸。无任戴荷。殊常之至。谨附中使李宪诚。奉表陈谢以闻。谨言。

大历六年十月二十三日。翻译经大德大兴善寺上座沙门潜真等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曰。

师等。道行精深。智识弘远。三乘奥旨。千叶遗编。翻译流行。利济家国。薄申锡命。烦至谢恩。时大历六年十月十二日。上表陈请入目。时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省表具悉。宣付如前。为重师资而答表曰。和尚。夙事先朝。弘阐妙教。演兹贝叶。广示迷津。朕嗣缵丕图。恭承睿旨。和尚再加详译。今卷轴续毕。永济生灵。深可喜叹。其所译经。宜宣付中外入一切经目录。时大广智不空三藏。既荷墨制又宣付流行。踊跃屏营陈表奉谢。文曰。沙门不空言。中使李宪诚。奉宣圣旨。送新翻经目录。敕一道。答进经表敕一道。特令中外施行。仍入一切经目录。捧戴忻跃。喜荷无任。诚惧诚悚再叹再愧。伏惟。陛下承法王之付嘱。满人心之志愿。持普贤之密印。行天子之正教。浃辰之际。朗慧日于八方。在于顷刻。注洪泽于万物。斯乃普天幸甚。而况在不空者焉。然不空所翻圣典。四十余年。三朝已来赞修功德志在宣传。上资王室。下润生灵。岂意夙心一朝愿满。圣恩广大。累劫难酬。况更特许翻译所是未翻梵本。倍增悲喜。敢罄竭心力。承奉圣旨。续译进奉。不胜欢悚怀恩之至。谨因中使李宪诚。奉表以闻。沙门不空诚喜诚愧谨言。

大历七年正月二十七日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曰。

和尚久证菩提。入佛知见。所翻经论皆洞精微。爰命施行。式传慧照。颁示寰宇。广济含灵。未光慈航烦至陈谢也。既表谢讫。又奉纶言。翻译大圣文殊佛刹。精勤不息。卷轴又成。陈表进上。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一部三卷 五十一纸

右不空先奉纶旨。令译此经。

天恩曲临。并已成办。参挍唐梵。详定言音。年月处所。笔受证义。僧俗之名。

咸题卷中。文殊事迹。缘起根由。始于发心。至成正觉。庄严净土。此经具载。诸佛理体。菩萨行门。法界有情。无生实相。分明表示。功德广大。余经罕俦。愿此胜因。上资圣祚。伏乞宣示寰宇以福生灵。特望天恩所是新置文殊院。大寺七僧小寺三僧。于文殊院中长时为国讲宣诵习。有阙续填。是使法灯继明不绝。灵神庶类孰不欢心。幸因轮王降诞之辰。天人喜贺同欢之日。冀兹景福上益寿山。愿以法流添于圣。海谨随状陈进以闻。如天恩允许。请降墨敕。依大历八年十月十三日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其月日也。三藏和尚在内道场。敕赐三藏和尚锦彩绢等共七百匹。同翻译经大德潜真等十人。各赐锦彩三十匹充嚫。成就妙法莲花经王。

·瑜伽观智仪轨一卷(二十五纸)

右通前仁王密严等经。总五部共十卷。同第十帙。

新翻译仁王护国经者。昔永泰元年状请也。仁王经望依梵夹再译旧文。右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伏以。如来妙旨慧洽生灵。仁王宝经义崇护国。前代所译理未融通。润色微言事归明圣。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睿文启运。浚哲乘时。弘阐真言宣扬像教。皇风远振。佛日再明。每为黎元俾开讲诵。其仁王经望依梵夹。再译旧文。贝叶之言永无漏略。金口所说更益详明。仍请僧怀感飞锡子邻建宗归性义崇道液良贲潜真应真慧灵法崇超悟慧静圆寂道休等。于内道场共翻译。福资圣代泽及含灵。寇盗永清。寰区允穆。传之旷劫。救护实深。

中书门下牒祠部牒奉敕宜依牒至准敕故牒永泰元年四月二日牒。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鸿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载。黄门侍郎同平章事王缙。检校侍中李使。检校右仆射平章事使检挍左仆射平章事使。中书令郭子仪使。尚书祠部。仁王经望依梵夹再译旧文。兴善寺沙门不空。

牒奉中书门下敕牒如右牒至准敕故牒。永泰元年四月四日令史张济牒。主事杨献郎中崔漪恩旨颁下。爰命京城义学大德良贲等。翰林学士常衮等。于大明宫南桃园详译仁王。并校定密严等经。至四月十五日译毕进上。

圣慈制序题在经初。披阅内宫未宣中外。时京城大德翘想甘露。如渴思浆。录表上陈。乃为词曰。

沙门乘如等言。乘如闻。日月行于六合。求照者昆虫。雨露垂于九霄。希润者草木。所谓覆载不间亭育无私。则蚊蚋可逸于长风。蛙蝇可游于沧海者也。伏惟。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庆承尘劫。信植河沙。威摄魔界。声流佛刹。以宝位之重。崇宝偈之微。以金轮之尊。腾金口之教。百王千帝曷可同年而语哉。乘如等幸逢昌运。叨寓玄门。常思讽诵以答皇泽。伏承。顷有恩旨请不空三藏及义学沙门等。再译仁王般若波罗蜜多经。教理兼著性相周圆。缄在龙宫未颁鹿苑。僧等昧死敢以请闻。伏愿。天慈示之法宝。兼欲依经请百法师置百高座。同宣句味共殄妭氛。愚诚则然。裁惟圣旨。无任慊款翘渴之至。谨诣右银台门。奉表陈请以闻。轻冒天威。伏深战越。谨言。

永泰元年八月八日大安国寺上座临坛大德沙门乘如等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答曰。

仁王真经理端义邃。化流贤劫福利苍生。师等咸愿敷陈助宁国土。所请开讲者。依时有恩旨。取二十三日。于资圣西明两寺。共置百座。请百法师讲仁王经。及百大德转密严等。香花饮食鼓乐弦歌。并出有司。不得阙乏。

时属秋雨霖霪不休。所司奏闻请更延日。奉进止两寺百座。先令二十三日迎经。为霖雨宜改至二十六日迎经开讲。其诸司供料著人计会。准改日造。永泰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左监门卫将军知省事刘清潭宣改期甫至天雨未晴。恩旨又延九月一日。是日也两街大德。严洁幡花幢盖宝车。太常音乐梨园仗内及两教坊。诣银台门百戏系奏。时观军容使兼处置神策军兵马事开府仪同三司兼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内飞龙厩弓箭等使上柱国凭翊郡开国公鱼朝恩与六军使陈。天龙众八部鬼神。护送新经出于大内。其经适出。彩云浮空郁郁纷纷昭彰异瑞。洎乎己午。两寺开经万姓欢心。祥云方隐。缁素瞻仰。获庆非常。三藏不空上表谢曰。沙门不空言。不空道乏前修学亏曩哲。猥承纶诏翻译真经。若履春冰。犹临泉谷。伏惟。陛下拨开慧日布荫慈云。睿思风飞龙章玉润。躬为序述昭焕大千。流法雨于九天。树胜幢于百座。威仪容止。宛释迦之下鹫峰。士庶骈阗。犹波斯之诣王舍。庆云呈瑞喜气浮空。足表大阶之平。自叶无疆之祐。不胜戴荷之至。谨奉表陈贺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喜谨言。

永泰元年九月二日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和尚远自莲宫亲缄贝叶。敷演玄教利济苍生。翻译既成天人合会。朗三秋之霁景。开五色之祥云。阐扬真乘符契妙理。顷因指喻早结师资。睹此感通弥深顶敬。

时左右六军使。睹此庆云。亦陈表奉贺。词曰。臣仙智等言。昨日迎新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伏有庆云应现。瑞呈五色彩散一天。抱慧日而逾鲜。顺祥风而表圣。伏惟。陛下。以大道赖物。以至德临邦。精诚感神灵应斯降。臣等职忝侍卫。久沐淳风。亲睹祯祥无任庆幸。谨诣右银台门。奉表陈贺以闻。臣仙智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永泰元年九月二日特进右龙武军大将军知军事上柱国徐国公臣刘仙智等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不二之门早传秘藏。重宣其义。庶广其言。将敷贝弃之文。用启莲宫之会。天浮瑞色。日丽庆云。现以神通。彰其瑞应和平之兆。庆慰同怀。所贺知尔从是初日至白月终。两上讲经二时行道。饮食茶药并出有司。六律五声昼夜不绝。至十六日西明散斋。鼓乐弦歌百戏弥日。西明讲终。陈表奉贺。词曰。西明寺上座沙门怀感等言。特奉恩命。令开百座讲仁王护国般若经。以今日经周设斋庆毕。凡是生灵不胜抃跃。伏惟陛下。再造天地。明齐日月。垂衣之暇。重译真经。圣心佛心同归一理。唐言梵语不隔殊方。贯花之偈备闻。传灯之僧可睹。金绳之界弥勒下生。玉京之中轮王出现。秋天丽景。稼穑将成。彩云浮空。祅气必尽。吾君至圣。佛力至慈。法润恒沙。天下幸甚。怀感等忝栖祇树。喜跃无涯。稽首焚香何阶上答。其功德数别状封进。谨奉表陈谢以闻。诚欢诚喜谨言。

永泰元年九月十五日西明寺上座沙门怀感等表进。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师等演畅真经弘宣妙旨。用滋仁寿拯护生灵。法会既终当同庆也。

时仆固怀恩。背逆天恩。远自灵武合聚蕃丑。凭凌泾阳。西明百座大德法师。同赴资圣。奉敕。应先西明寺百座法师大德。并赴资圣寺佛殿。为国传经行道。其资圣寺百座法师良贲等五十座。依前讲说仁王般若护国密严等经。普及苍生。其京城诸寺观僧道等。并二时于当处转经行道。仍令三纲差了事僧专知检校。务在精修。不在疏怠。李元琮贾明观等专知句当。永泰元年九月十七日。高品李希逸宣。尔时两街大德百座法师。准敕咸皆萃资圣寺。二时讲唱两上转经行道。午时及与日暮。供设音乐无易于初。夜后悉集大讲堂内。举众齐声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为国为家。愿无忧惧。京城寺观转念亦然。时制使关内河中副元帅司徒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郭子仪杖节出师。亲总戎律发于帝里。洎彼泾阳。凭恃天威。赖兹经力。两军交对列阵相望。钲鼓发声剑戟如雪。时汾阳王单骑直出。挺立军前感激一言。怀恩屏退。西戎北狄各自相攻。浃旬之间王国大定。是知仁王护国般若真经。圣心佛心子育万姓。其义一也。然后收军整律振旅还京。亲对天颜特蒙赐赉。敕资圣寺百座道场。取闰十月二十二日。设无遮斋以成庆散。是日也寺南门外陈布道场。尽正一坊东西街内。弈幕云布幡花丽天。尊容焕然光照人里。饭僧既毕。六乐争陈。百戏充盈。歌吹尽日。京城大德各嚫三十。不空三藏赐九百匹绢帛锦彩。以充数焉。侍者小僧各五十匹。又特降恩旨。赐资圣讲堂名。为永泰善法之堂。此即万古千秋法门故事也。自蕃戎入境。夜集僧徒。共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于此堂内。未盈累月果得清平。此乃圣力经威感斯福应。翻经百座赐赉珍财。自佛法东流。莫上于兹日也。至十一月一日。恩旨荐臻。敕不空三藏和上。故金刚三藏。天资秀异气禀冲和。识洞四生心依六度。爰自西域杖锡东来。以梵行周身。慈心济物。觉花外照。智炬内明。汲引群迷。证通圆寂。密传法印。示隐涅槃。衣钵空存。音徽长往。教能垂后。礼有饰终。宜旌美名。俾叶荣赠。可赠开府仪同三司。仍赐号大弘教三藏。同日又降鸿恩再及敕不空三藏莲宫释种香界导师。性表真如。学精秘藏。承绀园之妙旨。开示四依。译金口之微言。津梁六趣。身持梵夹远涉流沙。传灯益明。甘露溥润。散慈云于火宅。扬慧日于幽涂。顷者躬问胜因弘旨方便。永决疑网。滋予智芽。虽出尘之心齐谢于名位。而褒崇之典。式旌于贤哲。俾应嘉命用叶朝章。可特进试鸿胪卿。仍赐号大广智不空三藏。伏以。母以子贵。俗礼恒规。师因第荣。释门罕有。恭受荣命。喜惧感怀。捧戴屏营。陈表谢曰。三藏沙门不空言。奉今月一日制锡。故大和上金刚三藏。可赐开府仪同三司。仍赠号大弘教三藏。不空特进试鸿胪卿。仍赠号大广智不空三藏。一雨自天润流根叶。圆毫发艳照及幽明。捧戴傍偟悲喜交集。不空诚欢诚喜以凄以惧。不空闻。十号者表德之殊称。九卿者象河之重位。故大和上道洽传灯。诚以彰其遗烈。不空门惭绍构。虚并荷于鸿私。犹燕石之混光。同齐竿之滥吹。荣兼存殁。宠及师资。只奉兢惊瞻言腼恧。况出家落彩本忘荣辱。洁诚报国僧者通规。陛下。广运金轮。曲收瓦砾。引安禅于中禁。旌袖崇之殊礼。虽负山无力。而践迹近宾。亏高谢之法流。点少欲之清躅。是以面奏三让言烦九重。冀殷鉴于恳诚。岂礭然之不拔。羊车稚子。惭广智而茫然。鹿苑卑材。愧鸿胪而甚矣。无任感戴之至。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不空诚欢诚恐谨言。

永泰元年十一月五日特进试鸿胪卿大广智不空三藏大兴善寺沙门不空表进。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和上道秘双林。功超正觉。远从天竺来布真言。顷得归依亲承付嘱。袖崇之典礼秩攸先。俾增印绶之荣。式重师资之敬。兼申宠赠庶表追荣也。

自译仁王真经。洎请编入目录。爰进文殊佛刹功德庄严经。逮于薨年。翻经如后。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轨一卷 十一纸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 十五纸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一卷 十二纸

·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二卷 三十二纸

·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 三纸

·五字陀罗尼颂一卷 八纸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 八纸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一卷 一纸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 二纸

右九部共十卷经法同第十一帙。

·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三卷 四十八纸

·大威怒乌刍涩摩成就仪轨一卷 十纸

·佛说摩利支天经一卷 四纸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成佛仪轨一卷 八纸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 九纸

·大方广如来藏经一卷 十八纸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一卷 十四纸

·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迦娄罗阿尾奢法一卷 六纸

右八部经法共十卷同第十二帙。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一卷(亦名五支略念诵要行法) 二纸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一卷 三纸

·木槵经一卷 一纸

·文殊五字念诵法一卷(题云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一品) 七纸并有梵字 十四纸

·曼殊室利童子菩萨五字瑜伽法一卷并梵字 二纸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一卷(亦名观自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花大曼茶罗品) 四纸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二卷(上卷前译下卷后译有序共四十纸)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 六纸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 亦名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义 七纸

右九部经论法共十卷同第十三帙。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 二纸

·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一卷 七纸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 七纸

·成就大悲观自在莲花部瑜伽念诵法门一卷亦名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 十二纸

·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一卷 四纸余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一卷 十一纸

·末利支提婆花鬘经一卷 十一纸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一卷 三纸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一卷 九纸

·金轮王佛顶略念诵法一卷 三纸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 三纸

右十一部经法共十一卷同第十四帙。

大广智不空三藏和上。本讳智藏。号不空金刚。梵云阿目佉跋折罗。本西域人也。昔事大弘教金刚智三藏和上。禀受真言。二十四年枢衣请益。大师殁后还诣五天。梵本瑜伽备皆披阅。周游遍览旋赴帝京。或化河西。或居岭表。或居关内。或处王宫。翻译真经不遑寝食。属天宝末载胡马入关。至德二年克复京洛。和上亲承圣旨为灌顶师。妃主降阶。六宫罗拜。三朝宠遇。恒建道场。详考幽微。卷不释手。内宫译者随竟上闻。或已宣行。或留中禁其已得者具录如前。其未获者一心求访耳。和上精勤不怠多历岁时。洎大历九年。示有微疾。制使劳问。天降名医。针药相仍。晓夕继至。疾将未损。震极不安。天慈曲临锡以官封。敕大道之行。同合于异相。王者至理。总归于正法。方化城之齐致。何儒释之殊途。故前代帝王罔不崇奉。法教弘阐与时偕行。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我之宗师。人之舟楫。超悟三学。坐离于见取修持万行。常示于化灭。执律舍缚。护戒为仪。继明善教之志。来受人王之请。朕往在先朝。早闻道要。及当付嘱常所归依。每执经内殿开法前席。凭几同胶序之礼。顺风比崆峒之问。而妙音圆演密行内持。待扣如说自涯皆晤。涤除昏妄。调伏魔冤。天人洗心于度门。龙鬼受职于神印。固以气消灾厉。福致吉祥。实惟弘我之多。宁止利吾之美。尝有命秩用申优礼。而得师为盛。味道滋深。思复强名。载明前志。夫妙界有庄严之土。内品有果地之殊。本乎尚德。敬顺时典。可开府仪同三司。仍封肃国公。食邑三千户。余如故。大历九年六月十一日。

三藏和上再蒙恩宠官封增新。然气力转微无由谒见。至十五日修表上辞。其文曰。沙门不空言。不空幼事先师已过二纪。早承天泽三十余年。演瑜伽之法门。奉累圣之恩眄。自从陛下临御殊私转深。赐黄合以宴居。降紫微而问道。积恩重叠日月相继。虽复精恳岂酬万一。而露电难驻。蒲柳易衰。一从伏枕自春徂夏。陛下深眷存问再三。中使名医相望道路。但以膏肓之病。虽针药而难生。生灭之资宁恋惜而能固。忽从昨夜已来顿觉气力弥惙。身非己有。瞬息奄奄心神浸微。违谢圣朝不任恋慕。不空今者。年过中寿未为夭逝。但以往时越度南海周游五天。寻其未闻。习其未解。所得金刚顶瑜伽十万颂。诸部真言及经论等。五十余万颂。冀总翻译少答国恩。何夙愿之未终。忽生涯之已尽。此不空所以为恨也。伏惟。陛下。降诸佛之慈慧。下从人之所愿。不空先进大圣文殊佛刹经。圣情寻许颁示中外。伏愿哀愍念临终之言冀福皇家滋吉祥之万劫。实为僧人生死荣幸。五钴金刚铃杵。先师所传。并银盘子菩提子水精念珠并合子。并谨随表进奉。临纸涕泣悲泪交流永辞圣代。不胜恋慕之至。谨附监使李宪诚奉表陈辞以闻。沙门不空诚悲诚恋谨言。

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和上行登十地来自五天。敷演瑜伽宣流梵夹。周游万里践历三朝。光译圣言。亲承师受。当下武之兴运。继前薪之火传。而弘菩萨心为众生病。弥留有问。震悼增深。宜依所请也。

尔时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肃国公大广智不空三藏和上表陈情 圣恩垂涕。墨制旋降所请皆依和上情礼获申。一心观行。右胁累足怗然。而薨。弟子号踊。中使奏闻。圣上震悼殊深。辍朝三日。爰降中使诣于僧蓝。宣慰众徒乃锡赙赠。绢三百匹布三百端。白米粳米各五车。白面亦尔。柴十车油七石炭三车。并如京宣索如无准无奏来当别支送。至其月二十八日。敕内侍韦守宗。送绢七百五十二匹。充先师造灵塔直。洎十月五日。追赠司空。圣眷殊深。又锡谥号敕寂灭为乐。所以归于真。付嘱有缘。所以尊其称。循其故事其或强名。故开府仪同三司试鸿胪卿肃国公大兴善寺三藏大广智不空。德盛道高。朕所师仰。心密法印。行超度门。精微有说。广大无相。一雨之润。溥洽于群生。百灯所传。遍明于正觉。傍达义趣。博通儒玄。圣人之情合若符契朕顺风前席积有岁年。慈航不留梁木其坏。徽音永隔震悼殊深。论道之官追严师礼。仍加谥号用副名实。可赠司空。仍谥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洎六日癸卯陈设葬仪。迁神城南茶毗供养。皇帝遣内给事刘仙鹤。以香茶之奠。敬祭故大辩正广智三藏和上之灵。惟灵智识明晤天资聪达。夙殖梵行生知胜因。挺秀五天周游万里。心蕴海藏音通华戎。贝叶传经。瑜伽演教。弘利兆庶。出入三朝。道在不言。理均无迹。涅槃常寂至圣同归。焚香澡身与化而尽。朕顷承了义礼具师资。永诀之辰攸深震恸。香茶之奠。有灵照之。是日也宰臣中贵神策六军御史大夫京兆大尹尚书仆射侍郎列卿诸卫将军。各申奠祭。其余缁素不可具陈。七日平晨又陈表谢。草土沙门惠朗等言。昨六日先师茶毗之夕。圣慈哀悼追赠司空。仍谥号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照宣国礼宠光神道。三公之赠有越旧章。和上之称先经未载。是知高天之泽。浸江海而无涯。幽途之灵。蒙日月而下照。凡日弟子数千众人。悲感圣恩无任戴荷。谨附中使李宪诚。奉表陈谢以闻。沙门慧朗等诚惶诚愧谨言。

大历九年七月七日大兴善寺草土沙门慧朗等表上。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曰。

和上发迹五天周游万里。宣演正法拯悟生灵。涅槃归常。考行崇谥礼经斯在。烦以谢恩。同日又奉敕语僧慧朗等。专知检校院事。兼及教授后学。一尊一契有次第者闻奏。其日又奉敕语僧慧胜。和上在日阿师子偏得意旨。今闻于塔所焚香火守护。先于和上边受得普贤念诵法。与朕同尊。努力进修三年满后即来对朕与商量本尊法。所请任依。是时也火灭已后收得遗身。髅顶等中皆有舍利。光明莹净皎若琉璃。具以上闻。圣情哀悼。内宫稽首置在道场。至十五日。又敕句当京城诸寺观修功德。使开府仪同三司右龙武军大将军知军事上柱国凉国公李元琮。故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和上。塔所修造宜令且停。别择好地起修。洎八月二十八日。又敕语元琮。故大辩正三藏。茶毗得舍利。令于当寺院造舍利塔三。造塔毕建立丰碑。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上柱国冯翊县开国公严郢撰文。银青光禄大夫彭王传上柱国会稽郡开国公徐浩书字。论曰。自古高僧硕德宠遇殊恩。生时则荣。殁则已矣。今大辩正三藏和上。则不如是。生承恩渥历事三朝。授以列卿品加特进。及卧疾也劳问相仍。中使名医晨夕相继。特加开府封肃国公。洎乎薨焉。上弥震悼辍朝三日。赐赠增优。授以司空。谥大辩正。仍号和上。先古未闻。城外茶毗寺中起塔。不日不月悉成就焉。兼树丰碑纪其德行。冠绝今古首出僧伦。亚相作文。王傅书字。斯乃万代不朽也。此之所述略举大纲。若欲具知。备如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三藏表制集中广说。

今上圣神文武皇帝朝所翻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一百六十纸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一卷 二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二纸

右三部经共十二卷同一帙。

般若三藏续翻。译经图纪曰。昔秦主姚氏有连理树生于庙庭。龟兹罗什践西凉而入贡。今我皇睿哲。合蔓菰生于御苑。罽宾龙象泛南海以来朝。手持梵经六波罗蜜。大臣闻奏。帝俞其言。制委有司精选硕德。就西明寺译讫奏闻者。即般若三藏法师其人矣。法师梵名般剌若(唐言智慧)。北天竺境迦毕试国人也(言罽宾者讹略)姓乔答摩氏(言瞿昙者讹略不正)。颖悟天假。七岁发心。违侍二亲归依三宝。时依大德名调伏军。诵四阿含满十万颂。阿毗达摩二万颂。余又乃随师诣迦湿蜜。至年二十具足律仪诵。萨婆多近四万颂。及俱舍论诵二万八千。并大婆沙兼受其义七年。此国学习小乘。至二十三诣中天竺那烂陀寺。受学大乘。唯识瑜伽中边等论。及声明论与金刚经因明医明工律论等并。依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时乃。游从双林八塔往来。瞻礼一十八年时闻南天尚持明藏。遂便往诣咨禀未闻。有灌顶师厥名法称授瑜伽教入曼茶罗三密护身五部契印。如是承奉住经一年。诵满三千五百余颂。尝闻支那大国文殊在中。东赴大唐誓传佛教。泛海东迈驾险乘航。垂至广州风飘却至执师子国之东隅。又集资粮坚修航舶备历南海。路次国中二十二年。垂至广府。风吹舶破平没数船。始从五更洎平日出。或漂或溺。赖遇顺风。所持资财梵夹经论。遭此厄难不知所之。及至海壖已在岸上。于白沙内大竹筒中。宛若有神。叹未曾有。是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与大唐国中根缘熟矣。东行半月方达广州。洎建中三年届于上国矣。至贞元二祀访见乡亲。袖策十将罗好心即般若三藏舅氏之子也。悲喜相慰将至家中。用展亲亲。遂留供养。既信重三宝。请译佛经。乃与大秦寺波斯僧景净。依胡本六波罗蜜译成七卷。时为般若不闲胡语。复未解唐言。景净不识梵文。复未明释教。虽称传译未获半珠。图窃虚名匪为福利录表闻奏。意望流行。圣上睿哲文明允恭释典。察其所译理昧词疏。且夫释氏伽蓝大秦僧寺居止既别。行法全乖。景净应传弥尸诃教。沙门释子弘阐佛经。欲使教法区分人无滥涉。正邪异类。泾渭殊流。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天人攸仰四众知归。分命有司乃下制曰。中书门下牒王希迁牒奉敕。释教深微道俗虔敬。皆因梵本法被中华。宜令王希迁与所司精选有诸行僧。就西明寺重更翻译讫闻奏。牒至准敕故牒。贞元四年四月十九日牒。次牒祠部准敕亦然。转牒京诚诸寺大德。罽宾三藏沙门般若。宣译梵本。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译梵语。西明寺沙门圆照笔受。资圣寺沙门道液。西明寺沙门良秀。庄严寺沙门圆照。并润文。慈恩寺沙门应真醴泉寺沙门超悟。光宅寺沙门道岸。西明寺沙门辩空并同证义。自六月八日欲创经题。敕街西功德使兼句当右神策军使营幕使元从兴元元从镇军大将军行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上柱国大原县开国伯王希迁。亲奉纶旨。与奉天定难功臣骠骑大将军行右神策军大将军知军事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武都郡王孟涉。宝应功臣元从骠骑大将军行右神策军大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上柱国静戎郡王食实封五十户马有麟等。送梵本经。六律五声八音合韵。四部云集歌呗交諠。箫韶沸天鼓钟震地。发彼禁闼出芳林门。车骑满于天衢。士女溢于闾里。入西明寺翻译真经。同日恩赐钱一百千文。[木*茶]三十钏。香一大合。以充译经院供养。开题名曰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也。自后日来月往两上翻经。十月中旬译文周毕。至十一月十五日缮写复终。二十八日大设威仪彩车音乐。入于光范甫光顺门。修表上闻奏进新经入其文十卷品十亦然。敕旨再三往来劳问。仍于禁以设斋餐。赐般若法师绢一百疋一副冬衣。余之十人各五十疋衣一副。检校二人各三十疋衣一副。以充嚫焉。三藏法师般若捧戴惭惶。乃于此时陈表谢曰。

沙门般若言。伏以生自罽宾。十四离乡南游天竺。闻所未悟二十余年。巡礼圣踪双林八塔。大小乘学誓报四恩。远慕支那聿来瞻礼。自持梵夹经典中国未传。每思上达无由进献。昨因表兄右神策十将新平郡王罗好心身参戎卫。遂与奏闻。得彻圣听。实为多幸。陛下崇教信受大乘。命以缁徒许令翻译。微僧至愿斯以为。终誓奉精修上资皇祚。谨诣光顺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僧般若诚惶诚恐谨言。

贞元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罽宾国沙门般若上表。

圣神文武皇帝批曰。

师夙诣证源早观秘藏。周游西土历访大乘。得心地之溃言。是如来之妙行。期于宣布以广玄门。远负真文来传中夏。经途万里克达京师。载扬罗什之风。重继摩腾之迹。眷言精悫朕甚嘉焉。爰命道流俾加翻译。庶兹上法永以流行。省视表章烦有陈谢。同日请译经施主三藏表兄。右神策马军十将奉天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詹事上柱国新平郡王臣罗好心上。表谢曰臣。好心言表。弟罽宾国沙门僧般若先。进大乘理趣梵夹六波罗蜜经伏奉今年四月十九日敕。宜令王希迁精选有道行僧。于西明寺翻译今经。帙已终者。臣好心诚欢诚喜。顿首顿首臣闻周星隐曜。汉梦驰光。始知灵瑞感人。必委明王而导化。是以再敷龙树重阐真宗。伏惟。皇帝陛下。泽覃中外恩被生灵。声教远通无为而理。微臣表弟十四离乡。志慕缁流迹现僧侣。昨所进经本。稽梵夹大乘理趣曰六波罗。陛下信崇特令翻译。功勤靡辍今帙告终。特赐幡花又令重进。微僧为幸惊宠伏深。臣家西蕃得居中国。名参戎禁荣及私门。父子相欢实惭天地。僧人何德更蒙委曲。洪私愿奉修持福资皇祚。臣之多幸誓死答恩。载喜载欢。无任抃跃之至。谨诣光顺门。奉表陈谢以闻。臣好心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圣神文武皇帝批曰。

卿之表弟。早悟大乘。远自西方来游上国。宣六根之奥义。演双树之微言。今以精诚所宜钦重。是令翻译俾可流行。卿夙茂忠勤职司禁卫。省览表疏具见乃怀所谢知。洎十二月二日。将军王希迁宣奉敕醴泉寺僧思惟。院宜与罽宾国进梵本六波罗蜜经僧般若安置又至二十三日。敕右神策军判官内谒者监冯国清宣。送赐罽宾国僧般若院八尺床三张。各夹帖及席褐官绝褥白[示*犀]毡白副手巾二枚。铜水瓶一。铁锅二枚。三斗釜一口。白瓷碗十枚[木*茶]瓶一枚。蒲团一枚。新[木*茶]二十钏。并[木*茶]碾子一副。又于进经日奉恩旨。令再译六波罗蜜经中真言契印法门唐梵相对进来者。至五年二月四日缮写毕功。与沙门良秀等进上。恩敕赐[木*茶]三十钏。又译六波罗蜜经。了日又译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一卷。强一纸许。其年十二月十五日校写终毕未获进上。今随目录进奉。至五月四日御制六波罗蜜经序。成题之经首。敕下千福及章敬寺。各赐经一本转读流行。是时章敬千福惟雅智柔。修表谢闻。皇帝批曰。此经出代以来未传中夏。须因梵本至自西方。详考宗源克符觉义。遂令翻译俾可流行。师等虔奉法门住持斯久。令加缮写。锡在伽蓝。庶此真文摅之不朽。省览章表烦有谢恩。洎六年六月二十三日。沙门般若进当院庵罗果二百五十颗。奉敕赐绢十疋。至七月十五日。又赐绢五十疋冬衣五副。仍敕般若。充往北天竺迦湿蜜国使。至十七日又赐春衣一副。并弟子二人各绢三十疋冬衣四副。二十二日于右银台门引般若入于三殿对见。受中书门下敕牒。二十四日进发宿长乐译。二十五日又敕罽宾国进梵夹六波罗蜜沙门般若。宜赐名般若三藏。仍赐紫衣。二十七日续使送此告牒并杂药物十斤。至宜领取。师等好去明辰又发。路取回鹘北庭镇西大食天竺。时般若三藏法师行年五十七矣。又三藏法师奉制。前千福寺大德智柔。请更重译般若心经。及奉使西蕃不遑进奉。至八月十一日。随表上闻。序分流通此经具足。文曰。

沙门智柔言。伏以圣智宏深。籍弘演而弥广。真源妙极。假言象而方传。斯经乃众圣师宗。群经本母。曩者沙门玄奘已译流行。虽义满无遗。然文亏首。从昨遇罽宾国僧般若。亲睹梵文因请传通。重贺赞翼。始知鹫岩精舍实启金言。诵者除疑。真风更远。伏惟。陛下亲承佛嘱。善无不从。道洽生灵。人无不化。智柔不揆庸浅。辄献愚诚。冀补皇风愿资圣寿。伏乞俯垂天鉴览此金文。如或可从。请颁宣中外。则一切迷生。沙门幸甚。不任罄竭丹诚之至。谨附表陈进以闻。沙门智柔诚惶诚恐死罪谨言。

圣神文武皇帝答曰。

般若心经大乘秘旨。顷者玄奘所翻字义已周其于首从或未详备。近因罽宾僧般若来至中华。传此遗文。足相翼赞。师所陈请深为允惬。今依来奏用广真经。时般若三藏奉承王命出使北天。路取大原途经振武。入游回鹘也。沙场异域践历山川。暑往寒来奉忠奉法。向二周载旋于太原。即贞元八年三月也。自月八日公牒而行。四月上旬还上都也。敕使劳问。赐紫袈裟。宜归醴泉旧院安置此之所述。略举其由委细而知。广如般若三藏续译图纪。论曰。自佛法东流。高僧继踵。共推翻译初业最高。其次义解参玄传扬疏记。今般若三藏即其人焉。所谓寻师印度学究五明。远涉沧波流通三藏。东西南北非类于瓠瓜。岂唯释氏之真僧。抑亦应聘之上士也。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上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中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

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二卷(并目录三百四十五卷)

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

六十四卷经律疏义

八十六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录并目八十九卷

六十四卷经律疏义

代宗朝新再译。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三卷

右青龙寺翻经讲论大德沙门良贲。奉诏修述。疏云。此经凡有四译。第一晋大始三年。月氏三藏法护译为一卷。名仁王般若。第二后秦弘始三年。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秦云童寿于长安西明阁逍遥园译为两卷。名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第三梁承圣三年。西天竺优禅尼国三藏波罗未陀。梁云真谛。于洪府宝因寺译为一卷。名仁王般若。并疏六卷。然则晋本初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译隐而不行。秦时所翻流传宇内。自古高德疏义寔繁。百座相仍崇护国矣。粤惟。巨唐肃宗皇帝。重昌尧化。革弊救焚。至忧黎元。澡心斋戒。请南天竺执师子国灌顶三藏。名阿目佉。唐言不空。翻传众经以安社稷。兹愿未满仙驾归天。我今宝应皇帝。再造乾坤礼乐惟新。明白四达恭嗣先训。恩累请焉。永泰元年岁在乙巳。诏译斯经。仍敕观军容使开府鱼朝恩。兼统其事。于南桃园翻译。起自月朔终乎月望。于承明殿灌顶道场。御执旧经对读新本。诏曰。新经旧经理甚符顺。所译新本。文义稍圆。斯则金言冥契于圣心。佛日再生于凤沼。翻传先后其在兹欤。三藏言善两方教传三密。龙宫演奥邃旨闻天。佛日再中。真风永扇。良贲学孤先哲。有点清流。叨接翻传。谬膺笔受。幸扬天阙亲奉德音。令于大明宫南桃园修疏赞演。宸光曲照不容避席。窃玄珠于贝叶。但益惭惶。捧白璧于丹墀。宁升报效。仰酬皇泽。俯课忠勤。既竭愚诚庶昭玄造矣。

法师讳良贲。俗姓郭氏。陕府虞邑人也。功践缁门。寻师访道。外博经史儒墨九流。内习佛经五乘八藏。若性若相教义周圆。奉诏翻经兼修疏义。裁成三卷京邑传通。时永泰二年缮写云毕。修表进上请以流行。词曰。沙门良贲言。伏奉今年二月十一日恩命。令在内于南桃园修撰新译仁王般若经疏。微僧寡学惧不称旨。洗心涤虑扣寂求音。发明起自于天言。加被仰凭于佛力。咸约经论演畅真乘。亦犹集群玉于昆山。纳大川于溟海。火生于木。与七曜而俱明。识转于体。与一相而等照。成道者法也。载法者经也。释经者疏也。广度郡有同于大通。是菩提心如陛下意。谨以今月八日缮写毕功。文过万言。部有三卷。流施窃惭于愚见。裁成冀答于圣恩。并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今并同进。轻尘玄鉴只畏无任。谨奉表陈进以闻。沙门良贲诚欢诚惧谨言。

永泰二年十一月八日奉诏内修撰疏沙门良贲上表。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法师。智炬高明词峰迥秀。亲凭梵夹弘阐微言。幽[(阜-十 止)*責]真宗演成章疏。开如来之秘藏。示群有之迷津。贯玉联珠钩深致远。再三披阅颇谓精详。传之招提永为法宝也。

是日乃墨诏褒美新疏流通。光庇释门劝励后学。洎章敬寺梵宇初成。执疏伏膺。常数百众。虽纸贵如玉无以如焉。或在安国伽蓝敷扬亦尔。皆官给饮食以供听徒。数年之间归者如市。至大历七祀正月十六日。不空三藏奏请入目。敕旨依奏。仍宣付中外。并编入一切经目录。如上卷中说。法师昔大历六年徙居集州。教授传经不遑宁止。至十二年三月十日。春秋六十一。僧夏二十九。微疾不兴而卒于彼。遗身还京上都城东置坟塔矣。即十三年也。其表中云。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承明殿讲密严经对御记一卷。昔修撰讫随表上闻。留在紫宸未宣中外访本不获。故阙列名。如或得之请书于左。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疏四卷。

上都大兴善寺。翻经讲论大德沙门潜真述疏云。一述古者。按晋世杂录及开元释教录云。一西秦沙门圣坚。或云法坚。或云坚公。译一本名方等主虚空藏经。或加云所问经。或云劝发菩萨庄严菩提经。二北凉昙无谶三藏译方等大集经六十卷。兴汉支谶及姚秦罗什出者并同。此即大集经之一分也。以理义幽妙故。别译流行耳。二明今者。即我巨唐大历年中所译者也。元乎本起者。有前鄜坊节度兼御史中丞郑国公杜冕。奏施封一万千为国请译诸大乘经。诏可其奏。因请大兴善寺大广智三藏讳阿目佉唐云不空。译此经等数十部。并奉诏入藏流传中外。然三藏和尚。学艺崇深神仪秀邈。瑜伽三密独步南天。专请一乘。共推东夏。晓二方之世论。尤善声明。达五部之真言。妙穷法印。故此所译善得其真。然此经是法性大乘。文理昭显。传译虽久世未受持。若明珠系于衣中。金宝隐于室内。能发挥者其惟大师欤。潜真幸忝翻传兼陪润色。因蒙驱策修疏赞扬。窃思愚陋有惭先哲。既因人之无耻后贤。敢竭鄙诚以陈疏拙耳。

复有尚书比部员外郎李端。述疏序曰。昔如来以其深妙道。度难化众生。开无量法门。说无边法教。俾夫顺其机之所悟。于是乎住持。随其性之所安。于是手回向。其趣也或异。其归也则同。故虽三藏之派别。有以见其还源矣。虽五乘之条分。有以见其返本矣。夫诸法相者。无非空也。去来今世本空也。至于通宗理契皆空也。或以种种经法种种譬喻。而必以虚空立义。乃会于如如。则知是经者诸佛之蕴耶。若然贫者之得宝藏。渴者之遇流泉。斯所谓盈其愿矣。斯所谓得其求矣。矧夫明月之珍乎。矧乎甘露之味乎。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抚运贤劫大兴佛事。大广智三藏不空金刚者。得念总持。惟深实相。遍游印度。坚哉求法之诚。不远中华。广哉传法之志。获是梵本重兹翻译。圣言犹其详备矣。胜义犹其圆通矣。兴善寺上座大德潜真。学则该通。才称辩博。善说法要尤精空门。传译之初也。亲奉诏言。阐扬之次也。特承付嘱。以言诠理。得理然后忘言。因法证空。空明然后舍法。法苟渐也。言其已乎。于是畅其宗宣其义搜其机要会其旨归。编而为疏。凡有四卷。盖所以开后来之学。成无上之因。岂徒名数篇章而已。

法师讳潜真。俗姓王氏。字义璋。太原花族代为夏州朔方县崇道乡里人也。列孝珍师即公之中子也。年在学数业尚典坟。兼好佛经诵持无替。甫及弱冠有。

制度人。法师志业素高。以经应选。即玄宗皇帝开元二十年正月八日。制至九月二十四日度讫。挟名闻奏住本州灵觉寺。洎乎明年受具足戒。自后听习经论详考宗源。暑往寒来卷不释手。翻经著述逮乎终年。又撰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疏三卷。上都大兴善寺翻经讲论大德沙门潜真。述疏云。此经凡有三译。一西晋大熙元年。竺法护译。名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两卷。亦名严净佛土经。文势多古语简理幽。二者皇唐天后久视元年庚子岁。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唐云喜学。于京清禅寺译。名文殊师利授记经。三卷。玄范法师笔受。复礼法师润色。文势类于花严。梵旨近于巧略。疏中对会兼约此经。三者今圣唐大历六年所译者也。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天授帝箓人归宝图。德厚乾坤明齐日月。仁恕引物。夷狄仰德而输诚。慈惠法门。正教承风而演化。须者有前鄜坊节度兼御史中丞杜冕。奏施封一万千为国请译诸大乘经。明诏下于祇园。梵音开于贝叶。因请大兴善寺大广智三藏讳阿目佉。唐云不空。译此经等数十部。仍有明诏。天下梵宇各置大圣文殊菩萨像。以旌圣功也。又诏。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上座。皆大广智三藏之故也。然三藏和上。学究瑜伽解穷法印。身口意业秘密修持。戒定慧学明显通达。唐梵文字声韵具知。传译此经善符圣旨。文质兼备璨然可观。潜真识智愚陋学艺庸浅。幸陪清众谬在翻传。虚空藏经课虚润色。兼蒙驱策述疏赞扬。虽文义荒芜已传京邑。今之所撰盖有由焉。有金阁寺大德道超禅师。学尽法源行契心本。亲睹灵境密承圣慈。故久在清凉屡兴净业。仍于金阁现处建窣堵波。寻觐法缘来诣京国。以此经为本事。以大圣为本师。显扬圣德无过此者。乃稽首三藏和尚。誓传大圣法门。不以潜真庸虚。转祈和尚邀令述作。和尚不念前之鄙陋。又令赞释此经。窃恐难契真诠。敢不尽其愚讷。时大历八年癸丑之岁冬十有一月也。法师学通内外性相圆明。考核幽玄精研教理探赜今古比较亲疏。分别异同归于一义。辩犹泉涌。思入虚凝。直笔而书记于绝唱。结成三卷以作准绳。现在未来永无疑网也。又述。

·发菩提心义一卷

·发菩提心戒一卷(并三聚净戒及十善法戒) 共十三纸

右并翻经大德潜真。亲奉三藏和上示以秘教。入曼茶罗。登灌顶坛。受成佛印。仰咨密要。爰集斯文。庶永流行传通不绝。

右通仁王经疏五部一十二卷疏义共同第一帙。

论曰。法师开元二十六年十九出家。洎乎明年登坛具戒。博考经论关内河东代历四朝。弘宣妙旨。纲纪兴善保寿伽蓝。奖劝京都僧尼二众。春秋七十一。僧夏四十九。以贞元四年龙集戊辰五月十四日。遗诫门人。二十一日时右胁累足。枕手怗然称念弥陀。卒于大兴善寺本院传法之堂矣。佥定四分律疏十卷。

谨案四分律者。梵云昙无德。秦言法藏。姚秦弘始五年壬寅之岁。有罽宾三藏佛陀耶舍。秦言觉明讽出梵文。竺佛念笔受。成四十五卷。至十一年岁次戊申。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于长安中寺重校勘。至十四年辛亥译毕。沙门慧辩等笔受。成六十一卷。今合为六十卷。后有道覆律师。制疏六卷。北齐慧光律师。造疏一百二十纸。次有道云律师。修疏九卷。次有道晖律师。撰疏七卷。泊隋朔法愿律师裁疏十卷。

我大唐龙兴平一区宇。四方无事三宝增明。有智首律师。述疏二十一卷。次有慧满律师。造疏二十卷。事各一时流通绝矣。初高祖神尧皇帝。武德元年岁在戊寅。有相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至九年景戌成就。总分十卷。宗依成实论。今称旧疏是也。泊高宗天皇太帝咸亨元年岁在庚午。有西大原寺。今称西崇福寺也。怀素律师。俗姓范氏。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宗依根本说一切有部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等。今称新疏是也。至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受佛付嘱钦尚释门。信重大乘尊崇密教。见两疏传授学者如林执见相朋数兴违诤。圣慈愍念务息诤源。使水乳无乖一味和合。洎大历十三年岁在戊午。十一月二十七日。乃遣中使内给事李宪诚。宣敕语句当京城诸寺观修功德使镇军大将军右龙武军将军知军事兼试光禄。上柱国彭城县开国伯刘崇训。四分律旧疏新疏。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即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是日也。使司录敕传牒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二十九日平明尽集安国。至三十日。门司赵凤诠宣送食料牒奉敕语。尚食局索壹阡贰伯陆拾人斋食并果子。解斋粥一事已上自副。即于安国寺供僧慧彻如净等壹拾肆人。壹并供送充九十日斋食用。谨牒。又至十二月一日。内给事李宪诚。宣奉敕。茶贰拾伍钏虅纸壹阡张。笔伍拾管。墨伍挺。充大德如净等佥定律疏用。敬问诸大德等。各得好在否。同日又命内给事李宪诚。宣奉敕语。安国寺三纲佥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辄不得入。如违录名奏来。时天长寺临坛大德昙邃。净住寺崇睿。西明寺道邃。安国寺宝意。西明寺兴玭。安国寺神朗。崇福寺超证。安国寺智钊。荐福寺如净。青龙寺惟干。章敬寺希照。安国寺超济。保寿寺慧彻。西明寺圆照等。既奉恩旨。悚惧诚深进退屏营。陈表谢曰。大安国寺佥定四分律疏道场沙门昙邃等言。伏奉中使李宪诚宣进止赐食料香茶及纸笔墨等。充佥定律疏食用者。昙邃等早承圣泽。叨寓释门。不能修六和之宗。乖于一味之旨。自天有命令使会同。又锡珍馔荣加纸墨。微僧何幸天泽累沾。捧日无阶荷戴何极。伏愿。天威远被俾契戒宗。用此微诚上资圣祚。无任悚惧之至。谨附中使李宪诚。奉表陈谢以闻。沙门昙邃等诚惶诚恐谨言。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师等。道著依经功超自觉。承雪宫之旨奥。为火宅之舟航。四分律仪一乘扃键。须归总会永息多门。爰命有司俾供资费。马鸣之制伫见裁成。所谢知。同日京城释门三学百大德等。陈表谢曰。京城释门众大安国寺上座沙门法銮等言。法銮闻。四河入海无复余名。两疏各陈须归一实。伏惟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光启法炬广辟玄关。降九重非常之诏。弥以所用。使四分戒宝之宗。和而无诤。仍令就大安国寺修撰。伏奉圣恩。赐香茶食料纸笔用光法侣。宠锡自天戴荷无地。令会同一疏刊削繁芜。失鹬蚌之相厄。俾渔人之罔措。圣情若此雨施云行。恒沙释子。离我相于法空千叶花王。更新生于觉蕊。无任庆贺之至。谨附中使李宪诚。奉表陈谢以闻。沙门法銮诚欢诚跃谨言。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批曰。

师等。宗师梵行领袖王城。道秘真玄功深戒律。四分疏义匪异源流。一贯成章。伫资编罥。有司供备诚谓典常也。所谢知是时也。将欲佥定。共议司存一十四人。各知分位众差。大荐福寺大德如净笔削润色佥定。保寿寺慧彻同笔削润色佥定。西明寺圆照笔受正字佥定。安国寺宝意笔受纂文佥定。沙门超济笔受证义佥定。净住寺崇睿。西明寺道邃兴玭。天长寺昙邃。崇福寺超证。安国寺神朗智钊。青龙寺惟干。章敬寺希照。并同证义佥定。共议篇题名目。敕佥定四分律疏卷。第一卷内但名四分律疏卷第一。京城临坛大德奉诏定以此为题也。其日品官杨崇一宣奉敕语。兴唐温国两寺三网即与净土禅院捡校僧等严饰道场令道行僧伍拾肆人。起今月一日。转经礼忏六时行道。至来年二月一日散。设其斋粮香油茶药一事已上。令所司只供。宜各精诚问师等好在。同日右银台门司赵夏日宣牒奉敕语。尚食局索陆拾肆人斋食果盘并粥米生料一事已上自副。即与大济师计会供送兴唐温国两寺净土院。每日各依。恒起今月二日供。至来年二月二日停。谨牒。是日也。佥定四分律疏大德十四人。恩命分赴两寺道场。奉为国家转经行道。其月五日品官杨崇一。宣奉敕语。温国寺检校大德飞锡专知念诵大德昙邃等。好在否。检挍有劳也。宜加精诚转念行道普为苍生。至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品官杨崇一。又宣奉敕语。温国寺检校临坛大德昙邃飞锡等好在否。检挍有劳。其转经及贞操律师诵经道场。宜延至二月十日散设斋。至二十八日。中使内给事李宪诚。宣奉敕语。温国寺转念道场四分律临坛大德等。释门三学以心印相传无上菩提。戒学以为根本道场。毕日即宜赴大安国寺制造疏。成之后十道流行。至二月八日。品官杨崇一。宣奉敕语大温国寺检挍道场大德昙邃飞锡等。其道场宜取十日散。设千僧斋。至十日散。设天使行香。大德五十四人各绢三匹充嚫也。

道场既毕庆设复终。大德相欢陈表谢曰。沙门飞锡等言。飞锡闻金轮腾翥。以十善化人。大圣用心。以苍生为念。伏惟陛下。洞入微妙明德惟馨。宣诏命于祇园。征龙象于温国。随年五十四转经千万偈。作礼金殿。清斋玉堂。或升座讽甘露之文。或旋绕动莲花之步。大济禅师每亲法会执炉虔恳。僧等沐浴圣化。奉答皇恩。更蒙天慈宠光法侣。御香玉帛戋戋列于梵宫。宝馔金钱氛氛下于净土。无任戴荷殊常之至。谨附中使扬崇一。奉表陈谢以闻。沙门飞锡等诚欢诚庆谨言。

宝应元圣文武皇帝答曰。

师等。托迹缁流修行妙教。所锡斋嚫用广胜因。所谢知。是日佥定四分律疏大德等。既奉恩命。各于斋后赴集安国。道场大德昙邃一人违限不至。见到大德状上使司。至二十二日。敕句当京城诸寺观修功德使。牒律大德崇睿等。大安国寺奉敕佥定律疏院牒得临坛。大德崇睿等状称奉。正月二十八日中使李宪诚。宣敕令道场毕日即宜赴大安国寺。制造者十四人中。崇睿等一十三人当日并到。唯天长寺大德昙邃至今不来。都未制造日月延迟。虽先已状申仍未赴集。恐上下怪责迟由者得昙邃状。忽然患心痛者。昙邃律师既患。其见到大德崇睿律师一十三人等。即准敕修撰佥定讫上者。故牒。大历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牒。

判官前寿州长史刘涉使镇军大将军行右龙武军将军刘崇训。尔时诸大德先奉天恩。又承使牒一心精博探讨律文。二时焚香两上修撰。新章有理义准新章。旧疏理长义依旧疏。两疏有据二义双全。两疏无凭别依经律。研精覃思博考毗尼。日来月往不遑宁止。至五月十六日。圣躬不愈。敕下京城百寺开讲。至二十一日。其疏修撰功将欲半。宝应元圣文武皇帝。奄弃万国缁素攀号。遏密八音如丧考妣。至二十三日。储后钦承遗制。即大宝位。至二十四日。有敕语崇训。为先圣所开百座乃修诸功德。宜一切依前检校句当。至闰五月二十五日。句当京城寺观修功德使刘崇训。奉表上闻。请停京城修功德使。上览所奏将为至公。寻于是时乃宣墨制曰。卿侍卫禁军。爪牙重寄。勤于夙夜。职在徼巡。释教修行与军务全异。天下寺观隶在省司。次有府县。监临不宜别为使目。览卿陈奏深谓至公。所请停京城修功德使者。宜依应缘使下职掌等并停。是日宣付所司曰。敕旨内外功德使宜并停。自此僧尼悉属祠部。佥定律疏事亦同归。省司催驱待凭闻奏。至大历十五年岁次庚申正月一日。奉册今上圣神文武皇帝尊号。改为建中元年。至五月十六日己卯。修草本毕。洎六月甲午朔。又与诸大德起初检勘。至十五日戊申。令沙门圆照起首。依国子学大历。新定字样创写进本。每纸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五字。至七月癸亥朔二十八日庚寅。初校草本讫。至十月辛卯朔三日癸巳缮写进本毕。分成十卷。用纸五百六十六张。计文三十三万一百四言。又至十一月辛酉朔七日丁卯。复与诸大德起首再三刊定。对草本进本副本检勘。至二十七日佥定讫。至十二月辛卯朔十二日。随状送上祠部。大安国寺奉敕佥定四分律疏院请进新佥定四分律疏本十卷。

右如净等伏奉大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四分律旧疏新疏令佥定一本流行者。但如净等德业无取轮桶常才。滥蒙。

先朝拣参删定。执笔覃思。一文三覆。俾昼作夜。以月继时。自去年二月二十二日起首。至今建中元年五月十六日毕功。共诸大德再三校勘缮写云毕。据先两本疏分新旧今合成一家。根其关节。勒成五百六十六纸。分为十卷。上副代宗同文之诏中扶律藏灭诤之理。下成后学兼功之益。实冀永为摸揩。谨连元敕白如前。请乞奏闻。伏听。

进止。是日员外郎房由判。具旧疏新疏意状过者。至建中二年正月十三日状上祠部。大安国寺奉敕佥定四分律疏院。请进新佥定四分律疏本十卷(五百六十六纸成一部)。

·释四分律一部六十卷

右奉制具旧疏新疏意状过者。伏以。释教持护事在律仪。本文难明以疏解义。今如净惠彻等商量。若旧疏理长义依旧疏。新章有理义准新章两疏有文双全。两义谨录状上。伏请处分。时祠部表奏。制下流行。

·新定四分律疏拾卷

右祠部奏。得安国寺僧如净等状称。去大历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给事李宪诚。宣口敕。令于当寺律院佥定前件律疏。今修定已毕请闻奏者。伏以。释教精微言说罕究。旧疏两本文字已多。今之所修又相沿习。既准敕所撰。须有指麾。伏请许以并行任其学者所好。敕旨宜付所司。建中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太尉兼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假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臣杨炎宣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舍人兼礼部侍郎史馆修撰上柱国臣于邵奉行奉敕旨如右牒到奉行。建中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侍中阙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臣卢杞给事中臣班宏。二月二十五日时都事直官权判兵部员外郎卢端。祠部牒安国寺佥定律疏院佥定笔削润色。安国寺临坛大德如净。佥定笔削润色。保寿寺临坛大德惠彻。同佥定笔受正字。西明寺临坛大德圆照同佥定笔受纂文。安国寺临坛大德宝意。同佥定笔受证义。安国寺临坛大德超济同佥定证义。净住寺临坛大德崇睿。同佥定证义。西明寺临坛大德道邃。同佥定证义。西明寺临坛大德兴玭。同佥定证义。章敬寺临坛大德普震(替昙邃死阙)同佥定证义。崇福寺临坛大德超证。同佥定证义。安国寺临坛大德智钊。同佥定证义。青龙寺临坛大德惟干。同佥定证义。安国寺临坛大德藏用(替希照死阙)同佥定证义。安国寺临坛大德胜行(替神朗死阙)牒奉敕如右者。得前件临坛大德如净等状所佥定律疏。奉敕律疏三本许以并行任其学者所好。谨具佥定律疏大德名如前。伏望准敕牒律院庶光后叶者。谨检校文用者。准状牒佥定律疏院者。牒至准敕故牒建中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令史申屠琮牒。主事李麟。员外郎房由。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

唐贞元五年岁在己巳七月一日。西明寺主沙门良秀等言。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右街功德使王希迁。奉宣进止。令良秀等修撰新翻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疏者。良秀等闻。至道同源。圣人一贯。大雄示相。演妙音于独园。宝位分身。霈湛恩于双阙。开佛日于圣日。降丝纶于法轮。所以弘化慈航致仁寿域。不然岂握真符而契合。应休运以感通。良秀等伏以。此经如来之密印。群生之度门。得白马之宝函。启青龙之秘藏。是第一义谛。理去筌蹄。于最后乘说于无分别。加以天文燠发睿思昭回。真如契心。已阐微于释氏。般若制序。谅缵文于大宗。慈云溥润于大根。甘露垂阴于贝叶。良秀等材惟末学。性异生知。谬寄讨论伏增殒越。上承严旨。徒侧管以窥天。虔奉本师。惧升堂而鼓瑟。所修撰六波罗蜜经疏一部十卷。谨附右街功德使王希迁。随表奉进。伏乞圣慈。许令同修疏义沙门谈筵。于当寺赞演。及流布中外。所冀落落真言。示丹青于新学。明明像教。流粉泽于将来。良秀等诚兢诚恳载惶载惕谨言。当是时也。上览表章兼修疏义。乃敕内给事毛瑛琦。宣慰曰奉敕造疏僧良秀谈筵道弘等。宜共赐绢[王*欠]拾匹。至宜领取。比修疏义甚大勤劳也。秋热敬问。师等各得平安好在。广如续译经图纪下卷中说。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

右今年四月十五日少监马钦溆奉宣进止令超悟于千福寺讲新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兼令修疏者。伏以圣言玄远。至道弘深。郁而未明。多历年代。陛下。至德广被。感而遂应。岂如来秘印俟元圣而方传。将天人而合符。偶盛时而同化。微僧何幸获奉嘉言。谨详真宗。因参考句义各为科例。分别条流共为十卷。超悟年将朽迈。学义荒芜。虽刺血粉身喜于讲受。而负山酌海惧不堪任。谨诣右银台门。奉进以闻。轻黩圣聪伏深战越。谨进。

贞元五年七月十五日醴泉寺沙门超悟等状进。

圣神文武皇帝批曰。

大乘真经旨趣微妙。师夙推上智深达教源。翻译就功宗因乃立。是资章疏用广筌蹄。欲使后学知归众生易度。余炎未退修著当勤。载省科条兼详体要。发挥既备嘉叹。良深是日内府局令冯幼升。奉宣敕旨。语超悟师等。自夏徂秋所修义疏。甚大勤劳也。秋热师等好在。否同日少监马钦溆。奉宣敕旨修疏僧超悟。宜赐绢五十匹衣一副。同修疏僧少良齐运。各赐绢二十匹。仍令大盈库分付是日也。僧等修表陈谢上闻。沙门超悟言。超悟伏以。今日奉进六波罗蜜多经疏。中使冯幼升。奉宣进止。赐超悟绢五十匹僧衣一副。少良等各赐绢二十匹。捧戴兢惕诚跃诚欢。超悟闻。遇深道浅有识知惭。赏重效微。无颜以措。伏惟陛下。道遵释典理达色空。以微僧忝迹释流早专经论。勤修义疏演此妙音。徒肆探赜之勤。岂测精玄之旨。圣恩曲被赐赉荐臻。焕乎缣缃出于御府。霈然渥泽荣此缁门。恩当一时名茂千古。循涯揣分上答无阶。冀崇讲习之功。愿助山河之福。无任感戴之至。谨附中使冯幼升。奉表陈谢以闻。沙门超悟诚惶诚恐谨言。又于是日修表上闻。请置新经院额。并请抽僧。讲习住持有阙续填。望为恒式。圣恩允许所请皆依。至十九日。中书门下颁宣制曰。醴泉寺西北角本住院一所请为国置六波罗蜜经院。兼请抽僧七人常令讲习。

右沙门超悟奏。伏奉去年四月十九日诏。令与僧般若等详译此经。又续奉进止。于千福寺讲赞兼修义疏。今已缮写奉进讫。伏以。经义精深必资开示。学徒听习须有指归。今请置六波罗蜜经院。仍抽有义行僧七人。常令讲诵。有阙续填。乞赐名额。庶得弘宣睿旨演畅真宗。如圣恩允许。请宣付所司。敕旨依奏贞元五年七月十九日太尉兼中书令臣晟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臣窦参奉中书舍人奉敕旨如右牒到奉行。贞元五年七月二十日司徒兼侍中马燧。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董晋给事中郑云逵祠部牒醴泉寺大德超悟法师牒奉中书门下敕如右牒。至准敕故牒贞元五年七月二十八日令史赵业牒。主事张昙。主客员外郎判裴佶 笺云。又进状曰。翰林使内给事张孝顺奉宣敕旨语。大德超悟法师。所请院额。至今月二十三日。于右银台门迎候至。是日也。鼓声才发陈列威仪。严饰宝车幡花法事彩车音乐。诣银台门。鼓响连天笙箫合韵。御牒内出。遥望子亭中使内给事张孝顺。奉宣敕旨。语大德超悟法师。所请额者。以六波罗蜜经院为名。至宜领取。僧等瞻仰作礼欢喜遍身。顶戴迁于宝车安置。于是教坊使内常侍李嘉兴命。箫韶内教。陈六乐以导前。法事威仪。继八音而列次。伏睹御扎题额。乾象垂形。虎踞龙[跳-兆 存]。蛇惊凤舞。祥乌瑞鹊。无以等其神。戏海群鸿。不足方其圣。万姓瞻暏。五众争驰。车马骈阗。观斯胜美两两相谓。庆此嘉祥。咸言善哉。我皇至圣。钦崇佛教雅尚释门。去岁翻经。今年制疏特赐名额垂范千龄。劫石有穷斯迹无尽。出于广孝巡绕皇城。己午之间至醴泉寺。尔乃僧尼毕萃。供设无遮食讫箫韶欢娱竟日。僧等得未曾有。渥泽荐臻捧戴屏营。又陈表谢曰 沙门超悟言。伏见今月二十三日中使张孝顺奉宣进止。赐超悟所居院御书院额。为六波罗蜜经院。特回宸眷载锡嘉名。捧荷殊私诚欢诚喜。伏以。此经久秘旷代未传。大道将兴膺期而启。陛下。圣心悬解已序真宗。睿藻彰施更挥仙翰。瑞鹊俳徊于金榜。祥乌照曜于莲宫。诚天人之所护持。亦帝王之宗极。微僧何幸屡荷天休。惟以佛乘上延圣历不胜感戴之至。谨诣右银台门奉表陈谢以闻。沙门超悟诚惶诚恐谨言。

贞元五年七月二十四日。醴泉寺沙门超悟上表。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各分上下以为二十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义例诀一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义目一

沙门智通等言。伏奉四月十五日少监马钦溆特宣圣旨。令僧道岸智通修新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疏义进来者。智通闻。圣人隐迹有迹。所以明功。至道忘言立言。所以垂教。言之不惑三极。宁闻于两致迹之不殊。万缘同归于一贯。伏惟皇帝陛下。执大象以膺历数。乘飞龙以统乾元。辟天衢以启时。法日御而垂化。是用因时演教。顺化行政。使儒释交备内外兼崇。合为化源大拯甿庶。苟有叶于皇极。事无滞于向方大矣哉。天下庆幸智通等。诚欢诚喜载欣载曜。智通等。识谢时贤学惭缁侣。窃陪师训谬齿讨论。愧无入室之能。多谢专门之奥。不谓皇恩降鉴言课虚无。承命之时恍然自失。含毫之际腆尔何施。砥铅锡而难工。扣寂寞而无得。伏赖译经首序睿藻裁成。搜编简以阐微。摭梵言而穷奥。畅大乘之妙旨。广解脱之真宗。璨若圭璋。明同日月。智通等。所以童蒙暂发迷娱潜祛。得奉恩私勒成疏义。然以力微易屈智劣难周。徒用管窥。岂穷于广大。亦同蠡挹。莫究于津涯。无酬宠待之恩。更成残陋之罪。智通等。诚惶诚恐死罪死罪。谨随表奉进。智通等伏以。义文浩博尘黩天聪。经疏交参昧诸始学。辄循往辙式备成文。谨述疏义例诀目录各一卷随疏二十卷以闻。伏增战越。沙门智通等。诚惶诚恐载兢载惧谨言。

贞元五年九月八日。章敬寺奉诏修疏沙门智通等上表。同修疏沙道岸。

尔时进疏入内。上览表章。僧等瞻望阙庭屏营悚惧。至十六日天泽下露锡赉缣缃。乃颁诏曰。敕绢[王*欠]拾匹。宜赐章敬寺修疏僧智通等。至宜领取。比修撰疏多劳也。秋冷敬问。师等各得平安好在否。贞元五年九月十六日特进左监门卫大将军窦文场宣 是日也。既蒙锡赉慰及殷勤。悚戴惭惶修表陈谢。因请准例置院抽僧。永冀传灯福资圣寿。文曰。沙门智通等言。伏奉今日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宣圣恩赐智通等绢[王*欠]拾匹者。智通等。捧跪惭惶仰戴惴栗。顾兹浅陋。降殊赉于高天。岂彼微功。荷缣缃于王府智通等。诚惶诚恐诚兢诚惧。伏惟皇帝陛下。作人父母同佛知见。务弘至化允叶大猷。爰崇不二之门。以弼无为之理。既用翻经演布。又令修疏发明。悬智炬以击蒙。假慈航而利涉。是谓光扬觉路道达迷津。溥天率土咸宜感戴。智通等。敢不只禀睿谋昭宜法要。幸叨宸眷疏彼新经。庶得上奉皇纲永传佛印。无任欢庆抃跃之至。伏以。圣教发挥要当弘益。既成疏义亦在敷扬。准醴泉寺翻经造疏沙门超悟置院传经例。伏望天慈。许以一寺一院充大乘理趣经院。乞赐题额。仍择有道行僧七人。同崇讲诵。有阙续填。庶保无强之福上圣寿。立言之教下极群迷。谨附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奉表陈谢申请以闻。沙门智通等。诚惶诚恐载兢载惧谨言。

贞元五年九月十六日。章敬寺奉诏修疏沙门智通等表上。

论曰。自佛日西迁法轮东转。捐躯奉法翻译殊高。其次义解。钩深致远探赜索隐。今贲真净等。即其人焉。贲真净乃往代翻经声高帝里秀悟。今朝传译异域钦风。皆述疏弘扬文词婉丽。性相偕美千古弥芳。岂谓蕂鼠交侵已从物化。通上人。外博九流内穷八藏。别承恩旨翼赞新经。义等连环文同贯玉。探幽析理覃思斫精。可谓五百年中之间生矣。

八十六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录

·高宗置京师西明寺制令集二卷(碑记附见)

右沙门圆照谨依元敕本次集出之。

·京师西明寺录三卷

·释氏道宣感通记一卷

·开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

右终南山故大德西明寺上座沙门释氏道宣律师。修述共三部五卷。未入一切经藏。今请编入目录。

中宗。睿宗。玄宗。

·释氏系录一卷

右谥大慧禅师沙门一行。开元中奉敕修撰已编入史。总有四条。一纲维塔寺。二说法旨归。三坐禅修证。四三法服衣。于中斋法附见。然未入一切经藏。今请编入目录。

·故金刚智三藏行记一卷

右灌顶弟子正议大夫行中书舍人侍皇太子诸王文章集贤院学士吕向。敬师三藏因而纪之。今请编入目录。

·东京大广福寺金刚三藏塔铭并序

右混伦翁撰并书。洎先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大弘教三藏。如前卷及后大广智三藏本集中广说。

右已上七部共十卷。同为第一帙。

·大唐安国大法师释利涉纪传十卷

右左监门卫率府录事参军赵克勋字撰修。请编入目录。右一部十卷。同第二帙。

·景云先天开元天宝诰制集三卷(碑表状附见)

右沙门圆照谨依年代次而述之。

·肃宗制旨碑表集一卷

·代宗制旨碑表集一卷

·赠司空大辩正广智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右四部共十二卷。同为第三帙。

·大唐再修隋故传法高僧信行禅师塔碑表集五卷

·翻经临坛大德西明安国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右五部一十七卷。并于佛法弘护义深。事出一时利益永代。或录表上达。或制下施行主圣臣忠。匡持像教。圆照不揆庸陋轻叙徽猷。谨依年辰及以月日。洎乎朝代次而述之。今上修撰佥定四分律疏制表集一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经图记二卷

右四部共十一卷。同为第四帙。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法王存殁年代本记三卷(上卷佛中卷道下卷儒或分五)

·翻经大德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集一卷

·翻经大德西明寺上座赐紫沙门良秀集二卷

右四部共九卷。同为第五帙。

·僧宝道呗赞六十首一卷

右朝散大夫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致仕鲁国都昂字高卿撰。文出中集第二十一卷。时为退朝多暇。来诣僧房。与大安国寺超济律师同是乡人。示斯述作。兼题院赞。以示将来。

·再修释迦牟尼佛法王本记一卷

·大圣释迦牟尼佛现八相身利益天人成正觉记一卷

·判方等道场欲受近圆沙弥忏悔灭罪辩瑞相记一卷

·释氏五部律翻译年代传授人记一卷

右去四月十九日。皇帝降诞之辰。在内道场东面。及前一日退食之余。在麟德殿西廊下。有章敬寺禅行大德道澄。庄严寺大慧。总持寺藏山。及三教谈论大德谈筵等一十一人。奉对殿下心地法门义已。微僧圆照面奉令旨。问律家判方等沙弥戒相及五部律文句多少。并福田袈裟法服之衣羯磨所以令修集进来者。伏以。识性驽钝学业荒芜。滥迹缁流四十二夏。或临坛讲律。或制疏翻经。殊未能精通有所克获。伏惟殿下自天降生受佛付嘱。朝觐之暇游心释门。问五部律仪判方等戒相羯磨授法持护之由。将欲延正法寿命。趣无上菩提。崇天人善因。证无为解脱。谨依经律论修成三卷。随启上闻。轻冒威严。伏希详览。谨启。贞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临坛翻经西明寺沙门圆照上启。

·新修大庄严寺本师释迦牟尼佛牙宝塔记三卷

·圣朝无忧王寺大圣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记三卷

右佛法性身湛然常住。为化六趣示说三身。于化身中八相成道。现有圆寂全身碎身。导引四生广兴利益。伏见大庄严寺佛牙。及无忧王寺真身舍利者。即大圣释迦牟尼佛全躯碎质也。年逾千祀坚润殊常。缁素虔恭往来瞻礼。光化异相难以备陈。伏惟。陛下。受佛付嘱弘奖释门。钦奉真乘特崇宝塔。高标轮奂光映古今。微僧不才。谨述其记。庶传盛迹垂训千秋。具录根由各撰三卷。并译经图纪二卷。并已成就。伏愿。上资圣寿永福无强。四海长清万方一德。谨随状陈进以闻。轻冒天威。伏听圣旨。沙门圆照诚惶诚恐谨进。贞元十年四月十九日。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状进。

右七部十一卷同第六帙。

·唐朝传法三学大德碑记集一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集二卷

·御题章敬寺诗太子百寮奉和诗集三卷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上卷翻经中卷疏记集下卷入藏录)

右四部共二十三卷。分为第七第八帙。

右贞元新集总二十九部。除目录共八十六卷。或先朝制旨。或今上湛恩。皆奖劝释门使修梵行。福利家国普及有情。伏以。开元十八年岁在庚午。沙门智升修释教录。洎今甲戌又经六十五年。中间三藏翻经藏内并无收管。恐年代浸远人疑伪经。又先圣大历七年许编入录。制文如上宣示流行。圆照素无艺能。不揆愚拙。谨随闻见励己书之。录成三卷。伏冀。圣祚遐长福延万叶。文武百寮尽孝尽忠。三宝永兴远安迩肃。如圣恩允许。伏乞宣布流行。轻冒天威。伏深战越谨进。

贞元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翻经临坛西明寺沙门圆照状进。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中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下(入藏录)

甲戌岁西明寺翻经临坛沙门圆照集上

·四朝应制所翻经论。及念诵法。并修疏记碑表录集等。总三百四十五卷(分成三十帙)。  ·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

·六十四卷经律疏义

·八十八卷贞元新集古今制诏碑表记录

一百九十三卷经论及念诵法

玄宗朝金刚智三藏洎代宗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大弘教三藏和尚。上所翻译经已入目者。总一部四卷(不入今计中)。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亦云经) 八十一纸

右已编入开元释教录。不入今计数中。

玄宗朝所翻经遗漏。未及入古今录者。总五部(六卷)。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一卷(在不空三藏所译经第一帙收) 二十二纸

·大威力乌抠瑟摩明王经二卷(或三卷) 三十五纸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 五纸

·秽迹金刚法禁百变法一卷 三纸

右件三部共四卷。并北天竺国三藏沙门阿质达霰(唐言无能胜将)翻译。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二纸

右东天竺国三藏沙门法月翻译(梵云达摩战涅罗)。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么地法一卷 十五纸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 二纸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一卷 三纸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 十一纸

右件四部共四卷。南天竺国三藏沙门金刚智(跋析罗菩提)翻译。

右已上八部共九卷。同为一帙(或十卷)。

右上八部十卷。并开元录中遗漏。未编入古今录中故此收尔。代宗朝大历七年。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奏。玄宗肃宗今上三朝已来。所翻译经论。总七十七部。共一百四十一卷。并都目一卷。具列如左。

·金刚顶瑜伽真实大教王经三卷(经内题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乘王经) 四十三纸

·金刚顶瑜伽般若理趣经一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品) 八纸

·观自在菩萨授记经一卷(经内题云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菩萨授记品第三十一) 十二纸

·瑜伽念殊经一卷(经内题云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于十万广颂中略出) 二纸

·奇特佛顶经三卷(经内题云一字奇特佛顶经现威德品) 六十八纸

·观自在菩萨最胜明王心经一卷(经内题云金刚恐怖集会方广仪轨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序品第一) 二十二纸

右六部共十一卷经。同第一帙。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经内题云法一品亦名五字咒法) 十二纸

·阿唎多罗阿噜力经一卷(经内题云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品第十四) 二十一纸

·普贤行愿赞一卷 五纸

·地藏菩萨问法身赞一卷(经内题云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 五纸

·出生无边门经一卷(经内题云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十纸

·大吉祥天女经一卷(经内题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七纸

·底哩三昧耶一卷(经内题云底哩三昧耶不动使者念诵品) 十四纸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经三卷(经内题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仪轨经) 二十四纸

右八部经法共十卷同第二帙。

·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 二纸

·金刚顶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经内略无十八会字) 九纸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分别圣位法门一卷(并序经中云修证法门序) 十三纸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五卷 七十八纸

·宝箧经一卷(经内题云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六纸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一卷(经内题云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二纸

右六部经共十卷同第三帙。

·大孔雀明王经三卷(经内题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初有启请法在上卷经前) 五十纸

·大云轮请雨经二卷(经内题云大云请雨经) 二十四纸

·雨宝陀罗尼经一卷(经内题中加佛说两字) 五纸

·蘘麌利童女经一卷(经内题加佛说) 四纸

·稻[卄/幹]喻经一卷(经内题云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卄/幹]喻经) 八纸

·大宝广博楼阁经三卷(经内题云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四十五纸

右六部经共一十一卷同第四帙。

·菩提场庄严经一卷(经内题云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三十二纸

·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一纸

·能净一切眼陀罗尼经一卷(经内题云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二纸

·施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经内题云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四纸

·三十五佛名经一卷(经内题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出乌波离所问经) 二纸

·八大菩萨曼茶罗经一卷 三纸

·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经一卷(经内略无陀罗尼字) 八纸

·诃利帝母经一卷(经内题云诃利帝母言法) 三纸

·毗沙门天王经一卷 四纸

·观自在菩萨说普贤陀罗尼经一卷 七纸

右十部共十卷同第五帙。

·文殊问字母品经一卷 三纸

·金刚顶莲花部心念诵法一卷(经内云念诵仪轨) 二十三纸

·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念诵法一卷(或二卷经内题菩萨修行仪轨) 二十八纸

·无量寿如来念诵仪轨一卷(经内云修观行供养仪轨) 十二纸

·阿閦如来念诵法一卷(经内云念诵供养法) 十纸

·佛顶尊胜念诵法一卷(经内云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 八纸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 十三纸

·金刚王菩萨念诵法一卷(经内云秘密念诵仪轨) 十二纸

·普贤金刚萨埵念诵法一卷(经内云瑜伽念诵仪轨) 十二纸

·金刚顶瑜伽五秘密修行仪轨一卷(经内云金刚萨埵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 十二纸

右十部仪法共十卷同第六帙。

·金刚寿命念诵法一卷(经内云陀罗尼念诵法) 三纸

·一字顶轮王瑜伽经一卷(经内云瑜伽翳迦讫沙罗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六纸

·一字佛顶轮王念诵仪轨一卷(经内题中无佛字) 十二纸

·仁王般若念诵法一卷 十五纸

·如意轮念诵法一卷(经内云观自在如意轮菩萨念诵法) 八纸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一卷 五纸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一卷 七纸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观行仪轨一卷(经内云瑜伽观行仪轨) 六纸

·观自在多罗瑜伽念诵法一卷(经内云金刚顶经多罗菩萨念诵法) 十三纸

·甘露军吒利瑜伽念诵法一卷(经内题云甘露军吒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 十八纸

右十部经法共十卷同第七帙。

·花严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一卷(经内题云大方广佛花严经) 六纸

·文殊赞法身礼一卷(经内题云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并序) 三纸

·受菩提心戒仪一卷(经内题云最上乘教受戒忏悔文普贤瑜伽阿阇梨集) 三纸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一卷(经内题云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毗卢遮那如来身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三摩地礼忏文) 四纸

·般若理趣经释二卷(经内题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 三十二纸

·大曼荼罗十七尊释一卷(经内题云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金刚菩萨等一十七大曼荼罗义述) 三纸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一卷(经内云仪轨) 八纸

·都部陀罗尼目一卷(经内题云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四纸

·大乘缘生论一卷(论内题云圣者郁楞起造) 十纸

·七俱胝佛母陀罗尼经一卷(经内题云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十九纸

右十部经论法共十一卷。同第八帙。

·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或云大集) 一百七纸

右一部经共八卷同第九帙。

·仁王经二卷(经内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并御制序) 三十五纸

·密严经三卷(经内题云大乘密严经并御制序) 五十一纸

·仁王念诵仪轨一卷(经内题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 十九纸

右已上经等。并出大历七年正月十六日。代宗敕下流行目中宜编入一切经目录(准元奏状一百一卷敕下欠二卷具定得九十八卷于中三卷是仁王疏今移在下疏目中见定得九十七卷)次后续译进上具件如后。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三卷 五十一纸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 二十五纸

右通前仁王等经总五部共十卷同第十帙。

·金刚顶胜初瑜伽经中略出大乐金刚萨埵念诵仪一卷 十一纸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一卷(出吉祥胜初教王瑜伽经) 十五纸

·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一卷(亦名诃哩底母法) 十二纸

·普遍光明大随求陀罗尼经二卷(经内题云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随求陀罗尼经) 三十二纸

·金刚顶超胜三界说文殊五字真言胜相一卷 三纸

·五字陀罗尼颂一卷(并梵字) 八纸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 十八纸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一卷 十一纸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一卷(出不空罥索经二十八) 二纸

右九部经法共十卷同第十一帙。

·圣迦抳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一卷 四十八纸

·大威怒乌刍涩摩仪轨一卷 十纸

·佛说摩利支天经一卷 四纸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一卷 八纸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 九纸

·大方广如来藏经一卷 十八纸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一卷 十四纸

·速疾立验摩醯首罗天说迦娄罗阿尾奢法一卷 六纸

右八部经法共十卷同第十二帙。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一卷(亦名五支略念诵要行法) 二纸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一卷 三纸

·木槵经一卷 一纸

·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一品(亦名文殊五字念诵法并梵字) 二十四纸

·曼殊室唎童子菩萨五字瑜伽法一卷(并梵字) 二纸

·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一卷(经内题云金刚顶降三世大仪轨法王教中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切如来莲花大曼荼罗) 四纸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二卷 四十纸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一卷 六纸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一卷(亦云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义) 七纸

右九部经论法共十卷同第十三帙。

·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一卷 二纸

·修习般若波罗蜜菩萨观行念诵仪轨一卷 七纸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 七纸

·观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莲华部念诵法门一卷(亦名成就大悲观自在) 十二纸

·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一卷 四纸余

·金刚手光明灌顶经(最胜立印圣无动尊大威怒王念诵仪轨法品一卷) 十一纸

·末利支提婆花鬘经一卷 十一纸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一卷 三纸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一卷 九纸

·金轮王佛顶略念诵法一卷 三纸

·金刚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 三纸

右十一部经法共十一卷同第十四帙。

今朝所翻经 圣神文武皇帝贞元四年岁次戊辰敕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与沙门利言等译。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 一百六十纸

·大花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一卷 二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二纸

右件三部十二卷同第十五帙。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十卷(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一百五十五纸

右一部十卷同第十六帙(贞元六年)。

·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并三藏般若译)

右一部八卷同第十七帙(贞元六年)。

·十力经一卷 安西三藏勿提提犀鱼译(于安西译) 三纸

·回向轮经一卷 四纸

·十地经九卷 一百二十一纸 于阗三藏尸罗达磨于北庭译

右三经十一卷同第十八帙。

·千臂千钵曼殊室利经十卷 大唐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大弘教三藏金刚智于长安荐福寺译

右一部十卷同第十九帙。

共一百二十二部。二百一卷。计二十帙。

六十四卷经律疏义

代宗朝新再译。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三卷

右翻经大德青龙寺沙门良贲奉敕撰。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疏四卷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疏三卷

·发菩提心义一卷 六纸

·发菩提心戒一卷(并三聚净戒及十善法戒) 共十三纸

右四部共九卷。并翻经讲论大德大兴善寺沙门潜真奉敕撰。

右通仁王经疏共一十二卷 同第一帙。

·佥定四分律疏十卷

右京城临坛大德如净惠彻等一十四人。奉代宗大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于大安国寺戒律院佥定。至今上建中二年二月十三日修撰讫进上。制下流行。

右律疏一部十卷。第二帙。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

右翻经大德西明寺沙门良秀等奉敕撰。

右经疏一部十卷第三帙。

·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

右翻经大德醴泉寺沙门超悟等奉敕撰。

右经疏一部十卷同第四帙。

·又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十卷(各分上下成二十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例诀一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疏义目一卷

右翻经大德光宅寺沙门道岸。章敬寺大德沙门智通等奉敕撰。

右经疏一部均成二十卷。并例诀义目共二十二卷。分为第五第六帙。

八十八卷贞元新集古今制令碑表记录

·高宗置京师西明寺制令集二卷(寺碑附出)

右沙门圆照谨依元敕令本集出。

·京师西明寺录三卷

·释氏道宣感通记一卷

·开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

右终南山故大德西明寺上座释氏道宣律师修述。共三部五卷。未入一切经藏。今请编入目录。

·睿宗玄宗释氏系录一卷

右谥大慧禅师沙门一行。开元年奉敕修撰已编入史。总有四条。一网维塔寺。二说法旨归。三坐禅修证。四三法服衣。于中斋法附。

·故金刚智三藏行记一卷

右灌顶弟子正议大夫行中书舍人侍皇太子诸王文章集贤院学士吕向纪。

·东京大广福寺故金刚三藏塔铭一卷(并序)

右混伦翁撰并书。已上七部十卷。同为第一帙。

·大唐安国大法师释利涉纪传十卷

右左监门卫率府录事参军赵充勋字撰修述。

右为一部同第二帙。

·先天开元天宝诰制集三卷(碑表状附见)

右沙门圆照谨依年代次而述之。

·肃宗制旨碑表集一卷

·代宗制旨碑表集一卷

·赠司空谥大辩正大广智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右四部共十二卷同为第三帙。

·大唐再修隋故传法高僧信行禅师塔碑表集五卷

·翻经临坛大德西明安国两寺上座乘如表状集三卷

·今上修撰佥定四分律疏制旨集一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经图纪二卷

右四部共十一卷同为第四帙。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法王存殁年代本记三卷(上卷佛中卷道下卷儒分三)

·翻经大德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集二卷

·翻经大德西明寺上座赐紫沙门良秀集二卷

右四部共十一卷同为第五帙。

·僧宝道呗赞六十首一卷(超济院赞附见)

右朝散大夫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致仕鲁国都昴字高卿撰。

·再修释迦牟尼佛法王本记一卷

·大圣释迦牟尼佛现八相身利益天人成正觉记一卷

·判方等道场欲受近圆沙弥忏悔灭罪辩瑞相记一卷

·释氏五部律翻译年代传授人记一卷

·新修大庄严寺本师释迦牟尼佛牙宝塔记三卷

·圣朝无忧王寺大圣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记三卷

右七部共十一卷同为第六帙。

·唐朝传法三学大德沙门碑记集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并表集二卷

·御题章敬寺太子百寮奉和诗集三卷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上卷翻经中卷疏记下卷入藏)

右四部共二十三卷。分成第七帙第八帙。

·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四十卷 罽宾国沙门般若奉诏译

右一部四十卷四帙 六百一十二纸。

贞元十二年译。十四年上。不在此收 通前般若三藏所译。共七十卷。都收贞元藏大录 通前二十三帙。

右沙门圆照启。去年四月皇帝降诞日面奉令旨许修撰上件释教录。比为缮写。挍勘未周。不获启上。伏以。开元十八年岁在庚午西。崇福寺沙门智升修开元释教录二十卷。洎去年甲戌。又经六十五年。中间三藏翻经藏内无凭收管。恐年代[窪-圭 帚]远人疑伪经。先圣大历七年许编入录。制文具如上卷令宣示中外流行。又修经律疏义已制流传。又贞元新集者。共有八十六卷。或先皇制旨。或今上湛恩留奖劝。释励已书之录成三卷。并问佛那罗延力经等三经十二卷。伏冀。上资圣祚宝历遐长。殿下诸王福延万业。文武百辟尽孝尽忠。三宝永兴远安迩肃。如或上闻圣慈允许。伏乞宣布天下流行。轻冒威严伏希详览。谨奉启 贞元十一年四月二十四日。翻经临坛西明寺沙门圆照启上。

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卷下


  上一篇: 开元释教录略出 (5卷)〖唐 智升撰〗

  下一篇: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30卷)〖唐 圆照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