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中观部·瑜伽部

摄大乘论释 (10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卷第十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彼果智分第十一之余

论曰。复次诸佛法身甚深最甚深。此甚深相云何可见。此中有多颂。

释曰。于大乘中诸佛法身如甚深相。今当显示。以十二颂。显示十二甚深之相。

论曰。

佛无生为生  亦无住为住

诸事无功用  第四食为食

释曰。此中一颂显示生住业住甚深。佛无生为生者。显生甚深。以诸如来无业烦恼同诸凡愚所造作生故名无生。然有与此相违之生。其相难了名生甚深。亦无住为住者。显住甚深。无住涅槃以为住处。如是涅槃名住甚深。诸事无功用者。显业甚深。以诸如来无功用业。一切等故名业甚深。第四食为食者。显住甚深。以佛所食是不清净依止住等。四种食中第四食故。四种食者。一不清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欲缠有情不净依止而得住故。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触等三食。令色无色缠有情。净不净依止而得住故。由此依止。已离下地诸烦恼故说名为净。未离上地诸烦恼故。说名不净是故名净不净依止。如是依止由触意思识食而住除其段食。三一向净依止住食。谓段等四食令声闻等清净依止而得住故。四唯示现依止住食。谓即四食诸佛示现受之得住。是故诸佛食。此第四示现住食。为令能施诸有情类净信为因福德增长。虽现受食不作食事。如来食时诸天受取。施佛意许诸余有情。由此因故。彼有情类速证菩提。如是一切。应知总说为一甚深。又由十因。应知诸佛生无生相。一与愚痴不同法故。二与差别不同法故。三于摄受得自在故。四于住持得自在故。五于弃舍得自在故。六无二相故。七唯似光影故。八同幻化故。九住无住故。十成大事故。复由十因。应知如来不住生死及以涅槃。一非遍知故。二非永断故。三非修习故。四知非有性故。五无所得无分别故。六远离心故。七心证得故。八平等心故。九事不可得故。十可证得故。复由十因。应知诸佛无功用事而得成立。一妙断离故。二无所依故。三所作无功用故。四作者无功用故。五作业无功用故。六无所有无功用故。七本来无差别故。八所作已办故。九所作未办故。十纯熟修习一切法中得自在故。复由十因。应知诸佛实无所食而现受食。一示现以食住持身故。二令诸有情福增长故。三为欲示现有同法故。四为令随学正受用故。五为令随学廉俭行故。六为令发起精进行故。七为令成熟诸善根故。八为显自身无染著故。九为恭敬业助任持故。十为欲圆满本愿生故。

论曰。

无异亦无量  无数量一业

不坚业坚业  诸佛具三身

释曰。此颂显示安立数业甚深。无异亦无量者。显安立甚深。诸佛法身无差别故说名无异。无量依止现等觉故说名无量。无数量一业者。显数甚深。佛虽无量而同一业。是故甚深。不坚业坚业诸佛具三身者。谓诸如来三身相应。其受用身事业坚住。其变化身业不坚住。如是事业名为甚深。

论曰。

现等觉非有  一切觉非无

一一念无量  有非有所显

释曰。此颂显示现等觉甚深。现等觉非有者。补特伽罗法非有故。一切觉非无者。由假名理说一切佛现等觉故。云何知佛现等正觉。谓一一念无量佛故。此即显示一一念中有无量佛现等正觉。有非有所显者。此显真如是有非有。诸佛是此真如所显。

论曰。

非染非离染  由欲得出离

了知欲无欲  悟入欲法性

释曰。此颂显示离欲甚深。非染非离染者。贪欲无故说名非染。以无染故离染亦无。所以者何。贪染若有可有离染。染既是无故无离染。由欲得出离者。由伏断贪缠留贪随眠故。得究竟出离。若不留随眠。应同声闻等入般涅槃故。了知欲无欲悟入欲法性者。了知遍计所执贪欲无贪欲性。即能悟入欲法真如。

论曰。

诸佛过诸蕴  安住诸蕴中

与彼非一异  不舍而善寂

释曰。此颂显示断蕴甚深诸佛过诸蕴。安住诸蕴中者。谓诸如来超过色等五种取蕴。住无所得法性蕴中。与彼非一异者。虽已舍遍计所执诸蕴。而与彼非异。以即安住彼法性故。亦复不一。若是一者。遍计所执应同法性成清净境。不舍而善寂者。谓不弃舍圆成实蕴。即是妙善涅槃体故。

论曰。

诸佛事相杂  犹如大海水

我已现当作  他利无是思

释曰。此颂显示成熟甚深。诸佛事相杂者。谓诸如来成熟有情一切事业。悉皆平等。其喻云何。犹如大海水者。譬如大海众流所入其水相杂。为鱼鳖等同所受用。诸佛亦尔。同入法界所作事业和合无二。等为成熟有情受用。我已现当作者。于三时中随一时作。他利无是思者。不作是思。我于他利已现当作。然无功用能作一切利益安乐诸有情事。譬如世间末尼天乐。

论曰。

众生罪不现  如月于破器

遍满诸世间  由法光如日

释曰。此颂显示显现甚深。若诸世间不见诸佛。而说诸佛其身常住。佛身既常何故不见。众生罪不现如月于破器者。如破器中水不得住。水不住故月则不现如是。有情身中无有奢摩他水。佛月不现。水喻等持。体清润故遍满诸世间。由法光如日者。谓今世间佛虽不现。然遍一切施作佛事。由说契经应颂等法。譬如日光遍满世间。作诸佛事成熟有情。

论曰。

或现等正觉  或涅槃如火

此未曾非有  诸佛身常故

释曰。此颂显示示现等觉涅槃甚深。或现等正觉或涅槃如火者。谓诸如来或现成佛或现涅槃。其事如火或时烧然或时息灭。诸佛亦尔。或于未熟诸有情类。现般涅槃。或于已熟诸有情类现成佛果。为欲令彼得解脱故。譬如一火性无差别。法身亦尔。应知唯一。余半颂文其义易了。

论曰。

佛于非圣法  人趣及恶趣

非梵行法中  最胜自体住

释曰。此颂显示住甚深。佛于非圣法中。人趣恶趣中。非梵行法中。由最胜自体住。最胜住由圣住等而安住故。此中圣住者。谓空等住。天住者。谓诸静虑住。梵住者。谓慈等无量住。非圣法者。谓不善法。佛于其中住空等住。由此空等圣所住故。名为圣住。人趣及恶趣者。谓缘彼有情住。诸静虑所住静虑名为天住。非梵行法者。谓于彼法住慈悲等四种梵住。最胜自体住者。谓由如是最胜自体住最胜住。此显诸佛于诸住中安住最胜自体诸住。

论曰。

佛一切处行  亦不行一处

于一切身现  非六根所行

释曰。此颂显示自体甚深。佛一切处行亦不行一处者。谓后得智于善不善无记等中分别而转。无分别智不行一处。第二义者谓变化身一切处行。其余二身不行一处。于一切身现者。即变化身遍于一切处处可见。非六根所行者。即变化身。为欲化彼那落迦等。现于彼生。那落迦等受生有情见化身时。不如实见。不能了知。但谓即是那落迦等。是故化身决定非彼那落迦等六根所行。

论曰。

烦恼伏不灭  如毒咒所害

留惑至惑尽  证佛一切智

释曰。此颂显示断烦恼甚深。烦恼伏不灭如毒咒所害者。菩萨位中伏烦恼缠。未灭烦恼。有随眠故。譬如众毒咒力所害。体虽犹在而不为害。烦恼亦尔。智了知故。体虽犹在而不为害。留惑至惑尽者。以留随眠诸烦恼故。不如声闻速般涅槃得至究竟诸烦恼尽。证佛一切智者。烦恼尽时得一切智。

论曰。

烦恼成觉分  生死为涅槃

具大方便故  诸佛不思议

释曰。此颂显示不可思议甚深。谓诸菩萨具大方便。烦恼集谛转成觉分。生死苦谛即为涅槃。如是一切诸佛圣教。如前所说。三因缘故。不可思议。谓自内证故等。

论曰。应知如是所说甚深有十二种。谓生住业住甚深。安立数业甚深。现等觉甚深。离欲甚深。断蕴甚深。成熟甚深。显现甚深。示现等觉涅槃甚深。住甚深。显示自体甚深。断烦恼甚深。不可思议甚深。

释曰。此十二种皆难觉了故名甚深。一一别相如前已说。

论曰。若诸菩萨念佛法身。由几种念应修此念。略说菩萨念佛法身。由七种念应修此念。一者诸佛于一切法。得自在转。应修此念。于一切世界得无碍通故。此中有颂。

有情界周遍  具障而阙因

二种决定转  诸佛无自在

二者如来其身常住。应修此念。真如无间解脱垢故。三者如来最胜无罪。应修此念。一切烦恼及所知障并离系故。四者如来无有功用应修此念。不作功用一切佛事无休息故。五者如来受大富乐。应修此念。清净佛土大富乐故。六者如来离诸染污。应修此念。生在世间一切世法不能染故。七者如来能成大事。应修此念。示现等觉般涅槃等。一切有情未成熟者能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故。此中有二颂。

圆满属自心  具常住清净

无功用能施  有情大法乐

遍行无依止  平等利多生

一切佛智者  应修一切念

释曰。今当显示若诸菩萨念佛法身由七种念应修其念。于一切法得自在转者。由得神通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以诸如来于一切世界得无碍神通。非如声闻等犹有障碍故。若诸如来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何故一切有情之类不得涅槃。故今一颂显由此因诸有情类不能证得究竟涅槃。有情界周遍具障而阙因者。谓诸有情有业等障名为具障。由具障故虽无量佛出现于世。不能令彼得般涅槃。诸佛于彼无有自在。若诸有情无涅槃法名为阙因。此意说彼无涅槃因。无种性故。诸佛于彼无有自在。二种决定转者。决定有二种。一作业决定。二受异熟决定。当知此中说名决定。诸佛于此二决定中无有自在。顽愚等身名异熟障决定。当堕那落迦等名受异熟决定。应知此中二种差别如来身常住。真如无间解脱垢故者。谓真如理无间。解脱一切障垢。显成法身。是故如来其身常住。如来受大富乐者。应知如来清净佛土名大富乐。如来能成大事者。谓诸如来现等正觉般涅槃等。成大义利。已成熟者令得解脱。未成熟者令其成熟。余修念佛其义易了。复以二颂显释如是七种念佛。于此颂中宣说诸佛七种圆满。令修念佛。谓诸菩萨初念如来随属自心圆满。次念如来其身常住圆满。次念如来具足清善圆满。即是最胜无罪。次念如来无功用圆满。谓作佛事无功用故。次念如来。施大法乐圆满。应知即于清净佛土受大法乐。次念如来离诸染污圆满。即是遍行无所依止。若有所依而遍行者。即有苦难。由无所依而遍行故。佛常无苦离染遍行。后念如来平等多利圆满。即是念佛能成大事。成熟解脱诸有情故。

论曰。复次诸佛清净佛土相云何。应知如菩萨藏百千契经序品中说。谓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列。周圆无际其量难测。超过三界所行之处。胜出世间善根所起。最极自在净识为相。如来所都。诸大菩萨众所云集。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所翼从。广大法味喜乐所持。作诸众生一切义利。蠲除一切烦恼灾横。远离众魔。过诸庄严。如来庄严之所依处。大念慧行以为游路。大止妙观以为所乘。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花王之所建立大宫殿中。如是现示清净佛土。显色圆满形色圆满。分量圆满方所圆满。因圆满果圆满。主圆满辅翼圆满眷属圆满。任持圆满事业圆满。摄益圆满无畏圆满。住处圆满路圆满。乘圆满门圆满。依持圆满。

复次受用如是清净佛土。一向净妙一向安乐一向无罪一向自在。

释曰。如菩萨藏百千颂经序品中说清净佛土。此净佛土显示何等殊胜功德。谓初二句显净佛土显色圆满。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琉璃四牟娑洛宝。五遏湿摩揭婆宝。举此应知即举末啰羯多等宝。六赤真珠宝。此赤真珠赤虫中出。一切宝中最为殊胜。七羯鸡怛诺迦宝。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者。谓次前说七宝所放诸大光明。此上二句皆同显示显色圆满。次有一句显形色圆满。次有一句显分量圆满。次有一句显方所圆满。次有一句显因圆满。此何所因。谓出世间无分别智及后得智。此后得智说名为胜。此后得故从此二种善根所起。即此善根名因圆满。次有一句显果圆满。谓净佛土以极自在净识为相。次有一句显主圆满。次有一句显辅翼圆满。次有一句显眷属圆满。前已举龙今此复举莫呼洛伽为摄大蟒。次有一句显任持圆满。即是饮食。次有一句显事业圆满。谓食此食已办诸众生一切义利。次有一句显摄益圆满。于净土中离诸烦恼。无诸苦故。次有一句显无畏圆满。若处无怨即无怖畏。怨谓四魔。此净土中诸烦恼魔蕴魔死魔及以天魔悉皆无有。是故无畏。次有一句显住处圆满。次有一句显路圆满。此净佛土由何路入。谓大乘中闻思修慧。如其次第大念慧行为游入路。次有一句显乘圆满。乘奢摩他毗钵舍那而游趣故。次有一句显门圆满。谓此净土由何门入。谓大乘中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次有一句显依持圆满。如大地等依风轮住。此净佛土何所依持。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红莲华之所建立。受用如是清净佛土一向清净妙者。谓净土中无有不净粪秽等事。一向安乐者。谓净土中唯有乐受。无有苦受无无记受。一向无罪者。谓净土中无有不善亦无无记一向自在者。谓净土中不待外缘。一切所欲随自心故。

论曰。复次应知。如是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五业。一者救济一切有情灾横为业。于暂见时便能救济盲聋狂等诸灾横故。二者救济恶趣为业。拔诸有情出不善处置善处故。三者救济非方便为业。令诸外道舍非方便求解脱行。置于如来圣教中故。四者救济萨迦耶为业。授与能超三界道故。五者救济乘为业。拯拔欲趣余乘菩萨。及不定种性诸声闻等。安处令修大乘行故。于此五业应知诸佛业用平等。此中有颂。

因依事性行  别故许业异

世间此力别  无故非导师

释曰。应知如是诸佛法界于一切时能作五业者。谓佛法身恒作五业。救济一切有情灾横为业等者。谓盲聋等暂见佛时便得眼等。救济恶趣为业等者谓拔恶处置于善处。名救恶趣。救济萨迦耶为业等者。谓为世间说能超出三界圣道。即说三界为萨迦耶。所余二句其义可知。于此五业应知诸佛诸业平等。于此义中复说一颂。谓因依等。由是因缘一切如来诸业平等。一切世间业不平等。以一伽他总略显示世间因别。故许业异者。谓诸世间由别因故生那落迦别因生天。别因生人乃至饿鬼。由因别故许业有异。世间依别故许业异者。依谓身体。由依别故许业有异。世间事别故许业异者。谓诸世间商贾事别。营农事别。此等事务有差别故许业有异。世间性别故许业异者。性谓意趣。意趣别故许业有异。世间行别故许业异者。由作行业有差别故许业有异。诸佛作业皆无功用。一切因等差别力无。是故导师非有业异。

论曰。若此功德圆满相应。诸佛法身不与声闻独觉乘共。以何意趣佛说一乘。此中有二颂。

为引摄一类  及任持所余

由不定种性  诸佛说一乘

法无我解脱  等故性不同

得二意乐化  究竟说一乘

释曰。此中二颂辩诸佛说一乘意趣。为引摄一类谓为者。引摄不定种性诸声闻等令趣大乘。云何当令不定种性诸声闻等。皆由大乘而般涅槃。及任持。所余者。谓为任持不定种性诸菩萨众令住大乘。云何当令不定种性诸菩萨众不舍大乘。勿声闻乘而般涅槃。为此义故佛说一乘。由不定等句义已说法无我解脱。乃至广说。此中复由别意趣力唯说一乘。何别意趣。谓法等故等。法等故者。法谓真如。诸声闻等同所归趣。所趣平等故说一乘。无我等故者。谓声闻等补特伽罗。我皆无有。由无我故。此是声闻。此是菩萨不应道理。由此无我平等意趣故说一乘。解脱等故者。谓声闻等。于烦恼障同得解脱故说一乘。如世尊言。解脱解脱无有差别。性不同故者。种性差别故。以不定性诸声闻等亦当成佛。由此意趣故说一乘。得二意乐故者。得二种意乐故。一摄取平等意乐。由此摄取一切有情。言彼即是我我即是彼。如是取已。自既成佛彼亦成佛。由此意趣故说一乘。二法性平等意乐。谓诸声闻法华会上蒙佛授记。得佛法性平等意乐。未得法身。由得如是平等意乐。作是思惟。诸佛法性即我法性。复有别义。谓彼众中有诸菩萨。与彼名同蒙佛授记。由此法如平等意乐故说一乘。言化故者。谓佛化作声闻乘等。如世尊言。我忆往昔无量百返依声闻乘而般涅槃。由此意趣故说一乘。以声闻乘所化有情由见此故。得般涅槃。故现此化究竟故者。唯此一乘最为究竟。过此更无余胜乘故。声闻乘等有余胜乘。所谓佛乘。由此意趣。诸佛世尊宣说一乘。

论曰。如是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缘可见。此中有颂。

一界中无二  同时无量圆

次第转非理  故成有多佛

释曰。今当显示。由此因缘。应知诸佛虽同法身。而或成一或复成多。应知一者法界同故。诸佛皆同法界为体。法界一故应知一佛。又一佛者。以于一时一世界中。无二佛现故知一佛。又伽他中显示诸佛或一或多。一界中无二者。此句显示唯有一佛。一世界中无有二佛俱时出现。是故说言唯有一佛。余句显示诸佛有多。同时无量圆者。无量菩萨同一时中资粮圆满。若诸菩萨福智资粮同时圆满不得成佛。如是资粮应空无果。众多菩萨修集资粮同时圆满。是故应知一时多佛。次第转非理者。无有次第转成佛义。若诸菩萨修资粮时。观待次第前后成满。可得佛时前后次第。然诸菩萨修资粮时。不待次第前后成满。故得佛时亦无次第前后成义。是故同时有众多佛。

论曰。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此中有颂。

一切障脱故  所作无竟故

佛毕竟涅槃  毕竟不涅槃

释曰。有余部说诸佛无有毕竟涅槃。复有别部声闻乘人说诸佛有毕竟涅槃故。此颂中显二意趣。一切障脱故者。由佛解脱一切烦恼所知障故。依此意趣说言诸佛毕竟涅槃。所作无竟故者。由佛普于一切有情。未成熟者欲令成熟。已成熟者欲令解脱。是所应作。此事无有究竟之期。故佛毕竟不入涅槃。若异此者应如声闻毕竟涅槃。是则本愿应空无果。

论曰。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由六因故。一色身可见故。二无量佛众会差别可见故。三随胜解见自性不定可见故四别别而见自性变动可见故。五菩萨声闻及诸天等种种众会间杂可见故。六阿赖耶识与诸转识转依。非理可见故。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应道理。

释曰。今当显示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应正理。色身可见故者。佛受用身色身可见。非佛法身。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即法身。又受用身有佛众会差别可得。法身无有如是差别。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又受用身随胜解见。如契经说。或见佛身。唯有黄色。或见佛身唯有青色。如是广说。若受用身即自性身。此自性身应不决定体。不决定名自性身不应正理。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又受用身一类有情先见别异。即此后时复见别异。非佛法身自性变动。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又受用身有诸天等种种众会常相间杂。非自性身有此间杂。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又转阿赖耶识得自性身。若受用身即自性身。转诸转识复得何身。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由此六因不应理故二不成一。

论曰。何因变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于睹史多及人中生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书算数印工巧论中。及于受用欲尘行中不能正知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知恶说善说法教。往外道所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应道理。又诸菩萨舍百拘胝诸赡部洲。但于一处成等正觉转正法轮不应道理。若离示现成等正觉。唯以化身于所余处施作佛事。即应但于睹史多天成等正觉。何不施设。遍于一切赡部洲中。同时佛出既不施设。无教无理。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由一四洲摄世界故。如二轮王不同出世。此中有颂。

佛微细化身  多处胎平等

为显一切种  成等觉而转

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发愿修行证大菩提。毕竟涅槃不应道理。愿行无果成过失故。

释曰。今当显示佛变化身即自性身不应正理。由八因故。此中最初不应理者。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已无量劫得不退定。尚不应生睹史多天。况于人中。然此世间现受生者。是变化身非自性身。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于书算等不能正知不应道理。但为调伏诸有情故化为此事。又诸菩萨三无数劫勤修福慧。不能正知恶说善说邪苦行事。于最后身证菩提时何能顿悟由此道理是变化身非自性身。又诸菩萨舍百拘胝诸赡部洲。但于一处成等正觉转正法轮不应道理。若变化身遍一切处同时现化应正道理。故变化身非自性身。若诸异部作如是执。佛唯一处真证等觉。余方现化施作佛事。若尔何故不许但住睹史多天真证等觉。遍于一切四大洲渚。示现化身施作佛事。又于一切四大洲中不现等觉。无教无理故不应说。此佛土中有四洲渚不现成佛。若有说言纵有是事。便违契经故。经中说无二如来俱时出现。应知此经同转轮王。如说轮王无二并出。依一四洲非一佛土。无二如来俱时出现当知亦尔。此中意说一四大洲名一世界。今复以颂显示诸佛化现等觉。佛微细化身等者。此中义说。若于尔时佛现安住睹史多天。示从彼没入母胎等。即于彼时化作尊者舍利子等无量眷属。亦现入胎出生等事。安立如是变化眷属。当知为显一切种觉殊胜佛事。今当显示如来毕竟入般涅槃不应道理。谓为化度一切有情。先发大愿及修大行。常自誓言。我当利乐一切有情勤修正行。若始成佛已便般涅槃。即所修愿行空无有果。由此非理是变化身非自性身。

论曰。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此二所依法身常故。又等流身及变化身。以恒受用无休废故。数数现化不永绝故。如常受乐。如常施食。如来身常应知亦尔。

释曰。经说如来其身常住。佛受用身及变化身皆是无常。云何身常。故次成立二身常义。谓此二身依法身住。法身常故亦说为常。又受用身。受用无废故说为常。其变化身恒现等觉般涅槃等。相续不断故亦名常。复以譬喻显此二身是常住义。犹如世间言常受乐。虽所受乐非唯无间。而得说言此常受乐。又如世间言常施食。非此施食恒无间断。而得说言此常施食。应知二身常义亦尔。

论曰。由六因故。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一所作究竟。成熟有情已解脱故。二为令舍离不乐涅槃。为求如来常住身故。三为令舍离轻毁诸佛。令悟甚深正法教故。四为令于佛深生渴仰。恐数见者生厌怠故。五令于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六为诸有情极速成熟。令自精进不舍轭故。此中有二颂。

由所作究竟  舍不乐涅槃

离轻毁诸佛  深生于渴仰

内自发正勤  为极速成熟

故许佛化身  而非毕竟住

释曰。如是六因直说及颂。证佛化身非毕竟住。其文易了故不烦释。

论曰。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不应为得更作功用。此中有颂。

佛得无别无量因  有情若舍勤功用

证得恒时不成因  断如是因不应理

释曰。此中有难。若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作证得因。能办有情诸利乐事。为证佛果不应更作正勤功用。为释此难以颂显示。诸佛证得无始时来无别无量。若是有情为求佛果舍精进因。可有此难。诸佛证得于得佛果无始时来不成因故。然佛证得无始时来无别无量。恒与有情作得佛果勤精进因。故不应难。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作证得因。为证佛果不应更作正勤功用。是故诸佛证得法身。非是有情为求佛果舍精进因。又佛证得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作求佛果勤精进因。若诸有情舍勤功用。如是证得恒不成因故。又断此因不应道理。谓诸菩萨悲愿缠心。于诸有情愍如一子。诸有情类处大牢狱具受艰辛。是故菩萨于诸有情利益安乐。若作是心。余既能作。我当不作。不应道理。恒作是心。余于此事若作不作。我定当作。是故不应断如是因。

论曰。阿毗达磨大乘经中摄大乘品。我阿僧伽略释究竟。

释曰。正趣大乘制造无量殊胜。论者轨范世亲略释究竟。

摄大乘论释卷第十


  上一篇: 摄大乘论释论 (10卷)〖隋 笈多共行炬等译〗

  下一篇: 摄大乘论释 (10卷)〖唐 玄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