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诸宗部

人天眼目 (6卷)〖宋 智昭集〗

人天眼目卷之五

宗门杂录

拈花

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家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曰。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经文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

三身(新添)

三身谓法报化也。法身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报身卢舍那。此云净满。化身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在众生身中。即寂智用也。寂即法身。智即报身。用即化身(事苑)。

金光明最胜王经云。一切如来有三种身。具足摄受阿耨菩提。化身者。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诸众生。修种种法。得自在力。随众生意。随众生界。现种种身。是名化身。应身者。谓诸如来。为诸菩萨说于真谛。令其解了生死涅槃是一味故。为除身见众生怖畏权喜故。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实相应。如如如如智本愿力故。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是名应身。法身者。为除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惟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种身。是名假有。后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复次诸佛利益自他。自利益者。是法如如。利益他者。是如如智。又缨珞经云。五分法身。以识性别。戒香摄身。定香摄意。慧香摄乱。解慧摄倒见。度知摄无明。是五分香。缨珞其身。

四智(新添)

大圆镜智(如大圆镜现众色像) 平等性智(观一切法悉皆平等) 妙观察智(善观诸法无碍而转) 成所作智(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故。转八识而成四智)。

妙藏诠注云。佛转八识而成四智者。用八为大圆镜智。七为平等性智。六为妙观察智。前五为成所作智。识惟分别。智能决断。大乘庄严论云。转八识成四智。束四智具三身。古德云。眼等五识为成所作智。意为妙观察智。化身摄。末那为平等性智。报身摄。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法身摄。智通禅师。读楞伽经至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诣曹溪问六祖。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通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祖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若离三身。便谭四智。此名有智无身也。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八)平等性智心无病(七)妙观察智见非功(六)成所作智同圆镜(五)五八(果)六七(因)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转名不转体)。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传灯)。

○ 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 六尘 六识五识转成所作智

般若经云。六根六尘成十二处。添六识和合为十八界。起信论云。以四种法熏习义。一净谓真如。二染谓无明。三妄心谓业识。四妄尘谓六尘。楞严云。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也。华严云。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起信又云。三界虚伪惟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也。毗婆沙论问曰。心意识有何差别。答曰。无有差别。即心是意。意即是识。皆同一义。如火灸。亦名焰亦名炽。般若又曰。若如实知自性皆空。是为能学六根六尘六识者也。祖师云。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谓之佛性。不识唤作精魂。然虽如是。蹉过者极多。错会者不少。

○ 第七末那识转平等性智

楞伽云。末那者。此云染污意。恒审思量。故亦名传送识。佛与大惠谓。广说有八。略说有二。内现识计为我属赖耶。外分别事识计为我属前六识。真即识实性。亦属赖耶净分。故有粗细者。谓三细六粗。粗细二识者。皆依无明住地而起。以根本无明。动彼静心。而起细识。依此细识。转起粗心。以无明为本。依无明为因。生三细不相应心。依境界为缘。生三粗相应心。故云。粗细二识。各具二因。方得生住。现识者。起信云。不相应心也。依不思议熏故得生。依不思议变故得住。此现识所现境界。动彼心海。起诸事识之浪也。分别事识者。起信云。相应心也。依境界故得生。依海心故得住也。此一识者。皆是无明。熏习真如。成染缘起也。论曰。当知无明能主一切染法。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诸经要集云。识自下上至脐已上灭者生人中。上至心灭者不失人身。上至头面灭者生天。至顶灭者永断轮回。自上下至腰灭者鬼趣。下至足灭者地狱。论曰。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惟一真心矣。

○ 八阿赖耶识转大圆镜智

宗镜云。第八识多异熟性故。亦名含藏识。亦名八王子。亦名八解脱。亦名八丈夫。总有四八三十二相。此是果相因智报德。七八二识不相离。解深密经云。此八识能发起前六转识故。第八识谓前世中。以善不善业为因。招感令生第八异熟心。是果。此阿赖耶者。即是真心。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含藏识。如明镜不与影象合。而含影象。亦名如来藏识。伽陀云。诸法于藏识。识于法亦尔。更互为因相。亦互为果相。楞伽云。若不著二乘外道诸见。方能如实修行。摧破他论恶见。及舍我执等。能以妙慧。所依识者。即四智转八识也。入如来自证地者。言与诸佛同得同证也。楞伽经佛语大惠云。然彼诸识不作是念。我等同时展转为因。而于自心所现境界。分别执著。俱时之起。无差别相。各了自境。注云。彼诸识等。各了自境者。此名八识俱能分别自分境故。不知惟是自心妄现也。谓色是眼识境。乃至赖耶见分。是第七识境。根身种子器界。是藏识境。然此八识。离如来藏。无别自体。以众生不知故。执为八识之名。诸佛证得之故。能成四智之用。若昧之则八识起执藏之号。七识得染污之名。六识起遍计之情。五识狥根尘之相。若了知赖耶。成圆镜之体。持功德之门。末那为平等之源。一自它之性。第六起观察之妙。转正法之轮。五识兴所作之功。垂应化之迹。斯则一心匪动。识智自分。不转其体。但转其名。不分其理。而分其事。但伏六识不取尘境。故名识灭。是故离心之境。文理俱虚。即识之尘诠量有据。狂心不歇。歇则菩提。垢净心明。本来是佛。

○ 第九阿陀那识

亦名纯净识。合论曰。寄说阿陀那识(此云执持)为第九纯净识。如五六七八等识。常依九识以依止。凡愚不了。妄执为我。如水暴流不离水体。诸波浪等。以水为依。故五六七八识。常以净识为依。何谓九为净识。为二乘人久在生死业种六七八识有怖畏故。恐彼难信。方便于生死种外。别立净识。使令悲智渐渐得生达识成智。深密经颂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按三身四智诸说。采摭经论援据详明。与沩仰辨识处。大相关系。可资深禅正修者。不蹈旁蹊而行正路。故予有取焉。往往同流之士必谓。吾单传直指之宗。何藉此为。殊不知。学道者。为心意识之所困苦甚矣。虚明自照。本自无它。境风摇摇。倏然走作。通人达士。犹未免焉。况其下者乎。可无方便观照之力乎。倘因其披剥之说。破其虚妄。捣其窠窟。即吾受用处。皆大圆镜智也。精金万鍜。不再矿矣。

石头参同契(雪窦著语 新添)

竺土大仙心(谁是能举)  东西密相付(惜取眉毛)

人根有利钝(作么生)  道无南北祖(且款款)

灵源明皎洁(抚掌呵呵)  枝派暗流注(亦未相许)

执事元是迷(展开两手)  契理亦非悟(拈却了也)

门门一切境(舍短从长)  回互不回互(以头换尾)

回而更相涉(者个是拄杖子)  不尔依位住(莫错认定盘星)

色本殊质像(岂便开眸)  声元异乐苦(还同掩耳)

闇合上中言(心不负人)  明明清浊句(口宜挂壁)

四大性自复(随所依)  如子得其母(可知也)

火热风动摇(春冰自消)  水湿地坚固(从旦至暮)

眼色耳音声(海晏河清)  鼻香舌咸醋(可凭可据)

然于一一法(重报君)  依根叶分布(好明取)

本末须归宗(唯我能知)  尊卑用其语(不犯之令)

当明中有暗(暗必可明)  勿以暗相遇(明还非睹)

当暗中有明(一见三)  勿以明相睹(无异说)

明暗各相对(若为分)  比如前后步(不如此)

万物自有功(旨尔宁止)  当言用及处(纵横十字)

事存函盖合(仔细看)  理应箭锋拄(莫教错)

承言须会宗(未兆非明)  勿自立规矩(突出难辩)

触目不会道(又何妨)  运足焉知路(出不恶)

进步非近远(唱弥高)  迷隔山河故(和弥寡)

谨白参玄人(闻必同归)  光阴莫虚度(诚哉是言也)

寂音曰。予尝深考此书。凡四十余句。而以明暗论者半之。篇首便曰。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乃知。明暗之意根于此。又曰。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浊句。调达开发之也。至指其宗而示其趣则曰。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故其下广序明暗之句。奕奕缀联不已者。非决色法虚诳。乃是明其语耳。洞山悟本得此旨故。有五位偏正之说。至于临济之句中玄云门之随波逐浪。无异味也。而晚辈承其言。便想像明暗之中有相藏露之地。不亦谬乎。

五问

此盖当时义学之徒。相与造说。诬罔先圣。非毁禅宗。而自聪禅师问达观颖和尚。凡五问欲杜邪谬。故辩详之。

僧自聪问达观颖和尚曰。诸经论家多言。西天自迦叶至师子尊者。祖师相传。至此断绝。其实如何。答曰。吁如此说者生灭心也。不知为法惜人。萤斗杲日。雀填沧海。枉劳形耳。且二十四祖师子尊者。度婆舍斯多。兼出达磨达。其缘具在唐会稽沙门灵彻序金陵沙门法炬所编宝林传。并据前魏天竺三藏支疆梁楼续法记。具明师子尊者遇难以前传衣付法之事。从大迦叶为首。直下血脉。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付菩提达磨。即唐土初祖也。原支疆梁楼三藏来震旦。抵洛阳白马寺。时即前魏帝道卿公景元二年辛巳岁也。师子入灭方二年矣。以是显知。经论诸师诬罔后昆。吁哉奈何。问曰。达磨大师。自西天带楞伽经四卷来是否。答曰非也。好事者为之耳。且达磨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有四卷经耶。聪曰。宝林传亦如是说。颖曰。编修者不暇详讨矣。试为子评之。夫楞伽经三译。而初译四卷。乃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之所译。次十卷元魏时菩提流支译。流支与达磨同时。下药以毒达磨者是也。后七卷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以此证之。先后虚实可知矣。仰山寂禅师。亦尝辩此。其事甚明。

问曰。传法偈无翻译。暨付法藏传中无此偈。以致诸家多说无据。愿垂至诲。答曰。噫子孙支分是非蜂起。不能根究耳。只如达磨未入此土。已会唐言。何以知之。初见梁武时对问。其事即可知矣。后又二祖可大师。十年侍奉。以至立雪断臂。志求祖乘至勤诚矣。后达磨告曰。吾有一袈裟。付汝为信。世必有疑者云。吾西天之人。子此土之子。得法实信。汝当以吾言证之。又云。自释迦圣师至般若多罗。以及于吾。皆传衣表法。传法留偈。吾今付汝。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因引从上诸祖偈。一一授之。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以此则知。达磨付二祖决矣。此乃单传口授。何暇翻译哉。

问曰。天台尊者一心三观法门。与祖师意如何。答曰。子若不问吾难以言也。吾尝见教中云。吾有正法眼藏付嘱大迦叶。且不在三乘五教之内。原佛祖之教。皆有传授。昔闻大师。于藏中得龙树所造中论。览至第四卷。破诸法性有定性则无因果等事。如颂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次颂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繇此述一心三观。曰空曰假曰中。若据教意。大凡一偈。皆有四句以成其意耳。智者离为三观似枝蔓。又未详传授。因此便言。远禀龙树。以树为祖。近禀思大则可知矣。若间世承禀。吾恐后世必有聪利之人。空看佛经。自禀释迦。岂其然乎。良繇智者具大福德智慧辩才。累为帝师故。成一家之说。辞博理微。而后世子孙。称传祖教。乃番毁师子尊者。亲付法与婆舍斯多。以至此土六祖传衣付法。以为邪解。呜呼吾若备论。即成是非。子自详之。

问曰。自达磨至此土。因何诸祖师言教。与西天诸祖洎六祖已上不同。牛头一宗北秀荷泽。南岳让青原思。言句渐异。见解差殊。各党师门互毁盛至。如何得息诤去。答曰。怪哉此问。且祖师来此土。如一树子就地下种。因缘和合而生芽也。种即达磨并二祖也。枝叶即道副总持道育之徒也。洎二祖为种。三祖为芽。乃至六祖为种。南岳让为芽也。其牛头神秀荷泽等。皆枝叶耳。然六祖下枝叶繁茂。生子亦多。其种又逐风土所宜。采取得叶贵叶。得枝贵枝。亦犹树焉在南为橘。在北为枳。虽形味有变。而根本岂变乎。又类日焉在东为朝。在西为暮。日亦逐方而转。则轮影也。其空则不转必矣。得何怪哉。子但了其内心。莫随其外法。内心者脱其生死。外法者逐其爱恶。爱恶生则去佛祖远矣。为子等间。签出正宗及横枝言句。各于后述其繇序。令学者明其嫡庶者矣。

觉梦堂重校五家宗派序

皇朝景德间吴僧道原。集传灯三十卷。自曹溪下列为两派。一曰南岳让。让出马大师。一曰青原思。思出石头迁。自两派下又分五宗。马大师出八十四员善知识。内有百丈海。出黄檗运大沩祐二人。运下出临济玄。故号临济宗。祐下出大仰寂。故号沩仰宗。八十四人。又有天王悟。悟得龙潭信。信得德山鉴。鉴得雪峰存。存下出云门宗法眼宗。石头迁出药山俨天皇悟二人。悟下得慧真。真得幽闲。闲得文贲。便绝。唯药山得云岩晟。晟得洞山价。价得曹山寂。是为曹洞宗。今传灯却收云门法眼两宗。归石头下误矣。缘同时道悟有两人。一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者渚宫人。崔子玉之后。嗣马祖。元和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化。正议大夫丘玄素。撰塔铭。文几千言。其略云。马祖祝曰。他日莫离旧处。故还渚宫。一曰江陵城东天皇寺道悟。婺州东阳人。姓张氏。嗣石头。元和二年丁亥化。律师符载所撰碑。二碑所载。生缘出处甚详。但缘道原采集传灯之日。非一一亲往讨寻。不过宛转托人捃拾而得。其差误可知也。自景德至今。天下四海。以传灯为据。虽列刹据位立宗者。不能略加究辨。唯丞相无尽居士。及吕夏卿二君子。每会议宗门中事。尝曰。石头得药山。山得曹洞一宗。教理行果。言说宛转且天王道悟下。出个周金刚。呵风骂雨。虽佛祖。不敢婴其锋。恐自天皇或有差误。寂音尊者亦尝疑之云。道悟似有两人。无尽后于达观颖处。得唐符载所撰天皇道悟塔记。又讨得丘玄素所作天王道悟塔记。赍以遍示诸方曰。吾尝疑。德山洞山。同出石头下。因甚垂手处死活不同。今以丘符二记证之。朗然明白。方知吾择法验人之不谬耳。寂音曰。圭峰答裴相国。宗趣状列马祖之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其下注曰。兼禀径山。今妄以云门临济二宗竞者。可发一笑。略书梗概以传明达者。庶知五家之正派如是而已。

宗门杂录卷之五(终)

人天眼目卷之六

宗门杂录

岩头三句

咬去咬住 欲去不去欲住不住 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

师上堂云。大凡唱教。从无欲中流出三句。秖是理论。咬去咬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并不知方所。明眼汉没窠臼突然地。若论战也。个个须是咬猪狗手段。若未透未明。亦须得七八分方可入作。若从来眼目弥梨麻啰。且莫乱呈懵袋。错槌折尔腰。莫言不道(按岩头三句。咬去咬住是一。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是一。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是一。旧本以咬去为一。咬住为一。欲去不去。欲住不住为一。而更不顾有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之句误矣。今既正之。又略举上堂为据)。

汾阳五门句(石门录中未见有此答)

僧问。如何是入门句。汾云。远客投知己。暂坐笑吟吟。

石门聪云。六亲不相识。口中道远来。又云。瞎。

如何是门里句。汾云。四相排班立。凝情望圣容。门云。密室不通风。独自归家坐。又云收。又云。宾中主。

如何是当门句。汾云。坐断千差路。舒光照万机。门云。开门不扄户。按剑看四方。又云斩。又云。主中主。

如何是出门句。汾云。举目望江山。遍界无相识。门云。威仪不整望长安。又云贬。

如何是门外句。汾云。樵子爱荒郊。骑牛常扣角。门云。威仪济济向长安。又云。宾中宾。

肇论四不迁(古德着语)

旋岚偃岳而常静(与者里没交涉)。  江河竞注而不流(水洒不著)。

野马飘鼓而不动(风吹不入)。  日月历天而不周(光明无背面)。

岩头四藏锋

四藏锋者。师所立也。谓就事者全事也。就理者全理也。入就者理事俱也。出就者理事泯也。后之学者。不根前辈所立之意。易就为袖。使晚生衲子疑宗师袖中有物。出入而可示之也。故不得不详审。

古德颂附达观颖

运水搬柴不是尘。  头头全现法王身。  扁舟荡漾沧溟外。  巨浪如山涌白银(就事)。

就事藏锋事独全。  不于理上取言诠。  锦鳞若不吞香饵。  摆尾摇头戏碧川(就事)。

全身直下露堂堂。  妙体繇来不覆藏。  触处现成谁辨的。  尘尘俱放白毫光(就理)。

就理藏锋理最微。  岂从事上立毫厘。  新罗鹞子飞天外。  肯搦林间死雀儿(就理)。

全机电卷几人知。  眨上眉毛已是迟。  觌面不知开宝藏。  踌躇门外草离离(入就)。

入就藏锋理事该。  碧潭风起震云雷。  禹门三月桃花浪。  戴角擎头免曝腮(入就)。

凛凛威光满世间。  法王号令合当然。  门前万古长安道。  一举鹏搏万里天(出就)。

出就藏锋理事忘。  长天赫日更无妨。  雷公电母分明说。  霹雳声中石火光(出就)。

宗门三印(石门聪 玉泉达)

一印印空。门云。舌柱上腭。泉云。万象收归古鉴中。

一印印水。门云。说话对聋人。泉云。秋蟾影落千江里。

一印印泥。门云。头上吃棒口里喃喃。泉云。好看文彩生时。

雪窦显颂

印空印水印泥。  炳然字义还迷。  黄头大士不识。  敢问谁得亲提。

印泥印空印水。  匝地寒涛竞起。  其中无限麟龙。  几处争求出嘴。

印水印泥印空。  衲子不辨西东。  拨开向上一窍。  千圣齐立下风。

黄檗初

印泥印水印空。  四方八面玲珑。  大海龙吟雾起。  高山虎啸生风。

印空印水印泥。  高低物物皆齐。  若识炳然文辨。  不妨南北东西。

印泥印空印水。  雷电风云四起。  乘时直透龙门。  切忌曝腮烧尾。

云峰悦

一印印泥。  贤愚共知。  抉转鼻孔。  顶上金槌。

一印印水。  徒张唇嘴。  未涉流沙。  洪涛竞起。  一印印空。  明月清风。  烁迦罗眼。  斋后之钟。

三朝王子(汾阳昭 五祖演 翠岩峰)

僧问。王子未登朝时如何。汾云。六宫歌雪曲。八国听韶音。祖云。逢人当问路。岩云。深宫虽不出。化外已传芳。

王子正登朝时如何。汾云。玉茧不彰文。万邦咸稽首。祖云。天下太平。岩云。两班依玉殿。十道尽来朝。

王子登朝后如何。汾云。素服问田翁。遍界无相识。祖云。谁论好丑。岩云。渔樵歌满路。野老唱丰年。

汾阳颂

三朝王子贵兼尊。  今古传闻孰可分。  八国六宫全美化。  汾阳的印莫纷纭。

南明慎和尚师子话(报恩从附)

僧问。师子未出窟时如何明云。清风匝地。恩云。锋铓难系。出窟后如何。明云。群狐脑裂。恩云。藏身无路。欲出未出时如何。明云嗄。恩云。命若悬丝。

南明颂

兀坐如痴似不能。  蓦然翻转便掀腾。  百年妖怪皆潜伏。  深隐乱山千万层。

一声哮吼震乾坤。  百兽群中丧胆魂。  涧水逆流山影转。  眼花空际乱纷纷。

欲出未出孰能知。  踞地翻身也大奇。  千手大悲难摸[打-丁 索]。  从教千古众人疑。

长芦祖印福宝剑话(天柱静 翠岩芝 承天宗)

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印云涩。柱云。如今朝代无人问(朝一作昭)岩云。切忌道著。宗云。寒光射斗牛。出匣后如何。印云利柱云。万里山河道太平。岩云。天魔胆裂。宗云。千兵易得。一将难求。

智门祚莲花语(天柱静 慈明圆 圆鉴远)

僧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祚云莲花。柱云。根深莲蒂经残雨。明云。水深盖不得。鉴云。焦砖打著连底冻。出水后如何。祚云荷叶。柱云。水仙头上实希奇。明云。不碍往来看。鉴云。扬澜左蠡无风浪起。开后如何。明云。南北馨香。结子后如何。明云。喂鱼喂鳖。

雪窦颂

莲华荷叶报君知。  出水何如未出时。  江北江南问王老。  一狐疑了一狐疑。

风穴沼古镜话(慈明圆 翠岩芝 洞山聪)

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穴云。天魔胆丧。明云。新罗打鼓。岩云。照破天下髑髅。山云。此去汉阳不远。磨后如何。穴云。轩辕当道。明云。西天作舞。岩云。黑似漆。山云。黄鹤楼前鹦鹉洲。

五祖演仙陀婆话

僧问王索仙陀婆时如何。祖云七穿八穴。

如何是王索仙陀婆。祖云。鸾驾未排先号令。

如何是仙陀婆。祖云。眼瞤耳热。僧礼拜。祖云点。

镜清问风穴六刮(别峰答附)

如何是就毛刮尘。穴云。叶落不烦人扫去。自有清风为扫来。峰云。寒毛卓竖。

如何是就皮刮毛。穴云。呼吸纵饶幽谷响。寻真那得遇当人。峰云。落处不停谁解看。

如何是就肉刮皮。穴云。卸下直教天帝肯。那吒太子不容君。峰云。频看红烂处。蝪杀子平生。

如何是就骨刮肉。穴云。醍醐既消身病愈。性海玄途不假舟。峰云。破也堕也。

如何是就髓刮骨。穴云。释迦亲遇然灯佛。授记不闻说法音。峰云。手不及处争著力。

只如髓又如何刮。穴云。设使空花结空果。木马那教天马追。峰云。贼入空城。

五宗问答

僧问。如何是临济下事 五祖演云。五逆闻雷。禾山云。照用齐行。正堂辩云。我终不向尔道。护国元云。杀人不眨眼。雪堂行云。六合遭涂炭。

云门宗 祖云。红旗闪烁。山云。理事俱备。堂云。木马上金梯。国云。顶门三眼耀乾坤。雪云。千波影里卓红旗。

沩仰宗 祖云。断碑横古路。山云。暗机圆合。堂云。目前无异路。国云。推不向前。约不退后。雪云。无角铁牛眠少室。

曹洞宗 祖云。持书不到家。山云。偏正叶同。堂云。鹤宿梧枝。国云。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雪云。当头不犯。

法眼宗 祖云。巡人犯夜。山云。何止惟心。堂云。切忌违时失候。国云。箭锋相值不相饶。雪云。自折合取。

宝锋慈鉴颂

铜头铁额百家冤。  一喝双分体用全。  三尺吹毛定寰宇。  临行灭向瞎驴边(临济)。

三句都将一串穿。  等闲挂。向御楼前。  几多行客眼定动。  东海鲤鱼飞上天(云门)。

一个撒开千万个。  簸箕解说无生话。  草堂睡起嘴卢都。  寂子要须原梦破(沩仰)。

紫庭黄合带春温。  寝殿无人侍至尊。  长爱百司分职处。  玉鞭敲镫出金门(曹洞)。

溪光野色浸楼台。  一笛遥闻奏落梅。  风送断云归岭去。  月和流水过桥来(法眼)。

圆悟五家宗要

全机大用。棒喝交驰。剑刀上求人。电光中垂手(临济)。

北斗藏身。金风体露。三句可辨。一镞辽空(云门)。

君臣合道。偏正相资。鸟道玄途。金针玉线(曹洞)。

师资唱和。父子一家。明暗交驰。语默不露(沩仰)。

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法眼)。

五家改声换调。展托妙门。易俗移风。千方百面。尽向无中唱出。曲为初机。若是俊流。不留朕迹。掀翻露布。截断葛藤。然则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入草寻人。聊通一线。机前有准。拟向则乖。句下无私。动成窠臼。灵锋宝剑。觌面堂堂。滞壳迷封。不堪种草。

杨无为颂(五宗)

正法眼藏瞎驴边灭。  黄檗老婆大愚饶舌(临济)。

玉马上金梯。  胡人白昼迷。  直饶机掣电。  也是钝根师(云门)。

长一划短。  短一划长。  曲直方圆。  征应宫商。

江边鏊饼。  无人买空。  使胡僧笑一场(沩仰)。

丹山鸾凤来阿阁。  秘殿箫韶奏九成。  野老不知黄屋贵。  六街犹听静鞭声(曹洞)。

日暖花争发。  林深鸟不惊。  渔舟过南岸。  潮打石头城(法眼)。

三种法界(古德)

佛未出世时如何。天下太平。出世后如何。特地一场愁。出与未出时如何。知恩者少。负恩者多。如何是法身体。山花开似锦。涧水绿如蓝。如何是法身用。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如何是法身。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五眼

如何是肉眼。憎爱何足贵贪嗔事转多。如何是天眼。恢恢常不漏。历历太分明。如何是慧眼。金地遥招手。江陵暗点头。如何是法眼。青山常不露。遍界不曾藏。如何是佛眼。慈悲利一切。方便有多门。

三宝

如何是佛。何处不称尊。如何是法。车不横推。理无曲断。如何是僧。闲持经卷倚松立。借问客从何处来。

拄杖话

如何是尔有拄杖子。棋逢敌手难藏行。如何是尔无拄杖子。琴遇知音始好弹。如何是拄杖子。扶过断桥水。伴归明月村。

句意

句到意不到。古涧寒泉涌。青松带露寒。意到句不到。石长无根草。山藏不动云。意句俱到。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意句俱不到。青天无片云。绿水风波起。

六祖问答

达磨一只履。九年冷坐无人识。五叶花开遍界香。又云。踏破铁围山。

二祖一只臂。看看三尺雪。令人毛骨寒。又云。提携天下。

三祖一罪身。觅之不可得。本自无瑕类。又云。捏目强生花。

四祖一只虎。威雄震十方。声光动寰宇又云。眼光百步威。

五祖一株松。不图标境致。且要壮家风。

六祖一张碓。踏著关棙子。方知有与无。

十无问答

无为国。高卧羲皇上。行歌帝舜时。

无星秤。斤两甚分明。

无根树。不假东皇力。常开优钵花。

无底钵。托来藏日月。放下贮乾坤。

无弦琴。不是知音莫与弹。

无底船。空载月明归。

无生曲。一曲两曲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无孔笛。等闲吹一曲。共赏太平时。

无须锁。掣开难动手。合定不通风。又云金槌击不动。

无底篮。能收四大海。包括五须弥。

一喝分五教(新增)

净因蹒庵成禅师。同法真圆悟慈受并十大法师。斋于太尉陈公良弼府第。时徽宗私幸。观其法会。善华严者。对众问诸禅师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禅家一喝。转凡成圣。与诸经论。似相违背。今一喝若能入五教。是为正说。若不能入。是为邪说。诸禅师顾成。成曰。如法师所问。不足诸大禅师之酬。净因小长老。可以使法师无惑也。成召善。善应诺。成曰。法师所谓佛法小乘教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空义也。大乘终教者。乃不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空而不有。不有而不空义也。如我一喝。非惟能入五教。至于百工伎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成乃喝。一喝问善曰。还闻么。善曰闻。成曰。汝既闻。则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成须臾又召善曰。还闻么。曰不闻。成曰。汝既不闻。则适来一喝是无。能入始教。成又顾善曰。我初一喝。汝既道有。喝久声消。汝复道无。道无则元初实有。道有则于今实无。不有不无。能入终教。成又曰。我有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而有。无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成又曰。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无不及。情解俱忘。道有之时纤尘不立。道无之时横遍虚空。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喝。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能入圆教。善不觉。身起于坐。再拜于成之前。成复为善曰。非唯一喝为然。乃至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一切事。契理契机。周遍无余。于是四众欢喜。闻所未闻。龙颜大悦。谓左右侍臣曰。禅师有如此玄谈妙论。太尉启曰。此乃禅师之余论耳。

禅林方语(新增)

蜡人向火  大象渡河  趁狗跳墙

德山罗汉  封后先生  徐六檐板

清平渡水  把髻投衙  半夜教化

金山砖岸  质库典牛  木匠檐枷

嘉州石像  湖南长老  檐枷过状

矮子泥壁  常州打耶  阔角水牛

尼寺里发  青平卖油  腊月扇子

急水打毬  巩县茶瓶  澧州鱼羹

水浸金山  石人腰带  昌州海棠

简州石匠  云居罗汉  凤林吒之

纸马入火  张良受书  太公钓鱼

梁山颂子  猫儿带槌  李靖三兄

乞儿拄杖  狗咬枯骨  波斯持咒

新昌石佛  马吃菜子  矮子看戏

黄犬渡河  兔子望月  罗公照镜

波斯落水  萧何制律  驴唇先生

新罗草鞋  矮子渡河  茆山土地

云居土地  道士打槌  秀才使牛

壁上棋盘  果州饭布  火烧香船

蛇入竹筒  投子道底  云门道底

兴化道底  汾阳道底  沩山道底

雪峰道底  仰山道底  玄沙道底

赵州道底  金牛道底  普化摇铃

洞庭秋月  江天暮雪  烟寺晚钟

山市晴岚  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

远浦帆归  潇湘夜雨  仙陀婆

猩猩著草鞋  黑地里穿针

一马生三寅  峨眉白长老

未明三八九  深山里土地

蚊子上铁牛  闹市里大虫

老鼠搬生姜  泗洲见大圣

驴拣湿处尿  乌龟陆地行

莫径人设斋  谢三娘秤银

邓道士磨墨  胡孙倒上树

赤土涂牛奶  军营里大王

饭店里匙筋  赤士画簸箕

胡孙吃毛虫  市袋里老鸦

十字街头碑  壁上画风车

胡孙骑鳖背  胡孙入布袋

四八郎象棋  郑州出曹门

天津桥上汉  辩才逢萧翼

闹市里老鼠  东村王大姊

盘陀石上藕  波斯吃胡椒

猫儿吃彩凤  馊饭泥茶炉

藕丝牵大象  大虫看水磨

马道人卖墨  十八亩肥田

小巫见大巫  王小破草鞋

豆八布彩穿  小慈访大慈

波斯入闹市  半夜放乌鸡

兔子吃牛奶  十二丈钟楼

老鼠吃生姜  鲍老送灯台

邯郸学唐步  韩信临朝底

古庙里狮子  临崖看浒眼

波斯照古镜  海上明公秀

瓜洲买瓜汉  普州人送贼

从来柳下惠  六日桦成唇

苏郎中脑盖  潘阆倒骑驴

秦时轹[車*度]钻  大虫裹纸帽

堂前卖果子  真州问长芦

和尚扛木头  君子可八

布袋里盛锥子

大食波斯索渡船  功德天黑暗女

百尺竿头五两垂  赤洪崖打白洪崖

谢三娘不识舍字  许一嫂不识林禽

刹竿头上风车子  洎合打破蔡州

铜沙罗里满盛油  太山庙里纸钱

赤脚波斯入大唐  十字街头碌砖

孔明庙里弹指  福州人吃荔枝

谢三娘不识四字  此地无金二两

俗人沽酒三升

真性偈

T48033301.gif

达磨西来九年面壁。独神光立雪断臂自证。巧说不得。只许心传。上根既契。便欲西归。犹怜中下之机。强留二十字。称云真性偈。翻复读之。成四十韵。各有旨趣。盖为老婆心切。狼藉不少。庶几后代儿孙。因指见月。傥有个汉。向性字未形之前领略。文彩自彰。匪从他得。翻笑老胡正好。痛与拄杖。

灵隐慧昭大师可光述

人天眼目卷之六(终)

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后序

昔越山晦嵓昭禅师。于宋淳熙间。编集五家宗旨。名曰人天眼目。流布丛林。传写既久。未免有乌焉亥豕之误。其写本亦多不同。曰彼曰此。互有得失。暇日参考同异。讹者正之。阙者补之。妄者削之。犹虑未善。然其元本排列。五宗亦失师承次第。今改正之。初列临济沩仰。盖此二宗。同出南岳马祖下。次列曹洞云门法眼。盖此三宗。同出青原石头。又近世有人。假托丘玄素之名。伪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禅师碑。载天王嗣马祖接龙潭德山雪峰。遂移云门法眼二宗。过马祖下者极可笑也。按荆州新旧图志。并无城西天王寺。其伪碑妄天王因缘语句。尽是城西白马寺昙照禅师事实。此昙照事实。具述荆州旧图志。及景德传灯录。可考。况是天皇嗣石头接龙潭。备载传灯及高僧传。德山碑及云门法眼下诸师语录。与夫前代五宗纲要偈。有数十处。粲如日星。可以祛天下后世之惑。可以证前后编集之讹。今吉安路福州大明兰若。遂锓诸梓。与禅学者共之。览此集者。掀翻露布。截断葛藤。灼然开口。不在舌头上。其或未然。剑去久矣。

延祐四年(丁巳)江西抚州天峰比丘致祐谨书其后

龙潭考

宋景德传灯。止载天皇悟嗣石头。而不知同时有二道悟。一嗣马祖。住荆州城西天王寺。一嗣石头。住荆州城东天皇寺。历考唐归登撰南岳碑圭峰答裴相国宗趣状权德舆撰马祖塔铭。皆可据。及后达观颖所引丘玄素符载二塔铭。载之益详。此无可疑者。但丘铭中。以龙潭信嗣天王悟。此则不能无疑焉。予尝考雪峰语录。峰对闽王。自称得先德山石头之道。又鼓山晏国师语录序中。亦称晏为石头五叶孙。此二书在五代之际。去龙潭不远。岂应遽忘其所自哉。据此则知。龙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证一也。又龙潭信。家居荆州城东天皇巷。以卖饼为业。日以十饼馈天皇和尚。皇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信一日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以返遗我。其别有旨邪。遂造而问焉。皇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信闻之。颇晓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繇是服勤左右。据此则知。龙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证二也。又信一日问天皇曰。某自到来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来。吾未尝不指示汝心要。信曰。何处指示。皇曰。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为汝低头。何处不指示汝心要。师低头良久。皇曰。见则直下便见。拟思即差。师当下开解。复问。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又一日问。从上相传底事如何。皇曰。不是明汝来处不得。信曰。这个眼目几人具得。皇曰。浅草易于长芦。据此则知。龙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证三也。今此三段所证昭彰如是。而丘玄素塔铭中。以龙潭嗣天王。何得独异。察知。明是后人。妄将崇信。改入天王塔铭中。以为争端耳。不然必将前三段所证之文。一笔抹去。而后可以成其说也。又张无尽尝谓。云门机锋似临济。宜为马祖之后。此则齐东野人之语也。古来同禀一师。而机锋各别者多矣。岂必尽同。如云门法眼。同出雪峰。若云门。当归马祖。则法眼又当归石头耶。如丹霞投子机锋。不亚临济。杏山与三圣。皆失机于石室。则丹霞投子石室。又当改入马祖下耶。又如南泉父子。皆马祖之嗣也。而不用棒喝。沩山父子。皆百丈之嗣也。而不事孤峻。又当改入石头下耶。且予尝考雪峰全录。其禅备众格。波澜阔大。故其语。有时似临济。有时似曹洞。其徒如玄沙长庆保福鼓山安国清镜等皆然。即云门虽机用独峻。而实语不十成。机不触犯。且历参曹山疏山九峰干峰。其语具在。如三种病二种光等语。则全本干峰。此尤其显然者也。岂可谓其同于临济当嗣马祖下也。无知之徒。固难与辩。高明之士。可考而知。故作是以告天下智者。幸详察焉(见永觉晚录)。

重修人天眼目集后序

一法支为五宗。宗各有旨。透夫旨之所归。则一法五宗举不得遁。今乃不然。捕蹑五宗之影迹。掇拾前言之残剩。宗旨果在是乎。古人之句死句也。而足为活人之具。句非死活也。不则人死句死。淳熙间。越山有昭晦岩者。裒类五宗机语之要。曰人天眼目。衲子到今传抄。人有其书。徒珍藏如左券。鱼鲁之殊差之不理。而互有增损糅杂。独未知初出之本果何如也。余病其然。辍应酬之冗。搜酌而是正之。稍得其所要。俾后进知从上宗门爪牙之为人。盖如此。既而自冁曰言句窠窟。今时学者之大病也。窃以训徒不攻其所重。而反以益之。是壅其病蒂也。然既病矣。即此而药之。顾所用何如。且宗旨果不在是乎。若吾侪由此而益明夫宗猷。不让于古。岂不是以眼目夫人天哉。因书其后。时宝祐岁次戊午。休夏后五日。慈云住山。

物初大观序

是书之所由作者。备见于晦岩物初两翁序跋矣。虽然。赵宋全盛之时。南询衲子传写。而非无乌焉成马之误。爰有了郜禅人。锐意克正。始自传灯以下。至于五家宗派尊宿别录莫不傍罗曲探点对校讎。遂成真本。所谓孟氏之功。不在禹下者乎。净智道人。希颜慕蔺。命工镂板。以寿其传。其用心亦可谓勤矣。学者傥思所以扁曰人天眼目。则功不浪施耳。

乾元癸卯正月八日  挂堂叟琼林记

初祖

老胡多事向西来。  优钵罗花火里开。  却是梁王赢一著。  长芦水急放船回。

二祖

小林面壁太多言。  接得门人一臂全。  京洛至今三尺雪。  天寒何止普通年。

三祖

潜溪水碧。  天柱峰高。  洞然明白。  不隔丝毫。  由来生计平如掌。  后代儿孙弄海潮。

四祖

慈云之塔。  大医之师。  瞻之仰之。  双峰巍巍。  懒融不得西天钵。  直付黄梅路上儿。

五祖

栽松何老。  传衣何少。  前身后身。  一梦两觉。  白玉花开峰顶头。  明月千年冷相照。

六祖

石坠腰间舂碓鸣。  老卢便重不便轻。  黄梅衣钵虽亲得。  犹较曹溪数十程。

北宗

鉴上时时拂旧痕。  鸟啼花笑几回春。  白莲峰顶无消息。  铁钵输他踏碓人。

栽松道者

日出而作。  栽松为乐。  昔栽几何。  今满岩壑。  白头人去小儿归。  笑倒林梢千岁鹤。

牛头

紫气氤氲透白云。  因逢宗匠指迷津。  衔花百鸟空惆怅。  不见庵中旧主人。

永嘉

了知生死不相关。  不到曹溪也是闲。  刚被老卢延一宿。  重教言句落人间。

云门

辊出木毬迷了眼。  借婆裙子拜婆年。  一瓢恶水犹嫌少。  欠负蒲鞋旧价钱。

雪窦

摩醯四日。  混沌入窍。  尺短寸长。  一多二少。  云去云来。  日月交照。  拈花了也。  不劳微笑。

天衣

残年七十。  九坐道场。  棘曲松道。  山高水长。  两笠烟蓑人不识。  一声秋笛落潇湘。

大阳

狸奴白牯问昆仑。  金锁无须密闭门。  如意宝珠沈海底。  邻家收得付儿孙。

投子

一只履两牛皮。  金乌啼处木鸡飞。  半夜卖油翁发笑。  白头生得黑头儿。

云峰

真不掩伪。  曲不藏直。  祖师冤魔。  人天宿德。  二千八百颗明珠。  三生藏里人谁识。

黄龙

佛手驴脚。  生缘缠缚。  云中老鹤唳三声。  海底鲤鱼生两角。

白云

杨岐石牛。  先生一犊。  或触清风。  或呼幽谷。  转方作圆。  分三成六。  白云山下草绵绵。  一度春来一度缘。

鼓山圭十无颂

无影树

秀发春光摇劫外。  根苗曾不染尘泥。  森森翠干云长挂。  密密寒枝鸟莫栖。  晓日不明花蓊郁。  秋风难摆韵长凄。  栽培肯向无何有。  不落青黄镇四时。

无孔锤

威音那畔曾拈得。  袖里密藏非黑白。  三关击碎浪涛平。  万法锤开天地窄。  团团觌面露规模。  了了圆成无比格。  高提祖印发光寒。  直得毗耶口挂壁。

无孔笛

一曲风前格调高。  金箫玉管谩徒劳。  木人奏得碧云合。  石女吹回暖气多。  清韵迥然超世界。  妙音忘听了秋毫。  相逢若遇知音者。  吹起侬家劫外歌。

无缝塔

团栾佛眼不能窥。  底事巍巍圣莫知。  香雾几重藏不得。  寒光一点照无时。  髑髅识尽方还尔。  色相情忘始到伊。  觌面堂堂难辨的。  曾郎潦倒号难提。

无底篮

不假工夫造作成。  功成作略自纵横。  死蛇若遇须盛取。  茶圃全提携便行。  劫外好将提日月。  禹门时把捷鲲鲸。  高悬无影树头著。  莫与盲人打葛藤。

无须锁

拈来切忌两头摇。  觌面机关莫放饶。  撒手那边家稳密。  迟疑只个路迢遥。  青霄云外无关钥。  旷劫春回长异苗。  佛祖口开俱锁断。  不干唇吻始全超。

无星秤

斤两不留分买卖。  商量不到莫饶伊。  定盘光彩星难辨。  平等权衡数自知。  聋漠始堪论的当。  盲人方解整高低。  闲来收挂乾坤外。  无限天龙暗蹙眉。

无底钵

庾岭全提总谩传。  收罗万法未浑仑。  擎来应供非干手。  饱去驰求不点唇。  馊饭饯羹谁肯著。  腾今耀古自超伦。  赵州老汉何施设。  分付丛林知几春。

无弦琴

不劳斤斧雕镌就。  肯使焦桐假合成。  绝挂缕丝新格调。  了无声响奏玄音。  有时弹向青霄外。  几度闲悬碧洞深。  惆怅罕逢穿耳客。  偃溪流水韵沉沉。

无底船

闲横芳草深深渡。  只接中途趋浪流。  不犯清波还到岸。  归乘明月罢垂钩。  芦花深处和云泊。  风浪高时任性浮。  缅想华亭烟雨客。  几多声誉谩悠悠。

五家要括

临济

南岳马祖百丈运。  临兴南穴首山汾慈明南会开二续。  心出新清端演勤。

沩仰

百丈派出大沩祐。  香严仰山亲得绍。  南塔芭蕉清续传。  儿孙未见继其后。

曹洞

青石药山云洞祖。  云膺同安丕志附。  梁山亲得大阳玄。  投子芙蓉淳独步。

云门

青石天龙接德山。  雪峰云门香林远。  北塔雪窦付天衣。  二本从兹门大显。

法眼

雪峰傍出玄沙备。  地藏法眼益尊贵。  韶国师传寿与津。  佛法新罗而已耳。


  上一篇: 无门关 (1卷)〖宋 宗绍编〗

  下一篇: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1卷)〖唐 法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