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师:讲真话也是一种责任!(西方记者诋毁中国,世卫总干事的回答值得称赞)

时间:2020-03-09  来源:敦众文化  作者:

 

【编者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有力减缓了疫情传播,为世界争取了时间。但是,仍有个别国家、媒体无视中国做出的努力,无端攻击中国。在一次记者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义正辞严,给予了中国公正的评价。无论身处何境,坚持正义直言都是一种责任。

 

 

在一次记者会上,
西方记者公然诋毁中国,
谭德塞义正言辞,
给予中国客观公正的评价:

 

 

 

《争臣论》 有云:
有官守者,
不得其职则去;
有言责者,
不得其言则去。

 

南师亦说:
中国历史上,
“言责”是一股无形的力量,
做臣子的,
宁愿以身家性命做赌注,
冒着生命的危险,
也要进谏忠言。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1
职责与言责

 

子谓蚔鼃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蚔鼃是齐国的一个官员,本来在灵丘这个地方做官,后来辞职不干“而请士师”,希望能做“士师”,在齐王旁边,能对刑罚方面的事有所建议。孟子说“似也”,你这番用心是很可取的,“为其可以言也”,希望能常和齐王见面,对他有所建议,使他能有好的政绩。“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现在你就职以后已经有几个月了,怎么没听说你发表过言论,使齐王有所改正呢?“谏”是下位对上位进劝的话。这位先生听了孟子激发的话,于是向齐王提出了建议。蚔鼃向齐王提出应该改进的办法,但是齐王没有采用,于是“致为臣而去”,这个“致”就是退还的意思,“致为臣”也就是“致仕”的意思,辞职不干了。这位仁兄实在了不起,被孟子一说,马上从善如流,对齐王提出谏言,想对国家有所贡献,无奈齐王不肯采纳,蚔鼃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只好挂冠而去。齐国人知道了这件事,就说孟夫子这位先生教别人倒是教得蛮好的,但是他自己到底做得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都子是孟子的学生,在外面听到这些消息,就回来向老师报告。孟子听了,并不介意,同时说“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依据中国文化的精神,既然身居官职,不能尽心公务、不能达成任务的话,就应该引咎辞职。因为做官的目的就是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国家谋福利,既然达不到目的,再占着这个官位就失去了意义,说句难听的话,何必占着茅坑不拉屎呢!

 

“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在中国历史上,“言责”是一股无形的力量,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制度。孙中山先生也深知这种精神的可贵,因此在著作三民主义时,以西方的三权分立为主干,再加入中国原有的考试、监察两种制度,特地编成了五权宪法。在古代,监察御史专门负责评论,即使对皇帝也不例外,看到皇帝有不对的地方就奏上一本。奏文里面都引经据典,加上一番大道理。但是有时候词句实在太严厉了,皇帝看了真不是味道。所以在中国古代,皇帝实在不是好当的,表面上看起来是专制政体、君主独裁,其实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传统的法治精神。为官者经常抱着要对历史、对百姓负责的存心。所以我常说,要懂中国历史,不能只看正面的历史,还必须看反面的历史,就是历代大臣的奏议。皇帝尽管不好,不愿意采纳忠言,但是做臣子的宁愿以身家性命做赌注,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进谏忠言。所以在历史上,有些大臣为了第二天要上奏章,经常连夜不睡,有的甚至棺材都准备好了。他们同时留下一份奏章的副本,因为万一第二天上朝触怒了皇帝,会被杀头;或者是自己甘愿以死尽忠,不惜生命的代价,要对历史文化负责。大臣们“心存君国”,到必要时就以死报效,积极地说,是尽忠报国;消极地说,就是怕死后在历史上留下不直言进谏的污名。现在市面上有一本唐朝的《陆宣公奏议》,大家不妨买来参考参考。

 

说到这里,顺便插一段题外话。从前当大官实在是不舒服的,每天早上两点钟就得早朝,连觉都睡不好。做皇帝的也是天不亮就必须起床,通常都是老太监站在门外敲钟,第一次敲过,皇帝未起床,就再敲第二次,再不起床,老太监就不客气了,手上拿条热毛巾,往皇帝脸上一蒙,顺手就把皇帝给拉了起来。皇帝睡眼惺忪的,换好衣服,就连拖带拉地被架上了朝。国家大事讨论两三个钟头以后,早朝结束,皇帝回去吃了早点,又要打瞌睡了,于是再睡上一觉。这就是“回笼觉”这个典故的由来。同时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公务员们,以及整个社会的风气,不要说死后不怕人骂,活着的时候也尽管人骂,不在乎,只要他官做得大,钱赚得多,管他别人怎么说!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美国肯尼迪总统有句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凡是中国人,是不是也都应该自己反省反省呢?

 

——《孟子与公孙丑》(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2
忠奸之辨

司马迁更进一步引申,古代所谓君子之人,“直而不挺”,像一棵树一样,世界上的树都弯下去,只有这棵树是直的,但这棵树也很危险,容易被人砍掉,所以虽然直的,但有时软一点而并不弯曲。自己站住。站住以后,在这种时代也是很难处的,不愿意跟大家一起浮沉,就显得特别,特别了就会吃亏,还要配合大家,但配合大家,和大家一样又不行。在“致曲则全”的原则下,必须保持着一贯的中心思想。

 

所以真正直道而行的人,就“大直若诎”,看起来好像不会讲话。“道同委蛇”,作人的法则,好像太极拳一样,跟着混,而结果达成他的目的,这就是叔孙通的作法,结果他不但开创了汉朝四百年的制度,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这是说臣道的宗旨,一个人在时代的变化中间,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文化、为个人,要站住已如是之难,站住以后要达到一个为公的目的就更难了。

 

——《历史的经验》(东方出版社)

 

 

3
使节的信条

矢就是拉弓射箭的箭。史鱼是卫国的大夫。孔子说他非常直,不管在哪种环境之下,不论国家社会混乱或者安定,他的行为、言谈,像射出去的箭一样,都是直的,不转弯的。在现在的社会上,仍然有很多这一类的人,但他们处世是落落寡合的,常会受到打击,遭遇种种痛苦。可是这种人天生个性就是走直道,直到不管什么环境,平时也好,乱世也好,邦有道也好,邦无道也好,他的言行永远像一支箭一样。同时“矢”字也代表了尖锐的意思。有些人心肠非常好,做朋友好极了,因为他能说直话,可是有时候嘴巴太厉害,说的话如割人的肉一样,使人受不了。但我们要了解他心地是善良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当然这就牵涉到修养问题,尤其领导人有这样的部下,往往很难受的,因此做领导人的要有涵容的胸襟。有时碰到这种讲直话的人,一次、二次、三次能够接受,到了四、五、六次实在受不了。但是这一类人如果是自己的朋友或干部,就必须放过他的尖锐直言,先要有准备哈哈大笑的容量,否则就不行。

 

孔子接着就说蘧伯玉(前面再三提到蘧伯玉,称赞他的行谊。)这个人了不起,国家社会有道时,出来做事,担当大任务,但在邦无道,国家社会紊乱的时候,他就卷而怀之,不发牢骚,也没有什么怨言。他认为时代转变如无法挽回时,可以把自己像一幅画一样,卷起来怀之,收藏起来,就不说话了,没有表现了。这两个人,也是典型的对照。一种人是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区,都宁可直道而行,不转弯,这是干部中很好的。一种是像蘧伯玉这样的人,比较才具大,而且有一个基本修养,本身的名利心很淡泊,如孟子说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话我们都晓得讲,但等到真穷,真困难的时候,退下来“卷而怀之”,“独善其身”,往往心有不甘,这是很难的基本修养。

 

——《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敦众文化南粉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抖音搜索“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南怀瑾 | 光学一堆功夫,心性基本修养没搞好,终究一无所成

  下一篇: 南怀瑾先生:为何会失眠?如何睡个好觉?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