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月11日在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当上海人民出版社预告了即将出版《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两本新作的消息,所带的200余份新书介绍半天内就被全国书商席卷一空,订货近5万册,圈内圈外的很多新老朋友当得知是我在策划这二本书时,纷纷来电询问南怀瑾老师的近况,关切之情令人感动,现在我用拙笔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南老师和这两本书的情况,以告慰我的新老朋友。
我和南老师的渊源是从80年代后半叶开始的,当时我叔叔张尚德(我的叔叔张尚德教授是他的学生,所以我称南老为太老师)以南怀瑾弟子及台湾知名教授身份常来大陆进行学术交流,与大陆学界交流的名家甚众,包括:汪道涵先生、王元化先生、邓伟志先生、汤一介先生、任德愈先生、张黛年先生、冯契先生、裘沛然先生、苏渊雷先生等,我也因此拜识了上述大家,这期间我很少见到南老。
90年代末以后,我才有幸常常去拜望南老,在这位削瘦的耄耋老人身上,有着一股常人很少有的温而厉,恭而安,威而慈祥的圣人之气,他说话声音宏亮,精神矍铄,令所有走近他的人肃然起敬.去看南老的大都是热衷中国文化的各界贤达,还有出家的大师,大家都习惯叫他南老师。
现在想起来,当初尚德叔叔叮咛我向南老师学做人真是一件大幸事,南老师毕生传道,授业解惑,他是在善意与服务中建立人品,在健全的人品中建立起风格,在高贵的风格中形成风尚。从南老的著作以及在国内外的义举足可见南怀瑾先生的风尚。
去年8月南老首次公开在传媒界作演讲,此前我恳切邀请了两年多他都没有应允,去年3月的一天,我去拜访南老,讲了一个亲历的故事:有天下午我陪女儿去上补习课,因为坐位是不固定的,为了找一个好位置,课前一刻钟我们到了教室,女儿找了一个好位置坐下来,不一会儿,一个男同学疾步过来,用肘子把我女儿推开自己坐了下来,女儿噙着眼泪委屈地要与男同学理论,此时这个男同学的妈妈走过来大声道:“我们上次来也是坐这个位置。”我无言以对,愤然地拉起女儿的手另外找了一个位置,晚上回到家,女儿告诉我,下午的男同学是同班同学,他妈妈是她的任课老师,我听后有一种骨梗在喉,芒刺在背的感觉,这位肩负着妈妈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年轻女人的举止对两颗幼小心灵的伤害显然是不轻的,是极不称职及不合格的,是丧失了为人师为人母的基本道德的。我向老师讲了我的忧虑,当今社会,经济兴盛,但传统的情、礼、义等都被物化了,我们认为新闻出版工作者对弘扬传播中华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南老才勉强答应了我去传媒界演讲的邀请。
为了做好这次讲演会的筹备,我和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领导商量确定,如果南老先生同意,除了报刊全文刊发外,电视转播车到现场全程录播,讲演会规模在200人左右,为了把会议办成功,我想适当邀请一些企业家参加,酌收一些费用,南老听后,南老情绪激动地坚决反对:“事先不能作任何宣传预告,不准收费。”他的秘书也补充道:“老师素来行事低调,不作宣传不收费”,南老要我做一个费用预算,交给秘书,由他设法解决,在场的一位企业家弟子当场承诺,所有费用由他资助,南老师讲演会消息我们严格保密,所有名单都是内定的,不知道消息是怎么走漏的,除了大陆内地闻讯者来电打听,港澳台等还有美国等地也有人来电要求参加。
这次讲演会来了近300人,有上海及全国各地的传媒界人士,有港澳台及欧美远道而来的听众,事后我才体会到南怀瑾的名字在海内外的影响。
南怀瑾先生通贯文史哲,精谙儒、佛、道,熟知当今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南怀瑾讲演录》是近年来最新的讲演集成,是南怀瑾先生关于教育、环境、工商管理、传媒等现今社会热点话题的真知灼见。
在讲到经济管理时,南先生纵论中国各历史阶段的经济情况,南北朝纷乱200多年,山西,河南发生人吃人,后来中国兴盛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直到大陆三大件的变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彩电、洗衣机、空调,汽车、房子、护照,中国改革开放吸纳西方的管理,实际上我们老祖宗诸子百家早对管理有精辟论述,比西方提的管理要早2千年。“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子的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等如斯。所以,南先生对全面西化倾向有所保留,开放初期,流行穿西装,据说西装是以前海盗穿的,领带是用来御寒的,如今,年轻人看到的韩国人,日本人穿的传统服装,用的塌塌米家设,其实都是中国古代传过去的,中国人忘记穿用了,南先生称一个民族的服装,生活用具是“衣冠文物”,是民族文化的标志。
追随南先生的弟子有很多工商界成功人士,在谈到要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需要有领导素养,这就要领会中国历史上成功皇帝的抚政要诀:1.反应快 2.决断快,在谈到李宗吾厚黑学时,南先生讲了5条成功者的条件:像牛一样健,像狗一样贱,像猴一样精,像狐狸一样灵敏,像鬼一样魅,南老师出世入世的适度结合,充分体现了他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南先生一生坎坷,游走世界各地,但始终坚持他一生的追求、传道、授业、解惑。在日常生活中,他的口头禅是“有饭大家吃”,365天,南先生所到之处,餐桌总是围满了人,有贤贵、有布衣、有出家人,“来者不拒”,我常看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和地方,总能得到南先生的帮助,送一个红包,修一条公路,建一条铁路,设立众多的奖学基金,这种“有饭大家吃”的宏举着实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价值观。
由于我在家里较注重关心老人,南先生常常鼓励我,在敬孝道的同时,也要做好事业,他总是戏称自己是“一辈子爱管闲事”,为了勉励我更好地把握好忠孝两道,他亲自书写墨宝一幅赠我,内容是他早年的一首诗:多情未必道情违,怎奈春回情境微,答问恐迟劳笔砚,送迎不忍掩紫扉,事求妥帖心常苦,人尽平安愿终非,入世入山皆昨梦,鬓丝禅塌日相依。
《南怀瑾讲演录》是一代国学大师纵论文化经纬,细说育人之道,提示生存诀窍,点拨修身智慧,揭晓立业真谛的好书。《南怀瑾与彼德.圣吉》则是东西方大师关于禅、认知、生命等人生修炼德对话。《第五项修炼》是全球最畅销德管理学著作,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管理者必修课,我曾见过彼得.圣吉,在交流中,我能感觉到他对南先生的崇敬,更体会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神往,《第五项修炼》是在管理学层面上的修炼,探讨禅,认知,生命科学是哲学层面上的修炼,彼得.圣吉现在每天要打坐,这是一部熔烩菁华睿智于一体的人生修炼指南。
南先生出入儒、佛、道,他能用最浅显的语言传播中国文化,据了解,他的《论语别裁》、《金刚经说了什么》等著作已销售100余万册,他的讲演,他的书,总能扣人心玄,让人爱不释手。
上海理论界的一位资深学者、领导谈及南先生学术风格说:“他总是‘海阔天空,言游四方’,看似松散听似漫谈,但总能回到他的论点,有严密逻辑让大家到最后拍案叫绝,这种‘浅入深出’的高招汇聚了大师70余年积累起来的菁华睿智”,南先生已是90岁的老人了,但他每天只睡4、5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这么高的工作强度是我这个近不惑之年的人也难望其项背的。
南先生总是讲,他帮助修了一条金温铁路,但他毕生的愿望是要修一条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复兴的路,这不正是时下中国社会急需修复的一条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