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二十六集
---楞严经讲座


富楼那提出来,认为一切众生同一体性,为什么一人成佛,其他人没有连带到好处?就是这个。那么这个重点呢?就是共业中间有别业,某一人成佛是他的别业成就,脱开了这个共业的关系,拿我们现在话就是现在这个道理。那么第二个问题现在答复的,又汝问言,这个汝就是指富楼那,佛说的你问我地水火风就是物质世界,既然上面提到地、水、火、风自性空,那么心物一元的自性那个体同,同的都是空,本性圆融。既然物质世界那个原始的自性,也是圆满融通的,周遍法界。他说为什么---他怀疑水火性不相凌灭?水和火两个不相同嘛,这两个发生矛盾的,现象、作用都矛盾的,他说为什么?

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譬如说空,我们眼睛前面看到这个物理世界的虚空,这个空间同我们身体脚踏到实在的这个山河大地物质,那么照佛说的地性也本空,俱遍法界,都是充满的,他说这个完全矛盾的。前面的空,物理世界的空是没有,物质的世界土地、山河、石头那是真实的嘛,这两个现象和作用矛盾的,怎么样说自性同一呢?这是富楼那提出问题。佛现在答复。

富楼那”。就叫他名字,首先你了解一个道理啊。“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你注意这两个字:譬如,譬如什么?我们物质世界所感觉到的空间、虚空,其实物质世界的虚空还是一个东西啊,是物理的作用啊。我们眼睛前面看到空,乃至到高山顶上看到一切空,这还是物理的作用啊,这个虚空不是没有东西啊。譬如,所以拿来做个比方,自性空不是这个虚空、空间的空,这一点要搞清楚。所以佛在这里用譬如虚空,拿我们物理世界这个虚空来比方自性的空,所以假定我们学佛把自性的空当成同物理世界的虚空一样,这样就叫空,那完全错了。物理世界的虚空是地、水、火、风不同而已,可是它也是个物理的作用,所以特别提出大家注意。所以我们假使学佛静坐或者打坐求证的人,自己感觉到有个空空洞洞的空,那个同物理世界的虚空的空性是一样的,不是真的空。真的空,真空无相,它没有境界、没有现象,有个境界、有个现象已经不是空了,真空无相。所以这个禅宗祖师,譬如夹山禅师答复人家的问题。人家问法身?法身是得了道、悟到那个自性空叫做法身。法身无相,如何是法身?法身无相。如何是法眼?法眼无暇,一点没有错。所以假定我们有个空相存在,一个求证的人那已经不是了,不是自性的道理,不过着了一个空相。法身无相,法眼无睱,这是夹山禅师的法语。那么现在我们讲到这里还是说明《楞严经》本文翻译的用“譬如”,特别注意啊,象我们目前这个虚空、物理世界的虚空,体非群相。虚空什么都没有,一个空间里头什么都没有。象我们楼上这个房间现在不空,因为大家坐在这里有那么多人,统统走了,东西都没有了,这个房间是空这个房间的虚空。虚空的自体没有一切现象,空就是空,这个空间里头如果堆了很多的椅子啊,那已经是有相了,所以虚空的本身体非群相。但是因为它是虚空而“不拒彼群相发挥”,它不拒绝任何的有相,因为它是空嘛。你譬如我们这个楼上,今天把它做讲堂也可以,这个是空的;你把它做舞厅也可以,做歌厅也可以。不拒诸相发挥,一切现象一切作用,你看在虚空中发挥作用都可以,这是佛讲的比方。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那么这几句话,《楞严经》它用的四六句子的文字,很文学化的,不过是古文,四六体的文字。现代拿白话文来描写如果这一段做文学境界描写很多了。他说譬如所谓虚空上面加个太虚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太空。这个太空中间,这也是个比方啊。太阳一照太空里头就有光明;云屯则暗,如果云雾一起来,堆积在那里不动了,我们抬头一看这个虚空里头看不见的、黑暗的现象;风一吹,今天有风,我们感觉到物理的太虚空在动摇,其实虚空没有动摇,只是我们感觉,风在动摇,气流的关系;“霁澄则清”:天好了,风也不吹了,雨也不下了,雾也没有了,霁就是云雾等等的凑合谓之霁,散开了,澄清,这个太空非常澄清,那么我们感觉到眼前这个太虚空干净的;“气凝则浊”:如果大气层凝结了,我们感觉到这个太空很脏了,所谓空气染污了。“土积成霾”:霾就是雾,雾里头黑的雾,叫做阴霾,我们文学上经常用,阴霾之气。譬如说象有几天,我们湿度非常低,这个气压又非常低,湿度也低,自己呼吸都觉得尤其在台北,在空气里头都觉得一股黑气,就是空气的染污,都是雾,就叫阴霾。这个里头有染污有灰尘,所以土积成霾,这个土不是说大块的泥巴,尘土累积起来;“水澄成映”,假使虚空,我们看到一个大海里头,在海里头看虚空很简单了,或者在那个干净的水潭里头不需要仰头看,只要看清水里头就看到天空上面它反影过来,水的澄清,虚空就在水的里头影像反影出来。这几句话,释迦牟尼佛把这个虚空界晴、下雨、阴天、刮风天,各种气象的变化以文学的景像都说完了。然后他提出问题。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于意云何,是中文佛经的翻译文学。拿现在话就是说,你的意思认为怎么样?他先讲了各种现象,他说你的意思认为怎么样?“如是殊方诸有为相”,象太虚空里头这些现象,“殊方”不同的方向,气候就不同了。譬如我们南部也许进入台风的境界了,范围了,我们北部呢?还是有一点边缘,气象不同。殊方:方位不同,譬如说象我们现在在这里,金门也许还没有事呢,还是好天呢,或者有一点点阴天,比方。“如是”象这些现象,“殊方”各个方位不同,那么“诸有为相”太虚空里头各种有为这个现象,所谓“有为”“无为”是佛法里两个名称。无为是没有作为、什么都没有,安静的。有为是一切有动作,有现象的,有作用的。他说这一些等等的方位不同,各方的有为相,现象就不同了。那么尤其在中国禅宗,譬如夹山禅师素来这一派的禅师们文学程度都很高,他们的说法句子用的就不同了,八个字:“云月是同,溪山各异。”那就用得在文学境界哲学境界是说得最高最高了,天上的云、月这个风景是一样的,溪山各异,地区不同。你说阿里山好不好?真好!峨嵋山好不好?真好!什么好?山水好,山水是个总称啊。云月是同,溪山各异,这个山水的布置局式摆法各两样了。他说所以呀,各个地方不同的现象,“为因彼生,为复空有”,他说我问你这个虚空的情况是一样,太阳、空气、水、土地、树木所形成的这种画面的境界,因每个方位不同气象不同、风景也不同。我问你这些不同地区的风景变化“为因彼生”是物质的自己的变化?“为复空有”,还是说物理的虚空它起的变化?物质的自身起的变化呢?还是虚空起的变化?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他说你假使认为虚空中各种的景像,每天的气候、境界的不同,是因为物质的本身其它的所生,因为太阳的关系来的,“若彼所生”。那么富楼那我要问你,太阳出来,这个太阳在太空中,不止照一个地球,照得很多,这个光照的面很大。譬如就照这个地球吧,既然是太阳的光明,那么十方世界,这个地球上所有地方应该都是同一个太阳的光明,为什么在虚空里头,看了光明以后,光明看到了,因为这个光明是太阳本身发出来的。同时我们也还可以看到太阳本身是个圆体的呢?它是个圆体它发出来光,我们因光而看到地球上各种东西,同时还看到太阳,他说是什么道理?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假使说这个虚空中的光线不是因为太阳的关系,是这个物理世界的虚空本身会放射光明的。那么虚空本来就自己能够照见一切色像了,自己有光不需要依赖太阳的光,“空应自照”。云何就是白话文怎么样?那么为什么到了“中宵”,宵就是半夜,到了半夜天黑了,太阳到了地球的那一边。“不生光耀”虚空本身为什么没有亮光呢?他提了很多问题啊。富楼那问的,佛在这个地方的教育法,他没有直接的答复你,都是启发性的,提问题反问你,要你自己悟到,反问你这个道理。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佛提了很多的反问问题,问富楼那,我们现在大家看了文字也懂了,了解了他的反问。那么佛在反问问过了,他没有要他答复,跟着就是追击他的启发性,使他自己能悟到。他说你应该“当知是明,非日非空”。我们每天看到这个物理世界的光明并不一定是靠太阳,这个要求证了。很多学物理的就懂了,有些地方太阳照不到自身本身也有光的。那么尤其象修道的人、学佛的人,有时候修证到了某一步功夫,他要特别修持,进了黑关了,完全一点亮光不准透的关房进去了。那么在这里一入定以后,一点光都没有,象墙壁都要双层、三层封了都没有光亮。在这里一定就自性发光,我们人的身心自性发光,然后里头东西看得清清楚楚,比太阳光还亮。这说明虚空自性,“非日”:不是靠太阳,“非空”:也不是物理世界的空间。但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东西呢?“不异空日”同时也靠这个虚空,也靠这个太阳。所以注意两句话,当知是明,这个物理世界的光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观相原妄,无可指陈”。注意喽,由此你可以了解物理世界一切的现象,各种现象都是假象,没有一个真实的。因为虚空、因为光的反影、因为时间、因为空间,种种的关系凑笼来偶然的暂时的现象,所以叫做无常,靠不住的,不永恒的。所以一切的世界上物质世界的现象它的根本---妄,妄不是没有啊,假相。等于我们看到一切世界,乃至于这个房屋建筑。你看十年当中变了多少,随时变去,一切皆是假相。“观相原妄,无可指陈”,你在这个里头,一切假象里头你能够指得出来哪一样是真的吗?哪一个是自性真的?你指不出来。当你指出来你说这个是月亮,月亮已经跑了一步了,早变去了,变过去了。所以观相原妄,无可指陈,没有办法你指得出来,陈就是陈列那里摆给你看的。所以物质世界一切的现象。

“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一切众生不了解,把这个物理世界当成真实了,物质世界不真实,虚幻的。他说这是人我们大家自己迷糊了,因为自己这个寿命活不过山,譬如我们天天看山,这个山总是那么高,你说山总是那么高吗?山也在长大,也在生死,灰尘慢慢堆上去,它又长了,长厚了一层皮了,有的地方也塌下去了。当然现在东挖西挖更快了,那个怪手推土机啊,一个地方高山上三天以后就平了,它就变了。物质世界就是人为的,不是人为的物质世界本身它都在变化,你要想求物质世界一个固定物质不变存在的东西是没有的,所以众生自己不懂,迷糊了,犹邀空花,结为空果,等于虚空的花朵、假相,幻想一朵花你要求幻想的花能够结一个苹果,或者生一个梨子给你吃,那不是自找烦恼吗?我们注意哟,佛说这个话,所以大家学佛修行,以妄想心,不管你修哪一种法门,修有为的法门,做什么功夫、修什么气脉、观想什么境界,以妄想心来修啊,想求到证果,都是“犹邀空花,结为空果”。所以白居易唐代那个诗人,写的那首禅诗讲禅的境界,空花哪得成空果,空花哪里能够结果呢?没有。我们以妄想心来修道,空花哪得成空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太阳的光影里头象这个水一样,我们看错了在水里头想找鱼找不到,那都是假相,阳焰如何更觅鱼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的。因此他这里已经说明物理世界一切的现象,刹那刹那之间都在变化,都是偶然、暂时存在的有。那么现在自然科学进步了,也有学科学的人到达佛法的境界,跟佛法非常接近了,晓得物理世界这些电子、原子,这个自性的变化都不能永恒,刹那刹那变去了,变去了就不实在,所以叫做空。

佛说“云何诘其相凌灭义”?物理世界地、水、火、风这些现象,它的本身就是不能永恒存在。譬如水吧,每一个水分子消散了蒸发了,它就空了、没有了。譬如一个火吧,一个蜡烛一点起来,你看到亮光的时候,这个亮光那个燃烧的功能已经挥发了,没有了,空了。譬如这个电灯吧,开开觉得亮,实际上一刹那每一秒种很快的都消耗了、没有了,我们永远看到不动的亮,那是我们错误的观念。实际上它每一点亮光一刹那一嘣一嘣,连接起来太快了,这个无常、不永恒,太快了,消散得太快了,我们反是把这个假相认为真,认为这个亮光是永远这样亮,就错了。所以你了解了这个道理,物理世界一切都是空相,不实在的。你为什么还要诘问我相凌灭义?水和火两个矛盾的,它怎么同时可以存在呢?陵灭就是矛盾的,凌就是超过了,灭:我超过你就把你灭掉了,凌灭就是这个意思。水多了就把火浇熄了,火多了就把水烧开了。互相凌灭,佛说那是当然的。那么再进一步,佛没有说出来,为什么会凌灭?因为物质的本身自性空嘛,当然容易消灭了,这个要我们去研究了。所以佛的结论。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同时你又很糊涂问我,心物两个怎么是一元呢?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两个不同的东西,一个是有一个是虚的,他说怎么是一体呢?他说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同时存在。(中间录音中断)佛说我给你讲的是本体,你问的都是现象,就是这样。一个是讲的形而上第一义,讲自性本体;富楼那、阿难所问的都是在现象界找,没有错,我们现在也是一样。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所以自性本体这个至真、至妙、最妙,它能够有感觉的作用、知觉的作用,本来就是清明自在的,这就叫自性。实际上我们经典上所讲“真妙觉明”也为了佛的方便法门,这四个字都是多余的。因为加了这四个字大家就求个真、求个妙、求个觉、求个明,自性永远悟不到了。所以佛说自性本体如何去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办法用一个文字言语能够讲,象《楞严经》啊一切经典,讲出来已经不是了。所以佛在《华严经》里头表示悟道以后不肯说法了。《法华经》上也提到“止、止,”算了你们不要要求我讲了。我法妙难思:佛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所谓言语道断,不是文字言语能够表达的,心行处灭:你心里头有一个妄想、有一个境界已经不是它了。所以“真妙觉明”这四个字我们注意啊,不要抓得牢,佛说了就懂了过去了,硬求个真、求个妙、求个觉、求个明,已经不是了,“亦复如是”,也是这个道理,自性本空。那么佛又申诉这个理由。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这一点我们特别注意啊,宇宙万有同我们同体的这个自性,那么我们可以引用庄子的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自性,这是庄子的,我们固有文化。庄子这个时候,佛法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庄子也可以说,以佛教的立场上讲这些都是东方的应化圣贤,也都悟了道了。他的著作我们读过《庄子》,好象也讲过吧?过去讲过上过这个课“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自性心物一元。现在说明这个道理啊,因为心物一元同体的。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所以人的思想观念里头,一切众生思想有一个空的境界,想到一个空这个意识境界里自然有这个现象,哎哟好空好大,物理世界就会产生一个空的现象。那么你想到水,就有水现,想到火就有火现,想到风就有风现,这是理论。那么我们学佛修道的呢,所以各种法门求证,那么真正修到的,现在当然很少了,修禅定的人譬如修火观的人修成功了,他人在那里入定,入火光定的时候,我们大家看不到一个人,只看到这里一个火光、一团火。入水观定的人,只看到这里一滩水,看不到人。所以一切唯心所造。所以入了空定的人,你到这个地方找这个人找不到了,到这里一看也没有人啊,这里空的,实际上他在这。所以你要找诸佛菩萨真有没有?你找不到,他就在你前面你都找不到。他一进入空定你就看不见,他看你很清楚,你看他看不见。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心物一元,不过这个是要求证。理论这个经典说得清楚,求证要去修持。但是明白了这个理,你相信一切唯心所造,佛法是真正一切唯心。所以“汝以空明则有空现”,你用空的境界来了解它,那么你的心理精神境界同现象的世界就出现了一个空,那么换一句话说,你要用地或者用水、火、风,地、水、火、风、空这五大,“各各发明,则各各现”。随便你用哪一种,心力坚强的人那个现象就出来。不过我这个话有毛病,不是心力坚强,心力坚强同不坚强一样,心理着迷了的人譬如神经病的人,他心力还不坚强啊?你说你不要乱想就好了嘛,可他做不到啊,就是喜欢乱想嘛,那个乱想中间他很坚强啊。他想迷了,他硬说这里有个鬼呀。我们说没有,有啊,他一定讲有。你说那个神经病境界里头有没有鬼?他有,他的世界里头有,心理状况里头有。你不能说他神经,究竟我们神经,他神经搞不清楚啊!世界上哪个是疯子很难讲啊,骂人家是疯子,小心一点啊,刚好骂错了,他不一定疯,我们疯了。象我们坐在这里研究经典也是疯子,人家看我们都是疯子,外面很好玩嘛,跑到这里来受这个活罪,这是观点不同了,也就是心力的不同,所以一切唯心所现。“各各发明则各各现”。

但是所谓得道的人,也就是唯心定,定是坚固心力谓之定,这个心力坚固了。这也是造业啊,修行也是造业呀。诸佛菩萨也在造业,他造的什么业?止于至善之业,纯善善业,所以要心力坚固的人他就定了。所谓定,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打起坐来在那里死不楞登的傻里瓜唧的那叫做定,当然也是定哟,也要很坚强的,两个腿第一步就要熬得住啊,这个很坚强,到了后来不要熬腿了,身体都空了嘛,无所谓坐在这里、定在这里,心力极坚强就是定。那么你站着也是定啊,所以心力坚强的人“一时可以”同一个时间一心多用,所以一念之间俱备了八万四千法门,一念之间要心力极强,成就的人。

所以佛说“若俱发明则有俱现”,在同一个时间之间一念一动,一起来、统统来。所以我以前几十年常常给你们讲,有许多朋友学密宗的,密宗先要学观想。我说你学密宗,你观想起来吗?他说差不多。我说不要骗我了,我说你也不是骗我,在自欺。密宗什么观想?譬如修大威德金刚,菩萨的头三个头,一个头上三只眼睛、两只脚、三十六只手,每个手上拿的东西不同,端的茶杯啊、拿的棍子啊、拿的宝剑;十八只脚;身上戴的戒指啊、玉圈子啊挂满了一大堆;拿着宝剑、刀、斧头什么都有;每一个十八只脚下面踩的野兽也有、尸体也有、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外面还有很多的护法神一大堆,那么法本上告诉你,刹那之间,你上坐修的时候,一刹(一弹指六十个刹那)那之间自己就观起了大威德金刚,你想死了想一辈子也想不起来。你想你的妈妈的面孔想想看,自己的妈妈哪一个人马上想得起来?你想起来不过是个空的影子,还不清楚。你要把菩萨这样一刹那之间观清楚了,才叫观想成就,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观想成就这个影子到了身子上来了,然后我进来一看这个里头没有你了,就看到一尊大威德金刚坐在这里,我说你观想起来啊?不要自欺、欺人又被人家欺,何苦呢!但是绝对观想得起来哟,当然有巧妙,心力要坚强。所以你们念佛的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经》全本就是叫你观哪,观极乐世界七宝行树,什么青的白的黄的绿的,鸟儿这样叫,不是我们这样叫,念的阿弥陀佛,树上风吹的阿弥陀佛,一切那个声音叽里呱拉的都是阿弥陀佛,你一刹那之间观得起来吗?观起来你往生西方百分百的把握,不要往生已经来了,西方到你这里来了,你不要去了,这是心力问题。修行就在心力,所以佛说“若俱发明,则有俱现”。这一段要注意了,大家不要说不看经典,光在耳朵那里听。很多同学,我一去问他,老师啊,我听过你讲经真好听啊。我说我又不是唱歌的,很好听。我说你听了些什么?“我当时都懂”。我现在问你,屁都放不出来,这有什么用啊?那不如到歌厅来比我好听得多了嘛!何必听这个,所以要注意呀!

云何俱现”。同一个时间一心呈现,注意哟,心力坚强。这个道理在这里,佛告诉你。这就是佛法真正的秘密,其实佛都明白告诉你法门。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这一段特别注意哟。你不要光把经文懂了,懂了佛说的经文,翻过来一参究,你学佛不管你修密宗,修禅宗,修净土,什么宗都不管你,那你学佛决定有成就了。所谓密宗、禅宗,净土宗什么宗那是方法不同,等于说入门的不同,我从这个门来,他从那个门来。你不要说我的门才是正门,你那是歪哥,那是你主观错了。邪门进来同样可以成道,因为邪门是小门嘛,小门你不能说它不是门啊,狗洞也是门啊,只要你钻得进来就行了嘛,懂了吧?所以不要随便拿有色的眼睛去批评人家,学佛有些观念就错了,你把这个道理参通你就懂了。佛说可以同时俱现。佛怎么讲?

“如一水中,各有日影”,我们看这个水,大家站在水潭旁边,我们白天看水里有个太阳,我们都看到了啊!然后“两人同观”我们一起看到,然后下一个命令,太阳看清楚了,好,右边的向左边,左边的向右转,各走各的分开了,背道而驰,都挨着这条河来走。

“东西各行,则各有日”,你都看到这个太阳跟着我走的,向哪一边走都看到太阳跟着我走,对不对?这个经验都有过啊,如果这个经验没有过呀,你们在城里长大都没有过,你拿个洗脸盆照一照嘛,乡下河里头这个境界很多的。“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每个人身边都跟着太阳在一起,回头看看水里的太阳跟着我来了。

那么这“一东一西,先无准的”,究竟中间这个太阳跟哪一面走呢?

“不应难言。”。你不能够随便出一个问题说,“此日是一。云何各行”,你不应该说太阳只有一个啊,这个人左右背道而驰,怎么太阳分成两个,个人旁边都有一个太阳啊?那你是疯子,这个道理还不懂啊?“不应难言”你不应该再提出这个问题了,他怕富楼那再开谎腔就不大有意思了。

“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太阳是一个,现在佛只讲两个人啊,相对的。假使有四个人四个方向走,都在河里头看这个太阳,每个人旁边都有个太阳在走嘛。

“各日既双,云何现一”他说这个里头你不要糊涂了,不要问两个人每个人旁边有个太阳,太阳可以分成两个吗?也不应该说太阳既然是成双做对的,为什么上面天顶上只有一个太阳呢?因为水里头是太阳的影子啊!所以佛说“不应难言”你不要搞糊涂了。

“宛转虚妄。无可凭据”,每个人旁边那个太阳,你认为是真的吗?那都是投影,不是真的;你说不是真的吗?都是真的。譬如我们现在坐在电灯光下面,我们每一个人看看这个电灯还不错,都能够把我书上照得很清楚。这个亮光是真的吗?它不但照你也照我啊,也照他,也照她,它是放射的,这个放射的亮光随放射随空啊,就没有了,没有了后面又照上来,又照到又没有。即有即空,所以宛转虚妄,不是真实的,都是投影。“无可凭据”那是太阳的影,真太阳只有一个。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那个自性只是一不是二。所以见闻觉知,我们能够看、能够听、能够感觉、能够知道的已经是第二月、第二日,非第一义。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所以他说你呀,富楼那,你根本搞错了,你把物理世界这个色相、现象同物理世界的虚空认为是矛盾的、相倾的,精神跟心理作用是矛盾的,相倾相夺于如来藏。如来藏是本性,一切众生自性的代名词。那么你要知道,只有如来藏这个自性能生起精神作用,也能生起物理的作用。“如来藏随为色空”,不是色法与空法在自体里头有所矛盾。所以自性,物理世界的根源那个本空的自体,同我们见闻觉知的本空的自性,同样周遍法界,无所不在,也无所在。因为它无形无相的,但是哪里要起用,它哪里就起用。

是故于中”。所以我们看这个物理的世界里头。

风动空澄。日明云暗”。这八个字都是文学境界很高了。所以你看物理世界里的现象,风一吹过来风一动,“空澄”这个虚空给风一吹,云雾就散了,啊,太阳出来,干干净净,澄清得很。“风动空澄,日明云暗”,太阳出来有光明,如果云雾一起来把太阳一遮住了,我们就看不见了,看见这个物质世界是黑暗的,所以日明云暗。

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所以你懂了这个道理,这是比方啊,这八个字。“风动空澄”,风一吹一散掉,空间里头什么东西都吹跑了,这个虚空干干净净就出现了,出现了那个虚空的现象不是风吹出来的哟,自性本来空的,是借这个风力把脏的东西拿掉了,自性就空澄现出来了。同样的,我们练气功也好、修止观也好、修什么也好、念佛也好也是风啊,妄想修妄想,拼命修啊,哎呀修得一身冷汗哪,最后嘣放下了,风动空澄,自性的空出现了,就是这个道理。“日明云暗”,有太阳时候就是光明,我们有一个妄想起来心中就遮住了。

所以上次讲到丘长春的话,我们修道怎么修?那是道家的,借用一下。“青天莫起浮云障,修道人的境界,云起青天障万象”,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到宋元以后啊,中国文化佛家、儒家、道家已经融汇了,叫做中国文化一个大戏了,分不开了。这是道家丘长春祖师(北派的祖师)的《青天歌》的两句,实际上用的都是佛法的道理,不过是用道家的观念、中国的文字表达。所谓明心见性要怎么样?青天莫起浮云障,就是一念不要乱动念;云起青天障万象,譬如一个人心理本来很干净,只要有一点事情一来了,这一片云一来了遮住了,一切都迷糊了,什么都乱了。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障万象。所以他说众生自己迷了,一切众生我们每一个人自性就是佛,自性本来清净,你不要去求清净了,所以佛告诉我们《楞严经》重点: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你的清净本来在啊,我们偏要去求清净。还有些人回到山上才觉得清净,到了都市里不清净了。真的山上比都市清净吗?是你的心脏,心清净了,周遍法界,地狱里头也清净啊,厕所里头也清净。不然不叫做法界了,法界是不垢不净的呀,没有清净不清净的分别呀。所以都是你自己起的障碍,所以众生自己在迷闷,大家自己迷了。所以他问为什么迷了?迷了你问我干什么?你迷了。譬如我们问你:我为什么迷了?这个人来问你的话是不是疯子啊?他既然问你我为什么迷了?

还有一些学生啊真有问题,说老师啊他们都说我神经啊!老师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一定答复他:“不奇怪,你一点都没有神经,很清楚”。“是吗?可是我觉得不对呀!”这种事情现在青年很多,现在青年很多,我们台湾,三十几万人精神病,尤其是知识青年特别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几乎把我都逼成迷闷了,我本来清醒啊,和他一谈话我都迷了,我就搞得糊里糊涂,究竟是他清楚还是我清楚?

所以众生的迷闷啊,众生自己迷了。“背觉合尘”,自己违背了清净本觉的自性,自己愿意追求物质去了,给这个物理世界迷住了。“合尘”,配合那个尘劳烦恼。这个尘代表物质世界,违背了自己的本觉清净本然的自性,违背了自性也可以说违背了人性。

现在尤其是你看整个的世界、整个地球上,科学文明越发展、工商业越发达,机械物质越来越高明啊,将来人统统变成疯子了,不过疯子是我们说的,他们看我们是疯子啊,人没有精神思想了。现在社会已经到这样,你看我经常说现在教育尽管提高了,这个士,什么大学毕业了学士了,研究所毕业了硕士了,再就是博士了,再进一步都不是了,都不是,我看越来越没有思想了,越没有知识了。他是有学位,没有学问了,真学问一点都没有,光是拿到一个学位,学位是牛角尖里头小题大作啊,写一篇论文通过了。你的论文研究什么?我研究物理。你研究哪一种物理?茶。你研究龙景茶还是铁观音啊?我研究铁观音。铁观音的哪一点啊?铁观音的种子。种子的哪一个?福建的那个种子,就是这样一个题目,博士论文。我的妈妈,那个博士,然后人情世故什么都不通,所以学位越高学问越没有。这世界越来越是这样,都是众生自生迷闷,“背觉合尘”,越到后来世界越向物质文明追了,他叫做现实,象我们这些人他早看成不合现实啊,落伍了。众生就是这样背觉合尘。

“故发尘劳,有世间相”,因为追求这个物质世界,尘:代表尘劳。因为物质世界越追求啊,人的生活越忙碌越痛苦,所以叫尘劳,红尘中就劳,烦恼。所以我们中国文化就叫红尘滚滚。对不对?我们老师们大概也很少知道,至少告诉你,他能够答复你红尘代表这个世间、代表这个社会,已经很高明了。如果我们学科学再要追问这个世间(文学里头都是科学)为什么要称为红尘呢?你告诉他这是中原文化,唐朝时候用的,唐朝的首都在长安,文化的中心在长安,黄河的南北,所以每一天风一吹啊,地下灰尘起来呀,那个黄泥土太阳一照一看红的。台北就不同了,现在你在观音山一看,风一吹起来是黑尘滚滚啦。所以红尘滚滚是黄河一带唐代的文化,在高山顶上看这个社会的现象,那个空气的染污一团红色的,红黄红黄的,所以叫红尘。现在在台北你爬高一看台北是黑尘滚滚,鼻子里你看每一天吸吸鼻子看,你走一圈回去都是黑的,这个空气染污。那么不管它是黑尘、红尘啊,这个世界都是叫尘,尘代表了这个世界。所以在这个世界物质文明越发达的世界,越追求现实,越追求现实分秒必争,劳苦,所以叫尘劳,有尘劳就有烦恼。所以佛经的文学之美啊,尘劳烦恼,就是美得很。有些学科学的人说这是文学,文学里头都是科学,不科学哪里来的文学啊?只是你不懂不去追问。现在的读书光晓得死记,记了会联考考取了就对了,没的思想了,那个头脑不晓得什么做的。所以一切众生“背觉合尘,故发尘劳”,因此“有世间相”。佛经称为世间相,我们现在话就是有社会的形象,现在的观念这个世间就是人世间,人世间呢,新观念就是社会的形象。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佛说,成佛的人怎么叫悟道呢?悟道了很简单---证得菩提,什么叫证得菩提?找回了我的本来,找回了我本来的自性就叫成道。拿中国的文化的禅宗,中国佛教的祖师们把佛经都丢开了,就叫做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得妙极了,这是中国禅师们用的最高明。我已经讲过很多道了,不过不断看到有些新面孔新青年的同学来,再说明一道。这就是中国禅师最高明,不用佛经这些术语。什么叫本来面目呢?我们人活了一辈子,没有一个人看过自己面孔是什么,不晓得你们诸位有看过没有?我是没有看过自己面孔是什么?你说镜子里头,镜子里头不是我的面孔啊,镜子里头我这个面孔光线是这样去的,光线是这样来的左右相反进来的,而且世界上很少有一个镜子完全准确的,即使百分百准确,那光线是交叉来的,是颠倒来的,所以镜子的面孔不是我的面孔,差不多而已了。我真正面孔是什么?从妈妈生我出来一直到死没有看到过。所以禅宗祖师要找我们本来面目,这个名称用得妙极了。所以人活了一辈子啊,只有我认识你的面孔,你认识的我面孔,没有办法我们认识自己的面孔。

所以禅宗祖师还有许多妙词,悟了道,悟了道说,啊,鼻孔原来向下。鼻孔本来向下,谁向上?这个代名词之用得妙,用得好极了。《楞严经》用的代名词,这个本体的代名词:妙觉圆明,圆明觉妙啊,用得已经够美了,到中国来这些悟了道的人,觉得哎哟,困在这个名称上很不容易悟道。所以如何求道?找我本来面目。本来面目这个代号多好呢!悟了道的人如何啊?鼻孔原来向下的,那还要你讲!所以有一个和尚在禅堂里悟了道大笑,说悟了、我悟了。那个师父就说你悟了什么?他说尼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还要他讲?谁都知道。但是你说他说的笑话吗?真话,就是很平凡的。我们所谓修道离开道,为什么不能得道?自己都把这个道假想成很稀奇、很玄妙,讲一个空啊,坐在那里就想一个空,哟,空空,好象我今天空得大一点了,明天空得又大一点了,都在那里幻想。所谓空,就空了嘛,你还有个空相啊?有一个空的现象、境界已经不是空了嘛,这不是很明显!所以这些祖师看看这些人笨嘛,用空也不对,鼻孔原来向下,尼姑就是女人做的,这个很清楚,知道了,知道便算了嘛。你天天说尼姑都是女人做的,尼姑都是女人做的,那是疯子了嘛,那不叫做悟了。

所以佛说众生,注意‘凡夫众生’四个字,要考试就是重点,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变成了凡夫呢?四个字“背觉合尘”。就是背了觉,自己违背自己的觉性,追求外面的尘劳发生烦恼,所以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佛自己说我今天为什么成佛啊?我不过找回了我的本来。本来就很妙、本来就明白的、我没有迷过。本来没有灭过,也没有生过,不生不死。所以自然跟道体,一切十方诸佛道体---如来藏性相合了。如来藏能够含藏一切万法,这是一个名称。“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但是要明白了以后,就返本还原,回到本来去了,回到原有,原有这个名称叫如来藏,自性。如来藏的自性里头啊妙:不可思议;觉:本来是觉性的,本来是明白的,本来是圆满的,本来能观能照。不是你打起坐来,我要起个心把这个念头守住,不要动心啊,死死的罩住。结果啊,瞎猫要罩死老鼠一样,死老鼠要烂了的,罩不住,白忙一场。自性本空,你不要用力啊,自然是圆照法界,圆满的,清净本然,一点不要用力,所以真到无心境界就可以明心见性了。所以修行不到无心地呀,万种千般如水流。你有心用一个法门,有一点著力去修的都不是哟。都与如来藏性背觉合尘。所以自性的境界千万记住,佛说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因此: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注意哟,尤其你们求证修道做功夫的人,所以你懂了这个自性的作用,“一为无量”,一就包括无量数,数理的道理。你们其中有没有在大学研究数理的?学数理就懂了,一为无量。天地一切这个数,有多少数?只有一,一加一就是二,再加一就是三。所以多少数、无数亿不过是一。一以前呢---零,零是无量数、不可知数、无尽数,包含很多。零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包含很多很多,太多了。所以天下万数始于一,一就是无量,以数理哲学就懂了。无量数就是一。小,小到极点就是大,小到极点就空了嘛。所以庄子说:大而无外,这样大、这样大不算大,大到世界那么大,不大,太空那么大,不大,无量无边勉勉强强叫它大,无量无边是最小。大到大而无外,大到最大就不大了。小而无内,小到里头电子、原子、核子、量子小小到最后最后就是空,小而无内就是大。所以庄子也懂,佛也说小中就可以见大,这就是神通境界。你以为神通是变把戏啊,耍魔术啊,神通---智慧的境界是大神通。不到智慧的境界是小神通,那没有用的。至于说降魔呀、捉鬼啊,我看见什么了,那是神通的二号叫神经,它的老弟。真到了大神通大智慧的成就,所以“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自己本身坐在这里一念不生不动,十方世界就到你这里来了,就是本来父母所生这个肉体坐在这里,你真的一念空下,“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你这个本身同十方无尽虚空就包进来了,在你的范围,天地在我的范围。所以道家我们中国固有文化那个《阴符经》所讲,这个时候是很早了,距离佛法来还有七八百年以后才来。《阴符经》最早了,道家认为懂了以后啊,“宇宙在手,变化由心”。整个宇宙在我的手里,变化由自心,就同佛说的这个道理是同一个道理。那么中间佛说两句名言。到了这个境界。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是最好一幅对子。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所以一到这个境界,于一毛端里,一个毛孔尖上,我们身上一个毛孔最小,我们身上的毫毛,毛的尖尖叫毛端,“现宝王刹”,可以呈现整个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一根头发尖上就有了。所以要谈密宗观想,你有这个智慧境界一下就观想起来了。一根毫毛头发的尖上,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把它容纳进来了,“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坐一颗灰尘里头“转大法轮”,这两句话是最有名了,佛学的文学境界最有名的,做微尘里转大法轮,不要动,动都不要动,不动道场。那么这个道理是什么?“灭尘合觉”。因为灭了一切尘劳烦恼,世间相,“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因此就悟了,心理头我们只要灭了世间的尘劳烦恼、一切的妄想,恢复到人性自性的本来。如婴儿出生以前那个样子,心里头干干净净合于觉性,没有不悟的。自然开发了真如妙觉明性。所以成佛之道他说就是这样成的。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二十七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