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三十二集
---楞严经讲座


现在我们《楞严经》是卷四,上一次正式讲到佛答复阿难修行修证方面,怎么样用功修行求证见性,第二个问题。等于我们现在讲一个人要想成功一件事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一个工啊,要想做好,必须把工具找好。那么这个工具,现在我们要开始修证自己,返本还源,那么就是要找自己的六根根源,上次正讨论到这个地方。我们再仔细一点他从六根开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他在分类做解释,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鼻子能够知道香臭、呼吸,嘴巴能够吃东西,舌头尝味道,身体能够感觉,意识能够思想,眼耳鼻舌身意他在分析是一个东西还是六样东西?是一是六?那么最后佛的结论是一个空性之体,而缘起变六种的应用。所以他说“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整个的自性象这个虚空一样,体是一个,这个空间把它隔成六个房间六个作用,隔成八个房间八个作用。可是我们今天人的生命之根,就是说现在活着肉体这个生命之根,是六样工具,就说明体是一个。等于一个电一样,电源是一个,作用而不同。

所以佛上一次讲到一半中间这个结论,犹如太虚空一样这个虚空一样,“云何为汝成同不同”,这个虚空本来是整体的,“云何”怎么样可以说为你的主观,认为“成同”就是一体一个东西,“不同”或者是说不一样的东西?就是说“成同”就是一样,“不同”就是不一样。他说这都是多余,你的主观,人的主观在分别。所以说一样不对,说六样也不对,“何况更名是一非一”,这都是我们后天人为主观的成见,没有见到道体自己不知道。因此说对(一样)不对;说不对(不一样)也不对。已经不对了,何况人们还把它分析很精详的取名是一非一(或者一体或者不一体),这属于哲学的理论,所以在哲学研究宇宙万有的本体是一元?还二元?还是多元?以宗教哲学来讲,这个宇宙之间有个神,是一神吗?还是多神?其实拿身体来讲,我们身体上这个精神、心理的生命心性,是一个作用吗?还是多个作用?这是哲学的思辩。所谓哲学思辩都是人们自己的主观所形成的思想逻辑,没有求证到。

那么下面佛开始分析六根的作用,带领我们求证。“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所以由这个逻辑道理分析给你听了,那么你应该了解了,知道了,我们生理上肉体上的六种受用之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现在这个业报之身,我们这个业报之身,六种接触外在同内在思想感情,同外界接触的这个根(官能),这个功能亦复如是,也同上面这个道理一样,你说它是一个也不对,不是一个也不对。现在先分析眼睛,“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上次分析到这里,现在再讲。

现在佛从眼睛上面讲起,他说我们这个眼睛的作用能看见两个大原则,看得见叫做光明,并不一定是这个亮光,看得见有光明,看得见明白了;暗,就是黑暗看不见;假使没有黑暗,我们眼睛坏了也是看不见也叫做暗。所谓眼睛就是开眼看到明白,闭起眼睛什么都看不见那个叫暗。他说由于明暗等等,注意哟,除了明暗这个大原则加一个等,当然还有很多作用。譬如我们在坐那么多人,没有一个人眼睛相同,视力不一样,近视程度不一样,老花不一样,散光也不一样,没有一个人相同,都觉得自己看见了。所以我们大家如果做一个试验,满堂人看一个东西,做个科学试验下来那就好玩了,不过我们没有仪器啊,有仪器通通做一个试验下来,看一个东西没有一个人看的对的,每个人看的形象感受并不一样。看到这个杯子都是圆的,圆的程度还有差别。有些乃至加上视觉神经有问题的,对这个圆形的影象同一般人完全不同。所以明暗是讲大原则,等:等等原因。现在细则不讲,佛只讲眼睛这个作用,我们看这个作用。有明有暗两个相对的等二种相形,那么我们现在翻译过来两种形象(光明、黑暗),他说眼睛是个工具并不能看东西,我们眼睛是照相机一样是个工具,能够看的是眼睛后面同照相机一样,这个人在指挥这个头脑在指挥它这样照,那样照。眼睛同照相机一样,影像进来是交叉反对,到了后面这个视觉神经把底片一洗,就是正面,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以这个眼睛是工具啊。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与妙圆中”注意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妙圆中)是讲我们本性的,这个是没的形象的,本性无相,也可以说本性的功能具备万象,那么这个我们只做一个了解,现在不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上面已经讨论过,后面还有讨论。现在只讲这个自性,我们一切众生自性的功能,形容它妙不可思议、圆满的,这个圆满就是很充实、也很空。所以在这个自性妙圆之中,“粘湛发见”,自性是妙不可思议、圆满的、湛然就是清清净净的,本来清净的,你的起心动念,喜怒哀乐起来,它还是清净的。等于大海一样,你波浪尽管起,那个水性自体本来澄清,这是比方啊,不要认为水是自性。他说由于明暗两种物理世界的现象,这个物理世界的现象要注意哟,也是自性功能投影的,要特别注意,不过现在佛不讲那一面了,回转来讲,把物理作用同心的作用分开来,这两种现象(明暗)与自性中,粘:万粘胶一样粘住了,形象吸引住了,粘住了,把我们本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那个作用给它粘住了。由外形依他而起,粘住了“发见”,就发生了能够看见这个功能,在古代我们佛学叫见精,就是精气神,修道家的注意,其实《楞严经》把道家的道理讲得很清楚了。真正的精气神不是精虫卵脏那个精,不是这个是精,真精是心精。佛也提到过,心精圆明,含裹十方,这个特别注意。现在这一段也对于自己多加体会,你们诸位要想修长生不老的也可以在这里找一找了,这个精是这个东西。“沾湛”,把它粘住了,起这个后天功能作用。“见精”古代佛学叫做见精,所以“粘湛发见”,启发了看见这个功能,眼睛会看见。那么当然后面使够使你起作用那个是本体啊,那个不谈了。

那么第二个,“见精映色”一变成了见精以后,那个自性起了功能啊,等于风一来,本来平静的大海上清净的大海上没有波浪,外境界的风一吹,波浪起来了,台风一来起大波浪,就是依他而起,外境明暗两个现象引起了清净性海,发生了看见这个功能。这个功能一起来以后呢?第二句话“见精映色”这个功能一起来,它有照相机的作用,有雷达的作用,各种色相各种境界一到这里反影过来,我们自己就知道了。当然现在科学也晓得,眼睛照像把影像反影过来,到了视觉神经,马上通知给脑神经“这是什么东西,这是什么人来了。”后面还有个东西呢。就是脑神经来讲,那个已经不是意识范围了,我们暂时不谈。现在把眼睛看见了这个形象一进来,明暗现象这个功能是自性起的第一步。这步功能起来作用以后呢,“见精映色”,看见(这个见精的作用)这个功能反影外界一切的色相,初步是这样起来的。

那么第三步不同了“结色成根”,前面两步还是未生之前喔,现在我们停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了,所以自己研究佛经,尤其是研究《楞严经》非常科学。我们有许多问题在这里要讨论,“粘湛发见,见精映色”对不对?那么这个是讲自性起了一个看见的功能,是这个样子。所以变成我们的习惯,有个东西,有个心的作用要看,要看一切东西。

好,我们有两个问题,有些人打坐的时候,修道家的,修密宗的,乃至修禅宗的,各种各样了,不管了。坐到很好的时候,自己并没有想看,对不对?前面看到一些形象,有没有?大家诸位很多经验。如果没有打坐的也有啊,什么时间里有?大家都忘记了,我们躺在枕头上要睡着以前就有,睡着以前迷迷糊糊已经在做梦了,好象有些影象迷迷糊糊看得见了。当然你注意去看呢?就变成神经病做梦去了。不注意看,迷迷糊糊好象乱七八糟。噢,好象今天车子开到那里,高速公路的样子也出来了;有个朋友想到那个影像也有,等一下睡着了,没有了。那么打坐的时候,或者定下来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精神病的时候都有,这个起来是什么呢?这也是看见啊,这个并没有靠眼睛在看,眼根没有起作用的,这个眼的视觉是闭着的,那是意识独影形象。因为意识过去有的经验,过去不是这一生啊,前生前世都有,这个影象留下来,在整个的意识不清明,也可以说脑神经在半休息状态里头,那个种子发现那个影象发现,发现了所以我们觉得,你看我天眼通了,眼睛都不要看,就看到东西了,你活见鬼,那是独影境,意识的影象的反影。这个反影你看见没有?是看见,这个看见不是眼睛去看了,这就是说我们自性清净的功能,一起了这个见精作用以后,这个见精作用永远变成了一个习惯,在这个独影境界就看见这个东西。那么独影境界在什么时候发现呢?一个在静坐的时候、入定的时候,一个在做梦,一种是精神不正常或者神经病精神病的时候就会发现了。所以现在我们了解这个东西,所谓讲见精,先要了解这个见,见精这个作用这个习气就有那么厉害。

第二个问题,当我们死了以后,死了当然没有这个肉体了,这个神识就是普通叫灵魂啊,离开了这个身体,活着的时候叫识神也可以叫识神。那么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这个叫中阴身,这个生命离开,另一个生命还没有结合之前中间存在这一段,没有另外一个新的生命结合在一起,这个叫中有身也叫中阴身,不是阳的阴的境界。这个里头我们也可以叫它鬼了,其实鬼是另外一个东西,鬼是鬼。这个中阴身也能看见啊,也能听声音啊,它的作用是什么道理?那已经没有肉体的眼睛了,何以能够见呢?就是这个见精“粘湛发见”,见精这个功能习惯性。所以真到了见也空,恢复到自性本然,那又不同了。那你说看不看得见?看见,所以佛眼观来,一眼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皆在其内,那是大圆镜智的所谓功能,阿赖耶识转过来功能发现了。我们讨论了这两个问题,加进来,了解见精这个作用都是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又回到本经,佛在分析眼睛看的这个功能,这八个字非常重要,“粘湛发见,见精映色。”尤其这个“粘”字,粘住了,所以我们修行是要解脱,就是把这个粘住的,给这个习气业力粘住的力量把它分解了,等于化学一样,用一个药品下去啊,把它一个结合拢来的把它分解开了。放在清水里头把那个粘住的东西慢慢把它溶解开了,修行作用差不多也是这个比喻,我们做一个了解。所以他这个字用得非常好,“粘湛发见,见精映色”,反映外面的色相,这是讲最初这个生命来。这个生命的习气我们有了,有了这个生命,无始以来都喜欢看,喜欢看,眼睛有看见这个功能。

“结色成根”这个功能同物理世界,就是生理的功能配合,“结色”色是什么?色法在佛学就是物理的,在我们人的生命就是生理的,色法属于四大,物理世界的四大同我们生理作用的四大地水火风,坚固的是地固体的;水液体的;火热能,暖体温,这是火大;气:生发的,道家中国叫元气,元气不是呼吸之气,那个生命的功能就是发电的功能,现在有个新名称啊,生命的功能就是气,就是风。所以这个由我们无始以来的这个习惯,因此我们一个男性的精虫女性的卵脏一结合三缘结合,我们的神识就是中阴身投胎了。一结合精虫卵脏三缘和合变成一个胎儿,开始生起一条是中脉,就是我们背脊神经到这里这点两就分开了,先有这两个眼睛,从“鼻子”这里,所以道家有些人点窍,先点在这里,“鼻祖”道在哪里?祖窍在这里。你说它完全没有道理,你不懂也不要乱讲,也有道理 ,说它是绝对的道理?那对不起,并不绝对,他没有完全搞清楚。所以有时候点窍,尤其是这些学道家的,呵哟,祖师给你一传,六耳不同传,我十二岁就玩这个东西,就去磕头啊,烧香啊,搞了半天,半夜子时,我那个师父还是道人叫我跪下,点到六耳不同传。拿一支香这里一点就在这里,等到我会了以后,就在这里,我第二天就不相信,这里摸摸是块骨头,永远也找不出来什么东西,叫我老是守着这块骨头,我还不如买一块排骨来啃多好呢。但是他也讲不出所以然来,它就有道理。你要晓得,你们大家也不要乱批评哟,你看我这样随便开玩笑讲,当年都笃了咒的哟,随便讲出来天打雷劈哟,我给天不晓得打了多少次,雷也劈了很多次了,多生累世都常常挨打挨劈的,不在乎。但是他讲的对不对?对,学理没有通。这里所谓是祖窍也有道理,因为胎儿这个中枢神经。这个骨节生出来先到这里分岔,这两个眼睛来,“结色成根”。

所以十二因缘里头,无明缘行,这一念无明入胎,行就是生命的动能,行缘识,识就是神识在投胎。这是三缘,前生。识缘明色,明色就是到这个了---胎儿,名色缘六入,就生出来眼睛、耳朵啊,每一条气脉,现在讲神经。一条一条慢慢生长,四十七个七天就是九个多月整个完成了。完成了以后众生颠倒,在娘肚子里头就要调一个头出来了。颠倒众生,所以现在要回去,只好打坐倒转来出来的,坐正了回去啊。只好要学学打坐。所以现在是讲到,我们注意啊,两三卷,我话很罗嗦,插得很多,但是都是旁边的注解,要搞清楚。“粘湛发见,见精映色”,讲这个生命所谓能够看见功能从本体起用,自性起用,本体是借用西方哲学的名词来讲,自性起用第一步。那么这个业力习气形成了以后,“结色成根”,随时要想看。根就是眼根,生出来结四大之色,就是细胞、神经结合了,结色四大成根,生出来这个眼睛这个根根。“根”佛学叫根,我们现在医学就是官能,人体的官能、器官,眼睛看得见。

“根源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这个眼根,就是说我们这个眼珠子变成眼球啦,里头有一个黑的眼珠子,眼珠子黑的里头啊有一个空空的,这个里头有一个空隙啊。我们中国古代好的名医,真的眼睛有毛病白内障,古代好的名医啊,不要乱试,不过我们小的时候看到,所以前天那个李药师来,我告诉他,针灸,我自己的眼睛有一次角膜炎,搞了几个月,因为我这个人不乖呀,角膜炎也不肯休息,照样看书照样抽烟照样不睡觉,结果也不行,后来我找了一个人,我说你给我扎针。哎哟眼睛没有扎过。我说我讲穴道你扎,扎瞎了你不负责,结果就扎眼睛。不过我也不敢叫他扎瞳孔,那是白内障扎,就是银针啊从这个黑的中间这个瞳孔由这个里头扎进去,那要功夫很高了,不然眼睛一定瞎。所谓金针刺瞳,那功夫很高了,那个本事很大了,那真要有点气功,不然拿着发抖了,要很细的针金针刺瞳。所以我们这个眼睛的瞳孔里头又是空的,这个中间。当然你看我我看你,只看到人,看到一条狗,不是狗了,我看看你的眼睛有条狗就是我,你眼睛有我我眼睛有你,对面看就是这样。这个黑瞳孔,外面是白的,这个组织你要研究眼科了,很复杂,这个叫眼睛,眼睛在佛学就是叫眼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佛叫它清净四大地水火风,就是这个生理机能,眼睛黑的白的,硬是有神经细胞组织拢来这是地大,眼睛也有泪水啊有液体眼水这是水大,它也有相当的温度这是火大,眼睛也有气啊这个功能就是风大。“根元”:整个的。“目”这个目不是指眼睛了,中文字啊,这个目是题目的目,题目的意思,这个名称。这个眼睛根源根本,现在讲外面这个眼根“目为清净四大”,叫做清净的四大,就是干净的,假使有一个不干净的,这个人生来眼睛就不大好。因为他这个生理机能组合得不干净,所以有些人天生眼睛差一点也有,不大清净。材料当时选的好的话,自己入胎的时候将来慢慢选,听了《楞严经》,所以最好的材料是清净四大,差一点就浑浊了。所以眼睛啊,各人有各样。“因名眼体”,那么整个的讲起来,生在脸上,这个官能叫做眼睛。

“如萄葡朵”一样很好看,眼睛象葡萄,尤其是白种人蓝色的很好看,有些人眼睛是黄色的,一切众生眼睛不同。你看有些鸟啊,外面还一圈红色,狗也一样有一圈红色有红外线的,所以夜里它能够看东西,我们外圈没有一圈红的,所以夜里看不见。各种各样,业报不同。讲人的眼睛。

“浮根四尘,流逸奔色,”这个问题要讨论了,上次我们讲浮根四尘我说都在脸上眼睛、耳朵、鼻子、嘴巴。那么古代有些注解“浮根四尘”不同了,第一个是我们自性起了看见的功能,这是阿赖耶识用唯识道理来解释浮根四尘,这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见分是见的这一部分。我们变成了四大这个眼睛是相分,有这个形相,这个相分里头呢,浮根四尘。见分,阿赖耶识的功能,那么清净四大是胜义根,叫做胜义根。胜义这个意思,是唯识学的名词是讲不出来的最妙的妙有,所以唯识学家讲胜义,解释死了不晓得几十万字解释这个胜义,讲了半天越研究越糊涂。简单明了就是妙有,就是超过一般的这个道理,有这个东西,就是胜义。胜义根加上四大外面结合拢的根器啊,浮根。那么这样叫浮根四尘,古人解释《楞严经》有时候如此,我不太同意,甚至说很不同意。佛在这里讲得清清楚楚,所以一般人啊,古人也好,今人也好,我特别主张,诸位研究佛经也好,研究中国旧文化,以经注经,用自己本身来注解,不需要另外加理由,《楞严经》你就用《楞严经》,它有清清楚楚的地方,用不着把唯识啊、其他采进来,你列进去做参考加做比较可以,这是学术的研究。假使说随便这样一注解啊,就容易把别人引到另外一个路上去。

实际上“浮根四尘,流逸奔色”,那么哪些是浮根?它的文字告诉你清清楚楚,浮就是外面的这个是根,什么是根:眼根。浮根是摆在外面、浮在外面的。四尘:眼睛是四大这个色做成的,色的相对是尘,所以用不着采到内义,内在那个义理最高深的什么胜义根啊、见分、相分,那讲唯识的解释可以,作比较可以,那么如果做普通的讲使人越听越糊涂了,扯到唯识去了。当然佛经万法归一,不能够说离开心意识作用,但是在《楞严经》佛所表达的方法,心意识,他另一种教育法。佛的教育法每一本经听众不同、集合的地点不同、环境不同,他的教育法用的不同。你把物理的课拿来上哲学的课程,把哲学的课啊拿来做电气课程来讲,这个越听越糊涂啊,你说这个有关系,那慢慢再研究,研究所里做研究可以,拉不拉上关系慢慢研究。所以我们还到本经。

“浮根四尘,”就是代表我们面上有了眼睛以后眼耳鼻舌发生了见闻觉知,眼睛看见、耳朵听见、身体感觉、思想意识知道,浮根四尘,这也是浮根四尘,所谓眼耳鼻舌等等。

“流逸奔色”因此引发了我们,眼睛一看见,“浮根四尘”啊流逸,流就是向外面流放。“逸”,什么叫逸?我们大家现在上一下中文课啊,逸者安适也,假使解释啊,很安逸,譬如四川人讲话,“你坐在家里天天喝喝茶好安逸啊”。安逸就是这个,这个逸字舒适。所以我们形容人,你好飘逸,也是这个逸。讲一个隐士在家里过着清闲日子啊,所以称他为隐逸。但是这个中文字,现在因为青年同学们不大讲认字,中国字都认不得,我现在常常讲,逸还有借用的意义呢,不守规矩。这个轨道是这样走,跑出去了,不走这个轨道,也叫逸,逸出外面。所以隐士叫隐逸,这个人不走一般常人轨道,常人读了书啊,有了知识啊,长大了要个职业来做做,他隐逸的人譬如说他们出家的同学啊就是隐逸之士,又不讨老婆又不结婚又不嫁人,然后头发又不留起,剃得光光的,吃些草啊吃些青菜啊,坐在那里去打坐,这个就是给人情的规范超逸出去了,叫逸。所以古代你看读书啊,一个马乱跑叫马逸,这个马发了脾气了乱跑叫马逸。牛可不能用逸哟,你要注意哟,牛逸那就笑死人,牛叫犇,因为牛发了脾气,那个脾气大了同我们那位同学前天晚上发脾气一样,牛的犇放,那个牛就犇了,那叫犇,三个牛一起走,就叫做犇,乱撞的。所以我们中国字都有道理,猴子叫猿啼,虎叫啸,龙叫吟,白鹤在天上叫唳,狼叫皋,狗叫吠,鸡叫鸣,鸟叫啼,各个不同的,同样中国字。你不能说狗啼了,没有这事吧?所以讲到这个“逸”字啊,我们顺便又讲到中文课上去了。那么我们懂了这个字就好看经了。

“流逸奔色”所以它四个字翻译的时候用的之好,我们这个人这个六根作用,受外界的环境一牵引,本来是听《楞严经》的,有一个人在这里打开一个电视一看,一边是四大,流逸奔色就给电视引走了。流逸,出去了。奔色,就向外界给物理世界物质世界引诱跑了,人的心是不定的,这是讲眼睛部分,到此为止。佛说我们眼睛的作用就是这样,本来我们自性很清净的,由无始以来人有了“粘湛”,本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自性本来如此。可是我们现在不清净了,有了眼睛总喜欢看,所以打起坐来有时候坐坐眼睛就张开看看,对不对?至少还坐坐张开看看表,然后又去坐坐,你就晓得我们这个眼睛妨碍我们,多讨厌啊,这位老兄啊。它“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浮根四尘,流逸奔色”,它象一个野牛一样,牛魔王心栓不住的向外面乱奔,这个色相好看的它非看不可,本来眼睛是非礼勿视,不能乱看,那我瞟一下总可以吧,就是那么瞟一下,就是流逸奔色。所以修行就在这个地方,你把眼根能够摄住也很不容易了。

所以现在明白告诉你,你们修道家的有些守窍守这里,有好几种守法,我告诉你,要不要听啊?我想你们一定要听。有些是收精的守法,不要乱听啊,我吩咐了,我讲了天打雷劈我没关系啊,我就站在雷的外面去了,收精是等于三角眼,把这个两边两个眼神收回守到这里,那很吃力,如果功夫不到,你脑部的功夫不到,没有到还精补脑这个阶段,千万不要用这个方法啊,用了这个方法会高血压,甚至会得精神病,我先吩咐了。但是到某一步功夫非要这个不可。

所以看法有几种,有象王视法,你们没有受过训练不知道,没有修练过,这个眼睛这样看,眼珠子在前面,两边都看到,同象一样,那个象的鼻子大,他眼睛两边看的,象王视法。但是很多人打坐修道家的,手里结个太极印,现在叫太极图,所以你一看他捏这个手印,修道家的叫“ 决(谐音)”,同三社一贯道,五教会通,四贯道就是这样来的,这个叫太极图,然后眼睛半开半闭在那里嘘啊嘘的,在那里守窍,这么一看守窍,可不能乱玩啊,脑神经有问题就出问题了,但是很容易看得见东西,那是习气,刚都讲过。

为什么我今天公开给你们讲天打雷劈都不怕,因为现在不打雷,我当然不怕,打雷我当然害怕。这就是告诉你们任何修行的方法,没有说哪个对,没有说哪个不对。要看什么时间、要看什么人、年纪有差别、性别有关系,男女有关系、身体的健康状况有关系。譬如高血压你教他这个方法就糟了,那么低血压的人教他这个方法,他会发晕,因为他血压低啊,精神叫他这里一集中啊,看人觉得晕了,也有问题。所以教人之难,不要说这个是祖窍,哎哟,这个玄关一窍,可以登天,当然登天哪,就是我们松江路一直过去转个弯那里去了,登天了,不可以乱来的。

现在我们晓得为什么讲这个话?讲这个话,不管你用哪一种方法,你看我们叫自己持戒,佛学主张持戒,修定做功夫打坐,我们一天当中这个眼半开半闭,最多只看前面三步路之远。最多小乘看三步,大乘菩萨距离五步远,只能这样看,和佛像一样,闭目闭眼的,都是这样看不左右斜视。假使法师们出去托钵,端个钵就是这样看前面五步走路,一天做不做得到?做到什么?不“流逸奔色”,你做到了差不多了,不在求你多,只要求你一天不向外流逸。眼神换句话用道家讲眼神内敛收进来,不向外面奔色,外面再好看的都没有动过,眼睛半开半闭,很慈祥啊。千万不要这样啊,那很不对哟,你看很多人打起坐来在那里,叫做气脉通了走过了。佛菩萨神仙都很慈祥的呀,笑咪咪的,这个地方都笑开了,那就对了,千万注意啊。你自己先拿个镜子看看,不然人家看到修道修成这样,把家里人先吓死了,神仙没有修成功啊,神经修成功了,不要干。注意呀,流逸奔色。所以我们知道了,修行在哪里呢?收摄这个眼根不流逸奔色,所以读经就在这个地方是眼睛了。所以我们知道了修行在哪里呢?收摄这个眼根不流逸奔色。所以道家告诉你啊,收视返听,也有它的道理,不能说它没有道理,很有道理。收视就是摄心,摄心你做不到啊,先摄眼神不向外面流逸奔色,返听就是观音法门,耳根不向外走内听。内视内听,这是我们中国古老文化,三四千年前的文化,从黄帝开始起,中国修道人就讲内视之学,长生久视之道。那个同佛学没有关系了,但是一个东西。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所以叫内视。

因此我们懂了这些呢?读佛经你就懂了,那么我们修道不管你修什么做功夫啊,不要向外流逸奔色,收视返听内视,你们诸位近视眼的同学,多用这个内视的功夫,保你眼睛有进步。因为近视眼的人眼睛都鼓出来都暴出来了。他看书啊,牛皮都看得穿,是这样看的,把牛皮都看穿了。所以我们从小因为受了这么一点以后就知道了,后来虽然不用这个东西,但是我告诉你。年青同学说老师你的眼睛怎么那么好?我说我的眼睛对我啊,真可怜,我非常感谢它,我用了几十年,昼夜都在用它看书,到现在还能够这样好,我要拜拜我的眼光菩萨。但是我保养它,譬如我也看电影啊,我当年看电影才不象你们呢!一个礼拜看六场,六个电影院看完了刚好一个礼拜,他们又换片了我又看,坐在电影院干什么?打坐。眼睛也还是张着还是看电影啊,我叫电影来到我前面来。我不是嘿嘿哈哈又哭又笑眼睛瞪得多大,那是你眼睛去看电影,我要电影到我前面来看,眼睛眯着。这个影像已经来了,那么大一个屏幕,你眯着,好象光到我前面来看。眼睛把这个神这个电能功能不要乱向外奔逸,因此就保养它了嘛,少用它少消耗它。看书啊,叫书来看我,不是我去看书呀,看书啊这样看见了就好了嘛,那个盯上去看,脑筋又拼命记,眼睛盯,所以现在青年人搞得眼睛啊近视脑筋昏溃。你懂了这四个字,回转来就有用了。佛法就有用了,不向外流逸奔色。这是额外的讨论。那么佛讲了眼根分析了以后,他没有做结论。现在他讲耳朵。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我们注意啊,现在讲听觉这个耳朵。这个耳朵听的功能呢是两个大外界的现象,有声音叫声音的动相,没有声音我们耳朵听见东西没有?对了,有些不懂的就说没有声音我没有听见,错了,你听见了,听见那个静相。没有声音那个也是一相啊,听见静的。所以有声音叫动相,耳朵听到一点声音都没有,如果让你到一个广播电台的那个播音室里头,就要隔音隔得很清楚,如果门一关好了,一点声音都没有,清净得很,有些山洞里头一点声音都没有,你会害怕啊,其实才不害怕呢!那个境界才好呢,那才叫清净,真正清净。不要说听到流水声音,叮咚叮咚,那也是动相并不清净啊。听到没有声音那个是清净。所以声音呢,由于动静两种现象相击,击就是撞。不是动,听不见就是静,动就是动,不打了静,所以动静二相互相击撞。

那么在我们这个自性妙圆中“粘湛发听”,我们人就引发了听觉功能,这个听觉功能。“听精映声”能够听的也是精啊,这个注意哟,所以讲,佛家《楞严经》再三跟你谈精,正统道家就懂了,旁门左道就搞错了,把男精卵脏当成这个精,完全错了,那是身根所发的作用。那么耳朵怎么有个听精呢?如果说精虫就是精啊,精虫也会听精啊,有一根精虫把它叫听精啊,那么精虫里头分类了。这是精神之精,听精,这个听觉的功能,“映声”对于外界功能的反影,那么有了这个无始以来业力习惯的作用,“卷声成根”,把声音喜欢裹拢来,卷就是裹笼来,把声音都吸收回来裹起来。这个问题多了。

我们普通现在晓得声音发出靠空气的振动,过去几十年前科学家一概的振动现在推翻了。后来还是空气的振动,现在科学又推翻了,不一定是空气,所以银河系统是什么能够使这个声永远传播?要真讲科学的道理,我们现在讲一句话,这个声音永远存在的,在这个太虚空,等于一块石头丢到水里去一样,看这个小圈子慢慢放大,慢慢放大,最后看到没有圈子,其实还在放大,这一动在虚空中永远在放大的哟,声也是这样。这个功能究竟是什么?现在新的科学还是个问题。

但是佛经在几千年佛学用尤其中文翻译“卷声”,滚动了,就把它那么卷起来的作用。我现在至少认为了解了这些皮毛的科学理论,常常看那些科学书,呀,知道我们这位师父释迦牟尼佛越来越伟大,讲的很有道理,现在科学在慢慢接近他所说的那个边缘去了。所以这个中文翻译也了不起,“卷声成根”,所以我们这个耳根的形状,就有这样卷起来的形状,这个弯的,耳朵到里面清楚。那么这个道理呢?声的作用同我们眼根看的作用不一样,所以我们老年人第一个发生的耳朵聋,为什么呢?中医道理耳通气海,元气衰了,命门的肾元气同肝气这个元气衰了,先是耳朵有点恸听了,“恸听”声音大一点听得见,所以当耳根一衰老了,眼睛也老花厉害了,同肝肾元气都有关系,所以耳通气海。因此入定的人要用那个引馨来敲发音,要金属的声发音,这就是科学问题。入定为什么不打鼓叫他出来,打锣多好呢?不行,非要金属那个引馨的声音,很优雅的一敲,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值得研究的。

他说这个耳朵的根“目为清净四大”也是地水火风组合来笼来,“因名耳体”,所以叫它是耳朵。他说等于新卷叶,不是旧的树叶,旧的树叶子干了。新的树叶子拿下来一卷起来可以做喇叭吹的,作乐器用的,卷起来,耳朵一条一条的很好看。

“浮根四尘流逸奔声。”那么照唯识讲我们那个解释,刚才拿眼睛解释过了,不多讲了。它配合了脸上的浮根四尘,向外面“流逸奔声”,耳朵喜欢向外面听好的声音,耳朵向外面喜欢听,所以我们念佛的人,叫你回转来“阿弥陀佛”内在听发声,不肯,哎呀,那个和尚木鱼敲的好啊,某人念的真好听啊,你在那里念个什么佛啊!你在听戏嘛!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叫你耳根回转来听自己,一字一字很清楚,乃至嘴里不念出来,听自己心声在念佛,心里头这个声音,“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听得清清楚楚,这叫做返听,也就是观音法门,这个道理。所以净土配上观音法门,修起来一心不乱,往生西方必有把握。千万不可以“流逸奔声”,向外面走,光听一般外面的声音,这个佛分析这个耳朵。所以我们普通一般修禅的,修安那般那,修出入息的永远不能得定,呵,你要反省反省了,我不告诉你永远不懂。你就不在耳朵上研究啊,也觉得听呼吸,你的感觉呼吸,那呼吸里头的声音你根本没有听到,要听到在这样很吵的时候,返听到以后,自己里头心脏跳动、呼吸跳动声音都听见了,安那般那快要成就了,可以修到气住脉停,业也跟着停了。你在那里听呼吸,尤其这里吵闹的时候,听呼吸听呼吸,你听得见啊?除非那个有鼻窦炎的,“嗯啊嗯啊”呼吸这样你才听得见。你那个没有听见呼吸,是感觉呼吸。但是修安那般那一定要听,要耳根来。因为耳通气海,所以第一个窍门你都没有得,你坐在那里修什么?我修出入息,你慢慢去数吧,第一步,数了一万年最后数到那个棺材板里去了,这个巧妙顺便也带到了,都传给你们了。这要真注意啊,不是开玩笑的,你平常问我懒得讲,我也忘记了讲,事情又多,所以有许多写信啊,当面要问我,你问我,我事情多得很,我也懒跟你俩变谈佛法,这个耳朵象面包一样我早忘掉了,我想面包要紧,不管你什么成道要紧啊。现在都告诉你了,耳朵这一部分讲了,听觉。下面讲鼻子。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讲到鼻子,鼻子的作用就是两方面,两个事“通”,呼吸通,鼻子不感冒,也不流鼻水,没有闭塞,没有鼻窦炎。闭塞了就是鼻子有毛病,就是不通,不通气,所以一个通一个塞这两种现象,呼吸往来就靠这个鼻子,主要就是烟囱,我们人体这个烟囱。那么这个作用呢,也是无始以来带来的,因为这个大自然里头有呼吸,空气的作用,人必须要日光、空气、水三样不能缺一,我们这个生命,这个世界上面日光、空气、水一样都缺少不了。所以必须要通气靠这个鼻子,这个鼻子呢,除了通气以外呢,闻这个气息的味道,香的,臭的,焦的,酸的,辣的,各种各样都闻得出来。尤其狗的鼻子,那位老兄的它业报比我们灵光,虽然灵光啊,他有时闻错了,不晓得我们对啊它对,他闻到大便是香的,我们闻到是臭的,这就很难讲了,但是它的鼻子的确比我们灵光。这个鼻子的嗅觉很多的作用,这个嗅觉现在。

我们有几通啊?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五通,没有天鼻通。因为这个呼吸啊到了二禅以上慢慢就会停止了,真得禅定的时候就气住脉停,换句话说你呼吸元气不住永远不会得定的,呼吸不停止不会得定的。说这个人打坐就会入定,那叫好笑了,那真好笑了,那不是的。真得定了,你呼吸已经住了,不是停止了,住是停住了。所以这个鼻子的作用是这样,所以我们这个鼻子啊,自性清净功能有了这个业力习气以后,这个鼻子的作用就闻这个香臭各种味道,

“嗅精映香”这个又是精,也是精啊,是心精的作用。所以呀,道家有个灵源大道歌,我叫你们参考,在眼睛就是看,在耳就是听,在鼻就是嗅,在身就是感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嗅精反映这个香臭的味道,

“纳香成根”,香同臭是相反的作用,并不一定要香才成根,臭也成根啊,就是香臭这个作用构成了鼻子这个鼻根通气的作用。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我们这个鼻子这个鼻根,它的本元也是地水火风清净四大所做的。

“因名鼻体”,叫做鼻子。

“如双垂爪”, 爪就是两边挂上。那么鼻子好一点呢,相上最好的鼻子,鼻如悬胆,那是好鼻子啊,会发财。当然如果是头头上悬胆,这个根根扁塌塌的,那个也没有用,那个叫蒜头鼻子,也有一点点财啊。悬胆,什么叫悬胆?你把那个猪的胆子拿一个来,吊起来你就知道,那么圆圆的,圆的那么好。象我们所有的鼻不是漏一点就是翘尾一点啊,再不就是大一点,绝没有象一个悬胆一样,当然蒜头鼻嘛,也等于悬胆,可是太小了,头头上大,上面都磨平了的,那也不行。它两边有两个鼻孔,叫双垂爪。

“浮根四尘,流逸奔香”我们这个鼻子也最喜欢香的地方就去,臭的地方不一定。不过很难说啊,海畔有逐臭之夫,有人闻到臭的特别,香港脚并不好闻哪,哎呀,自己一捏香港脚,拿着指头在鼻子下闻闻,哎哟,别有味道。那你看世界上人叫海畔有逐臭之夫,所以我海边人,我就是逐臭之夫,什么腌坏了的呀,你觉得那个咸鱼那个店里头多臭啊,在我们一闻,尤其在外面多年了,一闻,哎哟这个好啊,家乡风味。那个火腿臭得不得了,湖南火腿云南火腿好香啊,实在是臭的,人有逐臭之夫。那么这个香臭是什么?习气,众生习气。所以狗它闻到大便是香的,因此佛说我们吃饭,觉得最上乘的饮食,天人闻到掩鼻而过,上界天人看我们吃饭他把鼻子蒙起来走,他觉得臭得不得了,当然有大蒜味道更难闻啊。现在鼻子也讲了,那么嘴巴舌头味觉。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尝也是精啊。“绞味成根”。把那个味道啊,所谓牙齿吃进去那么搅。搅出来那个味道,滋味搅出来。“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叫舌头。“如初偃月”。就是讲舌头的尖尖上象初三的早晨出来看西南边上那个月亮,舌头尖尖上弯弯的眉毛月,倒转来弯弯的圆圆的,叫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喜欢向外面要吃好的味道。那么这些原文差不多,我们讲了三个呢,就可以节省,重点讨论一下。对于舌头呢两种大现象,“恬、变”,用得非常好,佛学。什么叫恬呢?淡味,没的味,我们舌头舔起来没有味,没有味也是味啊,叫什么味啊,淡味,不咸也不甜不辣也不酸也不臭。我们觉得有甜是变味,咸也是变味,咸味很轻的咸味有甜,甜太多了就会苦也会咸,所以咸甜苦辣酸都是味觉里头的变味,所以我们中国人吃菜喜欢吃变味,各种佐料配合拢来,中国菜世界上第一等变味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舌头呢,佛学你看对于生活的道理都讲得非常清楚啊,这个舌头啊,有恬淡,淡味同变味两种相参互相参合拢来,那么因此在我们觉性上变成一个业力的习惯,舌头喜欢吃味道。各人不同,这也是个人业力不同,有人喜欢吃酸,有人喜欢吃甜,那就是代表个人业力的不同。一个人一生也不同,有些人小的时候爱吃糖,到老年不要吃了,也吃不动了,吃多了有糖尿病,牙齿掉光了。有许多人从年青不爱吃甜的,到老牙齿不会掉,而且到老了喜欢吃甜的,也不会有糖尿病,这就是个人业报不同了。他说舌头啊,就因为这个业报不同,也是地水火风构成啊,就有这个舌头舌根“流逸奔味”,专门向外跑,专门向好的味道跑,这是舌根。另外呢身体了,身体是感觉。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离就是隔开,譬如这个东西这个帕子这个手巾我们隔开了,我这个手就没有感觉,捏拢来“合”就有感觉,这个身体感觉。衣服挂在那里舒服不舒服没有感觉,“合”穿到身上来,肉体跟它接触了就有感觉了,这是触觉。“由离合等二种相摩” 碰到,触摸,接触到,碰到、摩擦的作用。

于妙圆中黏湛发觉”。在自性本来清净自性中,粘住了这个自性的功能发生我们生命业力习惯,有感觉的作用,体能、体温有各种感觉。

觉精映触”,能够感觉肉体神经的反应,现在讲神经的反应,有这个感觉这个觉精,感觉的这个精明反映接触外界的作用。

抟触成根”。抟:抓拢来。就是包饺子啊、做馒头啊,搓面粉那么搓拢来,把它团拢一陀,这个感觉内外把它一搓抟拢一陀。“抟触成根”这个感触的作用,所谓十二因缘,名色缘触,触缘受,就有感受了。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这个身体,包括我们整个神经,包括内脏心肝脾肾各种官能。

因名身体”,所以叫做身的体。你看鼻体、耳体、身体。

如腰鼓颡”。腰鼓颡啊,现在这个乐器没有看到过了,那么至少在唐代还有,这个是胡乐,西域来的胡乐。腰鼓颡象一个人的体能一样,就是说头上有个疤一个头头,身体有腰身细细的,就象人的一个人体体能一样。那么我们现在乐器至少有一种鼓啊,两头都可以打的,等于我们的人身体,这个腰细两头比较大一点,如腰鼓颡。

浮根四尘,流逸奔触”。因此引起见闻觉知,眼耳鼻舌身浮根四尘,身体所以安祥不了,身体喜欢享受,喜欢好的地方,凉快呀,喜欢安适的座位啊,我们讲究享受。身段的感觉呢,两种大的作用,离合,碰到才有感觉,不碰没有。譬如我们两个人拉手,两个人捏在一起,哎哟,你的手好冰啊,我的手好热啊,这个有感觉—离合。才起这个作用,一离一合,可是离开了就没有了,上面流逸奔触,把身根讲完了。现在讲意识,第六意识,我们这个思想。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当我们讲一句话就是思想了,听一句话你心里的分别就是思想,一生起来就没有了,讲完了就没有了,一生一灭,它永远在里头连续不断。所以我们这个思想没有断过,象一股流水一样,几乎没有断过。生灭相续,实际上有没有断呢?有断,有切断的时候,只是你不知道。不过一般人普通啊把思想切断很不容易啊,所以很多人学禅修止观做功夫的很想把思想切断停止了,做不到。其实思想切断并不是道啊,是第六意识把生灭的两头切断而已。有许多人观念错误,以为把思想两头切断这个就是不生不灭之体了,那个是意识的清净面。生灭可以说有根本的生灭,有意识的生灭哟,这里讲意识的生灭,一个念头生起灭了。

于妙圆中黏湛发知”。所以才有知觉。这个知觉呢?也是生灭性的哟。你打我一下,我知道痛;你不打我,我没有觉得痛啊。那么你这个知觉不打我不痛的时候,你知觉是什么?你知觉还在知觉啊,知觉那个不痛。要注意哟,刚才讲声音一样,平常你说我坐起来,呀,我的气脉没有什么知觉,这个修道的人,现在喜欢讲气脉,你没有知觉那个也是知觉呀?那还不是不好吗?清静还不好?一定要身上在那里鼓气才叫好啊?嗯,下面放一个屁,你看我气功多好啊?一天到晚在那搞气的生灭,也很糟糕的。那么不生不灭那个气不动了,宁静,你知道自己身体上没什么感觉,你那个知道是知道宁静啊,可是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啊。常常有些人说老师啊,我修了半天都没有什么感觉啊?真的呀?没有啊?你打坐啊?打坐啊。你坐起来没有感觉?我就不响了,因为他没有智慧,我如果告诉他你觉得坐起来没有感觉,那个知觉的没有感觉很好啊。他说我骗他。究竟我骗他,他骗我谁知道呢?结果往往我是受了人家的骗,他那么讲我就听啊,受受骗而已嘛。你怎么办呢?他没有这个智慧你不能告诉他,告诉他他不懂。你求个宁静不是好?所以我常常告诉他,平安就是福啊,什么叫福气?福气就是平安,你以为今天做生意啊,明天生个儿子就是福气啊?那个有福有气把你忙死了又气死了。平静是福,一天到晚平安无事那个才是福呢!就是这个道理。

知精映法”。能够知道这个精明反映思维的法则,这个法就是思维法则、思想的法则。现在中西文化的合壁呢,用哲学的名词叫思维法则叫法。佛学里头法包括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这个都是法。所以思想知觉的东西,“知精映法”,你看它佛经的翻译中文用得多妙。

揽法成根”。揽:这个手一条绳子一样,远远把它吊起来,拉得很长,叫揽,把绳转一圈,把这个东西范围起来也叫揽。所以我们经常用的揽鼻,骑马,把马拉住放在口上那个绳子。揽鼻就是手抓到马的那个绳子,指挥马怎么走动。那个手这么一抓马的那个绳子就叫揽。所以呀“揽法成根”,自己抓得很牢,变成意根。意根在哪里啊?古人解释心脏,现在千万不要那么讲了,科学把你推翻了,这个根源就是脑神经。古人解释心脏,现在你要晓得都不是,脑神经也不是。就是头脑的思想,脑神经是它的反应,就是意根,不是心脏。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这也是地水火风做成的,因此脑神经这个意识有思想,这个思想呢,我们看不见呀,我们里头的思想看不见。只有眼睛闭着躺在枕头上或者打起坐来静静的时候才觉得自己里头有思想,对不对?你看佛经里形容得很好,

如幽室见”。思想看不到啊,可是它是个幻影,等于夜里在一个房间里看东西看不见,慢慢呢,把眼睛闭着闭着久一点在黑暗张开点,好象有一点影子,好象有,好象没有。所以我们闭着眼睛想自己那个思想,能够思想那个作用、那个现象,佛形容它,如幽室见。

跟着引发“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因此使我们这个思想啊,永远喜欢向外面奔放,这是思想的分析。佛分析了六根,这一段他比较分析得详细。佛没有做结论啊。佛快要做结论了,对我们修行的工具做结论。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阿难,我刚才给你分析过这个六根,修行要找这个六根做工具,现在先把工具认识清楚,这个六根。

“由彼觉明,”注意哟,四个字,由于我们的本性本觉“由彼觉明”这个觉本觉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菩提就是佛、本来是清净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由彼觉明”自性本来光明的明白的。这个六根的作用,它的根源最初能够发动的根源是本来那个本体自性的根源。本觉,本来个个都没有迷过,不需要求悟,是本觉的,本来就明白,自性本来明白,也不需要去修的。可是呢,怎么样来变成凡夫啊?迷掉了?

“有明明觉。”佛在第四卷开始时,富楼那问,这个宇宙法界既然自性物理世界精神世界这个生命,自性本来清净圆满,为什么形成了万有同这个世界?云何复生山河大地?佛的答复四个字“觉明为咎”,自性本来清净光明,为什么讲觉明为咎呢?这个觉,后觉?就是始觉了。“由彼觉明”,这个六根的作用啊,都是自性本体功能,本来是本觉光明的,并不是坏东西。为什么迷掉了?有明明觉:因为太聪明过度了,本来清净光明,忽然一念之间,我要把它加强一点,把光明扩大一点,我要更了解它,这一念就迷掉了。有一个明要求自己再明白,要求自己要觉悟,“失彼精了”完了。自己的钥匙本来在口袋里,哎呀,我要小心,今天出门啊,我很爱忘记,今天我把钥匙放好一点该不要忘记,放在里面的口袋里。本来还不忘记,因为要特别小心一点,忘记了,就是这样。本性“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可是凡夫忽然一念之间要求自己明白,要求自己成道,有一个求明白、成道觉悟的心。

“失彼精了,”把本性原来的原精,注意啊,这个叫原精,不是精虫卵脏那个精,再三声明。本来的,“精”在中文精就是明叫精明。

“黏妄发光”有了这一念要求得悟要求得明,粘住了,被吸引住了,被后天就被自己这个观念迷糊住了,谁把你迷掉啊?自己迷掉自己,自己骗了自己。粘住了这个妄想,妄想自己一生起啊,放不开了。“黏妄发光”,那么你说发光啊是发光,你年我们现在发光啊,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这个后光可大了,后面的光,这个光就是代表了我们现在讲放射了各种灵能,放射了各种灵力,也可以叫灵能,也可以借用的名字,也可以说拿现在物理科学啊,生命的电能生命的电感就放射出来了,发光就是一种放射。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三十三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