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五十二集
---楞严经讲座


继续上一次的二十五位圆通,今天到了观世音菩萨的修持报告修行的经验。那么我们重复提一下,就是大至的第三行开始。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是一个原则。闻思修下面一个字就是悟道,所谓证道,那是慧的成就,闻思修慧,进入正三昧的境界。那么他的经验的报告:“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是第一步的功夫。观一切音声而入道,观一切声音从耳根法门听一切声音。那么上次我们向诸位报告过的,一个是闻外界的声音,一是内闻自己内心内在的声音。这个闻当然开始要耳朵耳根。实际上我们除了耳朵以外,意识上自己有个听声音的功能,用这个返听自己。所以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进入法性自性的法性之流,亡掉所听的声音,亡就是空掉,没有了。声音慢慢听无所谓了,并不是听不见,听见同我不相干了。

所以下文,所入既寂,所入就是耳根里头听进来的这些声音到内在自然是清净了,声音听到,统统不相干,所入既寂。那么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听到声音是动相,是心念动,所以我们晓得各种声音,虽然自己没有觉得动,就是心动了才听见。假使没有听见声音的时候,我们在不在听呢?也在听,听的是什么?也是心动,听的是静相。譬如我们睡着了那是没有听,那个时候静吗?睡着了不算静那是昏沉,昏迷了,这不是真正的空与寂,空寂是清醒的,一切音声听到没有关系,都空了不相干不受影响,那不是睡着了的事。所以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动相---声音来的动相有声音,静相---自己知道声音不相干,很静的时候,我们觉很清净,清净也是声音。

那么大家现在我们在都市里长大的不容易听到静的声音,如果到很偏僻的乡下,乃至高山山谷里头,绝对没有声音,绝对没有声音的人很害怕啊。为什么害怕啊?因为我们人生长在有声音的世界里头社会里,到了没有声音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害怕,可是自己不习惯,就会觉得害怕起来。没有声音听到那个是静相,所以动静二相这两种现象了然心中很明白,不生:不动念了,静来也没有关系,动来也没有关系,先要了解这一步。所以讲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我们有一个现成公案,尤其在中国大家讲禅宗讲到六祖的公案,很明显的,六祖不是看两个小和尚在争论在吵架,就是看到庙子前面那个旗幡,旗幡在飘扬。一个小和尚说是风动,风把这个旗子幡吹动了,一个小和尚说不是风动是幡动。俩个人争得很厉害,没有幡风动也没有用,没有错,幡动。一个说有幡风不吹它也不会动啊,是风动。最后六祖经过那里看两个小和尚争,他说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就是这个道理。动静二相,都是我们心动,所以先由这个返闻闻自性,自己不听外界的声音,听内心的念头的起落,听到了动相也清净,静相来也清净,不过动来知道了动,静来知道了静,了然明明了了,不生心不动,杂念不是压下去,这是第一步。那么修观世音的法门,修音声法门。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在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境界上并不是到家,就是了解了动相也不相干,静相也不相干。这个我们勉强叫它得到“大静”,大大的静相,那么还要用功夫下去。就在动静二相了然很明白,没有动过杂念很清净,渐增就是要定力了,这个定不一定在打坐,在森林中、在高山上乃至到闹市里头、到海水边上听这个潮音最吵闹的地方,真有定力的人啊,修观音法门没有觉得吵闹,吵闹毫不相干,等于我们在都市闹市住惯了,外面再吵闹,要睡就睡了,不过睡觉不是定。真定的人闹市里头不觉得闹了,在闹中在静中是一样的,一样什么?一样净,这个净是形容词。那么如此修持修练练习,慢慢慢慢一步一步的这就是叫做功夫了。

所以“如是渐增”,功夫就是靠时间经验慢慢累积起来。到了“闻所闻尽”第一个闻是能闻,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这个功能,第二个所闻是外面一切音声的相:动相和静相。能闻的与所闻的闻所闻尽都没有。譬如什么叫闻所闻?我们大家坐在这里现在听我在讲话,听到我的讲话这是所闻的声音。诸位一听到了以后,心里头就有思想这句话我懂了没有懂,这句话对没有对,这是第六意识分别的思想。

如果修观音法门呢?不管思想只管这个声音。闻:听到了,所闻:我讲的话声音同冷气机声音都听见了,就是所闻的声音。你怎么样听见呢?因为我们生命自性本有有个能闻的功能作用,这是能闻,自性本有的。这个能闻能听见这个作用平常没有用心自然听见,但是听见这个作用不要你去用心的,耳朵不坏一定听见,耳朵坏了的人也听见,听什么呢?没有听见外面的声音,听见里头一股闷嗡嗡难过一股闷气,还是有声音,听到嗡嗡里头,听到嗡嗡的那是所闻的声音。我知道现在听到什么?这是能闻的作用,把所闻和能闻搞清楚。

现在讲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后,“闻”--能闻的,“所闻尽”---所听到的声音都没有了,自然放下了,这要功力到了,功夫到了,闻所闻尽。那么这个时候闻所闻尽,换句话说一点不用心了。平常你修观音法门在上面这个阶段。“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还是在用心啊,还有个了然在啊,明明了了的在啊,所以这个功夫再进步了呢,闻所闻尽,这个了了然都不管了,这个了然就是能闻的作用,一切音声是所闻的现象。能闻与所闻的都没有,坦然而住,听与不听都一样,不是不知道。那么到了这个境界,自然有一个静的作用,闻所闻尽到了头,净到了极点,心净的净到极点,不是声音的静到极点,外相的声音还是一样在,可是同你没有相干,闻所闻尽。那么到这个时候应该如何呢?

“尽闻不住”觉得我现在修观音法门到了这里,一切最吵闹的、最清静的声音同我们没有关系,我心境还是非常大定,有个定的境界。所以声音静相、动相到这里都没有关系,等于划了一道沟一样、搭了一道墙一样,没有关系,然后认为这个是功夫、境界,还是没有对。要尽闻不住,听见、不听见这个功夫境界到了最高境界连这个境相、境界都要丢掉,不住在这个境界上。住在境界上一天到晚都在入定中了,那么入定了,自然这个人跟你讲话,反正不相干,不能起心不能动念,起心动念心就动了。

那么光住在这个定境上是不是修道到了家呢?没有。如果就住在这个境界上是个小乘境界,也有所成就,也可以发很多神通,也可以起作用,但是不能成一个普通人,可以做圣贤不能做凡夫,还是不对的哟,落在一边哪。真正的圣贤是很平凡的,一点没有稀奇,所以这个境界还不要保留,尽闻不住,一切无住,定也不住定,就自然大定了。法界是本来定的,并不是有个定造出来的法界,法界本来定不要你去修的,所以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那么这个时候呢?用功到达这个境界自然自己觉悟了,对呀,自性就是这样的,自性本来清净。所以禅宗的六祖悟道以后不是讲一句话,“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来自己清净不要我们用心去求一个清净。本来自己清净,这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觉了,就象六祖一样悟了,啊自性就是这样,有一个觉,上面这个觉能觉的,所觉;觉得这个境界,由这个境界懂进去了,觉、所觉都要空,能觉能悟的同所悟到这个境界极清净还要把它空了。

所谓空是个名词啊,不要有个空的境界,有个空的境界那不是空了,不是真空,那是你心意识造出来的。所以有些人打坐修道学佛说我现在很空啊,我说你的空就是那么大,空空洞洞,大一点就空不掉了,因为他有个空相在,空的境界在。所以空和觉俩个悟到,悟到了本空,极圆圆融通达。怎么叫圆融通达?

空在哪里呢?现在就空。譬如说我在讲话,诸位在听话,哪一个声音哪一句话说留住了?你想留住它都不可能,听过了就没有。说这一句话已经了解了这一句话就是觉、觉性、觉悟了这句话讲什么意思,觉了,知道了。这个音声来,因此知道,音声过了,知道也知道了,空觉都不留,自然不留,不是你要不留。所以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如行云流水一样过了就过了。

空觉极圆,到了极点圆融通达,那么这个时候说证到空性。我们在学理上有个名称叫证到空性,如果拿禅宗祖师来讲,就要打你一棒,空还有个性啊,有个性就不是空了,这是禅宗祖师的讲话,非常简单,这个逻辑也很简单,即然空你还有个境界?还有个空的境界啊?有个境界就不叫空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所以能空的、所空的都没了,这个时候生理身体、心理起动,这个念头起来生灭的作用都没有。“生灭既灭”,所谓生灭心不动,我们现在我在讲话的作用同诸位听话的作用都是生灭心,一个念头来了,生起了知道了,过去了把握不住的,它就走了,“生灭既灭”生灭是个现象,能生灭的那个自性没有动过。这个就称寂灭,本来清净。“寂”是形容词,本来清净,“灭”不要你去灭它本来灭的,一切念头一切有相、动相,本来灭,过了就空,不要你去空它。所以我们大家学佛打坐是拼命去求一个空,你去空它空不了的,你就是空得了,那个就不是空。自性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它自然来空你的。

所以生灭既灭,慢慢定久了,观察久了,生灭心不起了,“寂灭现前”。自性本来寂灭的境界就呈现出来。这是观音菩萨很切实的把这个修耳根圆通的音声法门,观世音这个法门,怎么样程序怎么样进步,很切实的告诉我们了。不过话讲得那么简单,练习起来做起功夫来,修行修行要以真正实证的功夫来求证它,不是理论懂了,哎,我现在一听声音,真的呀,也是空的呀,不错啊,你这点也对了,对了但是没有定力,你慢慢练习久了,定力久了定住了,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个身心都在寂灭中,自己也无所谓身体的感觉了。

因修音声连带身体起变化了,所谓身体起变化,现在修道啊,修密宗的人喜欢讲气脉,为什么要修气脉?因为我们痛苦的呀,有身的感受。就是老子说的一句话,我之所以为我累者---为吾有身。我们最大的拖累有个身体的障碍,它又怕冷又怕热又怕累,又这里坐着不舒服,真到了气脉通了忘身了,身体的感受没有了。肉体还是肉体,不过同我没有相干了,所以它归我所用,等于一个表一样,是我用的一个工具,我不会被它拘束了。我们普通人被身体拘束,被它用,没办法用它。到了这个寂灭现前身心转变了,可以用这个身体不被身体之所用,身体不会变成我的拖累,这样修持慢慢的修,话是几句话,原则大家把握住。所以诸位要讲修持,念佛也好,各种修法也好,修密宗也好,显教也好,把观世音菩萨这一段真实做功夫的千万背来。只有两三行。我们再把它原文念一道,这个要背来的:

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就是这一段,千万背来,乃至于学佛念佛修各种法门,乃至诸位要打坐的,上坐念这一段,你当做咒语一样念,好读书不求胜解也可以,念一下就有它的功德,你慢慢就会懂进去。那么观音菩萨说到这里,

下面说真到了寂灭现前这个境界,寂灭就是涅磐境界,涅磐不是死亡,涅磐是翻音,这两个字勉强翻译讲它的境界寂灭。讲它的功用呢?是常乐我净,这是纯乐无苦的,没有苦,不是我们普通世间的乐,舒服得很,永恒不变的,这是自性的真我,这是净土,这是寂灭境界。所以涅磐境界翻译成寂灭或者圆寂,中文来讲都不是全体,所以涅磐两个字很难翻,因此我们中文翻译佛经大部分只翻音不翻出来。它是圆满的、清净的、寂灭的,纯净的、极乐的、至善的。这一切的美德都集中了,这是一切众生与诸佛共有的自性的境界,寂灭现前。到了这个境界,观世音菩萨下面的讲话。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到了寂灭现前这个境界,注意哟,不要去求它,只要你修持真到这个境界,自然而然,忽然之间超越了“世”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有两个观念,这个世间是两个观念啊,所谓世间就是跳出了这个物理世界,拿我们来讲超越了地球物理的限制,超越了一切物理作用的限制,这还是狭义的这个世间,超越了物理世界。真正广义的世界,什么是世界呢?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个世界,超越了。所以他说忽然超越世,这个世间的世。下面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刚才我们讲过这个世包括世间,狭义的就是物理世界,物质的世间,广义的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跳出三界。跳出三界到哪一界去啊?圣贤世间,就是出世间,出世间清净的世间,一切圣贤都在清净心中。如果说我们修行跳出三界,我们常说中国文化把儒释道三家融合了的讲,所谓修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常常问一些青年同学你要跳出三界外到哪一界去?没有第四界啊。不在五行中你在哪里中啊?五行以外没有第六行啊!所以要想一想。譬如象我们在坐诸位出家的同学叫做跳出了世间,形象跳出了世间,要心真能够跳出了世间,叫出世间,那就叫做出家了,家就代表了世间。

但是你跳出了世间,住在出世间,也不能算是最高的解脱啊,还是住在某一个形象里,佛境界不但跳出了世间,也不住出世间,换一句话说即可以入世又可以出世。拿我们普通人讲,一个伟大的人生,伟大并不是说你官做得大,钱多,有权力,不是这样啊。哪怕你一个担水卖菜的,哪怕我做苦工的,那没有关系,那个是职业不同,人生伟大不在职业上面,在我自己的精神修养上,精神修养到了最伟大处你做任何一种职业都可以,你替人家扫地也可以,乃至在地下打滚都可以,那是职业。真正伟大的人生是以出世间的修养做入世间的事情,形式上是入世的,他的心境精神出世间的,永远是出世的,这个样子就是观世音菩萨说的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读中文古文经典要注意,翻译成白话这四个字要翻得很多了,世出世间。到这个情形,到达这个程度。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十方代表了空间东南西北四个角上下,所以叫十方,那么拿我们观念是空间。到了这个世界是一切空间没有限制,象我们是空间有限制啊,人是最差的,所以科学都晓得,到了三度空间,有些动物譬如象蚂蚁啊壁虎啊它倒转来可以爬,因为它观念里头没有这个方的空间,它觉得都是平面的,在它这个拿我们来比方了,所以它倒转来可以爬,我们人就不行,因为有空间的限制。所以修行到这个时候,没有空间观念的限制,当然也没有时间的限制。

我们最难解脱是时间与空间。譬如大家念佛打坐念一阵坐一阵心里就烦躁了,觉得好象蛮久了,功夫很好了,看看半个钟头,对得起诸佛菩萨吧,下坐了,因为心理头时间、空间的观念忘不掉。只有哪个时候忘掉了?打牌的时候忘掉了,坐在那里也不知道啊,多少时间也不知道啊,如果把打牌呀喝酒那些玩乐的心情,若将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这是第六代达赖的情歌里头的,若将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普通人忘不了,如把那个打牌做什么玩乐的,那个忘记了时间空间的心情专一的观念来修行,也很快会证到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那么到这个时候,十方圆明,没有空间观念,圆是形容词,你不要觉得我到了,现在我的境界好圆好圆哪,那就完蛋,那不叫做圆那叫完蛋,那就着相,着相就是着魔,十方圆明,一切都明白。“获二胜殊”,特殊的,胜:好得很,没有哪一样比这个更好叫胜。特殊的胜利,殊胜是佛学的名称,特殊的胜利,最高最高的境界。哪两种殊胜呢?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修道到达了寂灭现前这个境界,并不是一下到,到了以后在寂灭境界里头又要嘣出来一下,超越世出世间,因为寂灭法也是出世间。到这个时候再跳一层,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形容多好,中文多妙啊。大家想想看这一句中文,大家勉励年青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竹杆有一百尺,爬到顶上,他说还要进一步,进一步到哪里呀?下地了,归到平地,归到平凡,爬到最高点还要恢复到平凡,不平凡就不是道。注意呀,所以年青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这样,不然更进一步就凌空了,凌空了很危险啊,变成太空人没有什么好玩的,那就太空了。所以到这个时候得到两种特殊的境界,第一点上合十方诸佛同一切佛同释迦牟尼佛同阿弥陀佛都一样,“本妙觉心”,大彻大悟,心体相同。那么中国禅宗祖师讲一句话,经典上那么讲,我们中国禅宗的祖师怎么讲?与十方诸佛一鼻孔出气,这个讲得太彻底了。经典宗下,禅宗的祖师讲得都非常彻底,还有呢,与十方诸佛把臂同行,把臂就是两个手联手手拉手一起走,就是相同境界平等。那么在经典呢,不好意思用这个一鼻孔出气啊,把臂同行啊,就是与十方诸佛是本妙觉心相同,心心相印,因此自然这个人修到这个时候会大慈大悲。

“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到了这个境界你才懂得什么叫大慈大悲的心。慈悲两个字要注意啊,慈是慈、悲是悲哟,这两个字很难了解,都是爱众生爱人的心,但是不是男女相爱,也不是私情相爱。换句话说慈是父性男性的爱就是慈,女性的爱是悲,慈悲不同。这个更难懂了,怎么说男性的爱同女性的爱两样?两样,你看有时候父亲爱儿女,也爱得要死啊,不过父亲啊都是有一点凶兮兮的,“你怎么?讨厌你”,虽然讨厌,心里对儿子还是爱得很哪,儿子总归是自己的好啊,对不对?那个是父亲的爱。母亲的爱动不动眼泪巴嗒,哟,好可怜哪,怎么没有吃饭哪?自己就先哭起来了,这是母亲的爱,那是叫悲,父亲的爱叫慈。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有慈力,也有悲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第二点呢,他说照这样修持到这个境界,慈悲心就来了。慈刚才讲的,慈就是诸佛菩萨爱一切众生那个力量,是恭敬的、雄性的、男性的,悲就是女性化的。下面同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六道:上三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下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上三道下三道合起来叫六道,这个六道的轮回,一切众生,众生的分类,佛学的分类。那么这是凡夫众生,凡夫是一般人。观音菩萨说修到这个境界,上面同佛一样有很伟大的胸襟爱世间一切众生,慈的心。可是还有下一层呢,同十方世界一切六道里凡夫众生同一悲仰,怎么悲仰?我们这个凡夫看到好的时候啊,最高兴的时候眼泪就掉,哎呀,我的妈真好啊,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喜欢会掉眼泪,悲心。等于我们你看修行人有时念佛,尤其念佛七啊,打禅七啊,念经,念得好好的念得真清净的时候会哭起来了。你为什么哭呢?悲心,悲心是莫明其妙的,就来了。所以悲者是有仰有向上的意思,慈者有天一样盖覆下面,悲心是有大地一样向上的道理,所以慈悲要搞清楚,观世音菩萨具备了大慈大悲。慈悲两个心态完全是两样,不要当成一样。现在人说,哎呀,我拿不动了,你帮我拿一拿,慈悲慈悲,那是拿这个名称啊,反正我不肯拿,你帮我拿就是了,就拿“慈悲”,慈悲变成利用的别称了,那就不对了,那就不是慈悲了,那就糍粑了,糍粑是四川人讲,那个吃的软软的,四川人叫糍粑。所以真的慈悲心要搞清楚,不要变成糍粑心。有这样两种慈悲心就发起了。

现在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很清楚,一个修道的人学佛的人真发起大慈大悲的心很不容易的,所以大慈悲心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劝人家发菩提心就是发大慈悲心。那么菩提心、慈悲心它是一个东西两面的作用,大彻大悟了,到了观音菩萨修道成就佛的这个境界,慈悲的功力才起得来。慈悲是最多情的,慈悲也最无情的,有一点世俗的情感留着,那就不叫慈悲,那就叫做世俗的情。情就是无色界很困扰人的,很缠绵的,情是最困扰人的。人生最难解脱还不是欲啊,是情啊,情是很难解脱。所以出家人,真正出家,佛教弟子们修头陀行,头陀不三宿空桑,就是练习自己忘情。以中国的文化道家观念讲,太上忘情,太上就是到达了本体悟道那个境界才能够忘情。忘了世俗的私情才能够发起了无比的威力大慈大悲的情,大慈大悲也是情啊,不过呢它用过便休,没有缠绵,能解脱,能清净,能利他,这个才是菩提心,才是大慈悲心。菩提就是觉悟了,悟道了才有这个大慈悲心,没有悟道以前,讲慈悲啊,那是糍粑心,也不错,小慈悲呀。杯小一点就是酒杯啊,那不是大碗。那么观世音菩萨报告,我们讲报告不应该,菩萨跟我们开示到这个程度,报告是下对上叫报告,上对下就不能讲报告了。

世尊”。观音菩萨最大慈大悲,他现在报告他的慈悲由于修观音法门来的。他说世尊,世尊他是对我们大家的总老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学佛的要请他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世界上的本尊老师,这个时候他叫世尊是对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尊称。他说世尊啊,我为什么成就到这个程度呢?

由我供养观音如来”。由于我开始跟观音如来修法。

蒙彼如来”。承蒙观世音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注意哟,现在有解决的要点来了,上面观音菩萨自己讲自己这个法门闻思修,返闻闻自性,听自己的音声来修,返闻闻自性这个结论是后面文殊菩萨给他做的结论,这个标题是文殊菩萨给他做标题,观音法门叫做返闻闻自性。那么他现在讲返闻的道理,他说观音如来教我如幻闻熏闻修,注意哟,什么叫如幻?我们注意哟,佛经也告诉你,我们对一切音声啊,要开始修观音法门,最干扰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最干扰我们的声色两个字,声音和色相。眼睛会看东西,看一切光色、相貌;耳朵听一切声音分别是非、善恶。你要晓得,别的世界的众生,将来假设外太空人,它不一定有眼睛,不一定是靠这个眼睛看啊,算不定指头就会看。

每个世界众生生命业报不同、作用不同。蝙蝠夜里会飞翔,那个蝙蝠并不是靠眼睛看啊,靠感觉来的,它的感觉看得很清楚。猫头鹰那两个眼睛很大,猫头鹰白天看不见,眼睛那么大看不见东西的,但是它能看得见东西不靠这个眼睛。这个世界上的生命很奇妙的,你多看动物奇观就知道了,动物奇观那些生物也是众生啊,不要看我们人了不起,我们人坏得比他们坏,人吃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敢吃人啊,对不对?所以我们人啊,我也是人,我想想我们这个人,实在对不起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没什么了不起,人自吹为万物之灵,我认为人是万物坏蛋里的坏蛋,而且是笨蛋里头的臭蛋,最差的。别的众生比我们高明多了,有些都慈悲多了,他吃饱了不贪,老虎吃饱了它就不想吃人,人吃饱了只看到另外还有东西,哎哟吃饱了赶快去搬进来啊,还要留起来,你看那个贪心,对不对?当然我这个也不替别的众生辩护了。

所以我们晓得声色,一个耳朵听声音,一个眼睛看东西,对我们最妨碍,要修如幻三昧。如幻三昧怎么样修法呢?“闻熏”,开始你做不到的,勉强慢慢练习,等于抽香烟一样,拿个香烟熏,熏慢慢那个指头都熏黄了,就熏起来了。熏啊,慢慢香一样,慢慢把它熏,臭的东西熏一个东西慢慢变臭了,香的熏香了,熏就是练习的意思,要闻熏。佛告诉我们一切音声空的嘛,人家骂我们混蛋,我们听了就生气,如果外国人用外国话骂你混蛋,你还听不懂还对人家笑呢,还OK ,OK ,其实给人家骂了不知道。

等于我们当年几十年前,这个有名的哟,我们小的时候都晓得,有一位留学生到法国留学,买回来很多的外国货,回家来,自己是喝过洋水留学回来,请客。有一天请客一个红烧鸭子用法国买来的一个最好的盘子装出来,端到中间来请大家吃。大家说这个法国盘子刚好装这个鸭子,真好,磁器。你说是什么?外国人的夜壶,屙尿的。因为不懂嘛,不懂,你没有看到洋夜壶,那个老式的欧洲的,刚好一个红烧鸭子装上,不懂你就叫好。

但是我们人听懂了话,哎呀某人讲我不对,某人讲我好,那个高兴的感谢啊,明天一定要送个礼给他,讲我坏的一句话噢不得了,他不晓得一切音声如梦幻泡影,过了就是空,一切音声等于这样(南师拍掌开示)。所以你看我们全世界有共同音声大家上当,快要上台高兴了,大家给我拍掌,那个拍掌有个屁用嘛。所以我常常到外面讲演的时候我最怕,我先打招呼,诸位呀,拜托不要拍掌。我讲得好,你拍这一声对我也没有好处。我讲得不好,你随便那么拍礼貌上拍,拍掌大家拍掌鼓励欢迎欢迎,这个有什么意思嘛。这个掌可见拍得一点没有意思,那个导演在那里讲:拍掌鼓励鼓励。那我才不受鼓励,我觉得好痛苦,那是你叫的嘛,不是他们要鼓励我嘛。可是我们人呢?不会懂,这一切音声,善恶、是非、毁誉都是如梦幻。要把这个一切音声听到,心中能够不留了,这很难了,这也就是戒,这也就是道德,修功德不起分别心。

所谓八风吹不动,八风,哪八个风啊?佛经讲哪八个风啊?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叫八风,利有利于我的,有利于我的话,恭维我的,就是鼓励鼓励这个是利。衰倒霉了,昨天股票赚了一千万,今天蚀本了一千零五十万,昨天是利今天是衰。毁,诽谤你,骂你讲得不对。誉,恭维你,真好,称赞你,当面恭维你,当面喊万岁。讥耻笑你,背后某人他算什么!就是讥笑你。苦,乐,这叫八风。修行是修如幻三昧,先把世间法的这八个现象八风吹不动。

这个故事大家晓得的嘛,苏东坡的故事。有些年轻还有些更年轻没有听到的,只好耽误一分钟了,苏东坡认为学佛得道了的,有一天高兴打坐坐得好,做了一首诗就送去给佛印禅师,隔了一个江啊,叫了一个佣人送过去。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那个苏东坡自己认为今天功夫到了的,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禅师把信打开一看哪,下面就批了两个字给他退回去,放屁。那么苏东坡回来一看啊,他讲我放屁,就马上过来看他。他说你怎么讲我放屁?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过江来?这个放屁这一句话就是讥笑他,这个称讥一讥就过来了,一风就把他吹动了,这就是讥,什么叫放屁?讥笑他。

所以呀,他说要修行,先要修到如幻的闻熏,听到好听的音乐,不好听的音声,乃至听到今天人家爆炸的声音不惊。有些人打坐坐在那里,坐得好好的,有些修道家的,人家轻声咳一下,全身都跳起来,然后和人家吵架,哎呀你妨碍了我的功夫,你是魔啊。那不晓得什么风喽,那是第九风,发疯了。真到了如幻三昧,一切大声、小声、善声、恶声皆是如梦如幻。一切音声就是这个样子,我们拍掌,鼓励鼓励也是拍掌啊,故意臭他的也可以拍掌啊,这个掌是臭他的,拍掌的声音是一样的,你心里有数他这个拍掌是臭我的,是你的意动,对不对?所以一切音声都是你的分别来的,要知道一切音声如幻如梦,如此去闻,慢慢听一切音声无所谓了,熏习自己的德性,就是在道德行为见解上的了解。功夫上呢?闻修,闻修就是说“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利用这个声音来修,闻熏闻修,闻熏就是对于一切音声,称讥、毁誉、苦乐淡然而忘之,空相,一切诸法空相,闻修能闻所闻自性皆空,如此进入金刚三昧。什么是金刚三昧?十地菩萨成佛的时候得一个定,金刚喻定。比喻就是金刚钻一样,坚固颠扑不破,灿烂光明,得了这个定力,得金刚三昧。他说我就是修观音法门来的,是观世音如来教的。

与佛如来。同慈力故”。有大慈的心,他没有讲同悲心故啊,悲和慈在这部经典里给你说得很明白了,悲是有一点畴的意思,畴昔怜悯的意思。慈是没有怜悯,这个慈的心情啊,冬天的太阳一样照下来,人人需要,人人喜欢,温暖;悲的心情啊,是落了水里头刚给人家拉上来,那个高兴一样啊,所以慈悲有不同的心境。观音菩萨在这里报告,与佛如来同慈力故。

因此他说我能够“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三十二种变化,什么叫应呢?应化身。诸佛菩萨诸佛如来有应化身也叫做百千万亿化身,什么叫应呢?有求则应,你要“求”他就和你俩有感应,拿现在讲电感,要你至诚他就有感应。那么诸佛如来有多少感应?百千万亿感应。所以成佛了有三身,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万亿化身,这个化身就是应化身,也叫做应化身,简单的称呼也叫应身,所以诸佛菩萨的应身对一切众生有大恩德。诸佛菩萨的应化身你看不见啊,你不要认为菩萨来了,观音菩萨一定穿个白衣服,黑衣服不可以穿啊?你规定他他规定你的呀?他一定给你现个菩萨相,有时候给你来个凶相吓死你,把你吓乖了,那也是菩萨。所以应化身不一定啊,你自己常常碰到他不知道啊,所以观音菩萨有三十二个应化身,“入诸国土”不一定到中国啊,也不一定在这个地球啊,随便国土上都有观音菩萨的应化身,这就叫做三十二应。我们还有一本经典《法华经》,抽出来普门品,我们大家念的,普门品就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那么现在开始讲他三十二应化身的功德,我们称它为功德,在菩萨自己的作用,他的慈悲的力量,我们讲惯了慈悲,他这里告诉你他的慈力有这个应化作用。

第一,“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第一条对菩萨的应化身,我们看看奇怪了,菩萨还要“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大菩萨。菩萨分十地,简单的分十个程度,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一直到第十地,超十地以外的二位,叫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就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境界,那同佛一样,最高是佛。所以菩萨分十地,详细分的呢?有四十个层次,他的学位、他的修行的程度、功力与见地、智慧与定力分四十二个层次,所以初地菩萨不知道二地的事,不晓得二地的境界。等于凡夫的人不晓得得道的人是什么境界,看起来一样吃饭,一样穿衣,同普通人一样,有时候比普通人还不如呢,但是你不懂他的境界。等于说大家在读书,低年级的不晓得高年级在搞些什么,程度低的人不晓得那个学问高的,一样的读我们读一样的书啊,他就比你高,你就不懂他,低的不懂高的。观音菩萨与十方诸佛上面他讲过啊,一鼻孔出气,就是佛,所以有些菩萨,大乘大菩萨没有登地的,或者在初地二地三地由下地向上地,就是下一层功力功夫再想进一步的,进不了步,世界上没有明师指点,找不到好老师,如果你好好修行,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来指点你。

所以“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象一切小菩萨们,小菩萨在我们看起来是大菩萨了,了不起啊,找到一个菩萨当老师那真是明师哟。光明的明那个不是出名的名啊,出名不一定是师啊。古人讲两句诗,我只讲上半句,下半句不大好意思讲,因为我们这里有出家同学坐在一起,我们出家同学都很高明的,上半句是“原来名士真才少”,{听录注:下半句南师没讲,下半句:“偏是僧家俗气多”},不一定大名之下他就是很了不起啊,我常常讲一个人出名不出名,有八字的有运气的,不是真本事哟,这个出名同发财一样,命好不如运好,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诸位没有出名的不要灰心,你比出名的人还要出名,不过八字不好而已呀,所以自己很足以自慰了。世界上没有明师啊,我告诉你,很痛苦,有时候自己的修行到那个境界,无人可问,无人可商量,找个人谈谈心都没有,讲给他他也不懂,那真是悟了道,青蛙跳井扑咚扑咚,都不懂有什么办法呢?这个时候你只有求菩萨,那灵得很啊,有时候一下就会指点你了,他不一定现身给你看的。

所以有些菩萨进入三摩地,你注意啊,三摩地已经得定了,三摩地是正受三昧正受,到了一种定境,想进一步进不了,不晓得下一步怎么办?进修无漏的境界,菩萨不一定得无漏果啊,大阿罗汉可以证无漏果,菩萨不一定得无漏果。什么叫无漏?无漏是真得道了,什么叫真得道了?贪嗔痴慢疑,这些心理的不平衡的状态,统统没有了,连根拔掉了,所以叫无漏,换一句话一点缺点都没有。大阿罗汉证得无漏果但是不一定是菩萨啊,因为一切念头空完了,不肯入世啊,所以大阿罗汉他发大慈悲心入世来救人的,这叫罗汉菩萨,双重那就高明得很,佛才做得到,佛就是大阿罗汉,佛就是大菩萨。菩萨呢?同凡夫一样啊,菩萨有脾气哟,菩萨有烦恼啊,菩萨今天是菩萨明天就萨菩啊,对了是菩萨不对了他就是魔王啊,菩萨跟魔差不多,他有情啊,所以叫菩提萨埵。觉悟是悟了,不过同凡夫一样,喜怒哀乐照常有,不过他比凡夫不同,喜怒哀乐随时空得掉,凡夫放在心里空不掉。所以菩萨不一定得无漏,懂吧?这个道理很重要,对不起啊,我也没有懂,不要问你们懂不懂,只是那么讲而已。

所以这些菩萨已经得了定境界入三摩地,要进修得无漏果,“胜解现圆”,这个定的境界有,清净很定,一片光明中,神通也有,神通不稀奇哟,神通五通是共法,鬼、神,神仙,菩萨,罗汉有些都会哟,这叫五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不稀奇啊。有一通是不共法,佛法里头有漏尽通,就是一切心念烦恼贪嗔痴慢完全解脱完了,这个才是道,第六通不共法,一切天人所没有的,只有佛弟子大阿罗汉大菩萨才有。所以他说这些菩萨们要想进修到无漏果的境界里头的时候,胜解现圆,什么叫胜解呢?理论上一说我都懂啊,对不对?同诸位一样,空你也懂啊,我听经、我学佛二十年了。象我们这些老朋友学佛三十几年了,讲起来样样懂,有时候门门不通。哪个门我都晓得。你开进去啊!我没有钥匙。你不是研究了那么久了吗?他就是钥匙开不了,到那个时候就完蛋,碰到事情啊,他就变萨菩了,一点用都没有。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要想进一步。

胜解:理论都懂,求证那个理论境界胜解。现圆:呈现在前面,圆满进去的。

进不去了,跳一步进不去了,观音菩萨讲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来了,你一念求观音菩萨来指点,他说“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我马上化身成佛,因为菩萨看不起下地的菩萨,人都向高看的,佛比菩萨要高一点。所以你看普门品上讲,应以如来身得度者,即现如来身而为说法,用普门品的话来讲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算不定他正是现身阿弥陀佛,现身本师如来相来给你摸项灌顶,现在你应该如何,一句话,就使你通达了。他说我这个时候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为他说法指导他。令其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现有的下地的界境,再跨进了一步。

有时候你的成就,人很可怜啊,我们看世间法也一样啊,人被那一种成就困住了的哟,你看做生意就知道,那一个人做这个生意发财的,你给他讲另外那个生意可以发财,他改变不过来,不能解脱,职业病。拿现在心理学、医学讲起来,职业病。学佛也一样,所以你看学佛的人,我们看到很奇怪,学净土的,他就骂别一法门不对,学别一个法门的就骂净土不对,个人有个困扰在那里,不得解脱。能够万事得解脱才是道,学佛的目的是学什么?学解脱,解开一切习气,脱开一切的烦恼,所以叫解脱。这是第一条,三十二应。

第二条,“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什么叫有学呢?不管是小乘的声闻、大乘的菩萨,还需要在求学的境界,就是修行还没有成就,没有到最高的成果,需要进修的人就叫有学位,有学这个地位。得了道,证了大阿罗汉成了佛叫做无学位,不需要再学了,同我们读大学两样。大家读了半天你有没有学位?我没有学位,晓得你没有毕业,有学位就是学士了,大学毕业了,再进一步有学位的,硕士啊,博士啊,将来还要变的,将来来个什么士啊,我看将来来个最好都不是,最好了。以后的教育我看马上要变化了。那么佛学里头的有学位是低的,无学位是最高的,不需要再学了,不需要再进修了。

现在他讲“若诸有学”,诸包括什么呢?小乘声闻罗汉等,大乘下地的菩萨,譬如初地二地乃至到八地以前这些菩萨,“寂静妙明”不错喽,菩萨境界好容易,你说我们空不掉,凡夫是空不掉烦恼,空不掉心念,到菩萨境界不谈空字了,“寂静”,随时都在清净中,所以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啊,那早过了。寂静到什么?妙明,妙不可思议,一切智慧神通都有,昼夜都在光明中。但是菩萨境界“胜妙现圆”,贪图了自己这个高明的境界,这个殊胜很难得,你们都不及我,小乘都没有,可怜这些众生啊,好可怜啊,你看我这个清净光明没有!这个胜妙现圆,这个时候,菩萨停留在这个境界,进一步进不了,这个菩萨在这个境界上,好不好呢?当然好啊。是大菩萨,那说这种菩萨足以为人师表,那当然足以为万世师表了。但是成佛还早,到佛境界还早。

这样的菩萨境界等于什么?独觉佛的境界,独觉佛也叫辟支佛,辟支佛的境界。什么叫独觉呢?什么叫辟支佛呢?要注意哟,无佛出世的时候,这个世间上没有佛法的时候,或者某一个地方没有佛法的时候,这些辟支佛来转生了,无师自通,悟道因缘成道了。离尘出世,离开红尘离开人世间走出世路,所以叫独觉佛,也叫辟支佛,靠因缘而悟道的这个辟支佛的法门。现在讲一切有学位的不管小乘大乘,他停留在“寂静妙明,胜妙现圆”这个境界,换一句话说他在这个境界上得少为足了,他认为就是道,到了这个境界就是最高了,成佛了。那么观世音菩萨说,这个时候不一定要“求”他,他自动会来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他也许现出来,观音菩萨来跟你境界一样,不过比你高了一点点,点你一下,使这个独觉境界的人得了解脱,跳进了一步,进入大乘道的佛境界去。所以这是第二应第二种感应,注意他有感应啊,这些感应同我们诸位大概不相干,我们独觉也没有,两觉也做不到,反正是不觉是差不多。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五十三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