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六十二集
---楞严经讲座


觉海性澄圆

这两句最重要的。所谓觉海,是佛学《楞严经》的专有名称,就是讲我们一切众生一切佛的本性,这个觉以佛学的教理来讲,本觉之性,这个觉是叫本觉,这是本有的,每个人都具备的,不是每一个人每个众生都具备的。海是形容词,是我们这个自性心物一体的这个东西,也就是开创万有的这个东西,我们中文叫它是性,那么随便什么代名词都可以,这个本觉之性深妙不可测,如大海一样。所以这个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不需要你去修它清净,本来圆满的,也不需要你去加它的,不增不减。

圆澄觉元妙”  这个本来圆满、本来清清净净的这个自性,现在我们没有悟到,假使悟到。觉,这个觉是知觉,刚刚开始觉到,说我们明心见性悟道,悟个什么?就是悟到本来那个觉海性澄圆,就是明心见性成佛了。第二句话就是讲我们现在所谓在迷中,迷中人,怎么迷掉呢?也是被自性本来圆满清净所迷住了,也没有哪个人迷你,即非上帝也非佛也没有阎王,一切都是自心所造。所以这个圆满的,这个澄寂的自性假使你现在悟到了,悟到了这个本来这个觉字,就是悟了,悟了在梵文大彻大悟的人,有个专门名称叫做佛陀。佛陀是我们两千年前翻译,那么中文简称这个佛,后来十七世纪以后翻成英文佛陀。这个圆澄自性假使觉了,现在悟了才晓得我们原来本有的自性,是宇宙万有的根源。拿哲学来讲一个名称,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妙,它是个妙不可思议的,这是讲自性。那么第二这两句就来了。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那么我们就要提出一个问题呀,既然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都是清净光明自在,为什么变成我们这个世界?变成我们众生那么苦恼啊?这个自性谁使它迷的?他在逻辑的解释很清楚了,他说本来原来是光明的、清净的、圆满的,因为光明清净有所照,譬如象那个灯光,我们上一次做这个比方,凡是这样一个灯光,自然会照见,有光明就可以照见万物,必然的。这个照不是你去照他,他自性本来会照,明极了会照。因为照久了,这个光明照久了,这个电灯泡也会坏的,不过这是个物理的状态,精神的状态也是一样,过分的照、过分的清净反是变成守住一个照明,这个照明是一个作用,当我们这个东西起作用的时候啊,自己就忘了。

譬如一个大海,譬如性海,起个波浪是大海的现象,在大海一动形成波浪的时候,往往我们认一个波浪当成代表了一个大海,忘记了大海的本来的现象了。所以元明照生所,生出来所起的作用。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不要你去求证。所以大家学佛修道,想求清净,你打坐也好做什么用功也好,没有悟道以前,这些都是过程上的假象,不是觉海性澄圆。

如果你求一个清净,死死的把一个空一个清净境界把握住,就是照生所。那个清净也是个现象,清净和动乱是一个相对的一个境界而已,你不要认为那个清净的空的这个就是道,这也是所。你守一个清净啊,所立就照性亡,有一个境界所建立,这就是它的用,不是它的本来,本来所和能两个相对,

那个能照的它自然无所不在、又无所在,如果抓住了一个现象的境界,所立:建立了一个所用的东西,那个自性能够照见万象的照性没有了,它就给自己迷掉了,所立照性亡。

在《楞严经》的前面,富楼那尊者就问,我们已经研究过的,大家注意,上次也提起过,富楼那是佛的弟子,十大弟子之一,他当场就问,清净本然,云何复生山河大地?他问佛,对呀,我们实在悟了,这个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这个样,为什么要生出太阳、月亮?这个世界草啊,木啊,动物?生了人又生了男的女的,既然生来又何必死掉?即然死掉就不必生,为什么又生又死?那么多的罗嗦?这问的包括哲学的大问题。清净本然,云何复生山河大地,忽然生出这个万有呢?所以佛在那个前面关于这个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关系---万有的生起,四大的道理已经讨论过了,讲得很清楚。

现在文殊菩萨在这个地方等于做他的总结论。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是怎么迷的呀?所以佛在前面《楞严经》讲过有一句话,“因方故迷”。譬如一个人走路,我们人的观念有空间的观念,人为的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向,那么整个的宇宙有没有方向呢?没有方向,方向是人为的。譬如世界上的指南针是我们中国老祖宗黄帝发明的,叫指南针,对着南为标准的。到了欧洲到了西洋以后用的是指北针,针还是针,不过一个基点放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书上读的指南针,现在拿来一用指北针,觉得奇怪。也有同学告诉我,你看中国老祖宗的东西,到了西洋就把我们改了,我们本来指南针它变成指北针了。我说没有改啊,它本来指南,地球磁场一定由北到南,不过它的观点重点放在哪一边就是了,一样嘛。所以一搞迷糊了,就觉得他们把我们改了,没有改呀,还是指南针。所以人迷了方向怎么迷啊?因方故迷。有了方向就迷了,没有方向还迷个什么?本来是空的嘛,四面,虚空上下,哪一个方都是前方,哪一方也都是后方。所以这个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我们到这里。

《楞严经》上面佛也那么说,现在文殊菩萨也那么说。这个答复圆满了没有呢?不圆满。我相信大家跟我俩一样听的茫然,到底没有悟,对不对?无明从哪里来?他的答复无明从明来的,就是说黑暗从哪里来?黑暗从光明来,光明也从黑暗来,这也是指南针指北针一样啊,那就是你怎么说就对了。理是对啊,为什么它要变?元明照生所。本来觉海性澄圆,为什么会这一照生出所?这一生从何处生起?对不起,我们这位老师父啊他老人家还是没有太说明,文殊菩萨还是文殊一下,还有点欠我们,也没有完全讲,这个密码这把钥匙始终没有交给我们,理论上一听很对,拿不住。

那么这个道理补充呢?这就是中国文化《易经》的道理,真正的易学,我在加两个字,易学很多,真正的《易学》就很难了,那么易经所讲到的道理就是阳极就阴生,“极”,问题在一个极字,极:用得过头,注意,阴极就阳生,阴阳不过是两个现象,光明和黑暗并没有说光明对,黑暗不对,不要搞错了!黑暗也是光啊,如果讲光都是光,光明固然可爱,黑暗也不错啊,也很可爱,平等平等。不过人为觉得光明可爱、黑暗不可爱,是你的分别而已,不加分别都是一样。所以明极生无明,那么无明尽呢?因此观自在菩萨心经在我们中国流传的翻译有七种翻译,到现在。几句话,二百六十个字,都把这个由本体到起用都讲完了,所以由般若到了空的时候,“无无明”,那悟道的人没有无明了,就是一片光明。但是下面有一句“亦无无明尽”,你说没有光明,没有黑暗了?那黑暗死亡了?没有死亡,黑暗还在那里,黑暗在什么地方呢?光明来的时候,黑暗在光明中;那么黑暗来的时候,光明在哪里?就在黑暗中,越说越糊涂,此所谓糊涂克涂,这个地方要靠真证悟了。那我们晓得基本上原理,所谓大家要求明心见性,宇宙的缘起很简单,几句话归纳了。就是四句话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自性本来光明清净,因为照把它守得很牢,照的作用就生出一切所有的现象。所立:万有现象一念动,照性亡:能够照的,光明是亮光,亮光必然照,不过照的作用,光明能够照见万物,那个照的作用是亮光的第二功能,第二投影,它的本身就是亮,亮的东西一定照,所以所立照性亡,等到我们一切凡夫本来自性清净,一念起了一个作用,抓住这个作用,最高的境界就完了,那个能照的自性啊,给你玩掉了,自己玩掉了。所立就照性亡。这是自觉本体起用的道理。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那么物理的世界同精神世界是一体的两面,拿我们中国文化阴阳两个符号来做代表,就是心理精神的世界等于这一个代号是阳的,那么中国古代用符号逻辑,《易经》是个乾卦,这是符号逻辑。物质世界山河大地拿易经来讲属于阴的,符号逻辑就是坤卦,就是代表了地球,宇宙万有山河万有。所以一阴一阳必然相对,那么在这里他也同样的道理,佛说。那么一迷了以后,一切众生有一念起用了,“迷妄”,迷掉了,那个照性,光明清净能照自性被迷住了,被鬼迷了?不是,自己迷了自己,没有鬼迷住你,人都是给自己迷住了,只有人迷鬼,鬼才不会迷人呢!所以人要拜拜就是人骗鬼不是鬼骗人。迷妄有虚空,给妄想迷住了,执著这个妄想起作用,第一个观念就是虚空,物理世界是有虚空,太空。所以我们要大家注意,佛经讲虚空我们有时候下意识的观念,马上抬头看天,这个太空这个虚空,就想到这个虚空,这是物理世界的虚空。佛学讲虚空是个代号,虚空是什么都没有,并没有个现象。有个现象,象太空,太空也是个现象,太空里头很多东西,有万有的东西,那么现在人类自然科学究竟空里头有多少的功能?或者还有些什么金属的东西或者是什么东西,都还不知道啊。不要看到人类科学很进步,还摸到了万有世界是懂了一点点,还差得远呢。

所以我们这个人因为一个妄念起,譬如大家修行打坐一样,坐到了得定了一念清净啊。啊,这个我得道了,这个守住这个清净的境界这一念就是妄想,大妄想,最大的根本妄想。因为迷妄了就生出这个物理世界的虚空,所以我们这个物理世界的虚空是我们一切众生共业共有的一个观念形成,叫做共业,就有物理世界的虚空。我们这个世界最初的元素是空最大,太空最大。所以“依空立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因为有了虚空,其实这个虚空的形成,太空是什么来的呀?太空就是人的自性妄念所形成的,共业所形成的。有了物理的虚空以后,物质的世界呢?依这个虚空太空立世界建立这个世界。世界之所以建立起来,在佛学大的分类啊,四大所构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类,地大就是一切物质固体的,大就是大类,水大就是液体的,火大就是太阳所发的热能,风就是气流这个电能电流等等,地水火风。地水火风呢?再互相的综合就构成了物质的世界。所以迷妄有虚空,依空就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所以大家打坐用功参禅都要知道的,学密宗也好你们学佛都要知道,他说这个物质世界,譬如象我们这个地球的土地,分九大洲。这个九大洲啊,这个海洋是水大,陆地是地大,地球有本身虚空中的热能是火大,一切空气的流动电能的变化是风大,地水火风,还有个虚空,这四大都在虚空中叫五大,地水火风空。普通讲四大,这是五大,不止五大,《楞严经》讲七大,地、水、火、风、空、觉(我们感觉得到)、识(精神状态这个意识思想)。地、水、火、风、空、觉、识七大,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综合起来。他说这个地球上九大洲,九大洋,太平洋啊大西洋啊北冰洋啊,这些海洋同陆地,这个陆地譬如说有中国的亚洲啊,欧洲啊,美洲啊这些等等,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这些陆地怎么来的?这个世界里头的众生的共业。想念就是精神变成了物质所构成的,这是绝对心物一元论。这不是西洋哲学所讲的唯心论了。所以一般把佛学打入哲学的唯心论,西洋哲学唯心论,不是这样讲,有不同之处。

这里他讲的这个世界的形成,陆地、海洋、乃至植物,高的是山,低下去是海洋。为什么这个世界佛说有那么高山?有那么深的海洋?有那么多坑坑?有那么多危险的地方?这个释迦牟尼佛在别的经典上说,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众生这个心地非常险恶,所以想澄成国土,有很危险的现象。有时候这个世界上众生心很好平平的,所以有时候有平地。有时候心地偏高又起了高山,有时候想坑害人啊,想害人啊,比海洋还可怕,脾气发起来比火还可怕。所以他说这个世界上这个山林水火是这样来的。所以讲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展平的,琉璃世界,平的,那走路当然不会跌倒,跌倒也在地上,没有关系,都是平的,没有丘壑。这个世界有丘壑,人心坏,人心有高高低低的不平之处,所以生出来有刺的东西,人生就有刺,也有好吃的,好的坏的都有。所以物质世界是这样来的,众生的妄想构成,构成了物质世界地面。譬如九大洲了,几个大陆土地了,欧洲啊,美洲啊,亚洲啊,这些大陆的土地呀,都是想澄,还不是普通的妄想啊,就是等于我们打坐,心很难清净,完全清净下来,守到那个清净空的境界,这个妄想澄清下来,这个还正是一个东西{注:此句待定,录音26分钟处}?正是物理作用,并不是说你得道了,这就是物理,你的生理调整好了。

打坐啊,拿中文文学来形容它四个字气定神闲,气定了,这个气并不是光讲呼吸之气啊,生理上各种机能,气定。神闲:精神很闲,悠闲了,这个是想澄的境界,不要认这个我已经得道的,这个正是妄想的根本之一。当然你认识悟到了可以用,没有悟到了,用这个还是着迷,所以着迷了就只好离开了这个现实啊,专门守那个东西。想澄,最初的这个妄想澄境界构成了国土。“知觉乃众生”,我们妄想坚固的构成四大的国土,海洋啊大地,那个精神世界就在这个里头。我们人譬如说假使修行,打坐,坐到了清清净净,空空,一个杂想没有,一个妄念都没有。你看成道了,得道了,一个妄想都没有,你知道不知道清净呢?我知道,昏沉昏迷一样的也知道,知道了清净可见这个清净中间另外还有个知觉的作用存在。所以你觉得清清净净或者是光明清净,或者是乐明无念,那还是感觉状态,还没有大悟呢,那是一部分。你知道了乐明无念清净的那个知觉呢,这个不属于清净上面,也不属于不清净上面,这个东西知觉就是我们会思想的这个东西,乃众生。形成了一个一个念头连锁性的,这就是众生世界。那么很短的这几句话,如果研究起来写论文啊写一部书啊,每两句话等于一个大题目,可以写专书,写几百万字的专书了。引经据典,哲学的科学的中国外国的一股邋遢写下来,那就多了,大概意思,把这个交待完了。这还是文殊菩萨起来的总评论。他一上台当主席啊,先说一个序言。一部书一样先写一篇序论。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整个的虚空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有些人学佛修道,修了几十年功夫,或者修了好几生才达到那个空的境界,空空洞洞,啊,真定啊,得道了。空算什么?空是第一大妄念。但是也不错了,这个妄念。“空生大觉中”,大觉就是代表自性,我们那个能知觉、能感觉、能生起精神世界、能生起物理世界那个自性叫做大觉,大彻大悟,大觉也是大彻大悟的那个境界。所以大觉在《华严经》上我们佛释迦牟尼成了佛的有个总名称,也可以称成神仙。所以中国用不着彼此攻击了,道家攻击佛家,佛家攻击道家,都不需要。神仙是分五等,鬼仙,那么这一生没有修好,不过修道有点成果,死了以后做鬼的时候,活着的,活在鬼道中这个鬼仙;进一步是人仙,活着人里头长生不老,还有点小神通,这是人仙;进一步地仙,地仙不同了,可以逆空飞行,不要买飞机票,乘空而去,可以驾风驾空都可以飞行自在。再进一步是天仙,天仙更高了。那么这个真正的大成就真正成就等于佛一样,叫做大罗金仙,大罗金仙这个神仙地位就高了。所以一般人修一点气功啊,自己也称为神仙了,那就是台语里头讲这个家伙好仙哪!就是这个仙,台语里头的仙就是这个仙,所以这个“仙”字也代表神经兮兮的十三点,好仙哪,就是现在年轻人讲的,带点十三点。不过成仙成佛的人至少有十二点半了,有点莫明其妙的。大觉是指自性,“空生大觉中”,整个的虚空境界生在这个自性里头,这个范围。

“如海一沤发”,整个的太空你看那么大一个太空一个宇宙,象我们这个太阳系统,现在人类造出这个卫星放出去探讨,当然还没有摸到太阳边上去呢,还在这个太阳。至于超过这个太阳系统别的太阳系统还谈不上呢!你看花掉那么久的人力还在空中在转。所以这个虚空,整个的虚空象我们这个太阳系统一样,有不可知不可数的数量,都在这个太空。现在佛说我们自性的本体伟大到什么样?“空生大觉中”,整个的太空生在我们那个自性的本位上。“如海一沤发”,等于大海里头一个水泡而已,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那么这里假使写成中文诗白话文,就加上“哎”叹气一声,点点点点,点了好多点,就是哎哎哎一路叹下去。有漏微尘国,何况这种世界上的土地。

所谓历史,哎呀,我们有五千年历史啊。古老的国家,印度、希腊、埃及,中国啊,世界上四大古老国家,起码有五千年了,不知道,也许我们不知道几百万年了。历史啊,而今安在?都哪里去了?都没有。等于我们现在,我经常说讲到中国文化,故宫博物院,那是老祖宗的,不要丢人好不好?我们这一代有什么呀?没有啊!深宫有没有博物院呢?现代宫呢?什么都没有,现代人叫做乱宫。所以世界上你看,全世界讲人类世界史,从几千年来多少人称王称帝,建立了多少国家,多少人又毁灭又没有,就是《红楼梦》上讲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啊!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这叫做有漏之因,不能无漏,都有渗漏有缺点,有漏的意思是有缺点有缺陷。我们的物理世界的一切等等,有漏微尘国,微尘是形容。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过去很多啊。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在印度有三百多个国家,整个的印度。那个时候就是我们春秋时代,我们中国也有三百多个国家,那个时候的国不是现在的国家,那个时候称国是个地,是个封号,等于现在讲某一区某一县,就是这样。那个时候你象欧洲你象美国那个时候什么影子还不知道啊?台湾那个时候也许是猴子国啊什么国啊?不知道,是生物世界。但是生物世界也是国啊,蜜蜂也有国啊,一个蜜蜂一个窝,它里头有一个王啊,那个蜜蜂王那个女王在里头的时候也同伊利沙白一样的白呀!也很威风的呀!当然一个蚂蚁,就是小窝里的那个蚂蚁王也很威风啊,这些都是国啊。你到夜里你们至少看过电视上生物世界它每一类的众生里头都有一个头子啊,你看狮子出来有狮王,老虎有老虎的王,他都一个一个国家。象我们大家都是皇帝啊,坐在这里很客气啊,回家每一个人不是女王就是老王,门一关,回到宫里门锁了,然后叫孩子倒茶来,那老太爷回来了那个味道也是国啊,不过出来以后又到别人那里做老百姓而已呀,这个世界国家多得很。这些都是有漏之因微尘国,那么多的国家,微尘是形容,一颗灰尘等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世界上有多少灰尘不计其数啊,那么有多少国家也不计其数。

所以“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国土世界都靠这个虚空,如果虚空没有了,虚空如果毁了,变成整块了,变成实质了,不变成太空了,那这些国家也存不住了。所以注意“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他以这样一个哲学的基础,这个是个科学,是大科学,也是大哲学,讲到宇宙万有,天地怎么开辟,万有怎么样生起,一直到人生的境界几句话说完了。所以我们这个虚云师父啊,当年我们一起在重庆的时候,答复某巨公啊,中国第一人问他这个宇宙的问题,他老人家亲手,我看他坐在那里写回信,我们就不去打扰他,结果后来发现他把这一段抄去,这个写回信,那怎么懂啊?那除了成佛。这一段是很难懂,宇宙万有就是这样缘起。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现在讲到这里,很容易懂,他说整个世界物理世界在这个虚空中,不过大海里头一个水泡而已。这个水泡空了以后,空的,本来就没有,空也没有,这个水泡没了。我们看大海上的水泡,水泡里头是空的呀,所以我们的太空就是也同这个水泡一样,我们这个一切众生就在这个水泡里头,让我们这一比呀,不晓得哪一堆微尘而已呀!所以这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有什么觉得了不起呢?那是微尘里的微尘。“沤灭空本无”,本来就是都没有,水泡没有了,什么都没有。“况复诸三有”,水泡都没有了,哪里水泡里头有三有的世界?所谓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无明。他说等到整个的宇宙毁了的时候,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何况哪里有三界的存在?所以真的空并不是你有个空的境界,你们修行打坐坐起有个空的境界,以为这个就是空,那是个小水泡里头的泡沫而已,没有什么。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现在另起炉灶了,那么好,这个道体我们懂了。现在我们一切迷晃的众生要回到、找到那个生命的本源,找到那个觉海性澄圆。所以要修行,所以要修各种的方法,或者念佛啊,打坐啊,练气功,学瑜伽啊,学密宗,各种各样的东西多了。哪个方法好?能够悟道,佛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不管你哪个方法,如果能够找到返本还源的,找到那个本来的根根,找到那个东西,只要回家了,归元性无二,没有说哪个方法高哪个方法不高,不要做这个认识,只看你用得合适不合适。所以有些人修这个方法不对,别人修那个方法对了,这是别业的根器不同。所以归元性无二,无二:没有两样,没有两样就是一样,绝对的。方便有多门,但是你不能说方法一样,方法也要选择,一切的修行法是方便,这个方便包括哪个人用哪一种方法对,哪个人用哪个方法不对。那么研究方法有多门,所以佛说修行的法门有八万四千个,八万四千,你看我们怎么修得完呢!为什么有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一切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一念就是一呼一吸这个之间叫一念,一呼一吸叫一念,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对治医治这个烦恼啊,因为世界上修行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样样都可以成功,样样都对,样样都不对。所以说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这个方法也就很多。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如果得了道的人,成了佛啊得了道的菩萨们看来,圣人境界看自性无不通,样样都是,魔法也好,佛法也好,邪门也好,正道也好都是道,圣人境界看来都是。等于这个虚空看这个万有,样样都是空,都是我所生,补药固然要生啊,毒药它也生,美丽的圈圈要,丑陋的坑坑也不错,都是它的东西,宇宙万有。所以圣人境界是包罗万象,圣性无不通,没有哪一样觉得对,没有哪一样不对;善人要度,恶人也要度,佛要度,魔也要度;是法平等,怨亲平等,冤家和亲人是一样的,佛法讲冤亲平等。这个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顺转的,顺着来,逆:倒转来。都是方便而已,都是方法。等于现在有人问佛前面这个万字究竟向哪里转?几千年中国人说这样转,他说那样转,反转来那样才对,好象几千年都错了,他不知道顺逆皆方便。而且还有一个道理,根据易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顺转逆转都对,要想由凡夫开始修成佛,回转之路---逆转。要想由本体变成万有是顺转,就是说生生不已向前面发挥是顺转,顺其势所动;返本还源是倒转来转。顺逆皆方便,都是个方便法门,都是一种方法而已。所以这是文殊菩萨的结论。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大家修行,这两句话,上面一讲我们没的希望了,大家懒得修了,管他呢。这里又有点希望了,初步修道学佛不要灰心,没有关系,你想马上成佛,没有那么容易呀,“初心入三昧”,只要你肯修最后都成功,只要归家稳坐,最后都要回到原来那个家去的。“迟速不同伦”,有人成就的快,有人成就的慢,没有什么关系,各有前因莫羡人。这是我常常引用的我们中国古人的一幅名联,一幅好的对子:欲除烦恼须无我,人生要想除掉烦恼,除非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达到无我的境界,既然无我,哪里还有烦恼呢?至于活着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和人家起比较心。各有前因莫羡人:各有各的因缘,何必嫉妒人家?何必羡慕人家呢?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一幅名联,这是明朝人的名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所以文殊菩萨告诉我们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话记住啊,尤其你们修行的同学记住啊,万一老师一骂你,老师啊,不要骂,我慢慢来,迟速不同伦!他快他的,我慢慢来。迟速不同伦,不一样的。下面文殊菩萨一个一个结论。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注意哟,这两个字佛学,它现在是归纳的,用中国文学的韵文,这种叫韵文,有音韵,不过他没有用音韵,是诗词体的又不象诗词,所以变成佛教佛经的文学叫偈颂,不讲音韵而有音韵的味道,不讲平仄而有平仄的味道,浓缩的,使你容易记,容易背。要想背这个啊,最好拿一个两片板唱那个口决,一句一句唱起来,那就很容易背了,你当佛经读你永远背不下来,你如果那样一背啊,我包你三天背下来。这也是告诉你呀,方便有多门啊,真的,你说什么哪里读书哪里记不得,就跳起来记嘛,这一下就记得了。色想结成尘,色是色,

什么是色啊?不是说男人看女人叫女色,女人看男人叫男色。这个色是有表色。色法要注意啊,已经讲过几次,怕大家不肯记,只好帮你记,红黄蓝白黑长短方圆大小等等可以表示的,色法里的有表色。无表色:没有表示的,抽象观念,譬如大小,这两个字原则上讲还是无表色,怎么样才叫大?我们现代人,那个大、大、很大很大,表示不了的,不过人有个表示,好伟大,这个是表示,没有办法表示的故意弄一个表示符号,它也是无表色。还有呢?意识里头的色,上次也讲了,我们思想幻想里头观念里头有些色。所以总而言之这个色代表了物质的东西,在我们身体上面代表生理同整个身体四大构成的属于色法,因此啊,这个人四大构成色法,这个人长得漂亮,好有姿色呀,就想了,所以漂亮也叫做色,所以好色就是好漂亮,严格的分类。这个色字这个东西,我们现在晓得、了解了,这个色是属于物理的,在人的生命身体生理的。

想是思想,色和想两个二是一,一是二啊。所以人,我们口干了,坐在这里坐在大家的中间,出来倒杯茶嘛不大好意思,不出来口实在干,那么坐在里头想想梅子吃吃,嘴里口水多一点了,一想口水就来了,色与想两连在一起,所以究竟哪个是先哪个后?很难!想和色两关系很大啊,后面还有讨论的。所以落于色就落于情,落于情者容易堕落,偏重于想就容易升华。色想就是后天生命的一个是思想方面妄想,一个生理方面。色想就结成尘,这两样心物两样凝结拢来就变成尘劳世界这个尘,就是第三重的后天的世界,叫尘劳。

尘就是有东西。因为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一点一点,一个一个原子啊核子啊,乃至细菌啊,细胞啊慢慢堆笼来,细胞细菌核子原子啊,佛学一个名称叫做尘,叫做微尘刹土,要把它了解。现在时代不同了,不然你们觉得佛学是佛学、物理是物理,不同啊,一样的,名称表达不同。色想结成尘,精神和物质、知觉和感觉结合拢来,就有尘劳烦恼。所以年轻人想一个异性啊就想得睡不着,那身上起了一些怪事,色想结尘凝结拢来。所以古人言情小说就多了,劝君莫打同心结,一结同心解不开。好象是悟道了的话,其实啊做归做,自己还尽管去打,是这样,色想就结成尘。一结同心解不开,不过有时候变成冤家的时候很容易解开。

“精了不能彻”,这个很难,所以我们现在修行最大的障碍是色法,你想念佛啊,想打坐我想放下,理想很容易呀,放不下。想在那里打坐盘个腿,装模做样很容易,那个屁股坐不住啊,这都是色法。我想坐它一天或者三个钟头不动,你那个色法的屁股它发麻发痛,坐了半个钟头,我的妈,实在不行先下坐。所以这个色法很厉害,生理的障碍,那物质世界上这个物质的障碍非常难,你突不破的,所以精了不能彻。你要从这个上面去修的话,修行这个是很重要,但是修行一定要了,了这个色法了这个生理。不从这个里头了不能成道,

《楞严经》最后佛的结论,现在我先提出来,佛说的结论“生因识有”,这个生命来是一念动变出来,意识变出来。“灭从色除”,要想归到了空,返本还源,先要把这个色身转过来了再讲,生理都转不过来你说万法唯心,你唯个什么啊!所以这里文殊菩萨,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须顿悟,事须渐修。还是一步一步做功夫来的,实际上还有两句了,你记住这两句也可以。理须顿悟,这个道理你研究了佛学悟到了,你功夫证不到空不了。讲事实这个功夫一步一步求证的,你说空,你要空得了,你说四大皆空有什么关系?那个肚子饿了你说你不要饿四大皆空做不到啊!所以色法很难哪!

所以文殊菩萨说: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你不要看不起色法啊,普通学佛的人一讲色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谈何容易!观自在菩萨后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它他俩个一体两面。你怎么能够做得到?先要修得到,所以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因此你不能彻底彻悟。文殊菩萨在这里说偈子很妙做结论。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个文字翻译成中文,真佩服古人的翻译的东西之妙,那一定是斟酌了又斟酌,研究了又研究。你看这句话,如何不明彻,他并没有做肯定的答案,也没有做否定的答案,它好象是问号,问你的问题,它好象又是答案,这个文字应用到这个样子,文字所以叫文艺,文字已经到达艺术的境界,妙不可言。色想结成尘,因为人有思想生理和心理的结合变成了一个尘劳的世界,精了不能彻,这个里头太深了很不容易彻底透彻。如何不明彻,真的吗?如何是怎么样,为什么不能大彻大悟?为什么不能透彻的了解呢?换句话如何如果用“怎么样不明彻?”那就没有意思了。中国字用古代的文理的方法“如何”,“如何”也可以翻译成白话怎么样,也可以翻译成不知道怎么样?怎么不明彻呢?怎么样你都悟不了。为什么你悟不了?很好悟的啊。如何不明彻。注意哟,生命来就是两性这个关系引发来的,最初这一段,要成道了道也最后在这里了,不是说你得了道就能了,最后成就,破了这个最后一品无明,才可以得金刚喻定,得那个永远不变的定,破最后一品无明。最初的也是最后的,才能得金刚喻定,比喻象金刚一样颠扑不破才可以成佛,证得菩提,以教理来讲,所以这个色法之难了。如何不明彻?如果你在这一关真透得过,你不要以为我们老年了,坐在那里,见色而不动心,那不是了!那不是你道德好、戒律好,你没有本钱了,色法坏了。所以有本钱而不为,这是戒律,我能够杀人绝不杀,你杀我可以,我慈悲你那叫做不杀戒。所以我经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两句话我说你们不要随便用,你们屠刀都没用看过,那个刀一晃已经抖起来,何必放下呢?经常拿屠刀的人,他一放下了真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把这个形容语句搞清楚。

所以文殊菩萨开头告诉你,总批评,“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个最基本,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你不能大彻大悟,不能透过了物理的障碍、生理的障碍而成道呢?你过了这个,参透了。“于是”才能够,“于是”就是于是。“于是”很难翻成白话了,这个“于是”不能翻成“所以”,“所以”不对了。在中文这个“于”当然是虚助词了,不过上古的古文这个“于”字,不是那么念法,我们两三千年《大学》、《中庸》里头“于戏”两个字。这里头还有个笑话,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讲的笑话,给你们插了,五六十年的事情。“于戏” 《中庸》、《大学》里,“于戏”不能读于戏的,那就是代音了“呜呼”,现在读成“呜呼”,其实“呜呼”也不能读“呜呼”,拿现在来讲应该读成“哎哟”,这是“呜呼”的真正道理,“于戏”。所以讲一个笑话给你听,

我们小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和和尚做朋友,他很讨厌他当了和尚,故意挖苦他,他说你们出了家中国字都不认识,和尚说怎么不认识啊?明明是“南无”两个字,他们怎么念成“那摩”呢?当然他不懂音韵啊,这个无字本来念成“摩”,台语的“摩”广东话的“摩”,就是这个“无”字,唐朝这个“无”字念成“摩”,台语广东话就是唐朝的音。所以那个时候“南无”就是南摩,很简单。后来北方的国语来了,所以变成南无,结果有些人改成南方没有佛啊,“南无佛”。那么道家的解释啊,南方属火,要把火性都灭掉了才能成佛,所以叫南无佛。这个解释得都很妙,实际上就是翻音。所以这个秀才这个读书人就笑和尚,挖苦和尚,他说你们字都不认识,明明“南无”两个字,你们怎么念成“那摩”呢?这个和尚这个法师学问很好的了,他说这有什么稀奇,你也不认识字啊?那个《大学》上明明是“于戏”啊,你们怎么念成“呜呼”呢?所以你只要呜呼呜呼,我就来给你南无南无,就是你死了我就来给你念经了。你明明是“于戏”嘛,为什么读成“呜呼”?因此你只要到了那一天,呜呼呜呼,我就来给你南无南无。有这么一个故事。

现在笑话讲回来了,现在这个“于是”两个字没有办法翻成白话,“于是”就是“于是”。云何不明彻,为什么这个色法这一关很难答复。你看我们大家念的《心经》,天天念,经常念:观自在菩萨开始就告诉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法最难了,了了色法一切了,于是获得圆通,如果你色法了了,转化了色法,或者你生理转化了,心理了容易,所以生理的障碍非常大。譬如我们活着这个身体,我们自己仔细研究,一天二十四个钟头啊,十分之九点五为它在忙为这个肉体在忙,自己没有做什么事啊!它要睡,你决不能坐;它想跑你还睡不着,一点办法没有;它饿了你非要把它填饱不可;它冷起来你非要把它穿上不可。有时候想起这个身体啊恨死了它,所以老子恨它,老子在道家说吾所以为吾累者谓吾有身,若吾无身我有何患!他说假使没有这个肉体,天王老子就我最大了,我没有毛病。你看一天到晚为它忙,穿衣吃饭,吃进去了,那你吃饱了就乖一点啊,它又屙出来,就麻烦,屙完了你干净了出来,它又要吃进去,二十四个钟头为它在忙。连带着的因此,求名、发财,功名富贵,男女饮食又跟着来,更忙。色法,它是个非常可贵的东西,它一迷途了以后啊,一迷掉,这个色法是那么麻烦一个东西。不能了,此关不能了,成道无希望,所以这里提得那么严重。不过文殊菩萨对我们慈悲,没有明显告诉你,不象我讲的那么可怕----这个色法。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这个讲开始修色法的困难,下面都有小字注解,配合二十五圆通讲的。那么小乘境界认为用色法上了,悟了道,他说那个悟道色法不是究竟。小乘境界面对色法是逃避,等于宋朝那个理学家程颢讲的话,坐上有妓,心中无妓。那是逃避,还不是最高的境界,因此它还没有达到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批评声闻听声音,下面小字都有,我们二十五圆通讲了,因为字太小了,我眼睛懒得吃力了,不报告了。

“音声杂言语”,它是从理上来。有些人讲学理,声闻罗汉小乘研究佛学学理讲起道理满盘是佛法,音声就是说话的声音了,把声音构成了一篇就叫做文章,言语音声所构成,音声杂言语。

“但伊名句味”,结果象今天的佛法佛学一样,变成哲学思想了,只在文字那个理念的范围里头转了,在文字上转。所以你学问越好,佛学越高明是成道越难,被文字困住了。大家年轻同学最愿意听这个话,所以我们不要读书容易成道啊,那又不对了。他说音声杂言语,但伊名句味,名就是这种名词、学理,学术上的名词;句就是文章句子。他说所以啊从理论上研究学问入手的要想成佛也很难,只能变成哲学家学问家。“音声杂言语,但尹名句味”,越钻进去越有味,所以文学家这些人都很难成道。尤其文学啊,文学很容易接近道啊,可是不能成道了,文学这个业力很大,这个业叫文人慧业,所以古人叫慧业文人,这个业造得很大,你要晓得我们有时候一句话讲错了,害十个只是十个,一个文字写下来写错了,那个时间无比,流传,所有的罪过都在你身上。所以写文章真的要注意啊,有许多文章实在不敢写,写下来收不回呀。所谓言出如剑,说话已经很难,这一句话讲出来那个剑、子弹打出去了,有力难拨收不回,那剑比文字更可怕。尤其文学家哲学家学问家要想成道那很难,但伊名句味,被这个困住了。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他说你从学理上、文字上入手,象声闻道的人,只听佛讲法,讲法就象现在你们诸位同学啊,手里拿个笔赶快记,记录好了光看笔记,叫做声闻众。不是自己悟出来,听这个善知识讲来,声音听到了,记下来的,啊,那一天怎么讲的,这个道理。将来,然后那个卖狗皮膏药卖出来,然后做个沙龙巴士{谐音}卖出去,然后怎么办?然后当着年轻人吹,当年我们那个老头子在那里吹牛,研究《楞严经》,那你们还没出生呢!你们将来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狗皮膏药卖出去,将来沙龙巴士又出去了,就是这个样子,永远不能成功。

“一非含一切”,譬如我们讲佛学“一既一切”,这个逻辑很通啊,也不通啊!一到底是一不是一切,一是一个东西,一切是包含很多东西,一是一并不是一切;一切是一切,一切不是一,也可以这样解释。第二个解释,“一非含一切”,只从文字言语音声入手,讲道理入手,不能包含一切,有所障碍。你看他翻译的句子之妙,后面是“云何获圆通”,上面只有一个是“于是获圆通”,色法。色法以后都变了,云何。“云何”也没有办法翻译,“云何”如果勉强翻成白话,就是“你怎么样说”?“云”是说话,“何”就是哪里、怎么样。他说你从文字言语入手,佛学的理论入行,要想圆满通达,成佛悟道,“云何获圆通”,你说怎么样可以达得到?那么这样看文殊菩萨就否定了从文字语言入手不能成佛了?但是你读书注意哟,他没有完全否定啊!“云何”:你说怎么样?你假使把云何绝对当成否定的句子已经错了,偏向了。

所以文殊菩萨在这里讲话非常妙,他是说从教理入手要想成佛成道,难!但是他没有绝对的否定,“云何获圆通”,你说怎么样?在这个里头怎么样能够圆满通达?能够悟道呢?事实上也如此,批驳了,从文字言语理论入手要想成道很难,但是他也不能够完全否定文字言语不能成道,那也不对,那就不是文殊菩萨了,那是殊文菩萨了。文字也可以悟道的呀!而且古今中外很多人在文字因缘上入道啊。乃至一句诗一个文言一个字,他悟道了。所以他这个翻译的文章,“云何”,那妙不可言,你懂了这个呀,写古文也好,写白话文,你会写文章了,好的文章不下死的字眼,不下死的句子,活的,如珠之走盘,象那个珠子在盘里滚一样,不靠死了、不落边的,这里通过就滚开了,怎么样看都对,好象怎么样看都不对。所以不管中文也好,英文也好,随便法文德文,最好的文学句子啊,高明都是如珠之走盘,活泼泼的。文殊菩萨在这里用这个语句的翻译,“云何获圆通”,活的。如珠之走盘,千万不要当死句来读,你就把文殊菩萨的意义解释错了。那么这个已经批评了用文字言语音声,你光想思想讲道理成佛证道很难。不是完全难,“云何获圆通”,就是禅宗所谓你去参去,怎么样可以证到圆通之果。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不是有位菩萨香严童子的报告,他的悟道是靠鼻子闻这个香。所以有人喜欢点檀香。譬如我有一位朋友,他不管如何,他读书也好,他打坐也好,他随时离不开檀香,一点檀香在前面他不要打坐,心境就静了。我说离开香你就没有道了?这个不能养成依赖呀。可是有人有这个习气,所以香严童子二十五圆通前面报告的,因闻到香,闻到檀香的味,大彻大悟悟道了,所以以鼻观入手,这个修行叫鼻观,鼻子闻这个呼吸气味入手。

那么文殊菩萨对于香严童子的结论,“香以合中知”,那个香的臭的这个味道,我们闻到,要“合中知”, 那个气味同鼻子的嗅味知觉神经两个合拢来才知道。假使香在顶楼上烧,我们坐在这里,香味和鼻子的嗅觉神经不会结合嘛,香臭我们不会知道。万一香气来了,香臭的味道,我鼻子嗅觉坏了的,或者鼻子发炎,嗅觉神经发炎,最香的也没有觉得香啊,最臭的也没有觉得臭啊。所以用鼻冠来修行,“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香臭东西和你鼻子分开作用了,没有香也没有臭,那对象都没有,你方法没有,你怎么修呢?“不恒其所觉”,而且再说香臭的味道跟鼻子那个嗅觉神经接触才知道,我们脑子反影意识才晓得,嗯,好香啊!香不是永远有,香和臭。况且你把喜欢闻香的人一天到晚给你点着香,你生在檀香树的心里头去好不好?天天闻香没有用啊,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啊,没有气就没有用。“不恒其所觉”,它所以不是永远性的,香臭是偶然碰一下才发生感觉。好久没有闻到香味了,一闻,哎哟好香啊,天天在那个香水里头啊,很难受啊,并不觉得可贵!所以不恒,不是永恒“其所觉”,它的感受知觉感觉不是永恒。他说“云何获圆通”啊?所以你主张用闻鼻子这个工具来修行,闻这个香臭的味道,用这个气味的感觉来做修行的办法,很难吧?你看看“云何”怎么样达到成道的境界?他没有批评,实际上也批评了,这就是菩萨说话之高明,如珠之走盘,云何获圆通。不过你说不可能悟道啊?可是原报告的香严童子这位菩萨,他说我是因为闻香味而悟道的。

譬如中国宋朝个学禅宗的人,跟苏东坡两个齐名的,那个叫黄庭坚,就是黄山谷,两个都是有名的大诗人,他是闻香悟道,有名的“闻木犀香否”木樨是桂花,不过和桂花稍有差别,在台湾是一年四季有桂花都会香了,在大陆上非到秋天桂花盛开,那个香味真浓,真特别。这是黄山谷这一段公案,我们讲香严悟道的话,这是在中国了,禅宗兴盛,黄山谷跟晦堂禅师参禅,就是学佛,黄山谷文学很高啊,排名很大,官虽然不太大,很有权威啊,也不错,名气很大,当时一代的名人。跟着老和尚,老和尚不大理他,那古代禅师是所谓声望威望,自己的平生威严很重,不管你什么地位,法师见皇帝,出家人都不跪拜的,只是做揖而已,合掌而已,所以地位,古代的制度,所以晦堂不大理他,并不是说地位问题,他逼着他做功夫。黄山谷跟他很久了,很久了没有悟道,也跟苏东坡跟着佛印一样,很聪明,学问好了,很难办。有一天黄山谷就问晦堂师父,师父我跟你好久了,悟不进去啊,你老人家点我一下好不好?晦堂禅师就讲:“你读过《论语》没有”?你要晓得这句话,我们现在问你们年青同学,问硕士博士大学生,我都问他无所谓啊,因为实在现在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的,《论语》没有看过的,应该,看过了才叫稀奇。在古人从小考功名象黄山谷,从小五六岁,象我们五六岁当年就是背的《论语》这些啊,那是必读之书啊,这样等于挖苦他。黄山谷一代的成名的文学家,学术家,他说你读过《论语》没有?师父问黄山谷,“师父,我当然念过?。他说孔子说的:二三子,吾无隐乎尔。那翻译成白话怎么讲呢?孔子传道告诉学生,二三子,就是说我们现在讲你们大家、你们诸位、你们两三位、你们这几个,就是现在“二三子”翻译成白话“你们这几个人”,天天找道,道在哪里?我无隐乎尔,我没有一点秘密遮瞒了,道就在这个日常生活中,都很明白,一点都没有保留秘密,没有想关起门来送个红包才传密宗,我没有密宗啊,都是显教,二三子,我无隐乎尔。因为黄山谷学问很好啊,师父啊,我那么多年悟不了,你老人家给我点一下嘛。他说你读过《论语》没有?他说师父啊,读过了,孔子讲的二三子,吾无隐乎尔,我哪里没有点过你啊?我到处已经点过你嘛,你不懂。所以黄山谷又吃瘪了,这叫做吃瘪,不响了。老和尚这样一看他还不懂,这个和尚穿的真正和尚衣,长的,这个袖口那么大,还要藏起还要转起来,所以你看唱京戏就看到了,老和尚站起来拂袖,袖子一甩走了,慢慢就出去了,出了山门,悠哉游哉。黄山谷叫礼貌也好,亲切也好,跟在老和尚后面走,秋天满山都是桂花木樨开了那个香,黄跟在后面,老和尚没有回头,没有理他,不过他晓得他跟来。等到走在山里桂花香最浓重的,他回头问问黄山谷,闻否?说你闻到桂花香吗?就问他,文字上记载“闻否”。当时讲话就是你闻到桂花的香味吗?黄山谷说:“师父闻到了”,晦堂禅师就回转来盯住他,告诉他:二三子,吾无隐乎尔。道就在这里,黄山谷因此悟道。闻木樨香否?如果诸位没有木樨桂花,回去买一瓶香水,晚上凳子上一撒,算不定睡一觉明天就悟了。香味鼻观可以入道,这个故事,所以提到中国的禅与文学的关系。木樨香否?这是黄山谷悟道的公案。二三子,我无隐乎尔,佛法是公开的,并没有骗你呀。你问道,二三子,我无隐乎尔。就是这个道理。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六十三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