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老子他说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老子他说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一章是接着军事哲学再加以引申。历代有很多注释名 著,对这一章并不下注解,不愿意下注解,因为帝王的时 代,多半是“以兵强天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原因是怕谈 这件事,第二个原因是这篇文字很容易懂,不必注解。现在我们大概解释一下,说明这个道理。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兵”就是杀人的武器,因 为武器是会杀死很多人的,所以“不祥”。原子弹是很厉害 的武器,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可以杀死更多的人。可是现在 到了核子弹,乃至于用到“死光”的战争,细菌的战争,杀 起人来更多更快,一瞬间可以毁灭人类的一半人口,这就是 “佳兵不祥”的道理。“物或恶之”,不要说是人害怕,任何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都很恐惧。“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只用道德、善心、仁慈来感化人。

但是,老子的哲学——道家的哲学,在道德的后面,是有武器做后盾的哦!试看每一个寺庙,不管是道家、佛家的,中间坐的是“佛”,旁边站的都是拿了武器的四大金刚。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光讲道德仁慈也是不行的,这是道家的奥秘之处。

 

兵不血刃而取胜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是中国古代的礼仪,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君子是道德修养高明的人,上古传统的制度,以正治国,喜欢在左边;用兵的时候,喜欢在右边。左右是两个代号,右则属阴,用兵的时候,非用“阴谋”不可,敌人如何准备来打你,你准备如何去打敌人,不使用阴谋诡诈不足以取胜。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重复的讲,是老子书中少见的情形,这表示老子语重心长,提醒大家特别注意。“恬淡为上”,一个大军统帅的修养,以恬淡为上,诸葛亮有两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道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诸葛亮以外,很少看到有这样修养的人。

南北朝的时候,梁武帝下面有一位将领名叫陆法和,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此人并不穿和尚的衣服,他带领部队,完全是按照管理出家人的办法。每次作战,只要他的部队一到,一定战胜。后来帮助梁武帝平定了很多地方。到了梁武帝的儿子当皇帝的时候,他已经把长江以南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手中了。因此,梁武帝的儿子对他产生了怀疑,所谓“功高震主”,因为他掌握了国家的整个兵权,只要他手一摆,皇帝就只能下台了。

于是,就有人去向皇帝进谗言,不过他在家打坐就知道了,便跑去见皇帝说:“我法和是修道的人,帝释天王亦不愿为,何况是人间的虚浮富贵。我与你父亲两人,本来是当年在释迦佛前灵山会上的同参道友,因为化堕落到人间来当皇帝,我是他师兄,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你却反而怀疑起我来。现在我把将军的大印支还给你,我要走了。”说完他就走了,一个人到四川峨眉山去了。

为什么每一次打仗,敌人一看到他的影子就害怕,没有办法与他作战呢?据说他是用神通来打仗的,也根本没有杀人,所谓兵不血刃而取胜。只是写历史的人认为这是神话,不愿意写进历史,事实上却是具有其人,真有其事。你们研究历史,在南北朝那一段,就知道真有这么一个将领,他的一切就是如此淡泊的。

 

为何以丧礼纪念胜利

“胜而不美”,战争是不得已的事,纵然打了胜仗,也不值得颂扬。“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所谓战胜的美,只是喜欢杀人而已。“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一个喜欢杀人的人,终归是要失败的,所以,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中国的古礼,尊崇左方,所以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拿现代的军事组织来说,总司令在右边,副总司令在左边。因为,当一个作战命令颁下以后,打起仗来,成千上万的生命就会牺牲,这是凶事。“言以丧礼处之”,应该怀着丧事一样的悲痛心情去处理。“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对死伤的敌人,也要有哀痛悲伤之情。“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战胜了,也不应该骄矜得意,还是要怀着丧礼哀痛的心情,来处理战后的一切。

我们晓得道家军事哲学的思想,很多是引用《阴符经》的道理。道家与老子有关的典籍,太上十三经之一是《阴符经》。其中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星辰隐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性人也”,人代表大地之中心。“人心机也”,人的心理与宇宙相通,是心物一元的基础。“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的思想和心理不能随便动一个杀念,或动一个恶念,那是与仁爱的天性相反的。

“天发杀机,星辰隐伏”,这是说上天发动了杀机,便要摧残人类万物,或刮台风,或下暴雨,日、月、星、辰都要隐伏起来看不见了。“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甚至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种种的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地下的一些生命,就从地下钻了出来。举例来说,在夏季的时候,虽然是个好天气,如果突然看到蚂蚁搬家,一定会下大雨,涨大水的。有很多的动物,都有预感,这就是“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的道理。

 

军事哲学的另一面观点

大地杀机一来,虽然是那么可怕,但是,人若发动了杀机,比天灾地变还更可怕。“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人若有发动战争的心态,那太可怕了,天地都要为之变色。但是人的杀机起了以后,发动的战争是不是一定不好呢?那又不尽然,因为革命以后,才有真正好的建设,这是军事哲学另外一面的说法。

比如佛家讲的劫运到了,在劫难逃,但是一个劫运过去,好的就会兴旺起来;所以,“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一个新的局面,才能开始。就像一个人生了重病,或得了癌症,非开刀不可,开刀一定上麻醉药,上手术台,是生是死并不一定,就看运气如何。如果一刀下去能起死回生,就是“天人合发,万化定基”,重新开始一个新生命了。

《阴符经》上又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宣,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生万物,新的生出来,又要老化死去,绝不会让它常留不走,这是天地万物之道。“道”即“盗”,修道之道,亦即偷盗之盗。修道的人,在那里打坐,以为不会或不是偷盗,殊不知正是在偷盗天地日月之精华。为什么我们静坐一阵,会觉得精神更好呢?因为静坐把天地日月的精华盗取到我们自己身上来了。“天地万物之盗”,天地偷盗了万物之精华,而构成了天地的精神。“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人更可恶,大至声光日月,小至青菜萝卜,人都要偷来给自己,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是万物之盗。天地偷万物,人偷天地;天也偷,地也偷,人也偷,真是天地之间一大偷。“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人这三个大强盗,每个都得到满足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道家主张“吞吐万物”,把天地的精华归于自己,但是时间要把握得好,身体百骸才会健康长寿。只不过这天地的精华、生命的根本又在哪里呢?首先就要把“机”找到,找到了“机”,只要“机”一动就好了,也就万化安而天下太平了。这是唯心的,不是唯物的。

《阴符经》又告诉我们:“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其盗机也”这个“机”,是唯心的,与佛家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一样,是心识的作用。“天下莫能见,莫能知”,既不能见到,也不可能知道。“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修道不能乱修,真懂得修道的君子,能把握住这个“机”,就可以健康长寿。如果不懂修道的小人,“机”把握不住,修得不好,反而会慢慢地死亡,这是《阴符经》上讲生杀的道理。

 

楚庄王和周武王的道家思想

我们从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再检查中国文化中合于“道”的精神的,在《左传》里有一篇《楚庄王不为京观》这篇文章是说明楚庄王不允许建筑“京观”的事情。“京观”是一种建筑物,在古代是纪念战争胜利的纪念馆,等于法国的凯旋门一类的东西。

现在摘录其中的一段,以补充老子军事哲学的实际情形,使大家了解中国文化、军事思想的仁政之道。

“楚师军于邲”,有一次楚国与晋国作战,战争胜利了,楚国的整个部队,还在前线没有撤退,以胜利军的姿态住在晋国的边界,临近郑地“邲”这个地方。这时有一个楚王高级干部名叫潘党的,对楚王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他建议建筑一个纪念馆,以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把战场上晋国战死的很多尸体,给予封存。他的理由是:“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他说战争胜利了,一定要告示后代子孙,不要忘记我们国家武功的强盛。

楚庄王在春秋战国的时代,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明主,他答复潘党说:“非尔所知也”,这个道理你不懂啊!“夫文止戈为武”,从文字上看,“武”是“止”、“戈”两个字合拢而成的,上面是“戈”,下面是“止”,意思是说,一个坏人,不服教化,想用战争来侵略别人,危害世界,那我们只好用战争来处理,以战止战,目的是用战争来阻止战争,这就是“止戈为武”的道理。

“武王克商”,武王革命,推翻了暴虐无道的商纣王,他自己所作的颂歌说:“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从今以后,我们不再用战争了,要把武器收起来,不再使用武器了。社会上需要的是道德仁爱的教化,只有道德仁爱的教化,才可传之永久,发扬光大。希望后代的子孙,对这种实行仁政的精神,要永远保待着。

武王当时又做了一篇《武》的文章,这也是我们冲国文化中军事哲学的原理。“耆定尔功”,这个时候,天下安定,国家人民都蒙受福祉,这种大功劳,并不是侵略战争得来的。“辅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本着文化传统仁爱的精神,求得天下国家人民永远的安定。“绥万邦,屡丰年”,使天下万国都得到太平,每个人都生活得很好,并能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助,而得到经济安定,生活富足。

下面再引录楚庄王继续训勉其高级干部的话,中国传统军事哲学的道理有七个:“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七个要点,发挥起来,可以写二三十万字,成为一本军事专书。“禁暴”,是把世界上的坏人都消灭掉,不让坏人存在,以免扰乱社会。“戢兵”,坏人想要强横霸道的侵略邻国,我们要戢止其凶暴。“保大”,注意人民的休生养息,保持国家民族的壮大。“定功”,以王道仁爱之政,建立不朽的事功。“安民”,使人民永远过着安定

的生活,得到安和乐利的福祉。“和众”,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民主自由,使大家相安无事,彼此往来有礼貌又客气。“丰财”,加强经济建设,使每一家、每一个人都吃得饱、穿得暧,人人有钱,个个舒泰,藏富于民。用兵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这七个要点。“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把中国文化军事思想的精神保留下来,使后代子孙,永远不要忘记!

“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两国是指楚国和晋国。楚庄王说,因为战争,使晋国被打死很多人,战场上的尸体骸骨暴露,我觉得已经很残暴很残忍了。“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我们的武功军力,虽然很了不起,但是没有推行仁政给人家看,只拿武力给人家看,这会引起其他国家产生壮人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最后我们还是会失败的。“安能保大”,战争虽然胜利了,但仁政没有推行,不能使世界获得永久的和平,使各个国家向仁义的路上走,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民族,又怎么会永久保持壮大呢?

 

仁政重于武力

“犹有晋在,焉得定功”,何况晋国还没有完全失败啊!这次战争,晋国虽然吃了败仗,但我们并不是推行仁政,无法以德服人,因而也不能使其心服,这怎么算是很大的事功呢?“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战争打下来,违反了老百姓的生活希望,使老百姓痛苦的事还很多,不能使他们安居乐业,这又有什么光荣可言!“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我们的国家没有推行仁政,只是在各国之间以武力相争,更不能使天下人真正崇拜与信服,大家又何以能和睦相处呢?

“利人之机,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我们这一次作战,是利用敌人的缺点才打胜仗的,又怎能忍心看到他们国家动乱,而认为是自己的光荣呢?!有这样的心态,又怎么去做复兴经济的建设?!

“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军事思想上的七种德行,我一样都没有,真是丢脸得很,又拿什么垂示后代子孙呢?!“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我只是想建筑我楚国祖宗的祠堂,举行一个祭礼,向祖宗报告这次军事作战已经完成;并且说明我这个子孙,虽为一国之君,并没有推行仁政,只靠武功而霸天下,不算高明。“武非吾功也”,这次军事的胜利,我不敢居功,也算不得是我的功劳。

“古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霪慝。”古时候明王圣主,也用兵打仗,那只是教化那些犯了不敬之罪的国家,教化了以后,什么东西都不要,“取其鲸鲵而封之”,只拿他国家有代表性的东西封存起来。“鲸鲵”是很大的鱼骨头,上古的人认为是宝贝,作为传国之宝。拿现代来讲,是一个国家标志性的东西。

这就是我们上古的文化,只是惩罚那些不遵教化的国家,决不想侵占人家的土地,也不想占有人家的经济资源。“以为大戮”,这样就是很大的惩罚了。于是后来才建筑了京观——起一个纪念馆,象征很高明道德的教化,以示处罚那些不遵教化不守道德的罪恶行为,而垂诫后世。

“今众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何以为京观乎?”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得出楚庄王真了不起,他来到战场上一看,战死的敌人都是晋国老太爷老太太辛苦养大的孩子,他们有什么罪呢?他们是为自己的国家效命,为自己的国家尽忠而死的。他的国家虽然打败了,可是他个人却是尽忠报国的。这些人死去的灵魂也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是接受国家的命令,“以死君命”的。若再把他的尸体封存起来,建造一座伟大的京观,作为自己光荣的纪念,这是很不应该的。

“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因此,他没有采纳他的“高级干部”潘党的建议,只在黄河的南岸,设奠吊祭两国阵亡将士。在城里,只建一座祀告祖宗的祠堂,向自己的祖先祷告,誓为楚国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而努力,不会为祖先丢人,并班师回国。

大家都知道孔子著《春秋》,这是历史哲学一个说明善恶行为标准的著作,留给我们后世子孙为榜样。我们文化思想的宝藏,都在“四书五经”之中。现我们把《左传》中这篇战争哲学、军事哲学的一个史实,用来注解《老子》,是非常恰当的。当然,还有许多历史的事迹和历代明王圣主的嘉言懿行,无法在这里一一列举引述。

前面是说“道之用”,说明道用之于军事、政治方面的大道理。下面第三十二章,讲到道的修养功夫。


老子他说下一篇: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