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有一个新的发现就推翻了。所以你把科学当成定理在用啊,那是非常笨的,它永远不断在前进,还在追求嘛,还是未定之天。所以我们千万小心!就是说借用了今天一点点皮毛的常识,姑且拿来,因为没办法别的比嘛。尤其我们现在的青年,同我一样,都是原子理发店的科学家、原子冰淇淋的科学,都有点皮毛常识,只好皮毛对皮毛了,拿来比一下。
所以“极迥色”,它是已经介乎心(精神)跟物理之间的东西。这个色,“色”字我们介绍了。所以你们研究《心经》要注意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话可不好讲啊!严格讲,不好讲啊!拿唯识学来讲《心经》要你的命了。碰到这个就要你的命。但是也很好讲。所以过去都讲,眼睛看到色,等于宋儒所讲的,“座中有妓,心中无妓”啊,我眼睛看到色不动心,我是把色空了——笑话!那个眼睛色相而已,那不相干啊!
佛法的色,是讲这个“色法”。
那么佛法还有个归纳,我们四大,地、水、火、风。拿物理世界呢?这个大类也归起来,“地、水、火、风”,四大,佛经经常用。实际上佛经重要的地方用到“五大”——地、水、火、风、空。哎,你们注意啊,青年同学,如果研究印度文化、东方文化的交流,“地、水、火、风、空”与中国的“五行”是一样的。中国的标记:金、木、水、火、土,一个东西。你们要注意!
所以佛学所讲的十二因缘,同中国阴阳学的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个东西,两个表达不同。千万千万注意!不然你所研究的佛学、你所理解的佛法,都是错误的。因此看古人所讲的,到现在许多注解的错误啊,不可计数!很多就是。
好了,现在我们要回转来讲到本题。色法:地、水、火、风物理世界这四大类,所以叫做“四大”。在我们的生理上呢,四大的假合为身,譬如说像骨头、坚固的,我们身上的,拿现在的医学上所讲,骨骼系统的,这属于“地大”的范围。我们身上的血液、荷尔蒙呀,这些东西属于液体的,(属于)“水大”范围。我们身上的热能,这个属于“火大”范围。我们的呼吸系统,(属于)“风大”范围。地、水、火、风四大,媾(构)合拢来,成我们这个身体。“地、水、火、风”是色法哦!不是“净色”哦!就是身上的细胞,细胞是水大哦,(是)水大所构成的色法哦,不算“净色”哦!这问题大了。所以如果认为净色根就是细胞的话,错了!不对。细胞都是蛋白质所构成。
那“净色根”是个什么东西?譬如说,我们这个精虫,你把它再分析由蛋白质、酸性的这些东西构成的。它也没有什么啊!(可是)精虫也不是“净色根”啊!我们再要研究了,那个男性的精虫碰到女性的卵子,为什么两个一进去、一结合了以后,它为什么会变出一个人来呢?人这两个精虫卵子一结合了一半一半、一阴一阳,等于两半这样配合拢来。你要注意哦。所以真讲修持,我们人体的气脉有所变化,你看到我们人是这样坐着的,整个来讲,人体气脉变化是这样的哦。它是圆的哦,一阴一阳。等于我们这个地球的轨道;我们这个地球轨道指南针不是正指南,不是指着正南的哦,(而是)偏东南的,一定西北偏。所以我们的身体真正的静是这样哦,一半一半哦、左右一半一半。这个道理你们很难体会了,等到你们禅定的功夫慢慢到了,到了那一部分体会。
就是说精虫卵子结合了以后,胎儿入胎第一天,那两个东西一结合以后,第一根变化起来的是中脉。所谓中脉是中空的哦,由底下到头顶。那个时候第一个七天的变化,你叫它是一个——现在西医有个翻译的名词也是有形——“腺”,肉字旁边坐个泉那个“腺”。荷尔蒙所经过的地方,这个东西叫“腺”。哎,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几乎有一点相近,相近于“脉”,修佛法讲修持气脉的那个脉,等于是个“腺”的东西。譬如荷尔蒙分布的是那种“腺”,它不就是神经系统。这个大家在座学医学的这几位应该是知道的,正式学西医的朋友们。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不是“净色根”。
“净色根”等于什么呢?很难表达了。我们回转来了解一个旧东西。譬如说我们讲中国文化的阴阳学,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五行变出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拿五行的归纳,甲乙都属“木”,丙丁都属“火”,戊己都属“土”,庚辛都属“金”,(像今年是辛酉年,属于金。)壬癸都属“水”。好了,既然十个天干,所谓“天干”这个“天”是代表宇宙与这个地球彼此在放射、彼此在干扰,彼此干扰、放射、干扰的那个作用,交互干扰、交叉干扰那个作用,所以叫“天干”。
甲乙都属“木”,那个甲木——不成形的木,不成形、不成形态,还没有变成物质,那个所谓指木的“气”。乙木,是成形的木了,成了形态的木头了,这叫“乙木”。丙丁都属“火”,那个丙火是火的“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借用现代的自然科学观念说是那个“能”,没有变成东西,那个能量。
总算我们把吃奶的力气也拿出来了啊,从小长到大的所知的范围拿出来解释“净色根”的“净色”是这个“色”。但是如果拿中国文化笼统地解释它,很简单,什么是“净色根”呢?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问题就来了。
所以“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气”、这个“能”。
什么叫“九缘八七好相邻”呢?这个“九缘”几缘,(《楞伽大义今释》)下面有表,你们翻开一看就知道了。唯识学讲,我们人这个眼睛要看见对方一个东西的话,眼睛的相对就叫做色相了;眼能够看到色,要九个因素才能看到,不然看不见。第一个眼睛看东西前面一定要有空间,要空、要距离,没有距离你看眼睛把它蒙住了(就)看不见了,所以要有空;要有光,等等,要九个因缘(才能)看到,所以叫“九缘”,眼睛要九缘。
耳朵听声音呢?只要八个因素就可以听见,因为耳朵不需要光线,不要色相了,所以只要八个。
至于鼻子呼吸、舌头吃东西、身体的感觉冷暖、快感不快感、痛苦不痛苦等等,只要七个因素。
所以眼睛是要九缘,耳朵是八缘,鼻舌身是七个因素就可以发生作用。所以他归纳结果,玄奘法师,你说他文学我平常都遗憾这位法师的文学不高,但是啊,《八识规矩颂》我服了他,没有办法用文学作,可是他能够作到这样的诗句一样的,已经了不起了。“九缘八七好相邻”,在比邻这样一路连下来的。
“合三离二观尘世”,身识(身体的感觉)、鼻子的鼻识与舌识三个识,要合拢来才起作用。怎么讲呢?这个身体,没有接触到它没有感觉的。我们把衣服穿在身上,接触了、皮肤接触了,“唉呀,不舒服!”脱掉。那衣服放得远一点,还有一分的距离,有时候当然有感觉了,这一分的距离与身体已经发生作用了,它必须要配合起来。譬如舌头,我们这个舌识啊,这个菜、这个吃的东西要到了嘴里,舌头牙齿一尝,“唉哟,太咸了。”这个时候就有感觉了。它不接触、不合拢来,吃空气有没有味道?有味道。因为有淡味,它的味道是淡味,没得味道的味道。那么这样一吃、合拢来,我们就知道了。所以这三样是“合三”。
眼识跟耳识,它要有距离,“离二”。所以“合三离二观尘世”,这个世界上这些作用,前五识、这个五官机能的作用,有这么些道理在。像这样讲还没有详细啊,这是大纲的大纲,详细要研究《成唯识论》。
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没有智慧的人啊,分不出来。我们眼睛看东西,只晓得是眼神经反应的作用,透过脑神经,眼识这个神经反应的作用。现在医学所谓讲唯物的,这是神经反应的作用。我们拿现在的观念,属于唯物的论点。
拿唯识的论点,这就是“愚者”只知道是根的作用,他不晓得识的作用。识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他就不知道。说愚者只认为“根”的作用,“根”就包括神经啊、细胞啊,这个机能反应的作用,叫“根”。
识呢?你注意第一句,“五识同依”,它像电一样,要依赖这个电灯管它才发光。那个“能”呢?现在把“识”变成那个“能”,所以要依赖“五色根”,它起作用。他说,说没有真的开悟,没有定慧等持、见道以前,愚者难分什么是识、什么是根,它两个分不开。我们普通只觉得“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没有办法说“识看不见了”。这一点注意,《楞严经》上佛也提到这个问题,不过《楞严经》提的不同。佛跟阿难讨论,问阿难说,你说瞎子看不看得见?阿难说看不见,佛说:你错了!瞎子也看见。瞎子他永远看见前面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瞎子在看见、看到什么?永远看到自己看不见的那个东西;那个瞎子在看的那个就是眼识的作用。等于我们把眼睛如果蒙着,完全闭起来,看见看不见?看见!你只看见我们那个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眼识还是存在的。瞎子有没有眼识呢?有眼识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叫瞎子?他没有这个根——眼根。所以不能面对色相的现实,现量就出不来了。但是瞎子看见了有瞎子眼根的现量哦,他那个现量都是黑洞洞的。
同样的道理,聋子有没有听?聋子也在听,聋子听到自己“嗡啊嗡哒闷”,我们耳朵老化了都听到闷闷的,永远觉得闷闷的。那在听不在听呢?耳识还在听,听到……。那么耳根坏了,耳识没有坏,要注意这个。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
同样的道理,我们割一块肉,假使开刀的时候,活的肉把它割下来,它的细胞还有一个短时间的跳动,那还是身根上面的跳动,余力、生命的余力在。这个时候,这个识,身根的身识的作用还带一点在的,没有完全散去。那么身识的归返第八阿赖耶识,细胞的死亡,归到色法里头去了,归到四大里头去了。这个要注意。
所以前两首还是介绍前五识的大要的作用,要我们研究唯识以前先要懂。到了第三首,讲修道的。
“变相观空唯后得”,你要修道,一个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证得菩提、开悟了,前五识能够“变相”,起变化的作用、起大变化的作用。简单地、勉强说,拿我们中国儒家的文化,气质变化了,前五识的作用与普通人不同了。譬如说,真得了道、禅定功夫到了,得了真正定力够了以后,近视眼的不近视了、好了;老花眼不老花了,一切都变了,譬如说前五根返老还童了。这是他的前五根的变相。乃至前面前五根变成三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身体有神足通,比方。到这个时候,修到身能够空,空掉了,身根空了,眼、耳、鼻、舌,五根先能够观空,先证得了空性;由空以后,性空以后缘起,再修妙有。他说这样,才能够证到这个报身、色身、身体与五官转变成佛身,报身的佛身;要得到“后得智”的人才办得到。得“根本智”还做不到。
悟道明心见性是得“根本智”。到十地菩萨、八地菩萨以后的程度,得“后得智”,才能够做到《楞严经》上佛所说的:“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要实证的,不是空洞讲理论,不行的啊!他说“变相观空”唯有后得智的人,得了“后得智”。你说见一点空、悟一点道、一念不起,以为这个就是禅、就是道了,那是骗骗你的啊。**说是空拳哄小儿,“是不是老师啊?这个对不对?”“哎,对了,对了。”先给你来点安慰,不然你要气得自杀,怎么办?哈,只好骗一下。那个不是啊!那个还不是“根本智”。“根本智”得了还不能转,要得“后得智”。所以“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你要晓得,悟到了、成了四果罗汉、得九次地定,可以灰身灭智、具足五神通的人,他对于这个前五根啊,这个生命的道理有形的,还不懂、还不能透彻。四果罗汉、声闻缘觉,虽然有神通、可以变化腾空自在,可以知道前五百劫、后五百劫都知道了,本体的道理、功能还没有了解,“果中犹自不诠真”。
要到什么程度的人呢?“圆明”、八地以上到了佛地了,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是转成大圆镜智了;乃至初地的菩萨登欢喜地——“圆明初发成无漏”,变成无漏果了。一到了真正的无漏果来呀,这个肉体的色身才能变化掉。能够变化掉了这个肉体的根与前五识,“三类分身息苦轮”,才能修到千百万亿化身。入各种类身,下地狱、上天堂、变畜生、变蚂蚁、变狗变猪随便你去变化就是。“三类分身”千百万,度一切众生——菩萨的境界。后面四句(偈子)是讲功夫、证道、见地,果位上事;前面两首是先介绍识与生理的作用,如此而已。后面的特别注意,尤其我们这里讲修证的,“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真正的道理你懂不进去,四果的罗汉懂不……你初初会打坐,入一点定,那根本不相干;你拣一点空的境界,不相干的。因此你晓得吧,我们唯识学的前五识转了,变成什么智啊?“成所作智”,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那才叫成就。
换句话说,以禅宗来讲,“言下顿悟”,大致上,十分之八九悟到了法身清净的一面,你这个肉身的报身你就转不了在那里。当然像六祖一样转了,像前两天有人照过来的六祖现在肉身的照像,还在。但是六祖肉身的照相这个照片你们看到的,同普通肉身照片完全不同。那真是完全是活着的真的人一样的。这个又不同哦!可以说,他自己故意把它变的。所以要“圆明初发”才能够转这个身体。
至于我们普通打坐学佛,得到一种心境的清净,或者自己觉得妄念都不起、很清静,七天也好、半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一年也好,一念清明很自在,是第六意识的境界而已啊!前五识毫不相干啊!那是第六意识的偶然的境界而已啊!不要认为第六意识的这一点清明——当然理解上也懂了很多了,或者看佛经也懂了、什么也懂了,或者我已经得了道了、悟了,——你给自己第六意识又欺骗了自己,统统落在“法执”上,“法空”都没有做到。这个需要注意的。
那么,前五识的三首我们了解了。
现在开始第六意识。它的纲要给我们介绍了。第六意识不像前五识,也不像后来的第七识、第八识。“三性”它具备了,“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这个第六意识啊,这个东西啊,所以我们中国人《西游记》小说啊,就把它叫做孙悟空,是这个东西。(我们这个心理第六意识思想)它最坏了,也最高明。我们现在普通人讲,这个“心”,笼总,佛学也好、普通人讲这个“心”啊,在唯识,这个是第六意识的范围。
第六意识无所不通,它具备三性、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都具备。通三境,都通。“三界轮时”,你要晓得哦,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六道轮回,乃至于说现在变凡夫、将来成佛都靠它。你不要轻视了它——第六意识。虽然坏,你不要轻视了它哦!没有第六意识的思想,你还成不了呢!所以“三界轮时易可知”。它这个第六意识的心态啊,包括多了,跟它相关的“心所”(不是心的“能”哦,注意啊!心的“所”,不是“能”。“能变”是第八阿赖耶识哦!第六意识也是“所变”哪。第八阿赖耶识的立场来讲,第六识也是它的“所变”而已。不过是它的“当家”的儿子——老二在当家。大儿子是第七识,不大管事的。等于我们唐朝一样,当家老二儿子李世民,当了皇帝了。呵,老二当了皇帝。)相应的心所,它包括的心所(不是心“能”)有五十一个,“善恶”一切坏的、好的它都有,“善恶临时别配之”。第六意识它的善、它的坏,不一定的哦!当它起作用,非常不定;它要得到前面前五识的帮忙。临时对境依它起的时候、对境依它的时候,善恶的境界所得的业果、所起的作用不同,“善恶临时别配之”。
他说,这个“性界”——它自己的意识自性、它的界别,经常“受三”界——欲、色、无色的支配,“恒转易”随时在变化。所以像我们的心一样,前面一个思想正想做坏事,后面马上一个思想第六意识另外一面又来了,“哎呀!”自己劝自己,“这不是造业吗?哎呀,算了算了不要做了,还是去打个坐、拜个佛吧!”它随时在变化自己,“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意根,意有根哦。哈!意根在哪里?意根在哪里?——脑神经!那么这个脑神经是意根所在。过去人家认为(是)心脏,不过心脏是发动器。脑神经(是意根)。所以,意一动啊,它脑神经发动,前面五根跟着都动,前面五识跟着五根都来帮忙。他六个兄弟一样,是一帮,在西门汀啊专门捣乱的,这六个兄弟一霸,眼、耳、鼻、舌、身。“根随”,好的时候啊,所以大家要学佛了,这个信念来,“哎呀,我要信佛、我要做好人!”对自己有信心,这个“信”是好东西。但是当信念一起,六根一齐起作用,“根随信等总相连”,所以第六意识(是)最厉害的东西,我们下地狱上天道、成佛成凡夫都是它。
“动身”,身体的作用。乃至每一个细胞的发生作用,“动身”;“发语”,讲话。你说有些人这个嘴巴坏,所以常常发现有些人“佛口”,佛的嘴巴满口佛话;“蛇心”,古人说的啊,佛口、蛇的心理毒蛇的心理——两面刀,这个嘴巴造口业。但是你不能推诿给嘴巴,“哎呀,我这个嘴巴不对,我心里没有这回事啊!”我也常常说,有许多人讲:“哎,某人心很好啦,就是嘴巴坏。”空话!嘴巴讲话哪里来的?意念动的,就是心动啊,心就是坏。好就是好。这个好人,满口善言,就是好话。所以“动身发语”,你要知道,就是这个“意”最厉害,统统是它造的,“贪嗔痴慢”都是它。
说这个人“我脾气坏了、我心好的。”哪有这个人?你不要下地狱才原谅你。脾气是什么?就是意动啊!不是偏袒脾气,脾气还另外有个东西呀?脾气不是什么识呀?有个“脾识”吧?脾气是这个意。“动身发语独为最”唯有它最厉害了。意业造满了等于拉弓射箭了一样,恶贯满盈的时候,“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现行、现在的行为、意念这个思想,构成了现在的行为。现在行为累积多了,变成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业力的因子变成未来的种子。过去生的那个意识的习惯变成习气,习气就是业力,变成这一生的个性,就是过去生业力、意识的种子,种子生现在的现行,现在的行为;现在这一生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都是它搞的事。所以《瑜伽师地论》意识地卷数占了二十几卷,最多,都是讲这个东西。但是,变圣人、变凡夫都是意识的作用。
这个意识的心态呀,最可怕了。所以“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这个“引”就是拉弓一样,要拉满。拉满所以中国文学里头讲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那个力量没有拉满哪;拉满了以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自己就发出去了,拉不住了,都是这个意念。
所以我们搞了半天修行,你学禅、学个一念空、清净,是转意念把它转清净。念佛的人把佛念成意念,把它念成习惯,变成那个正念,如此而已。学密宗人搞了半天,也就是练习那个意念,拼命向好的路上转;但是意念贪着太多啊,那密宗就给你许多花样给你贪嘛,你爱想得很美丽给你想得很美丽;你爱十八只手,给你四十只手好不好?而且说“哎哟,一个手里更有一个眼睛……”更厉害!你爱什么给你什么。哈,那个诱导法之高明!佛法教育法、诱导法非常高明。统统在转你这个意念。我们今天先到这里。
说明这个意识证道的,所谓圣位。我们普通所谓感觉到心境的清净,念头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觉得自己无念、空,这是非常难得的。真做到完全空灵、无念,这是意识(第六意识)这个分别心完全如如不动,清净了,这个是很难得的事。但是虽然说难得啊,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意识心很容易空掉。
例如一般学禅的,一般人用功夫的,把这个意识心,做到“三际托空”。这个“三际托空”这个观念,就是说把心理的状况,前面这个思想过去了,后面思想没有来,“三际托空”。这个中间当下这一念好像空了,就是清净了,这个在学禅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际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就是说,前面这个念头、后面这个念头、中间这个念头——假定的啊,我们人为地把它分开。我们的思想连起很密切,分不开这三段。但是一个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这个心理状况把他切开了分成三段。前面,譬如念佛的人,“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算前念过去了;下一句还没有念,就是后面一句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南”字还没有起来,那么中间,(假定这个中间,)中间没有念,就停住了。在净土宗念佛的人,比如说,有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久很多、一心不乱专一了。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这个佛号念不上来了,没有,连“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字都不会起来了,就愣住了一样;可是自己并没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提不起来。往往很多念佛的人到这个情况,就着慌了,自己反是惊慌了,觉得糟糕了。
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把修持上这些情况来问,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就是说你好叶公之龙。就是春秋战国时候一个故事,“叶公”,“叶”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一个小国家的名字,河南、山东这一带一个县,叶县,过去是个国。那么这个国家的诸侯、小诸侯,在旧代制度封为“公”的阶级。叶公,素来好龙、喜欢龙,房子柱头地下到处画的都是龙。因为他的爱好龙,感动了真的龙来了,这个龙真来了,把他吓死了。平常喜欢龙,画的到处都是龙,结果把真龙感动来了,反而把他吓死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般人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正空的那个境界现前呢,他又吓住了;甚至吓疯了。所以《金刚经》你要注意,《金刚经》上佛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见到这个空,而不恐怖者,不吓住;空的境界来了,并不受吓住了,不起怖畏心,不怕了,他说“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不是在一个少数佛前面种了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才有这个气派,才有这个智慧的认识。不然呢,天天求空,一达到空的境界,个个害怕。
其实啊,我们避开了空与不空这个问题不谈,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偶然碰到好像思维、思想、意识突然切断了,人好像用我们普通的话叫愣住了;那个意识切断,佛经有一句形容的话:“截断众流”。好像一股流水、长流水,我们打一个堤防把它切断了,两边这个堤防一隔开,中间一段流水就没有了,空掉了。所以“截断众流”。可是普通人也有这么的状况、心理的状况,偶然一断,前后念断了、切断了。这个时候——要注意的啊,在心理状况——如果说身心绝对的康健而达到这个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时候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忽然到达这个情况,那是什么道理呢?那在唯识学上叫做“闷绝位”。闷绝,譬如说一个人,不是晕过去了,不是死过去了——闷住了。我们闷绝的这一个心理状况同睡眠的心理状况是一组的,是一个范围。闷绝位同睡眠这个位子,是根本上“无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们有时候,作功夫的人,经常在这个闷绝位上,以为自己是“空位”,念头空了。这个样子的下去,现生脑子越来越笨,可以现生这一生变成白痴。至于这种修法他生来世的业果,那绝对是变成猪啊、变牛啊,不用脑筋的(动物)。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闷绝位的“闷绝”的这个境界当成了三际托空,这非常重要!
……以后,应该知道我们这个思想、第六意识容易空掉的、容易切断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啊。实际上是你很容易切断。所以有许多人,尤其学密法的、学密宗的或者学禅宗的人,偶然——你不是大家听到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唉,你这个家伙,瞎猫撞到死老鼠。”那也就是这种境界,偶然来一个空灵:“哦!这个就是。”那是诱导你,这是意境上偶然一段的空灵,等于说“三际托空”。意识的三际托空并不难,很容易。
很多人学禅,到了这个境界,这个念头空了,慢慢影响身体,也是一堵墙一样,就是像达摩祖师所讲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学禅的人,达摩祖师的这四句话:“外息诸缘”,一切外缘空,没有了。“内心无喘”,怎么弄个喘气这个喘呢?这个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动了,同时呼吸好像停止了,“内心无喘”。这个时候心啊如墙壁,心怎么如墙壁?身体嘛,梗起来了,寂然不动的样子。心怎么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境界任何都不动心,打不进来。达摩祖师说,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他并没有说这个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禅宗祖师的语录,特别注意!达摩祖师说,你如果修持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门了,慢慢可以入门了。并不是说这样就是对噢!那么,我们现在引用达摩祖师这个话,这个时候心如墙壁、三际托空,普通人容易做到的,修持很容易做到。我们注意啊,一般乃至于古人,《指月录》上、《五灯会元》、《传灯录》里都记载,很多禅师到达这里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了——都没有到家的,这只是意识的空。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讲禅学的,到了这个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对境心不动了。换句话说,见人不是人。“见人不是人”是什么?看到别人在前面一站,也晓得你是人啊,也晓得你是张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过看起来你这个人啊,就像个电影上的影子一样,看这个世界都是梦中一样。这个第六意识的空灵到这个程度,可以是这样。所谓这种情况,是第六意识的境相。
不过话说回来诸位,像我现在的讲法,把这些境界,一般认为很了不起的都批评了,一个钱都不值,不要傲慢哦!诸位能够修持到这一步,已经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识能够经常空掉。所以修密宗的大手印的人,到达了这一步经常空掉,那的确你后面的路好走了。达摩祖师也讲过啊:“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可是我们现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净土的也好、修密宗、修禅的,最困难的是这一段切不断,不能“截断众流”,这个念就空不掉,这还不叫做空。这只是第六意识的三际托空。但是我们要知道,第六意识的三际托空是容易的。
在道理上我们要了解,我们这个人,婴儿投胎,就是我们这个生命,只有第八阿赖耶识入胎。(陈祖光先生特别请你注意啊,到了那个讲到第八阿赖耶识,你再提醒我注意讲人怎么样投胎出胎的事啊,我要详细报告一下。)我们人第八阿赖耶识入胎以后,慢慢胎儿成长,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前五识、前五根都成长了。第七识跟着,当然发生“我”,与生命俱来人就有“我、我”这个观念,这个第七末那识的作用。但是婴儿出生的时候没得第六意识哦,所以婴儿没有意识分别心。所以一个刚生下来的婴儿,你拿牛奶喂他(与)你拿大便的纸去喂他都差不多。你说那么有没有分别?严格讲有分别。牛奶放他嘴里(会吃),苦的药放他嘴里他还是不大接受。但是那个不接受的不是意识,那是“五阴”的感受的“受”。真正意识完全是像我们现在的人——思想清楚、分别观念大,这是意识。所以啊,我们要知道,等到婴儿这个头顶上那个“嘣嘣跳”的这个地方一封口了,开始会讲话,意识慢慢形成了。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普通骂人,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家骂:“老奸巨猾,老顽固。”哎,我承认。为什么?这个意识啊,由婴儿到老大这个年龄,越老越顽固,这个顽固就是现行,又变来生的种性了,这个习惯就变种子了。所以这个意识是后天慢慢涂上的。譬如我们的言语啊、思想啊、习惯啊,就是一个婴儿生下来,你不会讲英文,不会讲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这个都是后天意识给你加上的,乃至也不会讲中文啊!就是我们中国人能讲中文,这个也不是婴儿先天带来,也是第六意识加上的。
第六意识后天一切的教育、家庭的教育等等,读书学识,这都是意识慢慢慢慢给你累积起来,累积这个意识的现行,变来生的种性的根。所以我们这一生的生下来的相貌、态度、习惯等等,都是前生的根、作今生种子带来的现行,这是讲到意识。
那么这个意识我们了解了以后,所以这个意识后天的加上,我们容易把它切空了的,容易把它空灵了。
譬如说,我们讲一个现实的,听了唯识以后,尤其对中年以上的朋友应该注意。有些人到了中年、到了老年,不管你修道(与否),大部分是失眠、睡不着。其实啊,老年的睡不着很天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什么可怕叫做失眠。因为人在意识当中后天有些习惯,都认为人应该睡眠多少——不一定的。我常讲的台大有一位教授,也常见面,很多年前来问我,他失眠三十年,他来问我的时候六十岁了、六十多一点。我说:“哎呀!你真是的!这不是问题,你尽考虑这个问题。”“哎呀,我总觉得不好嘛!”我说怎么呢?他说:“我总想这个不正常嘛,人总要睡眠。”我说你今年六十几啦?“六十二啊。”我说你没有死吧?他说不是开玩笑吧?我跟你俩讲话你怎么讲我死呢?!我说你这样失眠三十年没有死掉,已经六十几,精神蛮好,那个睡眠对你有什么关系嘛!而且你活六十年等于别人活一百二十年,别人一半还在床上黑夜过来的。啊,你黑夜还清醒,不是比别人还划得来!为什么有这个观念?睡眠完全是习气,你知道吗?修道的人要断除了“财、色、名、食、睡”,特别是饮食睡眠还要特别修持到把它断除了。既然自己不想睡,还认为是毛病,这个说是在修道的人,那不是愚蠢到极点吗?本来还想断除睡眠,拿道家来讲,功夫到家的人有一句话:“身轻如叶”。身体轻到像个树叶子在虚空中飘一样;“昼夜常明”怎么叫昼夜常明?白天黑夜都是亮的,没有昏迷。睡眠是昏迷、是无明啊!昼夜都常明,永远都是光明、亮的在那里。你还不好吗?哈,我们在座就有一个老修道的朋友,今天还跟我讲这样的话,所以我讲你该打屁股!道理都不懂,他还说修道呢!
但是老年人,自然睡眠少了;婴儿的睡眠才多。年轻人睡眠,譬如说,中学生阶段,我们像经常有许多家长啊、教导的老师都不知道,所以小孩子眼睛都搞坏了。中学生小学生我们现在的受教育的小学中学这个阶段的儿童,真的睡眠要十二个钟头。结果我们现在教育制度之下,十个钟头也睡不到,背那么重的书包,又拼命在用脑子,真可怜!糟蹋自己的根苗!实在不应该!可是谁也不懂。所以这个年龄要十几个钟头睡。
当然普通人老年上爱睡。像人家问我,说你睡眠(怎么样)?我说我没有睡眠(问题),老了,那个不要紧了,分期付款,有时间就睡,没有时间不干了。但是真要使我睡得痛快,(得)满足二十个钟头。这一觉睡个二十个钟头以上,那么我今天总算过了瘾了,觉睡够了。可是平常没有机会睡觉,还不是算了,怎么办呢?!
睡眠、饮食、男女等等都是习气;这个习气不能断,不谈修持作功夫。但是我们讲到失眠是什么道理?譬如我们觉得失眠,你说失眠的那个痛苦、那个是病态(还)是什么?第六意识作用,(同)生理没有关系。(同)生理有关系啊,你感觉上,好像血液流动非常快,躺在枕头上也听到心脏的咕咚、咕咚,气血在流动,好像血压一量马上高。你们还有一个啊,现在人一般很习惯的随时量血压,我从来不量的。人家问我,我说现在血压正在高。像我现在你来量我可能就高。因为我故意把精神要提上来。不然我要睡眠去了,要休息了,谁愿意讲这些话?什么八识,九识我也不管!但是为别人,只好提起精神来,强调它,啊,这个血液会向上冲的。血压高与低不是决定健康不健康的绝对的问题,有关联的(而已)。可惜一般人有一点点报屁股后面的医学常识,经常注意自己的血压,没有病也找个心理病来,这叫做是“恐怕血压病”,这不是完了?但是你那个睡不着,血压还是会高的。如果你心理呀,第六意识晓得、知道了,他不要睡。
我们睡眠是两种,所以佛在经典上佛这个问题答复得很好,过去,有弟子们问佛,(不是这一本经典。)人为什么会睡眠?佛说两个因缘:一、心疲劳,思想心理的疲劳,会睡眠。一个人碰到倒霉了、心思灰心到极点,就一天到黑想睡了,什么精神都没有。一种是身疲劳,体能的疲劳,要睡眠。心里并不想睡眠,可是体能过分疲劳,它要睡眠。所以佛说:“睡眠者,有二因缘:一心,一身。”(一个是)四大疲惫,一个是心理疲劳。但是这是普通人。
如果是一个修持的人,身、物,身跟心两个一元的,又进一步了,那可以停止了睡眠;乃至静坐、入定,它不但替代了睡眠,比睡眠恢复身心的疲劳比睡眠好。因为我们这样躺下来睡眠,这个五脏六腑是折叠在一块的那么一坨摆在那里,你仰着、这样摆着、后面趴着(都是)。只有坐起端正,以背脊骨为中心,它这个心肝脾肺肾很整齐地挂着,它是完整地挂着,不容易疲劳,所以睡眠久了很疲劳。
那么以中国的医学讲起来,久睡伤身体,睡眠过度了,久睡就伤气,元气受伤。久行——这个做事多了、劳动多了,不使它休息呀——伤血。很多啦,譬如久坐伤肉,久站伤骨。所以人体自己要调平这些道理,都出在《黄帝内经》里头,有书自己去看了,不要贪便宜。像某一个同学说啊:“哎呀,老师,我们不行的啦,脑子也不如你,多听听你讲,免得我省了看书的力气了。”这成什么话?!这就不对的。这都自己不检讨、不反省,不是修道人的话。道是智慧的透明。那如果不靠自己,那三藏十二部,佛对成佛的经验都摆在那里,那你说我出几万块钱买一部大藏经,佛成就的功夫智慧都在大藏经里,你把大藏经煎汤吃下去了,你不是成佛了?那不行的呀!非要自己参究(不可)!同时你要知道,我有时候给你们讲的并不是书上看来的呀。但是你翻开书去看,决定有;我还可以说出哪一本书上的,(而)那一本书我摸都没有去摸它,第几页我都可以告诉你。噢,所以要自修啊!不要贪这个便宜。讲到这个意识的这个作用。
所以我们在睡不着的时候,你如果把意识三际真能够空了,不配合生理血液的循环,不理会这个身体四大,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最起码,你会睡着了。高明一点,身心两个分开了。分开了什么情况呢?那才也叫做定了,那(是)真正的定境了:你看到自己身体在那里睡,看到身体还在打呼噜,“哧呀呼啊”呼吸来往,自己这个清醒的、清明的这个意境啊就照见这个身体。所以有时候自己还可以偶然跟自己开个玩笑:格老子你给我睡好一点啊,精神睡够一点等一下起来我要用你的啊!——这个肉体我们要借用它的。就有这样一个境像。所以,第六意识是这么一个情况。假定我们修定的作功夫,到达了这个境界,你说以禅宗来讲,“三际托空,意识清明在恭”,算是开悟了没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认为“就是这个!”拿着这个境界告诉你:就是这个!那是诱导方法,不得已。
所以《法华经》上说:“指黄叶为止儿啼”。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总而言之,“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那是大彻大悟的话。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如果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呢?
那么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等于一个小孩在哭、哭了,没有办法哄他,只好拿着一个树叶子、黄树叶子说:“不要哭!不要哭!这是黄金,你不哭我就给你。”把小孩子哄得了不哭,就好了嘛!管它是真的金子假的金子啊。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说:一切法都是“空拳诳小儿”。说你不要哭,我给你糖吃,你哭不给你,你停了哭我给你。实际上,这个里头没有东西。一切法皆是如此,空拳诳小儿。
所以,在意识清明这一段,有时候学禅的人给他一个方便说:“你这个就是了。”你认为清明这个就是了,是什么?哈!现在告诉你,第六意识偶然清净的现量的一面——还是意识的境界。你所谓空,还是意识上的空嘛。对不对?你不清醒睡着了以后你还有没有这个空的境界?你没有了嘛,有个意识进入睡眠位了,所以这个清明没有了。你说我醒来又空,当然又是意识造成了这个空嘛。你说:“我现在好空哦,空、空……啊,我都懂了,世界都是空的呀,哎呀!我现在总算清醒了。”你说他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站在旁边说:“呣,好,懂了啊?有道了,嗯,这个悟了”。实际上我们回头蒙着嘴在笑。这还不是意识自己造的境界?!但是意识造成(的)这个境界(是)真的假的呢?话说回来,你真能从此如达摩祖师所讲的“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个钥匙拿到了,你可以去开发它。
所以,我们可以说,禅宗不是分三关吗:破初关、到重关、破末后牢关。我们勉强地可以讲,的确是这个样子——拿《八识规矩颂》的阶段。把意识的这个习气之流、业力之流,破得开,见到意识无自性的空,可以说破初关。那么功夫到达这个境界,要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意识空灵,无分别、无妄想的境界。你说这个时候能做事吗?当然更能做事。意念都是空,尽管在讲话,讲完了没得意念了。在空中能够讲。那么,可以说是破了初关的境界。但是没有破重关。要到把第七末那识破掉,破掉以后,快到破第八识的边缘了,可是到重关。
破末后牢关,就是超越了精神世界、超越了物理世界、打破了第八阿赖耶识,是证到大圆境智、如来藏性,那才说破末后牢关,叫做“牢关”,坚牢而不可破的。这是三关之说,是禅宗方便之谈。
现在我们了解了第六意识这个样子,所以玄奘法师在《八识规矩颂》上,关于第六意识这一首(偈子)说:“发起初心欢喜地”,菩萨、大乘菩萨、登地菩萨,就是以普通一个人,修菩萨道、作功夫;初步、初地的菩萨,刚刚上地,等于我们上楼梯第一层楼梯,电梯上来,到了第一层了,十层房子到了第一层——初地,叫做“欢喜地”。
所以呀,第六意识真的破了,(所谓破是方便的话,意识怎么叫“破”?这是人类语言的表达的一个方式。)第六意识真达到无分别、无妄想、空灵了,我们刚才讲,假定一个名称叫它“破”了,没有什么破不破;就是把这个妄念比较切断了,空灵而能起用。(不是三际空灵事。)这叫做菩萨登初地以后,第六意识才能空。
所以“发起”,刚刚发心,那么普通讲发心,这个样子,发明自己第六意识心地的空灵。所谓“发起初心,(菩萨登)欢喜地”,才是说入门。所以,分别妄念不空,你说你得定了、你学佛修道了,都不算数的。到第六意识空,随时能够做到性空、无自性,能够做到了以后,你这个人才够得上说是学佛的了。所以“发起初心欢喜地”。
但是第二句话“俱生犹自现缠眠”哪!注意这个“眠”字,睡眠的眠,不是感情缠绵、绵绵不绝的“绵”。这个“眠”字用得啊,比那个缠绵的“绵”字还要高明。他说第六意识空了的时候啊,你把这个人初悟道的初地菩萨就了不起么?没有什么了不起。“俱生”,与生命俱来的那一个习气、所有的习气还在,习气的根根统统在,所以不算成佛哦。“俱生犹自现缠眠”,缠绕着你。眠,“随眠”,眠是一个佛学(名词)、唯识学叫“随眠烦恼”,它跟随着你的,永远使你无明、你无知的状态,无知这样子等于睡眠、永远睡在你旁边的。哎,你起来它(也)起来,你坐它也坐,你躺下它就躺下;它缠绕着你,使你永远是沉迷不醒。所以啊,俱生我执,等等,俱生以来这个烦恼习气,“俱生犹自现缠眠”,它跟着你。
第六意识真的完全干净了、空了,所谓要教理来讲,没有顿悟的,都是渐修的。由一个凡夫发心,修到了第六意识能够空、登菩萨初地,那不得了,要一大阿僧祇劫以上的。有规定的啊,有一定的数字,不过我现在报的数字不准确。由见了道以后,修到了到第七地的菩萨叫“远行地”,又要一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所以要把烦恼习气的根根修断哪,(要)“远行地”以后,“远行地”是第七地。第八就是“不动地”了,就不退转了。没有修到第八,其实到了第八地,就是禅宗讲的破了“重关”了,可以不退转了。
所以我们学禅的人,禅宗的话有一句话——你们年轻的同学这个要闭关、那个要闭关,唉,我看还是叫警察把你关到禁闭室容易——“不破本参不入山”。第六意识初关不破,入山都没有资格。“不到重关不闭关”,真正的闭关,要到了“远行地”以后的,第八“不动地”的重关境界才可以闭关。真正的闭关关房里一本书都不准有的,佛经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茶杯一个碗,然后一个坐的地方。四壁画都不准挂,什么也没有,什么都没有!所以闭关还可以看经,看大藏经、看书吗?还弄个摇椅摇一摇吗?还弄个清茶来熬一熬……哎呀你看,我喝一杯清茶,还点个檀香——那还是在玩弄习气哎!不行的啊!所以真正闭关,你们怎么去闭呀?啊?所以到了“远行地”以后,“纯无漏”,第六意识真正转了,所以得无漏道了。
你们注意啊,外道有五通,罗汉才有六通,第六是漏尽通。所谓漏尽是什么漏尽?外道的解释:男女只要不漏丹就漏尽了。切!那你不吐口水啊?你眼睛张开多看看,眼睛的神也漏掉了,耳朵喜欢听音乐也漏掉了,六根都在漏啊!
漏尽——意识无漏(才叫)漏尽,所有烦恼习气、无始以来习气根根统统转了,所以普通叫做“空”是方便名词,无所谓空——清净圆明了。并不是空并不是没有,转成清净圆明了。那么到了这个境界、第八地的境界,第六意识转了,转识成智了,不叫“第六意识”了,叫做“妙观察智”。所以得道的人、诸佛菩萨在定中,用的是什么?还是用的意识,可是不是凡夫境界用的意识了,你知道吧?所以,百丈悟道的时候跟马祖讲,拿起那个拂子:“即此用!离此用!”就是这个东西。还是这个东西,可是不是凡夫的意识。这个时候意识转了叫做“妙观察智”,所以“观察圆明照大千”,第六意识变成智慧境界。变成个什么呢?变成我们的照见三千大千世界的大的雷达网,这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风吹草动,乃至一个蚂蚁、一颗灰尘动,在这个第六意识圆明清净、大圆镜上清清楚楚。这是第六意识。所以“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那么我们一般所谓学佛的,偶然心清净那个境界,是第六意识偶然清净,所以禅宗祖师有时候讲,一般人参禅,“哎哟,达到空了!”来告诉师父:“哎呀,你给我印证一下。”哦,现在青年很多,常常有些青年写信来,自己认为已经悟道了,要求我印证。我也不学禅,我也没有悟。好像你不给我印证,那个火气之大啊!“啊,你不给我印证?!”好像罪该万死。还有一个青年当面跑来:“我这个硬是悟了。”我说我不懂禅呐,你找我干什么?他就说:“我悟了,你要给我印证。”我说印证什么啊?我又不懂禅,我又不是禅师,你叫我印证?“那不行啊,你不给我印证……!”我把桌子一捶,痛骂一顿,我说:你给我滚开!你神经了跑到这里来!我这里也不是道,也没有道也没有佛,我是个普通人,我还给你印证?
你看这样的人……好几个。这个可怕吧!呵,这个!所以呀,学佛啊,什么叫做入魔?这些人叫做入魔。头脑还清醒得很,讲起都有道理。实际上这个道理他讲得对不对呢?他也觉得自己:“哎,我现在跟你讲话,我都觉得没有我哎,我都空的呀!”其实他跟我讲,我绝对相信他是真的啊!不是假的,因为他不是神经;神经的眼神、意识都看得出来。但是第一个,他做人的基本已经不够了。那里贸贸然跑来这样认,也不认识,好像我就欠他有个禅、有个什么的!啊,很多啊!还有些写信来,只好一丢。连基本的作人的道理都不懂,这个时代你说怎么得了呢?!
其实这一种境界我们普通人都有的,意识狀况。禅宗祖师所谓叫做什么?——“孤光偶露”,这是形容词。所谓你们看禅宗的语录就知道:“孤光偶露”,偶然撞到一下。譬如我们人走夜路,忽然碰到一个木头,一吓:“呃!哪一个啊?”好像还是“三际托空”的啊!中间这一刹那之间一个念头都没有了,好像也是“三际托空”意识空的境界。我讲“好像”这个里头有个窍妙哦,也可以说不是“好像”,这是把你切断了。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所以受重大的刺激,受吓、喜怒哀乐中间都可以碰到意识状态这个境界。要就发疯,要就大智慧、开悟。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开悟也没什么了(不起),这个悟这不是禅宗悟道的悟哦。我讲开悟就是——理解了,就是第六意识那么一个清明的境界,有时候可以保持得很久。那么保持得很久是很舒服的,身心是很舒服的。但是有一点哦,你上座坐久了,你两个腿的气不通的话,你坐在那里照样地腿痛腿麻,麻得你第六意识一点都不清明了,所以靠不住的啊,不是道啊!所以第六意识空,就是要习气的彻底空。
再说第六意识,譬如我们学密宗的人有个讨论,前五识我们都晓得在哪里,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嘴巴、舌头、味觉、嗅觉都知道,(这是)前五识。
第六识在哪里?过去人讲在心脏——不是。第六意识在脑。所以我们思想越用多了,脑越停不了,第六意识的机关开得越大。那么后来讨论到第七识在哪里?第七识无所在,五根、六识里头都有、都在,哪一点都有我见、我执。
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在哪里?在我们当年学密宗讨论的,两派的争论,一说第八阿赖耶识在中脉,在背脊骨的中间;有一说在脑子里。其实都不是。他们都忘记了第八阿赖耶识“受薰持种根身器”,那就我们这人体啊,手(伸开)有多宽,人体放射的能、人体自己的电与光就有多高、多大。在这个范围,不但有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超这个范围以外,跟宇宙通的,都是第八阿赖耶识整个的功能。你说它通过督脉、或者是通过中脉、通过间脑而起作用可以;说第八阿赖耶识就在这里,或者在海底、在哪里,那都是着相的,错误的观念。我们先休息一下。
(八识规矩颂)简单地、快一点了解了,好正式研究《成唯识论》。现在是讲第七识。第七识一般的习惯没有办法翻,不翻意,翻音、叫“末那识”,这个“那”字在过去读“诺”。这个“末那识”第七识,尤其现在研究心理学的同学们更要注意,现在心理学所讲的潜意识、下意识,乃至什么“第六感”等等,并没有超过第六识的范围。所以“末那识”没有办法翻译成什么识。理念上的理解它,它是真正第六识(的根),叫做“意根”,意的根。那么我们如果加以进一步的理解,普通就叫“念”,这个才是“念”,念头那个念。因为第六意识我们容易分别了解它,人的思想、分别、头脑的清楚、对于事情的思考周详,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七识所谓是“意根”啊,有时候好像不起分别、没有分别,那个境界里头,这是我们有念,尤其我们在这里,大家都是注重修行求道,打坐静坐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点杂念都没有,清清净净坐到——那个正是念,那个正是第六识的根、意根。
所以“念”,普通经典翻成“念”,这个“念”,我们经常拿一个笑话的办法,可以说是笑话的办法——拆字摊,一般算命看相拆字那个办法。中国字这个字,你看“今”字下面一个“心”,现在心,这个是“念”,今心嘛!说睡眠睡着了,什么思想也没有,那个睡眠境界就是“念”,也是念。这个念进入睡眠昏沉的状况,心理状况在睡眠昏沉当中。
所以刚才特别提出来,做功夫的朋友们特别注意,你觉得自己完全放下、睡眠、空掉了,身体感觉都没有了,这个中间你要分别清楚。算不定这个完全放下连身体感觉都没有,正如普通人在“睡眠位”或者是“闷绝位”(闷过去了)相同的。这个正是意识的境界,不要认为这个时候不是意识,这个意识接近到第七识末那识境界。
所以末那识,普通地也有解释,很普通的解释叫做“我执”,叫做“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的觉得有个“我”。那么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就是“我执”第一空不了。但是这个我执哪里来呢?“俱生我执”,当我们入胎的时候已经有“我”;乃至没有这个肉身、变成中阴身的时候,这个“我”也没有离开,第七识没有离开,所以“俱生我执”。(你们没有书的人可以跟他们有书的坐在一起借一下,啊。)所以第七识末那识叫“俱生”,与生命同时来的。例如这个婴儿生出来,第六意识、现行的第六意识(刚才讲的一段啊,要特别注意),婴儿没有现行的第六意识,但是第六意识习气的根同样地在,没有爆发而已。受后天教育等等灌输,再来爆发那个根。那么婴儿没有第六意识分别、思维、思考等作用,但是婴儿的第七识的“我执”早就存在。比方说,两个双胞胎都饿了的时候,一个早有奶吃,迟有奶吃(的那个)他还是不高兴的,觉得我怎么吃迟了?那个我执就是与生命俱来的,有生命就有我。这个“我”就叫做第七末那识。(第5集完。妙音录入,玉树临风2011-05-02三校完)
《唯识与中观》 | 下一篇:唯识与中观(六) |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