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道友修行报告

可了:我的学佛经过

时间:2016-06-20  来源:达摩书院  作者:可了

作者:可了               

一、缘起

从小每当节日我们都会回老家祭拜祖先,家里的祠堂恭奉着观世音菩萨。我想这可能是影响我日后接触佛法的因缘。怎么说呢?读高中时,有一阵子,心情不好,就会不自知的心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后因学业课重,菩萨圣号不知不觉离我好远好远。直至社会就业任公职,同事邀我一起到寺庙吃素斋,我才开始真正的接触出家师父和佛教经典。想起第一次到寺庙,我刚踏进寺庙入口小径那一刻,身心无比的舒畅,所有的烦恼不知到哪里去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感觉到的,我也说不上来,就是好喜欢。这也是奠定日后我一心学佛的法缘。

 

二、在佛法上究竟学了什么

1988年第一次接触的佛经是《心经》,然后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阿弥陀经》。这二部经成为我每天必需做的早晚课。《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经文中的一品。介绍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愿行。经文里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示现种种身形,宣说佛法,广度众生。祂的慈悲救度众生的愿力,成为我的精神食粮。而《阿弥陀经》是执持弥陀圣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快捷方式。阿弥陀佛最重要的意义是发四十八大愿,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最重要的是感应阿弥陀佛,要完全感应到阿弥陀佛,也只有发愿,这样才能完全与佛相应。因此,我每天沉浸在观音圣号和弥陀圣号中,欲罢不已。慢慢的因为母亲生病关系,又让我接触了《药师经》(药师菩萨发的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地藏菩萨本愿经》(学习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愿力)和《金刚经》(要有绝对的善根;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四相;要三轮拖空等等)。这些都是我结婚之前自己自修的经典。另外,自己在家也修过「五停心观」的「不净观」,是除贪欲的观想,有观自身不净和观他身不净二种。从脚趾开始,首先观脚趾腐烂被虫吃,慢慢就看得见一截一截的骨头,观至胃部时,整个胃被虫吃,而有恶心恶吐的感觉。因为没有人指导,胃最后疼痛得忍受不住,只好放弃(因当时并未认识老师或是过来人可以教我)。

后又转至「数息法门」,当时多少体会呼吸的出入和长短,但感觉还是跟我不相应,愈数愈烦躁,身心愈来愈粗重;就改修「慈悲观」,观一切有情可怜之相;并配合观音法门(耳根圆通法门),听虫声、水声、钟声、自己念佛的声音,我发现静坐容易不起妄想,而能专注在上面。比如念佛,耳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意观佛相好,因此我就一直用观音法门作为我修练的法门。所以自己一定要找一个法门,能让自己身心定下来,那个法门便是适合你。然后一门深入,自然达成心一境性。

在1989年8月公公往生后的一段时间中,有幸接触《妙法莲华经》,当时是一字一拜《妙法莲华经》。

同时在1990年3月有幸认识善知识张公尚德老师。  

他问我:

「在家做什么?」

我回答:

「一字一拜《妙法莲华经》。」

他又说:

「妳以后不要一字一拜,改为一句一拜《妙法莲华经》。」

我回家后,就改为一句一拜《妙法莲华经》了。

《妙法莲华经》的重点之一是:「一大事因缘」。有四步骤:(一)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二)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此为教化菩萨成佛唯一要道,故名一乘,或曰佛乘。

开示悟入,也就是在说明此「一大事因缘」。

1990年2月有一天,我在家诵《金刚经》时,突然念不下去,头脑清清楚楚,念头起不来,听到人的讲话声、鸟叫声、车声……等等,它都跟我相干也不相干,大约有二十来分钟。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也不去执着它,但心中还是一直记得这个境界。后来,认识了张尚德老师。

老师问我:

「你平时在家做什么功课?」

我回答:

「诵《金刚经》,但有一回是这样的境界。」

师就告诉我说:

「继续保任。」

我当时还是鸭子听雷,不懂也。

过了几年,因为跟着老师学,我大概了解了当时的境界,也懂了老师「继续保任」的意思。但因俗事太多,工夫不得力,所以无法「继续保任」,惭愧之至。

必须要说的是,我跟张公尚德老师这么多年来,在佛法上究竟学了一些什么呢?

1991年8月是我第一次参加老师的禅七。老师说:「参禅学佛要有一个标准和方法,返流全一,六俱不用。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无六尘(色、身、香、味、触、法),从《楞严经》着手,心性上下功夫,时时反省,就有力量。菩萨道就是只有众生而无我,空有平怀、苦乐平怀、痛痒平怀,任何一切艰难困苦,坦然接受。」禅七前,我倍尝人生的无奈、无助与痛苦,有时候真会让我失去活着的勇气,与活着所谓何来的感叹!看世间一切众生的痛苦,我却爱莫能助。听到老师说的:「时时反省,就有力量。菩萨道就是只有众生而无我,苦乐平怀、空有平怀。」人要真正忏悔和反省自己的所言所行和过去今生的罪业,无形中力量就出来了。第一次参加禅七,我从无奈、无助中解脱,心中满怀喜悦。

1992年6月老师要我修楞严咒敲木鱼领众,不曾念过楞严咒,也未曾敲过木鱼,心中的惶恐与不安,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看着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观想释迦牟尼佛写出的楞严咒(现在裱挂在达摩书院的禅堂上),令我感受到当年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传法与弟子们的气氛,庄严肃穆。有一天,老师问我:

「回溯过去,道路坎坷;展望未来,前路茫茫;在看当下,万丈深渊,一动便粉身碎骨,那妳怎么办呢?」

我当时心中想着:

「修道如登万仞顶,下来容易上去难。」

不管多么的艰辛困苦,我要一步一步的向前迈进,勇敢坚强的面对新的人生,从此我的生命有了力量。尤其大家在共修楞严咒时,一片祥和肃穆、清净庄严,融入音声海之中,而涌现出如《楞严经》所说:「尽虚空、遍法界,清净圆明、了不可得」的境界。(我当然知道,这只是我意识清净面的浮现。)

老师对每位学生用的方法都不同,观机逗教,随病与药。1994年3月我在三日清净禅里领悟尤多。老师告诉我:「人累了,情绪难免低迷,烦恼是无明,不烦恼亦未必不是无明。」使我当下体会到起念即乖。老师的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一颗平常心、平怀心、拖着疲惫的心……,深怕参加的学生们,无法入山采药,满载而归;又要照顾每个人的身心变化,其慈悲胸怀,观世音菩萨的示现,亦不过如此。

 

南太老师曾说过:

「尚德,你的念佛念得很好。」

所以,老师就教导我们如何念佛,并写〈念佛精要〉一文,内容如下:

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

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应道交。

三、净土法门的念阿弥陀佛,是在助我们往生净土,上品往生要有诚敬心、深心、回向心;下品往生,在临终时,一念清清明明,贴住阿弥陀佛,即可往生净土,这也就是一念回机,便成本得。

四、虽说净土,实际上净土是超时间与空间的,也就是说心净即净土。

五、念佛即入念、净念 (阿弥陀佛) 不断,即心法之正法。

六、念的是阿弥陀佛,空的是自性弥陀。

七、因为空的是自性弥陀,所以净念也空。

八、既然本来净土,本来净念也空,进入净念,贴住一切空,又超越净念,超越空,这就是禅,达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一念超空,超空一念。

九、密是由生起次第入有,从而入光明定,最后又契空,且尽虚空、遍法界。念佛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净土五经》,无一不为密。

十、在《净土五经》中,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祂是悟道的《楞严经》中之二十五位圆通第二十四位,入禅先要悟道,真念佛者就是悟,真悟者必念佛,所以禅必契佛,念佛必能入禅也。

十一、因此,禅、净、密是一而三,三而一的。

十二、音是质,声是量,净音与净声是由无相之

常寂光起用,这是由实悟与真修两者达成的。 (参考达摩出版社《禅门语录》一书)

老师念佛念得好,是因为老师上与诸佛菩萨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结果。

 

记得有一次,2003年8月,早上五点三十分时,因身体突感不适,突然呼吸急促,自己就一直按摩头部、额头、心脏,嘴里不断的吐气,忽然手脚冰冷,但「气」一直往头部出去,一时人全身无力,而且身体也已软掉,经过张老师之输气按摩,后来渐渐的平稳下来。

我的体会:

1、知道气不通,但自己知道哪里不对又在那里按摩。

2、在要身与心分离时,当下我的无明大于自己的作主,我并没有抓住佛号,所以功夫还是不得力。

3、虽然回过神来,但自知自己没有作主念佛,才又念佛,此时已来不及矣。

4、可见人如果信心坚定、修持得好,是可以自己作主往生的。

5、自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身体的状况,脸部变小,气往头部走,四肢对我而言,一无感觉,人的一念——自己作主,真的需要好好在此下功夫,有一天真的离开人世时,才能克服无明,让我真正体认无明的可怕。

6、我体会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如果我死亡的话,并无不好,无病痛,只感觉一瞬间的不适,但也让我体认生命的可贵。

7、总结:我一定要好好的修,在习气上,转化自己。我想我的未来一定是勇往向佛,而且应该在各方面变得比以前来的柔软。我越来越体会到,柔软的人,才真有福。

佛法说:菩萨是可以投胎作主的,这样便坚定了我要学佛的信念,和克服烦恼的决心了。

 

又有一回是2003年10月,有天静坐诵〈心经〉一文时,念到「是故空中」,突然有一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就是色在空里,空也在色里吗?空与色(有质碍的存在)彼此相干也不相干。我们的存在不也是和空一样彼此相干也不相干,你不妨碍我,我也不妨碍你,一切因空而有。只不过真是自己的一念,把我们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通通丢掉,而证不到。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体本空,所以在空里,没有六根、六识、六尘、十八界、十二因缘和四圣谛,都是名相。

※师批:遍计所执。

因此〈心经〉讲一切都是心意识造出来的,远离颠倒妄想,就能得正等正觉,所以它是无上的秘密咒语,一点也不假。

※师批:因缘起性空(依他起)。

结论:到彼岸,赶快到彼岸来度我呀!

※师批:有我即无度。

五蕴要空,也只在一念,本来空,因执着有,才空不了,被它所转。

最后因感觉「想」的念头起来,身心感到轻松自在,无比喜悦,有一股冲动,想证明自己的经验是否为对,一念起,身心的喜悦又被压住了,但终于略懂为什么证到空性的人,他可以游戏人间,不为所动,而自性如一也。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在那个里面。吾有一宝,秘在形山,终日在面门中出入,一点不假。

 

我们常常不自觉自己的问题,甚且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所以大部份的人,不曾静下心来好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人为什么常常活在自我矛盾与挣扎中?又为什么常常在颠倒妄想中徘徊?人滑稽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又凡事来那么一点理性,忽然又不理性?我反省到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我有所求,原来有求皆苦。人之所以凡事在理性中,是因为他没有贪瞋痴,这样就不在情绪中了。老师常说:「他四十八岁时,什么也没有悟到,只是悟到自己什么都要,所以痛苦。」我原来也是生生世世在「要」中过日子啊!

《华严经》里讲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的体会是,道理没有搞清楚,就不会有正知、正见,容易落入我见妄想执着中。也因读书读得少,所以道理常常也不通。真正的修行是在事上修,事上磨练,我们常常一遇外缘,境界一来,就随外境转,始终随着习气业力在打滚,做不到「我本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我很惭愧的是,至今在理上、事上修,还是一蹋胡涂,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搞清楚。

 

再谈定,曾经有过一个经验,就是2008年7月在湘潭道南书院上课时,我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老师就拿纸轻轻的在我的鼻子上,看我是否还有气息),当时全身舒畅,微微的呼吸,有暖的感觉,明明了了,外面的声音也听的清清楚楚,不昏沉也不散乱,我坐了一个多小时。

下座后,有位向先生问我:

「妳坐在那里,有听到我在讲话吗?」

我答:

「有。」

他再问:

「我说了什么?」

我答:

「您告诉张老师要为我护关,请他休息。」

向先生就点点头了。

 

总结:

修持必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亲身证验,言语说得在多、在好,没有真正的做功夫,还是自己对自己缴白卷,自己在欺骗自己。

回忆起2005年达摩书院改建,动工了二个多月,因为盖房子的师兄临时有事,不克前来继续完成,吾师便把这重担交给我。当时,心中一时不知所措。一来我完全不懂建筑;二来没有盖房的经验;三更不知正在建房所有的工作流程,于是我就向吾师提议,另找高明懂得建筑的人把它完成。但我的提议,吾师并未接受,执意要我把它完成,就这样我开始学习如何盖房子了。

在盖房的过程中,因为做事,就有人的遍计所执和依他起的问题,人本身就很难搞,包括自己在内。新屋的内涵和型式也不定,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你我他,统统不同,再加上每天要监工、找材料……等等,凡事都得自己张罗。每天看着工作进度,慢慢房子的样式一步步的呈现出来了,心里的感受,刚开始时有点喜悦,慢慢的成就感出来了,……。

但是有一天,我站在客厅外的走廊上,忽然体悟到《金刚经》所说的: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一切都是有为法,都在成住坏空中,缘起缘灭,变化无常,谁也执捉不住,一切本来如此,法尔如是,《心经》讲:「是诸法空相」,万法皆空。就在此时,我超越了成就感,人生实在是要练习既无欢喜也无愁。

这时我又想起了诗僧八指头陀的诗:

「万事都归寂灭场,

青山空惹白云忙,

霜钟摇落溪山月,

唯有梅花冷自香。」

「冷自香」──何其超越。 

 

2007年到湖南装修已摆放七年未完成的房子。当时也因地方上的各种纠纷和吵闹,导致老师七年不敢回家乡。2008年3月内装修完成,同年就在湖南湘潭成立道南书院。

道南书院的对联是:

「容止汪洋,大道中虚涵万象。看人物风云际会,摇洞庭八百里烟波。兼壮乾坤,开启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岳,旷怀内瑜瑾一心。将古今经典传承,究华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趋先圣与时贤。」

 

2013年4月负责达摩书院新添房屋,并于2016年1月正式启用。此次盖房让我体会到:老师在绝对的自由中隐含着绝对的严格,在绝对的严格中隐含着绝对的自由。

近年来,老师不断的在道南书院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培养了无数的学子向老师请教。因空间有限,学员连吃饭都没有地方坐。为了解决基本的教学需求,学习环境更加完善,书院学生自发捐款购地盖房。我于2010年11月开始和几位发心的道友筹划购地盖房事宜,终于2013年12

月购得土地,并于2014年3月正式在湘潭县登记名为:「湘潭县道南书院」。2014 年5月1日举行开工仪式,5月6日准备动工盖房,又因当地吵闹多端,在抢工程,经几次协调后,感谢政府的关怀和支持,终于2014年7月动工附属工程,9月做主体工程迄今。历经千辛万苦、万苦千辛,终于要进入内装修工程了。

感恩诸佛菩萨的加持。

感恩老师给我的磨练(台湾、大陆两边盖房)。

感恩一切的法缘。   

吾师近年来希望透过重新整理和解释《成唯识论》,用译述韦达先生的中译英版本:「唐玄奘的成唯识论」,同时讨论欧阳竟无的唯识抉择谈、印顺的唯识学与方东美和南怀瑾老师的唯识学,虽年越八十,犹日以继夜的不畏劳苦,著作了《唯识新引》一书(现已在达摩出版社出版八册)。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试图指出解说东西方精华文化思想会合的难处在哪里,在西方人文思想和实际生活中,为什么缺少东方人的境界和缺少某些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词汇,来发扬唯识学。2004年我和王世馨师姐、卓连进师兄发起创办「中华唯识学会」。于2005年正式在台湾内政部成立了「中华唯识学会」;2009年12月「中华唯识学会会讯」创刊号出刊,一直至今。让古今中外学术上共同了解一个根本问题:人从哪里来?人本身的问题与存在的究竟是什么?唯识学里说得很清楚。 

 

三、对宗门师承印证的看法

2009年1月恭读南太老师《禅海蠡测》〈宗师授受〉一文。文中一开始提到宗门师承的印证。首先说指授宗徒,自古以来,无论道家、佛家、各门各派都非常注重传承,才能接续命脉,因此老师选择学生,非常严格,要不断的考查、磨练,不是根器,所传非人,不传,否则犯戒。学生选择老师,也是要考查老师的修为、功夫与见地,不可随便依止顺从,否则断了自己的慧命,走上邪门外道,也是犯戒,尤以禅门更是严谨。历来祖师大德悟道以后,都要依止老师,日夜精进,在旁学习数年或数十年,把老师的精华吸收、深化,然后更发扬广化。

宗门印证必须要老师的认可,「以心印心」。就如世尊在灵山会上,所示化的拈花示众,当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释迦牟尼佛印证了迦叶尊者。

又如四祖道信大医禅师印证了牛头山法融禅师,他说:「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

宗门印证的例子,《指月录》、《五灯会元》……等都有记载。重要的是老师印证的对象,是真正的根器,并能荷担大法,继续慧命者。

  宗门是以一师传承即可,宗师的行止,气吞寰宇,学问、人品、风范都皆一等,飞鸟掠空,了无轨迹,即为真善知识。真善知识是接引人的教导,往往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帮助真发道心,勤求菩提者,有朝一日能自见本性,这也难怪张尚德老师常说:

「老师对的,是对的;错的,更是对。学生错的,是错;对的,更错。」

而弟子事师,必须尊师重道,事师如父,接受老师身心的各种考验,身经百战,乃至堕指裂肤,筋骨暴露,方能有所成就,如密勒日巴尊者即是。

最后要说的是,当今的文明,「弟子觅师难,师觅弟子更不易」,唐朝时黄糪禅师说:

「不道无禅,祇是无师」。

因此明云居戒禅师有鉴于此,写了《禅门锻炼说十三篇》,以供后人要勤求菩提者,借鉴参考。反省至此,我自忖思:我真的在勤求菩提吗?真的在求无上大法吗?不寒而栗。这只是笔者的一点感想,至于功夫、见地、行愿还遥远、遥远,不过一念回机,便从本得,我希望能做到真信佛、依佛、归佛,再莫生生世世在痛苦的业障中轮回。 

 

四、结 语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解决情意欲和死亡的问题。吾师张公尚德先生说:「有情必苦,有意必盲,有欲必乱。佛法全在『融化』情意欲;人本来『情意欲』,此所以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参考达摩出版社《禅门语录》一书) 「何自有情因色始,何缘造色因情生。」人有生命,是由男女而来的。有欲就有爱,有了爱就生情;情又生起欲与爱,爱又生起情与欲,情、爱、欲在人类活动中,轮转无已。《楞严经》开头也是说阿难见摩登伽女一见倾心,几乎落在情波欲海之中。由此可知,食色性也是人生的一大苦恼。可见人一辈子都是处于拉扯情欲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无已。

人世最公平的就是每一个人都会死亡。「生死」为何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死了又到哪里去呢?学禅学佛就是学习人生一大解脱境界。《指月录》里记载许多禅师潇洒离世的公案,如临济禅师即是。——「咸通八年丁亥四月十日,将示灭。说传法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复谓众曰:『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曰:『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曰:『以后有人问你,向他道什么?』圣便喝师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逝。塔全身于府西北隅。谥慧照。」

这也是我学习向往的境界。

 

张公尚德老师读后:

   不可说

二零一六年六月十四日

于湘潭道南书院 

 

本文转自达摩书院网站

http://www.dharma-academy.org/


  上一篇: 值得膜拜:老人念佛半年打通气脉

  下一篇: 道友经验:初禅八触以及对治方法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