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二二)第三分种德经第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鸯伽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止宿瞻婆城伽伽池侧。
时。有婆罗门。名曰种德。住瞻婆城。其城人民众多。炽盛丰乐。波斯匿王即封此城与种德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候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
时。瞻婆城内诸婆罗门.长者.居士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从鸯伽国游行人间。至瞻婆城伽伽池侧。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应往觐现。今我宁可往与相见。作此言已。即共相率。出瞻婆城。队队相随。欲往诣佛。
时。种德婆罗门在高台上。遥见众人队队相随。故问侍者。彼诸人等以何因缘队队相随。欲何所至。
侍者白言。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鸯伽国游行人间。至瞻婆城伽伽池侧。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人说。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此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众聚相随。欲往问讯瞿昙沙门耳。
时。种德婆罗门即敕侍者。汝速持我声。往语诸人。卿等小住。须我往至。当共俱诣彼瞿昙所。
时。彼侍者即以种德声。往语诸人言。诸人且住。须我往到。当共俱诣彼瞿昙所。
时。诸人报侍者言。汝速还白婆罗门言。今正是时。宜共行也。
侍者还白。诸人已住。言。今正是时。宜共行也。时。种德婆罗门即便下台。至中门立。
时。有余婆罗门五百人。以少因缘。先集门下。见种德婆罗门来。皆悉起迎问言。大婆罗门。欲何所至。
种德报言。有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鸯伽国游行人间。至瞻婆城伽伽池侧。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是真人宜往觐现。我今欲往至彼相见。
时。五百婆罗门即白种德言。勿往相见。所以者何。彼应诣此。此不应往。今大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若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相吉凶.祭祀仪礼。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颜貌端正。得梵色像。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戒德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又大婆罗门所言柔和。辩才具足。义味清净。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为大师。弟子众多。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常教授五百婆罗门。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四方学者皆来请受。问诸技术祭祀之法。皆能具答。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恭敬供养。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富有财宝。库藏盈溢。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婆罗门智慧明达。所言通利。无有怯弱。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尔时。种德告诸婆罗门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我具有此德。非不有也。汝当听我说。沙门瞿昙所有功德。我等应往彼。彼不应来此。沙门瞿昙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彼成就此法者。我等应往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颜貌端正。出刹利种。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生尊贵处。出家为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光色具足。种姓真正。出家修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生财富家。有大威力。出家为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具贤圣戒。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善于言语柔软和雅。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为众导师。弟子众多。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永灭欲爱。无有卒暴。忧畏已除。衣毛不竖。欢喜和悦。见人称善。善说行报。不毁余道。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恒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礼敬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礼敬供养。亦为梵婆罗门.多利遮婆罗门.锯齿婆罗门.首迦摩纳都耶子所见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为诸声闻弟子之所宗奉。礼敬供养。亦为诸天.余鬼神众之所恭敬。释种.俱利.冥宁.跋只.末余.酥摩皆悉宗奉。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授波斯匿王及瓶沙王受三归五戒。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等三归五戒。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弟子受三自归五戒。诸天.释种.俱利等。皆受三归五戒。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游行之时。为一切人恭敬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城郭聚落。为人供养。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非人.鬼神不敢触娆。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其处人民皆见光明。闻天乐音。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若欲去时。众人恋慕。涕泣而送。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初出家时。父母涕泣。爱惜恋恨。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少壮出家。舍诸饰好.象马.宝车.五欲.璎珞。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若其在家。当居四天下。统领民物。我等皆属。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明解梵法。能为人说。亦与梵天往返言语。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三十二相皆悉具足。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智慧通达。无有怯弱。成就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彼瞿昙今来至此瞻婆城伽伽池侧。于我为尊。又是贵客。宜往亲觐。
时。五百婆罗门白种德言。甚奇。甚特。彼之功德乃如是耶。若彼于诸德中能成一者尚不应来。况今尽具。宜尽相率。共往问讯。
种德答言。汝欲行者。宜知是时。
时。种德即严驾宝车。与五百婆罗门及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后围绕。诣伽伽池。去池不远。自思惟言。我设问瞿昙。或不可彼意。彼沙门瞿昙当呵我言。应如是问。不应如是问。众人闻者。谓我无智。损我名称。设沙门瞿昙问我义者。我答或不称彼意。彼沙门当呵我言。应如是答。不应如是答。众人闻者。谓我无智。损我名称。设我默然于此还者。众人当言。此无所知。竟不能至沙门瞿昙所。损我名称。若沙门瞿昙问我婆罗门法者。我答瞿昙足合其意耳。
时。种德于伽伽池侧作是念已。即便前行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时。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居士。或有礼佛而坐者。或有问讯而坐者。或有称名而坐者。或叉手向佛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众坐既定。佛知种德婆罗门心中所念。而告之曰。汝所念者。当随汝愿。佛问种德。汝婆罗门成就几法。所言诚实。能不虚妄。
尔时。种德默自念言。甚奇。甚特。沙门瞿昙有大神力。乃见人心。如我所念而问我义。
时。种德婆罗门端身正坐。四顾大众。熙怡而笑。方答佛言。我婆罗门成就五法。所言至诚。无有虚妄。云何为五。一者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二者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者颜貌端正。四者持戒具足。五者智慧通达。是为五。瞿昙。婆罗门成就此五法。所言诚实。无有虚妄。
佛言。善哉。种德。颇有婆罗门于五法中舍一成四。亦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得名婆罗门耶。
种德白佛言。有。所以者何。瞿昙。何用生为。若婆罗门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颜貌端正。持戒具足。智慧通达。有此四法。则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名婆罗门。
佛告种德。善哉。善哉。若于此四法中舍一成三者。亦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名婆罗门耶。
种德报言。有所以者何。何用生.诵为。若婆罗门颜貌端正。持戒具足。智慧通达。成此三者。所言真诚。无有虚妄。名婆罗门。
佛言。善哉。善哉。云何。若于三法中舍一成二。彼亦所言至诚。无有虚妄。名婆罗门耶。
答曰。有。所以者何。何用生.诵及端正为。
尔时。五百婆罗门各各举声。语种德婆罗门言。何故呵止生.诵及与端正。谓为无用。
尔时。世尊告五百婆罗门曰。若种德婆罗门容貌丑陋。无有种姓。讽诵不利。无有辩才.智慧.善答。不能与我言者。汝等可语。若种德颜貌端正。种姓具足。讽诵通利。智慧辩才。善于问答。足堪与我共论义者。汝等且默。听此人语。
尔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唯愿瞿昙且小停止。我自以法往训此人。
尔时。种德寻告五百婆罗门曰。鸯伽摩纳今在此众中。是我外甥。汝等见不。今诸大众普共集此。唯除瞿昙颜貌端正。其余无及此摩纳者。而此摩纳杀生.偷盗.淫逸.无礼.虚妄.欺诳。以火烧人。断道为恶。诸婆罗门。此鸯伽摩纳众恶悉备。然则讽诵.端正。竟何用为。
时。五百婆罗门默然不对。种德白佛言。若持戒具足。智慧通达。则所言至诚。无有虚妄。得名婆罗门也。
佛言。善哉。善哉。云何。种德。若于二法中舍一成一。亦所言诚实。无有虚妄。名婆罗门耶。
答曰。不得。所以者何。戒即智慧。智慧即戒。有戒有智。然后所言诚实。无有虚妄。我说名婆罗门。
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婆罗门。戒.慧具者。我说名比丘。
尔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云何为戒。
佛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一一分别。
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曰。若如来出现于世。应供.正遍知.明行成.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人说。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若长者.长者子闻此法者。信心清净。信心清净已。作如是观。在家为难。譬如桎梏。欲修梵行。不得自在。今我宁可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彼于异时舍家财业。弃捐亲族。服三法衣。去诸饰好。讽诵比丘。具足戒律。舍杀不杀。乃至心法四禅现得欢乐。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具戒。
又问。云何为慧。
佛言。若比丘以三昧心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住不动处。乃至得三明。除去无明。生于慧明。灭于闇冥。生大法光。出漏尽智。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居之所得也。婆罗门。是为智慧具足。
时。种德婆罗门白佛言。今我归依佛.法.圣众。唯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时。种德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三)佛说长阿含第三分究罗檀头经第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俱萨罗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至俱萨罗佉[少/兔]婆提婆罗门村北。止宿尸舍婆林中。
时。有婆罗门名究罗檀头。止佉[少/兔]婆提村。其村丰乐。人民炽盛。园观浴池。树木清凉。波斯匿王即封此村与究罗檀头婆罗门。以为梵分。此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候吉凶.祭祀仪礼。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废。时。婆罗门欲设大祀。办五百特牛.五百牸牛.五百特犊.五百牸犊.五百羖羊.五百羯羊。欲以供祀。
时。佉[少/兔]婆提村诸婆罗门.长者.居士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从俱萨罗国人间游行。至佉[少/兔]婆提村北尸舍林止。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应往觐现。今我等宁可往共相见。作此语已。即便相率。出佉[少/兔]婆提村。队队相随。欲诣佛所。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在高楼上。遥见众人队队相随。顾问侍者。彼诸人等。以何因缘队队相随。欲何所至。
侍者白言。我闻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俱萨罗国游行人间。诣佉[少/兔]婆提村北尸舍婆林中止。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此村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众聚相随。欲往问讯沙门瞿昙耳。
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敕侍者。汝速持我声。往语诸人言。卿等小住。须待我往。当共俱诣沙门瞿昙。
时。彼侍者即承教命。往语诸人言。且住。须我往到。当共俱诣沙门瞿昙所。
诸人报使者言。汝速还白婆罗门。今正是时。宜共行也。
侍者还白。诸人已住。言。今正是时。宜共行也。时。婆罗门即便下楼。出中门立。
时。有余婆罗门五百人在中门外坐。助究罗檀头施设大祀。见究罗檀头。皆悉起迎问言。大婆罗门。欲何所至。
报言。我闻有沙门瞿昙释种子出家成道。于俱萨罗国人间游行。诣佉[少/兔]婆提村北尸舍婆林。有大名称。流闻天下。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于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人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具足。梵行清净。如此真人。宜往觐现。诸婆罗门。我又闻瞿昙知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今我众中先学旧识所不能知。我今欲大祭祀。牛羊已备。欲诣瞿昙问三种祭祀.十六祀具。我等得此祭祀法已。功德具足。名称远闻。
时。五百婆罗门白究罗檀头言。大师勿往。所以者何。彼应来此。此不应往。大师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若成此法者。彼应来此。此不应诣彼。
又言。大师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无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相吉凶.祭祀仪礼。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颜貌端正。得梵色像。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戒德增上。智慧成就。成就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所言柔和。辩才具足。义味清净。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又大师为众导首。弟子众多。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常教授五百婆罗门。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四方学者皆来请受。问诸技术祭祀之法。皆能具答。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恭敬供养。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富有财宝。库藏盈溢。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又大师智慧明达。所言通利。无有怯弱。成此法者。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大师若具足此十一法。彼应诣此。此不应诣彼。
时。究罗檀头言。如是。如是。如汝等言。我实有此德。非不有也。汝当复听我说。沙门瞿昙所成功德。我等应诣彼。彼不应来此。沙门瞿昙七世已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彼成此法者。我等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颜貌端正。出刹利种。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生尊贵家。出家为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此。又沙门瞿昙光明具足。种姓真正。出家修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生财富家。有大威力。出家修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具贤圣戒。智慧成就。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善于言语。柔软和雅。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为众导师。弟子众多。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永灭欲爱。无有卒暴。忧畏已除。衣毛不竖。欢喜和悦。见人称善。善说行报。不毁余道。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常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礼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礼敬供养。亦为梵婆罗门.多利遮婆罗门.种德婆罗门.首伽摩纳兜耶子恭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为诸声闻弟子之所宗奉礼敬供养。亦为诸天及诸鬼神之所恭敬。释种.俱梨.冥宁.跋只.末罗.苏摩皆悉宗奉。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波斯匿王及瓶沙王受三归五戒。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等受三归五戒。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弟子受三归五戒。诸天.释种.俱梨等。受三归五戒。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所游行处。为一切人恭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城郭村邑。无不倾动恭敬供养。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非人.鬼神不敢触娆。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其处人民皆见光明。闻天乐音。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若欲去时。众人恋慕。涕泣而送。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初出家时。父母宗亲涕泣恋恨。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少壮出家。舍诸饰好.象马.宝车.五欲.璎珞。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舍转轮王位。出家修道。若其在家。王四天下。统领民物。我等皆属。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
又沙门瞿昙明解梵法。能为人说。亦与梵天往返语言。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明解三种祭祀.十六祀具。我等宿旧所不能知。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三十二相具足。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又沙门瞿昙智慧通达。无有怯弱。成此法者。我应诣彼。彼不应来。彼瞿昙来至此佉[少/兔]婆提村。于我为尊。又是贵客。宜往觐现。
时。五百婆罗门白究罗檀头言。甚奇。甚特。彼之功德乃如是耶。若使瞿昙于诸德中成就一者。尚不应来。况今尽具。宜尽相率。共往问讯。
究罗檀头言。欲行者。宜知是时。
时。婆罗门即严驾宝车。与五百婆罗门及佉[少/兔]婆提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前后围绕。诣尸舍婆林。到已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已。一面坐。时。诸婆罗门.长者。居士。或有礼佛而坐者。或问讯而坐者。或有称名而坐者。或有叉手向佛而坐者。或有默然而坐者。众坐已定。究罗檀头白佛言。欲有所问。若有闲暇得见听者。乃敢请问。
佛言。随意所问。
时。婆罗门白佛言。我闻瞿昙明解三种祭祀及十六种祭具。我等先宿耆旧所不能知。我等今者欲为大祭祀。已办五百特牛.五百牸牛.五百特犊.五百牸犊.五百羖羊.五百羯羊。欲以祭祀。今日顾来。问三祭法及十六祭具。若得成此祀者。得大果报。名称远闻。天人所敬。
尔时。世尊告究罗檀头婆罗门曰。汝今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婆罗门言。唯然。瞿昙。愿乐欲闻。
尔时。佛告究罗檀头曰。乃往过去久远世时。有刹利王。水浇头种。欲设大祀。集婆罗门大臣而告之曰。我今大有财宝具足。五欲自恣。年已朽迈。士众强盛。无有怯弱。库藏盈溢。今欲设大祀。汝等说祀法斯何所须。时。彼大臣即白王言。如是。大王。如王所言。国富兵强。库藏盈溢。但诸民物多怀恶心。习诸非法。若于此时而为祀者。不成祀法。如遣盗逐盗。则不成使。大王。勿作是念言。此是我民。能伐能杀。能呵能止。诸近王者当给其所须。诸治生者当给其财宝。诸修田业者当给其牛犊.种子。使彼各各自营。王不逼迫于民。则民人安隐。养育子孙。共相娱乐。
佛告究罗檀头。时。王闻诸臣语已。诸亲近者给其衣食。诸有商贾给其财宝。修农田者给牛.种子。是时人民各各自营。不相侵恼。养育子孙。共相娱乐。
佛言。时。王复召诸臣语言。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给诸人民。使无所乏。养育子孙。共相娱乐。我今欲设大祀。汝说祀法悉何所须。诸臣白王。如是。如是。如王所说。国富兵强。库藏盈溢。给诸人民。使其无乏。养育子孙。共相娱乐。王欲祀者。可语宫内使知。时。王即如臣言。入语宫内。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多有财宝。欲设大祀。时。诸夫人寻白王言。如是。如是。如大王言。国富兵强。库藏盈溢。多有珍宝。欲设大祀。今正是时。王出报诸臣言。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给诸人民。使其无乏。养育子孙。共相娱乐。今欲大祀。已语宫内。汝尽语我。斯须何物。
时。诸大臣即白王言。如是。如是。如王所说。欲设大祀。已语宫内。而未语太子.皇子.大臣.将士。王当语之。时。王闻诸臣语已。即语太子.皇子.群臣.将士言。我国富兵强。库藏盈溢。欲设大祀。时。太子.皇子及诸群臣.将士即白王言。如是。如是。大王。今国富兵强。库藏盈溢。欲设祀者。今正是时。时。王复告大臣曰。我国富兵强。多有财宝。欲设大祀。已语宫内.太子.皇子。乃至将士。今欲大祀。斯何所须。诸臣白王。如大王言。欲设祀者。今正是时。王闻语已。即于城东起新堂舍。王入新舍。被鹿皮衣。以香酥油涂摩其身。又以鹿角戴之头上。牛屎涂地。坐卧其上。及第一夫人.婆罗门.大臣。选一黄牸牛。一乳王食。一乳夫人食。一乳大臣食。一乳供养大众。余与犊子。时。王成就八法。大臣成就四法。
云何王成就八法。彼刹利王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所见轻毁。是为成就初法。彼王颜貌端正。刹利种族。是为二法。彼王戒德增盛。智慧具足。是为三法。彼王习种种技术。乘象.马车.刀牟.弓矢.战斗之法。无不具知。是为四法。彼王有大威力。摄诸小王。无不靡伏。是为五法。彼王善于言语。所说柔软。义味具足。是为六法。彼王多有财宝。库藏盈溢。是为七法。彼王智谋勇果。无复怯弱。是为八法。彼刹利种王。成此八法。
云何大臣成就四法。彼婆罗门大臣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所见轻毁。是为初法。复次。彼大臣异学三部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察吉凶.祭祀仪礼。是为二法。复次。大臣善于言语。所说柔和。义味具足。是为三法。复次。大臣智谋勇果。无有怯弱。凡祭祀法无不解知。是为四法。时。彼王成就八法。婆罗门大臣成就四法。彼王有四援助.三祭祀法.十六祀具。
时。婆罗门大臣于彼新舍。以十六事开解王意。除王疑想。云何十六。大臣白王。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七世以来父母不正。常为他人所见轻毁。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之所轻毁。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颜貌丑陋。非刹利种。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颜貌端正。刹利种族。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无增上戒。智慧不具。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戒德增上。智慧具足。或有人言。今刹利王欲为大祀。而不善诸术。乘象.马车.种种兵法不能解知。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善诸技术。战阵兵法。无不解知。或有人言。王欲为大祀。而无大威力摄诸小王。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有大威力。摄诸小王。
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不善于言语。所说粗犷。义味不具。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善于言语。所说柔软。义味具足。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无多财宝。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库藏盈溢。多有财宝。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无智谋。志意怯弱。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智谋勇果。无有怯弱。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语宫内。设有是语。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祭祀。先语宫内。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不语太子.皇子。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祭祀。先语太子.皇子。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语群臣。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大祀。先语群臣。或有人言。王欲大祀。不语将士。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王欲祭祀。先语将士。
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婆罗门大臣七世以来父母不正。常为他人之所轻毁。设有是语。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七世以来父母真正。不为他人所见轻毁。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于异学三部讽诵不利。种种经书不能分别。世典幽微亦不综练。不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察吉凶.祭祀仪礼。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于三部异典讽诵通利。种种经书皆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瞻察吉凶.祭祀仪礼。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不善言语。所说粗犷。义味不具。设有此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善言语。所说柔和。义味具足。或有人言。王欲大祀。而大臣智谋不具。志意怯弱。不解祀法。设有是言。不能污王。所以者何。我智谋勇果。无有怯弱。凡祭祀法。无不解知。
佛告究罗檀头。彼王于十六处有疑。而彼大臣以十六事开解王意。
佛言。时。大臣于彼新舍。以十事行示教利喜于王。云何为十。大臣言。王祭祀时。诸有杀生.不杀生来集会者。平等施与。若有杀生而来者。亦施与。彼自当知。不杀而来者。亦施与。为是故施。如是心施。若复有偷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来在会者。亦施与。彼自当知。若有不盗。乃至正见来者。亦施与。为是故施。如是心施。
佛告婆罗门。彼大臣以此十行示教利喜。
又告婆罗门。时。彼刹利王于彼新舍生三悔心。大臣灭之。云何为三。王生悔言。我今大祀。已为大祀.当为大祀.今为大祀。多损财宝。起此三心。而怀悔恨。大臣语言。王已为大祀。已施.当施.今施。于此福祀不宜生悔。是为王入新舍生三悔心。大臣灭之。
佛告婆罗门。尔时。刹利王水浇头种。以十五日月满时出彼新舍。于舍前露地然大火[卄/積]。手执油瓶注于火上。唱言。与。与。时。彼王夫人闻王以十五日月满时出新舍。于舍前然大火[卄/積]。手执油瓶注于火上。唱言。与。与。彼夫人.婇女多持财宝。来诣王所。而白王言。此诸杂宝。助王为祀。婆罗门。彼王寻告夫人.婇女言。止。止。汝便为供养已。我自大有财宝。足以祭祀。诸夫人.婇女自生念言。我等不宜将此宝物还于宫中。若王于东方设大祀时。当用佐助。婆罗门。其后王于东方设大祀时。夫人.婇女即以此宝物助设大祀。
时。太子.皇子闻王十五日月满时出新舍。于舍前然大火[卄/積]。手执油瓶注于火上。唱言。与。与。彼太子.皇子多持财宝。来诣王所。白王言。以此宝物。助王大祀。王言。止。止。汝便为供养已。我自大有财宝。足已祭祀。诸太子.皇子自生念言。我等不宜持此宝物还也。王若于南方设大祀者。当以佐助。如是大臣持宝物来。愿已助王祭祀西方。将士持宝物来。愿已助王祭祀北方。
佛告婆罗门。彼王大祭祀时。不杀牛.羊及诸众生。唯用酥.乳.麻油.蜜.黑蜜.石蜜。以为祭祀。
佛告婆罗门。彼刹利王为大祀时。初喜.中喜。后亦喜。此为成办祭祀之法。
佛告婆罗门。彼刹利王为大祀已。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为道。修四无量心。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时。王夫人为大施已。亦复除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坏命终。生梵天上。婆罗门大臣教王四方祭祀已。亦为大施。然后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四梵行。身坏命终。生梵天上。
佛告婆罗门。时。王为三祭祀法.十六祀具。而成大祀。于汝意云何。
时。究罗檀头闻佛言已。默然不对。时。五百婆罗门语究罗檀头言。沙门瞿昙所言微妙。大师何故默然不答。
究罗檀头答言。沙门瞿昙所说微妙。我非不然可。所以默然者。自思惟耳。沙门瞿昙说此事。不言从他闻。我默思惟。沙门瞿昙将无是彼刹利王耶。或是彼婆罗门大臣耶。
尔时。世尊告究罗檀头曰。善哉。善哉。汝观如来。正得其宜。是时。刹利王为大祀者。岂异人乎。勿造斯观。即吾身是也。我于尔时极大施慧。
究罗檀头白佛言。齐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得大果报。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问曰。何者是。
佛言。于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养众僧。使不断者。功德胜彼。
又问。于三祭祀及十六祀具。若能常供养众僧使不断者。为此功德最胜。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养众僧使不断者。不如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此施最胜。
又问。为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为此福最胜。复有胜者耶。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为三种祭祀.十六祀具。供养众僧使不断绝。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不如起欢喜心。口自发言。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以欢喜心受.行五戒。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此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五戒。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能以慈心念一切众生。如构牛乳顷。其福最胜。
又问。齐此三祀。至于慈心。得大果报耶。复有胜者。
佛言。有。
又问。何者是。
佛言。若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有人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众德悉备。乃至具足三明。灭诸痴冥。具足慧明。所以者何。以不放逸.乐闲静故。此福最胜。
究罗檀头又白佛言。瞿昙。我为祭祀。具诸牛羊各五百头。今尽放舍。任其自游随逐水草。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唯愿世尊及诸大众时受我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
时。婆罗门见佛默然受请已。即起礼佛。绕三匝而去。还家供办种种肴膳。明日时到。尔时。世尊著衣持钵。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婆罗门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佛为婆罗门而作颂曰。
祭祀火为上 讽诵诗为上
人中王为上 众流海为上
星中月为上 光明日为上
上下及四方 诸有所生物
天及世间人 唯佛为最上
欲求大福者 当供养三宝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取一小座于佛前坐。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分布显示诸清净行。尔时。世尊观彼婆罗门志意柔软。阴盖轻微。易可调伏。如诸佛常法。为说苦谛。分别显示。说集圣谛.集灭圣谛.出要圣谛。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檀头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获果定住。不由他信。得无所畏。而白佛言。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重白佛言。唯愿世尊更受我七日请。尔时。世尊默然受之。时。婆罗门即于七日中。手自斟酌。供佛及僧。过七日已。世尊游行人间。
佛去未久。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得病命终。时。众多比丘闻究罗檀头供养佛七日。佛去未久。得病命终。即自念言。彼人命终。当何所趣。时。诸比丘诣世尊所。头面礼足。于一面坐。彼究罗檀头今者命终。当生何所。
佛告诸比丘。彼人净修梵行。法法成就。亦不于法有所触娆。以断五下分结。于彼现般涅槃。不来此世。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