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经疏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8卷)〖明 宗泐 如[王巳]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三(下)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玘)奉 诏同注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如世尊所说等。此大慧领如来所说诸妄想意。为致问之端。彼彼者。正言彼诸妄想也。然诸法本无实性。但妄计耳。而大慧犹有疑者。谓若但是妄想自性。非诸法有自性。此自性与非自性相待者。岂非世尊所说染净诸法皆无实性耶。大慧意以一切法无自性妄想有自性为难。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 答中先可其说。谓诸法无自性为是妄想。有自性为非。非如愚夫等者。言不同彼凡夫计性自性之妄想以为真实。又曰此妄想自性等者。入楞伽云。此但妄执无有性相。

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 上云自性非性者。遣情也。此云有性自性者。显理也。然此如实理性。非佛智佛眼。莫能知见故。云圣知圣见等也。佛既以自证境界示之。大慧即领悟斯旨。又请曰。若果如圣所知见。非凡大知见。故云非天眼非肉眼等也。因复疑而难曰。愚夫既不能觉了圣自性事。云何得离妄想能明此理。因上圣凡所见不同。故云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复自征释。谓不觉圣事性者。言凡夫非不颠倒也。不见离有无相者。言圣人非颠倒也。盖圣眼所见无不真实。不见有一法可舍故也。

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 圣亦不如是等者。入楞伽云。圣亦不如凡所分别如是得故。非自所行境界相故。彼亦性自性者。言圣人亦有真实性相。圣人既有是性。愚夫固亦有之。故曰妄想自性如是现。然如来真实性相。离乎因缘及无因性。而凡愚妄想自性。则堕性相之见。圣人所行境界既异凡愚。则不如彼堕于性相无穷之失。由不能觉了性自性相故也。亦非妄想自性等。言诸法性相不因分别。云何言分别而有耶。故结难曰。彼凡夫云何得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之不实也。

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实知。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有见事自性计著。圣智所行境界计著堕有见。说空法非性。而说圣智自性事 言妄想异等。谓凡夫分别有异。见诸法性相之异。言不相似因者。谓因所见之不相似。诸法何常自谓异不异也。各各者诸法也。但愚夫不能如实知觉耳。然如来如是说诸法者。为令众生离乎妄想了知诸法皆非实有也。世尊何故下。言世尊云何止诸众生。不著有无诸见执著。而后取著圣智境界。堕于有见。又何故不说空寂之法。而说圣智自性事耶。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众生无始以来。计著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著相见说空法。大慧。我不说性自性相。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离惑乱相见。离自心现性非性见。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 答中先拂彼难言离恐怖句者。谓众生闻空生怖闻有生著故。说圣智自性事以导之。然圣智事固非有无。而著有者乃说空法以治之。是知说空说有皆为众生。未常说有实法也。故曰我不说性自性相。即示自证之法曰。但我得如实空法。即本住毕竟妙空也。不堕邪倒惑乱常居中道。故离自心现性非性诸见。即得悟三解脱。获如实印见法自性。了圣境界离有无一切诸著。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萨摩诃萨。不应立是宗。所以者何。谓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说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则坏。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坏者。以宗有待而生故。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坏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大慧。有无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无相不可得。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坏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五分论多过故。展转因异相故。及为作故。不应立宗分。谓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无自性。不应立宗 上言妄想与圣智皆空。乃真妄俱遣。是不生义。恐菩萨立此为宗混于外计。故说此以破之。言一切法不生。则言想俱绝。言之已非。况妄立宗乎。如彼外道立不生宗反生枝叶。故云不应立是宗。所以者何下。征释其义。谓宗一切性非性者。意谓宗必有主。若宗一切性性自非性。宗义何在。凡言不生必因生立。既有待对则不生。成生自坏不生义。其不应立宗一也。又彼宗不生。必入一切法中。言不生义遍一切世间诸法之中。言不坏相不生故者入楞伽云。不生相亦不生故。言诸法本皆不生。岂待立耶。故云彼说则坏。其不应立宗二也。言有无不生者。前以无为不生。此乃转计有无皆不生。言入一切性者。性即法也。谓有无不生。亦遍一切法中。皆离有无之相纵有转计有无性相。皆不可得。是亦不生义。其不应立宗三也。五分论多过者。五分论义见前注。多过指宗因喻三过也。初宗有九过。曰现量相违。圣教相违。世间相违。比量相违自语相违。相符极成。能别不极成。所别不极成。俱别不极成。次因有十四过。谓遍是宗法性。初相中有四不成。曰随一不成。所依不成两俱不成。犹预不成。后二相共十过。有六不定。曰同分异全不定。异分同全不定。俱品一分转不定。共不定。不共不定。决定相违不定。有四相违。曰法自相相违。法差别相违。有法自相相违。有法差别相违。三同喻有五过。别喻中有五过。同喻中曰。所立不成能立不成俱不成无合倒合。别喻中曰。能立不遣所立不遣俱不遣不离倒离。共三十三过也。展转因异相者。言彼转计因相不同。及堕有为有作。其不应立宗四也。又曰谓一切法不生。又曰空又曰无自性。此三者若各立宗则有多宗。其不应立宗五也。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上既斥立宗之非。此显其是故语大慧云。应说一切法如幻梦现不现相。现不现谓非实有也。及令众生离见闻觉知之过故。又云当说言除为愚夫者。盖愚夫堕于有无之见。不说如幻如梦。不能离彼二见。复恐小机闻此不有不无而生怖畏。不受大乘故。诫云莫令彼恐怖远离大乘。意令菩萨随机说法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自性无说  无事无相续

彼愚夫妄想  如死尸恶觉

一切法不生  非彼外道宗

至竟无所生  性缘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  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  觉者悉除灭

此颂上一切法不生言一切法本无自性岂有言说无说则无事无事则无相续之相。此本之与末皆不生也。但彼愚夫妄起分别。立不生之宗。其恶觉如死尸之无知也。则佛说一切法不生。岂彼外道所立不生之宗。至竟无所生等。言性本不生从因缘而生也。因缘尚不可得。诸法岂有生邪。然慧者尚不作不生想。岂作生想。彼宗言不生者。因生而有不生。是有待对。觉者则无是见。故云悉除灭也。

譬如翳目视  妄见垂发相

计著性亦然  愚夫邪妄想

施设于三有  无有事自性

施设事自性  思惟起妄想

相事设言教  意乱极震掉

佛子能超出  远离诸妄想

譬如翳目等。明邪正之异。翳目垂发并见前注。喻非有而有。三有即三界。谓三有本无。惟妄想现。故云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施设者建立也。由妄想而有建立。以故如来施设言教以化之。所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众生不达。反于言教而起分别动乱心识。故云意乱极震掉。惟菩萨能离是过超出三有也。

非水水想受  斯从渴爱生

愚夫如是惑  圣见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  三脱三昧生

远离于生灭  游行无所有

修行无所有  亦无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  从是生圣果

非水水想受者。言非水妄作水想。由渴爱故尔。是犹渴鹿之奔阳焰。此喻愚夫非有计有。圣则不然。盖圣人以正智。观见三界之相。无有烦恼生死故云清净。三脱慧也三昧定也。定慧既生出离生灭。游行于无所有。无所有即毕竟空也。言修行无所有者。菩萨能如是修之。亦契乎非有非无之理。故云亦无性非性。如是则有无平等佛果成矣。

云何性非性  云何为平等

谓彼心不知  内外极漂动

若能坏彼者  心则平等见

佛自征释。意谓有无平等凡圣一如。因迷解有异。迷则不知心外无法。为境风之所漂动。解故能坏彼见。则复本心平等之理矣。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 因上明离攀缘是智故。复以智不得为请。如世尊说攀缘事者。言世间尘境。乃愚夫所缘之事。正智观察皆无所有故云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施设即前妄想建立境界。境界既不可得。则能取所取二俱无有。故云智则不生。所施设者皆是妄想假名耳。

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世尊。有尔焰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上云智慧不得。固以释之。恐学者未了。又申数问意。令破妄智而显真智故。一一挟妄反覆为难。初云为不学性自共相等。谓阴界入等诸法。都不觉知有自共相异不异。故云智不得耶又云为自共相种种诸法自性相之所隐蔽。不得为智耶。如下诸难则智不为智。又显不释。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 答中言不如是者。是拂彼难。言无智等者。即非智之智而智体亦不可得。故云非非智。若准大论。谓无智者空也。应是智者假也。非非智者中道智也。如是三智一心中得。得而无得。是为智慧不得。言我不如是隐覆说者。佛言我如是说。是显非隐。虽亦常有隐覆之说。如后文云云。但宜隐则隐宜显则显。此则非隐也。觉自心现量下。正显真智。谓了境有无唯自心量。言外性非性者。诸法本空也。如是而知知而不知。是为事不得也。事即境也。境既不得智亦不生。尔焰智障也。入三脱门智体亦亡也。非妄想者拣妄知也。谓非如一切妄想凡夫无始以来有无虚妄熏习之智不知诸法唯心。知彼事物而不知自性。则丧智于物故。云是知彼不知也。

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此承上而言。谓彼妄知于外境界形相有无分别不断。此于自心现量妄自建立。计人法二我而生取著。盖不觉知是自心量。于前外境妄想不断堕于常见。于后智体能所不妄。转为智障而起分别。以分别故于外法有无观察不可得处。而生断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诸攀缘事  智慧不观察

此无智非智  是妄想者说

于不异相性  智慧不观察

障碍及远近  是名为邪智

老小诸根冥  而智慧不生

而实有尔焰  是亦说邪智

有境可缘者。是凡夫之智。了境唯心者。是正智之智。正智则无缘而缘。是为无智。以此无智为非智者。是凡夫妄想之说。此颂上智慧不得之义也。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者。此颂上自相共相异不异。言不观察者。即智不得也。余皆颂上可见。

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相。故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宗说通相前既说已。此又说者何也。前通三乘此唯在佛。又前为众请此佛自述。言愚痴凡夫等者。谓此二法在凡未常无之但为迷转故全体不知。回转者。谓迷自己故回内回外。惟著自心现外相等境界。亦著方便言教。故于自心宗本离四句所通清净之相。不能明了。于是大慧因而致请。言不得短者。谓宗通而说不通。其短在化导。说通而宗不通。其短在自行。二者俱通则不得为短也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答中言三世如来有二通者。显诸佛自行化他之法无不同也。先明说通。言众具契经者。即前九部摄一切法故曰众具。而卒归乎契理契机故云契经。次明宗通。自证之法本不可说。故寄修者以示其相。曰离自心现种种妄想等者。谓不堕一异等四句。则妄想不行。妄想不行则超越一切心识。到自觉圣境界。言离因成见相者。因成即因成假。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之见也。离者离此见也。然如来自证之法。非邪外偏小著空有二边者之所能知。唯大乘菩萨能修能证。故诫云应当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谓二种通  宗通及言说

说者授童蒙  宗为修行者

童蒙言初机也。既解说通未必惟在初机。为对宗通言耳。宗通虽为修行。而言自证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一时说言。世间诸论种种辩说慎勿习近。若习近者。摄受贪欲不摄受法。世尊。何故作如是说佛告大慧。世间言论种种句味因缘譬喻采集庄严。诱引诳惑愚痴凡夫。不入真实自通。不觉一切法。妄想颠倒堕于二边。凡愚痴惑而自破坏。诸趣相续不得解脱。不能觉知自心现量。不离外性自性。妄想计著。是故世间言论种种辩说。不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诳惑迷乱 夫论有世论出世论。故道有正有邪。虽不两立而未尝不并行于世。故如来诫其于世论慎勿亲近。大慧所以致问。言世论者即外道卢伽耶陀。此翻左世亦云恶论。此论但饰文词诳惑凡愚。有习近者。惟摄取世间财欲不得法利。答中先斥其非。以彼言论不诠正理故。不可以入真实自通之地。卒归于二边而已。凡愚痴惑下。此明受习之非。以自破坏正见故。有诸趣生死相续。无由解脱下文。诸过之相可见。

大慧释提桓因。广解众论自造声论。彼世论者有一弟子。持龙形像诣释天宫建立论宗。要坏帝释千辐之轮。随我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作是要已即以释法摧伏帝释。释堕负处。即坏其车还来人间。如是大慧。世间言论因譬庄严。乃至畜生亦能以种种句味。惑彼诸天及阿修罗。著生灭见。而况于人。是故大慧。世间言论应当远离。以能招致苦生因故。慎勿习近 此段下引事证失。释提桓因者。帝释之异名也。持龙形像者。谓变作龙身也。要约也。入楞伽云。作是要言。憍尸迦我共汝论。汝若不如我当破汝千辐之轮。我若不如断一一头以谢所屈。即以释法者。谓即以帝释所造论法为难。堕负即不胜。谓帝释不胜也。乃至畜生者。如变作龙身之类也。又言世间论应当远离者。谓彼论为害若此。可不慎欤。

大慧。世论者。唯说身觉境界而已。大慧。彼世论者。乃有百千。但于后时后五十年。当破坏结集。恶觉因见盛故。恶弟子受如是。大慧。世论破坏结集。种种句味因譬庄严。说外道事。著自因缘无有自通。大慧。彼诸外道。无自通论。于余世论广说无量百千事门。无有自通。亦不自知愚痴世论 世论下。重出彼论建立。身觉境界者。谓五阴身觉想之境也。虽彼世论乃有百千。极其宗趣不离情识。岂知有至道哉。后五十年破坏结集者。按金刚功德施论。谓人寿百龄开为二分。初分五十教力增强。后五十岁教力渐微。言正法欲灭时也。或当作后五百年。十字恐误。破坏如来结集正教。以彼颠倒恶觉苦因邪见盛故。其恶党类受习其说。自取沦溺也。如是下结斥。言著自因缘者。如所说身觉是已。而不能以理自通故。云无有自通。由其不能自通。虽广说百千事门。不过是惑世法。彼不自知。良可悲也。

尔时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外道世论种种句味因譬庄严无有自通。自事计著者。世尊亦说世论。为种种异方诸来会众天人阿修罗。广说无量种种句味。亦非自通耶。亦入一切外道智慧言说数耶。佛告大慧。我不说世论亦无来去。唯说不来不去。大慧。来者趣聚会生。去者散坏。不来不去者。是不生不灭。我所说义不堕世论妄想数中。所以者何。谓不计著外性非性自心现处。二边妄想所不能转。相境非性。觉自心现则自心现妄想不生。妄想不生者。空无相无作。入三脱门名为解脱 此显正教。初大慧反问。如来所说亦同世论。凡有二难。如文云云。如为他方诸天人众广说诸法。则随他意语。岂亦非自通义。亦何异于外道世智言说耶。答中先拂初难。言我不说世论。盖世论说去来。佛唯说不去不来。来言趣聚会生者。谓来则众缘和合而生。去言散坏者。谓去则缘散而灭。佛说异是言不去不来。即不生不灭。乃我所通。答次难云。不堕世论妄想数者。即外道有无分别是妄想数。复自征释。谓不著二边。以不著故。有无妄想所不能转。良以自相境界非性。非性即空。何转之有。又言觉自心现等者。既了诸法唯心。妄想复何所生。由不生故入三脱门。空者性空也。无相者相空也。无作者性相俱空。心无所作也。无作又曰无愿。谓无愿求也。

大慧。我念一时于一处住。有世论婆罗门。来诣我所不请空闲。便问我言。瞿昙。一切所作耶。我时报言。婆罗门。一切所作。是初世论。彼复问言。一切非所作耶。我复报言。一切非作是第二世论。彼复问言。一切常耶。一切无常耶。一切生耶。一切不生耶。我时报言。是六世论。大慧。彼复问我言。一切一邪一切异邪。一切俱邪一切不俱邪。一切因种种受生现邪。我时报言。是十一世论。大慧。彼复问言。一切无记耶。一切记耶。有我邪。无我邪。有此世邪。无此世耶。有他世邪。无他世邪。有解脱耶。无解脱耶。一切刹那邪。一切不刹那邪。虚空邪。非数灭邪。涅槃邪。瞿昙。作邪非作邪。有中阴邪。无中阴邪。大慧。我时报言。婆罗门。如是说者悉是世论。非我所说是汝世论 此正引论广辩邪正。婆罗门是梵语。具云婆罗贺摩拏。此云净裔。亦云净行。自称祖自梵天口生。因从梵姓。如梵志即其种也。惟五天竺有余国无之。又云外意。其种别有经书世承其业。或在家或出家。恃术倨傲言不请空闲者。空闲犹间隙也。请问之仪当待间隙。如礼有请间之语是也。而彼倨傲卒然来问。所以责之也。彼问虽多概以一世论报之。所以拒之也。如是说者。悉是世论无非情见。又曰。非我所说。是汝世论。所以外之也。

我惟说无始虚伪妄想习气种种诸恶三有之因。不能觉知自心现量。而生妄想攀缘外性。如外道法我诸根义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罗门。我不说因不说无因。惟说妄想摄所摄性施设缘起。非汝及余堕受我相续者所能觉知。大慧。涅槃虚空灭非有三种。但数有三耳 此佛自示正教。不出三道。无始至习气烦恼道也。种种诸恶业道也。三有苦道也。因者。谓烦恼恶业。为苦道之因也。由不能觉知诸法唯心所现。于彼外法而起妄想攀缘。此乃正因缘之说。非外道所知。又曰。如外道法者。重举彼计以格其说。言我诸根义三合知生者。谓我及根境。三缘和合而知生。知即识也。佛说异。是故曰。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因即因缘无因即自然。唯依妄心以能取所取。而说缘起。非汝及余外道著我执之不断者所能测。言涅槃虚空灭。文似孤起。及考大慧之问。谓如来之说亦同外道数论故。乃告云。此三无为但数有三而非有三。三无为义见前注。

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痴爱业因故。有三有耶。为无因耶。我时报言。此二者亦是世论耳。彼复问言。一切性皆入自共相耶。我复报言。此亦世论婆罗门。乃至意流妄计外尘。皆是世论。复次大慧。尔时世论婆罗门复问我言。颇有非世论者不。我是一切外道之宗。说种种句味因缘譬喻庄严。我复报言。婆罗门有非汝有者。非为非宗非说非不说。种种句味非不因譬庄严。婆罗门言。何等为非世论非非宗非非说。我时报言。婆罗门有非世论。汝诸外道所不能知。以于外性不实妄想虚伪计著。故谓妄想不生觉了有无自心现量。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妄想永息。是名非世论。此是我法非汝有也。婆罗门。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若死若生若乐若苦若溺若见若触。若著种种相。若和合相续。若爱若因计著。婆罗门。如是比者。是汝等世论。非是我有。大慧。世论婆罗门作如是问。我如是答彼即默然不辞而退。思自通处作是念言。沙门释子出于通外。说无生无相无因觉自妄想现相妄想不生 此如来对大慧。述婆罗门所问。及佛所答。然其所问挟佛二三义以为问端。佛皆答以世论者。此乃据彼所知。凡意识流动随尘计著。无分邪正皆为世论。使彼不得措辞。所以杜之也。彼论既穷。遂有非世论之请。如来言。有非汝所有也。非为非宗乃至譬喻庄严皆言非者。谓异其论。虽微启之而终未与说实。及其再请曰。何等为非非宗非非说。乃复抑之曰。非汝所知。以其于外法妄想计著非唯不能信入亦恐随语生解增其见过。所以难之也。然后告云。谓妄想不生令其觉了有无无非唯心所现。则妄想不生不受外尘则妄想永息。是为非世论。始知三世诸佛。初无一法与人。但令妄想不生。则天真妙性不远而复矣。既述正论复斥其非。自略说彼识。若来若去至于若因计著。皆彼外计妄识。彼论既屈复惭而退。亦不暇辞。且言思自通处。又曰。出于通外者。此皆外道退而有省之言。以佛所说求诸己而不得。始知出于自通之外。而曰无生无相等。观其所领。亦足以见其有所得矣。

大慧。此即是汝向所问。我何故说习近世论种种辩说摄受贪欲不摄受法。大慧白佛言。世尊。摄受贪欲及法。有何句义。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乃能为未来众生。思惟咨问如是句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所谓贪者。若取若舍若触若味。系著外尘堕二边见。复生苦阴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诸患皆从爱起。斯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我及诸佛说名为贪。是名摄受贪欲不摄受法 此是结指所问所答。大慧因复。问贪欲及法之义。答中以取舍等为贪。贪即烦恼。以贪故系著外尘等即结业也。复生苦阴等。即苦道也。然皆以爱为本。爱复由习近世论。及世论者即人也。皆能摄令生贪。故云摄受贪欲。言不摄受法者。不摄受正法也。

大慧。云何摄受法。谓善觉知自心现量。见人无我及法无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离心意意识。一切诸佛智慧灌顶。具足摄受十无尽句。于一切法无开发自在。是名为法。所谓不堕一切见一切虚伪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边。大慧。多有外道痴人。堕于二边若常若断。非黠慧者。受无因论则起常见。外因坏因缘非性则起断见。大慧。我不见生住灭故。说名为法。大慧。是名贪欲及法。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答摄受法问谓善觉知等者。言所摄受非别有法。即觉知唯心所现。见二无我不取于相。离诸分别善知诸地行相。离心意识受诸佛灌顶。具足受行。十种大愿。于一切法悉得自在。是名法利。又言不堕一切见等。谓显自性离诸邪倒。多有外道下。凡堕边见皆愚人法。非黠慧者。谓断常邪见。非小乘黠慧。无因论。谓四大性常。不假因成故堕常见。或见外因坏灭。计因缘非性则成断见又言。我不见生住灭故者。则生而无生住而非住灭而非灭。则异乎断常。是名为法。结劝可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世间论  外道虚妄说

妄见作所作  彼则无自宗

唯我一自宗  离于作所作

为诸弟子说  远离诸世论

心量不可见  不观察二心

摄所摄非性  断常二俱离

乃至心流转  是则为世论

妄想不转者  是人见自心

来者谓事生  去者事不现

明了知去来  妄想不复生

有常及无常  所作无所作

此世他世等  斯皆世论通

初四句颂世论计作所作不知唯自心量则以有无为宗。言作所作者。作谓能作。所谓所作之法。如计梵天微尘等生是也。唯我等者。佛谓唯我以自心为宗。离于妄计能作所作。为诸弟子说此正法令其不习世论。心量不可见者。以心离性执。不可以有无见。不可以能所摄。是谓断常俱离。二心即有无见也。心为断常所转者则为世论。心离分别不为所转。是明见自心也。若彼外道。计来者为生去者为灭事即生死事也。不现即灭也。萨说无去无来。即不生不灭。故云明了知去来。妄想不复生也。后四句惟颂世论。如文可见。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如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随顺涅槃。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前论二乘所得涅槃与外道。以妄想识灭为涅槃。辩之明矣。大慧于此复有所请者。恐理未尽明见未尽破。或堕邪见。则究竟解脱之道。无上涅槃之城。反致侵毁。本有法身慧命不得而显。此大慧之所忧。不可不复请也。如来乃告曰。或有外道阴界入灭等作。涅槃想者。按提婆论释。凡外道妄计。涅槃有二十种。此当第一。论曰。诸受阴尽如灯灭种坏风止。名涅槃。今文则又曰境界离欲等。谓于六尘无染故曰离欲。见诸法无常故。不起心心数法。以不念过现等境故。诸受阴尽如灯灭种坏。受灭则想灭。故曰妄想不生。且约想灭云尔。其实见想不除故斥曰。非以见坏为涅槃也。此总破诸计。

大慧。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从方至方者。论云。第二外道说。最初有方。从方生世间及人。人生天地。次第灭没还入彼处。说方是常名涅槃因。或谓方犹方所。亦彼此也。谓从彼至此不失本性。又曰。境界想灭犹如风止者。新说云。风仙外道。计风能生杀万物。说风性常是曰涅槃。或谓风止则无迹而已。言觉所觉等者。外道言觉多谓觉想。入楞伽云。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槃。见坏即不见也。言常无常等者。按论。外道言。师名伊赊那。形不可见遍一切处能生万物。能生是常名为涅槃。所生之物即名无常。解脱涅槃名异体同也。言种种相想等者。此以相想而为苦因。不知相即自心所现。舍相而著无相之见。于此爱乐以为涅槃。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土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自在是真实作死生者。作涅槃想 言觉知内外诸法等者。即觉想分别根尘等法自共之相三世之异。神我之性不坏以为涅槃。言我人等者。妄谓四相之法灭坏。以为涅槃。言恶烧智慧者。此乃恶见火烧灭正智。自性我见之本也。士夫十六知见之一也。彼二有间。间异也。谓彼自性与士夫。二者有间异也。然自性从士夫所出。如冥初生觉之比。或谓二有从初生觉为一有。从尘生大为一有者。文意不贯。若从其说则不合又云如冥初比。言求那转变等者。谓依自性转变能作诸法。以为涅槃。言福非福等者。非福罪也。谓罪福俱尽。皆指尽处以为涅槃。言烦恼尽等者。按论。烦恼与智本为一计。谓烦恼尽依智慧。名为涅槃。言或见自在等者。论云。自在天能造作众王生死者。能作名常为涅槃也。

或谓展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著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谛道。作涅槃想。或见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异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见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种种杂宝。及利刺等性。见已作涅槃想 言展转相生者。尼犍子论师计。劫初生一男一女。彼时和合展转相生。一切物灭复归于彼。谓此外更无余因。曾不知如是计著是生死因。而彼愚痴不觉。以为涅槃。言得真谛道等者。僧佉论师计二十五谛。从冥初生。谓证真实之道。以为涅槃。或见功德等者。凡外道所谓功德。多指苦行。仍于所起和合处。作四句见以为涅槃。或见自性等者。入楞伽云。或计诸物从自然生。孔雀文彩棘刺铦利。生宝之处出种种宝。如此等事是谁能作。即执自然以为涅槃也。

大慧。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 觉二十五真实者。谓觉了二十五谛真实。又言王守护国者。谓若能受六德论。令万民安乐。安乐之性以为涅槃。言见时是作者。时敬论师计。时节为因能生世间诸法。时有变迁而作者不异。如是觉者以为涅槃。言性非性等者。入楞伽云。或执有物或执无物。或执有物无物共。以为涅槃。此云性性即法法即物也。言有觉等者。谓万物是喧动。涅槃是寂静。此二无别以为涅槃。已上外道种种妄计起涅槃见。具如提婆等论广释其相也。

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大慧。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此段结斥文凡有五。言不成所成者。以其皆妄想故。虽计涅槃而不成涅槃。乃为智者所弃一也。又曰。如是一切悉堕二边者二也。又彼虽妄计生灭。而实彼法何曾生灭三也。然彼所计皆是邪论。以正智观之无所成立四也。又以彼心想流动乖涅槃性。是故无有得涅槃者五也。以此辩之足显其妄矣。

大慧。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已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大慧。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当疾远离一切外道诸涅槃见 如我所说等者。对邪显正。其文亦五。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著。外性一也。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二也。不堕自心现妄想二边。则能取所取不可得三也。一切度量不见所成者。显如来涅槃出众邪外四也。度量即数也。愚于真实不应摄受者。愚即迷也。谓迷于实理随有所见。不应取著五也。言弃舍彼已者。谓弃彼妄见已。即得自觉圣智之法。知人法无我。离通别二惑。除惑智二障。离分段变易生死。渐历诸地至于佛地。此皆所证之法。如幻三昧离心意识。皆所以能显涅槃者。究论三德涅槃。所谓如来秘密之藏。如伊字三点天主三目。不纵不横绝思绝议。如是安住是为究竟涅槃。故诫学者。应当修学离彼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外道涅槃见  各各起妄想

斯从心想生  无解脱方便

愚于缚缚者  远离善方便

外道解脱想  解脱终不生

众智各异趣  外道所见通

彼悉无解脱  愚痴妄想故

此颂上诸外道妄计涅槃之见。言各各者。如前文所列。有二十一种不同。然皆起于邪习心想。言无解脱方便者。欲解生死之缚而得解脱。非善巧方便之行。则不可也。既无方便解脱。安能入于涅槃。愚即愚迷。由愚迷故不了所计。邪见是烦恼生死之缚。所以舍离善巧方便欲求解脱。终不可得。众智等四句言。诸外道苦行成立所得通智。是妄非真也。

一切痴外道  妄见作所作

有无有品论  彼悉无解脱

凡愚乐妄想  不闻真实慧

言语三苦本  真实灭苦因

譬如镜中像  虽现而非有

于妄想心镜  愚夫见有二

不识心及缘  则起二妄想

了心及境界  妄想则不生

心者即种种  远离相所相

事现而无现  如彼愚妄想

一切痴外道妄见作所作。此二句是结斥外计也。有无有下。明妄想真实。谓妄想出于言论。为三苦之本。真实反于妄想。故为灭苦之因。意令凡愚反迷归悟耳。复以喻显。镜以喻心像以喻镜。凡夫不能了境唯心。故见心外有法而起分别。如见镜中之像而生实想。乃见有二故云不识心及缘。则起二妄想。缘即境也。若了心境一如妄从何起。心者下四句。合上镜像之喻。种种诸境也。既知诸境唯心。则无能相所相。事即境也。言事境之现。如镜像之无实。但愚迷不了。自生分别耳。

三有唯妄想  外义悉无有

妄想种种现  凡愚不能了

经经说妄想  终不出于名

若离于言说  亦无有所说

三有即三界外义即外境。谓三界六道生死皆无实体。但由妄想见此种种外境。故云凡愚不能了。此总结迷妄之失也。然如来所说。种种诸法皆说众生妄想溺于生死。意令众生反妄归真安住涅槃。而众生著于名字言说。不能忘言得意。若能了言说而无言说。则所说之法亦不可得。如得鱼兔而忘筌[(ㄇ@人)/帝]。此如来示人之深意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三(下)


  上一篇: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10卷)〖唐 慧沼撰〗

  下一篇: 入楞伽心玄义 (1卷)〖唐 法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