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十一集
---楞严经讲座


上一次礼拜三我们讲到六十页,六十页这一段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最重要的,就是佛要我们不要执着这个色身,不要执着这个身体为整个的生命。就是说,我们的本心本性的自体,尽法界、遍虚空,整个是一体的。现有这个肉体这个生命,大海上一个小水泡而已,不要以这个小水泡当成了全体,这就是大颠倒。

今天我们开始继续下去,现在是六十七页原文的开始。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这一段,述说的文字与请求的要点归合在一起的。那么其他的零碎文字,诸位青年同学们多读一下,学习写作的能力、写文章的能力。那么这个文字很美,述说的很清楚。但是我们关于文学方面简单地过去了,要诸位自己去留意。

就是说,阿难听了佛跟波斯匿王讲到,不要颠倒、不要认这个小生命为整体这个道理,所以自己感觉到很悲痛,过去的错误。现在听到佛的教诲,一边在哭,一边合掌,“垂泣叉手”,一边在哭,一边合掌。这个哭不是痛苦的哭;高兴的哭。那么,向佛提出来请求,他说我现在虽然听了佛说这样好的妙音,这是赞叹之辞;悟到了,理上悟到了“妙明心”,我们这个心性之体那么玄妙、那么明白——不一定是光明——那么明白这个心;“元所圆满”,本来就圆满的,不要你去造一个圆满,元所圆满的。“常住心地”,这个心本来就在这里,没有变动过,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常常永恒在此地,这个心地。他说这个道理我悟到了,是理上悟到了。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但是我怎么样悟到呢?他说我现在悟到佛所讲的,“现说”现在所讲的说法的声音,我懂了这个理。所以因佛说法,因声而懂理,称为“声闻众”。声闻就靠由善知识的引导而进来的,不是大乘菩萨靠自己的智慧上证悟的。他说我现在虽然悟到佛现在“现说法音”,现在说法我懂了。但是(古文里头没有“但是”哦,以白话就要加“但是”,把它这个观念理路搞清楚),“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他说,但是啊,我现在听懂了这一个作用是攀缘心,佛学有个名词“缘心”,就是攀缘心,妄想、思想。这个心是一下想这样、想那样,想东、想西,像猴子一样的在变动,总要抓一个东西,所以佛学名词叫做“攀缘心”,总要抓一样东西。就是同我们现在思想一样的,所谓妄想、攀缘心。他说我现在虽然懂了,是推理来的,拿现在观念讲;推理在唯识的道理就是意识的比量,比较上、思想上推理来;不是现量,不是现证量,不是身心投进那一个光明清净的境界,没有现在证到。证到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是现证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些理、这些道理都不需要了,这些经典都不需要了。

他说我现在听啊,你看这一句话,“现以缘心”,拿现在文法来写清楚:但是我现在听懂这个道理,这个心理作用是攀缘心的作用,还是分别、比量来的。“允所瞻仰”,思想分别这个心也没有错,它是起的作用、心的用。所以,他说我用攀缘心来看到你,听到你讲的,懂了这个理;“徒获此心”,有什么用?“徒”就是白白地、空的,没有用啊!他说“徒获此心”,理懂了这个心本来在这里,悟了这个心;但是,“未敢认为本元心地。”同我们大家一样,他说我不敢!认为现在这个讲话的思想的心就是我的本来心,他说我不敢。

阿难讲的老实话。懂是懂了,懂了这个,懂了是攀缘心啊,思想来的啊!思想是不定的啊!他说我不敢认为现在懂了道理、认为自己是真正悟道了,他说我不敢。没有现证量,没有证入进去,所谓没有现证的那个量,没有那个境界。他说“未敢认为本元心地”,他说我不敢!他说理是懂了,我没有证到,没有悟道。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他说我希望佛再慈悲慈悲可怜我们,再明白地讲一讲。“宣示圆音”,这是赞叹之词;“拔我疑根。”注意哦!我们之所以不能成道,一切众生根本以来,从生命来,所谓见思惑上五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理上不能认识自己,信不过。这个多疑的心理,是无始以来的习气。就是偶然到达了某一个境界,等一下你又觉得自己不对了,很多问题就来了,这就是怀疑的心理。怀疑的心理是无始以来与生命俱来的一个根本的习气,这个根根没有去掉,无法成道。所以他提出来,要求佛“拔我疑根,归无上道”。把我那个多疑信不过自己的这一个根根拿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菩提,无上大觉,大彻大悟),归到无上道。这是他的要求。那么下面就是佛答复的话: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那么下面我们暂时切断,在文章气势上没有切断;我们怕多了,大家看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就接不上了。

现在佛开始答话。他说你讲的对(等于我们加一句),“汝等尚以缘心听法”,如果你们学佛法,以攀缘心来听佛法,就是用我们这个思想、妄想心:哎呀,这个对、这个不对!嗯,这个差不多,佛说的同我的意思差不多了!很多人:“嗯,你说的很合我的意思。”好像我们说的还要他认证一番。很多人都是以主观的心理来跟人家学的。所以,学佛第一个条件,自己要构成为法器。所谓法器是空器,空的一个东西,等于我们这个杯子要装水的时候,必须要把它原来的水要把它倒光,去承受它。至于装满了以后,你说不对,我再把它倒了,可以。千万不要以自己半罐水来接受人家的东西。那么,不变成法器,你新的水就加不进去了。所以,自己先要构成法器,把自己的主观成见先要把它统统拿掉。换句话说,在我们中国文字里头有一个习惯的成语,不要“先入为主”。譬如我们学了别的东西先学过了,那个观念攀缘心已经很牢固了,然后拿那个立场来听另外一种东西,接受不了了,因为同我原来的相反。这就是先入为主,这个毛病,自己不变成法器。

其实,学任何的东西,不但是学佛法,都是一样,听人家的话也一样,当我开始接受,自己脑子心里头先要把它清理干净,才把人家的意见听进来了。不要一边想——我们常常发现跟人家谈话,你跟他讲“你听到没有?”“听到了、听到了。”他没有听,他还是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意见;你讲了半天,他都没有听。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事也好、求学也好,都有这个毛病。尤其是学佛法,这个毛病是根本不可以的。这就是佛说的:“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他说你假使用攀缘心、分别心来听学佛法,那么好,真正的佛法也变成妄想了、变成攀缘了,这个佛法也不过是思想而已了。佛法不是思想,要求证的。所以说,换句话说,你假使用现在能思想的普通这个心理状况来听这个佛法,那么你所接受的佛法变成一种另外的思想而已,没有用;他说“此法亦缘”,最好的佛法也变成攀缘心了。“非得法性”,换句话说,你永远得不到那个真正佛法后面所讲的形而上道,那个根根你抓不住了。你只晓得抓现象,不晓得抓根本了。

佛作了一个比方,他说等于一个人用手,你问人家月亮在哪里?“月亮在那边。”以前有个老歌的,“月亮在哪里?月亮在那边。”那么把手一指,“月亮在那里。”他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

“彼人因指,当应看月。”他说那你就不要看指头,跟着指头的方向去看月亮就对了。假使“若复观指以为月体”,你只看指头当月亮了;“此人岂唯亡失月轮”,那么这个人不但看不见月亮,同时也搞错了这个指头。这几句话文字非常美!这是出在佛经《楞严经》上,因此禅宗有一本语录,总集的语录,根据这个道理,书名叫做《指月录》,就是《楞严经》上这个地方来的。《指月录》就是叫你不要看指头,要看月亮。可是自从《指月录》出来以后,一般人学禅的,专看指头,不看月亮了,拿到《指月录》读熟了,“我会禅了”,那就是专看指头,不看月亮了。

佛作了这个比方,下面,佛要申述理由。

“何以故?”他说什么道理呢?“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他说假使拿指头当月亮的话,“岂唯亡指”,不但搞错了这个指头,同时也根本忘记了月亮本身,黑暗与光明都搞不清楚了。

“何以故?”这就是佛经的文学了,中国文学的另外一种。那么“何以故”三个字佛经里头最多了,就是我们现在讲“什么理由?”他说,什么理由呢?

“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他说什么理由呢?等于指头指月亮给你看,你不照指头的方向去看月亮,抓到那个指头当月亮;“即以指体为月明性”,以为月亮的光明,指头上有光明、月亮的光明出来。所以,你对于光明与黑暗的一体的两面,根本搞不清楚了,“无所了故”,你就不明了了。

“汝亦如是。”所以他说你听佛法也是这样,听了那么多年,都是拿到指头当月亮。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这个“分别”注意了,就是分别心,就是我们能够思想、能够起感觉知觉这个作用的是分别心。他说你假使拿这个分别心来听我的说法,你觉得“嗯!我现在懂了。”你认为这样叫明心见性,绝对错了!

他说你要了解,分别心只是它的用,不是它的体,要你去找那个体。假定你认为分别心就是这个心的话,分别心是意识作用,不是心的体。如果你认为分别心就是心的体,“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应该离开我们现在思想作用,另外有它的性能,有它的本性摆在那里。

佛又作了个比方,“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上面上两次已经讲过,佛给憍陈那五个人就讲到客尘烦恼,因此他们悟道,现在他又提起来。他说譬如在外面旅行的客人,“寄宿旅亭”,住旅馆。亭,古代所谓“驿亭”,“亭”我们讲过的,旅馆、驿站。他说这个外面旅行的人偶然到旅馆住一下,“暂止便去”,暂时住一下,住一天也只一天、半个月也只半个月,他就走掉了。“终不常住。”因为是旅馆,不是我的家,他不会常住的。“而掌亭人”,旅馆的老板呢,“都无所去”,他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这个旅馆里头,他要管事,他不会离开这个本位。那么,这个老板所以叫做旅馆的主人。

换句话说,“此亦如是。”我们心性能够思想、能够知觉、能够感觉这个分别心也是这个道理。“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如果我们现在听说话这个能够感觉、能够知觉这个作用,如果你认为就是真心的话,那么这个真心就不会变动了,“则无所去”。譬如我现在说话,说了一句话,你心里头听了有这句话;不说了,说过了没有啊,也没有了。为什么?离开这个声音,那个能分别之性好像就没有了。

所以因明的道理告诉你,声是无常的,一切音声是无常的,不永恒、变去了,声是无常的。所以一切法如音声一样,说过了就没有。譬如我们大家现在听话这个作用,每一句话都听到,就是分别心,所以这个无常的。那么对方没有声音发出来,你听到的这个作用就没有了,就是分别心。

“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斯则”是古文,拿白话讲“斯则”的意思就是“这个”。我现在这个讲到声音,岂但是能听声音是一个分别心的作用;再进一步说,“分别我容”,因为上一次跟波斯匿王俩讲到身体这个生命衰老的问题,“分别我容”,他说你拿思想来看看我们自己的相貌,这个肉体,这个容貌;“离诸色相”,离开物质生理作用以外,离开“色”,色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有形相的东西,“无分别性。”假使没有肉体、没有形相了,我那个分别心也没有作用。

譬如你现在能够思想的,靠有肉体啊,靠有脑神经活着的,心脏还在、脑神经还在,脑神经氧气还没有停掉,脑的细胞还在活动、脑的电波还在动,所以你有思想;脑电波、这个细胞是因为有这个肉体在呀!没有肉体呢,你那个思想也没有了,这个分别心也没有了。所以你认为现在这个心“哎呀清清净净,这个就是我的道!”你个什么道啊?这个一停摆了以后,你“道”到哪里去了?一停摆了就没有道了,那何必修道啊?!那不是很冤枉!每一天还来《楞严经》,那叫做“愣头经”,愣头愣脑了!这个学他干嘛啊?这个《楞严经》把它改一个字叫“愣头经”了嘛!所以这个他说不是。

“如是”,“如是”是古文,白话就是“这样”;“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刚才讲到,佛说你不要认为自己闭着眼睛,在那里清清净净打坐,“你讲的话我都听见,嗯!这个好清净,就是我的心,得道了!”没有这个脑神经、没有这个肉体,你什么听见啊?你“道”到哪里去啦?他说这个是大大的错误。他说,“如是”再进一步说,乃至外道(印度的外道)“分别都无”,等于得了无想定,就是活着,思想一切停掉了,眼睛看东西见而不见,耳朵听声音听到都没有分别了,一切分别、感觉、蚊子咬也不知道,你就是拿刀来割我也没有关系,我入定了,分别心不起了;“非色非空”,到达了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定;也不是生理、物质的作用,也不是完全没有。

“拘舍离”,印度这一个外道一派的祖师们;“昧为冥谛。”就是有些印度来的,现在还存在,所谓超觉静坐啊,所谓靠一个咒语就进入那个“冥谛”,空空灵灵,叫做超越这个身体了、超越物理了,“超觉静坐”,名称很好听。哎,你怎么会念咒子的啊?“我感觉到啊!”那可见没有超觉嘛!然后念到后来什么都不知道了,认为自己是超觉了、超越“冥谛”;乃至日本有些学禅的,叫做“默照”,认为就是禅,“默照”就是“冥谛”;眼睛闭着,心里照到,清清净净的,以为这个是禅——这是默照邪禅!不是我讲的哦,这都是禅宗祖师们、佛说的哦!他说乃至进一步有些外道,把分别心都停止了,“非色非空”,也没有境界,也不是空的,也知道。像外道祖师拘舍离等,“昧为冥谛”,认为是最高的境界,这个叫“冥谛”。印度的哲学名词,这个不多加解释了,免得耽误了《楞严经》。要解释这个又要讲印度哲学,又要拖一大节的时间了。

他说,“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其实你那个清净也好、冥谛也好、默照也好,默默然的、很清净,这还是意识境界、攀缘心。所以,离开了意识这个法尘缘影[ 录音中断。下面一段原文:“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那个信仰是你的分别心、意识来的啊!信仰心是糊涂可土啊!你糊里糊涂去信仰可以呀!

你要真找我那个信仰心是怎么来的,你要找出来啊!

这一段他答复阿难,阿难又挨了一顿骂了。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你看阿难挨骂,他替我们,阿难的境界很慈悲!尤其他对于女性很慈悲,所以你们比丘尼要供阿难尊者了。佛本来不准女的出家的,后来还是阿难死死哀求,拿佛的姨妈(佛是姨妈带大的)来威胁、压迫了佛,说:哥哥啊!姨妈要出家,你不准女人出家不行啊!后来佛给他搞得没有办法,才准女人出家。他说:阿难,都是你造的业,使佛教早五百年灭掉。呵,有那么严重!所以女性比丘尼应该对阿难……

阿难并不是真的不懂哦!在这里假装的,都是替我们问啊。他现在说,他抓到一点了,佛刚才说到,照科学的分析,我们心理、思想、每一个作用,照分析起来,各有本位可以归还的,不是真正能够做主的全体。

阿难就讲了,“若我心性各有所还”,他说假使我们本心本性也有一个也有个本位可以归还的;“则如来说”,那么佛你现在讲,“妙明元心,云何无还?”这个明心见性、我们这个本心本性,也总要有一个本位可以归还的啊!为什么自己这个心性之体我看不见呢,悟不到?这个“还”在什么地方呢?这个话问得很中肯、很厉害呦,问到中心去了。你说一切东西可以还,墙壁嘛还给水泥、还给砖头;我们现在房间里这个灯啊,还给电力公司,只要把那个开关一闭就看不见了,没有亮光了,它有个来处可以归还的。他说生我们这个生命的本心本性,应该也有所归还的啊!这个“妙明元心云何无还”呢?怎么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个归还之处呢?“惟垂哀愍,为我宣说。”他打蛇一样,跟着棍子就缠上来了,他把佛又缠住了,他说你老人家要大慈大悲,给我们讲清楚。

“佛告阿难”,佛答复了。“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特别要注意呦!现在就是八还辨见来了,是明心见性的重点,特别注意这个经典原文!

佛同阿难讲,“且汝见我”,第一句话,他说你现在看到我,就是你现在眼睛张开不是看到我吗?等于我们眼睛张开看到书上的字啊,这个能够看的。“且汝见我”,他说你现在能够张开眼睛就看到我这个看见的,这个看见的“见精”,眼睛张开能够看东西,这个是精神作用哦!这个“见精明元”,这个精神作用、眼睛张开,只要眼睛好,看东西是明白的;这个根根、这个功能哪里来?

他说你现在眼睛张开能够看到我,张开能看到书,这个是什么字就看见了。“此见虽非妙精明心”,这个眼睛张开能够看见这个见的作用,眼见这个见的作用,虽然不是根本上最玄妙、最精纯的那个本来的心;但是你要知道,我们能够思想、能够眼睛张开看东西、耳朵能够听声音,这个六根的作用,都是我们自己本心本性第二重的投影,“如第二月。”

第二月我们看到过没有?诸位都有经验了,天上一个月亮照到水里头,看看水里也有个月亮;这个月亮同天上月亮一模一样哦!水里的月影就是第二月,是那一个月亮的投影。

岂止第二月!天上有一个月亮,照到人世间,古人的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我们中国唐人的名诗、名句子,同佛经佛的境界也一样的。只要有水的地方,月亮一出来,有一个水塘,你拿个洗脸盆摆在月亮下面,洗脸盆里边也有个月亮。所以,第二月是千千万万、妙用无穷啊!这个月亮出来,你打一个洗脸盆摆在月亮下面,洗脸盆里头有个月亮;你拿个杯子来,在洗脸盆舀出来一杯水,再看看杯子里也有一个月亮。大家要悟道哦,从这里悟去哦!所以你们打坐,这样境界、那样境界,以为得道了;尤其是学道家、学密宗的,最喜欢说梦话:昨天做个梦,菩萨有感应!就是……一听就懒得听了!昨天做个梦,你今天还在说;你究竟在做梦说梦话还是说醒话?以梦为真,“第二月”。所有的东西都是第二月。

注意呦!佛法明心见性,找那一个月亮,不要看第二月,第二月多得很哦!“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呦!“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万江有水就万江月呢!这都是它的投影,我们的本心本性就有这样妙!佛在这里说秘密呦!你不要认为这个不是秘密呦!好像佛把阿难批驳了,第二月就不对,那你就糊涂哩!第二月虽然是影子,纵然是影也不错啊!“纵然是梦也风流”啊!这是古人的诗哦,这个古诗你知道吗?你们恐怕有些人听过,我们现在插过来。

我们道家讲吕纯阳(指南宫那位老兄,有胡子的吕纯阳),去考功名、联考,就是暑假去联考,忽然把准考证丢了,在酒店喝醉了,看到一个老头子在那里做饭,他就靠着睡觉。老头子米下锅,他在睡觉,他就做梦了。梦到联考考取了,从此出去留学,得博士回来,一下就出将入相,当了宰相。然后皇帝女儿(公主)还下嫁给他,然后啊生了儿子,孙子都有了,四十年来功名富贵,最后犯了罪拉出去杀头,一刀“呯”一砍,醒了。醒了一看老头子啊,旁边饭还没有熟。那个老头子做什么饭?“黄粱饭”,不是蓬莱米的,不是蓬莱米,不算数——黄粱饭,没有熟。

这个老头子看到他醒了,就对他笑笑:“四十年功名富贵,味道不错吧?”

吕纯阳一听:哎呀!这个怪了!我梦中这四十年,他怎么知道?是神仙!就跪下来拜了,跟着他走了。这个就是他师父,八仙里头那个钟离权,汉朝人,得道了。

吕纯阳这个故事,中国文化叫做“黄粱一梦”。我们文学上常常形容人生,四十年功名富贵;你们二十岁大学毕业,四十年功名富贵,六十几岁退休了,然后在这里《楞严经》啊……这个也是黄粱一梦。所以叫“黄粱梦”,讲人生是空的,梦是空的。

到了清朝有一个人,一个青年,很聪明。每次联考考不取,很气,所以作了一首诗,他说:

“四十年来功与侯,”吕纯阳做一个梦,四十年来富贵功名那么高。

“纵然是梦也风流”哦!格老子做这样一个梦也好嘛,他说我梦都没有。“四十年来功与侯,纵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吕纯阳做这个梦在邯郸,河南、山西那边。他说我现在落魄了,功名也考不取,没有脸回家去,在这里流浪、打工,“我今落魄邯郸道。”

“要向先生借枕头。”要向吕纯阳借那个枕头:给我做一个梦也好嘛!(一笑)哈哈,这个人生!

你说啊,吕纯阳拿“黄粱梦”劝世界上人,做梦要醒。哎,但是这个人也更比吕纯阳还要聪明,梦又何必醒呢?去做一个梦也好嘛!

所以刚才引用到这一句,第二月并不坏呦!“纵然是梦也风流”哦!哎,这是《楞严经》的密宗就在这里呦!你们去参参看哦!果然要明心见性,你抓到月影也差不多了嘿,就怕你月影还抓不住。

抓不到真的了,月影也不错嘛,月影也很亮哦!有一千个月影把它集中拢来,是个大亮光哦,台湾电力公司就不要用了,你就有亮光了。这个里头是个秘密!《楞严经》很多都是秘密。秘密我已经交代完了,“纵然是梦也风流”。

现在再回转来原文,佛说的:“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你看佛比我说的还清楚了,你不要认为第二个月亮是影子哦!影子也是它的化身作用。没有那个本身的东西,哪里有影子呢?况且我们现在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的,他说虽然是第二月、第二重作用,但是,不是虚无飘渺的影子哦!

注意佛的这个话!所以刚才说请你们留意《楞严经》的原文。他说这个作用,“非是月影”哦!

佛讲到这里为止,下文没有了,只告诉你“非是月影”。什么理由?你去找了。

下面佛说,“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他说好!他(阿难)叫佛拿出证据来。世界上有形象的东西都可以归还的,譬如说这一杯茶,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把它归还了,用药物下去,水归水、茶的成分归茶,茶叶归茶叶、茶杯归茶杯,每个东西都是可以归还的。你说我们自己生命的本心本性归还到哪里呢?

阿难问的这个问题很厉害哦!佛这一次没有骂他,他问的太厉害了!

佛首先告诉他,我们大家注意这一段原文,就是诸位自己的,“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虽然不是那个体,但是等于(就是月亮的比方)这是第二月,不是月亮的影子哦!他说你现在要问我自己本心本性这个作用;“谛听”,佛经经常用:你仔细呦!就是说你精神意志集中哦,仔细研究、仔细听哦!“谛听”就是很小心、很仔细,不要乱想了。“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我告诉你)无所还地。”本心本性无所在、无所不在,到处都在,没有办法还得了的。只要你生命在这里,它就在你那里,你还都还不掉。

我们的骨头可以还给爸爸,我们的血肉可以还给妈妈;换句话,我们死了以后,这个身体可以还给这个物质世界,化成灰了。血干了变成脓,脓也干了,还给液体还给水大;骨头化成灰了,这些还给地大;呼吸不来了,死了停掉了,这个呼吸还给风大;身体死了就冰了,热能也没有了,热能还给太阳火大;地水火风都可以归还了,你那个自性功能到哪里去呢?自性功能还在哦!没有变动过。

他说我现在告诉你“无所还地”,无所在、无所不在,都在;尽法界、遍虚空。这叫“八还辨见”。那么他现在论辩了,“八还辨见”来了。

“阿难”,他说,“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他说你看这个讲堂,这个讲堂同我们楼上一样啊,“洞开东方”,你把东方的窗子门都打开。“洞”不是挖一个洞,这就要认得中文字了,“洞”,大打开叫洞开,就是大开。你以为“洞开”是挖一个圆洞打开,可见中国人都不晓得中国字的用法。所以“洞开”就是大开,空空洞洞,这样的“洞”,在这种文句里头不是作一个小眼的洞看;空空洞洞的意思。就是我们中国人讲:这个地方有什么?空空洞洞的。所以“洞开东方”,你把它打空。等到太阳一起来的时候,“则有明耀。”这个讲堂里东方早晨起来阳光进来,这个讲堂就亮了,光明来了。

“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他说你看,到了夜里(中夜,半夜),“黑月”是阴历的月底、月尾,就是阴历的二十五以后,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几天,一点月影都没有,黑得很,黑月的时候。“云雾晦暝”,不但没有月亮,还加上虚空中还有云、还有雾,夜里那么黑。“则复昏暗”,这个讲堂里就是全体黑的。电灯也不开,什么都没有,黑的。

两种了,白天来光明,夜里是黑暗的。

“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户,房子里头的小门谓之“户”。牖,就是窗子。有门,有窗,“隙”就是空隙的地方。“则复见通”,那么同外面有交通的。窗子门一打开呢,这个房间同那个房间交通的,等于我们的眼睛跟耳朵俩都通的。我们看医生,耳、鼻、喉是一科的,它这几个洞都是通的。就同我们这个里头一样,通的。

“墙宇之间,则复观壅。”这个地方打了一道墙,或者隔一个壁头,这个本来的空间就隔起了,就不空了。

四个了,注意呦!光明、黑暗,内外交通的,给墙壁一打就隔住了、堵住了的,通与塞(闭塞)。

“分别之处,则复见缘。空性之中,遍是顽虚。”拿我们意识思想、分别心来一看,前面有些什么?“则复见缘”,就看到这个房间里面各种东西,有桌子、有板凳、有人,有各种东西,“则复见缘”。“空性之中,遍是顽虚。”你看看这个虚空,房间里虚空里头呢,虚空里头我们眼睛看到是什么?是虚空。这个虚空是物理的虚空,叫做“顽虚”。

“昏尘之象,则纡郁[ 土+ 孛] 。”空气有染污的话,那么眼睛抬头一看,哦!空气里头昏昏的。就是刚才我同他们讲,感觉到你们头脑有点昏昏了,空气赶紧叫他交换。“则纡郁[ 土+ 孛] ”,空气一不清新了,头脑又昏起来,看在眼睛里也不亮了。

“澄霁敛氛,又观清净。”到了天气好了以后,晴天来了,天一晴了,把空气上升了、散开了,空气里头澄清了,天也散开了。“敛氛”,空气里头的灰尘染污收敛了。“又观清净”,我们整个看眼睛前面这个虚空,是干干净净。佛形容,拿这个讲堂来比,你注意哟,佛的比方非常高明哦!其实我们的头脑,前面这个(眼睛)是窗子,(耳朵)这是收音机,(鼻子)这个是冷气机、通风的;这个呢,饭锅(指嘴),也是制造大便的工具,不过在前头的工具;里头是乱七八糟一大堆。他比方的,注意呦,他就拿自己这个讲堂来比方。我们现在自己这个讲堂,这里头闹热得很,你们大家你看里头好多人在里头开会。看懂?没有看懂?这个文字是什么意思?里头很多人在会议。

佛形容完了,他又说了,“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前面我给你讲过,他说这个讲堂里有那么多现象,各种现象。有墙壁,看不通了;墙壁一打开就看到外面了;要是你不打开,手给你一挡就看不见了。太阳出来有亮光,就看到了;没有太阳,黑夜就看不见了。他讲了这个讲堂里各种现象,这个现象用不着你起的,自然的。他告诉阿难:你注意哟!你看到这个讲堂里。佛一样一样在带领。这许多变化的现象,“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我现在都把你一样一样回到它的本位、本来来因,有因才有果嘛,我们在这个电灯下面能够看书,因为电灯开了嘛,这个是它的果哦,电能够发亮的果。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书?因为电灯光开了照到看到书,它的来因在那个开关哦!那里把它一按。因一没有了,这个果就不出来了。就是它的根源。他说我现在“各还本所因处”,我给你样样还回去。所以八还辨见,就在这里。

“云何本因?”注意这一段,很重要哦!他说,什么地方是它的来源呢?

“阿难。”特别加重他的语气,叫他名字,阿难!你注意!“此诸变化”,刚才我给你提这个房间里各种变化。“明还日轮”,光明是因为太阳来的。换句话拿我们现在讲,光明是电灯来的。把电灯开关关了,光明就没有了,所以光明还给太阳。“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他说什么理由呢?光明没有太阳不亮嘛,“明因属日”,所以我们眼睛看到东西,靠这个光明。这个光明因缘怎么来的?靠太阳放射光明来的。光明是归于太阳,我们还给了太阳。八还辨见,第一样还去了。“是故还日”,这个还给太阳了。

“暗还黑月。”夜里没有亮光的时候,我们进来这个房间里,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我们眼睛看不见哦,是没有亮光了。这个黑暗呢,还给夜里。黑暗因为夜的关系,还给夜里,所以“暗还黑月”。

“通还户牖。”这个房间能不能同外界、自然界交通呢?靠开门、开窗子,所以内外交通是靠门与窗,这个作用是门窗的作用。假使把我们门窗关起来,我们就同外界通不了。所以他说这个还给门窗。

“壅还墙宇。”他说至于我们抬头看不见外面,因为墙挡住了。所以并不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出去啊,这个可恶的是墙,还给墙。把墙打了,就看通了。所以挡住我们,不是我们见精的关系,是墙的关系,这个作用归墙。

“缘还分别。”我们到这个房间里,什么都看得见,这个因缘作用——攀缘,是我们意识思想、分别心。如果我们到这里不想的话,睡着了,管你太阳照来,我还睡了。黑了我也……[ 断录] 所以因缘是还给意识分别。

“顽虚还空。”对于房间里说有九十平,都是空空的,这个虚空归到物理世界的虚空,也还给虚空。

“郁[ 土+ 孛] 还尘。”至于这个房间里觉得空气很闷,那是空气的染污。染污很简单,还给染污。我们弄一点化学的药粉,或者来一个空气的调节器,就把那个灰尘把它吸收了。那个还给灰尘了。

“清明还霁。”这个空间里头,哦!很亮光,空气新鲜,这个是气候的关系,是空气的作用,还给气象。

这八个地方,这就是八点、八还,这八种都还完了,这叫“八还辨见”。见还没有来哦!注意啊!刚才讲到八还。下面佛说:

“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他说你不但要看一个房间,你看整个的社会上,整个世界万有的现象,离不开这八个现象。等于中国易经讲八卦,天还天、地还地,太阳是离卦,还给太阳;月亮是坎卦,还给月亮;空气摩擦变雷电,雷电散开了就是空气;高山下面是海洋,海洋上面是高山——八卦。它这里也是“八还”,都把它还完了。他说这个,“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不出这八样现象。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他说我问你,光明来了你看到是光明,黑暗来了你看到是黑暗;窗子来了你看到窗子外面,窗子关起来你马上看不见,你看到自己的看不见;空气不干净你就看到不干净,空气干净你看到干净;什么都没有,你看到什么都没有;看到什么有的,又看到什么有。你那个能够,“汝见八种见精明性”,这个能看见的这个精魂的作用、这个明亮光明的自性,当欲谁还呀?你还给什么人?你自己能够见的那个地方还给哪里去?

佛都给你讲喽,我们看看,我们把眼睛张开、闭着看看!他说一切现象都归还完了,你那个自性能够看见那个作用,他说你帮我还还看!还给谁?还是还给华南银行啊,还是还给中央银行呢?你还到哪里去?

注意这个话,“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他没有说“还谁”哦!“当欲谁还?”看这个中文之妙!你把它翻译成白话,他并没有说“你准备还给谁?”那就不是佛经的意思了。它这个中文之妙,一颠倒,“当欲谁还?”你交给谁呀?你去还到哪里去呀?哎,你要懂得写中文哦,这就懂得古文、白话之差别了。白话假使一翻译,“当欲谁还”,你准备还给谁?——狗屁了!中文说“当欲谁还”,两重意义。这个是什么东西?谁?这是谁?你还到哪里去?此所谓中文之妙!

佛经许多的妙文。现在拼命啊,还有些人发起要把佛经翻译成白话,都是大专学生来翻,我的外婆啊!我喊“我的妈”都不够啊!太轻了。所以我有时候喊外婆啊!现在更要加重,我要喊“我的外外婆啊!”那怎么得了哦!你古文都不会写嘛,你还会翻白话?所以你现在看到,他说这个东西你们大家还还看,“当欲谁还”哪?这个你准备还给谁呀?

他没有告诉你明心见性怎么见哦,可是都在其中了,你自己去体会呦!所以这一本经是讲得很明白啊!

下面佛又说,“何以故?”他说什么理由呢?

“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你要把看见这个作用,他说因为光明,你把你自己能够看的这个东西还给光明啊!你还给光明了,好,“则不明时,无复见暗。”那黑暗来的时候你就看不到黑暗了,因为你把你能够看的还给光明带走了嘛。事实上我们没有给它带走啊,黑暗来的时候我们看见是黑暗。

“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注意哟!虽然光明、黑暗上面八种现象“种种差别”,这个有差别的,明是明、暗是暗,阻碍是阻碍、交通是交通,这个绝对相对的、不同。现象有差别,你能够看见这个“见”没有差别的,而且这个东西还不了。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哟!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哦!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一段最重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他说,“诸可还者,自然非汝。”那些光明还给光明,黑暗还给黑暗。你说身上痛,还给痛,头痛还给头。你知道头痛那个没有痛啊!你说我大便痾不出来,“嗯!嗯!”,那个还给那个“嗯!嗯!”;你知道自己在“嗯!”那个东西并没有痾不出来哟!就是这个道理哦,不是给你说笑哦!你说我老了、身上很酸痛,那还给老、还给酸痛;你知道酸痛的那个没有老哦!“诸可还者,自然非汝。”每一个可以归还的,当然不是你自己。

“不汝还者”,哈!这个又是古文的妙了。“不汝还者”,请问你们诸位同学高手很多,翻译成白话怎么翻?你们哪一位同学翻一翻?“不汝还者”,怎么翻?你怎么翻?

——“不是你可以归还谁的。”不是你能够可以归还给谁的。换句话,都归还不了的,没有归还之处。“不汝还者”,那个不是你的本性是什么啊?!

你看,佛讲得那么明白!“不汝还者”,那个就是你的见性,能够眼睛看见那个见性,眼睛看见那个见性的作用。不是说明心见性,眼睛看见那个见性。那个不是你的见性,“非汝而谁?”佛讲这个时候一定拍桌子的,他说这个不是你,还是什么东西啊?!他说你怎么那么笨啊,还不认得!

什么都可以归还完了,这个不能归还的。你从妈妈生你下来、怀胎就懂了;到现在,一直到死。我要死了,那个东西到哪里去?死是这个死耶!你那个“唉哟!我这……”那个没有死啊!那个“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呀?他说那个不是你是谁呀?!

阿难要他,你把我的本心本性你给我还出来看;就叫佛,吃了西瓜,你总要还给我西瓜子嘛!佛就还给他西瓜子了。“西瓜我吃了,西瓜子还给你!”他说那个不是你,是什么啊?

所以有一个禅宗祖师读《楞严经》到这里悟了,读《楞严经》大彻大悟,在这里写了一个偈子:

    不汝还兮复是谁  残红落满钓鱼矶

    四下风动无人扫  燕子衔将水际飞

你看这就是中国的佛法了。到了禅宗祖师里头,用中国的文学,那么美一首诗,把见性这个道理用佛的话,就把它用文学境界说出来了。

他说,“不汝还兮复是谁?”佛说的,那个没有可以归还之处的,非汝而谁?“残红落满钓鱼矶。”然后我们看看这一首诗的文学境界,一幅画面。第一句我们不管,千古文章一大抄,抄了《楞严经》上佛说的话“不汝还兮”,他说那个就是我,本来。

第二句话,一幅画面出来,“残红落满钓鱼矶。”江南的山水,或者南投县的风景,台湾的风景最美是南投,山明水秀的** ,春天到了,那个花开落了,下面是流水,一个小山、流水,这里是稻田,钓鱼的地方、那块石头上。这个落花,四月间那个落花落满钓鱼矶、这块石头上面。这个画面很好看。

那么到了晚间了,这里有个太阳快要下山了。当然还有个人站在那里看风景也可以、没有人也可以。太阳下山了,春天那个燕子飞来飞去,晚上那个燕子要归窝了,要回家里休息了,在那里做体操、打太极拳运动。这个燕子飞来飞去,嘴里无聊,到了这个钓鱼矶上,把那个落的花嘴里衔一颗,飞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又飞过来,把花又丢下来,在那里玩。还来还去,还到哪里去呀?还是这个地方,“残红落满钓鱼矶”。

“四下风动无人扫。”自然的境界,都摆在这里。嘿,只有跑来跑去那几个燕子,就是我们这个思想。把自己思想啊,燕子衔那颗花一样,飞过来还是它,飞过去又是它,飞来飞去总是它。

“燕子衔将水际飞。”燕子衔到哪里去?衔来衔去还在原位不动,“不汝还兮复是谁?”

你看中国禅师很高明啊!这就叫做禅师了。当然不是嘴馋那个馋哦!不要搞错了啊。

所以他说,“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啊?能知一切、还不了的,那个不是你的本来,是什么?那么如果我们把它写成剧本,佛一定瞪起眼睛问阿难:“现在你懂了没有?”阿难一定讲台语:“莫宰样啊!”呵!所以佛下面讲:

“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佛说到这里。

他说,现在我不是八还辨见,把这都还给你了?那么你就可以了解,知道你的心,你的本心啊“本妙明净”,本来很玄妙、本来光明、本来清净,不要你去修它的;修它多不出来,不修也少不了,不增不减的,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为什么要去求一个悟啊?你本来也没有迷过啊!迷也是你自己迷啊!自己闷住了。所以因为大家这个生命本来有的,自己闷住了;佛在哪里?佛明明就在你那里,不在西方。你偏要去找一个佛、去找一个道,为什么跑到这个十一楼来?已经上了大当了!不是我给你上,你要上,我也跟着你们上当啊!因为你们要听《楞严经》,我只好讲哎,我也是被你们迷糊了!你也被我迷糊了。所以都是自己在骗自己,所以在生死轮回中,跳不出来的。所以佛说,看来一切众生真可怜哪!

谁迷了你了?为什么要求悟呢?

好,这一段,“八还辨见”最重要!我们有个讨论了。

现在讲到这里,《楞严经》第一卷的最精彩地方讲过了,七处征心、八还辨见。那么,佛提出来讲的本心本性,心性的作用,很明白给我们指出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你的心在哪里?就在这里。你打起坐来何必找自己的心呢?你那个想打坐、想找的,他说那个你就在这里嘛!还去找一个道,“哦呦!我的心在哪里?”你疯了你!你想找心的那个不是你的心吗?

所以你坐起来这里很舒服嘛,坐到就坐到了,坐就是坐嘛!坐到了想成佛——你是疯子!那你说坐起来不成佛——你是笨蛋!那你说我坐起来既不成佛、又要成佛——那你是“嗡伦”!(反正我台语讲不好,也差不多了。)那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个东西不叫东西,也不叫做道、也不叫做佛;你叫它是佛也可以、叫它是道也可以。所以古来祖师告诉你,这个东西在哪里?西方极乐净土就在这里,唯心净土。所以古人说:“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眼前。”就在这里嘛!净土就在这里。心净则国土净,《维摩经》上佛告诉你,心净,你的国土就净了,净土在你自己心中啊!

所以,你看道家的(我们随便引用他家,没有关系,我这里没有忌讳的,管他哪一家,张家李家都可以,只要合于真理的),道家的经上有两句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中国人讲就是心。“灵山只在汝心头”,灵山在哪里?灵山就在你心中啊!所以“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你自己找自己的心就是真修行了。“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修行就是这样。佛也告诉你,你自己找自己。

好了!我们晓得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可是很严重哦,佛这样一讲,明心见性那么容易呀?

好,我们现在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要讨论。

照《楞严经》上这样一讲,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你看我们多容易啊!但是有一点,所以人家有许多法师、有许多什么研究佛学,攻击《楞严经》是假的、外道思想。佛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是中观般若境界,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没有说一个常住真心。所以这种常住真心在佛学里头就叫做“真常唯心论”。“真常唯心论”是印度外道的一种理论。但是佛在《楞严经》里头所讲的“常住真心”,他说我们这个心本来是不生不灭、不生不死的。他说这个是“真常唯心论”的说法、是外道的说法,他根据《楞严经》的上面什么“妙真圆明、圆净明妙、圆妙湛净、净妙湛然……”,(认为)统统的这个是外道。这个著作很多哦。那么,你整个佛法系统讲起来,这个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他不知道,佛讲的“不汝还者”(不是“不可还者”,这个字一个字都不能错的;“不汝还者”),不是你可以还得了的。

譬如我们这个心,自己想还给谁呀?还给眼睛啊、还给耳朵啊?还不了的。他说这就是你的常住真心。佛自己也讲啊,常住真心,这个是外道之见。

其实啊,你把《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看清楚了,他完全讲是缘起性空啊!那个“不汝还者,非汝而谁”?那就是你自己。他没有讲这个就是心的体呦!你注意呦!这个就是空性,缘起性空的;空者,无相、无为、无住,这三大法印。你要真有个相、有个境界就不是喽!无住,住而不住,它自性本空的,无住。那么这是第一点所要注意的。

第二点,大家今天特别要注意的,我报页数,我们研究几次《楞严经》,最大的宝贝不要丢了,你赶紧把它自己书上勾起来,最重要的地方。

首先,四十二页第六行,佛告诉我们,修行第一步,先要懂得这个理,先要见到自己的心。你自己的心都不了解,修行是心去修啊!心不了解,光是去念佛、光是去修道、打坐、做工夫没有用哦!那就是走外道了。所以第六行告诉你,“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啊!就是刚才讲到“冥谛”,闭起眼睛在那里打坐,他说你就是修到了九次第定,四禅八定修成功了,没有悟道啊!那还是外道境界啊!你里头闭着眼睛,守着这个。

那么最后我们刚才讲“不汝还者”,除了还不了那个就是我,那闭起眼睛那个空空洞洞是还不了,“内守幽闲”,好不好呢?大家研究研究看,参参看!

这就是个大问题,这就是佛的一大秘密。把这个地方搞通了,诸位啊!你的学问马上进步了,真的呦!我的经验告诉你,书不要读哦!这个地方你搞通了,你看什么书都看懂了。绝对真的哦!我说了假话,将来下拔舌地狱。真的呦!可是你真要悟道哦!一切学问豁然而贯通。可是你没有悟道不要怪我,我的舌头比牛舌头还可贵哟!不是随便卖的哦!这是第一个地方。

第二个地方,五十三页,《楞严经》的原文,佛告诉我们,他说一切众生颠倒啊!五十三页的第二行,“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性心失真,颠倒行事,认物为己,认悟中迷,轮回是中,自取流转。”我们千万注意呦!不要“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哦!一切境界不可以取呦!认为境界就是道,你搞错了!所以古人说“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你坐在那里头顶上放光,还是幻境,那还是以动为境呢!“云生足下未为仙”哪!你就是说身体得了神足通,在虚空中可以走路,还不是得道哦!那只能算你有通、有神通,不是道哦!你没有得道哦!神通不是道哦!“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哪!这两句跟上两句连起来的哦!“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你没有得道哦!

所以,千万不要“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如果这样的话,你学佛修道永远没有希望,终归在轮回中跳不出来。这是第二个地方要大家注意的。

那么第三个地方,就是六十页这一段,六十页倒数第四行开始,这一段我们再念一道……[ 断录]

到最后死的时候断气,想它一下,绝不再堕轮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我开支票给你,不兑现,将来你碰到我,都把我拧刀碎剐。我发的咒语很大哦!拧刀碎剐,很痛苦的啊!慢慢来割我的肉,拧刀碎剐。这一段很重要啊!“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佛说:)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色心诸缘”就是说我们有肉体的生命,乃至心里头思想。“诸所缘法,唯心所现。”都是唯心所现。“汝身汝心”,你的身体、你的心、思想的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就是那个东西;这个“物”不是指物质哦!心物一元。“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啊!个个本来悟了,为什么自己迷了?因为迷了,“晦昧为空。”闭起眼睛来,自己里头空空洞洞,把这个当成空,错了!“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这个空空洞洞是阴面,把阴的面搞久了,所以五阴就变成物质世界了,“结暗为色”,心物一元是这样来的。“色杂妄想”,有了物质构成以后,加上自己分别妄想。“想相为身。”那么就有思想在这个肉体里头。“聚缘内摇。”这就是上一个礼拜三讲的,那么有了思想、有个肉体,在这个里头以后,脑筋啊、血液的循环哪,所以你们讲的任督二脉、奇经八脉、血液循环转来转去,就是“聚缘内摇”,打豆浆机一样在里头摇,做豆浆,在里头摇,“聚缘内摇”。“趣外奔逸。”里面像一个豆浆机器一样在搅,血液流通;外边,眼睛看外面、耳朵听声音。“昏扰扰相,以为心性。”闭起眼睛在那里打坐,昏头昏脑,“哦呦,我在修禅哦!”他以为自己这个是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所以闭到眼睛,空洞洞的,以为这个是自己在做工夫明心见性,把这个认为是自己心的话,好,被这个肉体限制了,守到这个色壳子了。

下面,佛的最重要的话来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他说你们不晓得要抛掉这个身体不管哪!我们这个真心啊,整个的宇宙世界,上自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尽法界、遍虚空,整个的就是我们的一心!不要认这个,不要守着这个(色身)以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统统是)妙明真心中(的)物。”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他说你们可怜哪!我们心性之大,整个的宇宙,无量无边,都在我们心的体以内;他说为什么自己不承认,把它抛掉?“唯认一浮沤体”,“浮沤”是海面上的一个水泡。我们整个的生命是大海水,现在这个肉体显的生命现象是大海水上一个小水泡,为什么你把自己这个水泡拼命地抓到当自己啊?“目为全潮,穷尽瀛渤。”你为什么抓到这个小水泡这个生命,以为自己这个就是全体,以为自己这个就是同大海的边缘,他说完全搞错了!所以叫“颠倒”。你只要放开了这个身体,跳出三界外。此心包含了三界哦!三界都在我们心中哦!

所以呀,“汝等即是迷中倍人。”他说所以你们颠倒,不认识自己,已经迷了,又加上昏头,迷中的倍人,迷了还加一倍。“如我垂手等无差别。”等于我手拿上、拿下,颠倒众生。“如来说为可怜愍者。”所以佛认为你们一切众生不懂这个道理,真正的可怜!冤枉地学佛!这是这一段。

那么这个重要完了,就是今天这个重要了:“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就是这一段。这几个都是要点,千万记到!“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我们今天到这里。

(第11 集完。玉树临风录,二校完。妙音校三稿)


楞严经讲座下一篇:楞严经讲座 十二集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