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中国教育

教育部长终于承认:大学生没有劳动技能,企业用不上

时间:2015-07-06  来源:  作者:闲散一石

作者:闲散一石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专题询问会议上,针对如何办好推动一批本科高校转型这件大事,袁贵仁表示,这涉及职业院校和普通院校协调发展问题,目前高职招生数仅占高等教育的46%,一半还不到,普通教育过大,职业教育偏小,结构不尽合理,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并存的一个具体原因,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症结所在。

 

这是什么意思?这等于教育部长第一次公开承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难“两难并存”的原因之一,是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过多,而真正掌握劳动技能的高职毕业生又过少。多了的,自然找不到工作,于是就业难。少了的,自然是不能满足需要,于是用工难。而在此之前,是没有人公开承认这一点的。面对大学毕业生年年就业难,尽管公众普遍认为,这是盲目扩招普通本科的结果,但职能部门就是不承认这一点,而是说,不是大学毕业生多了,而是大学毕业生少了,中国大学生比率与国外起来还差得很远呢,大学生毕业难的原因在于社会。这种观点,显然没有说真话。现在,面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询问,就不得不说实话了。

 

201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年的6月6日,教育部某领导公开表示: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宏观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是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从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二是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到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社会有效需求下降,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岗位减少,同时毕业生总量有所增加,一减一增,给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三是结构性矛盾依然明显,学科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高校社会需求少、就业困难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规模。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这种将就业困难归结为社会需求减少、归结为就业劳动力过多、归结为政策障碍显然与事实不符,只承认学科结构不合理、不承认普通本科生偏多也没有说实话。事实上,从1999年高校大扩招开始,我国高校扩招人数每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开始反思高校扩招的利弊,将扩招比例的增速调缓,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宣布将停止高考扩招,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连年扩招形成了庞大的招生基数,增速调缓之后,每年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还是屡创新高。在这一扩张过程中,又出现了一股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升大学的高校升格热潮,变地都是新冒出来的高校。其中,独立学院就达300多所,实际上成为高校的第三产业。

 

对高校大扩招的利弊,一直存在极大争议。支持的观点认为,大规模扩招让更多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规模,带动了经济增长。反对的观点认为,高校扩招提高了入学率,但也带来了就业难,而且稀释了高校教育资源,造成高校教学质量下滑,导致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特别是,大规模扩招,实际上是扩招普通本科生,使本来不受重视的职业教育更加边缘化,导致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结构比例严重失衡,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方面量增质降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企业广泛需要的职校毕业生又“供不应求”。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529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55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7.5%。如果按照袁贵仁所说,高职46%,本科生应该为1922万,每年平均毕业480万,显然供过于求,所以这些年一直是就业困难季。矛盾如此突出,相关部门才被迫公开承认问题所在,表示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而不是一味扩规模、上专业、改校名、提规格;要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而不是一味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而不是拘囿于原有利益格局和固定模式套路;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而不是蒙着头、关着门、脱离社会需求办学。到了这个时候,相关部门才不得不承认,普通本科太多了,高职高专太少了。原来,实话是逼出来的,不是自愿说出来的。教育部长终于说出了那句实话。


  上一篇: 吴冠军:大学完全与日常生活无关

  下一篇: 章启群:中国教育的问题非常严重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