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怀瑾老师:修持达到初禅定的四个因缘

时间:2017-11-21  来源: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老师开示:

 

【“复次由四因缘,入初静虑,乃至有顶,谓因力,方便力,说力,教授力。”】

现在讲入定,就是四禅八定,前面已经讲过入定的条件,入定的境界,入定的定义。现在讲由四个因缘达到初禅,乃至到达有顶天。有顶天的天主是大自在。佛说过,从有顶天丢一块石头,要经过六万四千五百三十五年才到达我们这个地球,距离有那么远。大自在天主有三只眼,穿白衣,是十地菩萨以上的地位。所以观世音(观自在)菩萨的法门,是与大自在天天主的法门合一的。换句话说,你们要研究《三界天人表》才行,学佛的始终忽略它,这是最笨的事,也是最罪过的事,因为一切修持都与三界天人有密切的关系。

色界天人有光色音声,没有肉体,色界天还是有情世界,超越色界天,才进入无色界。得初禅定的人,再努力进修,可证罗汉果,果位在色界天。大阿罗汉则寄住在三界中。所以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是凡圣同居之天。“初静虑”修持没有到家,或者修持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所谓“天上人间任意寄居”,可以修到有顶天去住。有顶天像我们的头顶,超过有顶天,外面是空空的,那是无色界了,所以叫有顶天。

换句话说,怎么能够得定呢?初禅就不容易得了,大家尽管讲修持,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在我个人的看法,世界上修持的人,到今天,真正得到初禅定的人,几十年来还没有看到过一个。难啊!那怎么得到呢?要有“因力、方便力、说力、教授力”,这四种因缘,才可能得初禅,这是原理性的说法。

 

【“云何因力,谓曾邻近入静虑等。”】

“因力”就是有前因,也有现在的因。前世有过修持,已经有接近初禅境界的功力了,这一生再修就快了,这是过去的因。另有现在的因,因这一生发心用功,曾经瞎猫碰到死老鼠,或者一两次接近过,或碰到过入定境界的影像。“等”是进入定境所有方法、方便都知道。譬如念佛,为什么很少有人真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呢?因为不懂得加行方便,任何的修持都必须要懂加行方便。这是讲因力的原则,下面还有种种解释。

 

【“云何方便力,谓虽不邻近入静虑等,然由数习无间修力,能入诸定。”】

大家特别注意!这一句是说,前生虽然没有修持,没有前因的累积,但这一生得方便之力,懂一切方法,一切加行。虽然没有接近定的境界,但是现在努力精进,昼夜六时,没有间断地努力在修,所以能够进入一切定的境界。

因力是前生带来的,所谓再来人,他修起来很容易。如果说自己前生没有因力,今生再修就来不及吗?先不说来不来得及,如果今生不修,来生怎么办?所以这一生还是要努力修。不过,这一生修持也不只是专为来生做因力而已,要注意他的话,尤其出家的同学,应该随时提起警觉。“由数习无间修力”,注意这一句,只要不间断地修习,就“能入诸定”。

 

【“云何说力,谓于静虑等增上缘法,多闻任持,乃至广说,即依此法,独处空闲,离诸放逸,勇猛精进,自策而励,住法随法行,由此能入静虑等定。”】

这一段很重要,解释“说力”,修行要能与好的同参道友、善知识住在一起,随时以道互相勉励,研究经典,研究修行的方法,这就是“说力”。普通学校同学,比较好的也会坐在一起闲谈,像有些女孩子在一起,一谈也是三四个钟头,这也是“说力”。关于修定做工夫的各种方法,不管它显教密宗,哪一宗哪一派,各种加行方便都要懂得。“多闻任持”,多学,多听,多练习,一切方便都要学,就是要多研究,为了要成就自己的道业,无所不学,也要无所不知。这个求知不是求知识,而是一个目标——如何使我能够证果。“即依此法”,得了方法以后,不再放逸,要专修了。放逸的种类多得很,譬如修行人容易罣碍,什么事情没有办完,放不下啦!家庭、家人放不下啦!乃至说我这个寺庙放不下,佛事没有做完,经没有念完,我的愿力很要紧等。以修持之路来讲,这些理由都是藉故放逸的话,天下没有不了之事,要“离诸放逸,勇猛精进”才是。

文字看似容易,每句话都很难做到,就一个“独处空闲”,就很难做到。你说自己工夫多好多好,把你一个人摆到深山冷庙里去,没有电灯,清油灯一盏,蟑螂、壁虎到处都有,尤其深山冷夜的时候,猴子忽然吱吱叫,你的魂都掉了,哪还能说入定?所以每一句话想想看,修行有多难呀!

像我当年在庐山,自己一个人住茅棚三个月,一天吃两餐饭,买了五十个碗,五十个盘子,过八九天洗一次。但是天天要挑水,还要砍柴,下雨多,又要多砍柴。本要打坐修行,为了吃喝拉撒忙得不得了,这个样子叫修行吗?五十个碗洗了两次也懒得洗了,很烦,结果还是把要用的洗一洗。所以你要住茅棚,不要吹了,我清楚得很,这些我都尝试过。当然在山上不是怕鬼,是怕老虎,老虎住的地方没有树,都是茅草,因为老虎怕鸟的粪便。所以入山独处是非常难的。

其实,对自己马虎原谅就是放逸,等一下下,喝杯茶,抽支烟,再开始修,这就是放逸,对自己原谅、宽恕,就放逸了。精进与放逸是相对的,能拿出勇气对付自己就是勇猛,那比对付别人还要难,勇猛就是精进。勇猛是一股勇气,发起勇气来,永久地持续下去,长久之心,永远不断地前进,就是精进。“自策而励”是要时时鞭策自己,这是很痛苦的。这每一句话都很难做到,真能做到时,至少也成功了一半。“住法随法行”,住在你主修的法门,永远在这一条路上前进,行住坐卧,做人做事,任何起心动念,都依佛法的正思维去修为,这样才能入一切禅定境界。

 

【“云何教授力,谓于亲教轨范师所,或于随一余尊长所,获得随顺初静虑等无倒教授,从此审谛,作意思维,能入静虑,及诸余定。”】

修行要善知识,要明师。老师有三种,一是亲教师,譬如释迦牟尼佛,燃灯佛给他授记,是亲教师。二是教授师,对一切诸佛都供养请法。三是轨范师,属于榜样之师,与师一起生活,学习他的榜样、规范。这就是善知识的各种名称。“于随一余尊长所”,要依止这些善知识、明师们的地方去修持。不一定是佛教制度之下的处所,像某大名山,或某大寺中,某大和尚,大禅师等,而是找一位真有道的人,依止他修持,在他那里得法。“无倒教授”,这是说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把他正修行路的经验传授给我们,这是最难的。

密宗的戒律,师父随便传法,不慎选弟子,犯根本大戒;弟子找师父,不认识清楚,随便拜师也犯了根本大戒。但有道没有道怎么知道呢?这就要自己审查,要智慧去择法了。得了正法以后,找地方去修行,“从此审谛,作意思维”,正思维去修,“审”就是禅宗的参,自己好好地参究;“谛”就是仔细地参究,正思维修,才能证得定的境界。乃至入初禅定,乃至超过四禅八定,“诸余定”,一切定的法门境界,都可以到达。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有八万四千对治法;换句话说,也有八万四千的定慧境界。所以得到无倒教授法,不但能入初禅定,并且可以入一切定境。

 

【“如是显示四观行者,谓具因力者,方便力者,若利根者,及钝根者。”】

这一节是小结论,由上面所讲的这个道理,显示四个标准可以观察修行人,一观察他有无因力、宿根,过去世修持之根;二有没有得方便的方法;三这个人是不是利根;四这个人是不是钝根。

 

---本文摘录自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附:三界天人表下载地址:

http://www.shixiu.net/download/qtzl/24.html


  上一篇: 南怀瑾老师:生发阳气、得到快乐最好的方法

  下一篇: 南怀瑾老师:蒋介石先生这两句话当世无人可及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