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师:要想人生有所成就,康庄大道和荆棘小路都需要走一走!

时间:2019-09-25  来源:  作者: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经历教人成长,促人成熟,
不同的经历会造就不同的人生。
相同的经历不同的应对,
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于人生经历,
该如何积极面对和运用?

 

《菜根谭》 有云:
涉世浅,
点染亦浅,
历事深,
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
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
不若疏狂。
 
南师亦说:
对于一件事情,
如果用心去考虑周详以后再做,
才不会出岔子容易做成功;
对任何事情都要退一步想,
对万一失败做准备。
人生在这两种不同情况中,
都经历过了才能成功。

 

拾 趣 小 故 事 
汉宣帝

 

文景之治的阶段,直到后来,都是流行道家老庄的学说,丙吉这个人素来道德很高,修道的人很仁慈,他觉得汉武帝的曾孙子可怜,没有人管,一个孤零零的孤儿需要喂奶。他自己掏腰包请奶妈喂这个小孩,总算把这个小孩慢慢带大。张贺看到这个孩子,到底是龙种,相貌不同,将来有一天算不定不当皇帝也封王。张贺就跟一个名叫许广汉的讲,我看你干脆烧冷灶,把女儿嫁给他,我愿意拿钱为他做聘金。

 

许广汉回去给太太讲,太太不答应,说我们家里已经倒霉了,不管如何他总是个罪犯。许广汉说,人家罪犯同我们家不同啊,人家是龙种啊,皇帝的后裔,总算把太太说服了,所以就把女儿嫁给他了。那时汉宣帝才十几岁,两夫妻也很可怜。后来他在民间东逛西逛,所谓下流社会啊,动刀动枪的,他都看过经历过;地方官的贪污,不好的,好的,他也看得很清楚;不过他也很自爱,没有乱来。

 

等到后来朝廷里头出问题了,考虑在刘邦的后代中,哪个当皇帝比较好。当时整个国家权力操纵在霍光手里,丙吉向霍光提议,刘家的后代只有这个汉宣帝懂事,在外面受过艰难,所以就把宣帝找来当了皇帝。他年纪轻轻当皇帝,战战兢兢,政治很清明,头脑很清楚,因为民间的疾苦,他都很了解。

 

 

国家天下事,
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得来。
要做到事理合一,
非有几十年亲身艰苦的经历,
是不会了解的。
 
 
1
经历世事,方解圣意
 

过去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读《孟子》,往往觉得很枯燥乏味,只是为了传统的要求,作教条式的信仰,填鸭式的记诵,或多或少,总存着不是绝对信服的心理。如果把学力加上年龄,再加上对世事的经历和观察,慢慢到了年事老大,才会觉得孔孟之学在人道的立场上,的确是有它圣之为圣的道理。

 

但学力加年龄加阅历,说来只是一句话,实际上却是一段漫长的路程,同时夹杂着许许多多的甘苦。所以我认为针对现代情况的需要,用经史合参的方法来认识孟子,也许有很多方便。

 
——《孟子旁通》
 
 
2
经历苦难,方懂珍惜
 

孟子这里所说“五鸡二豕”的境界,今日在台湾长大的青年,因为没有经历过动乱苦难的时代,就看不出《孟子》这段文章背面的意义,历史变化的背景是非常悲惨的。从春秋到战国这一段时间,三百多年都在战乱中。说不定一批优秀的人才,在一次战争中,几分钟就报销了,再培养一批人才,又要百年的时间。

 

 

接连的战争,造成人口稀少,土地荒芜,农业衰落,工业当然不发达,商业更谈不上。再看历史上其他的动乱时期,如南北朝的战争,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的战争,结果像理发一样,大地剃光了头,战争之后的悲惨情况,是一片荒凉,惨不忍睹。有了这个了解,才知道孟子不是小器,把五只母鸡,两只小猪,都看作宝贝一样成了财产;实在因为在战乱之中,想吃一个鸡蛋,也不容易,不像现在,我们可以尽量挥霍、浪费。

 

孟子说,文王当年,也是经过那样一个乱世,民穷财尽,命不如鸡犬。像我也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战乱,深深体会到古人所说“宁作太平鸡犬,勿作乱世人民”这句话的况味,真是做人不如做鸡犬来得舒服自在。这是现在青年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到了这种时候,正如苏东坡坐牢时的诗“魂惊汤火命如鸡”。

 
——《孟子与尽心篇》
 
 
3
人生经历,为政之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为什么孔子在谈到为政,要作自我报告呢?孔子是七十二岁死的。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说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作学问,经过十五年,根据他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的磨炼,到了三十岁而“立”。立就是不动,作人做事处世的道理不变了,确定了,这个人生非走这个路子不可。

 

但是这时候还有怀疑,“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但这是对形而下的学问人生而言。还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岁,才“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六十而耳顺”,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得进去,心里平静。注意!心里平静不是死气沉沉,是很活泼,很明确是非善恶,对好的人觉得可爱,对坏的人,更觉得要帮助改成好人,要这样平静,这个学问是很难的。然后再加十年,才“从心所欲”,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逾矩”。

 

讲到这里,我们要研究孔子为什么把几十年所经历作人、做事、做学问的经验,要放在《为政》篇里。这经验太重要了,本来为政就是须要人生的经验。在世界上有两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实验的,就是政治和军事。这两个东西,包罗万象,变动不居。所以为政的人是要了解人生,要有经验,要多去体会。因此孔子将自己的经验讲出来,编到《为政》这一篇,就是暗示一般从政者,本身的修养以及作人做事的艰难,并不简单,要效法他这个精神,在工作上去体会、了解它。

 

——《论语别裁》
 
 
4
运用经历,治国安邦
 

子张就问孔子,老师,像陈文子这个人,你看,了不起吧?“子曰:清矣。”孔子说,好!很清高。清高的人往往比较自私,只顾自己,不能算是忠臣。否则,为什么自己国家有难,弃而不救,到处乱走?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难道国家太平了,就非要你来住吗?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他们清,很清。他们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

 

但是让他一做,就很糟糕。高尚之士谈天下事,谈得头头是道。不过,天下事如果交给他们办,恐怕只要几个月就完蛋。国家天下事,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得来。什么经验都没有,甚至连“一呼百诺”的权势经验都没有尝过,那就免谈了。否则,自己站在上面叫一声:“拿茶来!”下面龙井、乌龙、香片、铁观音,统统都来了,不昏了头才怪,你往地上看一眼,皱皱眉头,觉得不对,等一会就扫得干干净净。

 

这个味道尝过没有?没有尝过,到时候就非昏倒不可。头晕、血压高,再加上心脏病,哪里还能做事?一定要富贵功名都经历过了,还能保持平淡的本色,最了不起时是如此,起不了时还是如此;我还是我,这才有资格谈国家天下事。

 
——《论语别裁》
 
 
5
顺逆兼顾,方能成功
 

“困于心,衡于虑”,外在环境的困难,使人不能如意,在心理上处于痛苦、烦恼之中,逼着他去考虑,用思想去衡量,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运用智慧去克服困难,选择最适当、最合道德的方法去做,才不会冒昧、莽撞,才会谨慎而行。年轻人每说:“拿破仑字典中无难字”,天下哪有不难的事?我们的古谚说:“用心计较般般易,退步思量事事难”。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用心去考虑周详以后再做,才不会出岔子,容易做成功;不过,对任何事情,都要退一步想,对万一失败做准备。人生在这两种不同情况中,都经历过了,才能成功。一切都计较好了,认为考虑周到了,可以成功,这还不够,还要作退一步想,在万无一失中,如果有个万一的意料之外的差错发生,又当如何?有了事先的准备,才勉强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6
顺逆兼顾,方能成功
 

曾子著《大学》,就是所谓的大人之学,最后才“止于至善”,首在“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而普通一个人,能够永远保持他的天真童心,没有机心,就是至善,就是“赤子之心”。明人洪自诚的《菜根谭》中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他这几句话很有道理,一个人对人情世故知道得少,自己心理上的污染也比较浅。所以年轻人做事,看来是个冒失鬼,但他心理染污少,不知道别人可能心存不正。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也太多了,看人就不同,办法也多了。因此他主张“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似乎一个人深通人情世故,面面圆融,处处通达;倒不如老实一点,笨一点,保持那分天真比较好。人纯厚,则能保持天真。

 

——《孟子与离娄》

 

南师著述推荐

微信截图_20190912181931.png

微信截图_20190830133931.png
点击图片购买
 
敦众好课推荐
 
0.jpg
点击图片购买
 
微信图片_20190817171935.jpg
▲购买咨询扫码添加敦众书童▲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南师告诉你让牙齿远离疾病的秘密!

  下一篇: 南师:世事纷杂,时常保持这样的态度处世才能平安长久!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