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怀瑾老师:人生百病,有百药对治之法,《大藏治病药》建议大家天天念一遍

时间:2020-08-26  来源:敦众文化  作者:南怀瑾老师
 
《大藏经》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避之为吉。今人见左,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避之而务药之。譬之有君者,不思励治以求安。有身者,不惜保养以全寿。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萌。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以小恶为无损而不改。孰知小善不起,灾难立成;小恶不止,大祸立至。故太上特指心病要目百行,以为病者之鉴。人能静坐持照察病有无,心病心医,治以心药。奚伺卢扁,以瘳厥疾。无使病积于中。倾溃莫遏,萧墙祸起,恐非金石草木可攻。所为长年,因无病故,智者勉焉。
 
喜怒偏执是一病。亡义取利是一病。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
 
纵欲无理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寡是一病。以力胜人是一病。威势自胁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货不念偿是一病。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与恶人交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矜是一病。
 
诽议名贤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以贵轻人是一病。以贫妒富是一病。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饰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坚执争斗是一病。推负着人是一病。文拒钩剔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憎是一病。好杀虫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贡犒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不受谏谕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笑愚痴人是一病。烦苛轻躁是一病。挝搥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慢老少是一病。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当权任性是一病。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凶横是一病。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杀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钻穴窥人是一病。不借怀怨是一病。
 
负债逃走是一病。背向异词是一病。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惊胎损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
 
笑盲聋哑是一病。乱人嫁娶是一病。放人捶挝是一病。教人作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见货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此为百病也。人能一念,除此百病。日逐检点,使一病不作,决无灾害痛苦,烦恼凶危。不惟自己保命延年,子孙百世,永受其福矣。《大藏经》曰: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改恶崇善,是药饵也。录所谓百药以治之: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
 
近德远色是一药。清心寡欲是一药。推分引义是一药。不取非分是一药。
 
虽憎犹爱是一药。心无嫉妒是一药。教化愚顽是一药。谏正邪乱是一药。
 
戒敕恶仆是一药。开导迷误是一药。扶接老幼是一药。心无狡诈是一药。
 
拔祸济难是一药。常行方便是一药。怜孤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位高下士是一药。语言谦逊是一药。不负宿债是一药。愍慰笃信是一药。
 
敬爱卑微是一药。语言端悫是一药。推直引曲是一药。不争是非是一药。
 
逢侵不鄙是一药。受辱能忍是一药。扬善隐恶是一药。推好取丑是一药。
 
与多取少是一药。称叹贤良是一药。见贤内省是一药。不自夸彰是一药。
 
推功引善是一药。不自伐善是一药。不掩人功是一药。劳苦不恨是一药。
 
怀诚抱信是一药。覆蔽阴恶是一药。崇尚胜己是一药。安贫自乐是一药。
 
不自尊大是一药。好成人功是一药。不好阴谋是一药。得失不形是一药。
 
积德树恩是一药。生不骂詈是一药。不评论人是一药。甜言美语是一药。
 
灾病自咎是一药。恶不归人是一药。施不望报是一药。不杀生命是一药。
 
心平气和是一药。不忌人美是一药。心静气定是一药。不念旧恶是一药。
 
匡邪弼恶是一药。听教伏善是一药。忿怒能制是一药。不干求人是一药。
 
无思无虑是一药。尊奉高年是一药。对人恭肃是一药。内修孝悌是一药。
 
恬静守分是一药。和悦妻孥是一药。以食饮人是一药。勖修善事是一药。
 
乐天知命是一药。远嫌避疑是一药。宽舒大度是一药。敬信经典是一药。
 
息心抱道是一药。为善不倦是一药。济度贫穷是一药。舍药救疾是一药。
 
信礼神佛是一药。知机知足是一药。清闲无欲是一药。仁慈谦爱是一药。
 
好生恶杀是一药。不宝厚藏是一药。不犯禁忌是一药。节俭守中是一药。
 
谦己下人是一药。随事不慢是一药。善谈人德是一药。不造妄语是一药。
 
贵能援人是一药。富能救人是一药。不尚争斗是一药。不淫妓青是一药。
 
不生奸盗是一药。不怀咒厌是一药。不乐词讼是一药。扶老挈幼是一药。
 
此为百药也。人有疾病,皆因过恶阴掩不见,故应以疾病,因缘饮食风寒恶气而起。由人犯违圣教以致魂迷魄丧,不在形容,肌体空虚,精气不守,故风寒恶气,得以中之。是以有德者,虽处幽暗,不敢为非。虽居荣禄,不敢为恶。量身而衣,随分而食。虽富且贵,不敢恣欲。虽贫且贱,不敢为非。
 
是以外无残暴,内无疾病。然吾人何不以自维自究,以百药自治,养吾天和,一吾胸臆,以期长寿之地也哉。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一、为什么人身容易多病?

 

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才是净心。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是因喜怒哀乐、人我是非而来的。里面提到很多病,一条条都是关于我们心理行为的毛病。

 

“喜怒偏执是一病”,因大喜大怒或偏执自己的成见,偏见固执得厉害即是一病。尤其大喜,心会受伤;大怒,肝就首先受影响,将来都是问题。

 

“亡义取利是一病”,做人做事不讲仁义,对朋友不讲义气,光是图谋利害,这是一大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因为好色而不顾人伦的道德。这些病是讲人的病根所在,心理行为,属心理学范围,心理学是现在新的科学。

 

我们晓得,今天世界上一切领导人,不论是政治上、工商业或社团的领导人,最重要的必须要研究心理行为,心理行为是今日领导人必修的课程。真正讲心理领导的人,就要进一步研究佛学的唯识与这些佛所说的心理病态,而且这已经变成最新的科学了。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样学问是新的,都是旧的,只是创了一些新名词,写了一些新理论,至少我看了觉得好笑,只不过换了一个名词,就蒙蔽了现代人。假如拿佛法所讲的这些病态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尤其是研究领导心理学的必须要知道。至于讲做人修行,这里每一条都是戒条,应该天天念的。现在你们在座的年轻人,五十岁以下的大都不清楚,讲中国文化,过去我们小时候念书,最早背的是《昔时贤文》,我们七八岁就念得相当顺口了,一辈子做人都用得着。

 

其次,我们小时候念书,先背《朱子治家格言》,不但会背,像我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管得很严,再冷的天也要叫起来扫地、扫雪,手都冻得发肿,非做不可,所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硬是要做到。

 

另外有一本书也很重要,每个读书人案头都有一本《太上感应篇》。换句话说,我们以前念这些书,好比你们现在念的公民道德的课,都是必须读的。

 

我跟几位老朋友、老教授谈,我们当年所受的这些教育,一辈子无法忘记。我们那个时候,最差的人做得再差也还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在这些基础上;拿学佛做人来讲,这些就是标准。如果到大乘经典去找,老实讲,我还一下想不起来,这是大家的机缘。因为各家书店有新书出来,都会寄通知给我,有家书店很有意思,出了书,一部一部寄给我,上面注明你要就留下来,随便几时付钱都可以,不要则请退回。既然寄来就留下吧!结果我打开一看,第一本就发现有这个资料,我说太好了,免得我找。所以今天影印给大家,诸位真正想要学佛,做人做事从这里开始。

 

有讲义的不要再拿,下次要记得带来,不要掉了又拿,这也是一病。第一,容易忘记就是头脑病了,佛学叫失念;第二,想多拿一份是贪心,也是病,并不是说一张纸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做起来蛮困难,影印一张纸也要好几块钱,所以要惜福,懂得珍惜。

 

下面讲治病的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这一条太难了,动静包括很多,做人做事,处处有礼,礼还包括了合理,这是一药。

 

“起居有度是一药”,就是生活有规律。

 

“推分引义是一药”,推分就是说一个人要守本分,什么叫本分?人有人的范围,男人有男人的范围,朋友相处,讲话、做人、态度各有范围,超过了范围就是过分。过分了就容易出错,不要做过分的事,不要说过分的话,不要做过分的行为。做人做事要晓得自己的本分,本分就是立场;讲话、做人、做事都要有立场,不要任性乱讲话,一句话讲错了,没有办法改变。

 

引义,引用义理,尤其读书人要合理,就是讲道德的义理。现在研究中国文化,中文底子不好,看过去似乎也懂,中国字嘛!怎么不懂?但是一考你就完了。如果看佛经,这条就没有看懂了。你看,还不要说外文,中文都没有弄好,想把佛经翻成外文,那不是贻笑大方吗?

 

 “虽憎犹爱是一药”,虽然我讨厌这个人,瞋恨极了,但是我总觉得他也是一个人,应该改变他,还是慈悲他、爱护他。这是治心病的一帖药,如果做到,每个人都有道德、都得长寿。我看世界上男女之间感情久了,或成为夫妇的,都在这个病中,须吃这个药。讨厌到了极点,不过,好久不回来又担心,走开了又舍不得,都是在虽憎犹爱中。如果扩充男女夫妇之间的心理,爱一切人,那就是大药了。

 

“教化愚顽是一药”,这里所讲的“一药”是一件功德的事,功德是行为,功德成就了,才能证道、悟道。你们平常喜欢讲禅宗开悟,开悟那么容易啊?功德不成就,做人都不行,悟了干什么?况且你也不能悟,即使悟了干什么?悟了以后再去“误”人,那还得了!

 

所以有此机缘将《大藏治病药》这一篇影印发给大家,应该自己再抄写一遍,作为做人品性的标准,这也是学佛的基本。还有,出家的同学千万别弄掉了,初一、十五诵戒时,都要带上来,这与戒行有密切的关系。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二、佛是大医王

 

佛在说《法华经》时有一个譬喻,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病,能救众生之苦。佛开的是什么药方呢?中药?西药?佛在《药草喻品》中说:大地一切都是药。这个世界没有哪一样不是药,只要认得病,吃对了药,任何东西都可以治病。

 

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成道?因为众生皆在病中,心病以及身病。你看坐在这里的,哪个不是在病中?整天不是头昏昏,就是心里烦闷,身心两病。你要吃哪一种药才治得好?当然心病仍要心药医,而心药只有佛法。

 

但是,在座各位也都接触过佛法,佛法真能治你们的心病吗?你们真的因为吃了这包药而治好了自己的心病吗?没有。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药,我们求佛、学佛。是为医治身心的病而找这个药,但始终没有治好自己的病,因为药都没有吃对,病当然不会治好。

 

佛教有这么一个故事,文殊菩萨叫他的弟子善财童子去采药,善财童子抓一根草给师父说,你叫我去采药,哪里不是药?文殊菩萨言:善哉!善哉!对!对!到处都是药。毒药也可以治病,而且有些重病还非吃毒药治不好。补药,大家都认为好,吃多了也会补死人的。例如,伤风感冒吃高丽参等等补药,常常都是这样补死人的。

 

然而,我们的身心之病,究竟要找哪一种药才能治好呢?那就要求教药师佛了!……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六大愿是药师佛十二大愿的中心。他说将来成佛时,一切众生身体下劣的,若能听到我的名号,便能得毫无缺陷的端正色身。下劣即身体是下等品质,像我也是,身体瘦瘦小小的不壮硕。什么样的色身不下劣?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概几千年才出一个--佛的相好庄严。等而下之,一切众生的身体都是下品。比下品还可怜的众生是诸根不具,这个世界充满了这种人。

 

这代青年在台湾二十几年来,没有看过苦,更没有吃过苦。请问台北市郊有个麻疯病院,几个人去过?你去看看!那就可以看到痛苦。残障病院谁去过?有些学佛的人说不要去管他,那是业障,活该受苦,这是学佛人讲的话?我听了心里就打颤,说这个话真是功德无量,果报也不可思议啊!佛教徒有几个人去照顾这些地方?恐怕有人不服,说有啊!唔!当然有,坐在那里观想,玩手印,大慈大悲啊!一切众生都好啊!自己又不费力气,随便观想一下,实际行为一点都没有做到,有什么用?

 

这个世界上诸根不具的人太多了,诸根不只六根,身体有缺陷的都叫诸根不具,有些人是明缺陷,有些人是暗缺陷。以佛眼来看,在座各位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绝对健康的,毫无缺陷的人才称得上诸根具足。譬如戴眼镜是眼根不具,镶了假牙是口根不具,头脑不够聪明是脑根不够利,不够利就笨;笨和某些众生差不多,只是稍微好一点而已。

 

诸根不具是这个世界的众生最痛苦的事,所以真正的医师,所有研究医药的人,莫不朝着改善诸根的方向努力。中国读书人发愿立志:“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不作一个救人救世的帝王将相,就作一个能救人病苦的好医生。这是中国知识份子读书所发的第一大愿。

 

宋朝范仲淹就将此语奉为一生读书立志的圭臬,所以他医学研究得很精深,不过一辈子没有用上,后来出将入相,成为良相。当然啦!现代的青年也发这个愿,不为“亮相”即为“晾衣”,不到社会上亮亮相,就在那里作个晾衣服的架子,那就很糟糕了。

 

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可怜,色身多半下劣,诸根不具足,因此很丑陋。最庄严美丽的是佛,佛的相好庄严无等伦。其他凡夫众生能得相好庄严的也不是偶然,均有其果报。譬如以香花供养佛的人,他生来世会得相好庄严的果报。此外,能把一个环境弄得干净清爽给别人使用,也等于是供养佛的香花,他生来世不会变丑陋之身。所以,能得“相好庄严”那是积功累德修一切善法的结果。

 

丑陋是诸根不具之一种。以佛法看医生,丑陋就是病态,另外还有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癫狂……等种种病,都是很痛苦的病态。

 

顽:调皮捣蛋,冥顽不灵,妄作聪明,思想痴騃,没有智慧,怎么教都点不通,脑根不具足。愚:笨蛋,笨得不得了。盲:眼睛看不见。聋:耳朵听不着。喑哑:声音沙哑,喉咙有毛病。挛:是神经方面的毛病,全身痛,抽筋、抽痛等等,一天到晚都在这个果报之中。躄:跛足,或半身不遂。背:弯腰驼背,背弯起来,腰干不直。偻:比驼背更严重,把腰弯起来了,现在比较少见,老一辈朋友中有。白癞:皮肤病。癫狂:精神病,心理病。

 

以上所说的病苦,大多就外形而言,人类的病痛有无数种,多得很。在座诸位都以为自己很健康,其实都在病中。

 

——《药师经的济世观》东方出版社

 

“当作医王,疗治众病。”学佛的人应当发心成为大医王,大医王就是佛,不但能治人肉体的病,还能治心理的病。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我再三强调,《维摩诘经》同《法华经》、《药师经》、《地藏经》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维摩诘经》高如阳春白雪,《地藏经》有人不愿意看,认为是迷信老太婆看的。可是《地藏经》最难懂,所以《楞严大义今释》没翻译经中关于地狱的一段,因为怕众生难以相信。如果彻底了解地狱,真可以修行了。在座诸位学佛的,自问真地相信三世因果吗?不要自欺,有时不大信吧!你真地相信地狱吗?佛法不管大小乘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一般人勉强信了,但求证很难,除非到了三禅以上,在定中才看得清楚,那才差不多会真相信。

 

《维摩诘经》这里说,唯有真正大菩萨才是大医王,善于治疗众生一切的病,生什么病给什么药,物质的、精神的药都有,让众生照方子吃药,得到解脱…

 

“以斯妙法济群生,一受不退常寂然,度老病死大医王,当礼法海德无边。”佛用妙法度众生,真正开悟了,只受这一生果报,从此不再退堕,恒常在涅槃清净中,是度脱了老、病、死的大医王。因此赞叹佛法广大渊博,浩如大海无量无边。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三、究竟此身是不是我?这是个大问题

 

“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维摩居士修成功了前面所说的,以无量无数的方便法门,充分地利益一切众生。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但是维摩居士生病了。佛为了解脱生老病死而出家,以维摩居士这样一位居士如来,虽是古佛化身,成就如此之大,结果还是有病,这佛法怎么去学?不但维摩居士,连释迦牟尼佛到八十一岁入涅槃,寒风发背,生病而死。怎么寒风发背?佛年轻的时候在雪山修苦行六年,现在要你们打坐时身上披盖好,佛当年可没有这样的设备,所以成了宿疾。佛有一次这老毛病发了,叫弟弟阿难去化缘,要酥油来熬药。阿难去到维摩居士家里化缘,被维摩居士骂了一顿,本经后面会讲到。我们众生有病,为什么诸佛菩萨也不能离开病?这是个大问题,是个话头,要去参。

 

我们看佛经,佛与佛见面时会彼此问询:“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可见,成了佛在现身时免不了病,也免不了度众生的烦恼。众生不容易度是当然的,有时度得佛都要生恼。有时同学写信问候我:“少病少恼否?”我看了真啼笑皆非,我又不是佛,你也不是佛。

 

“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因为维摩居士有病,消息传来,从国王到各界人士有好几千人,都去探视。那个时候整个印度都没有多少人口,这么多人去看他,那是轰动了全国。可以看到维摩居士道德学识的威风之大。

 

“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对前来探病的众人,维摩居士以生病作机会教育、教化大众。

 

“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维摩居士怎样说法呢?我们可以想象他躺在病床上,向来探病的人说,诸位,我们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是不会永恒存在的,而且不坚固,脆弱,很快就会坏掉了,不要信赖这个身体。

 

由这句话我们反省一下,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赖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看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那个你、三年前的你、去年的你,早就死了。我们觉得活着,其实那个你一天一天都过去了。这个肉体的我,不是真我。

 

“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这个身体是痛苦的根本,这个身体是烦恼的根本。我们所有一切身心的病苦,都是因为这个肉身而来。佛经上说过,我们一生当中所可能患的病,以大类算,有四百零四种,因为地、水、火、风这四大,每一大所发生的病各有一百零一种。同样的意思,老子的表达是:“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接下来一段话是维摩居士讲这个身体的,文字很好,你把它当文学境界看过去就可惜了。这每句话都是方法,是修止观、修密宗的观法!观就是上面讲的“明智”,把自己观察清楚。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我们这个身体等于水面上浮聚了一堆的泡沫,我们的细胞、血液、血球堆拢一起,外面罩上一层皮,就成个人样。这层皮剥开来,泡沫一流走就完了。所以讲聚沬是真的,不是文学上的形容。“不可撮摩”,是捏不得,抓不住的。身体像泡沬,水泡不会持久,一下子就散掉了,就像文学上说的“百年一瞬”。中国文人的文章好,多因通了佛学的缘故。你能悟到佛学的境界,虽然写白话文,照样可以写得优美。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看得懂吗?这都是修观法,讲身体像火焰。你看某人气色好,红光满面,就是身体放的烟火,所以精神好,身体状态好。身心不健康,就没有光泽。这是怎么来的?从爱欲来的。咦!刚才不是还在讲爱欲不可取吗?男女爱欲是荷尔蒙来的,这点荷尔蒙能转化以后,就是密宗讲修气修脉修成了,肉身变成虹霓之身,就“报身成就”了。佛经上说佛在说法的时候面门放光,是真的,就是虹霓之身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反映,由不同的众生不同的眼睛,看到的色彩均不同。

 

所以“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观法。如果用普通的说法,是男女爱欲暴发,成为饥渴的状态,如果用定力和智慧把渴爱转化,将所有身上的荷尔蒙精气神转成真液下来,就如醍醐灌顶似的清凉,色身就转了。

 

佛在世时,很多人在佛的跟前只消半天甚至片刻工夫,就证果了。到我们后世的人,因为福报不够,虽然一心专修,恐怕也要十几年才能证果,同时还得一点魔障都没有。如果碰到“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梨涡倍有情”,嘿!那就他生再说吧!

 

《维摩诘经》每一句话好像都很浅近容易懂,仔细研究下去,每一句关于修持的内容有这样多。因此再一次告诉大家,看起来容易的反而艰难,看来困难的却没什么了不起,这道理在世法出世法都一样。

 

“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芭蕉树的树干是中空的,不是实心的。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我们都认为现在这个身体是存在的,你看看以前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就会觉得如幻梦,照片中的人与你的样子已经不同了。这个身体只是暂时属于你,不能算是你永远所有,终归是要耗尽的。究竟此身是不是我?这是个大问题。其他的显教皆认为这个身体不是我,四大是假的,四大皆空。但这个空又从何而来?何以会起四大?又都是问题。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认为身体存在能作一切活动,是在做白日梦,是虚妄的见解,把假的当做是真的。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人人都有五官,但是人人就是长得不同,健康不同,肢体也许有残缺,这没什么遗憾,都不是这一生的事,是多生多世因缘业力凑合而来的,身体只是果报所显现出来的影像。此中道理很深,要在法相唯识里去解决,普通经典没有说,但《瑜伽师地论》就讲得很清楚。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音响音声是由因缘而来,身体也如是。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这看起来是文学境界,其实详细分析是科学的。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各位不要光用耳朵听这些句子,要拿心来听,你把这些句子听到心里面,看看清楚,是不是如此,这样听经才有用。你听经时拿耳朵听,再拿眼睛盯着文字研究,那只是搞普通文学,是白搞了,属于妄想境界。这里讲如电是一闪即逝,思想一个接一个,无法停留。大家喜欢讲空,什么是空?空是形容不住,不是你去空它,是它要空你。你打坐求空,觉得空了,清净了,都是在假造妄想,那可不是空。你不打坐呢?空就没了吗?空者是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它。这个道理不懂的话,你坐一万年也枉然。

 

“是身无主,为如地。”如同大地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身体也是无主的。你说买块地有所有权,那是人类社会假定的,反而人是属于大地的,人最终都归于大地。

 

上面是维摩居士对来探视他的人说法,把这个肉身说得一文不值。下面他作个结论。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你找到了这个身,你就成功了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诸位!我们的肉身极可厌,你们不要上当。我们要追求每一个人自己生命真正的身体,那就是佛身。佛身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才有。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你找到了这个身,你就成功了。禅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这个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而我们都找不到。法身并没有藏起来,它就摆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没有关联,可是它又随时在这里。你找到了这个身,就证到了法身佛。这是个要点,学佛追求的也就是这个。常有年轻同学问要怎么去学禅,用维摩居士在这边讲的一段话就可以回答了,这是正统的禅宗。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接着说法身是怎么证得的。不是你小忠小信小根器表现一下就证得的,而是来自无量的功德和智慧,这是学佛的两个资本,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是讲证得法身的原则。

 

“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这是求证法身的下手工夫了。修戒定慧成就了,就得解脱;解脱之后的所知所见就开发了,透彻了,法身就可以成就。光工夫还不够,下面说还要从各种做人做事的行为上着手。

 

“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由四无量心证得法身。由各种波罗蜜证得法身。

 

“从方便生。从六通生。”无量法门誓愿学,遍学一切方便法门证得法身。从神通具足生起法身,就是法身成就。

 

“从三明生。”三明是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由此证得法身。真悟道的人没有不知前生事、将来事的。虽然道不在神通上,但三明六通都是知道的。你自己有没有开悟,从这里自己可以印证。

 

“从三十七道品生。”是证道的三十七种资粮,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从止观生。”前边已讲了止观的道理。

 

“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这些名词也不细说了。

 

“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佛法不用发什么大愿,你能做到这两句话就成功了。

 

“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从上面这些无边无量的清净法门,才生如来身,得到成就。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维摩居士的总结,真证得了法身就能了生老病死,否则这个肉身免不了生老病死。纵然肉身修成金刚不坏,还是有病噢!不是这一种病,是另一种病。如修禅时得的禅病,那还不是世间药治得了的。没有到大乘菩萨第八地不动地以前,小病小恼,乃至大病大恼都在所不免。所以菩萨要具备的五明中,有一明是医方明。而要得法身,了生老病死者,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发大心,发无上正等正觉、追求大彻大悟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也是慈悲心,真发了心的人,对众生一定慈悲。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维摩居士藉病说法,令无数来探病的人,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点击图片购买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加入“敦众文化”微信群
研读、交流与实践南师精髓
 
 

抖音搜索“南怀瑾先生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


  上一篇: 南师七夕话“姻缘”:人世间,情感最好的境界是“不欲盈”

  下一篇: 南怀瑾先生:我很恳切地告诉诸位,现代人成就难,就难在此处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