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佛教动态

人类新希望---张尚德老师演讲

时间:2015-12-14  来源:达摩书院  作者:张尚德
2014 中缅印佛陀正法研究、合作与未来发展论坛 主题演讲
人类新希望(初稿)

张尚德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

自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以后,于1840年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百年来,整个亚洲陷于不断的战争灾祸中。

我们要感谢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给了我们忍受和超越一切灾难的力量。我们亚洲终于能超越过去战争的苦难,而一步一步的站起来了。

受释迦牟尼佛之赐,缅甸和中国、印度一样成为佛教兴盛的国家。今天尚德有机会在贵国缅甸参访佛教的成就,内心至为感恩与高兴。

我是学哲学的,生于1932年,来自几百年来苦难的世界和中国。因此,我想将我在人世上所理解的少许道理,向各位报告。

人的基本问题,是:

宇宙从哪裡来?

人从哪裡来?

 

基督教认为一切一切都是从上帝那边来的。人的世界是罪恶的世界。同时人有一种认识的作用,可以跟圣父、圣子、圣灵三者结合在一起。

依尚德对基督教的理解,圣父、圣子是从人的逻辑因果思考推论出来的,那就是一切有它产生的原因及产生製造者,这产生製造者就是上帝,而上帝是自己製造自己的。至于圣灵,只不过是人本来有的清淨面而已。从深度心理学来说,它是自我直观冥想的清淨境界。

同时,基督教是希伯来的一神教,与古希腊柏拉图哲学相结合而构成的。柏拉图哲学认为地球是无价值的生灭变化世界,只有永恒的理念世界才是有价值的。于是,基督教便将此永恒的理念世界称为天国也。

释迦牟尼佛则不然,祂原原本本说明人的本身究竟是什麽。祂说人是有缺点和罪过的,但人也有能力,超越自己的缺点和罪过,归到至真、至善、至美、常乐我淨的和谐世界。祂提供了佛法的小乘、中乘、大乘。从理论系统和实际修持来说,若无小乘的基础,是没有中乘和大乘的。

小乘在克服自己的烦恼障;中乘在克服自己在六道生死中的流转;大乘是成就无法无我,在无法无我中,绝对无私奉献自己一切,生生世世救度苦难众生。

 

尚德谨就所知唯识学佛法一部分,做了书面报告。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将这个世界二分,一个是没意义的生灭变化世界,另一个是永恒的理念世界。

古代希腊希伯来的一神教,与柏拉图哲学一结合,就构成了人世地狱与天国的二分世界。这种思想,一直自古到现在,整个的支配著欧美世界,美国的总统就职,还是由基督教牧师背书印证而就职的。后来加上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再加上工业革命,后经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更因科技文明一日千里的发明进度,种种种种,便将还算安定的农业文明,破坏得几近无影无踪。

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1788年-1860年)言:人类的历史是什麽?

他自答:翻开一页,就知道全部,无非是欺骗、掠夺和屠杀。

写超人的尼采(1844年-1900年)也说,他不爱人类。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April 1724-February 1804)集西洋古代哲学之大成,将真善美统合在一起,智慧与知识成就极深。然而他却讲,形而上的「物自体」是人类知能才性的能力所难以知晓的。

如果从西洋哲学的这一些的内容来认识,那人类的未来真是没有前途。

东方文明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佛法,不同于西洋哲学思想的看法。佛法认为地球上的人类,虽然是在八苦的娑婆世界(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苦),然而人还有另一层能力,可超越八苦,从而进到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时移世转,由于种种错乱因果条件的原因,使得现在整个人类的许多问题,日趋严重。非全人类、全世界各国共同觉醒解决不可。

从人的归宿来说,一般而言,人可以有三个走向:回归自然、以家为乐、或投身宗教。

在现代电脑工业科技文明的快速走向中,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本来相当稳定的农业家庭,几乎式微。如霸权大国的美国,结婚而离婚的,就有一半。许多人都感觉自己像流浪的孤儿、异乡的陌生人,人人都彼此不认识。

现在的文明,由于多方的、不顾一切的滥肆开发和浪费地球资源,各方竞肆剥削,使得地球和太空全面污染。问题重重,几近无从收拾,大自然似乎面临从未有过的破坏。

至于投身宗教,尼采在十九世纪就喊出:

「上帝已经死亡。」

宗教道场最重要的,有三个条件,那就是:

人淨、事淨、物淨。

当今之世要找到清淨的宗教道场,几近凤毛麟角,剩下的是商业剥削的竞争与军备竞赛。

在军备竞赛中,虽然现在核子武器已经可以毁灭地球好几次,美国仍在研发更加毁灭人类的尖端武器。

至于财富掠夺与剥削,现在全世界财富控制在极少数人手中。其馀的,即使是尖端科学家和医生,几乎都是为谋生而工作得劳累不堪。又如在台湾,五十年前,一斤空心菜只要一毛钱,现在要三十元,其时台湾的股票,刚开始是四千到一万之间升降,现在还是四千到一万之间升降。资本金融和货币流通市场,只是一味剥削社会贫苦大众,致使许多国家扰乱不安,经常有人自杀和乱杀。甚至有大学生,没有任何杀的目的和对象,就是杀。

其次,现在世界许多国家行政体制的功能、效用及作用,未能做到「天下为公」和「四海之内皆兄弟」。如果全世界政府行政体制不适当,则未来人类普遍性的问题,实无从解决,必会引起战争。

回忆一下,一八四八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主义宣言,历经150年的共产主义运动,除了牺牲一亿五千万可怜的老百姓以外,对人类的和平、公正、公平之共同生活,并未得到任何解决。同时由欧美发展的所谓「自由民主社会」,除了高度的商业剥削以外,根本上并没有一个什麽真正合乎公义与正义的自由和民主。俄国共产主义领导者列宁所说的话,在现在世界各大国现制运作中,仍有其真实性,那就是: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现在全世界有许多国家,因著狭隘的地域本土主义、传统偏见,与经济的剥削和政府行政体制不当,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之影子,并未在全世界消失,而这种情况,实以美国为甚。

再要提的是:现在全世界好像并没有一个能够共同遵循和实现的正确人生观。如果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人人可以接受且可实现的共同人生观,世界一定会乱的。

德国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只是对人类现实的一小部分描述而已。人是很高贵的,人也是绝对有希望的,也就是说,人可以超越绝对的悲苦而归到永恒的常乐我淨中。

为了接续全人类的健康生活,也为了说明人类生活的正确意义,尚德认为:发扬和实现佛法的唯识系统和东西方其它人文精华哲学思想。唯识学系统是将精神和物质统会在一起的,最能统会中外古今一切人文精华思想。不失为可以救现在世界文明种种之弊。

 

历史的回顾

在未谈及唯识思想简单系统理趣之前,我想提一下与中国佛法发展有关的重要转折。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一直有战乱,和平的社会很短暂,中国也不例外。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写过一部历史哲学的书,记述中国春秋时代两百四十二年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在其时的社会动乱与战争中,孔子说:

春秋无义战。

这时候,老子也出现了。历史上记录是:

到了秦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焚书坑儒。孔子家族真是有先见之明,将很多重要书籍藏在牆壁中,儒学思想系统的典籍才得以保存。

中国重要性的人文精华文化,在秦汉以前已经建立了。主要是儒道两家。他们的思想基源,都是来自于易经。易经的重要思想在: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意在指出:宇宙一切存在,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乾坤二卦展示出来的。这是第一点。

再者,用卦契应天地人三才的表徵,则有八八六十四卦。这当中没有一卦是好卦,只有谦卦才为好卦。同时,还有一卦叫未济卦,这就表示卦是无穷的。因此宇宙一切存在也是无穷无际无限的。而易经最重要的结论有二:

乾卦和坤卦,也就是阴与阳,所展示的力量是一样的。

其统一性与归属性,则是:

絜静精微

际此,中国人文精华思想的基础,因为儒道两家都源于易经,所以中国原来的人文精华思想可说全归到道学上,其他各家也或多或少涉及到道学。

汉朝汉明帝时,中国精华文化有一重要发展,是:

印度佛法传入中国。

在影响的深度、广度与高度上,最能建立中国佛法的,应是鸠摩罗什(334年-413年)和到印度取经的唐玄奘(602年-664年)所处的时代。

鸠摩罗什是中国大乘佛法的重要译师,本为龟兹人。学问一等,前秦符坚曾派兵七万伐龟兹,只为迎法师入关。

鸠摩罗什功夫也是一等。有次法师荷尔蒙发作,国王赏他多位美女,他的弟子也想学他,法师便当众指著一碗的针说:「各位如能跟我一样将一碗针吞下,就可学我所行;否则,还是各守戒律,莫起妄念。」

说完便吞下整碗的针。大众目瞪口呆,惭愧而去。

另一位中国的伟大译师,是玄奘大师。他曾离开中国,西行到印度取经,前后十九年。他到当时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请法。学成后归国,带回657部佛经。后来在唐太宗的大力支持下,译出经论75部。当法师将译好的唯识主论《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呈给唐太宗时,唐太宗看后至为夸奖,说:

「九流十家跟《瑜伽师地论》相比,犹如大海裡面一滴水。」

又十分称讚玄奘法师是:

「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这部《瑜伽师地论》,完整的说明了学佛过程,是从罗汉、辟支佛、菩萨到成佛的整个细微末节,说得清清楚楚。关于身心内外总共说了六百六十点。唯识的基础书,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便将六百六十点浓缩为一百种来描述身心内外。后来玄奘大师也写了《八识规矩颂》、《成唯识论》。他的大弟子窥基大师并著《成唯识论述记》解释唯识要义,中国唯识宗系统便为之确立了。

 

在此必须一提的是,印度禅门泰斗二十八祖达摩大师带了印心的《楞伽经》,来到中国。

别人问祂:来中国干什麽?

祂说:要找一个不骗的人。

人不是骗自己、骗别人,就是被别人骗。

《楞伽经》是唯识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它极细緻而完整的说明了人类各方面知识和世界的起源,究竟是什麽。充分明白的说明了什麽是佛的知觉。

《楞伽经》说:

佛的知觉是:捨离名相和事相等妄想分别,内证圣智,证觉了人无我和法无我,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远离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断灭了贪、瞋、痴的根本烦恼,和忿、恨、覆等的随烦恼,这就名为佛的知觉境界。

然后,达摩大师在中国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接引了中国禅宗二祖神光。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刧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于是神光断臂求法,

达摩言:「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遂改其名为慧可,并赐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禅宗又经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到了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是经由金刚经而悟道的。金刚经有几个要点:

一、 悟道必须具备善根。

二、 必须无法、无我,捨己为人。

三、 必须在禅定功夫上,契入庄严寂静。

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学佛、成佛是在有为法中,来学佛成佛的。即使成佛以后,还要超越。也就是成就无为法,还要超越无为法。

六祖惠能大师没念过书,悟道后却有六祖坛经传世。在中国禅门中,只有祂这部书才称做经。从此六祖坛经与金刚经对中国思想、艺术、文学、建筑等,都有极深而普遍的影响。

然后,到了百丈禅师,建立起丛林制度,中国的禅门文化,就在中国人文精神文化上,大放异彩了。

百丈之所以筑起了中国禅门文化的大道,最主要是生活上自食其力,且在制度上制定了百丈清规。对于什麽是宗,什麽是教,参禅学佛的目的,以及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的种种规矩,钜细靡遗,制定得清清楚楚。宋朝理学大师看后,多叹为观止。

 

另外,要提的是,禅门文化还有另一部重要的经典:

悟道的楞严经,又叫印心的楞严经。

印心也者,就是将身心内外、主客的分别、统一与超越,各种方法,至为精到且合乎証量的经验,全都说出来,其要点为:

一、 除非是菩萨度众示现,必须要超越原始盲目无明意志的投胎。

二、 一切的存在,身心内外,都是虚幻无已在变化中,而暂时存在的。

三、 一切的存在,无非是自心的现量,契应客观的存在。也就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但并非没有客观世界,佛法不是唯物论,也非唯心论,是成佛论。其极致不是宗教,是统一道学,而超越宗教的,那就是禅。

四、 因为是随众生心,循业发现,所以一切存在,无非是真空性火、性火真空;真空性水、性水真空…。一切存在,皆可做如是观,如是理、如是究竟本末。如是、如是…。

五、 除非是大菩萨和佛的成就,才能在一切存在中,又超越一切存在。

六、 在一切中,超越一切存在,就是楞严经的二十五种方法,即二十五位圆通,所要成就者。

七、 观世音菩萨的观音法门,是楞严经成佛方法之最上者。其结果:

上与诸佛菩萨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

所以文殊菩萨和释迦牟尼佛当时对观世音菩萨报告的法门称讚备至。释迦牟尼佛便高兴得念楞严咒,楞严咒是这样出来的。

八、 楞严经到了观世音菩萨契入闻思修三慧,佛法的正见、修持与落点,便确立了。古今中外的真正哲学,无非也是落在闻思修三慧上。

九、 这还不成,在观世音菩萨示现祂的方法后,释迦牟尼佛继续说十大阿罗仙人。这是说:必须先成仙,而后成佛。就任何道门修持的共同法门来说,一定是:

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

也就是道门绝对是炁(无火)学。

炁学也者,宇宙和人文淨炁也。

十、 最后,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说出,成就炁学的重要方法是要超越五十种蕴魔。也就是要彻底超越色、受、想、行、识,而五蕴超越是有步骤的,首先要超越色身。而超越色身必须销落诸念,入三摩地。所以禅门才说:

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

在唯识学典籍中,其主论是瑜伽师地论,最后还是归到:

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华严哲学。

一生穷研东西哲学极有成就的吾师方公东美先生,祂综览统一古今中外一切思想,最后还是终契华严,讲了一部永垂不朽的:

华严宗哲学

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中,有所谓十宗,它们是:

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淨土宗、俱舍宗、成实宗。

宗宗有宗,宗宗无宗,有而无有,无有而有,空有皆遮,就是这个,也不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也没有这个和那个,无所在,无所不在。庄子说得好:道通为一。

无量、无际、无边,说似一物即不得也。

不可说,不要说、不必说、不能说,那是什麽?

禅也

 

简述唯识学

下面就简述一下唯识学,可以救现代世界文明思想危机的道理在哪裡?细分起来,人有几大问题:

(一)、我们的生理是什麽?

(二)、心理是什麽?

(三)、生理与心理合在一起是什麽?

(四)、与外界人事物的关系是什麽?

(五)、如何起用?

(六)、怎麽超越它?

 

唯识学就是处理这六大问题的。其基本内容是:

一、   一切的存在是因缘生、因缘灭,在我们自己未存在以前,是在无何有之乡,也就是在「本无」中。

依《楞伽经》和《解深密经》来说,是从三性三无性的论点来解释的,我们人的本质性和活动本来就有三性和三无性。

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遍计所执性:

「遍」就是遍一切,「计」即计度、分别,「执」为执著,死死的抓著不放也。

「遍计所执性」者,就是我们凡夫妄情执著一切的存在为实有,其实是诸法空相,且一切的存在,因「识」才显其境,而「识」的本身,本为一妄情业力所致。究实和通体的说来,我们生生世世的遍计搞在一团,就叫作「识」。

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者,「依」即依恃、互依、互缘、互对、互斥;「他」者,主观(识)以外之一切存在。「依」与「他」互合,意谓主观(识)与客观相合,便成依他起,亦即依因缘而生之一切万法,也就是缘起性空。「他」乃因缘,其主因或第一因当然为吾人之种子识,而非如西洋文化所称之上帝。我们的主因(种子识),透过我执(第七末那识)六根相合,而生六尘,于是六识、六根、六尘而起,便成十八界,这就是依他起。应注意的是,没有八识(主观),就反应不出客观(他),此所以主客是合而为一的。因此「唯识」也者,既亦心亦物,又非心非物,更超越心物,而超越心物者,乃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

「圆成实性」者,「圆」即不多不少,「成」为成满,「实」系实在。合而言之,意谓圆满成就之真实性。

在唯识上,有时候圆成实性称作真如,而真如者,要转识成智方称其为真如。有时又将无为法称作圆成实性,例如百法中的六无为即圆成实,另九十四法则为依他起,而认为一切法为实者,则遍计所执也。

对应于三性来说,又有三无性。

三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

l  相无性:

「相无性」即主观和客观存在之无本质性,它是相对于遍计所执来说的。众生的遍计所执,以妄心执著计假我假法为真我真法,假我假法所显之相,本非实有,非实有者,即无性也,因之谓相无性。在此要注意的是,相虽无性,但并非否定相之存在,意在言其存在乃幻化,即「假」也。

l  生无性:

「生无性」者,「生」为生起,生起无本质性,一切的生起,离不开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生无性」是相对于依他起性来说的。生既为因缘和合,而即为依他起。既为依他起,则此依他起(因缘所生法)即无实性,既无实性,即生也者无性,所以生无性。而生是因缘和合而来的,那就是因缘也无实性。既然因缘无实性,这就 难怪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

「本非因缘」了。

l  胜义无性:

「胜义无性」是相对于圆成实性来说的,所称圆成实性,意谓断烦恼、所知二障,入真如,契法界,成就一切功德,也就是将遍计所执与依他起性转过来,化为绝对的智慧。再往上一推,不住圆成实,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也就是法融禅师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当用恰恰无。」这样就为胜义无性。

其次在唯识系统裡面,有「五法」:

名、相、分别、正智、如如。

简单的说,「名」就是由意识和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种种语言、符号、记述,甚至像现在的大哥大,一切的密码,任何沟通之种种,都可视为在「名」的范畴中。

「相」就是各类现象,特别是指自己的主观可以化为客观,作为一种自我的对象去作理解。所以唯识就有所谓「四分」:

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相」已于前言。「见分」就是个人八识的认识作用与功能,例如第七识抓第八识,以假我为真我,就是第七识的见分抓第八识的见分当作相分。「自证分」即自己的认识功能,能知道自己认识相分与见分。再往前推,「证自证分」就是自己有洞悉「自证分」的功能,用哲学语言来说,这叫作先验的统觉。

「分别」就是认知、意欲等等的分别作用与功能,这包括感觉经验的认识与迎拒,逻辑、辩证思惟以及归纳实验和综合的冥思观想,都可以归到分别作用。

至于「正智」,也就是超越名、相、分别后,所归到自身的智慧,例如知四念处,证知四圣谛,归到菩萨道等等,都属于正智范畴。

「如如」则是「法尔如是」,为本来佛、或佛的性状与境界,也就是一切形而上本体的本身,它和佛、寂灭、涅槃、真如、实相……等等为同一意谓。 

 

二、   一旦我们存在以后,我们便有「中阴身」,「中阴身」也就是基督教所说的「灵魂」,道家所称的「魂」。

三、   我们存在的「肉体」,是随我们在绵延的空间与时间中转换而存在的,至高的善法可以成佛,极坏的恶法会下地狱或堕为饿鬼与畜生。

四、   以上的这种理解和设计,叫作「赖耶缘起」。

五、   之所以称作「赖耶缘起」,因为我们的存在,是存在于八个识中,八个识是:

(一)阿赖耶识(第八识),

(二)末那识(第七识),

(三)意识(第六识),

(四)眼、耳、鼻、舌、身识(前五识)。

唯识学说,称第八识是「种子识」。「种子」哪裡来的,没有解释。只是说一旦陷在自己的种子识中,就一直:

我要活下去,要按照自己盲目意欲的形式和内涵活下去。

之所以要如此活下去,是因为我们自己老是受「习气」累积的左右。

六、   所谓「习气累积的左右」,是说:只要我们存在,就带著过去世的种子习气,面对当世的人、事、物。不断的搞喜欢、不喜欢;要得、要不得的种种情、意、欲之选择与分别。

七、   这种生生世世在情、意、欲中,不断的选择与分别,唯识称作:

八、   「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

九、   在「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中,一个时代的个人、家庭、团体、社会、天下国家种种,如果在善法中,便是「淨熏」;若在恶法中,则为「垢熏」。

十、   就唯识对人的解释来说,人有善、恶、不善不恶(无记)三方面。恶的方面有:

根本烦恼六:贪、瞋、痴、慢、疑、不正见;

小随烦恼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

大随烦恼八: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正念、不正知、散乱;

中随烦恼二:无惭、无愧。

善法有十一个:信、精进、惭、愧、不贪、不瞋、不痴、轻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去掉或克服了恶法,如不在无记中(大阿罗汉在非想非非想中,为广泛意义的无记),便可实现善法,所以要行菩萨道。

十一、    恶法或善法,涉及到社会、天下国家的思想、生活、制度、信仰与整体的生存目标是否良善或败坏。

十二、    所以现代整个人类文明要检讨的,究竟是往善法大道前进,还是往恶法奔驰?

十三、    就唯识系统的解说与设计来说,人要得到自在和归到本来的平静与寂然,就应努力去掉六个根本烦恼和大、中、小二十个随烦恼。

十四、    要去掉各种烦恼,就要将曹操说的翻转过来,曹操说:

「宁肯我负人,不肯人负我。」

翻过来是说:

「宁肯人负我,绝不我负人。」

于此:

十五、    便是菩萨道,因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就不会事事在搞买卖、功利的计较与分别中。

十六、    不在功利中搞利害的买卖、计较与分别,而又将自己交给众生,生生世世作好事,称作:

「无功用行」。

十七、    无功用行的达成,是在为而不为,不为而为的捨己为人的活动中。

十八、    这种捨己为人,为而不为,不为而为的活动,属于唯识所说的:

「六无为」。

「六无为」是:

(一)虚空无为。

(二)择灭无为。

(三)非择灭无为。

(四)不动无为。

(五)想受灭无为。

(六)真如无为。

成就六无为法,便是成就了印心的《楞伽经》所说的成佛。

释迦牟尼佛在印心的《楞伽经》说佛的境界是:

(一)去掉一切妄想。

(二)转识成智。

(三)归到寂静。

(四)淨。

(五)起用,即慈悲喜捨。

若完全「转识成智」了,便是成就了「圆成实」。

 

十九、    成佛是经由「无为法」而达成的,但唯识重要的经典《解深密经》说:成就了无为法以后,也要超越无为法。意思是说,成佛了,绝莫认为自己是佛。

二十、    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要经过好多亿万年,没有关系,慢慢的修,所以要修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修六波罗蜜的目的,在转识成智。

二十一、     转识成智,是要将八个识彻底转成「智慧」。为什麽呢?

因为如果未转业力习气,种子识(阿赖耶识)只要一遇因缘聚会,就会转世投胎,没有超越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就会继续在六道中轮迴。

二十二、     之所以不容易超越五遍行的原因,是因为种子识之所以称为种子,它有三种功用:

透过前面七个识,生生世世乱抓、狠抓一切,这叫作「能藏」;

将经历的一切人、事、物影像(主观的、客观的)藏在种子识裡面,这就叫作「所藏」;

一旦构成了「能藏」与「所藏」,便紧紧的抓住它们不放,这叫作「执藏」。

二十三、     人紧紧抓著不放(执藏),有几方面,即追求:

男女、饮食、名、利、权力、知识、长寿、社会关系(家庭、亲朋戚友、天下国家)。

此种追求,固然是因为有种子识,但也因为有第七识(末那识)。

二十四、     末那识又称作「情执」,之所以称作「情执」,就是它永远的抓著种子识不放,也就是自己恋自己。从这一意义和理解来说,世上除了菩萨,每个人都是绝对自我恋的自己爱自己。

二十五、     人类的根本问题,不能解决在此,所以要:

二十六、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菩萨慈悲」。

释迦牟尼佛更慈悲,祂在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中,要大家转识成智。

二十七、     转识成智是这样的:

(一)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人生在世,整天昏昏扰相,不得宁静,所以在五识不得不起用时,要能作到如六祖惠能所说的:

成所作智同圆镜:即具有至高的智慧,明镜一样,朗照一切。

(二)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意识不可盲动。不盲动的方法:一切修为与活动无我、无法,全在菩萨道中,生生世世为人的无功用行中。所以六祖说:

妙观察智见非功。

(三)转第七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第七识即情执,紧紧的抓住自己的种子识(即第八识),认为这就是「我」,实际上,它是「假我」,所以《唯识三十颂》一开头就说:

「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

之所以为「假我」,在以上说明「能藏、所藏与执藏」,便可理解。

唯识说第八识是无覆无记,而第七识则是有覆无记。「有覆」也者,就是自己染污自己,「覆」即染污义。从这一理解来说,人生在世,好也罢,坏也好,都是自己搞自己,谁也救不了谁。所以

释迦牟尼佛说,人要:

「自觉」。

因此《金刚经》说:

「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者。」

六祖惠能说:

平等性智心无病。

(四)转第八识(种子识)为「大圆镜智」:吾人本来佛(本来自性清淨),只是一念不觉,也就是悟道的《楞严经》所说的:「背觉合尘,故发尘劳」。如果「灭尘合觉」则「发真如妙觉明性」,问题是如何灭尘?

 

二十八、     《楞严经》说:「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菩提」即本来「大圆镜智」,所以六祖惠能才说:

大圆镜智性清淨。

如此说来,问题在个人、社会、团体、天下国家能否放下「狂心」,能否「放下」也「放下」。如何「放下」?「放下」就是提起。如何「提起」?一切莫「狂心」,一切都在「理」与「礼」中。

说明了唯识的转八识成四智以后,现在有一个大问题:

为什麽有如此八识的设计?

瞭解唯识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是:它是在经验中来谈经验的。唯识体会和观察到我们自己存在的经验,无非是在五类范畴中:

(一)、心法。

(二)、心所有法。

(三)、色法。

(四)、不相应行法。

(五)、无为法。

一起构成为百法。

百法是:

心法:有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种子识。

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如下:

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

别境五:欲、解、念、定、慧;

善心十一、六根本烦恼与二十随烦恼前面已经提过;

不定四:悔、眠、寻、伺。

色法:有十一种: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性、不和合性。

无为法:有六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

在百法中,前四类为有为法,后一为无为法。若一直沉在有为法中,便是凡夫;如在有为而无为,无为而又有为中,则是菩萨。佛便是成就无为而又超越无为,所以《楞伽经》卷首即说:

「智(佛智)不得有无」,也就是佛智是超越了「有」与「空」的。

 

二十九、     佛的超越「有」与「空」,也就是超越「色」与「识」,《楞严经》说: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的道理在此。

「色」即一切有形的存在,它当然蕴含著物质性、生物性、化学性……种种有形的存在在内。不过唯识认为「色」是识之所「变」,这就难体会和理解了。真要理解,必须透过极深的禅定与修持,达到一种阶段,那就是:

唐玄奘所著《八识规矩颂》所说的:

「不动地前纔捨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这一颂(颂即章节),是解释第八识的最后一颂。

「不动地前纔捨藏」是说八地菩萨叫作第八不动地。到了不动地之成就,便克服了第七识抓自己的作用,不再在生死海中轮转,这时烦恼障和所知障已相当克服,故超越了种子识能藏、所藏、执藏,称为「捨藏」。

但是即使到了第八地,尚有第九地、十地,到了十地菩萨的(法云地),还有等觉、妙觉,然后成佛。在此说「金刚道后异熟空」,是指菩萨即使到了第八地以后,我执虽已破,但仍有细微法执(就是智慧并未登峰造极),一切差别智(认识和面对一切的力道)并未全部圆融,要到金刚道后异熟空。意思是说从此以后,自己在任何时空中,不再受世累和三世因果的綑绑了。

在此,可引《瑜伽师地论》卷十二的一段话,便可瞭知什麽是金刚道,原文是这样说的:

「复次,云何金刚喻三摩地,谓最后边学三摩地。此三摩地最第一故,最尊胜故,极坚牢故,上无烦恼能摧伏故,摧伏一切诸烦恼故,是故此定名金刚喻。譬如金刚其性坚固,诸末尼等不能穿坏,穿坏一切末尼宝等,此定亦尔,故喻金刚。」

唯识的经典和论著,「经」是归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华严经》,归到毘卢遮那佛和华严性海(十法界、十玄门……。),以及普贤菩萨的「普贤行愿品」。

「论」则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百卷《瑜伽师地论》,从凡夫意地、罗汉、辟支佛、菩萨一直到佛,如何一步一步的亲修亲证,一起有十七地。曾与道友一起恭读此论二十多年。

再应一提的是,唯识有五位:

悟入唯识实性的究竟佛果,必须发起无量的善行,依伏断我执法执之位次,分为五位:

(一)资粮位:资粮位有十住、十行、十迴向,是修集福智之行门,亦即修大乘顺解脱分。

(二)加行位:加行位有暖、顶、忍、世第一法,是修大乘顺抉择分。

(三)通达位:即菩萨所住见道之位。

(四)修习位:修习位是讲菩萨所住修道之位。

(五)究竟位:究竟位是讲住无上正等菩提之位。

 

不可思议境界

佛法位次,从小乘阿罗汉,经中乘,到大乘,而佛乘。从整体性说来,是不可思议境界。

小乘证到四圣谛:苦集灭道,辟支佛悟十二因缘,其中必须破见、思二惑,八十八结使。

到了菩萨道,从初地欢喜地到十地,其中关键是要破除一切无明的概念、概念的无明,即转识成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八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最后到佛的境界,才破除一切烦恼痛苦,进入常乐我淨的常寂光。此常寂光是与宇宙一切存在的根源与显现合而为一的。

 

要注意的是:

康德说:形而上的本身,是人所不可知的。

但透过佛法的证量,绝对可以证知。证知的方法是: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达摩大师说得好: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什麽是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

 

绝四句、断百非

从佛法来说,在果位上,要到八地不动地菩萨,才真能绝四句,断百非。佛法的四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四句,是:空、有、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百非呢?

就是一切昏因妄念与种种妄想。

中国禅门六祖说,祂以「无念」为宗。「无」是无妄想,「念」是念真如。将「无妄想」与「念真如」统合在一起,就是绝四句、断百非的方法。 其方法的细节是:

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是,寂而无惺、惺而无寂非。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

我本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如飞鸟掠空,一无轨迹与痕迹。仙珠走盘,了不可得。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说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悟道的楞严经言:「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也就是丢无可丢也。

剩下的便是常乐我淨的常寂光现前。

这就是楞严经所说的「如淨琉璃,内含宝月」。

….

 

理论与实际

黑格尔说:凡合理必存在。

他所说的合理,就是在逻辑或辩证的理论系统上成立。但他所说的凡合理必存在,便不一定成立。以数学的零为例,座标往右走为正,往左走为负。座标四面八方上下,中间一点为零,如果空间可以在点、线、面、圆、立体作理解,则可分割成无尽无限的座标,由之可形成无尽无限的零。但实际存在空间中,无法找到实际东西叫做零。由哲学意义上来说,即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也。

从理论的构成和经验事实的相应来看,中外哲学思想上各式各样说法: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心物合一主义、无政府主义、更有超越这一切主义的主义。

在西洋哲学中,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否定生灭变化的世界而追求永恒理念的理想世界。他的理想国,催生了希伯来的一神教,型制了基督教的二分法世界,那就是永恒的天国与无从救赎的地狱世界。

同样的道理,哈佛大学教授杭亭顿一再强调:

未来国际衝突的根源,主要是文化的衝突。全球政治的主要衝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衝突将主宰全球政治,在地缘上的文明间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杭亭顿的说法是错的。

理由有两点:

第一、人类社会自古以来,都是意识型态创发引领行动。而非现成的种种行动来塑造引发意识型态。

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著的「观念的探险」(”Adventures of Ideas” by Alfred North Whitehead, February 1861 – December 1947),便说明这些。

例如说数学座标的零。没有零的概念,可以说也不可能有数学。而在实际事物上,并找不到一个是零的东西。又如佛法,特别是大部分大乘经典,都在谈空。而实际上,事物是因为成住坏才有空,并没有一个其他的实际事物为空。所以佛法很多经典与论,最后将空也否定而超越之。

值得一提的是,哲学上的体,也就是物自体,佛法叫做「自性」,自性本空,也就是并没有一个实际东西叫「体」。这就难怪德国大哲康德说:「物自体是不可知的。」然而透过佛法,特别是禅宗的証量,就可証到物自体究竟是什麽。究竟是:

是诸法空相。

也就是禅门所说的:

自性本空,了不可得。

再要提的是:

释迦牟尼佛说:

一切一切的存在,都是有一种极微细的甚深难测所引导的,那就是:

阿陀那识。

祂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

阿陀那识是一切存在的起始、过程、转折与归结,且隐含了人的不明瞭意识在其中。其发展也蕴藏著善恶与物质因素。

东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异,主要的是对存在的创始,在观念上的解释不同。西洋传统上认为是上帝造的,佛法则认为无主宰、无作者,是阿陀那识,中国则认为是阴阳之道。

杭亭顿错的第二个原因,过去许多文明的差异,是常常导致战争的。问题是:际此二十一世纪科技文明的发展,整个人类处于不可分割的一团一聚。如果现代文明继续衝突下去,那人类的命运就难了。不说核子战争可将人类毁灭,假使地球继续污染下去,也会把地球搞垮。

文明的认同与差异,往往是心理和物质的熏习构成的。习气构成种子,种子又化为现行。所以说现行熏种子,种子生现行。未来整个人类的发展,要有前途,必须建立在善法文明的种子与习气上。

人类的文明不能再继续衝突下去。只有全世界相忍图成,努力设法建构一个互助合作、共生、共存、共享、共荣的和谐社会。如此,人类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所以杭亭顿的说法是错的。

真正的理论,只有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检定才能正确,同时任何理论都要有一致性,必须互为主观、互为认识、互为点点滴滴构成的经验条件。也就是唯有能与经验相对应的理论,才有真正用处和实现的意义。。

古今有太多理论,大多落在「以指指月,指不是月」的空谈上。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一切语言,都无实义。

从这一观点来说,就要涉及到唯识的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

重要的是,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都有五遍行。它的来源是阿陀那识。而阿陀那识则是在一切变化中互存、互依之存在的全体。

在人的意识观念型态中,有不可知的潜意识、变态的变态意识,佛法的专有名词,叫做无明或垢熏。

真正的明瞭意识,真正自由自在的意识,是要打掉不可知的变态意识,成大菩萨与成佛。用一个名词来说,可叫做「非意识」。

在人类社会中,观念常常隐涉和指导行动。如果观念并不合乎道理和真正地与经验相对应,那世界必乱。过去人类几千年来寻找可行的实际观念。

 

小结论:

任何理论,若没有可行且为大家接受的实际,与之相契应,如此的理论只是空谈。若再透过权威与无知强行实现任何不可行的理念,则社会与世界必乱。

佛法的空与体、和用

佛法中有个常被误解之处,那就是:“空”与“体”。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谈“十八空”,也就是一切皆空,最后,空也空。既然空也空,那无论从逻辑或实际经验来讲,还有一个什麽空呢?

释迦牟尼佛说:一切存在“成住坏空”。就是指一切存在,除佛和菩萨以外,一定是在“成住坏”的过程中,这种“成住坏”的结果,叫做“空”。并不是除“成住坏”过程以外,有个实际东西,叫做“空”。

《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两千多年来,很多人把这描述,当做有形存在的一种托子,叫做“体”。再用哲学的描述来说,它是 “物自体”。假使有个体,这个体摆在哪裡呢?哲学上搞体、相、用,没有这个东西,是人搞出来的语言。一切的存在没有一个体,前面已谈过:“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

禅门的明心见性,是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中,证明一切了不可得。也就是说:个人的存在都没有一个什麽“体”,其他万类存在,又何曾有个什麽真正的“体”呢。

 

民主、自由与和平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尚德曾试图研究、了解与投身于西洋发轫的自由民主,翻译过英文本「革命的剖析(”The Anatomy of Revolution” by Crane Brinton, 1898 - September 1968)」、「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by Karl R. Popper, July 1902 – September 1994)、「自由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freedom” by Robert K. Woetze, December 1930 – September 1991)、「到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 by Friedrich Hayek, May 1899 – March 1992)等深谈自由民主的书。因此,特地向各位报告一点我对这方面的认识。如果自由和民主成为世族、政党和财团,一而三、三而一所操纵和把持,而人民只是投票的工具,那这种自由民主是毫无意义的。

民主与自由的目的,无非是要达成社会的开放、正义、尊严与博爱,让人人平安的过日子。

尚德更要说的是:

中国人文精华文化的最高峰,就是让全民得到普遍一致的自由民主,那就是中国几千年前的「礼运大同篇」中说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联合国成立所希望成就的目的,也就是中国历代精华文化所展示的目的。这也正是现在中国全力奋发的目标。

从自由民主所要达成的精义来说,即人人生活在自由、正义、共享的生活中,佛教僧团的六和敬(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之实现,也可以作人类社会实现自由民主的参考。如果各国人民都能学习做到像佛教的六和敬,世界就太平了。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谋求与维护世界和平,是地球每个人天生的责任。战争只是毁掉一切,并不能解除任何问题。当此世界文明仍有著差异之际,就应该努力在各方面化异求同。化异求同的方法,诸如:宣传加强人类和平理念的教育,建立共同的世界语言,确立全人类皆应遵循的正确人生观,世界各国建立真正合乎人道平等的制度、和谐讲理有礼的行政机制,自由与民主必须在真正公正的法律制度上实现。没有健全法律的自由,会影响人的生活;没有真正选贤与能的民主,会形成权力的滥用与选举的庸俗和荒谬。只在个人或政党的一时私情私利功利上,搞欺哄群众的自由民主,这也是一种最大的罪恶。

如果自由民主的制度,也能成为一种权威。这种权威,绝不可以成为剥夺和剥削大众应有的共享共有和谐社会之工具。因此,真正自由民主或任何社会制度与生活的实现,还是脱离不了人在道德良知上的自觉,人是有良知良能的。

道德是人类生活社会的基础。

良知良能是为人的根本。

物质生活,一定要落实在道德规范上。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

道德是无上律令。

因此将一种大公无私、真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公民道德教育,灌进到自由民主或其他政治制度中,应该是整个人类必须走的道路。

世界各国的经济制度,也应在联合国的机制护持与监督下,共护、共爱、共节、共享资源,让经济金融的开发、汇率与消费,保持全世界持久的稳定。人民的生活与世界商业的运行,才能安稳。如此和平的世界,才得以落实。这也是人类未来唯一的前途之道路。

如此世界和平,佛教和一切宗教才能安定。

在维护与发展世界和平中,人类便能归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的高贵人性,最后人人都有机会归到本来有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智慧光明中。从而与一而三、三而一的真善美统一在一起。

真,凡存在必真,一切的真本来在自己四周。和悦而超然的契应存在的究竟,就是美;爱护和珍惜真与美,便是善。真善美是三而一、一而三的,整个人类和社会本来有能力也有机会,创造真善美的世界的,当今之世的此刻,正是把握这一机会的时候了

如果只是像以前人类错误的历史进展一样,还多是战争、欺凌与抢夺,不平与颠倒,那人类就不知依于胡底了?

人和社会,对未来人类的共同命运,若无高贵可行且落实的理想,那会如何?

释迦牟尼佛和一切中外往圣先贤说得好:

这全在人性本身的自觉与修为。

人本来是光明的。

中国的道家说:「和光同尘」。

儒家主张:大人应与日月合其光明。

基督教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一章也说:生命原来是在光明中。

佛法更是主张无尽的大光明。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让我们大家努力生活在最高智慧的光明中,让我们随时随地永远与至高、至尊、至上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光明同在。

因为我来自宇宙,来自地球,我是人类一份子。因此,我爱宇宙、爱地球、爱人类。

我来到这裡,

我当然爱缅甸,

缅甸

本来就是一个

永远爱好和平

的高贵国家,是中国可爱可敬的好邻居。

我希望人类永久和平,人人高贵。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在此我想起了中国的孙中山博士,当西洋帝国主义侵略全世界,孙博士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说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中国之民族,和平、奋斗、救中国。尚德在此呼吁:

让我们和平、奋斗、救全人类。

最后我再重述四个重点作个总结:

(1) 唯识是各种哲学思想的统一,而且是帮助达成世界和平的唯一出路。

(2) 我们只要和平,不要战争。

(3) 人类绝对不可以有剥削行为。

(4) 我们最终是要建立一个理性、正义、公平和有礼、合乎人性的社会。

谢谢大家。 

 

转自达摩书院网站


  上一篇: “仁波切”们的生财之道

  下一篇: 阿秋喇嘛大妄语批露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