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师追影

南老师和老太庙的十八亩地

时间:2017-02-14  来源:说不尽的南怀瑾  作者:查旭东

原标题:老太庙和十八亩地

——节选自《说不尽的南怀瑾》

作者:查旭东

 

2010年我由吴江市交通局长调任七都镇党委书记,到任后不久的8月下旬的某天,我前去大学堂拜望。南师给我讲了他所知道的七都庙港的历史和典故,建议我多看看本地的镇志、地方志,了解挖掘历史,不要辜负了这片土地。

南师也谈到了历史上大庙港一带河港众多、寺庙兴盛,史称:“三十六溇、七十二港”,寺庙庵亭鳞次栉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尚有遗存的“老太庙”旧址,它是沿太湖南岸的渔民,为了纪念邱老太爷一家三代造福一方的善举而于元代初建的,后曾毁于战火。一开始我并未在意,只当这是南师给我普及本地的一些人文知识,使我能够尽快地融入。但后来听南师讲得多了,也就不敢再轻听小看。

后面的故事,得先从“18亩地”说起。

 

南师选址确定后,与当时的庙港镇政府签订了供地协议,以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的名义,取得太湖边300亩滩涂地的使用权,并付清了全部土地款。后因政府在相邻的地块上建设吴江第一水厂,占用了其中的18亩土地,却无合适的地块可以补偿,此事就被搁置下来。历经七都与庙港两镇合并,地方政府官员数任交替仍未解决,变成了一桩“悬案”。我这个新官上任,南师自然也少不得提醒几句:“政府要讲诚信啊,怎么可以言而无信呢。”我虽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提出过若干解决方案,却始终没能让南师满意。

我捉摸不透南师的本意,已有的282亩土地还有不少空间可以发展,南师却念念不忘这18亩,只是为了提醒政府要守信、作为吗?我思来想去,把南师对老太庙一事的反复开示联系起来,突然灵光一现,难道……

2011年9月的一天,南师又提及老太庙的时候,我向他表态说:“南老师,我们准备重建老太庙了。地址选在太湖大学堂的南面,就在原来的老庙原址边上。”南师闻言非常开心,连说“好,好,好。”随即在六号楼的餐桌旁,伸手招呼其他几位大学堂的同仁聚拢来,说道:“你们几个过来,马上现场办公,我有事要宣布。”

等一帮同学坐定,南师很正式地说:

“查书记刚才告诉我,七都政府决定要重建老太庙,我这里宣布几个事:一个是政府欠的18亩土地,我们不要了,以后谁也不许再提了;再一个,登大师(按:登琨艳,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要帮助做好老太庙的义务设计工作。”说到这,南师扭过头对我说:“你看,还需要我做什么?”

我知道南师做事素来雷厉风行,可眼前这一幕,完全没料到,足见此事在南师心中由来已久,不过是在等我表态罢了。我想了一下,便“得寸进尺”地说:“老师,这18亩土地,能不能不说是‘不要了’,而是说捐给老太庙了,否则我会有压力的,别人会以为是我得罪了您,惹您生气了。”

南师笑笑拍拍我的肩膀:“对,就是这个意思。”又说:“你看,我们地也捐了,还需要做点功德吗?”

我说:“当然要的,钱不在多少,南老师和大学堂的各位学长一定要带个头的。”

南师爽快答应,当即表态他个人捐款100万元,并告诉在座的各位:“你们每个人都有份,不论多少,都要给老太庙做功德。”

就这样,老太庙的第一份功德,是南师捐出的18亩土地使用权和100万元,随后,吕松涛、刘梅英夫妇捐款91万元,李慈雄、萧明瑾夫妇捐款90万元,刘雁平、李想母子捐款50万元,其他同仁学长各捐数千、数万不等,一下子筹措了350多万元善款。

这时,南师也不忘提醒我一句:“你也要带头的。”还说:“对于善款,不在多少而在有心,一百万、五百万是功德,一元、五元也是功德。”

后来,我和我的同事们,也都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本地的企业家和群众也纷纷响应,不到半年,重建老太庙的启动资金已基本筹措到位。真没想到事情的进展会如此顺利,18亩土地的历史悬案也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更令我意外的是,没过几日,南师便托人给我捎来了他亲笔题写的“老太庙”和“吴泰伯”,说是提前为老太庙的匾额准备的。同时还捎给镇统战委员沈远林一封信,是南师详细讲解“老太庙”、“吴泰伯”的含义和理由。一笔一字,都凝聚了南师对老太庙的重视和用心。

 

老太庙
吴泰伯

 


  上一篇: 查旭东:《说不尽的南怀瑾》(节选)

  下一篇: 《说不尽的南怀瑾》:记忆力超凡和情人节的礼物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