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阳与王洪欣老师
随着八十年代的气功热,我当时就心向往之。为什么呢?我小学初中成绩一般,自己抱定宗旨,成绩无需太好,过得去就行,关键要学真本事。直到高中才真正喜欢上读书,除应试教育外,先接触的是唐诗宋词,当时自我规定,每天背一首。现在还清楚记得,喜欢上诗词,因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我当时就楞住在那里,真的似曾相识…
之后,由诗词转到儒家文化,进而道家文化,虽看不大懂,就是莫名喜欢。也是每天背一段。(暗合现在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处于青春年少,对于神神秘秘的东西,总是向往。因此在气功热末期,我正赶上。接触了几位老师,都是以自发功为主,在我看来,与精神病人的手舞足蹈有何区别呢?于是就不学了。
此时,正进入九十年代初,我还清晰记得,当时南怀瑾老师大陆第一本出版的书是《论语别裁》,在新民晚报上登了一版,关于书中内容的介绍,因我已接触了儒家,所以自然关心,觉得,解释的道理比我以前看的书,都来的好。就放在心上了,也没有立即去买。当时,我每隔半月或一月,要逛下福州路(书店一条街),看看有什么新书。当我看到《论语别裁》时,就叫营业员从书架上拿给我看看,营业员不屑地拿给我(以前的书,都是放在柜台后面的书架上),大概认为我看不懂。我翻了翻,觉得,我已经有了论语的书,再买就浪费钱了。于是就没有买,回去了。在回家路上,就一直想,这本书整书是否就象晚报上所说的那么好吗?最终觉得,还是应该买,于是立马再去书店,当我买下这本书后,才知道是最后一套(上下册,第一版)。因为我无意中发现书中缺页,无法在此书店换,只能去别家新华书店更换,当时人心不似现在,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辛辛苦苦的,把书请回了家之后,然后束之高阁半年之久。现在也没想明白,为何买来后束之高阁,可能缘分未到。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读世间糟粕书。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看南师的《论语别裁》后的感想,一点都不为过。从此主看南师的书,一遍一遍又一遍(出版的节奏慢),也看其他人的书。凡是观点与南师一致的,可深看。不一致的,简单学习一下。书中的功法,秘方,我大多尝试过,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比如瑜伽洗喉术,纱布随便怎么咽,就是吞不下去,眼泪直流,直打恶心。
除了打坐,其余学会了,也就不练了。打坐双盘盘不了,那时我是看书中所言,“充其量死了,怕什么”,所以,我现在左右都能双盘,就是靠当时硬熬的,学佛如初,成佛有余,想想现在,佛在无边,惭愧。以前的我,很迷惘,觉得儒家对,又觉得道家对,看了佛学后,觉得佛家也对。因此,南师对我个人最大帮助是,贯通了儒道释。
书中提到的功法,最令人想往的是《易筋经》。因为易筋经在八十年代就已经随着武侠小说而名闻遐迩了。看了南师的书,才知道,确有其功。自由出版社还出版了《真本易筋经》,我去书店,在健身类,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易筋经功法,而且不止一本,细细翻看,我的热情就无影无踪了。因为每个版本都不一样,相差径庭,再看看封面,所练者,不是干瘪矮老头(真的,此书我现在家中还在),就是有小肚子的壮汉,与我想象中的道骨仙风之类完全两样。虽买回家,却一次也没练过。因不知该练谁的。
过了好些年,直到有天看电视,正好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严蔚冰版的易筋经,他特别强调了,他去太湖大学堂,给南师印证过的,南师还教授他的收势。当时我就来劲了,先上网下载了他的视频,然后在当当网,购得他的易筋洗髓二书,也立马练了起来。
随着书看得多,又有二个人,进入我的视线,一位是台湾蔡莺梅老师的易筋经,在太湖大学堂所练的易筋经都是这个版本的,而非严蔚冰版的。一位是少林寺曹洞宗三十三代传人王洪欣老师,自从王老师去大学堂后,从此都练王老师版本。
从此对王老师生起了无上信心,只叹福薄。我于2013年10月,去了台湾,慕名以久的老古出版社,在那里请回了蔡莺梅老师的易筋经,细细对照,与严蔚冰版的又是相差悬殊。严版侧重动作,流弊是,初习者可能练成广播体操。而蔡版每节动作单一,类似各式站桩,她的第一节,按她自己所说,已达一个半小时,显然不是我想要学习的,至少不适合上班族的。(当然,在这里,不是贬低二位老师,真能一心一意练下去,都有功效,道理很深,暂不展开)
很多师兄都是上了实修驿站网才知道的,王洪欣老师将于2014年4月19日至22日,在无锡传授八段锦、易筋经,我是收听了《南怀瑾先生书友会》的微信知道的。
我于第二天,就报了名,交了学费。我当时想,万一是骗子怎么办?想到佛祖为法忘躯,我这区区几千元,算得了什么?其次,在严版蔡版易筋经,除购书费外,无成本,也就导制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而这次学费,足可让我每天练习而不间断。
我这次学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八段锦很久以前就练过,而这次介绍说,八段锦也是易筋经一脉里的,与社会上流传的版本两样,功法细腻,既然这样,学功无商量。现在,我十分留意各类功法,以前认为,学这些为了学武或为了强健身体。强健身体不假,最主要为了修行。修行简单的分二种,一是直接从性上入手,如参禅。一种从命上入手,如道密。而练功是为了辅助,不管性上命上,先把身体弄好了,去除身见,然后相对容易见道。
初见王洪欣老师,面带祥和,心平气闲,精神内敛,个不高,话不多,如在马路上相遇,绝猜不到是位武功高手。而恰恰这样,使我一下感觉王老师的功夫,是练到家了,炉火纯青。举手投足之间那份淡定,令我想到,此生能看南师的书,能学王老师正宗传承的易筋经,亦是无上福报了。
我们一行学员,住的是隐秀花园酒店(四星),练功处是位于酒店后山,步行十分钟左右的太平禅院。感谢禅院的当家师,感谢无锡的师兄们的精心安排。说是吃饭自理,但午餐还是安排十分丰盛的团餐(说丰盛一点不为过,实际就晚餐是自理的),课间休息,有无锡各种糕点,水果,咖啡。每天还安排在禅堂的一场静坐,以及晚上的小参报告。每想于此,不好好练功,有愧于王老师,有愧于道义师,有愧于无锡的师兄们(善海满、善资源、善济道)。
随着练功开始,八段锦确实有别于其他的版本。动作上,每节有相似的,也有不同的。这外在的动作不同,本是意料之中的。内在的就是呼吸。有些版本不讲究呼吸(自然呼吸)。有些版本讲究呼吸,一动一吸,再一动再一呼,好象合理安排,其实慢慢体会,是错的。比如:五劳七伤背后瞧。一般版本讲究呼吸的,当头后转时,吸气。头转回时,呼气。而王老师版本,当头后转时,吸气。然后停留向后瞧时,呼气。然后头转回摆正后,继续往另一方后转时,都是吸气。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不细心体会,无法感受其中的妙处。
易筋经就是八段锦的升级版,有几节动作看上去相似,但在内涵上又远远超越。如:背后七颠百病消,八段锦只须站立,然后吸气时用后脚跟抬起,稍稍闭气后,随呼气而顿地。在易筋经中,却要十指交叉撑地后,然后后脚跟随吸气抬起,并稍稍闭气后随呼气而顿地,立地后在继续呼气中,双脚前脚掌慢慢往上翘,这就是双向在拉筋,不管在动作,呼吸以及内涵都有很大的超越。
再有在前四节中,都有观想,八段锦,严版蔡版都没有。同样是易筋经,版本两样,功效也两样。王老师版,除卧虎扑食,有难度外,其余没有高难度动作。严蔡二版都无高难度动作。还有王老师版好多节都有息的运用,而严蔡二版只到气,无息。王老师版的出爪亮翅、三盘落地、青龙探爪,这三节,有刚有柔,刚柔相济,严蔡只有柔无刚。在掉尾势中,三个版本前半节都相似,弯腰,手撑地(蔡版只需双手过膝盖,双手与地面平行即可),然后用脚跟顿地,这个动作做完后,严蔡二版,这一节也就结束了。而王老师版,接着还要双手离地后交叉,左右摇动,双手与臀部方向相反。(这才是掉尾)最后的收势也与严蔡大不同。严蔡表面相似,但严版申明双臂不能直,要略屈。蔡版申明双臂是直的,不能屈。而王老师版更似太极抱圆收功,远胜严蔡二版。难怪大学堂以后练的都是王洪欣老师的版本,是有道理的。
学完回家一月有余,因看书多,我运动量不大,各种功法,学会即扔,还自言,为道日损,呵呵(其实是惦记着正宗易筋经,再好的功法,在我眼里,总比不上易筋经好)。以前弯腰,手指不能碰地,(在蔡版是合格的),通过这一月练习,双手已能碰地,腰围已减少一圈。相信在不久将来,卧虎扑食也不在话下。
最后再次感谢王老师,道义师,善海满、善资源、善济道师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