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湖大学堂 > 大学堂见闻

太湖大学堂见闻记(四则)

时间:2009-12-01  来源:  作者:

一: 融会中西 体用合一-----太湖问道记

文¤    张   帆/2005委员会理事、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刘真雨/华严集团创办人 福娃团队策划人

        周惟彦/李连杰壹基金执行主席

由于飞机误点,我们三人在小雨中赶到太湖大学堂之时,所有同学已经入场,见大家皆已端坐,于是蹑手蹑脚进入课堂。

说话间,南老开讲了,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文史哲教,老人家海说开了。坦率地说,在出发前,我们就聊过,一定珍惜此次的机缘,听理不是主要的,学法是关键。故,手里虽然记着笔记,心里盘算着如何有机会请教修行之法。

体验呼吸观想法

课间休息时,但见一精神抖擞,身体微福之中年男子和几位同学闲聊,走上前去,原来是跟随南师数载的鼎鼎有名的李传洪前辈,他提示今天气氛不错,暗示我们抽空请法,暗暗窃喜之。

照例,在“人民公社”用晚餐,席间,李传洪前辈再次提到大家注意发心求法。此时,有人通知,原本机动的晚上课程确定了,可以进教室了。大家雀跃,于是鱼贯入室。片刻,南师走上讲台,二话没说,居然轻灵上了讲义台,叠跏而座,但听台下一片嘘嘘。随后,南师给大家详解静坐之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南师耳提面命本已收获良多,不想课后热心肠李传洪前辈请出了跟随南师多年的太湖大学堂资深导师、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哲学博士李素美女士,李素美女士仔细询问了我们学佛的因缘和目前的修法方式,我们一一汇报了学佛的因缘及五一期间学习准提法的情况。李素美女士会心一笑,特别叮嘱我们要注意呼吸之法的修证。甚者,李素美女士把我们带到了禅堂,铺好坐垫,亲自传授我们呼吸及观想之法。修法毕,心中一片清凉,我们默默感恩:能得到李素美女士的亲授算是我们三个此次太湖之行的意外收获了。

夜宿太湖大学堂

跟李素美女士体验完呼吸观想法后,已经是9点多了,原本就要作别,开车回沪,忽然间,想起和太湖大学堂吴江国际实验学校郭女亘小姐商洽《跟福娃学国学》图书合作之事还未沟通,恰好郭女亘也在场,她见天色已晚,况且雨下得大起来,提出我们留宿一晚,第二日再走。我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一面是觉得打破大学堂不留宿外人的常规不太好,另一面觉得若能留下多亲近亲近善知识定有很多收获。思索数秒,为了求法,我们决定留宿一晚。古人问道有诗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今日我们问道却是:“千里求法雨中迟,远观南师心相知,首座庭前禅茶香,夜宿学堂破颜痴。”

回到餐厅,大家一边喝着茶,一边聊天,从《跟福娃学国学》图书谈到儿童读经教育,从儿童读经教育谈到地震后灾区孤儿问题,从灾区孤儿问题谈到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席间,我们偶尔发现在餐桌旁书柜中有一本小册子,扉页是南怀瑾为川北地震劫后重生的孩子们说言,南师写道:“人的生命死生,只在呼吸往来之际,这是释迦文佛所说的至理名言。尤其当地(震)、水、火、风四大种自然劫难来临之时,有绝非人力所可挡可避者。如是劫后重生的人,更知个人与全体生命共存的可珍可贵。从此可以真实了解‘爱人如爱己,有力即相助’,才是慈悲博爱的真正道理。秉此而重立生命的方针,确信生命同体的真理。然后达成我们文化中先圣先贤所教‘亲亲、仁民、爱物’的人品行为标准,是为至要。”此段虽然是南师写给灾区小朋友的,我们看后也不禁潸然。

一晃,已经是深夜了,主人送我们休息了,客房很整洁,推开门窗,远处掠过的房舍竟然还亮着几盏昏黄的灯火,划破了漫漫长夜,耳边响起下午南师讲座中的谆谆教导,让人心里频添了几许温暖和希望,众所景仰的南公怀瑾先生高擎着传统文化的火炬,在国学日渐式微的今天,开创了一个中国文化复兴的新时代。

凌晨不到5点就起床了,因前夜约定参加大学堂的瑜伽和禅坐功课,匆忙洗漱,赶到禅堂,李传洪前辈和一些比丘尼已经等着我们呢。瑜伽之后,我们稍微歇息,就入定禅修了,瑜伽之后的禅定确实不太一样,身心透彻,端坐持久,内观明晰。坐禅毕,走出大堂,出得庭院,眼前一片碧绿,一花一草皆有灵性,似乎都在向你微笑点头。

未离即来 离就是来

又是在微雨中,我们和李传洪前辈,李素美女士和郭女亘小姐依依道别,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大家都像是一家人了。透过朦胧的玻璃,看到他们有的挥手,有的抱拳,猛然,我们想起,本次2005委员会四季讲座的主题是“中学西学,何为用?何为体?”,眼前的他们三位不就是答案吗?眼前的这个一片中国风格里似乎还夹杂着法国气息,楼前草坪则被修剪成太极模样的建筑不就是答案吗?

“无论是出世做宗师,还是入世当英雄,关键皆在于把握时节。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进入国运转盛的时期,一切有志者应为国家民族效力,而不要沉湎于仙佛之道。”南师曾这样勉励后学。是啊,在二十一世纪,要真正致力民族复兴,必然要融会东西,而且如果没有心存天下的气魄,要建设创新国家必是空谈。

小车在风雨中飞奔,突然,我们接到李传洪前辈的电话,他们决定在下一个周末专门为我们举办一个Family Camp,可以把全家包括小孩都带来,我们兴奋之极,一路上,我们喜悦地打电话通知亲朋好友,原来“未离即来 离就是来”啊!

 

 

二: 南怀瑾: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2009-11-29 20:40:10)作者南山

昨天下午,海鹰兄带上南山与上海任仕达公司的陈总一起,来到美丽的太湖之滨,在太湖大学堂,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半,我们近距离接触南怀瑾先生,听南先生讲传统文化,跟南先生学习打坐,感受南先生的风趣幽默和睿智博学,受益匪浅。

占地200亩的太湖大学堂,中西合璧的建筑,多栋楼宇间回廊相接,外面看上起很象一座古代的私家园林,与南先生一样,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下午4点开课的时间到了,91岁的南先生准时由弟子陪伴,步履轻盈地来到气势恢宏的大讲堂。他尽管右手握有拐杖,但更象是一种摆饰。南先生一袭深蓝色棉布长袍,翻出雪白的袖口,头上戴着一顶小圆帽,脱下时一头银发,一根根向后梳得一丝不苟。

“莫名其妙地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地死去,人生其实就这三句话”!南先生用这样的话作为开场白。

南先生说,现代的人们,圈子越画越多,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开越新,老婆越讨越小,人却越来越渺小!十九世纪的肺病不可救药,二十世纪的癌症属于绝症,而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种病同样难于治愈,这就是有些人得了失心病,最后进入疯狂状态,找不到方向。他说,研究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发展形态,任何朝代都没有现代三五十年变化大。于是,人们的眼睛被这种成就“蒙住了”。

“今日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如交通的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精神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这次全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现代人玩火的结果。”

南先生进一步指出:现代的人们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二三小时化在餐桌上的各种应酬,说的都是空话。哪有时间思考人生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所以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茫然,知识越多越没有了方向!

因此,南先生说“身心修养是做人的根本。我劝大家早晚抽出一点时间,从多学习中国的文化开始,特别是传统文化,包括佛家、道家,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军事等。”

“文化的基础是文学。文学可以调节自己的感情。”

南先生举例说,唐朝有个韦应物,写了一首《寄李儋元锡》的诗,表达自己的无限感慨。“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他解说,做一个好官责任太大,没有成绩的话,内心还是惭愧的,对不起当地百姓。而且在官场上也是“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所以,早点退休回家倒是安逸。

南先生继续举例说,宋代有位刘克庄,写了一首词《沁园春·梦孚若》,其中写到“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同样,作者感叹生命无常,劝后人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南先生还从人的思想、人的情绪的来源,人性的善恶以及生命的真谛等多方面,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晚上还亲自引导大家,一边坐禅,一边启发人们放松心境。

最后南先生赠诗一首:

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他着地自成灰。

 

 

三: 来去太湖大学堂

2009/4/21 | 作者:楊錦郁

俗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那麼位於上海市郊吳江市的太湖學堂之所以名聞遐邇,正因為那裡有一個南懷瑾老師。已經九十三高齡的南老師,住在太湖畔的學堂裡,很少在外走動,也不太見客,因此當朋友邀約要趁周末去對岸看南老師時,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心底隱隱有一絲要去見偶像般的喜悅。

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採訪過葉曼女士,葉女士是個資深的作家,也是外交官夫人,那時她已經潛心學佛,在訪談間她提到了南懷瑾老師,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大名。今年教我們哲學課的老師也識得南老師,有時在談到新儒家師長們的觀念外,他會欲言又止的說:「不過南懷瑾老師的看法卻是……」感覺上,南老師是儒釋道的通學,但又不免被視為「雜學」,別人口中的種種傳奇,在在加深我對他的好奇。

我們搭乘周末中午直航上海的班機,一個半小時後便抵達上海的浦東機場,幾個人搭了上海朋友的車,便直奔太湖學堂。因為正逢大陸第一次的清明假期,浦東機場聯外道路擠得水洩不通,一路塞車直到出了上海市區,待抵達目的地,已是傍晚時分。

太湖學堂占地約三百畝,鄰近太湖畔種植成排筆直的水松,整齊且具美感,廣闊的校園裡矗立幾棟中式造型的學堂建築,美輪美奐,各建築之間以迴廊相連。南老師的親近弟子李先生帶我們先到他位在主樓的書房參觀;書房占了一整層樓,說是書庫更恰當。南老師擁有各式各樣的的藏書,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三套並列的大書:《四庫全書》、《大藏經》及《道藏》,似乎印證了他對儒釋道三家的廣博涉獵。

然後我們轉到了南老師的辦公室,老師和編輯們及其他工作人員共用一個大空間,我們的闖入,多少打斷他手上的工作,但他起身親切的招呼我們到餐廳共進晚餐。高齡的他目光矍鑠,聽力和體力都很好,簡短的談話中不失幽默。

餐廳在另一棟建物,我們走在迴廊裡,望向庭園,細細的春雨輕輕飄落,感覺到一股清新的春寒。待我們步入餐廳時,南老師幾乎也同時抵達,賓客們圍著他就座。客人中有大學的校長、來自山東的隱士、北大哲學所的高材生、從美國慕名而來的印度學生,及南老師口中幾位從台灣來的「仙女」的我們。因為我們,他談及鄭成功到台灣的一些軼事,又提到了沈葆楨,順口頌了沈葆楨留在台南的一副對聯,上聯是「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下聯是「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陷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南老師在談笑間講歷史、講養生,信口都是學問。餐畢,他收起一副老頑童的樣子,嚴肅說「上課了」,然後要學生們聚上來,讓賓客們往後坐,開始上《達摩多羅禪經》,由學生報告〈修行勝道住分第四〉,他在旁提點、詮釋。晚課從七點多一直上到九點半過後,要不是學生們想下課,料想南老師說課的興味還濃著。

課後,我們幾個朋友踩著夜色在校園裡散步,夜涼如水,天空漆黑,只有地平線之際有些微光,感覺學堂是出塵之地。待我們回到主樓,已近深夜,我們再度踏入南老師的辦公室,一轉身,見他也回來了,正準備繼續工作。據他的弟子說,老師都是工作到天亮才睡覺。

天明,春雨仍輕輕飄落,我們到雨氣氤氳的太湖畔散步,然後到主樓的禪堂靜坐片刻,感受身心的輕安。午後,我們要離開時,看到南老師又坐在辦公桌前,這個傳奇中的大師,出入儒釋道三家,會通中國傳統醫術、武術精神,舉止又不居俗套,自成一種修身治學的風格。

來去太湖學堂,前後不到一天,但我從上海搭機回台後,卻有好幾天無法回神,似乎像唐傳奇〈枕中記〉中那個書生一樣,歷經了一場黃粱夢。

 

 

四: 自欺,欺人,被人欺

Nov 25th, 2009 by 張小嫻

在蘇州太湖湖畔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太湖學堂,太湖學堂裡住著一位當今鼎鼎大名的佛學大師和國學大師,多少年來,無數學生來到老師身邊擷取智慧,窮究生命的意義。他是南懷瑾老師。

老師已經九十多歲,不隨便見客。我沒趕上老師在香港的那個年代,幸好,我趕上了老師在蘇州的日子。見老師之前,我以為我見到的會是一位嚴肅銳利的老人,在我眼前的,卻是一位風流人物,那小小的個子掩不住一身恢宏的氣魄,那雙彎彎的睿智的眼睛流露的是一份能夠溫暖身邊每一個人的慈悲和他對蒼生的關懷。雖然九十多歲,卻一點也沒有跟時代脫節,說話充滿幽默感又調皮愛玩。

我很幸運,每天晚上能夠跟老師同桌吃飯,那些飯菜好吃得不得了。每天稍晚,我又變回一個學生,靜靜地聆聽老師講經。每晚講經之後,老師愛跟學生聊天,他喜歡看著我們喝酒,跟我們一起吃零食,在談笑間讓我們領略人生。我從來沒想過,學佛可以如此幸福。

老師說,人生不外三件事情:自欺,欺人,被人欺。

頭兩件事情,我肯定做過,第三件事情,也避不了。被人欺是我們沒法控制的,以後是不是可以減少自欺和欺人?

人是自欺還是欺人的時候多?

到頭來,我們不得不承認,人終究是自欺的時候多。 

 

更多太湖大学堂见闻,请访问准提共修论坛

http://zhunti.shixiu.net/forum-8-1.html

 


  上一篇: 太湖大学堂--家长“受训”记

  下一篇: 在太湖大学堂听课(2010年)

...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