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全辑录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的一部力作。先生以广博的知识、浅近的语言、深厚的功力讲解了道家修行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历程,厘清了易被忽视的诸多观念,阐发了正统道家的修行思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将本书的一些文字编辑整理,以方便读者阅读研究。
1 道家揭示了修行的共同法则
1.1 必须遵守共同的法则
①只要想修神仙,这个十二辟卦法则一定要知道。这个法则对学密宗学瑜伽的人,比三脉七轮的法则还要准确。如果不知道这个法则,你修的气脉,三脉七轮是没有用的!(《我说参同契》第03-03讲 道家与密宗的关系 )
②道家、密宗方法很多,但是基本原则是一样。所以研究《参同契》第一步先把十二辟卦的图案,配在一年,配在一天,配在身体上,配在心理上。这个法则统统把握住了,不用向人家求方法,你自己就会懂方法去修持了。(《我说参同契》第06-05讲 剑仙的话)
③做工夫,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密宗、显教,哪一家都违反不了这个原则。这就如同天地一样,你工夫再高道再高,也没有办法把早晨的太阳拉到晚上来用,你做不到,上帝也做不到。所谓「道法自然」,是呆定的。至于说你道修成功了,超越自然,那是另外一回事,已经不是这个肉体生命了,但肉体生命是没有办法违反这个天地法则的。(《我说参同契》第10-01讲 日月运转的影响)
④这个宇宙的变化不是偶然的,懂了《易经》就晓得宇宙的变化都有法则有规律,一点没有办法逃过这个规律。因为我们文化不带宗教观念,所以把这个规律叫做造化。在西方文化中就是主宰、神的意思。这个造化的法则是不变动的,等于春夏秋冬一样,等于早晨晚上一样。所以修道的次序,工夫的进度,也是呆板的,不是说这个人根器好,一下就跳过去了,不可能的。(《我说参同契》第21-02讲 伟大的日月)
⑤真正要做硬工夫修炼气脉,我很公平地讲,密宗不及正统道家。当然旁门左道的道家,炼气脉就不及密宗,这个里头各家各有一个层次的差别。正统的道家不炼气脉,而走上品丹法,同佛法的上品禅法是一样的。只要心君泰然,涵养久了──这个涵养就是静极静久了,气机自然「开舒布宝」,自然打通了。(《我说参同契》第27-02讲 修道的关键重点)
⑥你们学佛的也好,修道的也好,在我个人是不分家的;我也什么都不是,也不学佛,也不修道。不过有一个经验劝大家,你要真学佛修道也好,学密宗显教也好,如果正统道家这个理论搞不通,你修也是白修,因为用功所有的过程,你都不知道法则。正统道家的长处是,你懂了这个法则,工夫到了哪一步境界,你就懂得身心会出来一个什么现象,绝不会走火入魔。(《我说参同契》第38-03讲 正统道家理论重点)
1.2 佛道儒三家之比较
①佛家是从心理入手,达到形而上道。据我的知识范围所及,世界上任何宗教哲学没有跳过如来的手心的。当然我的知识并不一定对的。道家的思想偏重于从物理及生理入手,而进入形而上道。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讲物理、生理入手的修持方法,任何一家无法跳过道家的范围,跳不过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儒家则偏重从伦理、人文、道德入手,而进入形而上道。(《我说参同契》第12-02讲 品性理性工夫)
②以我的经验,形而上讲本性,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哲学也好,都没有办法跳过如来的手心,应该是佛学第一。但是讲做工夫,由凡夫一步一步超凡入圣的工夫细节,释迦牟尼佛要让一让了,以我的看法是道家第一。尤其生理的、物理的细密工夫,正统道家都切实告诉你了,你跳不出这个范围。这是佛家所没有的,不管你密宗怎么讲法,还是不及道家。如果要站在学术公正的立场,讲人伦之道,治国齐家平天下,这两家都比不过儒家及诸子百家。(《我说参同契》第58-04讲 道家的工夫)
③分析心念,必须要了解把握佛家的东西,在我个人经验看起来,如果不了解佛家的道理,怎么去修呢?但是了解佛家心性之学的人,如果搞不清生理方面的自然法则,以及工夫程序,也没有用。(《我说参同契》第65-01讲 认识阳气上升)
2 修行要掌握好火候
2.1 必须注意把握火候
①所以修道的工夫,不管是佛家、道家,最难是火候。自古神仙传你丹诀,传你口诀,火候没有办法传你,因为各人身体生理的禀赋、强弱不同,男女老幼不同,环境思想情绪各有不同,所以火候就很难。等于我们做菜,同样一个做法,每一个人烧出来的菜口味不一样,就是火候问题。
一般人以为佛家好像不谈这个,其实佛家非常注重火候。在修持的经典上,譬如《禅秘要法》,再三强调做工夫要知时知量,就是火候。你某一个方法,某一步工夫修炼到某一个程度,要「易观」──这是佛学名称,就是要变更方法。老是一个方法下去,就过分了,就像吃药一样,维他命吃多了要出毛病,不够也要出毛病,所以难处在这里。(《我说参同契》第20-01讲 五金八石的外丹)
②火候只有道家用,用得好极了。任何佛法或道家的修法,可以传你丹诀,没有办法传你火候,这个火候非常重要,只能由你自己体会。你说佛法修持里有没有火候?有啊!譬如修白骨观,佛经常提到要「易观」,到了某一个程度,你要换方法,这就是道家的火候。某一个方法,修到某一个程度不能继续修下去,再修下去就因药而成病了。(《我说参同契》第23-03讲 金丹火候)
③修道火候很难,当静时要静,当动时要动。你老是坐着,念佛啊打坐啊练工夫啊睡觉啊就能成仙吗?算不定就把你睡死了,得了睡病,没有动工还不行呢!反之,你老是练气功运动也不行。所以「还丹工用全资火候」,这八个字要特别注意。(《我说参同契》第47-05讲 烹炼 温养 变化)
④火候之道是讲生灭法,在生灭法中有现象,要把握住的是一动一静之间。把握不住的话,在道家讲是败道法门,成功了还是会失败的;把握得住才真懂得中国正统的道家,才不冤枉研究《参同契》了。(《我说参同契》第26-05讲 把握动静之间)
2.2 把握火候要靠智慧
①临济用「宾主」二字,参禅的方法有「四料简」,「料简」就是做菜的材料一样,有时主中主,有时主中宾,有时宾中主,有时宾中宾。这是干什么呢?因为气脉色身的转变,到了某一步工夫的时候,要完全靠智慧了。当「心君」──思想观念不做主时就让宾做主;有时候不行啊,老是让宾做主,专搞气脉去了,这时就要主做主,心念把它拉回来,空掉就要空掉。所以这个调配很难。(《我说参同契》第28-03讲 气脉真通与变化 )
②道家可以传你口诀,没有办法传你火候。一切都依赖老师是靠不住的,那你永远做不成。火候只有自己去领悟,所谓意会心传,也许你超过老师,工夫火候调整得比他还好。这完全靠个人,不是老师们不教,是没有办法教的。在佛学禅宗的修持,叫做「知时知量」。等于吃饭,要吃几口才饱,只有自己知道,只有自己清楚。(《我说参同契》第49-02讲 建炉 采药 火候)
③所以要想修道成丹身体健康,就是坎离两卦转过来,也就是「水火为体」,一水一火,一动一静,一空一有。有时要空念头,有时要提起念头,有时要修上窍,有时要下降,运用之妙是火候问题,在于你自己,搞不清楚,永远修不成的。所以修道之难,要靠智慧,不是说师父传个工夫给你,死死地守住那一点就修成功了,那样只会修死,不会修到长生不老!(《我说参同契》第58-02讲 注意工夫进步的变化)
④所谓金丹的火候没有办法讲了,火候是一步一步工夫。神仙收你做徒弟,只能传口诀,没有办法传火候,连佛都没有办法传,只能讲原理。所以照这个方法你去修吧!火候就靠你自己了。释迦牟尼佛也讲过火候,不过没有说明是火候,他在修禅观的时候,只告诉我们四个字──知时知量,我已经讲过,就像自己吃饭喝酒一样,量差不多八成九成就够了,再不能添一点,添了一点那个境界又跑掉了,这就是火候。(《我说参同契》第68-05讲 丹经的乱象)
2.3 几个现象的把握
2.3.1 虚弱
①所以你们修道打坐想身体健康,结果反而腰酸背痛,各种难过都来了,这就要明白道家说「弱者道之反也」的道理,在恢复你的健康以前,是会有一度感觉很衰弱,比没有做工夫之前还要差。「弱者道之反」,也就是老子说的「弱者道之用」。这个原理等于西方人的谙语,黎明以前的黑暗。所以每过一关都感到身体不适,并不是打坐把你坐出病来了,是身体内部本来已经有问题,因为打坐帮你恢复,在恢复的时候,反而有酸痛,麻的现象。(《我说参同契》第14-02讲 尾闾关 夹脊关 玉枕关 )
②……修道有时候有交战的现象。你打坐做工夫有时候精神很低,要进步以前很糟,修得病也来了,精神也没有了,如果信心不够,就坐不下去了。西方人有句流行的俗语,「天亮以前有一段黑暗」,你信得过就行了,翻过去就到了,精神就来了。(《我说参同契》第42-02讲 水火土相互关系)
③常常有人问,打坐修道修得蛮好,反而容易感冒,对气候非常敏感,身体好像越来越弱了。你要注意老子的话──「弱者道之用」,是有这种现象,反而变弱了,变柔软就是道之用,是进步的现象的一个过程,不会永远弱下去。(《我说参同契》第73-02讲 认清情来归性)
2.3.2 睡好觉
①我们到了午饭过后,人有一点闷,想睡觉,因为阴气生了,就是自然在减。减的时候你不要硬把它拉回来,你只照住它,让它清净,好像要睡眠,其实并不一定睡着,只是顺其自然。这就要做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我说参同契》第06-02讲 子午卯酉的作用)
②当你知道征候已到,阳极上了头顶,赶快要入阴境。阳极阴生,现在需要阴了,纯阳境界,这一阴是多需要啊!所以修道要懂这个道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用功了,你赶快睡觉去吧,赶快想办法走入阴境。(《我说参同契》第26-03讲 了解进度和易观 )
③老实讲,不要怕阴境界,阴极就阳生。比方我们人总要睡觉的,精神太疲劳时去睡一觉休息,睡够了精神来了。所以阴不是坏事,是好事。(《我说参同契》第45-04讲 太阴真水妙用)
2.3.3 阴境界与阳境界
2.3.3.1 阴极阳生
①根据「知白」而「守黑」,你要想到光明是从阴中来,阴极就阳生,你也不要厌恶阴,它两个一样。(《我说参同契》第32-05讲 黑白是什么)
②「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知道那个本来白净的,在用功的时候,闭眼却是黑漆一团。虽如此,但是不要去求光明,不要另修光明法,因为黑久了以后,阴极阳生,自性光明出现,「神明自来」。所以,不是你有意去找一个光明出来,而是阴极自然就阳生了。(《我说参同契》第33-01讲 光明来自黑暗)
③所以不要看到黑、阴暗,认为不对,实际上明暗是两个现象,那个能明能暗的不在明暗上面。一般经典都注重光明,而光明是由黑暗而生,阴极了才生阳。(《我说参同契》第33-01讲 光明来自黑暗)
④我们打坐修道到这个时候,一点念头没有,完全到了一个沉没的阶段,等于说无知、无喜的阶段。如果修道到这个境界,「结括终始」,要像口袋一样封起来,什么都不管,因为阴极了,下一步又转过来到光明境界,力量更大。(《我说参同契》第69-02讲 不要怕阴境界)
2.3.3.2 阳极阴生
①用功到了阴极阳生时,不要看到光被吓住了,然后跑来叫老师呀,我今天工夫做得很好很有心得,一片光明!可是现在不打坐,没有了。当然嘛!已经用完了嘛!「潜龙勿用」,这个时候,要稳,要闷住,像广东人做焖锅饭一样焖住了。(《我说参同契》第68-03讲 闭关温养)
②打坐修道做工夫也是这样,所以大家必须要了解这个道理,当你精神最健旺、境界最好的时候,下一步就是阴境界来了。阴境界并不可怕,阴极阳极都是了不起的,所以必须要认清这个法则。
假使一个修道人到了昼夜身心舒爽,百脉畅通,内外一片光明,等于道家北派的祖师丘长春所讲的,人变成了无缝塔。没有缝就不漏,六根不漏在一片光明中。假定你有这个境界,你说下一步呢?明极就暗,转过来阴境界一定会起来。(《我说参同契》第69-01讲 阴阳循环的过程)
③所以他说《参同契》的原文「故曰,刚施而退,柔化以滋」,那个阳刚到了最高的顶要退。所以有时候观想头顶以外那个最高处,光明放射以后,不能尽住在那个境界。「柔化以滋」,到阴境界来了,什么也没有,光也不光了,身心柔软,极阴的境界来了,不过中间一点灵明。这个时候滋养,口水津液都下来。(《我说参同契》第74-01讲 元神之根──坤元资生)
2.3.3.3 阴阳取舍
①现在他说阴境界来了,……就是要好好把守住,不要被阴境界骗走了,不要恐惧,不要害怕,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反复过程。……到了这个境界,由阳到阴,要特别小心,「进退道危」,或者进步或者退步,这个道不是讲「大道」的「道」,是这个法则、原则。这个境界里究竟该进该退,是走入阴境界,或是保持阳境界,要特别小心,因为这还是不定的。那么到了这一步工夫怎么办呢?这个就要靠你的智慧了,因为这是火候的问题,有时候就赶快走入纯阴的境界里,大休息下来也是一件好事。(《我说参同契》第69-02讲 不要怕阴境界)
②不管你学佛学道、学密宗学显教打坐做工夫,静极则阳生,光明透露的时候,你说再想空下去,什么念头都不起,就做不到了。有些人说自己工夫垮了!因为他不懂这个道理,阳极阴生,阴极阳生,一反一复是必然的现象,静极了就动。这个动不是思想妄念的动,是阴暗极了则光明的现象。但是这个光明来了,不要跟它走,哎哟!我又看到一片光啦!得了天眼通啦!最后神通没有得到,变成精神分裂。所以,到了下降这个阶段,也要一念不生,知而不取,知道而不执着这些境界现象。拿《易经》理象数来讲,这是现象,你要把握那个理,才晓得下一步是什么,你就都清楚啦。所以这步境界用不着稀奇,也用不着拒绝,它是必定经过的现象。(《我说参同契》第57-02讲 一反一复必然变化)
2.4 方法选择要灵活
①譬如修白骨观,佛经常提到要「易观」,到了某一个程度,你要换方法,这就是道家的火候。某一个方法,修到某一个程度不能继续修下去,再修下去就因药而成病了。
这个道理永嘉禅师在《永嘉集》修止修观上面讲得也很清楚。譬如昏沉是病,惺惺是药;散乱是病,寂寂是药。但是你寂静太过了就变昏沉,惺惺太过,也就是清醒太过了,变散乱,都是因药而得病。道家修法也是这样。所以我看许多修道的,万一说哪个工夫对,他因为做得太对了,就变成不对了,因为他不知道火候,该止的时候不知道止,该进的时候不知道进。所以孔子在《易经》上说:「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就是火候。(《我说参同契》第23-03讲 金丹火候)
②最难是掌握火候,任何方法都是活的,到什么时候就不能用,就要换,到某一步工夫就要变,或者抓紧,或者放松,或者提起,或者放下,不一定。释迦牟尼佛在《禅秘要法》露了一句修道重要的话,他说工夫修到此时,「慎自易观」,自己谨慎小心,要易观,就是换方法。(《我说参同契》第26-03讲 了解进度和易观)
③修道要多方面调理,各种方法都要懂。有时候用道家的方法,一用不对了,密宗拿来用用看,禅宗也拿来,再不然,就念阿弥陀佛只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时候念了半天我还在东方世界,那么就归到药师佛世界来。(《我说参同契》第40-05讲 水火如何能相容)
④临济宗讲宾主,曹洞宗讲君臣就是这个道理,同道家一样,一主一宾。你要晓得真正禅宗的用功,临济祖师说,有时候是宾中之宾,有时候是主中之主。有时候气动就跟着气走,并不要管妄念;有时念动了就跟着念跑;有时候念也不动,气也不动。所以临济宗的叫做四料简,像做菜一样,看你怎么配搭。(《我说参同契》第46-04讲 从妄想起修)
⑤所以学佛修道要懂方便法门,《楞严经》上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你方法懂得不多,修不成功的。方法为什么要多呢?那就是佛经上所讲,对治的法门要多。(《我说参同契》第78-03讲 人体的日月水火作用)
3 情与性
①他说「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情」、「性」两个字需要注意啊!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名以外有个字,字是对这个性来讲。性是体,情是用,情、性是不同的。情等于现在所谓讲情绪,像喜怒哀乐啊,冲动的妄想、妄念也是属于情的;性是静态的,不动的,宁静的那个是性。性是先天,是体;情是后天,是用,我们一般的只是用情。所以真正明心见性,是由用归体,返本还源。(《我说参同契》第58-01讲 变道 常道与还丹 )
②「性」代表知性,一切有觉知的,佛学的名辞「见闻觉知」,能见能听,能知觉能感觉,这个是性。「情」就是我们后天的喜怒哀乐,种种的欲望,种种的需要等等。性情交会就是坎离相交……以中医道理来讲,是气血两样如何调伏,自相交会。气是气,血是血,两个是不同的系统。如果身体后天的气血调和了,肝气宁静了,妄念不生,而且肺气也静止了,呼吸到达心息相依,甚至到气住脉停,此时「木性金情,自相交会,已成伏食之功也」。这样就有真正生命的把握,这个丹药就得到了伏食,吞进去了。工夫做到这一步,转化自己的生命,返老还童祛病延年就有把握了。(《我说参同契》第63-01讲 气血影响性情)
③「惟坎离复交为乾坤」,我们修道的工夫就是做工,但是做工要有工具,要把生命返回到本位的功能,挽回后天生命,慢点老,慢点死,用什么工具呢?其他道家传的守窍等等,那还是在肉体上搞,没有用。要真知道如何把后天的性情归到所谓坎离交,才是正途。坎离交了以后身体内部发生乐感,就恢复到青春期,拿医学来讲就是青春腺的作用。可是青春腺一发动就变成欲望向下流走了!所以要把这些回转来,把后天的性情合,坎离交,变回乾坤,变成先天的天地作用。究竟用什么工具呢?就是用自己性情这个作用。性是知觉之性,见闻觉知,灵知之性;情就是七情六欲,是身体内部一股力量。
譬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脑子思想这股力量,这个知觉很清楚就是性的作用。情呢?心理上身体内部的变化,舒服不舒服的感受,都是情的作用。这是不同的两种作用,普通人分不开。有时我们情绪不好要发脾气,或是郁闷看到什么都悲伤难过。但是自己那个性,理性,告诉我们,何苦呢!不需要发脾气,但是却忍耐不住。忍不住就是情的作用,理性没有办法控制这个情的顺流而去。理性虽不要这样,但情不会听性的,不会听你理性指挥的。这股力量大得很,所以他们难以结合,若能结合的话就不得了啦!所以修行人不管学佛或学道,理智晓得要空,谁能够空得了!……
不要认为性和情这两样东西是坏的,若善加利用,修行还得靠这两个东西才能回转来。「因性情之用,以还性命之体,逆之则成圣矣」,利用性情,才能回到先天性命的本体,逆转回去升华,逆之则成圣人,得道的仙人或佛都叫圣人。(《我说参同契》第63-03讲 坎离交 回乾坤)
4 性与命
4.1 立命正是养性
①所以「此章,言性命同出一源,立命,正所以养性也」。道家的书都是讲先修身,把身体修好……所以我们这个肉体不是本命,可是本命也在这个肉体。真正把命功修好了,「明心见性」,见道自然很容易,所以立命正是养性,就是这个道理。(《我说参同契》第69-05讲 丹道先养性)
②学神仙丹道的人,你想明心见性就要把命功先了,命功一了,明心见性自然到达。正统道家所强调的这个理论,我今天站在道家立场来讲,百分百的正确。(《我说参同契》第70-07讲 个性非本性)
③「立命正所以养性也」,立命的道理、命功的初基,也就是性功。性、命是双修的,命功到了,性功也自然到了。(《我说参同契》第72-07讲 不动不摇 )
4.2 养性命在其中
①虽然讲养性,注意性命双修,懂得了养性,命在其中矣,命功就在性功里头。
(《我说参同契》第79-01讲 内三宝 外三宝 )
②真能养性,命功在其中矣。你真做到明心见性,气脉修都不要修,自然通了。换句话说,不通也不会明心见性,能明心见性,气脉自然打通,所以养性命功就在内了。(《我说参同契》第79-04讲 修道的秘块)
4.3 性命双修
①正统的道家讲性命双修,不能只修一边。所以道家看学佛的人,只念佛、打坐、参禅,那是修性不修命,所以身体搞不好。几乎每一个学佛的人都面带菜色,百病丛生,都有病。因为他只修性不修命,从心性人手,命功不知道,「此是修行第一病」。你说自己修行怎么好,但是身体又那么坏,比普通人还差,这个就是不大对了。但是道家也反对只练身体,红光满面,相貌堂堂,好像百病不生,最后倒下来死的时候,一下子就走了。这个叫做只修命不修性,没有修明心见性,只锻炼身体,守窍,「万劫阴灵难入圣」,你修一万辈子,还是不能成仙成佛。因此,正统的道家主张性命要双修。(《我说参同契》第31-02讲 谷神与本性)
②「阴阳得类方交感」,必须要同类才能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二八就是一个半斤一个八两,两个相加就是一斤圆满了。所以真正修道,命功一半,性功一半。换一句话,心念清净一半,神气宁定一半,叫做性命双修,才能成道。(《我说参同契》第46-04讲 从妄想起修)
③上次讲到如何是真正的「坎离交会」,道家所谓结丹的现象。不管学佛学道、显教密宗,我们要研究人的生命,超越现实,进而永恒掌握自己的生命,除了这个路线以外,没有第二条路。也许我的观念不一定对,希望大家注意,尽管表达方式不同,如佛教得定,密宗的各种成就,如果分类来说,都有它的道理。但是代表形而上的「性」和形而下的「命」,两个真正地结合为一,返本还源,这个路线是必然而呆板的。这也就是身心结合,精神和生理混合为一的修炼。这等于说真理只有一个,没有差别。道家用中国文化的术语,叫它做「坎离交会结金丹」。(《我说参同契》第51-01讲 气脉真通时的现象 )
④我们修道学佛,身心两面平衡了,不是普通的平衡,是有一个标准的。身体的平衡到达了,呼吸之气完全停止了,在佛家叫气住脉停,是禅定之学。禅定不一定是得道,在道家叫做命功,到达气住脉停,连心脏、脉搏也不跳了,那是命功的成就。这个禅定属于共法,不但佛家有,道家也有,各家都有。
性功就不同了,性功是念头,一念不生清净圆明,这是性功的成就。命功的成就是另一半,这两个配合一起才叫做合而成丹。比较明白的说法是,生理一半,心理一半。因此正统道家看学佛的,只讲心性之学,只是走一半。道家同时也批评后代这些道家的人,只在身体上做工夫,也只是一半,都不行的。(《我说参同契》第38-01讲 上弦半斤 下弦八两)
4.4 性命一体
①想达到延命不死,下手工夫先从养性开始。怎么养性?道家讲性就是命,命就是性,要在理论上先了解;理论不通,修道都是白修。(《我说参同契》第69-05讲 丹道先养性)
②所以性、命这两个东西是一体的,就是一元论的,也可以叫做二元一体论的,精神跟物质是一体的两面,等于手心、手背。一体叫什么?叫做祖性,不只包括我们这个生命,是与山河大地万物共有的整体,是佛家唯识中的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文,道家叫做祖性,原始的本性。有了这个生命以后,「全寄于命」,本性不要向外找,它就在本身生命之中。(《我说参同契》第71-03讲 偷盗天地精华)
5 真意
5.1 真意属于唯识的第七识
①中宫是土,这个土究竟指的是什么呢?道家有一个名称,叫「真意」。提到真意这个名称,我们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佛学讲唯识的第六意识我们大家都容易了解,第六意识的根是第七识,叫「末那识」,也叫做「意根」。末那识是梵文,很难翻译,包括了很多,佛学名称又叫「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的那个我。这个我不用思想去想他,生命自然有我,是本能的活动。这个「末那识」有时在别的佛经上,就干脆用中文「真意」来代表。如果我们研究学术思想,就看到唐代以后佛道两家思想上有了交汇,修持的方法也融会了。真意在道家就是真土,这个是戊己土。所谓真意真土是什么呢?就是有念无念之间,也就是上次我们提到「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那个一念不生的境界。
禅宗佛家讲空,一念不生不是没有东西,是有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真意。唐宋以后的禅宗灵知之性这一念,有形无形停留在中宫内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是内丹基本的一步。所以「皆秉中宫,戊己之功」。拿佛家来比喻,这个时候等于是无念,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永远定在这个境界。对于身体方面,就停留在中宫这一部位。保留久了而静极,用老子的话,就是「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就是空到极点,静极空极在这个中宫,五行就归元,就集中起作用了。(《我说参同契》第20-04讲 上品丹法如何炼)
②这个「土」在正统道家是「意土」,讲的是这个意,意就是土。这个意,我们现在用得很多,像意识形态、意志等等。我们常常说,你是什么意思?意跟思想的思配在一起就是意思。意含义很多,佛家的分析很清楚,我们现在能思想、动感情等等,这些作用是第六意识,又叫分别意识,也叫了别的作用。这些只是外层,不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这个心不能定? 就是第六意识的了别作用捣鬼之故。这个意有个根,叫「意根」,在佛学的唯识学上讲,就是第七末那识,是生命的根根,也就是俱生我执,与生命同时来的,包括异熟、等流的作用。道家把真土这个名称也叫做真意,真意不是分别妄想,不是妄想心的意识。(《我说参同契》第40-01讲 婴儿 姹女 黄婆)
③「水火之中,便藏金木,而终始不离于土」,这些都是五行的道理,就是把握土,也就是真意。下面用阴阳五行语言直接告诉我们,一个人「盖生身受炁之初,即有中黄真土」,当我们这个身体生下来,得天地一炁,开始就有中黄真土这个真意在其中。如果你们学过佛学的唯识,就知道婴儿没有第六意识,只有中黄真土。所谓中黄真土就是意根,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我说参同契》第42-01讲 中黄真土与金之父)
5.2 真意的境界和功用
①其实黄婆的意思是「中黄真土」,是指真意;婴儿是比喻那个本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字;姹女是比喻命。性与命,一个属阴一个属阳,性命双修结合。这两样东西如何结合呢?要透过真意,如果用思想用妄想心去守窍,有心去入定去求证,那是第六意识作用,没有用。真意是什么呢?如如不动,杂念妄想没有了,也等于禅宗讲的「一念不生全体现」,那就是真意境界。在这个一念不生之间,婴儿、姹女就阴阳结合了。所以三家合一才能成丹,就是这个原理。(《我说参同契》第40-01讲 婴儿 姹女 黄婆)
②「离中有己,是为阴土」,「坎中有戊,是为阳土」,两个都是土。「真意」在道家的分析,是一念不生,妄想意念不动,但是其中还有阳土、阴土之分。一念不生,光明清净的是阳土;有时候清净是清净,但是并不光明,那就是阴土。这两种境界哪种好?哪种不好?其实都没有关系,因为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总而言之,「在吾身为中黄真意」,在我们身上,中间戊己土是真意。……我们这个真意哪里来呢?在佛学的唯识学讲,是第八阿赖耶识来的,也就是说,真意后面还有个老板。(《我说参同契》第40-04讲 凝神聚气)
③「中宫真土」就是真意,就是一念不生的清净境界,也就是清净心……这个时候第六意识的杂念妄想不动,意根上清净,永远就是一念,等于佛家讲的「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没有动过。(《我说参同契》第41-03讲 内呼吸不是用鼻子)
④因为这个神和气平常合不拢来的,我们这个思想和呼吸两个配不起来的,对不对?人在呼吸,思想也在想,两个各自行动。到要结合时,中间有个媒人黄婆,就是真意……所以《参同契》的原文说,「其土遂不离」,真意不动,这个真意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二者与之俱」,神与气跟着这个真意也不动了,这个叫做得定。拿佛家来讲就是禅定。真正的「系心一缘」,一心不乱,真得定了。(《我说参同契》第50-03讲 调和神气的真意)
⑤这个「真意」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是说,有这个念头就是假意──所谓假意是虚妄的,佛家叫妄想。妄想就是假意,换个名词而已。如果用妄念去练气就通通错了。这个真意就要懂得佛学唯识的第七识,叫意根,很难形容。佛学有个名词叫净念,修净土念佛的叫「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那个念,就是真意。那属于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并不是妄想……真意是若有若无,不迎不拒,坦然而定,稍稍带一下,两样东西就凝结住了。如果你用妄想一加就有作用,有作用而变成后天就完了。(《我说参同契》第51-06讲 小心注意的事)
6 昏沉、混沌、絪缊、鸿蒙
6.1 昏沉
6.1.1 禅修莫入昏沉
有些人坐着好像没有念头一样,实际上是在昏沉,那很严重。譬如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到昏沉了,好像佛号也念不起来了,就没念佛了。你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昏沉中,如果自己昏沉以为是入定,以为自己在修道,以为自己在好境界,你的果报是走入畜生道的。这样越修脑子越迟钝,越无智,而且越懒,懒得动脑筋了;慢慢也不想记事了,以为自己这个是空,其实是大昏沉。细昏沉就是打起坐来,好像自己也知道,实际上不大清楚,迷迷糊糊的做不了主,这算不算睡着了?没有,别人讲话自己还听见,这是细昏沉。细昏沉搞久了以为是入定,那个果报也是同样,所以要搞清楚。《我说参同契》第75-04讲 混沌 昏沉 鸿蒙 下215页
6.1.2 道家不弃昏沉
①假定气住脉停叫筑基──我是假定的,我不是神仙。接着下一步你会吓住了,进入一个大定,什么都不知道了,好像大昏沉。定多久也不知道,时间空间都忘了。这样就像是月亮东升到圆满,乃至到廿八,一点光都没有。为什么如此呢?这是自然的法则。(《我说参同契》第17-04讲 筑基成功了)
②当这个时候,天地在媾精,如果你们做工夫时,自己觉得昏沉──大家打坐都有这个境界,普通人也有的──像中饭吃过后,坐在那里昏昏沉沉的,自己觉得没有睡,但你真睡着了,只要这样一刻钟,精神就来了,天地媾精就是本身的阴阳二气在交,换句话说是在充电了。你说心里是不是清楚?不清楚。不清楚吗?好像有人进来也知道,讲话也听到,讲些什么?不知道。你说没有睡着吗?睡着了。真睡着了吗?没有睡着,这个境界并不一定是昏沉。(《我说参同契》第22-04讲 混沌与昏沉)
③有时候我们静坐会有细的昏沉,打坐最怕的是昏沉,把先想当成是道就错了,把细昏沉当成是静坐是道也错了,都是很大的错。但是有时候不是昏沉,你当成昏沉也错了。不是昏沉是什么?就是这句话,「金复其故性」,这是第三个现象。这是说有时候你念头比较清净,坐起来什么都不知道,不是睡眠也不是昏沉。所以要懂道家的法则,那比密宗比佛家都讲得清楚,这个时候要认得清楚是「金复其故性」,是我们后天的思想妄念停止了,这个心归到性的方面去了。等于月尾的月亮沉到北方去了,「沉沦于洞虚」,什么都不知道了。这个时候你不要当成昏沉,应该让它继续下去,随便多少时间都让它去,乃至七天七夜都没有关系。等到「金复其故性」的境界久了,「威光鼎乃熺」,再回转来一念不生,则有相光明出来如太阳一样,威光内外。(《我说参同契》第38-04讲 认识三种现象)
④他说这个时候,「一点真火,隐然沉在北海中,谓之潜潭见象,发散精光」,他说当我们打坐修道,真正定下去静到了极点时,什么都不知道了。有些学佛的人认为这就是昏沉!学佛修定最怕昏沉,道家跟佛家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道家说不怕你昏沉,你还做不到昏沉呢!打坐做工夫,坐到了昏沉再说啊。(《我说参同契》第67-03讲 你会昏沉吗)
⑤「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重点在这里,这又要回转来讲,起初开始学静,静到像睡着了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你心中想,不能昭昭灵灵,这不算一念不生,这是昏沉,所以怕了。真正修大道,你尽管昏沉吧……真昏到极点,你说大昏沉,昏沉也是它变的呀,你让它昏沉,「浊者清之路」,浊到极点,反过来就是清明,那就不要睡觉了。要怎么做得到呢?「昏久则昭明」,阴极了就阳生嘛。不要怕昏沉,昏沉就让你昏沉……真到了这个境界,「昏久则昭明」,一下回转来就对了。(《我说参同契》第80-07讲 身体整个变化 )
6.1.3 讨论:佛家从心理入手,要克服「昏沉」;道家从生理入手,用功过程中会出现「昏沉」现象,实则为生命的静息、充电、调整阶段。二者用词相同,具体所指的身心状况是有差异的。读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入手方法、用功阶段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在修行中正确抉择。
6.2 混沌
6.2.1 混沌不属昏沉
①有时碰到混沌的境界也把它当昏沉就错了!所以通了佛家不通道家又不行。道家所讲的混沌可不是昏沉哦!但是同昏沉差不多,当身体上阴阳相交接,就是刚才提到孟子所讲的「有诸己之谓信」,这个时候信息来了……老母鸡抱蛋你们看到过没有?这个老母鸡要抱蛋的时候脸都发红,蹲在那里迷迷糊糊,也不吃也不睡,昼夜就伏在上面一身发烫,它这个热力把蛋孵出小鸡来。这时候你碰它都不动的,在混沌状态,眼睛也不睁开。所以禅宗祖师也说「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修道的工夫到了这个混沌境界好像是昏沉,但又不是,昏沉跟混沌分别得清楚。(《我说参同契》第22-04讲 混沌与昏沉)
②有时候有些人不是在昏沉,而是在混沌境界,你不要当成昏沉去纠正他,他自己当然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混沌跟昏沉外表差不多,但差别很大。当混沌来的时候,是不要做主的,让它混沌个够!或者是歪在那里打坐,你都不要管,那就是《易经•系辞》所讲「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那不是昏沉。所以说这个就叫做「火候」,你没有智慧,不但看不懂别人,自己到了哪一个境界都搞不清楚,你怎么修呀!?(《我说参同契》第28-04讲 修道谁做主)
6.2.2 混沌境界
①什么叫真正的混沌呢?拿佛家一句话来解释,「六根大定」,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对内,就是刚才提到达摩祖师的话「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就是混沌境界。(《我说参同契》第22-04讲 混沌与昏沉)
②现在第一步修到还丹的境界,收视返听,到达六根大定。六根大定以后,这里告诉你「不睹不闻,无天无地,一时璇巩停轮,日月合璧」,再进入混沌。有同学问,如果一个人打坐的时候进入混沌了,是不是人也变混沌了?不会的!正统的修法,到那个时候虽然进入混沌,这个身体更端正,决不会倾斜或者弯曲。如果说非要弯起来,或倾斜才能进入混沌,已经不对了。真正进入混沌等于塑的佛像一样,三围很清楚,这样进入混沌就是正统。这个外形同内在有关系的,假使有倾斜,就是他色身上肉体四大的工夫没有修好,气脉没有完全修通。(《我说参同契》第61-03讲 神不迷 身混沌)
③「圣胎初凝,一点元神,潜藏神室」,这个是得定的时候,定有很多种,道家的这种得定是进入混沌境界,就是非空非有、不空不有这一念。有一念已经不是了,没有一念也不对。当真到身上来时,道家所谓工夫来找我,不是我去找工夫,它自然回转了……这个时候你不想入定也不可能,六根自然关闭,不想动了。等于老母鸡孵卵那个样子,人都软了,喝醉了一样,杂念妄想统统提不起来了,可是并不是昏沉!这「一点元神」不是有念也不是无念,确有这个作用。(《我说参同契》第77-01讲 混沌境界须多久)
6.2.3 混沌属于命功
修道做工夫到混沌的境界,可以说命归你所有了,这是说命功的工夫到了。不过随时要能入混沌,不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一下不算……你要随时做到要进入那个境界就可以进入,这样命功就有把握,基础才算建立。(《我说参同契》第62-02讲 混沌境中)
6.3 絪缊
①什么是命?「一炁絪缊,主持万化,即资生之坤元也。」真正生命是这个「炁」,这个「炁」不是呼吸之气,现在的语言讲就是生命有个能量。这个「一炁絪媪」,「絪媪」就是闷住了,阴阳混合闷住。「絪缊」两个字很难解释,譬如有时候气候闷起来一点风都没有,很闷很难过,知道快要下雨了,这个大气在酝酿,尤其是在春天。所以青春这个阶段,最麻烦,这就叫做「春困」。《红楼梦》中林黛玉春困发幽情,这是春天絪缊的境界,就是闷,头脑都不清,身体都懒,像老母鸡抱蛋也是这样,闷闷的。(《我说参同契》第69-06讲 养性即修命)
②「絪缊」是《易经》上的,闷闷的但也不是闷,这个身体永远在春天,所以叫「长春」,永远在那个春困的阶段,也就是命功的境界。(《我说参同契》第69-06讲 养性即修命)
③「一点元神,絪缊化醇」,到顶以后又下来,这个时候入定了,酒醉了一样,老母鸡抱小鸡一样,动都懒得动,温暖得很。假使外面大雪下到你身上,都堆不起来,因为三昧真气来了;但是棉被把你包起来,也不觉得热。
「絪缊」,好像做焖锅饭,饭快要煮熟了,气焖在里头,那个现象就叫絪缊。「化醇」,身体内部百脉都在变化。(《我说参同契》第73-05讲 玉液还丹后怎么办)
6.4 鸿蒙
①「盖道本虚无,始生一炁,只此一炁,鸿蒙未分,便是先天真一之水,非后天有形之水也。」这里解释修道这个道,道体本来是虚无,佛家讲空,本来空的,由真空而生出妙有。本来是寂然不动,就是《易经》上所讲「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一感就动,这个「先天一炁」动了「始生一炁」。这个一炁的境象来的时候,有个专门名称叫「鸿蒙」,天地鸿蒙。「鸿蒙」两个字很难解释,跟混沌差不多,像春天二三月间那个细雨时候的境界……现在讲「鸿蒙」,等于说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气温暖,人的身体都懒洋洋的,脑筋都不大动,只想睡觉一春困。换句话说,湿度非常高,鸿蒙境界人就是倦,是疲倦那个「倦」。疲是疲,倦是倦,不同的,现在年轻人不管这些了。(《我说参同契》第75-03讲 来自虚无的先天一炁 )
②道家所讲「鸿蒙」,是定的初步,如果拿佛教的教理配合来讲,就是四加行的第一步得暖。暖、顶、忍、世第一法,这是佛法里的四加行,不管大乘、小乘离不了四加行。鸿蒙境界,混沌境界就是得暖。(《我说参同契》第75-04讲 混沌 昏沉 鸿蒙)
6.5 鸿蒙混沌与禅修中昏沉的差别
所以这位同学问的问题,现在答复了,也解释了这个鸿蒙混沌。它与昏沉差别在哪里呢?昏沉是自己做不了主的,鸿蒙混沌境界是自己证入这个境界,做得了主。拿唯识的道理来说,鸿蒙混沌的境界就是五遍行的作意而成,但是昏沉不是作意来的,而是由习气来,两个详细的差别在这里。不过不能随便去讲理论,要好好用功体会才能清楚。(《我说参同契》第75-04讲 混沌 昏沉 鸿蒙 )
7 灵明
①工夫到「日月合璧,水火互藏」,所谓收视反听,开眼闭眼,见而不见,沉下了;外界声音也听不见,闭气关起来了。「水火互藏」,心里任何思想念头都没有了。不过有一样,像是一个洞,所谓灵光一点,是知道,又等于不知道,这是心火降下了,身上气血(水)也凝定了,这是真正的入定,就是还丹的初步。(《我说参同契》第56-01讲 人体水火日月的变化)
②所以,「元牝相交」就是生命之内本来的阴阳相交媾,在这相交媾之间,「中有真种」。人自己搞不清楚真正睡着了没有,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正睡着,真睡着的时候,最阴的当中有真阳之气,是一点灵明没有昏昧的。普通人不认识自己,经过打坐修道以后,工夫久了就慢慢认清楚了。这个人即使是昏迷,或者睡得很熟,这一点灵光并没有昏昧。因为你没有经过好好修养,所以认不清这一点灵明不昧是本来存在的。这一点灵明不昧就是真种,成仙成佛的真种就是这一点,不是身上的这个气,不是这个精虫,不是转过来转过去的这里有感觉那里有感觉,这些都不相干,这些是假有。假如你认为气动了,那不相干,可是有作用,不能说没有作用。真的道就是灵明不昧,这一点是真种。(《我说参同契》第61-05讲 真种是什么)
③「神风静默,山海藏云」……朱云阳祖师这八个字,跟禅宗祖师这些名句的价值都差不多,「山海藏云」就「万里无云万里天」,「神风静默」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处处灵明,处处反映。这个时候,我们生命本来的这一点元神灵明不昧,包在混沌窍内,在混沌真境中,无影无踪。这个时候你有知觉吗?没有知觉;没有知觉吗?「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无所不知,也一无所知!禅宗经常讲到无念,唯有此时才能到达真正无念。
所以学禅也好道也好,都是一个境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天下真理只有一个,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古人、现代人,生命都是这个样子,没有两样,名称不同罢了。到这个时候才叫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不起,鬼神都不知你藏在哪里。为什么鬼神都不知?因为你藏在鬼神那里所以不知。(《我说参同契》第62-02讲 混沌境中)
④下面《参同契》原文「类如鸡子,白黑相符」,这个是讲结圣胎以后。「鸡子」就是北方人叫的鸡蛋,鸡蛋里头有个蛋黄,外面是蛋白,白黑代表一阴一阳,混沌状态。这叫,混沌包起来,神在气中,所以一念灵明,神在气中像是中间一点灵明不昧,一念的正知正见,外面则是絪缊鸿蒙的状态。(《我说参同契》第76-04讲 结丹后下一步)
⑤这个时候叫混沌,上次讲过混沌跟昏沉的差别,你要注意了,这个混混沌沌,其中一点灵明不昧,没有昏沉,可是外面的身心都转变了。这等于「元黄未剖」,「元黄」是《易经》坤卦的道理,像太阳快要落下去,阴阳交会时的一片昏黄之象。所以到了混沌元黄境界,就是一念灵明在内,外面的身体柔软,气住脉停了。(《我说参同契》第76-04讲 结丹后下一步)
⑥「前后会合,中间有一无位真人,潜藏深渊之中」,这中间有一个无位真人,这个名称是唐代禅宗临济祖师讲的。这个无位的真我,既是无位,所以不是在上窍,也不在中宫,也不在丹田,但是三处又都有关联。所以他的无位真人就是真我,我们这个昭昭灵灵,一灵不昧这个真我,潜藏在内部,不是身体内部,是「潜藏深渊之中」,藏得很深。「深渊之中」是形容,等于一个东西把它丢到海底去了。密宗及道家讲海底就是人体的下部,叫海底好像是固定的位置,变成有形的了。其实海底、深渊都是形容辞,就是藏到深不可测,没得位置了,是下沉,不是上升。(《我说参同契》第79-03讲 无位真人 元关一窍 )
⑦「此心既不动移,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不离规中,即到寝寐之时,向晦晏息,一点元神,自然与与元炁相抱,如炉中种火相似」,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一念不生这个境界上,即使在睡觉的时候,这一点昭昭灵灵,一念无念一灵不昧的,自然跟本身生命元炁配合为一了。道家形容是八卦炉中炼丹,炉子里永远有一个火种。所以密宗讲「修拙火」就是这个道理,不要以为我丹田发烫是拙火来了,不要搞错,「拙火」是意火。
「犹恐或致昏沉,必须常觉常悟」,所以永远关照它,「冥心内照」就是内照,「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照」。「察规中之消息,候真种之存亡」,要知道这一点真种子的存在。所以你们打坐,里头如果没有一灵不昧的话,就是张紫阳真人《悟真篇》里的两句话,「腹内若无真种子,犹如炉火煮空铛」。所以道家反对空心静坐,你坐几十年也没有用。(《我说参同契》第80-04讲 专一是什么状况)
辑录说明:
1.笔者素无修行经验,只是根据南怀瑾老师字词的表面进行辑录,同时注明处,以方便读者阅读原文,正确理解。
2.《 周易参同契》用词隐晦,含义古奥,历代注家很多,但多难脱其窠巢,不利于普通读者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讲课深入核心,明白通达,力避寻章考据、深奥晦涩,体现了先生力求通俗的讲课风格。
3.佛家和道家从各自立场出发,使用了不同的语言词汇,表达了不同的修行重点。先生将部分佛道的词汇进行了比照,读者应当理解先生统一文化、融通佛道的深意。
转自达摩书院网站